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學中「有效提問」有哪些策略、方法
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有:
1、提問和情景相契合:提問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活動,能夠起到引導教學方向、揭示教學內容、推動教學發展的作用。要達成上述目標,首先需要教師讀懂教材,在備課過程中深入挖掘教材,熟悉教學內容,將知識進行科學的歸納和演繹。
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哪些知識用提問表達,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如何用提問銜接,每個環節應該配備的提問難度如何。對教材進行梳理,准確地把握教材的知識內容,能夠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有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適當的情境提出問題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提問和思維相契合:教師提問要看準時機,適時提問是一種高水平的教學藝術。如果把學生的思維活動比作一潭水,教師的提問就如同向潭中投石。「投石」的早晚直接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優劣。
「投石」過早,學生的思維尚未充分活躍起來,學生不能很好地把要解決的問題與教師的啟發誘導建立起有機的聯系;而「投石」過晚,學生思維活動的高潮已經過去,就很難達到開啟思維的最佳效果,知識很難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3、提問與追問相契合:課堂提問是設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師生交往、互動的外顯形式。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有經驗的教師善於在提問之後不斷追問。抓住、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思考現象背後的數學道理。
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方法:
1、抓住關鍵細節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
2、針對內容矛盾之處提問,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對故事的發展進行猜想式提問,激發學生的想像。
4、增加創造性的提問,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1)提問式教學擴展閱讀:
教學中「有效提問」的類型:
1、復述型問題:這類問題常用「是什麼」「怎麼樣」一類文字引出,一般能直接從教學內容中找到答案。從思考的角度講,這類問題著重於語言上的理解。
2、演繹型問題:這類問題是已經抽象出某種概念,要求答出具體表現,把概念具體化,常用"表現在哪"一類問題引出。
3、概括型問題: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從已有的事實中抽象出概念。比如說在給學生講完故事後,提問"從······中看出······的句式引出,由於概括能力是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類問題的就顯得非常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實際教學中常常把演繹型問題和概括型問題結合起來組織提問。
4、分析性問題:分析性問題要運用概念、判斷推理,採用分析、比較、綜合等方法,由表到里地思考問題,這類問題往往「為什麼」引出。
5、追問型問題:就是把所傳授的只是分解為一個個問題,一環又一環系統的提問學生。追問的特點是教師發問的語氣較急促,問題問題之間間隙時間較短,能訓練學生的敏捷靈活的思維品質。追問能使學生保持注意的穩定性,刺激其積極思考,有利於全面理解內容,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
6、反詰性提問:指對學生在觀察感知過程中初步的出的判斷進行反對,如:"你增么知道這個比那個長?"這種提問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精確、仔細觀察,從而形成正確的結論。
另外還有: 預設性提問、封閉式提問與開放式提問、 陳述性提問、 指令性提問、 否定性提問、自答性提問等總之,教無定法,問也無定法,只要做到問需有法,問需知類就行。
⑵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有那幾種類型
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十分重要的。提高課堂提問技術的應用水平教育心理學提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古語亦雲:學想於思,思源於疑。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由此可見,提出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是增強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節。下面談談有效提問的幾種類型: 一、激趣式提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恰當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慾,成為「好知者」,自覺投入學習。一石激起千重浪,此處之石即教師之「問」,激起之浪即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啟發式提問。 提問啟發,把握時機最重要。因此要求教師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准確把握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洞察學生心理,善於捕捉時機。提問啟發,切中要害、循循善誘是關鍵。哪些地方學生易於產生疑惑?為什麼會存有疑惑?如何旁敲側擊令其去疑解惑?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精心設計。 三、聯想式提問。 與啟發式提問一樣,聯想式提問的意義 在於引發學和思考,不同的是:啟發式提問注重啟,注重思維廣度的拓展,聯想式提問注重思維縱向的延伸。 四、比較式提問 這是種很直接直觀的提問方式。 例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在引出面積單位時,教師先何做好鋪墊:8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了一個長方形,16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一個正方形,10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了一個三角形。學生判斷大小,得出:正方形面積>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接著,教師又出示了一組數據,三角形面積為10,長方形面積為6,正方形面積為4。學生再次判斷: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後,反饋在組成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的情況下,面積大小是不能判別呢。這一突如其來的分析,一下子引到了面積的單位,使課堂思路能夠順利的繼續下去。 總之,課堂提問的技巧還有很多,如驅導式提問、連環式提問--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發散式提問--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引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誘思式提問等等。教師只有認真鑽研,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各種提問方法,才能使用權學生積極探討知索知識源泉,自掘知識寶藏。才能把學生帶入到思潮如海的新境界,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使課堂教學藝術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⑶ 提問法與啟發式教學的異同
關於提問法,人們關注的是如何巧妙地運用不同的技巧,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在這里重點討論的是提問的內容和提問的關注點應該是什麼。
一是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問。對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的學生來說,多提問低級問題有利於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同時,由於學生的正確回答,還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而對於已經建立起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要提問高級問題,鼓勵學生評論與探究,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詳細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從而作到提問的針對性。
二是提問後要留出足夠的等待時間。有的教師提問後馬上讓學生作答,而這時許多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研究表明如果教師把等待的時間從平均一秒鍾提高到三至四秒鍾,則學生的回答增多了,自信心增強了,學生提問的問題也多了。
三是提問要涵蓋全體學生,避免挫傷學生自尊的做法。目前在提問的過程中有一種趨勢,即教師傾向於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因為這類學生回答問題的准確率較高,易使課堂教學順利而流暢地進行。還有一種趨勢是教師把提問當作懲罰的手段。如某位學生上課睡覺或調皮或不集中精力,教師不是善意地提醒或運用教學機智,而是拋出一個問題。這種做法不僅挫傷了學生的自尊而且易使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第三種趨勢是提問不叫學生的名字而是用手指。教師記住學生的名字是尊重學生的表現,而學生也確實有被重視的需求,這種需求的滿足不僅有利於師生關系的融洽而且有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
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創設問題情境
開展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引導學生思維,能否在一節課成功引導學生思維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學生在課堂是否集中注意,專心.
啟發式教育,可以調動學生思維,激發其學習熱情,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個性發展。在職業教育中,怎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啟發式教育,在教育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有一些初淺的探索。
首先,將所要傳授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是教者必須把握的一個重要環節。要較好地把握這個環節,就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從而進行精心備課。這樣,我們在教學設計上才能有的放矢。實施啟發式教學法,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如酒店管理、前廳與客房服務與管理等學科,教師結合課題進行案例分析,把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貫穿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做到人人都能動手參與,在親身實際操作過程中得到啟發和領悟,進而使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和掌握得到加強。
第二,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啟發式教育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對有見地的學生發言要充分肯定,鼓勵創新思維,鼓勵個性發展。對理解有失偏頗甚至理解錯誤的學生,不要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給以鼓勵,給予正確引導。
第三,教師對所提問題在學生討論、辯論的基礎上要給予正確的歸納總結,重要問題要給予科學闡釋,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第四,要寓教於樂,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這就要求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要進行藝術性設計,諸如在案例教學、場景模擬、教師語言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在怎樣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都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潛心研究,精心備課,做好課堂教學策劃,努力創造出一個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這樣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表現能力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第五,「要允許學生不懂」。這是葉聖陶先生提出來的,葉聖陶先生主張「一課一得」,一堂課學生學習上有收獲,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這堂課就是成功的。「一課一得」正是啟發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葉聖陶先生說:「教就是為了不教」。進行啟發式教學正體現了這一思想。教師教學不是為了把某個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自學能力,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交給他們,讓他們以後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也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啟發式教學,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值得為之探索。
他們有很多相同點,例如: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有人說是啟發式教學,也有人說是提問法教學。總之,它們都是在創設情景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更深一步的研究問題。
⑷ 問答式屬於什麼樣的教學方法
探究式,討論式
⑸ 新課程教學設計,什麼是問題式學習
一是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實踐證明,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它能使學生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有力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有經驗的教師都很注意通過質疑問難,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些問題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他們或用提問法,直接將問題擺到學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間接激發學生探求問題的熱情;或用演示法,使學生因驚嘆結果的微妙而去推論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錯法,讓學生在笑過之後再反思其中的乖謬等等。
二是講究布白藝術,追求啟發思維的實效。布白藝術,即指在教學中要留有餘地,讓學生在利用想像填補空白的過程中,追求啟發思維的藝術效果。因此,這種布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探究並解決問題的興趣。一般說來,教學中過於實,往往只能使學生記住條條框框,囫圇吞棗地生搬硬套。惟有化實為虛,使教學中有問題可供學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無窮的意味、幽遠的意境。
新興的「問題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主動性行為為特徵的,這是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觀點的。馬克思說過: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主觀性便是從客觀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動變為主動、能動的特徵。新興的「問題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提問題的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新興「問題教學」是以學生提出問題為前提的。問題式教學法改變了教師以講為主,以講居先的格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和積極探索精神的培養和鍛煉,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水平。
⑹ 教學口語中提問主要有哪些方式
方式:
1、填空式
即把問話組織成像試題中的填空,然後依次發問。這種提問,多是根據活動中的一些需要記憶的地方提出來的問題,又可稱為重點式提問。通常需要記憶的知識也就是重點問題,所以,根據教材中的教學重點提出明確的問題,把這個問題弄清楚,本課的知識目標也就基本達到。這種提問方式可以訓練學生邊看、邊聽、邊記、邊概括的能力。
2、過渡式
即在教學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這個問題,幼兒可以發現更本質的問題,有一個連貫的思維。
3、選擇式
即用選擇問句來提問的方式。對於某些最容易混淆、弄錯的地方,運用選擇式問法,要求在二者或數者之中選一個答案,激發積極地思考和辨析,不僅縮小問的范圍,使答話不致偏離中心,而且使要辨析的難點更加明顯、集中。
4、比較式
即用比較的方法來提問。比較的方法很多,有不同形狀、重量、顏色的比較,等等;就比較的目的而言,既有不同點的比較,又有相同點的比較。在教學中經常運用這種提問的方法,有利於發展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⑺ 故事教學提問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課堂教學能否以學生為中心,關鍵是教師作為導演怎樣導。其中教師的角色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最終也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成敗。
更進一步說,課堂教學能否開動學生的腦子,啟發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像,鍛煉學生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也決定了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課堂教學提問的技巧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觀念,透露了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對教材的把握,對學情的了解,也反映了教師是不是把培養學生能力作為出發點,是不是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常見的課堂教學提問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選擇式提問
選擇性提問的基本句式常常是一個陳述句,然後附上一句:「是不是?」「對不對?」「Yes or No」。
比如:「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奸雄,對不對?」「三角形的內角都是60度,是不是?」「That is a policeman, Yes or No?」
如果在堂課教學中頻繁使用選擇式提問,教學的起點就顯得很低。選擇式提問不但讓人覺得問題很幼稚,而且課堂用語的蒼白使人懷疑教師的專業水平。因為除了「Yes or No?」之外,教師應該還可以問「Do you understand?」「Have you got it? 」「Is that right? 」「Have I made me understood?」「Have I got it across?」甚至說「I don』t think it is right, is it?」這種豐富的語言表達不僅使學生得到了語言訓練,學到了不同的語言表達,也使學生保持適度的緊張狀態,努力動腦筋理解教師的句子意思。
另外,由於在用選擇式提問的時候,一般是教師先做一個正確的判斷,然後再問是不是,因此很多同學在很快摸出教師的提問規律後,會不假思索地說「是」「對」「Yes」。這種常用於公開課做秀式的「偽問題」,不僅不能開發學生的智力,甚至可能使學生的智商下降。因為學生幾乎不用動腦筋,就習慣性地接受教師「是不是」前面的陳述句所傳達的知識。甚至有些學生根本沒有聽懂或聽清教師在講什麼,或者根本就沒有聽,也在一起「搗糨糊」說「對」。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這種提問不能使教師獲得課堂教學的正確反饋,教師不知道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所學的知識,甚至陶醉在教學成功的假象中。甚至有些學生因為跟不上教學節奏,聽不懂課堂內容,卻慶幸能夠游離在課堂教學的邊緣,逍遙在教師的視線之外,偷偷地在「Yes」聲中矇混過關,卻沒有真正理解知識,或者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但是對於難度比較大,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或者難以掌握的內容用選擇式提問比較容易讓學生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選擇式提問也常常用於引出學生不太了解的知識或話題。
另外,選擇式提問的問題選項不僅僅是「是與非」「對和錯」的選擇,還可以是容易混淆知識點的選擇。比如:將兩盞電燈從並聯改成串聯,電路中什麼發生了變化?電流還是電壓呢?還是兩者都發生了變化。
二、填空式提問
填空式提問是教師給出一部分提示,在需要考查的知識要點、重點的地方留空的提問方式。
填空式提問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已知條件和所提供的部分信息將知識點完整。例如:「船從河中駛入大海,船會……?」「既然兩條線的內錯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線……?」
如果選擇性提問好像媽媽抱著學步的孩子讓他在空中學漫步——孩子很難學會真正的走路,那麼至少填空式提問就好像媽媽在學步的孩子腰間綁了一根帶子——雖然沒有帶子孩子還無法踏步前行,但畢竟他的腳著地了,而且能夠在帶子的牽引下踉蹌前行。
填空式提問也有同樣的效果:雖然教師總是給出大部分已知條件,或者足夠的導引,但是學生不開動腦子是回答不出問題的。在填空式提問中,教師對知識闡述得已經比較明朗,學生只需順著教師的思路,簡單地回憶一下知識點、公式、原理,基本上都能夠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填空式提問的難度可大可小。其難度由空白處所留的信息與已提供的信息跨度所決定的。這個信息跨度也稱為信息溝(information gap)。填空式提問的難度可以小到接近選擇性提問的難度,因為教師所提供的信息已經基本完整。
比如:「中秋的月亮長使人想起遠方的……?(親人、愛人、朋友)」「這首詩歌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填空式提問所提供的信息非常不完整,那麼這些問題的難度會非常大,大到學生不知所以。比如「北回歸線……?」如果沒有具體的場景,學生很可能不知道要回答北回歸線的定義,還是北回歸線的度數,還是它的地理特徵,抑或是北回歸線的穿越的國家。
因此在設計填空式提問的時候,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水平高低,並隨著知識講解的深度逐步變化提問的難度。並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提問:可以讓學習水平低的學生回答信息完整度高,比較容易的問題,以便增加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也可以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回答信息提供很不完整的填空式問題——用難度大的問題來打消優秀學生的嬌氣是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教學法寶之一。填空式提問因為難度變化大,因此提問的范圍也比較廣,應該在課堂提問中占較大比例。
三、探究式提問
探究式提問是開放的,從更高層次啟迪學生思維,吸引學生興趣的,能讓學生絞盡腦汁的提問。
探究式提問通常要求學生根據所看到的現象,或者已經證實的結論從新的角度,或逆向的思路提出問題。
比如:「假如賈寶玉娶了林黛玉,會有什麼樣的故事?」「龜兔賽跑後兔子不服,提出再來一次。那麼烏龜怎樣保證贏得比賽?」「蠶是不是只能吃桑葉?」「母雞什麼時候會生小雞,而不是蛋?」。這種延伸式、逆向式的問題有點像哈佛等知名大學的面試題。這些另類思維問題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探究式提問對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提問,學會思考都有好處。它能夠充分挖掘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利用舊知識的遷移幫助學生掌握新課程內容。其實,探究式提問與現實生活中碰到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發明的過程是一致的。
例如在教英語課阿斯旺大壩的時候,教師可以用英語問「為什麼要建造阿斯旺大壩?」「建大壩有哪些好處?哪些壞處?」「瀾滄江上能不能建造大壩?」這時候,喜歡地理的同學會提出大壩的建設對地理環境的改變,喜歡政治的同學會談到移民問題,關心歷史的同學會想到考古與歷史遺跡的保護,愛好軍事的同學甚至會提出軍事安全隱患等問題。這種可以發揮學生多元智能的問題可以發揮學生特長,開拓學生思維。
四、連珠式提問
「你知道化肥嗎?」「你知道哪幾種化肥?」「植物生長為什麼要用化肥呢?」「從名稱上看,化肥含有哪些成分?」「是不是含有化學成分的物質都可以成為化肥呢?」「如果一種植物生得細長,即將倒伏,我們可以用哪些東西作化肥以防止倒伏?」這些從簡單到難,從選擇性問題到探究式問題像連珠炮一樣提出來,使學生的思維從緩沖到加速,從思維的直道到思維的彎路得到不同訓練。這種提問方式就叫做連珠式提問,英語是「Brainstorming」,也叫做「腦風暴式提問」。
連珠式提問通常由一組問題組成,而且問題的難易層次分明,問題的角度和思路清晰,能夠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問題上得到思維訓練。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有助於學生將知識系統化,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的知識。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問題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恰當使用。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邊交流的互動過程,而師生的問答是維系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紐帶。重視課堂提問,掌握課堂提問技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的、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使教師及時得到教學反饋信息,並以此為基礎調控教學程序,檢驗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
從課堂教學環節看:選擇性提問更加適合導入新課,或者講解較難的知識點;填空式提問多用於新課知識的傳授和知識點的鞏固復習;而探究式提問更多地適用於學科知識的提高和拓展。
而在教學對象上,教師一般要以表層分析的較容易問題問基礎不太好的學生,以初步綜合理解的中等難度的問題問中等的學生,以較難的、需要拓展引伸的能力問題問一些語言功底較扎實的學生。
通常在堂課教學中應該綜合使用以上各種提問方式,掌握合理的提問技巧,才能使課堂節奏此起彼伏,抑揚頓挫,也只有綜合利用以上提問方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