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16 09:05:51

❶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公開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導入

1、教師談話:在三年級科學學習過程,我們用到了多種方法研究、認識物體,你們還記得有哪些研究方法嗎? 學生回答:看、聽、摸、聞、嘗、畫﹍﹍

教師:同學們說的很對,但是科學研究中一般不提倡用嘗的方法。對於不知道的物體要用「扇聞」的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繼續來研究、學習新的知識。

2、教師課件出示問題:(1)這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2)這些聲音你都喜歡嗎?為什麼? 教師點擊,學生傾聽。

教師再次出示問題:關於聲音,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提出關於聲音的問題,教師選擇合適的進行板書: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真多,這節課我們就選擇「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個問題來探究一下吧! 二、學習新課

(一)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並作出假設。

1、(1)提問: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誰來大膽的猜一猜究竟聲音是怎麼產生的,你為什麼會這么認為?

(板書: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 (2)談話:以上都是同學們的看法,是一種猜測。其實,猜測也是一

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原於猜測。要想知道聲音究竟是不是因為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等原因產生的,就要通過我們今天的觀察與實驗才能知道。
(二)探究活動

1、認識實驗材料並分組實驗,探究發聲物體發聲時的共同點。
談話: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實驗桌,老師為大家准備了一些實驗物品。仔細看看都有些什麼?(教師出示,學生一起說出名字來。) 教師:你能想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

教師:在實驗之前,老師有幾句話送給你們,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 教師:讀完了嗎?下面開始分組實驗。 2、學生分組實驗,教師進行指導。
3、匯報交流:

教師: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會產生聲音,也就是說力不是聲音產生的原因。

教師談話:要知道物體為什麼發聲,我們就要觀察物體在不發聲和發聲的時候有什麼區別。先看看自己手裡的橡皮筋和鋼尺,它們在不發聲的時候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靜止不動。

教師談話:那現在再看一看橡皮筋和鋼尺發聲的時候又是怎樣的? 學生實驗:輕輕撥動橡皮筋和鋼尺使它們產生聲音,觀察它們的變化。

學生完成實驗後進行交流---來回動、上下動、往返運動??

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都認為聲音是由物體的運動產生的,那麼現在看一看老師手中的鋼尺和橡皮筋運動了嗎?(教師手拿鋼尺和橡皮筋來回晃動)

教師:對這個實驗你又有什麼看法呢?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運動使物體產生聲音也不是科學的解釋。下面再來看一看老師的實驗:

教師敲鼓,注意在實驗前要在鼓面上面放一些沙子或者是紙屑。 教師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現象呢?(學生回答:鼓面上下動。)
教師談話:同學們都觀察的很仔細,那麼我們把這樣的來回上下往返的運動稱為振動。

教師課件出示振動的定義:一個物體(如直尺、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往返運動,這種運動稱為運動。

教師談話:先在請同學們再來總結一下聲音產生的原因。 學生總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可以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並且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還學習了一種新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放大實驗現象。即當我們用眼睛觀察不到物體在振動的時候,我們可以藉助其他的物體來證明這個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二)發聲物體都在振動嗎?

1、教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發聲的物體真的都在振動嗎? 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2、教師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音叉,下面請同學們利用老師給你們准備的音叉完成下面的實驗。 實驗方法:

(1)用輕而短促的力敲擊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敲擊音叉,然後用一個手指輕輕的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有什麼感覺? (2)、將音叉敲響後接觸水面,觀察水面的變化。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完成後交流反饋。

手指有麻的感覺,水面上產生了波紋,波紋是由音叉的振動而產生的。 繼續進行驗證:

演示實驗一:液體發聲------倒水實驗

用杯子向水槽中倒水,會發現水槽中有水濺起來,同時可以聽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液體發聲時也在振動。 演示實驗二:氣體發聲----氣球放氣實驗

給氣球吹氣,使氣球充滿氣,當鬆手時,給氣球放氣時,會聽到「噗噗」的聲音。通過這個實驗證明:氣球發聲時也在振動。 (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教師提問:如果振動停止,聲音也會停止嗎? 怎樣讓正在發出聲

音的鑼立刻停止發聲,

學生實驗:敲擊鑼,鑼會發出較長的聲音,然後用手捂住鑼面,聽一聽聲音的變化。

學生演示實驗:觀察用手捂住鑼面後,鑼面停止振動,鑼聲也隨之消失。
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實驗進一步讓我們知道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如果振動停止,聲音也就消失了。 2、找尋人體發聲部位

(1)教師談話:我們每個人都會發出聲音,我們又是怎樣發出聲音的呢?

學生猜測交流:

(集體說話:我愛科學。邊說邊用手摸一摸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在振動。)
(2)談話:對,在我們的喉嚨處有個發聲器官叫聲帶,當聲帶振動時,我們就可以發出聲音了。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聲帶。

結束:我們能發出聲音,我們又能聽到聲音。我們又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讓我們下節課我們繼續來探究吧! 這節課上到這兒,下課!

❷ 小班的科學教案《好聽的聲音》怎麼講課

一、 導入
談話:你們唱歌時音調是一樣的嗎?聲音有高有低、有弱有強,我們能觀察到聲音的內這容些變化嗎?聲音的變化與什麼因素有關。
二、探索活動
1、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
(1)老師講解實驗方法。(見課本29面的說明。)
(2)老師提出實驗要求:(見課本29面的說明。)
(3)學生實驗活動。
注意觀察尺子的振動幅度及聲音的強弱。
(4)交流實驗結果。
描述尺子振動幅度的大小及與聲音強弱之間有什麼關系?
(5)師生一起小結: 物體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物體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
第二節課
2、觀察比較聲音高低的變化。
(一)、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1)、老師講解實驗方法。(見課本30面的說明)
(2)、學生預測杯子發聲的結果。
(3)、學生實驗活動。
(4)學生交流實驗情況。
向班裡同學描述小組的預測和實驗,並對結果作簡單分析。

❸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探究目標:經歷

問:你是怎麼准確猜出的? 生:聽到聲音

師:我們朝夕相處,熟悉的聲音泄露了秘密。(出示課題「聲音」) 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段美妙動聽的聲音,想聽嗎?請大家閉上眼睛,把你聽到的聲音說出來。 播放音樂。
師:同學們真棒,想像力非常豐富。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裡,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有些是大自然發出的,有些是我們人類活動發出的,聲音和我們如影隨形。對奇妙的聲音王國,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師:同學們真行,提出了這么多想知道的問題,那我們首先應該研究哪個問題?
生: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師:好,今天我們就共同來研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板書)其他的問題我們後面再來研究。
(二)、初步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利用已有經驗,引導學生使物體發聲
師:同學們桌面上有鋼尺、橡皮筋、鼓。你能讓他們發出聲音嗎? 老師先提出要求:發出的聲音不要太響,但發出聲音的方法要多樣,看看哪個小組的小朋友最能幹。開始! (學生分組實驗)
2、進入對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猜想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成功的讓這些東西發出了聲音。 大膽猜測,你們認為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

請生答,將生答的寫在黑板上。(預計:敲擊、碰撞、摩擦、搖晃等) 師:猜測是科學發現的前奏,你們已經邁出了精彩的一步。那聲音產生的秘密我們真的找到了嗎?還要做進一步的實驗,進行更深入細致的觀察和研究。
(三)、由學生自己通過實驗觀察發聲物體的變化,獲得「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的初步感性認識。 1、師出示觀察實驗記錄單。
師:一個優秀的科學家,不僅注重實驗過程,更重要的是要把實驗過程給記錄下來,希望我們的記錄員能把同學的發現記下來。 提出實驗的要求:
(1)、採用多種方法使它發聲,仔細觀察,物體發聲時和不發聲時有什麼不同。
(2)、在小組內做好分工,每個實驗安排一人使物體發出聲音,其他組員認真觀察並幫助記錄員及時做好記錄。
(3)、每個實驗都要重復多做幾次,力求使觀察到的現象更准確。 看看誰是火眼金睛,觀察得最仔細、准確! 2、交流匯報。 3、講三種觀察方法
師:我們讓這些物體發聲時,用了哪些方法?
(1)、我們不但可以用觀察的方法認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還可以使用身體感受發聲物體的振動;

(3)、還可以藉助其他的物體觀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我們用力拉伸橡筋、按壓鼓、彎曲直尺能讓它們發聲嗎? 為什麼請輕輕的敲擊、撥動卻能發聲? 說明:使物品發出聲音和我們力氣的大小無關。 師:看我們的發現一欄,能改一改嗎? 4、總結
你們觀察到了這些物體發聲時,無論用的是什麼方法,都產生了什麼樣相同的結果呢?(指實驗報告單) (都在振動)
師:同學們,做了這么多實驗,你們找到了聲音產生的秘密嗎? (出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有不同意見嗎?請同學齊讀,同時用手摸著自己的喉嚨。體會發聲時的振動。
我們人也能發出各種聲音,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體也有一個能夠振動的器官,請大家用手摸自己的喉部,試著發出聲音,有什麼感覺。(振動)
師:這個振動的器官叫——聲帶。為了使我們能正常發出各種聲音,就要保護我們的聲帶,平時不能大吵大鬧。
我們還能聽見各種聲音,我們人體有一個十分靈敏的、能夠感覺物體振動的器官—耳朵的鼓膜。為了讓我們有靈敏的聽力,平時我們應該注意愛護我們的耳膜。
(四)、觀察音叉的振動、感受物體的振動產生了聲音 師做音叉的振動實驗,請學生來解釋看到的現象。請一位同學來當老師的小助手。
將音叉放在學生耳邊,問:聽到什麼了?(沒有聲音)將它放進水杯里,請學生觀察
問:水面有什麼變化?(沒有)
敲擊後放在學生耳邊,問:現在呢?(有聲音)
師:音叉敲擊後會發出聲音,這個聲音是由於振動發出的嗎? 將音叉敲擊後放入水中。問:同學們有什麼發現。 問:怎樣解釋你看到的現象? 大家一塊兒回答
(五)、反饋練習,鞏固運用新知
1、師演示:不斷敲擊鈸,使它連續發出聲音,突然用手按住鈸。 問:還能聽到鈸的聲音嗎?為什麼要用手按住鈸面聲音消失?請生答。
師:剛才的實驗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 2、下面就來考考大家對聲音知識的掌握情況。 判斷:
1、物體沒振動也會發出聲音。 ( ) 2、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 ) 3、人說話的聲音是由聲帶產生的。 ( ) 4、物體振動是產生聲音的原因。 ( ) (六)小結
師: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和實驗,現在你們明白了嗎?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呢?(指大屏幕) 我們是怎樣得到這個結論的? 七、板書設計: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猜測:碰撞、拍打、敲擊„„ ↓
實驗:觀察、記錄、分析

結論: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❹ 小學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 用多大的聲音教學設計

師引入:
在第一節課中我們曾聽到過大小不同的音叉發出的不同的聲音,本節課我們要繼續來研究聲音的變化。本文來自小精靈兒童資訊站
師:現在做個游戲,哪四位同學願意上來?
(請四位同學上來躲在講台後)
師:大家聽好游戲的規則,我請他們每個同學說:「你猜我是誰?」你們能猜出他是誰嗎?
(游戲)
師:大家都猜對了。奇怪!這幾位同學躲在講台後,你們看不見,憑什麼猜出了他們?
生:因為我們聽見他們說話的聲音了。
生:因為我們總在一起,知道他們的聲音是怎樣的。
生:因為我們平常總聽他們說話,所以能聽得出是誰的聲音。
生:因為各人有各人的聲音,每個人的聲音都不同,我們聽習慣了他們的說話聲,所以我們知道是誰的聲音。
聽音
師:今天我們專門來研究聲音,看看聲音到底有什麼不同。請同學們看一看你們的桌上放了些什麼?本文來自小精靈兒童資訊站
生:我們小組的桌上放了鋼尺,瓶子和鈴鐺。
師撥動鋼尺時,避免尺子與桌子發聲。
生實驗。
(學生各自活動,教師巡視)
研究音調的高低
師:我們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放了四個瓶子,瓶子內裝的水一樣多嗎?
生(齊):不一樣。
生:有的裝得多些,有的少些。
師:瓶內水的多少不同,瓶子發出來的聲音就會怎麼樣?請你們敲瓶子有水的地方,看看能發現什麼?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
師:你們有什麼發現?
生:四個瓶子發出的聲音都不一樣。
師:有什麼不一樣?
生:水少的瓶子聲音低,水多的瓶子聲音高。
生:他錯了,應該是水少的瓶子聲音高,水多的瓶子聲音低。
師:現在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水少的瓶子聲音低,還是水多的瓶子聲音低呢?請你們一起敲敲水多的瓶子,跟著唱一唱,模仿瓶子發出的聲音。再敲敲水少的瓶子,聽一聽,也跟著模仿瓶子發出的聲音。
(生反復敲瓶子,邊聽邊模仿)
生:應該是水多的瓶子聲音低,水少的瓶子聲音就高些。
按聲音高低排列瓶子
師:看哪個小組能不敲瓶子,按聲音的高低順序將瓶子排列出來。注意,高音瓶子排在後面,低音瓶子排在前面,比比看,哪個小組最快。

❺ 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的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過程與方法:

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的聲音,並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善於觀察,並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比較,認識音量由物體的振動幅度決定,感受聲音的強弱和高低變化。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聲音的強弱和高低變化。

【教學准備】

為每一組准備:1把鋼尺或塑料尺、2個同樣的杯子裡面裝有不同量的水、1張「杯子聲音高低的實驗記錄單」、一塊釘兩顆釘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一段音樂給學生欣賞《西班牙鬥牛士》,問學生:聽了音樂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初步感受聲音的高低、強弱變化)

揭示課題《聲音的變化》
(二)展開新課

1.觀察比較聲音的強弱變化

一把鋼尺,怎樣使它發出聲音?

(1)實驗:使鋼尺的一部分伸出約10cm,用一隻手壓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隻手撥動另一端。注意撥動尺子時避免尺子和桌面撞擊。

先輕輕撥動鋼尺,觀察鋼尺上下振動的幅度有多大,發出的聲音有多強,並用振動幅度的大或小、聲音強或弱作記錄。

再用力撥動鋼尺,與前面的實驗進行比較,尺的上下振動幅度和發出的聲音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重復實驗3~4次,體會物體振動時,振動幅度的大小與聲音強弱之間的關系。

(2)實驗活動,記錄實驗結果。

(3)匯報實驗結果

(4)小結: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

音量的單位是分貝。

2.觀察比較聲音的高低變化

(1)實驗: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四個杯子,分別盛水:滿杯,3/4杯,1/2杯和1/4杯。試著用鉛筆和小木棒敲擊杯口,比較發出的聲音。能用聲音高,較高,較低,低來描述嗎?現在記錄單上記錄預測。

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順序,反復敲擊杯口,比較發出的聲音,並做記錄,與預測進行比較。

交流實驗結果,比較實驗預測,對結果進行分析。

(2)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裝置:一塊木板釘兩個釘子,釘子之前綁一個橡皮筋。

提問:還記得怎樣讓橡皮筋發出聲音嗎?在今天的讓橡皮筋發聲的實驗中,老師有新的要求:先撥動橡皮筋,讓它發出聲音;把橡皮筋拉得緊寫,再撥彈。觀察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稍稍放鬆橡皮筋,再撥彈,注意發出的聲音的變化。同時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橡皮筋的振動發生了什麼變化?

交流實驗發現,對發現進行分析。

(3)小結: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物體振動的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音高的單位是赫茲。

(三)總結

課外拓展:聽聽長短、粗細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科學教研員鄧老師和葉老師的點播指導下,我感受頗深:

1、 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太少,學生發言的亮點把握不夠。

在我的科學課堂上,特別是公開課的時候,我往往想的是我設計的下個環節是什麼,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是否在我的欲設之中,對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新的有價值的問題和他們發言中的亮點卻視而不見。

在探究尺子不同振幅產生聲音強弱的變化的實驗中,學生對於「重復做3—4次」都有各自的觀點,特別是有個學生提出:做1次,不能讓我們觀察清楚尺子的變化和聲音的變化,重復做3—4次,能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多麼好的發言,的確,反復實驗,反復觀察,就能給我們新的發現,很多科學規律的發現不就是這樣來的嗎?但在課堂上,學生這樣精彩的回答我卻忽視了,如果我當時能對她的發言加以肯定,我想小女孩以後的科學素養多少會有一定的發展。因此,我覺得我們在科學課堂上要多關注學生的問題和他們的發言。

2、敢於大膽的處理教材。

新課程科學教材內容的不斷修改,不斷改動,不斷完善。我想,編寫教材的專家們和我們一線老師一樣,也在不斷反思,發現了有些內容編排的不合理。一樣新東西的出現,是在不斷更新中,不斷變化中,才完美的。因此,我們一線老師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教學需要,大膽的處理教材。《聲音的變化》中既有探究聲音強弱的活動,又有探究聲音高低的活動,而接下來一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一整課都是探究聲音高低的活動。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把兩課的教學內容作一個簡單的處理。利用一節課時間設計各種相關活動(尺子振動聲音高低的實驗探究、橡皮筋松緊聲音高低的實驗探究、不同長短鐵釘震動聲音高低的實驗探究等),專門探究聲音的高低變化,一節課專門探究聲音的強弱變化。這樣可以理清學生的探究思路,更能加深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

3、科學教師要加大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量。

在這堂課中,我竟然出現了一個嚴重的科學性錯誤。我認為同樣大小的杯子中,盛入不同量的水,用同樣大小的力去敲打時,盛水越多的杯子,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高,盛水越少的杯子,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低。(主要受第一版《科學教師教學用書》的影響)經過兩位專家的解釋,我才恍然大悟。水越少,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高;水越多,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低;看來,我們科學教師真的要加大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量。如果有些科學概念,科學實驗現象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那麼真的是大糊塗教小糊塗,誤人子弟。因此,我們平時要多看一些科學雜志,一些科學專著,還要去了解更高年段的科學知識。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必須要有自來水的容量。

總之,通過本次上課,我受益非淺。我相信在專家們的指導下,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會成長的更快。

❻ 《聲音是什麼》教學設計

聲音是什麼教材簡析聲音是人們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本章講述的是一些與學習、生活、生產和科技密切相關的聲學初步知識,在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中雖不是重點,但從新課程標准要求來看,它對於學生提出問題習慣的養成,動手實驗、觀察比較、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以及探究精神、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有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課題研究的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通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二個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讓學生初步學會有目的的觀察,使學生能利用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會描述實驗現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並得出結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讓學生感覺物理就在身邊,培養他們喜愛物理知識、熱愛自然的情感。只有了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原理,才能從本質上理解對聲音的控制與應用。所以本課題是進一步學習本章後續內容的前提,這個前提的掌握與否是本章學習的關鍵,是實現本章教學目標的基礎。學情分析聲音是人們最熟悉的現象之一,學生不僅在生活中已積累了大量與聲音有關的感性認識,而且在小學自然課中也學過了與聲有關的常識。盡管有這些前期的經驗積累,但是對於「為什麼會產生聲音?」「人為什麼能聽到聲音?」大多數學生並不清楚,對於聲音在生產和技術中的應用更是陌生。「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是九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基本理念之一,本節教材是科學探究型課,但鑒於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能力層次,所以又不是完整的探究過程,而是突出科學探究中「提出問題」這一要素,「探究始於問題」,人們在對生活和自然的觀察中,必定會產生許多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不能圓滿解釋的、甚至可能是矛盾的問題,如何將這些問題清楚地表達出來,是一個人能力的重要體現,中學階段的科學探究意在「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張維善語)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2.培養學生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初步學會有目的的觀察;使學生能利用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會描述實驗現象,收集有效的信息並根據信息歸納出科學結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用語言表達物理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的實驗,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讓學生體驗物理就在身邊,培養他們喜愛物理知識、熱愛自然的情感。重點重點: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解決:提出問題,合作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 教學方法質疑引導法、實驗探究法、自學討論法相結合器材准備音叉、水杯、水、橡皮筋、鼓等。 教學過 程一、導入新課我們生活在聲音的海洋里,流水潺潺、琴聲悠悠……讓人心曠神怡;飛機轟鳴、電鋸「吱吱」……讓人心煩意亂,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下面請同學們聆聽一段幾種聲音。點擊課件播放:下雨聲、打雷聲、鳥鳴聲、鞭炮聲、汽車鳴笛聲、……創設情境,點撥啟發:①大家剛才聽到的聲音有哪些?②對於聽到的各種聲音,你想提出什麼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二、合作探究探究一、聲音的產生學生實驗1: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一把直尺,一根橡皮筋,大家想辦法讓這些物體發出聲音學生實驗2:發出「啊——」的聲音,同時用手摸喉頭(學生分組探究,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由學生得結論)教師演示:擊鼓、音叉濺水等,學生分析原因探究二、聲音的傳播講解: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思考:平時我們能聽到上課的鈴聲、能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這說明了什麼?(引導學生得出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氣體能夠傳聲)學生實驗:1、兩人一組,一個同學在課桌的一端輕輕敲擊桌子,另一個同學先在空氣中聽,再緊貼桌面另一端聽,說說感受。2、兩學生表演「土電話」(學生分析討論得固體能夠傳聲)思考: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嗎?你能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這個問題嗎?(學生猜想、討論實驗方案)教師演示:水槽中手機發聲(學生得液體能夠傳聲)思考:你能在生活中舉一些聲音在液體中傳播的例子嗎?(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習慣)教師演示:「鍾罩實驗」要求學生思考:打開電鈴能聽到聲音嗎?不斷抽氣,聲音怎麼變化?說明了什麼?(學生得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小結:聲音能夠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這些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稱為介質。而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三、鞏固提高1、許多科幻電影都有在太空中戰斗的場面。你認為在太空中能聽到爆炸的聲音嗎?說說你的理由。2、指出下列情況中聲音主要是靠什麼傳播的:(1)耳朵貼在枕頭上,可以聽到放在枕頭下機械手錶的「滴嗒」聲,是靠 傳播的;(2)潛水員在水下聽到岸邊人的談話聲,是靠 傳播的.3、人們交談時能聽到對方的講話聲, 表明 能夠傳聲;魚能被它們喜歡的聲音吸引,表明 也能傳聲。4、有同學在寺廟中遊玩時,發現當大鍾被敲擊後,大鍾就會發出聲,已經停止了敲擊,大鍾仍有餘音,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嗎?5、據說,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晚年失聰,將硬棒的一端抵在鋼琴蓋板頂上,另一端咬在牙齒中間來「聽」演奏。你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四、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困惑?結束語: 通過本節課的研究,使我們認識到: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傳播。在這節課里,我們像科學家一樣研究問題,得到了一些新的結論,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假如從現在開始,大家能始終保持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激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牛頓、伽利略、錢學森那樣的科學家一定會在我們當中出現!五、作業設計1.敲打桌子時,聽到了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2.聯系生活舉出氣體、固體、液體傳聲以及回聲各一例。3.實踐活動:制土電話。用細繩(棉線、棉繩、金屬絲)、紙杯(塑料杯、易拉罐、飲料桶)等為原料,製作一個土電話並進行體驗(意圖:鞏固本節的重難點知識,強化「物理源於生活」的理念,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六、板書設計聲音是什麼一、聲音產生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二、聲音傳播聲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七、教後反思:探究式教學法又稱「發現法」,是60年代初美國認知主義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首先提出的,這種方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像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學習,「發現」事物變化的因果關系及內在聯系,形成概念,獲得規律。在這種形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經歷了知識的獲得的過程,掌握了學習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布魯納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發現法體現了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本節課是科學探究為特色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上的轉變:①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②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③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總之,本節課努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美的熏陶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做了有益的嘗試。

❼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找出使保鮮袋發出聲音的種種方法,並能提出有關聲音的問題。

2、能夠用間接觀察法觀察物體在發聲時的變化和停止發聲時的變化。

3、通過實際觀察,建立振動的概念,知道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4、知道摩擦、彈撥、敲擊、吹氣可以使物體產生振動而發出聲音。

5、學會尊重事實,學會通過手機第一手資料來探求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准備:

1、學生准備:搜集各種能發聲的物體。

2、教師准備:小鼓、大鋼尺、鋼鋸條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件禮物,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認真聽,然後告訴大家,你聽到了什麼?(播放一段交響曲)

師:你聽到了什麼?(學生回答)

師:大家聽的很認真。這么多聲音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支美妙、動聽的交響曲。在生活中你還聽到過什麼聲音?

(學生回答生活中熟悉的聲音。)

師:是啊,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裡,每天,各種各樣的聲音伴隨著我們,風聲雨聲流水聲,訴說著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同學們的歡聲笑語讀書聲,傾訴著大家的幸福和快樂,這一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聲音王國,去探索有關聲音的奧秘。(板書:聲音)

4、教師:從本節課開始我們將研究自然界中聲音的有關知識。同學們自己想知道有關聲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5、學生交流

二、猜想與假設

教師提問:你認為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猜想。(略)

教師:同學們各有各的看法,那麼聲音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要研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我們首先要想辦法弄出一些聲音出來。

活動一:使物體發出聲音。

1、出示一個食品保鮮袋,說說用什麼方法可以使它發出聲音。

2、學生交流。

3、不藉助其它任何物體,只利用自己的身體,你能發出多少種聲音來?

4、交流製造聲音的辦法。

5、發聲時你有什麼發現?

6、猜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三、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

教師:同學們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設計實驗來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活動二:觀察發聲的物體。

1、尺子和放了細鹽的空瓶子能發聲嗎?誰有辦法?

2、觀察、比較發聲的尺子、放了細鹽的空瓶子與不發聲的尺子、放了細鹽的空瓶子有什麼不同?填寫好觀察記錄表

3、匯報、交流:發聲物體有什麼共同特點?

4、物體發出聲音,一定是振動了嗎?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證實一下?

5、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匯報交流。

四、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

活動三:觀察感受物體的振動。

1、師在鼓面上放些豆子,敲擊鼓面。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交流。

3、教師敲擊音鈸,然後輕輕按住,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

4、學生交流。

5、現在能描述一下,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

5、小組交流

師:你們都是細心的孩子。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物體在抖動、哆嗦,在震動等。在科學上,我們說物體在"振動"。(板書:振動)

師:振動是指物體做快速的來回運動,這是聲音產生的根本原因。

(板書:聲音)

師:知道了聲音是如何產生的,那你能想辦法讓聲音停下來嗎?大家親自動手做做看。(學生動手做。)(交流。選擇不同的材料讓學生進行演示。)

師:同學們看到了,振動停止了,聲音也隨之停止,這又從反面證明了我們剛才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在科學上這叫反證法。

三、拓展活動

師:現在老師這兒有一組聲音,仔細聽,分辨一下是什麼聲音?

(播放一組聲音,讓學生分辨。)

師:是我們的聲帶在振動。請用手摸摸聲帶,感受發聲時聲帶的振動。

(學生動手感受。)

師:聲帶振動人就能發出聲音,如果聲帶壞了人就不能發出聲音。同學們要保護聲帶,不要大聲喊叫。

師:學到這里,我想問一問,對於聲音,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說出自己心中還存在的疑問。)

師:看來在聲音王國里,還有很多秘密,希望同學們繼續觀察生活,關注聲音,繼續探究聲音裡面的"為什麼",老師期待著你們的精彩發現!

六、總結評價

1、你覺得今天這節課哪些同學的表現最好?

2、他們哪個地方最值得你學習?

3、教師對這一節課作一個總體性的評價。

4、請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做個評價。

【板書設計】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敲、打

鋸、彈

摩擦 振動 產生 聲音

碰撞

❽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1、聲音與日常生活、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科學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下)《聲音》單元第二課時內容。它屬於「科學探究」的目標系列,通過實驗和觀察認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從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及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嘗試運用科學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學情分析

1、由於聲音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同學們對聲音的產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

2、物體由於振動產生聲音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他們覺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體發出聲音的直接原因,他們關注的是什麼動作使物體發出了聲音,而不是發聲物體的變化,缺乏深入的探究聲音現象的本質。所以在整個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理解水平。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

2、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

3、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摸、說等方法進行探究。

4、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傾聽,體會探究聲音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❾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聽,聲音真奇妙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聲音對於學生來說好像是熟悉的東西,但學生沒有真正思考過關於聲音的問題,沒有思考過他們經常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四年級學生對觀察、描述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但對描述內容的准確性、科學性不夠,所以在本教學設計中,我著力創設環境,讓學生在生生、師生交流觀察結果中,學會科學地描述。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用心去傾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2、讓學生學會對各種不同聲音加以簡單的區分和鑒別,對聲音的大小、高低、遠近、方向加以適當地了解。
3、通過對聲音的研究,培養學生探索聲音的興趣,創造樂音,增加生活樂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親臨探究過程,初步感知聲音與物體間的關系。
2、對聲音的強弱、高低、遠近、方向能加以區分和鑒別。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誰?
(把全班分為A、B兩組,分別向左、右轉,背向而坐。請A組某學生講:「猜猜我是誰」,B組的同學在不回頭看的情況下,猜出是誰講的。然後B組講,A組猜。)
2、進行游戲。
3、你是怎樣猜到是哪位同學的?
(生:從他的聲音。)
4、同學們真厲害,聽聲音就知道這個人是誰。今天我們就來 「聽聽聲音」。
(板書課題:聽聽聲音)
二、傾聽、感受聲音
1、同學們平時有沒有認真地聽過我們周圍的聲音?現在讓我們在教室里傾聽周圍的聲音,比一比看看誰聽到的聲音多。
(學生認真的傾聽)
2、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生匯報)
3、同學們聽得真仔細。這些聲音是由什麼物體發出的?
生:我們人類發出的。
生:大自然發出的。
4、這些聲音聽起來有什麼不同?
(生:有的聲音好聽,有的不好聽;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三、聽聽固體、液體、氣體發出的聲音
1、你們能用我們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來嗎?
(要求:降低聲音,有節奏)
2、生操作
3、匯報:你們能是用什麼方法,使物體發出聲音的?
4、這些發出聲音的物體都是什麼體?
(固體)
5、(出示半燒杯水,和一個空杯)你能用這些材料使水發出聲音嗎?
(生演示匯報)
6、固體、液體都能發出聲音,你能讓看不見不到的氣體出發出聲音嗎?
(吹筆帽,口哨)
7、聲音的產生與物體有什麼關系?沒有物體能有聲音嗎?
(聲音都是由物體發出來的,聲音離不開物體,沒有物體不能有聲音)
四、分辨聲音的變化
1、(出示鐵釘)你們能讓它發出聲音嗎?下面大家用同樣大小的力分別敲這兩枚鐵釘,聽聽它們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高低)
2、(出示音叉)它叫音叉,是一種發聲儀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數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調,數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鍾振動的次數。(聽聽聲音)
3、我們來做游戲聽聽不同方向發出的聲音。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中間閉上眼睛,老師點他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同學叫他的名字,讓這位同學辨別是從哪個方向發出的聲音,如果說對了大家對他說「你真棒」,如果說錯了大家對他說「繼續努力」。
(進行游戲讓學生感受不同方向發出的聲音)
4、我們來做游戲聽聽不同距離發出的聲音。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前面閉上眼睛,老師點與他不同距離的兩位同學叫他的名字,讓這位同學辨別哪個離自己近、哪個離自己遠,如果說對了大家對他說「你真棒」,如果說錯了大家對他說「繼續努力」。
(進行游戲讓學生感受不同距離發出的聲音)
5、我們來做游戲聽聽聲音的不同大小。老師拍手發出聲音,然後全班一起拍手發出聲音。你們拍手的聲音能比老師的聲音再大一些嗎?能再小一些嗎?
(做拍手游戲讓學生感受聲音的不同大小)
五、總結延伸
1、通過聽聽聲音,你有什麼收獲嗎?
2、不知道關於聲音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閱讀全文

與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