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能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一個老話題,又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體會。
一、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不同的質量觀會有不同的效率觀。什麼樣的課堂是高質量的課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要有量。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有既定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要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教師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聯系教材。
二、要功夫用在課外,精心備課。我們應在備課時除備常規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煉的語言,更准確的語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大多數時間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這樣做才會使時間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甚至於產生大於課堂三十五分鍾的教學效果。
三、要珍惜課堂每一分鍾,善於把握最佳時間。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後的前5分鍾到20分鍾。所以,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時間分配。珍惜時間不是教師急不可待地把課堂內容講完,而是要多給學生時間思考。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後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通常我在上課前會制定一個時間表,標明每一個教學環節大約所需時間,努力控制好節奏,做到課堂盡量無廢話,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讓學生主動探索,提高效率。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堅持在每次提問之後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十秒鍾。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作出自身努力。經過這一點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能恍然大悟,不僅省去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於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最後我還規定自己每節課必須至少留出5分鍾時間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
四、要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愛」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優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生轉化。教師在關注知識復習的同時,往往會忽略學生學習的慾望。我想在復習時,更應關注課的內容和學生學的效果,要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才會有信心和動力再次出擊。我們在復習時,課堂上,我會根據問題的難易讓不同的學生來回答。讓學習能力最弱的學生來背誦,還對他們提出表揚和肯定,激起他們進一步努力學習的興趣。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求比一比、賽一賽,誰全部口訣正確就可以得到一顆星並貼上牆。如發現膽小的學生也舉手發言時,我會及時鼓勵他:「你今天的表現真棒!明天能更大膽嗎?」等。我們知道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些方式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現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五、要恰當的使用多媒體。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和歡迎,它帶來了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的變革。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是極為有效的手段。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學生儲備豐富的表象信息,為他們實現信息重組、進行「再發現、再創造」打下基礎,但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一定要有「度」,否則將達不到目標,得不到效果。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今後我會不斷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詩的煉字怎樣運用
【案例主題】
詩歌用最單純的色彩演繹著最深刻的內涵,用最凝練的語言詮釋著最絢麗的心卷。詩歌語言不僅要求精練,而且還要求形象生動、講究韻味。
古人作詩是非常講究煉字的,字煉得好,不僅能准確地傳達事物的特徵及詩人的思想感情,還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從而引發讀者的聯想並體會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這「鬧」和「弄」字就是古人煉字的結果。
鑒賞詩歌語言,其中煉字顯得如此重要。那麼,如何鑒賞詩歌煉字所富有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呢?在文學教育實踐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語言中一字生輝的韻味和魅力的。
【案例描述】
師:相傳,蘇東坡一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試。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後,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後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地思索後,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一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拍掌稱妙。
這樣一改究竟妙在何處?我們不妨也來玩味一番。
生:「輕風」徐來,「細柳」動態不顯,怎能配得上「搖」、「舞」這類較露的動詞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與「輕」、「細」相宜,顯得和諧,並且又把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給人以一種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隱」也欠貼切。試想,融融月色,銀輝傾瀉,梅花恬靜地處於朦朧月色的輕籠之中,色彩自然由明麗而黯淡。這樣,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這一首詩的感染力,創造了一種和諧朦朧的美妙的意境。真可謂一字生輝!
師: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錘煉語言的佳話。「語不驚人死不休」是杜甫煉字煉句的錚錚誓言;「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是盧延讓錘煉語言時的真實寫照;「求得一字穩,耐褥五更寒」是歐陽修對錘煉語言的那份執著;「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是賈島對錘煉語言的一份感動……古人的這些煉字的佳話生動展示了詩歌語言中一字生輝的妙處。
那麼,如何賞析古詩煉字所富有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詩歌體會煉字的韻味和魅力吧。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師:詩人為何用「垂」、「涌」二字來描述星和月而不用「掛」「升」等詞呢?
生(分組討論):詩人抓住了「平野闊」這個特點。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視覺規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闊,星星近者高,遠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樣子,故用一「垂」字;平視前方,因原野空闊,月亮從江邊升起,給人的感覺就像從江中升出一般,用一「涌」字,有一種強烈的動感,詩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盪的特點。星星垂掛在遠天,顯示平野的遼闊;月光涌動在水面,大江在洶涌奔流,構成闊大雄偉的境界。
同樣意境的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生」可否換成「升」?
(生,生長之意,運用擬人手法,寫出明月從海上相伴相生、相映相融的情態,賦予明月和潮水以生命和情趣,讓人聯想望月人的相思之情,伴隨明月生長而擴散,彌漫於整個環境。意境綿邈,含義豐瞻。)
生歸納:換
師:剛才我們利用換字的方法領悟到詩歌中一字生輝的妙處,當我們用換這方法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聯系相同或者相近的熟悉的詩句,去咀嚼那雋永的意蘊。
品味詩歌語言中的煉字,不能拘泥於某一個句,其實有時候同樣一個字可以在不同詩句中,也可以在同一個作家不同的作品中,它們的表現力、表達的內容、表現的詩情等又各不相同。
「空」: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書憤》)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閣》)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
「掛」: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蘇軾《卜運算元》)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李白《蜀道難》)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李白《秋下荊門》)
生歸納:聯
師: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換和聯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我們就要推敲這個字的語法特徵、修辭手法,表情達意、意境等進行賞析。下面請看: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分組討論):一個「綠」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氣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繪出來。「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曾經用過許多字,最初是「到」,改作「過」,又改作「入」,再改作「滿」,一共改了十幾次,最後才選定了這個「綠」字,使全句生輝,「綠」之所以比「到」「過」「入」「滿」好,就在於本句將「綠」活用為使動用法,生動形象的擬人化手法,寫出了春風拂煦,百草生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從而再現了江南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色,凸現了清麗婉轉的意境,化靜為動中體現詩歌的流動美,足見詩人煉字工夫之深,也可見詩人在藝術手法上,善於翻新出奇,富有獨創性。這也說明煉字不只是為了煉字,煉字和煉意是融合的,只有這樣才凸現詩歌的意境美。
生歸納:推
師:以上三種方法不能割裂開,它們交融在一起。讓我們嘗試著運用這種方法在學習中提高古詩煉字之賞析能力。
同學們,當我們領略了煉字的妙處時,面對大海,是否會湧起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感懷;李白的「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的贊嘆?
漫步雨中,是否會飄落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那寫滿惆悵的感觸;是否會漫溢杜甫的「好雨知時節」,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那和著生命律動的詩意?
希望你們能用飽蘸深情的詩心,解讀出潤澤心靈的詩味來。
【評析與反思】
本節課雖然出現了教學預想的效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即使把握了一些煉字的方法,可在鑒賞詩歌時候出現了新的困惑。
其一、難以理解作者的感情。
一切客觀外物只有經過詩人感情的內化與浸潤,才能獲得靈氣與生命。
在鑒賞詩歌的煉字時要注意體會其中滲透的情感,同是杜甫筆下的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花」飽含了詩人的血淚,而「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中的「花」則透出詩人獲得暫時寧靜與幸福後的喜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月」,此時的月已經是能理解思念之痛苦並能傳遞祝福的人性化了的使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菊」,它成了詩人寧靜、澹泊的人生詩意追求的象徵。
其二、難於領略詩歌的意境。
詩歌鑒賞的關鍵是我們應能抓住詩歌的形象,展開聯想想像,從而品味詩歌的意境。
詩歌是形象的文學式樣。一首好的詩,其形象往往鮮明而令人難忘,比如白居易筆下兩鬢蒼蒼的賣炭翁、柳宗元筆下的獨釣寒江的漁翁、張志和筆下在西塞山前飛翔的白鷺、蘇軾筆下的竹籬笆外的幾枝粉紅的桃花……這些鮮明的形象形成了我們閱讀經驗中深刻而持久的記憶。抓住形象展開聯想,我們就能進入詩歌的獨特意境,比如,抓住《江雪》中的漁翁形象,我們可以想:在這個飛鳥絕跡、人蹤不至的白雪世界,漁翁為什麼要來寒江垂釣呢?他為什麼不像世人一樣待在家裡烤木炭火呢?他是為了釣魚嗎,還是為了表現一種人生?沿這樣的思路出發,我們就可以理解作者在這首詩中寄託的一種人生態度,一種清高孤傲的精神,進入由詩人的主觀情感和客觀景物相融為一的藝術境界。
總之,詩歌語言里蘊含著黃河的不羈和剛強,長江的奔放和瀟灑;蘊含著江南的溫婉,水鄉的秀雅。詩歌語言是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可滋潤著祖祖輩輩不息的生機;詩歌語言是一片永不休止的音符,可譜寫出優雅動人的樂章。
讓我們用飽蘸深情的詩心,去領略詩歌的妙處吧!
3. 語文教師在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過程中,怎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不足國家標準的20%。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綠山牆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自由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幾年下來,孩子們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涉及歷代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詩經》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碩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餘篇,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狼三則》《愚公移山》《陋室銘》《出師表》《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部分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主要背誦的是宋詞,如《念奴嬌》《雨霖鈴》《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何俊毅同學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餘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4. 如何提高專業基礎課課堂的吸引力
如何使課堂教學散發吸引力?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呢? 我認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從有效教學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教與學的關系入手。課堂上教師要能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師教的風格或特點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方法、策略和步驟,同時教師也要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的特點,去面對具有差異性的各類學生的特點。 眾所周知,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而傳統的備課重點是備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是從教師講的角度,而不是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考慮備課。這也是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備課時首先要考慮這節課准備安排幾個學生的活動,每個活動怎麼安排;其次要考慮在活動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第三要考慮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或遇到哪些問題,老師怎樣進行調控,怎樣評價等;然後把以上安排寫出來,作為教師課堂上臨場發揮,隨機應變的一個基礎准備。即使如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課後進行教學反思,再進行補充備課,寫出自己執教的體會和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或困惑。這樣的備課才是我們倡導的,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是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一、教師學識的征服力
教師的知識面要廣,既要有專業的知識,又要有多學科知識;既要有書本知識,又要有社會知識;既要有學科現在知識,又要有學科發展動態知識。教師只有勤奮學習,博覽群書,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旁徵博引,涉獵古今,其淵薄的知識才能令學生折服,使學生心悅誠服地學習你所傳授的知識。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努力掌握新知識,新理論,形成新觀念,不斷拓展知識面,才能使自己擁有的知識不老化,不陳舊;才能使自己所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最新的,最適合時代需要的;才能使學生覺得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二、教學內容的穿透力
教師應熟悉教材,而熟悉教材首先需要通讀教材,明確各章節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難疑點的分布,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對各章節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鑽研,透徹地了解,確定本節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重點和難點。重點要突出,難點要講透,並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與生產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的激活力
好的教學方法是增強課堂吸引力的關鍵。要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吸引力,教師不能照本宣科或滿堂灌,不能我講,你聽,我寫,你抄,我給,你收。要讓學生積極思維,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要不時地給他們提出一些問題,給他們心理形成一定的壓力,從而使他們能振奮精神,集中注意力。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鼓勵學生提問,形成課堂上的互動,使自己的教學做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從而增強課堂的吸引力。
四、強烈的語言感染力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師在講壇這個大舞台上就像演員一樣展現美,傳遞美,創造美。語言是教學的重要工具,教學中語言簡練清晰,生動活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簡潔生動,幽默詼諧,有張有弛,抑揚頓挫,深入淺出的語言,不僅能把無聲無息的文字講得有理有情,有聲有色,而且能收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語言美的功效。
五、較強的親和力
課堂上教師做到端莊中見微笑,嚴肅中見柔和,以生氣勃勃,充滿活力的情態、風度、品格展現教學魅力,給學生以自然、親切、舒暢的美感。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互信、和諧的雙邊關系,與學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而要做到這些,教師就必須注重自身素質的修養,既要有優美、健康的外貌,還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較高的品行修養、廣泛的知識結構、很強的能力水平。只有這樣才會給學生積極而深刻的正面影響,從而產生一種強大的磁場效應,使其對老師有一種信任感。
5. 求幾篇「美與文學」的論文。
試論文學美
文學有認識作用,它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生活,洞察人生。文學有教育作用,它可以啟迪人的思想,培養高尚的情操。文學還有娛樂作用,可以供人休息消遣。但人們創作和閱讀文學作品,不僅是為了這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創造美和欣賞美,獲得美的享受。譬如「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給我們主要的不就是美嗎?
那麼,文學之美究竟美在哪裡呢?
首先是語言美。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優秀文學作品的語言,不僅准確生動,有助於民族語言的規范,而且可以表現美。文學美,主要是通過語言塑造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對於一個優秀作家來說,沒有不能用語言表現出來的東西。文學描寫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上下幾千年,縱橫千萬里,興衰成敗,悲歡離合,都能用語言描繪成生動的圖畫,呈現在讀者面前。「語不驚人死不休!」語言美是作家的刻意追求。「春風又綠江南岸」,那「綠」字你還能改動它嗎?
不同語句,表現出不同的氣勢和風格。豪放時「氣吞萬里如虎」,婉約時「楊柳岸曉風殘月」;濃麗如「玉樓巢翡翠」,淡泊則「悠然見南山」。它有時朦朧,如煙如霧,如舒婷如北島;有時明晰,深刻如刀,如老舍如魯迅。「歷史無言任打扮」,它能宏觀漫議概括環宇;「嫩葉商量細細開」,它也能細說微窺如絲如風。「人
面只今何處去」,寫出了難言的「遺憾」;「一江春水向東流」,顯示了無形的「愁」。《琵琶行》彈奏的鏗鏘之聲,簡直就是垂範千古的音樂雕塑!語言大師們指石成金,讓平凡的文學生發出神奇的功效,流芳百世,美不勝收。
二曰情節美。情節美就是故事生動有趣。講故事是文學家的拿手好戲。趙樹理說寫小說就是講故事。故事是由情節組成的。故事美來自情節美。恩格斯十分贊賞莎士比亞劇作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認為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只有通過生動豐富的情節才能表現出來。
情節之美,主要在於對生活的具體描寫和緊張的矛盾沖突。細節的真實,使人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矛盾此起彼伏,故事一波三折,便能引人入勝。情節是人物活動的過程,性格成長的歷史。人物性格和環境的影響,決定著人物的命運。人物的命運是故事的靈魂,人們聽故事,主要是關心人物的命運。故事一旦開了頭,它就把人物的命運拋向讀者,讓你與他同行同止同喜同憂,專注其中,欲罷不能,將作品翻過一頁又一頁,直到最後的結局。我們枕著燈暈,嗅著墨香,探視著晦明變化的歷史,品味著酸甜苦辣的人生,愉快地度過那一段又一段屬於自己的時光。文學是想像的藝術。文學可以虛構。想像和虛構可以彌補作家生活鏈條中某些脫落的環節,自由馳騁自己的思想,實現自己的審美追求,從而將情節編織得更加豐富多采,使故事更加生動迷人。巧置懸念是文學降服讀者的重要法寶。烘雲托月,故布疑陣,誤會巧合,畫龍點睛,諸般手法的運用,激發起讀者強烈的心理追求,使情節產生奇妙的結構效果。
三是人性美和人情美。文學是通過塑造藝術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形象中最是流光溢彩使人不可抗拒和令人難以忘懷的,是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從宋元話本到明清小說,以及現當代傑出的作家作品,他們之所以受到廣泛的愛戴和推崇,不僅因為他們生動地描寫了那些五光十色的社會和驚心動魄的場面,尤其可喜可嘆的是,他們創造了眾多富於時代特色而又個性鮮明的人物。在多姿多採的人物畫廊中,有的勇猛如虎,有的忠厚如牛,有的聰明透頂,有的冥頑如石,有的坦盪如日,有的陰鷙如狼。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什麼是偉大和崇高,什麼是渺小和卑鄙,什麼是優美和神奇。它告訴我們怎樣去愛人尊重人理解人,怎樣去恨去識別去唾棄那些丑惡的東西。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文學能夠直接細致而深刻地描述人的內心活動,展現人的精神世界,讓讀者覷到人間深層潛細的奧竅和令人神往的隱秘。
文學不能給人加官晉爵,不能施人錢財,但它是財富,是人類不朽的精神財富。文學不能代替權與法去管理人懲治人,但它有不管之管,它能稽察權與法管不到打不著的地方,運用藝術的權威獎掖人,批評人,審判人的靈魂。文學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種力量,一種道德的震撼力和情感的趨動力,它可以使人受到感化,不知不覺地勉勵自己規范自己,甚至使人頓悟和貫通。
文學家也曾不惜筆墨描寫過丑惡的人性。但寫丑不是目的,寫丑是用黑暗襯托光明,用丑襯托美,寫丑是為了否定丑,是化丑為美,使美好的人性更加亮麗。
四是智慧美。文學不直接具體地描寫生產過程,不教人怎樣開山放炮遇水搭橋,不教人怎樣耕田造屋做生意,但不等於說文學不能增長人的智慧,不具有智慧美。文學是以人為中心,以整個生活為對象進行描寫的藝術。文學是網路全書,優秀文學作品是生活的教科書。從文學中可以學到許多一般書籍中學不到的東西。文學用講故事的方式介紹歷史和總結教訓,讓人增長知識受到啟迪,並逐漸變得聰明。《李自成》所寫的兵敗垂成,《白鹿原》訴說的世紀滄桑,張賢亮寫出的飢餓和壓抑,那教訓難道不深刻嗎?諸葛亮的運籌帷幄,孫悟空的大智大勇,大觀
園里的吟詩作對,那麼多的機巧睿智,那樣的人傑地靈,難道不是人的智慧閃光嗎?實際上,優美的文學語言,成功的藝術形象,本身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閱讀各種文學作品,就是在欣賞作家的智慧之美。
20世紀末葉,文學情形大變,標新立異,光怪陸離,難以用傳統概念詮釋。變是常理。變不可怕,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文學不能沒其美質。真正的文學一定是與美並存的,即將跨入新世紀的文學維納斯,相信她不會越變越丑,而是越變越美,越新,越可愛。
參見梁素清《淺說文學美》,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第2期
文學是美的人學
摘要:高爾基的「文學是人學」的命題至今仍不失為一個具有巨大生命活力的命題。然而由於它嚴重忽略了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反映社會生活的美的方式,存在著較大的理論缺陷,十分不利於該命題巨大的社會作用的發揮。與其說「文學是人學」,不如說它是「美的人學」。主要依據在於:第一,文學寫的是人,寫的是以人為中心的極富詩意的社會生活,是「神」在人的心靈里點燃的美麗的人性的火光。第二,文學創作本身作為一種美的創造為的是人———文學的崇高使命就是為了減輕人類的精神痛苦。第三,文學通過美的方式探索、解決的是哲學、社會科學和一切自然科學都無法很好地解決的全人類共同面臨的人生難題和生命困惑,也是為了人。「文學是人類文明最高尚的花朵。」古今中外一切文學形態的基本主題無不是為了怎樣引導人類走向真正的幸福。
關鍵詞:文學;美的人學;文學的靈魂
文學是什麼?這是文學理論的核心問題,也是千百年來古今中外不計其數的理論家常說常新、難以定論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所做的不同回答,直接關系著他們各自構築的文學理論大廈的性質和命運。從柏拉圖、亞理士多德到康德、黑格爾、到弗洛伊德、薩特,從婆羅多牟尼到新護、勝財、毗首那特,到泰戈爾、普列姆昌德,從孔子、老子到劉勰、司空圖,到魯迅、郭沫若,固然都道出了某些真理的顆粒,但都不能說已有了很好的解決。柏拉圖說文學是靈感的迷狂和理念的閃耀,亞理士多德說文學是對生活的美的模仿,康德說文學是天才的創造,黑格爾說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文學是理念的光的烈焰,王爾德說文學是美麗的謊言,廚川白村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弗洛伊德說文學是人的慾望的藝術實現,雅各布森說文學是語言的美的操作,[1](119)波斯彼羅夫說文學的本性是意識形態,[2](P676)韋勒克、沃倫說文學是一個符號和意義的多層結構。[3]波斯波羅夫靠文學的本性是意識形態,找到了文學的社會本質。韋勒克、沃倫靠文學是一個符號和意義的多層結構找到了文學之所以成其為文學的媒介本質———即語言的藝術。他們靠著語言的多義性、歧義性支撐起來的立體的意義空間,發現了作品的空曠結構,輕易揭穿了文學名作歷久彌新的古老謎底。別林斯基靠著文學與哲學社會科學反映社會生活的基本形式的不同———文學以形象反映社會生活———揭示了文學的審美特徵。我國理論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鑒於以上的探索乾脆把文學界定為「文學是用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意識
形態」。20年來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還進一步把文學之所以成其為文學的媒介本質界定為「語言的結構的藝術」,把文學的審美本質界定為「用形象對社會生活進行審美反映、審美表現和審美創造」,把文學的社會本質界定為「一種極富詩意的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雖使問題得到了形而上的基本解決,但卻嚴重忽略了形而下的人文特徵和本體把握。對此盡管有人曾數度振臂高呼,但很多人卻抓住一點,不顧其餘,急於去攻訐、否定,這就使文學失去了靈魂。然而不管以上諸看法的差異到底有多大,我們只需把觀察視角及時地由形而上轉向形而下,就不難發現,他們在不同程度上都注意到了文學的諸層本質都離不開人。人才是文學的核心因素。是啊!文學賴以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形象體系的核心是人。文學作為語言的藝術的創造者是人,文學得以產生審美娛樂作用的對象也是人。「人世間的一切都在乎人,一切都是為了人[4]」。「能夠感覺到自個兒是人……該多美啊!」,[4]贊頌的也是人。因此,高爾基講:「文學是人學」應該說是從古至今對文學的形而下本質所做的再好不過的概括。可以預言,在人還沒有真正進入至真、至善、至美境界的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之內都將具有強大的生命活力。只是這個命題嚴重忽略了文學反映社會生活的美的方式,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在人們的心目中作為一個科學的觀念並未真正確立起來,從而在學術界引起了無休止的爭議。
錢谷融的「文學是人學論」在較為深入闡述了高爾基等人的觀點之後,也未能跳出這個理論窠臼。如果我們說「文學是美的人學」,也許更符合高爾基的本義,更有利於該命題巨大的社會作用的發揮。
為什麼這樣講呢?首先文學寫的是人,寫的是以人為中心的極富於詩意的社會生活。文學寫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我的關系,寫的也就是一個人內在的和外在的整體形象的有機統一所顯示出的某些高尚的或不高尚的深層的心靈狀態,除非有一天隨著人性的完滿實現文學走向了真正的消亡。人的自然屬性作為人性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固然是文學賴以表現的重要方面,然而人作為社會關系總和的社會屬性才是文學賴以表現的重心。任何一個人離開了這個具體的社會關系網路都將無以生存。人一出生就有了父子關系、母女關系、兄弟姊妹關系;一上學就有了同學、師生關系;長大了一戀愛就有了戀人關系,結婚了就有了夫妻關系,產生了婚外戀,就有了情人關系;參加工作了,就有了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到了外交談判桌上開始了同外國人的談判就有了外交關系;在階級社會里人們還有階級關系。只有在某些特定的階級斗爭異常尖銳的歷史時期,以上諸種關系才會披上濃郁的階級性的色彩。在更多的時候,「階級關系」不過是人性諸多側面的一個有機方面,決不能以偏概全。人歷來就是這樣一種社會關系的總和。一部作品中當一個作家創造性地把這些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交代清楚後,文學作品的基本內容就形成了。對這種以一個或若干個主人公為核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的創造性梳理和編織,也就是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人與自我的關系中所蘊含的一系列豐富的詩意和美的開掘,就是對這種獨特的詩意和美的卓越發現。這也正是作家比一般人高明的地方。因此就這個意義上說,文學不是別的,而是「神」在人的心靈里點燃的美麗的人性的火光,同其他的旨在考察以人為中心的社會生活的某一側面或多個側面的哲學、社會科學是大不一樣的。
其次,文學創作作為一種美的創造為的是人———文學的崇高使命就是為了減輕人類的精神痛苦。文學的認識作用幫助消除人們的愚昧、無知及其他們對人事、物的錯誤認識,為的是減輕人類的精神痛苦。文學的教育作用幫助提高人們的思想水準、道德水準和品格水準,有效地調節和克服人們同自然的關系、社會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與自我的關系的尖銳對立和矛盾,不斷增進人們同周圍世界關系的和諧,人與自我的和諧,通過強化人們的社會正義感、社會真理感、社會榮辱感、社會良知感、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道德感,不斷激發人性的積極方面,引導人們向至善的境界邁進,盡可能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堂堂正正的幸福地生存,也是為了減輕人類的精神痛苦。文學的審美娛樂作用幫助豐富、完善人們的人性,幫助人們在怡情悅性之中消除精神壓抑,釋放多餘的生理能量,恢復心理平衡,凈化、升華他們的靈魂,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進一步增進、調劑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更是為了減輕人類的精神痛苦。無怪乎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薩特把從事文學創作的這樣一種耍弄文字的魔術師看做是拯救人類的聖徒。正是通過這種聖徒每個晚上的寫作同魔鬼的殊死搏鬥,才使經不起誘惑的人類得以一天天維持著生活的溫馨和幸福,保持著生命的銳氣和歡欣,不至於誤入歧途走向毀滅。從這個意義上說,凡是從事文的化之的文化工作的一切哲學、社會科學學者和自然科學學者都是拯救人類的聖徒。因為一切哲學、社會科學同樣也是為了減輕人
類的精神痛苦。自然科學固然主要訴諸人們的物質世界。
然而人們為什麼要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最終還是為了精神的歡樂。唯一不同的是文學和其他藝術在減輕人類精神痛苦方面發揮著更為直接和重大的作用而已。
第三,文學通過美的方式探索、解決的是所有哲學、社會科學和一切自然科學都無法很好解決的全人類共同面臨的人生難題和生命困惑,也是為了人。它從不表現政治學、倫理學、道德學、宗教學、現存的政治法律制度、經濟制度早已
解決或能夠解決的問題,它要表現的重心往往是一切哲學、社會科學都無法很好解決的「出位之思」,往往是帶有永恆意味的生與死的問題、善與惡的問題、美與丑的問題、愛與恨的問題、罪與罰的問題,同時也是任何一個傑出的政黨、政府和政治家都只能部分解決而無法根本解決的問題。譬如男女之間的感情問題,由遠古時期的群婚制、血緣婚制到後來的對偶婚制,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乃至今天的一夫一妻都很難說已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包括很多傑出的政治家都難免要犯人生的錯誤。於是這個人生的難題就交給了文學世代探索。從「關關睢鳩」中的單戀,到《氓》中棄婦對薄情郎的怨恨,到《紅樓夢》中寶黛悲劇的撕心裂肺,從《美狄亞》到《紅字》、《安娜》到《恰特萊夫人的情人》、《漢密爾頓夫人》,人們好象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該方面的探索。而且在以後的幾千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里恐怕還要繼續探索下去。又如對生與死的問題的探索,早在公元前3千多年前出現的古巴比倫史詩《吉爾加美什》中就開始了,中國的《西遊記》更是該方面藝術探索的集大成者。也正是靠著對這些人生難題和生命困惑的執著探求和不同程度的解決,文學史造就了莎士比亞、托爾斯泰、曹雪芹,造就了上百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歌德說「十全十美是上帝的境界」。人要真正走向至真、至善、至美,就要不斷克服人生的難題和生命的困惑,不斷地疏遠平庸、靠攏卓越,克服自身的局限。當哲學、社會科學和一切自然科學都無能為力的時候,往往是文學伸出它強有力的臂膀,慰藉人們痛苦的靈魂,撫平他們的傷口,引導著人們日益向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最後境界逼近。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本世紀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法國詩人普呂多姆說「文學是人類文明最高尚的花朵」。[5]因此以減輕人類的精神痛苦為崇高使命的文學,無論採用什麼樣的藝術形式和美的方式,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學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勿容改變的永恆的母題,那就是:怎樣引導人類走向真正的幸福。
總之,對「文學」的形而上的界定固然有助於人們從理論層面上准確把握文學的本質,而對「文學」的形而下的界定卻更接近於文學本意的深層,更能揭示其本元意義上的勃勃生機。因此既不能用前者無端否定後者,也不能用後者無端排斥前者,兩者都不可偏廢。我以為文學固然是運用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極富詩意的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更是一種生機勃勃的崇高的無與倫比的美的人學。與其說文學是人學,勿寧說它是美的人學。如果說形而上的界定已很好地確定了文學之所以成其為文學的媒介本質、社會本質、審美本質,那麼「文學是美的人學」在形而下意義上的界定則很好地揭示了文學的深層的人文特徵或人文本質。「文學是人類文明最高尚的花朵」則又在文化人類學意義上很好地揭示了文學的文化本質。只有形而上和形而下諸個本質的高度統一,對「文學是什麼?」的回答才能圓滿。只是文學的「人文本質」最貼近於文學的深層而已。總而言之一句話,所謂文學不外是運用語言塑造形象對社會生活進行審美反映、審美表現和審美創造的結構的藝術和美的人學,是一種極富詩意的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最高尚的文化存在。
文學不僅僅是一種認識論意義上的社會現象,還是一種生命現象,一種語言現象,一種美學現象,一種文化現象,但歸根結蒂主要是一種生命現象。它不僅具有社會本體,還具有明顯的生命本體、語言本體、美學本體和文化本體。且任何一個層面的文學本質往往又都以相應的文學本體為依託。而文學作為一種美的人學便集中體現了這種生命現象的基本底蘊。文學的發展永遠都無法脫離「文學作為一種生命現象」為它提供的無盡的美的燃料和動力。因此文學深層的人文本質的形而下性質是其諸層本質賴以存在的靈魂。拋開了這一點,任何一種再玄乎再時髦的形而上的界定都是蒼白的、沒有生命力的。我國理論界對文學本質探討的根本的弊端也正在於此。
[參考文獻]
蘇永旭,文學是美的人學,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1] 胡經之,張首映•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1988•
[2] 波斯彼羅夫•文學原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
店•1985•
[3] 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84•
[4] 高爾基•在底層[A].余匡復譯•汪義群•西方現代戲劇流派
作品選(1)[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
[5] 王逢振主編•諾貝爾文學獎辭典[M].南寧:灕江出版社,1997.
6. 高中名句古詩詞,帶有作者,出處,釋義
http://hi..com/tmacqyq/blog/item/8e2bcd1b398a35faae513305.html
除了這些有些會看不懂,其他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http://hi..com/tmacqyq/blog/item/8a087fd91db8c9e938012f09.html
http://hi..com/tmacqyq/blog/item/096045235b5f58529922ed09.html
http://hi..com/tmacqyq/blog/item/ae50a7c295b91a1b0ff47708.html
http://hi..com/tmacqyq/blog/item/fcfdb5004854f287e850cd08.html
9、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詩經?衛風?碩人)
柔荑:柔嫩的荑草
凝脂:凝凍了的油脂,比喻光潔白潤的皮膚。
這是衛風碩人在描述庄姜之美的時候寫道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勾勒出那個處處吟唱民歌的時代,一個自然清新、攝人心魄的窈窕美人。而衛夫人庄姜以她的絕美仙姿,走進了詩經,亭亭玉立在千年的歷史中。看來,從古到今,手如柔荑,指如青蔥,也是美人所必備的要求。
10、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鄘風?相鼠)
而:假設聯詞,如果 儀:禮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人如果不懂禮儀, 不死有什麼用。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止:有,"止"作"之"的通假,極為牽強。
反而是"景"作"影"的通假,作如影隨形解。止的本義為"停止"。
影行(德行)行(行走、模仿)止。正是見賢思齊,卻力不能勝、心有不逮,才有感嘆、仰慕、崇敬。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詩經?小雅)
別人有什麼心思,我能揣測到它
14、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小雅)
高岸為谷:①指幽僻的處所;②形容幽峭深邃。陵:大土山。
即高岸變成深谷,深谷變成大土山。原是對自然現象的描寫,後用以比喻事過境遷,現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條件下都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
1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盪)
意思是說做人、做事、做官沒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終。細細體味此言,覺得其中的確蘊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
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天降的災害還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
引申一下,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但是自己不上進的話就沒就了。
1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意思是說,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
它告訴人們驕傲自滿有害,謙虛謹慎有益的道理。
20、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國語?周語)
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21、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順隨善良象登山一樣,順隨惡行象山崩一樣。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
23、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
輔車相依:輔:頰骨;車:齒床。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比喻兩者關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亡齒寒: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2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焉:哪裡。附:依附
皮都沒有了,那毛又應該依附在哪裡呢?
比喻基礎是根本,是事物賴以存在的依據,如果本末顛倒,那將是得不償失的。
25、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
想要強加給人什麼罪名,難道還會找不到理由嗎
26、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言:文章。文:內容。你寫的東西很空洞,所以就不會廣泛流傳.
27、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左傳)
去:除掉。慶父:人名,魯庄公的弟弟。意思是不去掉慶父這個人,魯國就不得安寧。
31、曲則全,枉則直。 (老子)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彎曲反而可以伸直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懂得滿足適可以止,就不會遇到危
35、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老子)
想要得到什麼
必須先要付出什麼
即使說
要為你想得到的付出代價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畏:害怕
不怕死的人,怎麼會把死當一回事呢?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太直了過後就會彎曲,太靈巧了過後就會笨拙,太能言了過後就會木訥。
形容一種事物達到極限了過後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孰:誰的意思。孰不可忍:誰都無法忍受。
4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
憤:思索。啟:啟發。悱:想說而說不出的樣子
不極力思索就得不到啟發,不是想說而說不出來,就不會更想說出來。
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敏:勤勉。恥:以某某為恥辱。
勤勉好學,不把比向自己差的人問問題當作是一件恥辱的事。
48、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論語?子罕)
仰:抬頭 彌:更加;越發。堅:堅固
抬頭看才知道更加高,鑽過之後才知道堅固。形容比想像的更加厲害。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厭:厭倦。誨:教誨。倦:疲倦
學習不應該一會就厭倦,教誨人不應該一會就疲倦。
意思是說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三天熱情。
53、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 (論語?微子)
諫:匡正;挽回。追:把握。
過去的事已經不可挽回了,未來的事還可以把握。
64、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禮記?雜記)
張:與弛相對。張,施弓弦也
65、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在大路上行走,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後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67、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禮記?學記)
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後,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70、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禮記?禮運)
鰥寡孤獨: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
使年老者能有個合適的歸宿,年輕者能有合適的工作,年幼都能有好的特長。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都有人供養。
71、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易經?乾)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7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太:大的意思。
長長大嘆一口氣以掩飾自己要哭的沖動,為人民生活的艱苦感到痛苦。
76、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亦:又,而且。善:美好。悔:後悔
而且我心裡想的是的美好,所以為了將來的美好要我死再多次我都不後悔。
7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不是這個故,是「固」是一定的意思。
我不能改變自己心態而跟隨別人的習慣,所以我一定會憂愁痛苦的過完我的一身。窮:窮盡一身。
79、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屈原?涉江)
董:正的意思。我將毫不猶豫的堅持正道,一定會(後面不太會,不知道昏是不是糊塗的意思)
80、苟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屈原?涉江)
苟:假使。傷:損失
82、黃鍾毀棄,瓦釜雷鳴。 (楚辭?卜居)
黃鍾被砸爛並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於高位。
83、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彌:越。和:和諧地跟著唱。曲調越高,能與其付合的人就越少。
84、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完全相信書本,不如不依靠書本。
8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其實才是社稷江山,最後才是為君者。
88、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做人應該控制自己的行為,有些事不能做,其它的都可以為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持:持論,主張;有故:有根據。指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一定的根據。
之:代詞,指所說的話。話說得有一定道理。
101、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孫子兵法?軍爭)
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惰:鬆懈善於用兵之人,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10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淮南子?說林訓)
看著水潭羨慕裡面有好多魚,不如實際一點回家去編織魚網。
108、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晏子春秋?內篇下)
橘:一種水果
橘子生長在淮南就叫做橘子,生長在淮北就叫做枳子。
109、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盡數)
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腐爛。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侵蝕。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韓非子?難一)
用你的矛去對付你的盾。
113、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戰國策?秦策)
遺:遺失
在路上不檢別人遺失的東西,晚上睡覺不用關門。
116、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戰國策?齊策)
沒有戰勝不了的,沒有攻佔不下來的。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
121、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122、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史記?張儀列傳)
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積:聚;毀:毀謗;銷:熔化。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
7. 王波故事中的第二節的補充說明有什麼作用
語文《補充說明》原文
命題指導思想
1、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為高校招生而進行的選拔性考試。語文科(湖北卷)的命題以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語文)》為依據。
2、命題遵循「有助於高校選拔人才,有助於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確保安全、公平、公正、科學、規范。
3、命題堅持穩定為主,注重基礎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著力內容創新。要結合我省教學實際,漸進滲透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4、命題考慮語文學科特點,注重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設計試題,全面而有重點地反映語文學科的知識和能力體系。在考查考生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考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5、試卷應有較高的信度、效度,適當的難度和必要的區分度。
考試形式
考試採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間為150分鍾,全卷滿分為150分。
試卷結構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湖北卷),共設計七道大題,23道小題。
1、試卷內容及其賦分情況如下: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約27分;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約6分;古代詩文閱讀,約27分;現代文閱讀,約30分;寫作,60分。
2、試卷題型及其賦分比例如下:
單項選擇題(約佔24%);文言文翻譯題、填空題、簡答題、寫作題(約佔76%)
難度控制
試題按難度系數(簡稱難度)分為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難度在0.7以上的題為容易題,難度在0.3到0.7之間的題為中等題,難度在0.3以下的題為難題。試卷由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組成,三種難度的試題應控制合適的分值比例,試卷總體難度適中。
【附錄一】2008年高考語文命題使用工具書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辭源》(商務印書館)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附錄二】語文古詩文背誦篇目
(一)古文(10篇)
《勸學》(節選:從「學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
《過秦論》(節選:從「及至始皇」到「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
《屈原列傳》(節選:從「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到「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司馬遷
《陳情表》李密
《滕王閣序》(節選:從「時維九月」到「聲斷衡陽之浦」)王勃
《師說》韓愈
《阿房宮賦》杜牧
《六國論》蘇洵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前赤壁賦》蘇軾
(二)詩詞曲(25首)
《氓》《詩經》《離騷》(節選:從「帝高陽之苗裔兮」到「來吾導夫先路」)屈原
《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陶潛
《山居秋暝》王維
《蜀道難》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將進酒》李白
《蜀相》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陽樓》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李憑箜篌引》李賀
《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綉成堆)杜牧
《錦瑟》李商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雨霖鈴》(寒蟬凄切)柳永
《念奴嬌》(大江東去)蘇軾
《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
《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陸游
《永遇樂》(千古江山)辛棄疾
《揚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長亭送別》(節選:【正宮】【端正好】)王實甫
語文試卷結構穩定 命題難度適中
名師解析
命題難度適中
和去年相比,今年語文高考(湖北卷)的考試形式、試卷結構等均無變化,但在命題指導思想上略有改動,主要是刪減了「有助於高校擴大辦學自主權的原則」,並對試題的命制提出了要求,即「在考查考生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考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此外,今年的《說明》明確了試卷難度的控制,即試卷由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組成,三種難度的試題應控制合適的分值比例,試卷總體難度適中。
備考建議
重視探索性試題
1、考生要研究《補充說明》,抓好基礎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培養。
2、今年是我省高中進入課改第一年,高考試卷肯定會有所體現。從其他省份課改區近年的高考試題來看,語文卷中都增加了探索性試題,因此,考生應重視《補充說明》中提出的命題指導思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備考,特別是在閱讀題上,注意深度解讀和個性化解讀。
3、注意知識系統性和規范性答題,復習中以解中等難度習題為主。
4、作文應加強各種題型的練習,關鍵是審題、立意、結構和表達,力爭作文考分能突破48分。
《補充說明》語文高考題型示例
一、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晨曦 妊娠 賑災 海市蜃樓振奮人心
B、凋謝 惆悵 碉堡 風流倜儻稠人廣眾
C、飛鏢 漂白 剽竊 膘肥體壯虛無縹緲
D、湍急 瑞雪 喘息 不揣冒昧惴惴不安
【2006年湖北卷】
2、下列句子中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A、寒冬臘月,買一些水仙,用小泥盆栽上或用小瓷碗盛清水供上,就可以坐對窗頭案上著意欣賞一番。
B、與人間世事變幻、朝代更迭一樣,羅布泊也經歷了幾榮幾衰,曾經的浩瀚大湖如今變成了茫茫沙海。
C、科學研究不能急功進利,而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登上光輝燦爛的頂峰。
D、少小觀潮江海上,常常壯懷激烈,遐想著未來;晚歲觀潮,則大多回頭審視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著多歧的命運。
【2007年湖南卷】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那本介紹學習方法的書出版後,受到中小學生和家長們的熱烈歡迎,一時洛陽紙貴。
B、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是不容分說的,千里之外的問候,只要一簡訊瞬間就能完成。
C、假以時日,我們可以巧立名目,開發大批新穎別致的旅遊項目,為景區再添光彩。
D、學習了他的先進事跡後,我們每一個青年都應該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2006年安徽卷】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句,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_______」,今天不僅可以用來表達堅貞不渝的愛情,而且還可以用來贊美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②中國古代先賢以其強烈的人文關懷寫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論警語,體現了豐富的民族智慧,_______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③楊柳於木版年畫里,孩童個個健碩豐腴,人人新衣新褲,所有器物_______,這都象徵著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積淀 精妙絕倫
B、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積淀 完美無缺
C、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積聚 完美無缺
D、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積聚 精妙絕倫
【2006年天津卷】
5、在下面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應該以實際運用能力來_______我們的學習效果。
②老百姓說得好,_______常年無災情,不可一日不防備;
③這小夥子整體素質的確不錯,_______誠實溫和。
A、考查 寧可 品性 B、考察寧願 品性
C、考查 寧願 品行 D、考察寧可 品行
【2007年廣東卷】
二、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1、填空。(1)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的小說《_________》敘述了主人翁格里高爾變成大甲蟲的荒誕故事。(2)中國現代作家_________創作的小說《邊城》是一部田園牧歌式的傑作。(3)古代詩文中,有許多描寫祖國山河壯美其名曰的名句。比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連天向天橫,_________」和「半壁見海日,________」;又如,蘇軾《蘇壁賦》中的「白露橫江,_________,縱一葦之所如,_________」。
2、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 民 ,_________, 受 上 賞 ;_________;_________,受中賞;_________,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_________;數月之後,_________;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蝶戀花》);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_________」(柳永《鳳棲梧》);三是「眾里尋他千網路,_________,那人卻在,________」(辛棄疾《青玉案》)。
數學 注重基礎考查 貼近教學實際
《補充說明》原文 命題指導思想
1.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為高校招收新生而舉行的選拔性考試。命題以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為依據。
2.命題要遵循「有助於高校選拔人才,有助於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助於高等學校擴大辦學自主權」的高考改革原則,確保公平、公正、科學、規范。
3.命題堅持穩定為主,注重基礎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著力內容創新。既有利於推動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體現課程標准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要求,又考查學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所必須的基本能力。
4.命題突出數學學科的特點,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貼近教學實際,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點,注重知識內在聯系的考查,注重對中學數學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考查。
5.命題試卷應具有較高的效度與信度,適當的難度和必要的區分能力。
考試形式
考試採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間為120分鍾,全卷滿分為150分。湖北省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仍不使用計算器。
試卷結構
全卷共21道題,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三種題型。選擇題是四選一型的單項選擇題;填空題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空,只要求直接填寫結果,不必寫出計算過程或推證過程;解答題包括計算題、證明題和應用題等,解答必須寫出文字說明、演算步驟或推證過程。
各題型題量和賦分如下: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填空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解答題共6小題,共75分。
難度控制
試題按難度系數(簡稱難度)分為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難度在0.7以上的題為容易題,難度在0.4~0.7之間的題為中等題,難度在0.4以下的題為難題。試卷由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組成,三種試題應控制合適的分值比例,試卷總體難度適中。
名師解析貼近全國考卷
今年我省數學高考大綱補充說明與去年相比,在命題指導思想上有較大變化,主要體現在四點:
1、去年我省的高考大綱補充說明比較概括和抽象,對考生的創新能力要求較高,而今年的補充說明更加具體和有可操作性。
2、命題依據上,今年新增了「以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數學)》為依據」,這意味著今年湖北高考數學卷可能將更加貼近全國高考卷。
3、命題原則上,去年強調考生的創新能力多一些,今年則突出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求相對而言降低了一些。
4、今年的補充說明指出,命題將「貼近教學實際」,這對考生提出的要求更加貼切,表明考查的內容絕大部分應為常規題型,使用的方法為常規方法,不會出現讓考生感到很意外的偏、難、怪題。
備考建議 突出重點知識
根據今年數學高考大綱補充說明的變化,考生在後階段復習中應當注意幾點:
一、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復習。目前不少學校都已進入第二輪復習階段,那麼,考生一定要做好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工作,鞏固以前知識,在突出專題復習的同時,要經常做一些基礎題。
二、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要注意知識交匯、各學科知識互相滲透題型的復習,提高創新能力。比如代數在解析幾何中的運用,三角函數在代數中的應用、不等式、函數和方程等題型。
考生在復習中要學會給自己出難題,每復習一道題後要反思:比如思考逆命題是否成立?條件放寬或加強後結論是什麼?更換條件後結論又是什麼?這樣有利於提高復習效率,避免盲目的題海戰術。
三、全面復習,突出重點。考生要按照考試大綱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突出重點和主幹知識的復習。判斷重點知識的依據有兩個;一是知識點在學科中的課時量大小;二是該知識點在學科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後續學習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今年考試說明的內容判斷,非重點知識考大題的可能性不大,但對於這部分知識考生也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它有可能在選擇題等小題中出現,考生應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公式等。
部分題型示例
一、選擇題
1、[07年湖北卷理科第1題(容易題)] .如果(3x2-2/x3)n的展開式中含有非零常數項,則正整數n的最小值為
A.3 B.5 C.6 D.10
答案:B
二、填空題
2、[07年湖北卷理科第11題(容易題)]
已知函數y=2x-a的反函數是y=bx+3,則a=_;b=_
三、解答題
3、[07年湖北卷理科第18題(容易題)]
如圖,在三棱錐V-ABC中,VC⊥底面ABC,AC⊥BC,D是AB的中點,且AC=BC=a,∠VDC=θ.(0<θ< n/2)
(Ⅰ)求證:平面VAB⊥平面VCD;
(Ⅱ)當角θ變化時,求直線BC與平面VAB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圍.
英語考查語言能力 新增240個單詞
《補充說明》原文 命題指導思想
1、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為高校招生而進行的選拔性考試。命題以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為依據。
2、命題要遵循「有助於高校選拔人才,有助於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助於高等學校擴大辦學自主權」的高考改革原則,確保公平、公正、科學、規范。
3、命題應堅持穩定為主,注重基礎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著力內容創新。要結合我省教學實際,有利於推動高中英語課程改革,考查考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的潛能。
4、命題應考慮英語學科特點,在考查考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同時,側重考查考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特別是運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命制的試卷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適當的難度和必要的區分能力。
考試形式
試題卷採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間為120分鍾,滿分150分。
試卷結構
試卷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聽力。
本部分共兩節,測試考生理解英語口語的能力。
第一節:共5小題,每小題1.5分。要求考生根據所聽到的5段簡短對話,從每題所給的3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每段錄音材料僅讀一遍。
第二節:共15小題,每小題1.5分。要求考生根據所聽到的5段對話或獨白,從每題所給的3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每段錄音材料讀兩遍。
聽力考試進行時,考生將答案標在試卷上;聽力部分結束後,考生有兩分鍾的時間將試卷上的答案轉塗到答題卡上。
本部分所需時間約為20分鍾。
內容 名稱 題量 計分 時間(分鍾)
聽力第一部分:
第一節(簡短對話) 5(1-5) 7.530 20
第二節(較長對話或獨白)15(6-20) 22.5
英語語言知識運用
第二部分:英語語言知識運用
第一節:多項選擇 10(21-30) 10 55 35
第二節:完成句子 10(31-40) 15
第三節:完形填空 20(41-60) 30
閱讀理解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 20(61-80) 40 35
書面表達
第四部分:書面表達 1(81) 25 30
總計 81 150 120
第二部分:英語語言知識運用
本部分共三節,測試考生對英語語法和詞彙知識的運用能力。
第一節: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每題在一句或兩句話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從每題所給的4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佳選項。本節測試的重點為英語詞彙的用法。
第二節:共10小題,每小題1.5分。每題在一句話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根據括弧內的漢語提示,用句末括弧內的英語單詞完成句子。本節測試的重點為英語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
第三節: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在一篇短文中留出20個空白,要求考生從每題所給的4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佳選項,使補足後的短文意思通順、前後連貫、結構完整。
本部分所需時間約為35分鍾。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
本部分測試考生理解書面英語的能力。共20小題,每小題2分。要求考生根據所提供的5篇短文的內容從每題所給的4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本部分所需時間約為35分鍾。
第四部分:書面表達
本部分測試考生的書面語運用能力。共1題,滿分25分。要求考生根據所給情景,用英語寫一篇100個單詞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對象、時間、地點、內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圖畫、圖表、提綱等。本部分所需時間約為30分鍾。
難度控制
試題按難度系數(簡稱難度)分為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難度在0.70以上(包括0.70)的題為容易題,難度在0.30-0.70之間的題為中等題,難度在0.30以下(包括0.30)的題為難題。試卷由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組成。三種試題應控制合適的分值比例,試卷總體難度適中。
名師解析
新增240個單詞
今年的高考試卷沿襲了2007年的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不同的是,去年的《補充說明》共收錄2590多個,今年收錄了2830個,增加了240個。
備考建議
注意詞彙辨析
1、後階段備考,建議考生每天朗讀30分鍾的課文,提高語言感悟能力,增加詞彙量,增加詞彙識別和詞彙知識的積累。
2、對時態模糊的考生,可重溫《新概念英語, 》(第二冊)1—24課,加強時態。
3、每天堅持在35分鍾內閱讀5篇閱讀文章,最好選擇高考模擬試題或真題中的閱讀練習題。注意詞彙辨析和語用,分析在具體語言環境下詞彙的不同用法。
4、作文應注意每句話的准確表達,「承轉」詞語運用得當,選詞色彩明確,長短句適中,語言結構豐富,充分展示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寫作要注意語言的邏輯性。
題型示例
語言知識運用
To make member of a team perform better,the trainer first of al has to know their______and weaknesses.
A、strengths;B、benefits;C、techniques;D、values 答案是A。
填空題
We______(起床)before dawn .It was stil dark outside .(get)
答案:got up
8. 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來就是瀏覽勝地。
2.香爐——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 紫煙——山上水氣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煙霧。
4. 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 銀河——天河。
6.九天——天空最高處。
〖譯文〗
在陽光照射下香爐生起紫色煙霞,遙望瀑布象白色綢帶掛在山川間。
飛流直下的水象似有幾千尺,使人懷疑那是銀河瀉落到人間。
名句賞析——「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風景秀麗,香爐峰的瀑布尤為壯觀,詩人以十分興奮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這首絕句。前兩句概括地描繪了香爐峰瀑布的奇偉景象。首句從香爐峰寫起,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輕輕的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字,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飛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誇張瀑布的壯觀,可以說字字珠磯,無一虛設。最後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是詩人的想像,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賞析一:
廬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臨長江,東南傍鄱陽湖,古稱南障山,相傳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廬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爐峰附近的開先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峰在廬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圓,狀如博山香爐,加上峰頂終年雲霧如香煙繚繞,頗具香爐之神。這句詩是寫香爐峰的奇麗景色,為瀑布勾勒一幅壯美雋逸的背景圖畫。香爐峰上之山石多為紫褐色,兼有雲母頁岩,山頭常年雲霧升騰,在陽光的照耀下,雲蒸霞蔚,氣象萬千,因此遠遠望去會有「紫煙」繚繞之感。這里的「香爐」、「紫煙」無疑是景物名稱的偶然巧合,但是經過詩人似乎漫不經心的一筆巧借、點化,卻增添了動感。這里的勾勒環境,其實並不單純為了描繪美景,而是藉此來寄情托意,將自己的性格、理想寓於追求香煙縹緲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顯示出「謫仙人」李白那飄逸、豪放的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遙看瀑布掛前川」,把遙望中開先瀑布的形象展現在讀者的面前。這里的一個「掛」字,化動為靜,突現了遠望中瀑布的靜態感、其燦若珠簾、潔如白練的壯美感。這樣,在雄闊的背景中勾出珠簾垂空、直瀉潤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詩歌景中有聲、以靜顯動的氣韻。
「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詩人扣緊瀑布的噴涌, 通過「飛流」、「直下」兩個極有氣勢的動詞和「三千尺」這個富於誇張的數量詞,把瀑流之湍急、沖力之猛烈、聲勢之宏大,展現於讀者眼前。在這突如其來的氣勢面前,第四句妙筆的生發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中,詩人巧借銀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飛動的氣勢。此處的「疑」字分外傳神,它既真切地傳達了詩人仰觀飛瀑時一剎那間的心靈感受,又符合開先瀑布高接雲天的實際。它在青玉峽之上游約二華里處,位於香爐峰之左前側,其正後方沒有峰巒遮擋,瀑流自開先峰脊直瀉而下,遊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來」的感覺。李白是積極浪漫主義的藝術大師,這首詩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精神、激奮的愛國熱情和橫空飄逸的才氣。詩人積極浪漫地調動想像、誇張、比喻等藝術手法來突現廬山開先瀑布的變幻多姿和雄奇壯觀,把瀑布描繪成了獨具個性的藝術形象。
全詩融情於景。廬山瀑布「飛流直下」的氣勢,洋溢著詩人昂揚激進的思想,蘊含著他對祖國錦綉山河的深切感情。詩人豐富獨特的想像,使全詩的字里行間飄盪著浪漫主義的色彩。詩人又調動襯托、誇張、比擬等修辭手段,更使全詩神采飛揚,渾然天成。蘇東坡對李白這首《望廬山瀑布》詩推崇備至,評贊曰: 「帝譴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南宋·葛立方:《韻語陽秋》)。
賞析二:
這首七絕,描寫廬山瀑布的壯觀。首句寫陽光燦爛、紫煙繚繞的香爐峰,算是鋪設背景;然粕刻畫瀑布的形象:
「瀑布掛前川」,寫瀑布從山頂直垂下來,就像懸掛在山前河道的上空一樣;「飛流直下」,寫瀑布的水流迅猛如飛,一瀉到底;「三千尺」,誇張地說香爐峰高,瀑布水長;「銀河落九天」,用天河落地的奇特想像,比喻瀑布的壯麗形象和雄偉氣勢,讀起來彷彿看見那銀白耀眼的光澤,聽到那驚心動魄的轟響。從「遙看」到「疑是」,由見景而生情,使人感受到詩人欣賞瀑布時的興奮和喜悅:啊,我當是銀河從天上跌下來啦!
這首山水小詩,寫得有聲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發著人們對廬山風光的嚮往和祖國山河的熱愛;而廬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隨同這首詩,宛如天上皎潔明亮的銀河,在作者眼前閃閃發光,永不消逝。
賞析三:
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廬山風景秀麗,香爐峰的瀑布尤為壯觀,詩人以十分興奮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這首絕句。前兩句概括地描繪了香爐峰瀑布的奇偉景象。首句從香爐峰寫起,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輕輕的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字,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飛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誇張瀑布的壯觀,可以說字字巧妙,無一虛設。最後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是詩人的想像,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賞析四: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像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雲:「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賞析五: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是一首家喻戶曉、雅俗共賞、人人口熟能詳卻又摹仿不得的神來之作。廬山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風景與文化勝地之一,有"無限風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觀"的飛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還與遠處隱約可見的萬里長江和千頃鄱陽湖,互為映襯,這一切自然而然地組成了氣象萬千的天然圖畫,不但如此,廬山還以它極為豐厚的歷史人文積淀而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載之一。古往今來,不知引發過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靈感,絞盡腦汁地寫下無數歌詠詩篇,而李白的這首《望廬山瀑布》不過是一首小小的七言絕句,卻在眾多詩作中,雄視古今,獨占鰲頭。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祿山叛亂的第二年六月,李白從安徽的宣城來到了長江邊上的廬山,一直呆到了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恢儐律劍諑繳隙裙訟摹⑶鎩⒍荊還殘戳碩十四首詩。
在廬山的南麓有東西兩條著名的瀑布,一條從鶴鳴、龜背兩峰中溢出,水勢充沛而崖口狹小,強大的水流從崖口奪路而下,形成數十百縷,噴灑而下,形同馬尾,故有"馬尾水"之稱;另一條從雙劍峰東麓凌空而下,懸掛數十百丈,一瀉千尺,蔚為壯觀,古稱開先瀑布。《望廬山瀑布》就是寫的開先瀑布。
詩的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看上去是對香爐峰的描寫,與瀑布的關系不大,但是我們須知,此詩不是單純地寫"瀑布"而是寫的"望瀑布"這一動態過程,所以這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輕描淡寫,其實並非閑來之筆。它向讀者交待了瀑布所在的位置是在廬山上,香爐峰是在廬山西北,峰頂尖圓,終日煙雲繚繞聚散,如一個碩大的香爐,故稱為"香爐峰"。此句也點出瞭望瀑布的具體時間。因為在白天時分,"日照香爐"是望不到"生紫煙"的景觀的,只有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金色的陽光灑在香爐峰上時,那山間的嵐氣才會呈現出一種難得的紫色。雄偉的山峰遠遠望去猶如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在清晨時分,冉冉騰起陣陣白霧,縹渺彌漫於蒼天山川之間,在紅日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雲霞,這第一行詩為全詩罩上了一種浪漫的光環,從而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氛圍。到第二句時,詩人才把視線集中到山前的瀑布上,"遙看瀑布掛前川",點明詩人是站在山腳之下,抬頭遠望。一個"掛"字是靜態的動詞,如果是近在眼前,那麼就會置身於瀑布的聲響、水勢之中,而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覺了,不過那樣就會與題目中的"望"字脫節了。只有"遙看",也就是遠遠地望去,那一刻也不曾停息,永遠帶著跳躍,伴著水聲的瀑布才會靜靜地"掛"在前面的山上,如千尋白練,懸掛山前,這也是詩人看到瀑布時的第一感覺。詩歌的前兩句有一種精心安排的動靜對比,放眼望去,香爐峰的山色本無太大的變化,可是李白卻非要它動起來,所以選擇了一個"生"字,具體入微地反映了香爐峰在清晨日光的照耀下,所展現的迷人色調;而那奔瀉不息的瀑布,詩人卻非要用一個"掛"字讓它安靜下來,這種打破常規的寫法,使得他筆下的這兩句詩絕不雷同於其他任何地點、任何時段的山光水色,而只能屬於晴朗的早晨,遠望中的"廬山瀑布"。看似尋常的詞句,卻蘊藏了作者多少精心的構思與巧妙的組織呀。
詩歌的前半段是客觀的寫實手法,而後半段卻一改前態,轉用最誇張的比喻和最奇特的想像,這也是李白詩歌浪漫風格的最大特色,不論長篇短制,都是手到擒來,運用自如的。的確,每當人們欣賞高山瀑布之際,都難免會被其深深打動,更不要說是心中永遠跳躍著激情的"謫仙"李太白了,他與這種永不停歇,不顧一切地只管向前(向下)沖去的宏偉景觀,具有與生俱來的心靈感應和共通之處。所以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才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比任何詩人所能想像的都更加精彩,更為獨到,真是想他人所不能想,寫他人所不敢寫呀。"飛流直下"是實寫,包含了瀑布的流速、流量和流向,同時又極力向人們展示了瀑布的無窮動態。一個"飛"字,把高山瀑布奔騰跳躍的態勢描繪得恰到好處,"直下"一詞,既顯山勢之高,又見瀑水之急,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目前。而"三千尺"就已經屬於一種興會神到的率意之筆了,因為任何人都知道這並不是對瀑布長度的真實表述,我們反而會認為"飛流直下三千尺"恰恰是對廬山瀑布的最好描述。它給我們的感覺是一種特有的流動氣勢,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這完全可以看成是李白性格與天性的物化寫照,難道他自己不就是這樣一種人中驕子、天上謫仙嗎?最後一句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如果沒有這一句,《望廬山瀑布》詩可能就不會如此千古流傳、盡人皆知了。銀河是由橫亘天際的無數顆星組成的,本來就是人們的想像浪漫之詞,因為每一顆恆星之間相距不啻十萬八千里,可是自打出現了這個詞,又有誰想到用"銀河"這一人類賦予天象的美妙詞語再反過頭來比喻地球上真實的自然景觀呢?不但是那樣大膽,而且是這樣准確,當沒有人用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銀河與瀑布之間的共同點,但當李白落筆之際,便成為了不可無一、不能有二的千古絕唱!他把銀河來了一個水平大翻轉,從橫向變成豎掛,又從"九天"落到"廬山",但其神韻依然,光采照舊,不論在何處,都給人以浪漫的想像和無窮的魅力,這是在用"銀河"來比"廬山瀑布"嗎?當然,恐怕再也沒有比這更恰當的比喻了,但你能說這不是謫仙在借天上的"銀河"和廬山的"瀑布"的無窮之水,來澆自家懷才不遇的塊壘嗎?此外,由於用了"疑是"一詞,愈發為全詩蒙上了一種恍恍惚惚、亦真亦幻的藝術色彩。
從李白這首廬山詩問世以後,眾多詩人雖然仍然把廬山當做描寫對象,但是卻很少再有人專與廬山瀑布了,這就不難預料,如果真的有人再寫同一題材的話,是需要大的勇氣的,可是真的有一位詩人並不在乎李白的名望,照寫不誤,這就是中唐的徐凝及其他的《廬山瀑布》詩,徐詩全文如下:"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要說比起李白的詩來確實是差了不少,但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一聯,卻受到了後人不同的褒貶,張祜就特別欣賞,而宋代大文豪蘇軾卻對此深惡痛絕,他專門也寫了一首詩,"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憑心而論,說徐凝的是"惡詩",雖說是"戲言",蘇軾也有點太矯枉過正了,但他認為李太白的《望廬山瀑布》是"古來唯有謫仙辭"確是千古論定,無人不贊同的。(田南池)
賞析六: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岩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像,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
作者介紹: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ur]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 「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贊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皓)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游歷。其後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是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決定了他不能夠為權貴所容,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准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
作品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9. 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漸成為了教育教學關注的焦點,也是目前我校教育教學的頭等大事,究竟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課堂教學只有以「真實」為基石,以「開放」為階梯,以「構建親情課堂」為催化劑,以「提高教師自身素養」為保障,才能真正抓得住學生,吸引學生,成為一種磁性課堂,才能「真實」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目前的許多課粗看上去很活潑,很生動,但課堂表面的繁榮背後往往是實質深處的蕭條。這就是擺在我們許多教師面前必須思考的關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
「有效教學」的理念。它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育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後,這一概念頻繁地出現在英語教育文獻之中,並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界廣泛地關注。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育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什麼樣的教學是高效、低效或是無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只能算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我想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我平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談談自己個人粗淺的看法。
真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真實、有效是課堂教學最本質的要求。一方面,「真實」是一切新課程實踐的基礎。要想搞好新課程改革,必須以「真實」為前提;另一方面,「有效」促進學生發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唯一標志。而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又必須以「真實」為基石。
一、真實的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
對話是人與知識、情感、思想聯系的紐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多次與課本交流對話,學生入本悟情、體情、生情、創情,實現與課本、教師、生生間的情感交融,提升情趣,這樣可以激活課堂,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1、學生與課本對話。廣義的對話,可以不直接發生在人與人之間,而發生在人與各種課本之間。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接近課本,走進課本,與課本進行廣泛地對話交流。例如:語文品讀《將進酒》,教師提醒學生結合李白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徵來把握詩的意境,那麼學生就會在馳騁的詩歌想像中與李白一起拋灑內心的郁悶和飄逸;鑒賞《兵車行》時,學生依照原先的方法已然可以領悟杜甫凝重蒼涼的憂思。此時傳統意義上的解釋、記憶方法要摒棄,學生面對課本,需要的不僅僅是解釋與記憶,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解釋的時候,只存在一個意識,一個主體,在理解的時候,則有兩個意識,兩個主體」,這樣才能進行平等地對話。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獨特的見解和感悟,真正地提高學習素養。
2、師生對話。凡教學,都是教與學的互動交流,對話教學也不例外,它依然強調師的主導和生的主體之間相互作用,互相促進。我們早已明確教師不是課堂的統治者、知識的擁有者和唯一的傳授者,但我們現在不少教師依然獨霸課堂舞台仍舊是課堂的主宰,填鴨式教學依然充斥於課堂。而高效的課堂教學不是誰統治誰,誰主宰誰,應該是師生之間平等的對話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所以,在對話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是單一的,有時候充當「紅娘」,有時候扮演聽眾,有時候變成導演等。角色的變化就是為了製造情境,創設情景,鼓勵交流碰撞;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恰當指導牽引,把科學殿堂的絕色佳境推薦給學生;時常也被學生提醒感動。學生的角色亦然。
3、生生對話。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的互動實踐活動,也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交流的群體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們容易忽略的就是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然而這種對話方式正是動態思想,動態教學的最佳體現。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換,那麼我們同時獲得了兩種思想。」教師要適當的時候調節其火候就可以了。
4、學生的自我對話。自己與自己對話,乃是對話的高級形態。是一個優秀學生所必備的品質,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也經常自覺不自覺地與自己對話。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理性地走進自己的心靈世界,通過對課本、現實生活的認識,與自己心靈交流,從而有自己的獨特發現,有自己的獨特思想和言語表達(口頭的、書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學會創造思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學生在一次又一次心靈的追問中得到人格的升華,這才算是學以致用。
二、真實的課堂應有真實的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
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小組合作也不是走過場、搞形式。但有些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是一些毫無探究價值的問題都要讓學生去探索討論。在探索過程中,沒有具體的要求、提示和指導,探究方式由學生自己挑,喜歡怎樣就怎樣;一旦發現時間很多,就讓學生「充分」探索來拖延時間;一旦發現時間不夠,就匆匆走過場,往往是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探索就已終止。
因此,我們在組織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的慾望。探究和合作應是學生一種需要,一種發自內心的慾望,它解決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探究合作慾望,使其經常處於一種探究合作的沖動之中。(2) 探究合作要有問題空間。不是什麼事情,什麼問題都需要探究合作的。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間就有多大。(3)探究合作的組織要到位。首先小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是旁觀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師有學生有合作學習中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適時地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引導。
三、真實的課堂上應多關注學生的真實想法
上半年,中呼市聽了一節精心設計的示範課。課前教師分發了學案,當我閱讀學案時,感覺到課堂設計新穎、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只要教師稍加點撥,便能把課上好。上課時,只見老師笑容滿面、聲情並茂,開始學生確實被吸引住了。課堂依然在延續,教師嚴格操作教案上事先設計好的步驟,站在講台上講得滔滔不絕,可能是擔心教學內容完成不了,有些問題就自問自答了。此時,我往學生當中看去,發現學生那股新鮮勁已經過了,課堂氣氛也沉悶了許多。學生們有的看窗外,有的在下面相互議論著什麼,有的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突然,下課鈴聲響了,我從教師的臉上看到了沮喪。 是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嗎?我沉思了很久,心裡在想:課堂教學活動,是誰服務誰?是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嗎?還是老師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路跟上學生思維呢?其實我們老師都明白,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應該屬於學生的,倘若不屬於學生,課堂與老師則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在課堂上,不是學生配合老師的教,而是老師服務於學生的學,老師的行為取決於學生學習的需要。這就要求,老師要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體驗洞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該導向時導向,該啟發時啟發,該設疑時設疑,該鼓勵時鼓勵,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學勢」而導,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課堂上不能只注自己是怎樣教的,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的過程中是怎樣想的。從中去發現學生好的想法和錯誤想法,及時進行引導,這樣才能取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開放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階梯。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實行開放的課堂教學,可以說,沒有開放就沒有高效。那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1. 用活教材
中學教材是信息的載體,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內容,它的綜合性很強,盡管這幾年教材改革力度在不斷加大,然而,教材在目前還是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還有許多尚待完善的地方,這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發展的空間。如此這些,要求我們在教學實際中,應力戒照本宣科,注意活用教材,提高教材的開放性。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跳出教材,對教材做靈活變通的重組或增刪。
2. 激活思維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實現其開放性的意義最大,難度也最大。教師應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把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這一關鍵性問題,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從而使課堂教學「形是封閉,實為開放」。
(1).運用開放式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要堅決摒棄「滿堂灌」的教法,增強師生活動的多項性和教學手段的多樣性。要根據教材、學情、教情的不同特點,靈活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討論式、質疑式、情境式、問題式、辯論式等教學方法。教學中還要努力營造一種平等、自由、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思維激活狀態,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求新知。另外,在教學中還應視具體情況選擇現代教學手段,既要重視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也不應忽視傳統教學中有用的方法。
(2).課堂提問要有開放性
開放性的提問,是啟發學生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批判性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的有效途徑。教師在備課時要預先設計好開放性問題,同時設計的問題在思維的向度上應是多元的,答案也應是多元不唯一的。開放式教學,就是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每個問題不一定只有一個答案,有的問題會有幾種結論,教師要鼓勵學生去大膽探索,對不同的結論,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學生各執一詞時,教師既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自由爭論,也可以參與辯論,但絕對不能壓制學生的思維。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又留下課後問題,將課堂教學引向深入。
(3).課堂練習要有開放性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教學訓練內容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可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質疑解惑的內容編成判斷題、篩選題、闡述題和概括題;這樣開放性的訓練,學生定會主動、用心、快樂的參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3、 課外延伸
使教學貼近日常生活,把生活納入學科教學。要積極向課外延伸拓展,爭取學習時間、空間上的最大范圍,實現學習時空的開放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 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
② 引導學生利用各種課內外課程資源,進行研究性學習。
③ 注重課外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學習。
4、優化考評
開放而科學的評價機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激勵作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和建議,要避免簡單化的肯定或否定,而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要給予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時間和機會,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敢想敢說的膽量,又有利於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從而能對其進行全面准確而又客觀的評價。
對學生整個課程的學習評價,應改革傳統的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的評價方式,建立開放式的、面向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評價機制。努力構建親情課堂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催化劑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因素的培養,充分運用教師的情感,精設教學過程,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獲得認知與情感的全面發展,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雖然要構建這樣的課堂對老師的要求很高,但是有一點我們是有條件的,也是應該做得到的,那就是讓我們教師的臉上多一點微笑,多一點溫和,課堂多灑下一點燦爛的陽光。新課標下的老師,如果還是板起臉孔,視教參為聖旨,把教學建立在功利的目標上,去替學生慢嚼細咽,生怕漏過任何一個考點,這樣,課堂會因此而變得僵化機械,冷冰冰地毫無生氣可言,這樣的課首先是沒有多少學生會歡迎。
對學生的愛要銘刻在心裡,但更要從你的言談舉止中表現出來,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慈祥的教態,是建立吸引力磁場的前提。因此教師應盡量不帶不良情緒去上課,讓自己上得幽默一點,風趣一點,知識性強一點,構建起富有親和力的親情課堂。老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雖然你的知識有所欠缺,你的文化底蘊還不深厚,你的普通話還不夠標准,但學生願意聆聽,能熱情地與你溝通,主動的進入你給創設的氣氛去思考,去解讀課本,能帶領他們進入輕松活潑課堂,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因為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感教育,只有發自肺腑地愛學生,才能真正親近學生,容納學生,包括他們偶爾地犯錯,尊重他們的話語權,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公開課,不應該上成做秀課,教師在課堂上應讓自己盡量灑脫些,風趣些,輕鬆些,大到國際風雲,小到鄰里趣事來穿插點綴課堂,有時還會更改原來的教學計劃,但只要你有足夠的課堂駕馭能力,能放得開,有能收得回來,讓學生在愉悅之中接受學習,提高他們的素養,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檢驗你的教學是否成功,有兩條是最實際的:學生是否喜歡你的課,教學成績好不好,兩樣都好,又何必在乎那死板的條條框框呢?新課標告訴我們,老師作為駕馭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不要縮手縮腳,要想辦法讓課堂活躍點。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因為追求課堂的風趣變成天南海北、不著邊際的「侃大山」,甚至為取悅學生而「大放羊」。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障
要把課上得有磁性,有吸引力,把新課標落到實處,首先要做的是靜下心來多讀點書,多點文化沉澱,首先提高老師自身的學科素養和加深自己的人文底蘊,而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只會用以追求「機械得分」技巧為高超的「教書匠」。很難想見一個僅靠幾本教參和輔導資料、詞貧味乏的老師能將課上得很生動。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老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上學生會是如沐春風。課堂教學的效果會不好嗎?
不管你是教育專家還是一線的教師,也不管你把課程理論詮釋得多麼精透或者多麼通俗,但我們必須形成共識:那就是課堂必須富有磁性,抓得住學生,吸引學生,然後才能談得上真正有效。
總之,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有以「真實」為基石,以「開放」為階梯,以「構建親情課堂」為催化劑,以「提高教師自身素養」為保障,才能成為一種能真正吸引學生的磁性課堂,才能「真實」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真實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成績和知識增長的課堂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有效課堂教學又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要途徑。因此,讓課堂教學有效是最關鍵的。那麼如何才能讓課堂教學有效?我認為應做好如下幾點:
(一)、備好課。
課前,認真讀教材和教師用書,找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遇到疑難問題,查找有關資料解決,或者同伴相互研究。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理清教路。此外,還要把課本的習題都做一遍,以防措手不及。為了提高備課水平,很有必要進行集體備課,至少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並寫好備課記錄,以備下次研究和上級檢查。
(二)、 寫好實用教案。
要上好一節課,定好目標,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非常重要,這就必須寫好實用教案。為了在課堂上能自如的掌握學生和使用教材,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寫好詳細的教案。有必要時,在教本上加以圈點、圈注。在教案上把設計好的教學過程、練習題、作業題都安排好。教案內容一般包括:教學目標、(要注意突出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學具准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三)、向45分鍾要質量。
有效課堂體現在:「三動」、「三實」。「三動」即:主動、互動、生動。「三實」即:真實、扎實、朴實。要做到這兩個「三」教師並不是照著教案走就可以了,教師要根據實際積極的引導組織教學,並學會隨機應變。教學過程的主要過程一般是這樣的:情境引入或復習引入或問題引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評價~反饋練習~總結評價。情境引入或復習引入或問題引入:可以是故事引入或具體情境或設立懸念引入,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解決問題,在這里,老師只能做學生的指路人或引路人,不能包辦代替學生。要注重學生的主動、互動,師生的互動,把課上生動。展示評價:評價要真實准確,給予恰當的表揚和中肯的指錯,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扎實。反饋練習:練習題要講究具體、典型、有代表性具有階梯型,既要有保底練習又要有拓展練習,這樣才能照顧全面,讓好、中、差生都能吃飽,才有學習的勁頭。總結評價:做一個全課的總結評價,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產生改進的沖動,從而更喜歡學習。
(四)、科學布置作業。
適當的給學生布置點作業,並不與「減負」相抵觸。作業有兩種,一種是老師要批改的作業,另一種是家庭作業,老師要有布置有檢查。兩種作業都要適量,而且每天都不能少,這樣給予學生科學的壓力,才能使學生不斷進取。老師批改作業一定要認真仔細,通過批改作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解決,有利於學生的進步,還有利於下一節課的開展。
(五)、不斷地反思。
要提高教學工作能力,必須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才能吸取經驗教訓。要做到每課都有反思,反思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的設計是否科學;教法、學法是否得當;作業、練習題的布置是否合理;學生學得怎麼樣,對學生的發展是否有利;需要怎樣進行改進,為什麼?還要把反思記錄清楚,方便對比再反思,從而提高教學能力,使課堂增效。
(六)、進行校本研究。
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勝任一名教師的工作。聽課、評課是教師提高業務水平的最直接的途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主動的參加聽課、評課,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改正自己的不足。要求自己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還要爭取走出去,到外地去聽課學習,獲取更新的東西,吸取更好的營養。參加業務學習、專業研究和課題研究等校本研究也很重要。教師要認認真真學習,仔仔細細地記錄,以便自己積累知識和經驗。校際交流又是取長補短的好機會。還有就是自學,博覽群書,上網學習,要注意做好個人筆記,把有用的東西都摘錄下來,以備後用。
五、有效的課堂教學體現的基本情況
(一)、指導思想
1、教材觀發生變化,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理解課程標准,真正以課程標准指導課堂教學。
3、課堂從教堂向學堂轉變,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場所。
4、利用現代技術使課堂從一元轉向多元化,逐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5、師與生的關系正得到改善,課堂逐步呈現出融洽、民主、和諧的氛圍。
6、教師從課程的執行者轉化為課程的設計者,備課中注意關注教學設計,
教師的設計能力也得到提高。
7、課後注意反思,在反思中完善課堂教學,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二)、課前准備:
1、注意對學科本質的理解,同時要挖掘知識背後所蘊涵的學科教育價值。
2、注意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正確理解基本知識和基本智能。
3、注意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研究學習間,學科內學段的縱向聯系。
4、注意對學生學習實際的了解,對學生已學知識、生活經驗、實踐體會加強了解。研究學生學習的困難點,除了有感性認識外還要加理性認識。
5、教學設計真正實現從「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移。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制定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手段,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盡力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
6、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去設計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教學策略」的研究,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
7、注意設問的有效性,從難度、坡度、針對性、啟發性、明確性、開放性
等方面注意。
8、深入研究教學的重點、難點。
9、教學設計中要注意體現因材施教。
10、體現整體思考,注意將一學期的內容綜合考慮,已學的內容、現學的內
容、將來學的內容很好地融入。
(三)、課堂教學:
1、注意在課堂上進行師生平等的、民主的、開放的思維層面的對話。
2、根據內容選擇靈活多樣、有效的教學模式。盡可能考慮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探究式教學、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要經常性應用。
3、注意發揮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很好利用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
5、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過程反應,有效利用課堂中學生的各種生成性資源,以彌補教學設計中的不足。
(四)、作業與評價
1、注意作業和學習的內容不能有脫節,層次性和容量也要注意,注意對於學科整體性的思考。
2、很好利用作業的結果,為課堂教學的反思和改善服務。
3、控制訓練及作業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
4、嚴格按照課程標准評價學生的學習,不得隨意拔高要求,同時要適當考慮學生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