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楊氏之子》。
主要講孔君平到楊家拜訪,主人不在便叫出楊家九歲的兒子。孔君平故意指著楊梅說楊梅是楊家的水果。而楊氏子卻以「沒聽說孔雀是你們孔家的鳥」予以回敬。
⑵ 楊氏之子全文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
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
"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⑶ 如何在課堂上教會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楊氏之子》教學觀摩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譯文: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就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⑷ 楊氏之子教學朗讀
10.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要有停頓,要有感情,可帶一些動作。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古詩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自古以來出現過許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於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那你知道關於機智兒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讓我們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感受楊氏之子的聰慧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說新語》。
2.藉助拼音讀准字音、讀通課文。
3.抽讀,檢測讀書情況。
4.齊讀。
(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5.說說課文主要寫的什麼事?(只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意思
1.小組學習,藉助注釋和搜集的資料理解文中每句話的意思,並作好記錄。
2.交流匯報句意。
意思:梁國的楊家的小孩只有9歲,特別聰明。 孔君平去拜訪他的父親,因為父親不在,就叫兒子出來。他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楊梅。 孔君平指著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們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說:「沒聽說過孔雀是 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課文意思,你現在有什麼感受?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四、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1.有感情地讀全文。
2.背誦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語言讓你銘記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聽到、看到的精妙語言。)
2.演一演相聲、小品或電影中的精彩對白。
六、作業
1.寫一寫對精彩語言的體會。
2.默寫課文。
3.看《世說新語》。
⑹ 如何加強小學階段文言文的教學——教學《楊氏之子》有感(五年級 章曉玲)
新課標在小學階段入選了一些文言文,這些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質兼美,誦讀爽口的名篇。不過,對初涉文言文的小學生來講。學習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那麼為何才能使學生愛學,易學,形成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收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應從「激讀、悟、拓」上著眼。這學期我上了第十課《楊氏之子》深有體會,下面就這四個字談點體會。一、「激」發感情,培養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動學生求知慾的動力。對初學文言文的學生,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生的情趣上。因為他們剛接觸文言文,有一定新鮮感和好奇心。由此要摒棄畏難情緒,從而產生強有力的求知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預習課文這一關,精心安排預習要求,對程度不一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學習優秀的學生在完成預習的任務後,能更深入地學習。預習對每一位而言都是必修課,通過預習掃清生詞和不理解詞語的障礙。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提出自己在預習碰到的疑難問題。我的做法是:通過預習,誰能講清楚文章的大概內容,在課堂交流、點評,並設獎項。因此,學生的情緒十分高漲,查資料,電腦上網,圖書室查有關讀物,通過多次活動,學生學習興趣很濃都想一顯身手,展示自己,在此同時,我還讓學生自由組合,根據文本內容進行表演,發揮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演藝技能,加深文本內容的理解,從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精讀文本,其義自見。朱熹說過:「學者觀書,務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新課標中也明確提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效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情。」因此,對文言文的教學著重點應放在熟讀、記誦上,以求通過誦讀調動學生聯想和想像。從而使學生身臨歷史情境,直入文本深處,與作者進行面對面溝通與交流,產生靈感與共鳴,從而更深層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我的做法主要通過默讀,聽讀、跟讀、齊讀、散讀和熟讀等環節促使走進文本,深入本文,感悟文本,在這里我認為跟讀很重要,因為文言文與白話文有所區別,不能句短而含意深刻,一旦讀得不好,會出現破句,造成語意不解,鬧出笑話,因此我在教學《楊氏之子》時,首先自己范讀兩遍,讓學生聽記哪些地方應停頓,哪些地方讀音有變化,然後抽生講師點評。最後由教師指導讀,學生跟讀,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准確反復的跟讀中,對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以及文意的感悟上逐漸加深。三、感悟內涵,觸境生情。教學不是知識的簡單灌輸,而是通過知識的學習,點燃學生創造的「火把」;不是一味的教師提問,而是學生主動質疑;不是簡單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而是讓學生主動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大膽放手,讓學生講,根究文章中的注釋,藉助詞語手冊,由學生翻譯文言文,碰到疑難之處,老師加以點撥,因此學生勁頭很足。由於文言文中文言 詞很多,如:之、其、曰君、乃「等等。學生一時很難搞懂,我就藉助白話文作比較,讓學生領悟文言文的精妙之處,通過教學,大部分學生能說出文本大概意思,有的學生還有一定的創造性,《楊氏之子》與我們的生活比較接近,因此學生理解起來還是算教容易。四、拓展思路、融會貫通。新課標在每一個單元中都安排了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要求文本,還應在此基礎上加強拓展性的訓練,讓學生在掌握文本知識的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我們學習中的實際困難,展開想像的翅膀,去尋找文本更深刻的內涵,比如《楊氏之子》一文中,孔君平對姓楊名自說的一番話,如果換作是你,你會怎樣應對孔君平?又比如你是孔君平,你又會對姓楊孩子的話如何評價或會產生怎樣的態度?在課堂上,我把這些問題提出來,教室內舉手的同學絡繹不絕,看法各異,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又加深了對文本更深層意思的理解,從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楊氏之子的語言應對能力和卓越的智慧。總而言之,小學文言文的教學對我來說還是只是剛剛開始,還需要不斷探索,尋求方法,真正讓學生掌握了文言文的方法,促使他們能更好地去理解文言文運用文言文。
⑺ 楊氏之子教案
1.課文簡說
《楊氏之子》是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本書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編輯本段]2.原文及譯文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3.詞句與題目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得知孩子的父親不在時,孔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與孩子很熟。
③為設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果?聯繫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2)對詞語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甚:很。詣:拜見。未聞:沒有聽說過。示:給……看。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於是。曰:說
(3)對題目的理解楊氏之子楊氏:姓楊的之:助詞,相當於「的」子:兒子把它連接起來,為:姓楊的兒子
[編輯本段]4.課文解讀
1.課文簡說。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得知孩子的父親不在時,孔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與孩子很熟。
③為設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果?聯繫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2)對詞語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
[編輯本段]5.朗讀方法
/=停頓的地方
梁國 / 楊氏子/九歲,甚 / 聰惠。孔君平 / 詣 / 其父,父不在,乃 / 呼兒出。為 / 設果,果 / 有楊梅。孔 / 指以示兒 / 曰:「此 / 是君家果。」兒 / 應聲答曰:「未聞 / 孔雀 / 是夫子家 / 禽。」
[編輯本段]6.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參考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
教學重點
參考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
課時安排
1~2課時
A案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感受幽默
師: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勾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有這么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古時候,梁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為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讓楊家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孩子馬上回答說:「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學們,你對故事中兩個人說的話有什麼感受?
反饋:學生的回答可能是:風趣,幽默等。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這個故事。如果把剛才老師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白話文。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用白話,叫白話文,這么多年來我們學習的課文除了古詩外,也都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呢?請大家打開課本第10課——楊氏之子(板書)。
2.自由朗讀課文,讀准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3.指名朗讀課文。
(1)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惠曰禽詣
(2)引導學生讀准停頓:
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參考注釋,自學課文。
要求:將注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再次批註在文中,據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讓學生就不理解的字詞提出問題。以下字詞或者比較陌生或者古今差異較大,學生可能提出:
(1)梁國:郡的名稱,在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為人正直,有好的名聲。
(3)其父:他的父親。其,他。
(4)為設果:小兒(楊氏之子)為他擺出水果。設,擺設,擺出。
(5)以示兒:以便給小兒看。以,來,以便。
(6)此是君家果。此,這;君,您,古代對對方尊敬的稱呼。
(7)未聞:沒有聽說。未,沒有;聞,聽。
(8)夫子家禽:您家的鳥。夫子,先生,您,對人尊敬的稱呼。禽,鳥類。
以上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自己獲取答案,如果學生能夠作出回答,教師則應追問學生是怎麼知道的。學生無法回答,教師可以適當點撥提示,讓學生明白字詞義。有些字詞義可以與學生熟知的成語熟語等相聯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與「原來如此」聯系;「聞」可以與「百聞不如一見」聯系。
6.指名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
三、討論交流,領悟幽默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2.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為什麼?
板書:楊氏之子楊梅
孔君平孔雀
(「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系。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系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說話,因為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松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四、朗讀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你聽說過類似的故事嗎?(學生交流)
六、課堂表演
讓學生再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先分小組根據課文內容演簡短的課本劇。然後推薦一組面向全班表演。及時組織評價。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話,想想它們在語言上有哪些特點。
(福建省廈門市實驗小學李靜)
B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感受文言
1.出示課題「楊氏之子」,說說題目的意思嗎?「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的人家的兒子。
說明:「之」是助詞,相當於「的」。
2.讀讀課題,這個課題的語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學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詩的語言……
教師小結:這是古代漢語,也叫文言文。
3.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到底有什麼差別,有什麼不同。
4.自由的說說你感受到的差別和不同。
學生可能的回答:很難讀通順;有些字沒見過,不好認;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教學:
(1)學習生字「惠、曰、禽」,認讀多音字「為(wèi)」、「應(yìng)」。
(2)結合課文中的有關字詞,講解一些簡單的文言文和現代漢語比較的知識,比如:有些古漢字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單音節詞等。
二、熟讀課文,理解意思
1.大聲反復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隨機檢測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2.邊默讀課文,邊看注釋,說說每一個句子的自己理解的意思。
教師要注意指導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生的困難所在。
3.課堂交流,落實每一句話的意思。比較困難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師重點指導:
「為設果,果有楊梅。」省略了主語,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難點是「夫子」的理解。
課文的意思: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中的小孩九歲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來。小孩擺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們家種的水果吧。」小孩應聲回答:「我沒聽說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想像情境,感情朗讀
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讀讀這兩個句子,想像當時的情境,說說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說話時會用怎樣的語氣?(孔君平可能是神態很隨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認為他還是一個孩子,說話的語氣可能有些傲慢、隨意;楊氏之子很機智、神采飛揚,說話語氣有挑戰性。)
結合自己的想像和理解,試著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二、深入理解,體會語言
1.思考: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在哪裡?
(1)「應聲答曰」說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沒有正面說楊梅不是我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說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的家禽,楊梅當然就不是我們家的。
2.討論:
(1)楊氏之子這樣的回答,你覺得好不好?
(2)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說話的例子,說一說。
三、拓展延伸,綜合學習
閱讀「綜合性學習」,明確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要求。
(1)搜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後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2)搜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
(3)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
[編輯本段]7.相關鏈接
《世說新語》中小故事兩則:
(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在一個下雪的冬日裡,謝太傅召集孩子們談論有關做文章的事。一會兒,雪下大了,謝太傅很高興,就問孩子們:「紛紛飄落的白雪像什麼?」他哥哥的兒子說:「用空中撒鹽勉強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用柳絮因風飛舞來比方。」謝太傅大笑,非常高興。
(二)
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個小孩,年方九歲,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對他說:「若是讓月亮中什麼都沒有,它是不是應該更加明亮呀?」這個姓徐的孩子說:「不對。比方說人眼中都有瞳仁,沒有瞳仁就看不見光明了。」
[編輯本段]8.解讀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舉例如下: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雖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要採取以下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學生嘗試讀文,根據學生讀文情況教師示範讀文,幫助學生在把短文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2)在讀通課文後,請學生根據注釋、插圖和聯繫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如:「為設果」是說誰為誰擺放水果?「家禽」是現在說的「家禽」嗎?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體會九歲孩子的回答妙在什麼地方,交流對這個問題的體會。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對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麼不一樣,體會這個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機智。
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語可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