❶ 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的第一課「文言文兩則」的主要內容
學奕的意思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選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談到學習態度和聰明不聰明的問題時舉的一個例子。
這則故事說明了學習態度的重要性,專心致志和思想老開小差,學習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學習下棋,其中一個人學下棋時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弈秋的教導,可是他心裡一直認為天鵝會從頭頂飛過,想拿弓箭去射它。雖然他同前一個人在一起學習,學習的效果卻不如前面的人好。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說課稿】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學弈》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小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並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再加上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我把指導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把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正確讀寫:弈秋 教誨 俱學 弗若 曰 矣 。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根據課後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標
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學法
1、教法:范讀領讀、點撥教學
2、學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1、警句引路、導入新課
2、范讀激趣、領讀通文
3、熟讀成誦、疏通文意
4、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讀書明理
6、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准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在進行第一個教學環節時,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請學生讀一讀,並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些警句的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告訴學生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
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而現代的教育家也在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後,我先范讀課文兩遍,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然後領讀,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後,讓學生自由練讀,達到熟讀成誦。讓學生自讀自悟,並結合文後的注釋理解每一話,貫通全文。
弄懂每一話的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藉助注釋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留待全班交流時提出與同學研討。在全班交流時,我採用點撥教學法,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最後指名說全文大意,我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
學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關鍵就是能從古文中明白一個道理,達到以古鑒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學第五個環節時,我先出示兩個問題: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得出一個什麼道理?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第一個問題,弄懂兩個人學習效果的不同是因為學習態度不同,得出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達到讀書明理的目的。處理第二個問題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努力實踐新課標「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的要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學會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學習。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我在講完課文後將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給學生,練讀文言文。這些文言成語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又為學生熟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板書說明
我的板書簡單明了,通過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得出兩個相反的學習結果,對比鮮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充分揭示了課文蘊涵的道理。
板書設計
學弈
專心致志——成功 兩小兒辯日的意思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請選我吧
❷ 文言文兩則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絕對正確,六年級剛剛才學完。
❸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
《世說新語》兩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重點詞句的翻譯
課前准備
學生:准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裡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詠雪》
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播放《雪絨花》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後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麼呢?用什麼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麼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二釋題:
1先指名讓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 ,進行補充說明
《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為其語言凝煉、人物形象鮮明成為古典小說的源頭之一。
三、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點拔。
2學生示範朗讀並做點評。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4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 教師導學
1 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迴指導。
2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繫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d.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e.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於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李白《北風行》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五、運用比喻 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像,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六、教師小結及作業的布置。
1教師小結
2布置作業
(一)在讀准節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背誦《詠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詠雪的詩句
(三)預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詠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❹ 六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文言文兩則》的資料
學奕的意思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選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談到學習態度和聰明不聰明的問題時舉的一個例子。
這則故事說明了學習態度的重要性,專心致志和思想老開小差,學習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學習下棋,其中一個人學下棋時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弈秋的教導,可是他心裡一直認為天鵝會從頭頂飛過,想拿弓箭去射它。雖然他同前一個人在一起學習,學習的效果卻不如前面的人好。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說課稿】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學弈》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小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並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再加上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我把指導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把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正確讀寫:弈秋 教誨 俱學 弗若 曰 矣 。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根據課後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標
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學法
1、教法:范讀領讀、點撥教學
2、學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1、警句引路、導入新課
2、范讀激趣、領讀通文
3、熟讀成誦、疏通文意
4、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讀書明理
6、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准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在進行第一個教學環節時,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請學生讀一讀,並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些警句的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告訴學生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
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而現代的教育家也在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後,我先范讀課文兩遍,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然後領讀,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後,讓學生自由練讀,達到熟讀成誦。讓學生自讀自悟,並結合文後的注釋理解每一話,貫通全文。
弄懂每一話的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藉助注釋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留待全班交流時提出與同學研討。在全班交流時,我採用點撥教學法,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最後指名說全文大意,我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
學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關鍵就是能從古文中明白一個道理,達到以古鑒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學第五個環節時,我先出示兩個問題: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得出一個什麼道理?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第一個問題,弄懂兩個人學習效果的不同是因為學習態度不同,得出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達到讀書明理的目的。處理第二個問題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努力實踐新課標「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的要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學會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學習。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我在講完課文後將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給學生,練讀文言文。這些文言成語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又為學生熟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板書說明
我的板書簡單明了,通過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得出兩個相反的學習結果,對比鮮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充分揭示了課文蘊涵的道理。
板書設計
學弈
專心致志——成功
兩小兒辯日的意思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❺ <<古代寓言兩則>>教案
楚國有一復個賣矛和盾的人,制誇耀他的盾說:「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哪一種東西可以穿透它。」他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銳利,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說:「用您的矛穿您的盾,會怎麼樣?那個人回答不上來了。
(自己的言行前後要一致,以免互相抵觸。)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裡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裡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裡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❻ 六年級第一課《文言文兩則》教案
網路上有
學奕》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3、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 粗讀課文 設疑自究
(一)、激趣導入
1、老師復述《孟母三遷》典故,學生猜。
2、簡介作者,認識孟子。
學生自讀課本小資料: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後世將他和孔子合稱「孔孟」他和他的弟子共同匯編了《孟子》一書。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子的一篇經典文章
(1)、板書課題,質疑。
(2)、引導學生看插圖理解題目(課件出示插圖)。理解題目後還想知道什麼?
(二)、自讀設疑
1、自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2、讀中談感受(文言文難讀、難懂)。
3、老師范讀
(1)、聽節奏,標出停頓和讀錯、讀不準的字音。
(2)、你們聽出剛才老師在讀這篇文言文時與白話文有什麼不同嗎?(總結朗讀方法:朗讀時速度比較慢,句中停頓多)
4、學生同桌互相練讀。
5、指明朗讀,注意正音:鴻鵠(hu) (fu)弗若與 弓繳(zhuo)
6、喲,你們一下子似乎變成了滿腹詩文的少年書生了!在熟讀課文情況下還有什麼疑問?
7、生質疑。
二、精讀課文 解疑合究
1、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如果方法恰到好處學起來會更省勁,讓我們拿起課本一起讀譯文初讀課文。
2、小組合作,古文、譯文對比閱讀,解疑探究。
三、品讀課文 質疑再究
1、安靜的思考,熱鬧的討論,讓老師覺得同學們對學習文言文很有熱情,有什麼收獲嗎?有什麼發現嗎?誰敢為天下先?―――就是誰敢第一個發言?(有生舉手)好!敢為天下先的人出現了。請大膽地匯報給大家聽
生:我發現文中有很多之,但是意思都不相同
2、真是一個偉大的發現
出示: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3、鼓勵學生在「之」字上批註字的意思或者在譯文中畫出對應的意思。
4、匯報交流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1)、引導學生對照譯文,說說句子的意思,同時藉助圖片,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基本方法。
(2)、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者」、「也」的含義。
生:善於下棋的人。
師:說得都對。這樣看來,這個「者」字,嚴格地說應該當什麼「的人」來講。你看你剛才講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讀者――讀文章的人,勝利者――獲得勝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嗎?
△「使弈秋誨二人弈……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1)、交流對這每句話的理解,再明白幾個「之」的不同意思。
(2)、大家讀通了課文,現在有讀懂了課文。那麼,同樣是跟弈學棋的兩個人?為什麼一個人學得好?另一個人學不好呢?
生:一個人專心致志,另一個人三心二意。
生:一個人學得很專心,另一個人想著怎麼把天鵝射下來。
師:能讀出他們各自的表現嗎?(文中)
生:找句子 讀
師:是後一個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嘛?---------------為是其智弗若與?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句子的意思說明白,說順暢。
(2)、指導朗讀,體會文言文朗讀的語氣(一問一答的形式)
5、他們倆對待學習各持有什麼樣的態度-----一人專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專心致志這個成語就出自《學弈》一文,你們還能用不同的成語概括他們兩人的表現?
專心致志----------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聚精會神----------心猿意馬
一絲不苟----------東張西望
6、表演讀
四、檢測反饋 拓展延伸
1、課文學到這兒,對你們來說一定有了很深的啟迪,那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心致志。是的,因為態度決定一切。來同學們,發揮我們的才能為生活中所有做事三心二意的人創作幾句警示語,為他們指明道路。
2、 學生自創警示語:
五、推薦閱讀 提高素養
1、推薦閱讀出示「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選入本課的一句話),同桌理解交流,加深對課文思想內涵的感悟。
2、搜集《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讀一讀。
3、擴寫或者創編故事。(假如兩個人都專心致志,結果會如何?)
附:板書設計
學弈
專心致志,學有所獲三心二意,一無所得
態度決定一切
《兩小兒辯日》教案
教學目標:
1.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讀准、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3.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重點:
1.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讀准、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教學難點:
1.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情境導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是誰的至理名言(孔子),誰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的確,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里記載的一則寓言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這個故事嗎?
二、 整體感知
1. 師范讀課文。
2. 自由讀。(讀出朗讀節奏)
3. 指名讀。
4. 集體讀。
5. 學生質疑,從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詞、句,小組合作。
預設:湯:熱水 去:距離 以:認為
東:向東 為:同謂說 知:同智,智慧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省略句)
三、 合作探究
1. 文中兩小兒為什麼在爭辯?
明確:太陽離人的遠近
2.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
明確:小兒甲:日初近,日中時遠
小兒乙:日初遠,日中時近
3. 支撐他們觀點的理由是什麼?
明確:視覺/觸覺
4. 那麼他們的想法有道理嗎?生活在現代科技發達社會的你,能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對他們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釋嗎?
四、 領悟升華
1. 這場爭辯結果如何?有無勝負?
明確:沒有勝負,作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決也」。
2. 作為裁判者的孔子為何不隨便下個結論呢?
明確:實事求是,大量事實表明,做學問、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裝懂,否則後患無窮。
3. 對與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一位?給你一個機會,你想對他說什麼?
預設:兩小兒:(1)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2)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3)看問題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 (1)人再有學問也會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學到老。」
(2)實事求是的精神。
五、 課堂小結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或學習有何新的打算?
師小結:聽了幾位同學對自己以後的規劃,從你們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了真誠,心動不如行動,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有目標的認真踏實朝著自己的人生規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