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小學美術教育目的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並加以簡單的論述
近十來年,中國美術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頒布《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之日起,以中國特色為 前提的基礎美術教育體系初步形成,特別是小學美術教育涉及面之廣大、體系之完備(大綱、課程、教材等) 讓人感到欣慰。然而,與境外發達國家、地區的美術教育比較起來雖各有優劣,但綜合權衡起來,又不得不承 認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從美術教育的目的任務來看。
德國巴伐利亞州(1985年頒布)小學美術教育目的任務是,為兒童提供自由繪畫的機會,激發他們豐 富的想像力;使兒童在自己的藝術創造中得到快樂,發展他們多方面的創造能力;教師應指導兒童有意識地注 意和觀察,在熟悉製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礎上,發揮他們的表現能力(繪畫語言和表達方式);參觀教堂 和博物館,使兒童有機會看到真正的藝術品;使兒童在年度的節日慶祝活動中進行裝飾布置和多種形式的游戲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實施)新訂的小學美術學習指導精神(目的任務):①培養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 ;②培養兒童熱愛自然和社會的審美情操;③努力發掘每一個兒童獨立思考的創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輕松 、活潑、充實的校園生活氣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則的同時、對孩子進行適合其個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選 教學內容,調整授課時間;⑦各校謀求更加具有彈性的教育,即根據各地區兒童的不同情況,制定貼切可行、 各具創意的教育方式。
我國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的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提出美術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學美術課應使學生掌握 淺顯的美術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愛國主義情感,加強品德 、意志的培養;③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
從大綱制定的教學目的來看,德國、日本的美術教育注重素質的培養,重視人的創造能力與評價能力,強 調個性形成,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系,把美術教育作為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 面諧調的人,將生活樂趣、藝術實踐、社會服務三者統一。我國的小學美術教育除了講究智力和才能的發展外 ,主要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別考慮政治前提下的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美育。這說明中國在小學美術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礎和本國國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方向轉換。
二、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
德國、日本普遍重視美術,小學美術課時安排每周2—4小時,多於我國小學美術每周2課時(不能保證 )的安排,從時間上保證了孩子們的學習。美術科在學校教育中與語言、數學等其它學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 。繪畫、立體製作和生活用品製作佔有很大比例。德國還把舞台表演與布置(綜合藝術)納入藝術造型藝術進 行學習。教學內容的安排非常廣泛,德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只有以大綱形式印發的教學建議,低年級不單獨 開設美術課,內容的選擇幾乎由美術教學全國規劃。日本雖有美術教科書,也體現出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教學內容做到以提示、啟發、引導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實踐、創造能力。以小學一年級為例, 摘錄如下:
德國巴伐利亞州:①學習內容——用彩色鉛筆或粉筆進行繪畫(兒童遇到的人和物);學習目的——激發 想像創造。題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圓錐形紙袋(德國風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帶一個彩色圓錐紙袋);我 喜歡的人;我們的街道;30號的孩子們;有兩個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長的漢斯;肥胖的 迪思。題目舉例——「這樣一個女巫」的教學,首先朗讀或講述,接用一個布袋木偶進行表演;兒童自己設想 各種女巫,如天氣女巫,並描繪出她們的外表;爾後兒童繪畫;最後共同觀看完成的圖畫。
除以上內容外,還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狀顏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繪畫的基本常識;⑤填色畫;⑥觀看 圖畫等。
日本的低年級美術教學內容則包括:造型性的游戲(玩砂、化妝等)、繪畫立體(泥塑、紙模型等)表現 、製作使用物品和觀賞作品。教科書很少介紹作畫和製作的必要知識,而是以學生們的作業(作品)再配上簡 短生動的文字啟發、引導他們去思考、想像、創造。課題有:《畫相撲》、《買果汁》、《到了花之國》、《 賀卡》、《請柬》等等。
我國一年級美術教學內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例:有基本形狀和色彩的認識;畫出生活中與此形相似的某 些事物,如方的手絹、圓的氣球和三角形的小旗、製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動物等。有些省編教材,像湖南 新編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美術第一冊還有撕貼、折剪等鄉土美術內容。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受大綱指導, 考慮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種程度上優於國外,但在美術課時的安排上歸類為「小三門」(音、體、美)之 末,絕大多數學校(特別是鄉村小學)是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的。我國的小學美術還只能是起調節語、數主科的 間歇課,課程設置和實施與大綱教科書形成一定反差。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還需從教學的條件上來保證貫徹落 實。
三、從教學的條件上來看。
德國、日本屬於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的國家,有能力多途徑支持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上充分體現出來。德 、日兩國各學校均有專門的勞動、美術教學。教學設施相當完備,除了必需的繪畫工具材料外,還有各種木工 、美工造型機械的工具,便於學生製作不同材質的工藝物品,各種標本、寫生教具一應俱全,讓學生按需所取 ,潛心投入美術的學習之中。有些學校的美術教學條件是中國專業畫家都無法相比的。兩個國家的教師工作都 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師必須取得相應較高的職業文憑和執照才能當一名美術教師。多數學校的校園環境和校 外環境都注意藝術的影響,學生能夠經常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參觀、欣賞品位較高的美術作品。
中國的經濟起步遲,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學條件就顯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學美術教學條 件很不健全,師資素質較低,缺少場地和設備,加之對學校美術課程的不夠重視,中國小學美術以素質培養為 主導的教學還顯得很薄弱。
四、從課程教學形式來看。
德日學校課堂授課完全是開放式的。教師只是提出任務,稍加啟示,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各取所需,各 得其樂,讓學生在成功里進步,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師是活動課程的准備者、組織者,只在學生 有困難需要幫助時,教師才幫助他們,真正體現著以學生為主體。
我國小學課堂授課絕大部分採取的嚴謹的准備,一環一環進行教學程序,追求課堂的主動性,以保證完成 教學任務,主要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大多隻是被動地吸收。聽課看課都講究形式,實際效果如何是不管的。 很多優秀的課,都只是以形式豐富多彩,像唱戲式的用上很多道具來評定的,講得細、講得全、講得穩,就是 好。課堂授課還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費心,學者費力。
課堂授課的開放與束縛、靈活與機械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從近期目的來說,中國的 基礎教學好,而長遠來說,各種能力,包括學習的能力就顯得比外國學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學 生並不是掌握了創造性的學習方法,而是通過大量的加強補習或「勤學苦練」來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學生高分 低能、動手能力差的狀況。德、日學生就顯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闖勁。
五、從教學效果來看。
德、日美術教育以全國的重視和有利的條件,保證了美術教育以至藝術教育的普及與實施,學生整體藝術 素質要比我國的高,以至於所有國民對工作、對生活的藝術品位都顯得高雅、文明,對工作對事業也就求新、 求異、講究創造性。由於社會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學生在升學、就業的多種學科選擇中,還直接影響到美 術素養的提高與發展。進入美術院校學習或從事專業美術的人才畢竟是極少數。這並不影響到國家的美術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學教授藤澤典明所說:「我們通過這個學科(美術)的教育,目的不是培養理解美術知 識和掌握相關技能的『美術修養』的人,更不是造就畫家、雕刻家和圖案設計師,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 透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面諧調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國的美術教育效果和現狀極不平衡,大中城市比鄉村要好,沿海地區比內地、比邊遠地區要好。全面發 展尤為突出者有之,在國際繪畫、製作比賽中獲金獎者有之,畫家、美術家輩出,基礎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 它國家無法相比的。當然,這還得力於有條件進行校外培養教育的部門和家庭,從小從早望子成龍是中國教育 的一種特殊現象。然而,破爛的校舍、缺少專業教師、沒有教學設備和沒錢上學的學齡兒童還客觀存在,這不 能不令人擔憂。中國美術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條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艱難的。
綜上所述,我國美術教育的規劃設想、前景是好的,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學的內容、 條件、效果上看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事業將在不遙遠的將來,躋身 世界先進行列。這在近兩年來涌現的新型寄宿制學校里,開始得到體現,使我們看到了希望。湖南長沙麓山國 際實驗學校憑借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實驗,其中在美 術教育方面就有較大的教改舉措,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一並介紹如下:
1.完善美術教學設施,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學校備有專門的美術教室、專用課桌、石膏模型、畫板、 畫夾、實物投影儀、造型燈具等一應俱全。學生繪畫用的紙張、顏料、畫筆等工具材料,均由學校按需發給。 這樣既方便了教師指導,又有利於學生練習。
2.聘請專業教師執教,提高師資業務水平。學校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選聘優秀教師,其中對美術教師 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術教師必須具有美術專科以上學歷,有專業強項,有三年以上美術教學經驗, 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成果,而且均須通過試教和試用考查。對正式聘用的美術教師,學校定期組織外出參觀學習 ,幫助他們積累經驗、開闊眼界、提高業務水平。
3.增加授課時量,保證學生訓練時間。普通班開足國家教委規定的美術課總量,每班每周兩課時。學校 將兩課時連續編排,節約了課前准備和下課收拾用具時間,便於教師系統授課,保證了學生訓練時間。美術加 強班的美術課每周安排6課時,另加4節課外活動,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
4.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內容上以省編小學美術教材為藍本,參照其他教材和用書,靈活 的選擇,充實了兒童想像畫、記憶畫、手工製作、立體構成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以啟發誘導、游戲活動為 主,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實踐創造的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優化教學環境。在美術教學方面,學校經常舉辦作品展優、組織參加各級繪畫 比賽、促進學生的學習勁頭。同時重視隱型教育對學生美育的影響,隊報班刊、宣傳櫥窗的內容定期更換;教 室內和走廊上張貼著偉人畫像、格言;會議室、活動室及大廳里懸掛著精美的壁畫或名畫;校訓、誓詞及巨幅 標語鑲嵌在潔白的牆壁上……這一切的一切無不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愛的啟迪。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發 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地提高。兩年來,學生的美術作品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的有20餘幅 ,在市級以上競賽中獲獎的有110多件。
㈡ 中學美術教學目的的步驟有哪些
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只是小學美術教學目的的一個方面,不能只注重這一個方面能力的培養,而忽視雙基的教學和其他能力的培養。不能只顧快樂,而忽視雙基。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能力與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並不矛盾,想像能力要靠美術能力表現出來。除此,課堂上有效的示範都因直觀性強易於學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們的教師具備濃厚的業務功底,有瀟灑的畫風,有獨特的創作精神,不僅能博得學生深深敬佩,還將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教師要運用鼓勵、啟發、示範等方法保持並發展學生的興趣。因此,美術教學需要示範,關鍵是看如何示範及怎樣去示範。教師給(傳授)愈多,學生自主發現探索愈少;教師示範越具體、越完整,對學生的思維局限也就越大,甚至成為創造力與獨立個性發揮的枷鎖。因為,學生是善於且樂於模仿的。聽話的學生會遵從老師的旨意亦步亦趨,從而導致扼殺個性和創造力。如何針對兒童的特點,發揮兒童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達到既能激發兒童繪畫的興趣,又不壓抑兒童的表現力,起到啟蒙教育的作用呢?在貫徹直觀性原則時,結合教學應盡力做到以下幾點:一、創造性地進行行為示範教學,讓美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的教學離不開行為的教學,主要表現在情景示範、動作示範、操作示範、以及語言示範等方面。行為示範要求教師以身作則,親身實踐,用自己的行為動作來吸引學生,並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浙版第八冊《小運動員》一課教學中,把體育課與美術課內容相結合,利用體育課中踢足球、打乒乓球、做體操等引用進來。把動作示範有效地運用進去,通過教師的動作展示,學生眼睛觀察、手觸動,這時帶領學生也參與進來,讓同學之間互相模仿做動作,討論運動姿態、四肢動作、身體諧調,以盡快的速度表現出來,然後教師示範動態骨線和各部分的基本結構,讓學生來勾畫具體形象,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把學生思路拓寬,發展其思維。因此側面人物動態表現自然能夠靈活起來。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共同活動,學生學習興趣就濃,學習氣氛活躍而有效。學生通過努力完成一件件作品時,成功的喜悅會讓他們保持對美術課學習的興趣和追求,會加深學生的求知慾,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心。美術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操作活動,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如:掌握繪畫中的繪畫習慣,塗色和構成的不同握筆姿勢,在折紙中掌握基礎的折疊方法等,這些都要求我們老師通過集體教學、示範、講解,明確教育意圖,讓學生得以理解和鞏固。但不加限制,允許學生個性的發展。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作業中體現出的各種不同的方法,都是對組內成員及全班同學的一種操作示範,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他們進行大膽表現,而且方法各異,形式多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也融入美術教學當中。在一些設計基礎教學中,學生作業往往受規范、技巧的限制,使創意得不到好的展示。這時,計算機多媒體的應用及電腦的網路化, 使這一難題得到了解決,計算機多媒體藉助了強大功能的系統軟體,利用軟體中提供的繪圖工具進行圖形繪制、著色、編輯和修改, 非常方便、快捷, 難題迎刃而解。法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勵。」什麼樣的師生角色才能把課堂還給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語言應富有感染力,教師要善於針對不同課題的內容的藝術趣味來引導,啟發和豐富學生的想像力,使學生從教師美的語言中獲取學習美術的興趣。比如,為了激發學生自製賀卡的興趣,我念了一段一個中學生從遠方給父母的來信,信中說:「新年就要到了,本想給父母買張賀卡寄去,但總覺得用父母的錢買賀卡,缺少那種更深的含義,今年我要給父母獻上兒子全心的祝福,所以就親手設計創意了這張賀卡,作為送給父母新年的禮物。」並且告訴學生們,他的父母收到賀卡時異常激動的情形。果 然,學生們都躍躍欲試,要製作出自己心愛的賀卡送給自己最尊敬的長輩。 文首的案例中,有老師給我提了語言不夠童趣的意見,主要是指我的語言缺乏引導性,沒有讓學生充分地說,並在問題的設計上不夠開放,在學生談後,未做必要的評價總結,一教師在自編內容《水墨體驗》中,便設計了:想一想你准備怎麼樣把水弄上去?你看到的是什麼?你發現有什麼樣的變化嗎?看到這些,你想像一下?問題一出,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感受,有的說見解,有的提問題,有的做補充。他們宛若一群藝術評論家。這不正是欣賞課要達到的目的嗎?這種方法勝於在學生毫無感受之前就輸入某種概念,防止造成先入為主的不良後果,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轉變,變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文首中我同時有一點「唱唱獨角」的尷尬。 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運用范作示範教學,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在美術教學中離不開范作的應用。范作是范畫與范品的統稱,包括學生作品、攝影作品、影象資料等。 長言道「學高為師,身正是范」作為一名好的美術教師必須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一幅好的范畫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美術教材中精選的美術作品,都是古今中外各時期的藝術家的優秀作品,還包括一些學生作品。但是畢竟量少,不能滿足美術的需求。難以調動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自己的范畫和學生中的優秀作業,更貼近學生,更貼近生活,學生更易接受。當然,范畫從構圖到色彩、從創意到藝術效果都要有美感。通過讓學生欣賞藝術家的作品、老師、同學的范畫來帶動他們學習美術的堅定信心,激發創作欲。 范品,是為區別繪畫,圖案教學用的平面造型的范畫,而把工藝課中用的立體造型的示範品稱范品,可分為製作步驟品、欣賞品。現在一些版本的美術書會根據課本內容配套一些材料,雖然數量有限,而且只是材料,但這很方便,只要根據教學內容製作,就可以用了。教師的范品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精彩的范品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喚起學生對教師的敬佩感。同時,學生製作的優秀作業,更接近學生的感受,上課時用於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最好不過的了。在日常生活中美術作品隨處可見,比如說一些民間玩具、裝飾材料、娛樂用品、游戲用品等等,都可以是美術教學的現成范品。 在手工教學實踐中,范品利用得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課堂的學習氣氛,范品利用得好,可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如教學生製作一件作品要有一個過程,有一個步驟,現在的幾個版本的美術書中有步驟圖的課程編排很少,有步驟的也很簡單,學生很難從這簡單的步驟圖中學到什麼,結果學生會出現亂做的情況。為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在課前就要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准備好范品。在上課時,老師如果只在課堂上作示範的話,時間顯然是不夠的,學生學習起來自然就似「老鼠拉龜無從入手」。如 在《鼓兒響咚咚》、《小樹快快長》等課教學中,教師可不直接講授它們的製作方法,而是課前准備好一個個成品或半成品,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方式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小樹快快長》一課,課前教師將幾棵製作手法各具特色的小樹放在教室之中,使學生一步入教室就直觀地認識到小樹的美化功用,不僅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而且它們也成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研究的實物——每個組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拆卸、組合、討論等方式,直接對小樹的製作方法進行研究,再通過幾個組的橫向比較認識到製作形式的變化,老師只作適時、適度地引導與點拔。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的環境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考了解了小樹的美化功能,掌握了小樹的製作方法以及多樣的變化形式。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大部分學生都達到教學要求,收到較佳的效果。 范作中有一些很特別的內容,隨著高科技不斷投入美術教學,大量的攝影作品成為學生欣賞的最好資源,這些攝影作品,可以是來自網路,也可以是拍攝作品。如浙版新課標第二冊《快樂的熱帶魚》一課,教材只提供了少量的熱帶魚圖片及學生的部分作品,為了學生對熱帶魚的造型和色彩等特點產生更大的視覺刺激,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想學生展示了大量的熱帶魚圖片,然後讓學生自己總結熱帶魚的特點,學生欣賞,教師隨著學生的興趣與思想,進行指導總結,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多維化,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慾。面對造型和圖案既豐富又有想像力的作品,不得不佩服攝影作品的力量。 有了多媒體後,可以展示影片、錄象,投影還可以把所做實物放大。通過這些影象示範教學,不僅讓學生很清晰地看到要看的,對一些局部精細的地方還可通過隨意放大讓學生看得更清楚。這是一般的范品所不能做到的。如在《蝶兒飛飛》一課中除了出示蝴蝶的范品外,還可以通過錄像把各種翩翩起舞的蝴蝶錄下來,讓學生看,這要比單單看圖片的吸引力強多了。課堂的學習氣氛也活躍許多,學生作業中的蝴蝶形態也豐富起來。 這里所說的示範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示範,將單一的老師講解示範變為講解、討論、示範、觀摩、互評等多向交流的形式。這樣既營造了輕松和諧、熱烈平等的課堂氛圍,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的這種情感狀態,都表現為力求認識世界和渴望獲得知識技能的心理傾向。有這種心理傾向,學好美術就容易多了。在美術教學實踐中,靈活有效地運用示範教學是提高學習美術興趣的關鍵。
㈢ 怎樣實現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美術教學目標
當知識和人的智慧和能力結合在一起時,方能成為能力.美術給了我們形象思維的能力,美術給了我們整體思考問題的能力,美術給了我們整體把握表現空間的能力.新課改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美術教學目標是間接性、指導性、彈性的「規范」,以學生為主.因此,美術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優化課堂結構,改革教學方法,遵循以學生為主,把培養學生創造性、發展思維和能力放在首位.
一、教師要有素質教育的觀念
當課程由專制走向開放,由封閉走向開放時,要求以「面向全體,全面發展,自主發展.」的素質教育去實現新的教學目標迫在眉睫.首先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受到適合自己的美術教育.其次,是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觀念.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我們教育的最美好理想.最後,美術教學中應更多地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自主發展,強調學生學會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總之,美術教學的歸宿,是歸向人的精神和情感,最不追求和表現一種標準的課程.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受教育者去欣賞美,學習美,創造美,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人格、氣質、修養,從而形成一種基本的相對穩定的內在文化素質的美術教育.在培養技能技巧的基礎上,注重創造力的培養,進一步陶冶人的精神情操,提升人的審美境界,均衡人的理想情感.這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
二、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豐富的美術專業理論知識,及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
常言道:「學海師為導」,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的示範是促進教學質量優劣的關鍵所在.在課堂上,一幅成功的范畫能給學生以良好的啟發和誘導,所以,特別是在實踐課的教學中要准確地傳授美術技法知識.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美術專業理論知識,從欣賞到實踐,從工藝到設計,都離不開老師的理論傳達.除此之外,還要會組織教學,怎樣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怎樣處理突發事件等,都是教師應擁有的知識.學習不是毫無表情地把知識從一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知識的溝通.教學中加強主導意識,尊重愛護學生,面向全體地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融洽師生關系,這樣就能充分挖掘美術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在這一氣氛中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於創新.
三、教師要讓信息技術走進美術課堂
作為中學美術教師,我們應思考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用現代技術來提高美術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電腦多媒體教學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實施多媒體教學,主要表現在教師課堂教學演示,學生上機操作兩種形式,或者取其中一種形式.實施的形式與操作的深度取決於電教硬體設備的設置水平、教師水平的高低.
比如美術欣賞課,按傳統方式上好,須搜集大量的教學掛圖,要進行大量的口頭解說,學生對乏味的欣賞課持不歡迎態度.採取電腦多媒體教學,伴隨著圖像,文字聲音的出現,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思緒隨著畫面的變化而變化,學生在藝術長廊里漫步,在想像空間飛翔馳騁中跨越古今,審美教育寓於潛移默化之中,大大提高了欣賞課的效果.同樣,電腦在繪畫、工藝美術、工藝設計等美術教學中都有方便、快捷、直觀、生動等優點.
四、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的革新
教師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更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美術課應把學生放在教學中的主體,不要求整齊劃一,要有自主的想法,教是引導也會成為約束.我們要前者.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既是互動的也是相互體現智慧的.若不重視學生的創造性,僅限於陳舊的「模仿」學習,不引導學生去思考,討論與交流,教學就達不到學生共同參與的目的,就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想像、去動手、去探索、去創造……會欣賞、會表達.
造型是入門,表現是關鍵.表現是從個人主體出發的,造型只是技藝.欣賞是打開學生的眼,而讓學生評述是打開學生的嘴,教學應是雙邊的活動.設計是創意的流露.綜合起來是培養學生的探求意識.在當今學習化的社會里,教師不僅要注重智商更要注重情商,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的狀況.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原來被認為機械的訓練方式轉向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五、去掉傷心的評價
教師從一切為了學生出發,教師要帶著愛心去了解學生,評價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教師的贊賞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縷陽光,一絲春風,使學生產生自信和勇於探求.
傳統教學以「繪畫考試」單一的評價方式為依據,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的評價.若用單一的一幅畫來評價一個學生的美術成績是不全面的,不客觀的.優異成績會是極少數學生,只有少數學生獲得鼓勵,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潛能未得到發展.更不要以畫得像不像去衡量他們,這樣會嚴重傷害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六、反思使你走向成功.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經驗+反思=成長.現代教育理念也認為反思是教研的基礎,教研是教改的先導,教改是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新課標下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實現從教書型向科研型、學者型轉化,教學反思是實現這種轉化的基石.我們要求學生反思更要反思我們自己的教學,教育學者認為: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因此,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因素.
㈣ 如何制定初中美術學期教學目標
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因為在初中時期,學生的學習壓力大,應該讓學生在美術課上放鬆大腦,活躍思維,開發大腦的想像力。這些才是美術界的最珍貴的東西。
本人是藝術院校的大學生,多少有點天賦,這是個人的經驗。
㈤ 普通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小學美術課的教材內容,小學美術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怎樣上好一的節課。如何正確評價一堂課。教師根據小學的教材、在課堂上進行三個課程內容講課模擬教學,分別進行一至三課時的訓練。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案的編寫學習訓練。學生們進行課堂模擬教學演練學習。二種學習訓練辦法,一是講課,二是說課。教師結合學生的教學模擬講課進行評價。
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與任務:中學美術課的教材內容。中學美術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怎樣上好一的節課。如何正確評價一堂課。教師根據中學的教材、在課堂上進行三個課程內容講課模擬教學。教學效果
(5)初中美術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學習美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只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來學習美術,感悟美術、理解美術,才能真正體驗美術的精髓,學好美術對於訓練學生觀察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處。
還可以提高自己對藝術的修養和欣賞能力,很有美感地進行色彩搭配 (比如衣服穿著上運用色彩對比與和諧知識)等;通過繪畫還可以表達事物的另外一種方法,也可以為留住少年時代記憶另一種方式;還有工藝製作,如製作賀卡可以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標志設計體驗自己設計的成就感。
㈥ 中學美術教學的總目標和目標是什麼,如何完成
中學美術教學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在造型表現方面,有意圖地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設計應用方面,了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在欣賞評述方面,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
在綜合探索方面,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文化及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製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
㈦ 如何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實現美術教育目標
美育被明確地列入教育大綱,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重大發展和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美術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藝術創作家,但是對於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發展創造性思維,陶治其情操,起著積極的作用。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直觀性,包括對自然美的直觀,社會美的直觀,藝術美的直觀。
人們常說,現代學校於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實際上,對美育的忽視程度絕對不亞於德育。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人們生活的水平也不斷提高,對於美好的事物感觀也在層層變化。而我們要打破陳舊的思想去接受新的事物,就必須接受審美教育,從而解放人的感性。美育實際上就是一種人的感性教育,感性長期處於理性的壓抑之下。正是這種長達幾千年的壓制,使人們曾經有過的敏感與激情消失殆盡,成千上萬的人開始變得麻木不仁。水往低處流,人向高處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和需要,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實踐中,我打破傳統的把學生當著容器,拚命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填鴨式的定向思維,堅持以美育心、以心賞美的人本主義思路,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里,我便和大家談談如何在美術課堂在實施美育教育,便成功發揮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一、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但重視教學過程,而且注重知識生成過程,更重視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
在美術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臨模臨摹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學畫方法,一種踩在巨人肩上上樓的好方法,這種教法的確能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登黨入室,但也帶來不少弊端:思維受到束博,畫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認為應拓寬臨摹概念,以原作為主,但可取捨。形式、內容、構圖、表現對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變化,這樣能給學生一個創造大地,加強創造意識,使他們求異思維、想像力、情願的表現有舒展的可能,並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並且要注重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能夠充分展開自己的想像力,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陶治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審美能力。同時我還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培養了他們的一種探究精神。注重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教師要像一個磁場,能吸引全體學生。運用色彩、線條描繪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態的自然風貌、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讓學生感覺到美的事物,進入美的境界。反之,講得枯燥乏味,學生不願意聽,批評、指責接踵而來,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徒勞而無功。所以講得生動,是教學和第一關口,是老師應追求的目標。
二、教學理念一定要轉變。在學習知識過程中,要注意生活化、感性化、興趣化、交流化,讓學生動手,注重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的作用。
這也是一個比較難以攻克的關口,老師要因人而異,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因,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讓學生覺得上美術課是一種美的享受,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副課。美術課一直以來被視為副課,學生上課時塗塗畫畫一幅作業一堂課,大部分學生不會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感受到美術課真正能體現出來的美的感觀,教師們的教學方法也過於陳舊。所以,教學理念轉變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前提,更是關鍵。
學生常被枯燥的美術知識和單調的技能訓練所困擾,教學在一種刻板機械中反復,久而久之就會因此喪失了對美術的興趣,甚至會產生厭煩心理。美術教學的趣味性,是審美教育發生情感體驗和優化效應的心理機制,就要變單調為豐富多彩,變刻板為生動活潑,變機械為愉快靈活。任何有趣的事,對學生來說都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在教學中,可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情感傾向場地,以各種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吸引學生,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美的學習活動中來。當學生進入一種特殊環境面對特殊的審美對象時,耳聞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新異的事物,新鮮感會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於眼前的景物。組織教學時教師優雅的儀表,親切而真誠的問候,清晰簡潔的談話等,都會使學生感到輕松、和諧和愉快,使其產生良好的審美心境,這是一種對學習形態企盼的、渴望的情緒。創設教學情境,對優化審美教育效應起著一個重要的鋪墊、烘托和促進作用。
三、練得靈動。美術課的作業要求是聯系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也是聯系教學目標和教評價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
布置美術作業要注意靈活性、適用性、創造性、美感性,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和培養。在色彩的搭配上、線條的運用上,注意刪繁就簡,使學生能練、可練、練得好。因為,我們對學生所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應該是生活美術教育。我們所選擇的教學作業應該是學生未來生活有幫助的,有利於他們身心發展的。促進學生對美術課的喜好,發揮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四、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
長期以來,都是由教師給學生打分,因為教師掌握著知識,掌握著打分(評價)的標准。以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好不好,畫的東西像不像,塗的色彩是否均勻,畫面是否整潔為標准來評價學生的美術成績。這種封閉式的教學評價學生處於被動狀態,同時也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的創造性。美術課程評價的目的是檢驗教學活動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也就是要從技能、認知、創造和情感態度、學生的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
美術課雖然學時不多,但對學生的學習的結果、學習過程、作業要精心評點,可採用多樣、靈活的方式。評點時要注意激發興趣、激發潛能、激發上進、激發成功。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創新意識,同時還要明確學生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
美育作為一種感性教育,是以人們對對象的直接感知為基礎的,也是以人的感性不斷敏感和豐富為目的的。人的感官如果長期不去感知,就將變得遲鈍,就將逐漸退化。教師在課堂教學更應該積極去體現這種感性教育,為學生創造一片體驗美好事物的感官提供了一片廣闊的感知天地。讓美術課堂上具有美好的光彩,給人帶來美麗的快樂,使人產生興奮感,體現了美的教育過程
㈧ 為什麼說美術教學目的是整個中學美術教學工作的一個根本問題
新編《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對於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並要求「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 、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根據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在處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國在「一綱多本」思想的指導下,編寫了多種版本的中學美術課本。這些課本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但又在總體上 體現了大綱的精神,注意到了美術的基礎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藝術的各個領域,又突出了審美教育的主線 。這些新編教材的特點,是打破了長期以來在繪畫教學上以寫生為基礎的技能訓練傳統,強調了以藝術觀和修 養教育為中心線貫穿全教材的指導思想,以美術常識和欣賞為主導,把美術語言系統的知識技能訓練納入美育 軌道,並在這種審美教育的基礎上,突出了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