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句話
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這句話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並且也蘊含了一定的哲學道理。
最後,藝術與生活是相互成就的關系。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能夠體現出兩者是相互作用的關系,缺一不可。沒有生活也就沒有了藝術,藝術又是生活的精髓再加工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正是因為這種關系的存在,才能夠在生活中發掘出更多的藝術,而且這些藝術又反作用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陶冶人們的情操不斷發掘一些新鮮有趣的事物。
㈡ 七年下冊美術第一課 藝術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 觀後感
我認為是來源於生活因為是生活和我們的幻想連在一起所以是高於生活
㈢ 藝術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什麼意思解釋一下。。。
1、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文藝創作都必須深深植根於現實生活,這是產生精品力作的根本途徑。只有基於現實生活展開虛構、想像,才是有意義的創作,否則就會誤入歧途,離人民大眾越來越遠,成為毫無根基、虛無飄渺的「空中樓閣」。
2、文藝創作是最講究創新的領域。在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加速推進,社會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特徵更加明顯,人們的審美需求趨於多樣化的條件下,文藝創作應當而且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深刻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准確把握時代的脈搏,在文藝作品中展示新的內涵和新的形式。
3、真正的文藝工作者對於富有時代氣息的文藝創作不應當採取完全拒斥的態度,而應當能在一些通俗化的文藝作品中,悟出那些最能夠打動讀者、觀眾的文藝元素;應當能從一些新興媒體的傳播方式中,悟出那些最能夠打動讀者、觀眾的表現手法,從而創作、提煉、升華出既深刻反映現實生活,又為大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
(3)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教案擴展閱讀:
搭起生活與藝術的橋梁,從生活真實過渡到藝術真實,是現實主義文藝的一大傳統。而生活與藝術的距離遠近,決定了演員水準的高低。現實中,一些年輕演員面無表情的表演飽受詬病。
畫虎不成反類犬,其根源都是不合情理、缺乏生活。坐在屋裡「拍腦門」想出來的表演,要麼缺乏層次,要麼誇張失實,與生活無干,與藝術絕緣。而當演員將生活的元素「賦形」到作品當中,將藝術生活化,逐漸就能達到「模擬」的水準。只不過,同是「模擬」,千人一面和一人千面也有質的差別。
真正的藝術家,在於讓生活與藝術「不離不即」。語言、情緒、動作要准確真實,是為「不離」;但不在模仿還原上亦步亦趨,不讓藝術被拉拉雜雜的現實同化,並且在生活中保留一方自我的天地,是為「不即」。
在「模擬」的基礎上有所創造,讓觀眾得神忘形、得意忘言,方能創造「文學的形象、美術的形象,可以入詩、可以入畫的形象」。
㈣ 為什麼說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要舉實例)
黃豆豆都舞蹈個個出自生活。。但是運用都是藝術的演繹手法。。。讓人賞心悅目人意猶未盡
梵高的畫幅幅都是他的生活。。但能作為一種欣賞品。。讓看的人看到非同凡響都風景
民歌首首來自勞作。。卻首首讓人百聽不厭
你能說藝術不源於生活,不高於生活嗎?
藝術史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種高是使得生活完美。。完善。。不乏味。。不枯燥的表現。
㈤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誰提出的藝術源於生活:俄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有較早較多較完整的論述
具體誰說的我不知道,但是,具體含義大體意思是這樣的:沒有生活原形或者現象就沒有藝術創作的源頭和靈感.也就是說生活中的所有點滴小事或者發生過的事是藝術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作家通過藝術手段的加工,精練的語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節排列,渲染,誇張,集中矛盾等故事情節的等等描繪,就使一本小說或者是其他的文學作品更加的生動,耐人尋味.所以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藝術源於生活有高於生活的例子:藝術就是生活的濃縮與提煉,它有時會把一些生活中的東西做的更純粹,更極致。它是美的,純粹的,帶著創作者的個人傾向,必定是展現,提取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就這一點說,比起日常的紛繁復雜,良莠不齊是高了。或許不是很准確,但舉個例子 ,文學上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就使得作品與現實有了差異,更強烈,更震撼,等等。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高於生活」翻譯成英語:Arts are come from life and higher than life.
㈥ 如何理解「藝術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最初說這句話的人無法考證,但俄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對這句話有較完整的闡述。藝術素材來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藝術家篩選,再創造。
含義大體意思是:沒有生活原形或者現象就沒有藝術創作的源頭和靈感.也就是說生活中的所有點滴小事或者發生過的事是藝術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
一切的所謂「藝術」都是人眼中的藝術,而人是生活的產物,人的全部鑒別標准當然也是生活的產物,所以說完全脫離生活的所謂藝術不可能與人的鑒別標准接軌,逆而論之,人類藝術必來源於人類生活。
㈦ 舉出藝術源於生活有高於生活的例子
1、《水形物語》這部奧斯卡獎13項提名的電影,確實覺得非常過癮,能夠寫得出來這樣劇本的編劇可能大有人在,但是能夠搬到大銀幕上面,而且能夠讓觀眾覺得非常有深度,甚至是可以從各種角度去解讀它,真的不是一般的功夫,果不其然,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獎。
2、兒童繪畫,特別是一些教創意繪畫的老師,極大地誇大了現有的物體,例如畫葉子的葉子,但是葉子的形狀可以在現實中找到。
3、教孩子畫太陽,有些帶著笑臉,一些小動物,有些擬人化。 現實中有這樣的事情嗎? 不,但是我們可以在繪畫中反映出來。 葉子必須是綠色,天空必須是藍色。 顏色? 不,這是生命之上的藝術。 如下圖所示,蘑菇在現實中如何具有面孔,但它們可以出現在繪畫中!
4、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想像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但如果他缺乏對大自然細致入微的觀察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是創作不出《蜀道難》《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路難》這些千古名篇的。
5、黃庭堅有一個著名的著作理論:「於瑜住在開元寺的伊斯堂,看到山川。每次在其中種草,他似乎都得到了山川的幫助。」 可以看出,黃庭堅也從自然中受益。 宏偉美麗的大自然總是喚起人們的心靈。 這就要求我們具有敏銳的接受和渴望美的能力。
陶立基於社會現實,樹立了精神。 生活在世界上的一個人不能脫離社會。 我們心中應該有一些避難所和毅力,但社會的磨練也極為重要。 這兩個方面相互融合,以實現「知識與行動的統一」。
㈧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知識點有那些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初中階段對"欣賞評述"課的要求是學生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欣賞評述"是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解釋、判斷的教學活動。評述更著眼於對美術作品理解、評價的表達。
目前,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往往以"像不像"來衡量,這體現了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關系,認為藝術應該反映生活的樸素的理解。然而,許多美術作品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又與生活中的真實原型不一樣,對此學生就說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對現代藝術與生活的關系,他們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賞"也不會評述了。學習此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即"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為欣賞評述美術作品奠定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藝術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美術作品作為人的意識的物化形態,是美術家能動的反映社會存在的結果,它作用於社會。
美術作品的創作分再現性和表現性的兩類。再現性的藝術是以真實再現客觀世界為目的,作品的藝術形象逼真寫實。藝術家通過真實再現客觀對象的形象,表現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情感和思想,其創造的藝術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稱道。表現性繪畫是以客觀對象為媒介,主要在於表達作者個人的主觀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審美理想等。畫面的藝術形象予以誇張、變形的處理,或予以荒誕的組合等,從而創造一個新的藝術世界。表現性藝術中的抽象派、超現實主義的繪畫作品中,畫面中所表現的藝術形象雖然與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於生活的,如果沒有對生活的體驗,也就不會有繪畫情感表達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僅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
二、教學思路:
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是現實主義油畫的經典之作。學生都稱贊這幅畫畫的好,但好在哪裡,畫面的藝術處理如何高於生活的,只要將"生活中的原型"與作品加以對照,再運用提供的相關藝術處理技巧的資料加以分析,學生就可以領會。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道理。
2、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使學生初步學會欣賞藝術作品。在思考和討論中培養學生合作互動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評述能力。
3、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四、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藝術創作的題材、內容與技法都源於生活,藝術家所創造的藝術作品及其藝術形象是高於生活的。
教學難點:以美術作品作為切入點,使學生理解"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五、教學准備:
教師:教材,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學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關資料,如各類藝術作品(實物、圖片資料、音像資料等),部分學生亦可准備語言表演或肢體表演的節目。
六、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安定課堂。
(二)導入。
1、影視欣賞:動畫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較:動畫片中的兔子形象與生活中的兔子的異同
3、點出本課重點,並板書"藝術 生活 "
(三)美術作品賞析。
1、國畫作品《蝦》(齊白石)
①映示國畫作品《蝦》 (教材P4)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家,他在詩、書、畫、印幾個方面都達到很高成就。齊白石作畫反對拘泥於形似,主張作畫要形神兼備。他認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畫的蝦來說吧:人們都覺得畫的像極了,蝦體透明,會游、會跳動。不過當我們拿畫中的蝦與生活中的真蝦相比,它們又有很多不同。
②《蝦》的藝術處理:
齊白石依據真蝦總結出極為簡練的畫法,使其所畫之蝦又不同於真蝦。真蝦的眼睛看上去是一個小點,他卻以濃墨橫筆將蝦眼畫的非常突出,顯得極為精神;真蝦的腿有很多,他刪繁就簡,僅畫五條,就顯得多而生動。所以他畫的蝦,既讓人感到是充滿生命力的在覓食游動的活蝦,又讓人體會到蒼勁有力的筆法和濃淡干濕變化的墨色的藝術美感。
③《蝦》的藝術特色及其藝術魅力。
齊白石所畫之蝦的頭與尾是俯視效果,腰身是側視效果,是由兩處最具蝦的形象特點構成的。正是由於畫家集中和強化了蝦的典型特徵,所以他畫的蝦比真蝦更具典型性,也更高於生活。畫家根據長期的觀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蝦變成了藝術的形象,它離不開對象的特徵,但由於畫家的誇張和取捨,使觀者對蝦的生動活潑的印象更強烈了,它"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以美的享受。
齊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人,更在於寓於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詩意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也誘導、激發著人們對生活的愛。
2、 油畫作品《開國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開國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關於《開國大典》的油畫作品和攝影作品各一張。 (教材P4)
這是一幅深為群眾歡迎的革命歷史畫。畫寬4.05米,高2.3米,油畫。1952年至1953年作,現藏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畫面主體為毛澤東主席和其它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代表著億萬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這庄嚴的聲音,響徹天安門廣場,回響在祖國大地,震撼著全世界。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
③學生看教材P6,分小組討論兩者的差別。
④學生發表討論結果。
⑤教師分析總結油畫《開國大典》的藝術特色。
油畫《開國大典》藝術處理方法:
--運用了油畫表現手法,強調了空間感;
--拉開了毛主席與各位首長的距離,人群、扶欄的透視線與燈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減少了近處的廊柱,抬高了燈籠,看到廣場上的群眾、紅旗,烘托出隆重熱烈的慶典氣氛;
--藍天、白雲、紅燈、紅柱,色彩鮮艷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現出"十一"正直金秋豐收季節。
畫面上,國家領導人雖只在左側占畫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非常醒目。毛澤東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於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並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群眾遙相呼應,共同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如果你到過天安門城樓上,會更加體會到作者構圖的大膽與巧妙。畫家在畫面上加寬了左右兩邊紅柱子的實際距離,並把右邊的一組紅柱子搬到畫面之外;將欄桿、地毯、遊行隊伍平行舒展開去使宏大的群眾場面得以充分表現。
天安門座北朝南,中央領導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澤東主席後面,處於逆光之中並背向觀眾。畫家大膽地將中央領導人的位置移至左側一角,從而消除了逆光與背向觀眾的現象,使畫面顯得更加明麗而喜氣洋洋。再細看,毛主席的集團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禮當天是陰天有雨的天氣,畫家卻把它改為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使人有天隨人願、清爽歡快之感。所有這些大膽的改動,一般人看畫時都並不會察覺,不會去分析這些情況給人的印象是,該畫真實地、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非如此不可。這就是藝術家大膽而高超的構圖技巧,從而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復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備份。如果說生活是藝術的原型,那麼藝術則是生活的升華。藝術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
畫家在此畫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特別在色彩處理上,強調色彩的單純,對比強烈。紅地毯、紅燈籠、紅柱子及遠處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綠樹形成對比基調,使畫面熱烈而明快的;金黃色的菊花與藍天、白雲的對比。既點明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總之,畫中強調了物體的固有色,減弱了隨光線、環境而異的西方畫法用色法。柔進了中國畫法的工筆重彩繪畫技巧和敦煌壁畫用色的特點。畫家在描繪紅地毯時,還獨具匠心地在顏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使這幅畫成為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
3、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
齊白石的國畫作品《蝦》的傳神美
梵谷的油畫作品的色彩美
列賓的油畫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悲壯美
4、美術作品創作的表現形式。
再現性:以真實地表現客觀世界為目的,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是逼真寫實的。
圖例:油畫《父親》(羅中立)、油畫《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現性:以客觀對象為媒介,重在表達作者的精神和內心情感,畫面的藝術表現形式或以誇張、變形處理,或以荒誕的組合,創造一個新的藝術世界。
圖例:油畫《開花的蘋果樹》《灰色的樹》《紅樹》(荷蘭)(蒙得里安)、中國畫《松魂》(吳冠中)
(四)其他藝術作品賞析。學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