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張祖慶教學視頻

張祖慶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2021-03-15 00:23:45

1. 怎樣上一節有趣的語文·數學課

我經常觀摩一些特級教師課堂,了解到一些知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技巧和經驗,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得出一點見解,說出來與你交流,不對之處,還請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
第一、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
李衛東老師說,新課標第一次給語文下了一個完整的定義: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學科。還原語文課堂的本真就離不開讀和寫。73歲的特級教師於永正說:「學習語文主要要突出讀寫能力。」
讀,指讀好課本,讀課外書。
我在聽課時,也發現很多名師在「讀」上下了很大功夫,如張祖慶教授講的六年級課文《窮人》,整節課40分鍾,近30分鍾都是讓學生讀,個別讀,齊讀。教師隨機點撥,他主張只講學生不會的東西。名師們都強調要有感情的朗讀,文中出現幾個主人公,讀的時候就要讀誰像誰。
寫,指寫好文字,寫好文章。
學漢語,不會寫漢字不行,不會寫文章也不行,再好的才華,如果不能用文字表現出來,就不能被理解、被認可。於永正老師強調:「以學頂教,順學而導。」教學要手把手、實打實,教小孩子一定要細心、再細心,達到教過了、教對了、教會了的效果。讓小孩子明白一個字該怎麼寫、怎樣才能寫好;一件事情或者一段感情,怎樣才能用文字表達出來、抒寫出來,讓人看得明白、得到感染。
第二、提高學生理解、背誦能力
背,主要指背誦古詩詞、背誦名家名篇。河南的竇明琦教授說,他的學生三年級背70首古詩詞,四年級背《論語》《大學》《中庸》《道德經》中的部分名篇。五年級便開始自己寫作品,不光學生自己寫,老師也要寫,好的作品還可以發表,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竇教授還說:「不做好充分准備,別輕易進教室」、「一定要邊教邊學,邊學邊教」、「讓學生背誦之前,老師要先背誦。只要學生對你佩服,就會對你言聽計從。」我覺得這幾句話很有道理,對我們有很高的指導價值。特級教師武鳳霞老師也說過類似的話,「老師應與學生一起背誦,因為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
第三、鍛煉學生說出來
說,指把人的思想用語言表達出來,說話一定要完整、有條理,語言簡練、意思明了。善於說出來,有利於我們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更好地表達我們的思想,對寫作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幫助。如回答問題時,有問必有答、有因必有果。「因為」出來了,沒有結果,就像人懸在空中,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一樣難受。甚至有些問題強調了的字眼,你回答的時候也得加上,否則,總讓人感覺不完整、不實在。
第四、課件製作
課件製作要簡潔、精煉,用圖表、數字精確表達觀點,圖文並茂,視覺效果突出。課件內容不要過長,插圖不要過於繁多、過於花哨,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些感情豐富、寓意飽滿的課文,製作課件時一定要搭配相應的背景圖案和相關音樂,從而烘托氛圍,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第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定要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身邊帶一本字典,遇到不懂的字詞要及時查找弄明白。蔣老師說他們班的學生工具書不少,有的還備有《辭源》,而我們的學生,有的小學畢業了,也沒用過一本字典,這是不能忽視的。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勤查字典、勤做筆記的好習慣。提倡學生堅持寫日記,看了的、學了的,及時寫隨筆。就算不能天天堅持,也要一周寫兩三篇日記或隨筆,日積月累,效果非常明顯。
第六、正確評價學生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對學生一定要觀點明確,評判要准確、公正。學生表現好、做得優秀,就要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明確什麼樣的做法才是對的、值得肯定的。現代教學,要求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因為鼓勵的動力要比批評大得多。但表揚也不能盲目,更不能一味表揚而使批評缺失,否則,學生將失去方向,喜好表揚而懊惱批評,不利於學生改正錯誤,更好地成長、更好地進步。鼓勵和批評都要及時,並語言得當,有針對性,就事論事,擺明觀點。
第七、帶著激情講課
當一個教師激情飽滿的走進課堂時,學生也會被感染,情緒高漲、學習熱情大增,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就會顯著提高了。激情也代表了自信,一個自信的老師一定會教出一批有自信的學生。反之,教師情緒低落,講課沒有激情,學生就會聽著乏味,不能產生共鳴,就會開小差,不注意聽講,效果當然就不會好了。
第八、語文授課要簡單、平實、扎實
聆聽了幾位名師的課,正可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飾。」尤其是李衛東老師的《狼牙山五壯士》,環節設計非常簡單,李老師一開始便從課題入手引導,該環節設計起到了簡潔、扎實地鋪墊作用。再讓學生帶著問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輕松自然的教學環境中,扎實有效地訓練語言,同時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和品質。教學內容平實、質朴,簡約而扎實。這正和李老師「著眼整體發展,著力語言訓練,著重內化進程」的教學思想相吻合,突出了「教得輕松,學得扎實」的教學風格。
教師是一堂課的組織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必須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為圓心,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為半徑「畫」好一節課。這就要求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者,而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啟發者、參與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是課堂教學的「中介」,教師只需要把教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交流,自讀自悟。專家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和傳遞,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學會展示自己,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數學課要簡約、簡單。樸素、朴實、扎實。

2. 王棟生:作文教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張祖慶:作文教什麼經常有老師感嘆,作文太難教了:不知道教什麼,不知道怎麼教。發出這樣感嘆的老師,不在少數。作文到底該教什麼?我想,還是回到寫作主體——學生本身。和孩子們聊聊,你會發現,他們怕作文的原因總是大同小異: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其實,還有一點孩子說不出來:為什麼要寫作文?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課,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有三個:第一,為什麼寫?第二,寫什麼?第三,怎麼寫?前兩個問題關涉寫作動機和寫作內容,第三個問題,則關涉寫作技法。第一個問題,涉及到作文的本質,太宏大,限於篇幅,此處不作闡述——而且是作文教學中比「教什麼」更重要的問題。而一旦寫作動機問題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自然也迎刃而解。因此,怎麼寫,就成了最核心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課,實際上在做著兩件事。一是,老師常常告訴孩子們一系列的名詞術語,什麼「豬肚」、「豹尾」,什麼「結尾十法」、「開頭十法」,什麼「詳略得當」、「中心明確」……老師空對空地講了一堆概念,然後,一撒手——你們自己去寫吧!二是,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創設一個情境,開展一項活動,讓孩子們經歷或疑惑、或興奮、或吃驚、或激動的種種情感體驗,然後,一撒手——你們把這個過程寫下來吧!第一種做法,猶如游泳教練不讓孩子們下水,在岸上大講游泳知識,完後,讓學游泳的人自己去撲騰——結果,怎麼也學不會游泳。第二種做法,是教練千方百計地游說、宣傳游泳是多麼有意思,並把學游泳者帶到水池邊,激起游泳的慾望,於是,一撒手,盡情游吧——結果,還是學不會。並非危言聳聽。當下的作文教學,確實存在著這兩種現象。這也許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出路何在?還是回到「兒童寫作」這一本體上來。我們面對的是兒童,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善於用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來表現喜怒哀樂,卻缺乏用文字來表達喜怒哀樂的實踐經驗。因此,如果任由孩子們憑感覺去寫,肯定寫不好。這就需要教師做具體的寫作技法上的指導。如何指導?就寫作本身進行指導。寫作是什麼?是一種用文字元號表達思想的過程。這是一個動態的,由一系列行為組成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要對這個過程進行分解、指導,進而讓我們的兒童切實地掌握寫作技法,用比較貼切的語言,比較准確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觀點。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就很重視對寫作行為進行分解,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作。日本三年級有一個調查作文項目,他們的教材中,有如下的字樣——「我們周圍有很蟲,仔細觀察這些蟲可以發現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種我們周圍的蟲,用放大鏡、尺等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然後把觀察的事物寫成文章」,這是作文的內容。接著,教材詳細地指導觀察筆記的寫法——「作記錄時要注意以下的事項:觀察的日期、星期、天氣、氣溫;蟲的身體特徵(形狀、顏色、大小、構造等);蟲的行動方式:叫聲、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認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這其實是教給學生怎麼做觀察筆記。還要查閱資料,「如有疑問,自己一下有關的詞典、網路全書之類的書。」接下來就是寫文章。文章怎麼寫?「把圖表等放到文章裡面去,寫得別人容易懂;把書中寫到的和觀察到的與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較,要寫的每一項內容要加一個小標題。」有一個叫山田君的學生,根據這個習作指導,做了西瓜蟲的觀察筆記,他的文章小標題有「調查日期、抓到的場所、身體的特徵、西瓜蟲的生活方式」。有了這樣的細致的觀察筆記的指導,學生今後寫觀察作文,就知道了怎麼觀察、怎麼把觀察到的呈現出來。作文教學,就是要教給孩子們寫作的程序性知識。什麼是程序性知識?比如一個工人,到流水線上操作,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二步要做什麼,第三步要做什麼,這就是程序性的知識。他知道這些知識,他就成為一個合格的員工。寫作文同樣也要一些程序性的知識,這些程序性的知識並不是告訴孩子們這一篇作文要怎麼寫,而是要教給他們這一類作文怎麼寫。人教社七冊有寫童話的單元,將童話故事的主體部分寫具體,這是這次習作訓練的重點。孩子們往往知道這樣的習作知識,但卻缺乏這樣的能力——其實是不知道怎麼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程序。怎麼?給孩子們搭建「腳手架」吧。於是,我用《巨人的花園》情節圖,來幫助孩子們建構寫作的程序性知識。第一次, 以《巨人的花園》為例子,呈現三段式文章的結構,讓孩子們明白,童話故事要一步一步寫完整。寫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第二次,呈現《巨人的花園》故事詳略圖,直觀地讓孩子們感悟,寫童話,要將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具體地寫出來。在篇幅上表現為,突出重點,略寫頭尾。 有了這兩次情節圖的直觀展示,孩子們對怎樣把故事寫完整,怎樣將重點部分寫,就有了理性認識。這樣,童話寫作的程序性知識,就得到了滲透。作文教什麼?教作文的程序性知識。所幸的是,中國台灣的作家王鼎鈞先生,早有了這樣的認識。王先生寫出了《作文三書》洋洋三本作文指導叢書,此書,設若中國的語文老師人手一部,則作文教學的面貌,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3. 紙箱里有什麼 名師趣味作文教學

記者:最近,您的「一個有魅力的人」習作教學視頻在教師中廣為流傳,深受好評。這節課出現了很多精彩的習作片段,在寫作前您做過指導嗎?這樣的賞評課,從批閱作文到課堂呈現,需要多長時間來做准備工作?
張祖慶:在這節課上,我遇到了一群非常優秀的孩子,尤其是那個叫孟琴靚婧的女孩,簡直是個喜劇天才,這節課的精彩主要歸功於她,歸功於孩子們的老師上的習作指導課,精彩是孩子們語文素養的真實呈現,精彩屬於孩子們和老師,我不敢掠美。我是兩星期前收到老師從重慶寄給我的習作。閱讀兩天後,著手發現亮點,診斷問題,製作PPT。
課無法試講,原生態呈現。課畢,我和孩子們也完成了一次高峰體驗。過癮!
記者:在這節課中,您始終以正面贊賞為主,對於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只提出了「繞死人不償命」和「啞巴文」。這兩個問題處理得很扎實,學生不僅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且學會了修改。學生習作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很多,只提出一兩個典型問題,會不會不利於學生及時糾正其他錯誤呢?
張祖慶:貪多求全向來是語文教學的通病。學生習作中的問題,不可能在一節課中得到根治。字、詞、句、段、篇,眉毛鬍子一把抓,貌似很全面,學生卻可能什麼印象都沒留下。習作賞評課,要在欣賞之餘,尋找共性問題,分析原因,展開針對性的專項訓練。若一節課解決一個到兩個問題

4. 如何從閱讀教學中尋找練筆的支點 南京廖華

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形式的設置打通了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的障礙,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雙豐收。隨著隨文練筆的價值被廣大教師認可,其在閱讀教學中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甚至達到每課必練的程度。但客觀上,學生的習作能力並沒有得到相應提升,隨文練筆一直在高耗低效的尷尬境地中徘徊。
一、症狀呈現: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病症根結

1.標簽式的升華性練筆,流於形式
很多教師習慣性地在課文教學結束時安排總結性的隨文練筆,設置諸如你想對文本中人物說什麼,讀了文章你有怎樣的感受,學生表達總是陷入空洞機械的話語模式中,高舉著贊美的陳詞濫調。在整個練筆中,學生既沒有得到「意韻」的關照浸潤,更沒有得到「言語」的滋養和習得,整個環節只是走過場的形式畫蛇添足罷了。
2.套用式的模仿性練筆,生搬硬套
習作的起步都是從仿寫開始的,有效的仿寫能夠內化學生的語言,激活內在的語言圖式。但一味套用的文本語言結構,設置連相關細節都彼此雷同則費時而無收益。例如在學習《落花生》後,教師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事物進行仿寫,學生則完全剝原本之皮,都以家人對話的方式呈現,甚至對話模式都相同。
3.放任式的想像性練筆,得不償失
學生的習作需要適當的形象,這樣習作才能意蘊勃發。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想像性的隨文練筆也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內在情愫,從而引向文本的內核深處開掘文本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而事實上很多教師無視文本情感支點的開掘率性而為,時機選擇不當,制約了練筆的整體效益。
例如在學習《草原》第一自然段之後,教師要求學生想像自己來到草原後的情景。學生思緒天馬行空:縱情高歌有之,就地打滾有之,拍照留念有之,甚至還有的想到燒烤……
本文的主題在於感受草原的風光和民族風情,而此一練筆讓學生關注落點完全與文本主旨偏離。雖然學生興趣高漲,但起到了負面效應得不償失。
二、對症下葯: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處方對策
閱讀教學中進行隨文練筆的價值在於提升文本語言的效值、感悟寫作方法、內化文本語言。因此每次練筆都必須找准訓練點,讓學生規避機械重復實現質的飛躍。
1.依循主題核心,遴選有效內容進行練筆
閱讀教學是否存在隨文練筆的價值和必要,練什麼怎麼練都不是教師隨意決定的。必須充分考量文本所處單元的主題旨歸和文本自身的特質,以這樣的視角扣住文本語言訓練的價值點和學生語言成長的生發點,隨文練筆尋找到適切的內容載體,其價值效益才能得以有效落實。
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為例,文中伯父談論「碰壁」一段時人物對話描寫生動,提示語的位置也靈活多變,更在其中融入了人物對話時的神態與表情,是歷練學生對話的典範片段。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生活中的一個人物對話場景,以文本描寫方法作為指導素材,從而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人物對話的訓練。
2.補白認知盲區,搭建有效支點進行練筆
有人說寫作就是所謂的碼字,其實不然。寫作並非是純粹技術,而是融入了自身認知經驗和情感元素的高級心智活動。因此隨文練筆不能止步於任務一布置,教師便坐等收成,而要及時激活創作主體的內在情感體驗,讓學生從文本中跳出來,形成有效認知,並在提煉文本語言範式的基礎上活化學生的語言表達特質,提升練筆的效益。
例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教師讓學生以「哪兒……哪兒……無論……無論……總是……」的句式描繪邊疆建設者的高貴品質。於是教師相機補充了這類人群的視頻圖片以及文字資料,從感性層面對他們的境況進行體驗,學生內心自然生發出對他們的贊美之情,隨文練筆中鮮活的文字也就相應溢出。
3.把握情感共振,緊扣有效時機進行練筆
隨文練筆雖然是微格練筆,但也是創作過程,如果學生沒有表達的慾望和沖動,教師硬性布置勢必會遏制學生的練筆興趣,更重要的是影響了閱讀教學流程的連貫性,破壞了閱讀教學中整體閱讀意境。因此隨文練筆的設置必須選擇適切的時機該出手時再出手,教師可以在學生思維活躍時、情感涌動時、情意共振時進行隨文練筆從而達到言語內化、方法遷移的目的。
例如著名特級教師張祖慶在教學《窮人》一課中,在學生深刻感受桑娜夫婦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之後,學生被其精神深深感染,學生已經完全沉浸在文本營造的情韻世界中。此時,教師讓學生補充描寫日後桑娜一家的困苦生活,既是對文本人物形象的感知反哺,更實現了讀與寫之間的完美交融。
隨文練筆是溝通閱讀和寫作的有效方式,更是在閱讀中提升習作,在習作中關照閱讀的絕佳路徑。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最佳的時機、最佳的方式、最佳的切入提升隨文練筆的效益,從而將隨文練筆的效益最大化。

5. 語文六上人教版第5課詹天佑設計的鐵路 說說鐵路爬陡坡的辦法。 最好附圖片,清楚些。

鐵路爬坡的辦法,你問的只是修鐵路嗎?有沒有問到開火車呢?其實,這些問題通過詹天佑的人字形鐵路,也全都可以看出來了。

我出生在湖北武漢以後,爸爸轉到廣州工作,從小我每年都要坐火車,加上武漢市修建了一座座的長江大橋,我不僅是火車的發燒友,對火車,對鐵路,對橋梁都大有興趣。九十年代我學的課文中,詹天佑的故事我記得相當清楚,一些段落我到今天還能開口背誦。

「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鏟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周密的計算」。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陡坡鏟平好像已經用得不多了,看看《武廣客運專線(高鐵)介紹》的視頻,為了減少對地面的影響,橋梁與隧道在全程中佔了一大半的里程,鐵路爬坡,目前也多半是修橋。

修橋表面看好像工程大,實際上也減少了鐵路受地面的影響。我們看看4月份,江西滬昆鐵路列車脫軌的事故,就是因為陡坡鏟平,火車靠在高山旁邊行駛,大雨造成山體滑坡,結果就對鐵路造成了危險。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詹天佑順著山勢,修建了一種人字形鐵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過青龍橋,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過了人字形鐵路的叉道口就反過來,列車折向東北前進,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

詹天佑修鐵路的這個辦法,就是順著山勢,讓火車靠在高山旁邊爬坡,從而減少陡坡鏟平。可是這樣的辦法,靠在高山旁邊,如果發生山體滑坡,把鐵路埋了,火車就容易發生事故,所以今天多半都要修橋。

如果問火車怎麼爬坡,詹天佑的故事裡面也看到了,就要讓更多的車輪變成有動力的轉起來。增加一個火車頭,就是要在列車當中,增加一些有動力的車輪。或者說,一個工人用一條扁擔獨自挑兩簧土,兩個工人用一條扁擔共同抬一簧土,當然是兩個人一同抬一簧的感覺輕一點兒。簡單說來,這也就是「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的形象。

這個道理對火車也是一樣的。幾十節車廂的負擔,不要全部交給前面的一個火車頭,還是讓後面多一個火車頭一同使勁兒,就把一簧土變輕了。目前在武廣客運專線的高鐵上,跑的都是動車組,以前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的事實一去不復返,時速350千米的動車組,每節車廂都有動力,這樣讓列車力氣大,跑得快,上坡也就不怕重了。

相比之下,看看武漢的天興洲大橋,就因為除了客運高鐵的雙線,還有貨運的雙線,一共四線的公路鐵路兩用橋。因為貨車比客車重得多,貨車還要比客車長好多,所以貨運火車頭的負荷更大,大橋就要為貨車減少坡度。

總之,要讓鐵路爬坡,就要降低坡度,目前可能優先選擇架橋。要讓火車爬坡,就要多幾個車輪一起開動,多幾個人一同使勁,正如兩個人一起抬土,感覺就會輕一些,上坡也就輕松一些。

6. 小學作文教學「教什麼」

張祖慶:作文教什麼

經常有老師感嘆,作文太難教了:不知道教什麼,不知道怎麼教。發出這樣感嘆的老師,不在少數。

作文到底該教什麼?

我想,還是回到寫作主體——學生本身。和孩子們聊聊,你會發現,他們怕作文的原因總是大同小異: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其實,還有一點孩子說不出來:為什麼要寫作文?

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課,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有三個:第一,為什麼寫?第二,寫什麼?第三,怎麼寫?

前兩個問題關涉寫作動機和寫作內容,第三個問題,則關涉寫作技法。

第一個問題,涉及到作文的本質,太宏大,限於篇幅,此處不作闡述——而且是作文教學中比「教什麼」更重要的問題。而一旦寫作動機問題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自然也迎刃而解。因此,怎麼寫,就成了最核心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課,實際上在做著兩件事。

一是,老師常常告訴孩子們一系列的名詞術語,什麼「豬肚」、「豹尾」,什麼「結尾十法」、「開頭十法」,什麼「詳略得當」、「中心明確」……老師空對空地講了一堆概念,然後,一撒手——你們自己去寫吧!

二是,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創設一個情境,開展一項活動,讓孩子們經歷或疑惑、或興奮、或吃驚、或激動的種種情感體驗,然後,一撒手——你們把這個過程寫下來吧!

第一種做法,猶如游泳教練不讓孩子們下水,在岸上大講游泳知識,完後,讓學游泳的人自己去撲騰——結果,怎麼也學不會游泳。

第二種做法,是教練千方百計地游說、宣傳游泳是多麼有意思,並把學游泳者帶到水池邊,激起游泳的慾望,於是,一撒手,盡情游吧——結果,還是學不會。

並非危言聳聽。當下的作文教學,確實存在著這兩種現象。這也許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出路何在?

還是回到「兒童寫作」這一本體上來。我們面對的是兒童,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善於用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來表現喜怒哀樂,卻缺乏用文字來表達喜怒哀樂的實踐經驗。因此,如果任由孩子們憑感覺去寫,肯定寫不好。這就需要教師做具體的寫作技法上的指導。如何指導?就寫作本身進行指導。

寫作是什麼?是一種用文字元號表達思想的過程。這是一個動態的,由一系列行為組成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要對這個過程進行分解、指導,進而讓我們的兒童切實地掌握寫作技法,用比較貼切的語言,比較准確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觀點。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就很重視對寫作行為進行分解,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作。

日本三年級有一個調查作文項目,他們的教材中,有如下的字樣——

「我們周圍有很蟲,仔細觀察這些蟲可以發現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種我們周圍的蟲,用放大鏡、尺等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然後把觀察的事物寫成文章」,這是作文的內容。

接著,教材詳細地指導觀察筆記的寫法——

「作記錄時要注意以下的事項:觀察的日期、星期、天氣、氣溫;蟲的身體特徵(形狀、顏色、大小、構造等);蟲的行動方式:叫聲、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認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這其實是教給學生怎麼做觀察筆記。還要查閱資料,「如有疑問,自己一下有關的詞典、網路全書之類的書。」接下來就是寫文章。文章怎麼寫?「把圖表等放到文章裡面去,寫得別人容易懂;把書中寫到的和觀察到的與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較,要寫的每一項內容要加一個小標題。」有一個叫山田君的學生,根據這個習作指導,做了西瓜蟲的觀察筆記,他的文章小標題有「調查日期、抓到的場所、身體的特徵、西瓜蟲的生活方式」。有了這樣的細致的觀察筆記的指導,學生今後寫觀察作文,就知道了怎麼觀察、怎麼把觀察到的呈現出來。作文教學,就是要教給孩子們寫作的程序性知識。

什麼是程序性知識?比如一個工人,到流水線上操作,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二步要做什麼,第三步要做什麼,這就是程序性的知識。他知道這些知識,他就成為一個合格的員工。寫作文同樣也要一些程序性的知識,這些程序性的知識並不是告訴孩子們這一篇作文要怎麼寫,而是要教給他們這一類作文怎麼寫。

人教社七冊有寫童話的單元,將童話故事的主體部分展開寫具體,這是這次習作訓練的重點。孩子們往往知道這樣的習作知識,但卻缺乏這樣的能力——其實是不知道怎麼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程序。怎麼辦?給孩子們搭建「腳手架」吧。於是,我用《巨人的花園》情節圖,來幫助孩子們建構寫作的程序性知識。

第一次,以《巨人的花園》為例子,呈現三段式文章的結構,讓孩子們明

白,童話故事要一步一步寫完整。寫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有了這兩次情節圖的直觀展示,孩子們對怎樣把故事寫完整,怎樣將重點部分展開寫,就有了理性認識。這樣,童話寫作的程序性知識,就得到了滲透。

作文教什麼?教作文的程序性知識。所幸的是,中國台灣的作家王鼎鈞先生,早有了這樣的認識。王先生寫出了《作文三書》洋洋三本作文指導叢書,此書,設若中國的語文老師人手一部,則作文教學的面貌,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7. 於永正講對話的作文的那個聽力是什麼

與張祖慶對話]本來,我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老師,和這個叫張祖慶的教壇名師八竿子打不著,也不會產生任何瓜葛,與張祖慶對話.可機緣巧合,就在這夢想中的桃花島——婺源,我見到了這個看似朴實無華,胸藏萬卷詩書的張祖慶張老師.由婺源新視野文化傳媒公司舉辦的第三屆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於2011年10月15,16日在婺源縣會議中心舉行.這次活動規模挺高的,邀請了小語界排得上號的名師張祖慶,吉春亞,管建剛前來傳經送寶,另外被邀請而來的王雷英老師和陳金銘老師也是在全國小語界響當當的名字.兩天的時間很短,再加上會場位置和環境的關系,並不是所有的授課和報告都讓我看得明白,聽得真切.只能憑借著自己那差強人意的記憶力和做得不夠細致的筆記,做一些粗淺的總結.在15日上午,安排的便是張祖慶老師的觀摩課《新體驗作文》和他的報告《讓作文好玩起來》.我們先來看張老師的作文教學課.他安排的是五年級的一次看圖寫文的習作訓練.圖片內容是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溫哥華街頭,一群憨態可掬的鴨子大搖大擺地穿行於最繁華的街頭,而來往的車輛紛紛停下來,讓這一隊鴨子從容通過.另外還配了關於圖片的新聞報道.這次作文訓練就是圍繞這幅圖片和所配的新聞報道來一次習作訓練.我們先來理一理張老師的教學流程:一.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哪幅圖片,並暢談自己的感受.一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二來讓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二,出示圖片《鴨子過馬路》,簡介圖片背景.接下來用動畫演示故事內容,但順序是混亂的,要求重新排列,並連起來簡單說一說這個故事.三,師生來現場表演故事的重要情節——鴨子向巡警求助,作文指導《與張祖慶對話》.四,提出作文要求,寫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並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進行作文指導,提示同學們要用第一人稱寫作,要注意細膩的心理描寫.五,學生用二十幾分鍾的時間進行寫作.六,習作展示.這個環節張老師選取從不同角度(落水鴨子,鴨媽媽,巡警,路人等)進行寫作的同學朗讀自己的文章.教師和其他同學隨機點評.七,張老師范讀自己的作文,讓同學們感受語言的魅力.此後張老師指導學生給自己的習作取一個有意思的題目.縱觀張老師的這兩節連堂的作文課,既有寫前的指導,也留給了學生寫作的時間,同時還讓學生進行了作文的展示.過程可謂行雲流水,自然簡潔.正如張老師提倡的觀點那樣——寫作就是用心發現,用筆對話.你看,張老師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動漫課件將故事內容演繹了一遍,同學們在觀看的同時已然在心中有了作文的雛形.他們首先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我們很多的同學之所以怕寫作文,怕上作文課,就是覺得作文是很飄渺的東西,很難把握.現在張老師把要寫的東西實實在在地呈現在他們面前,他們也就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了.第二個問題,很多的同學即使心中有了寫作的沖動,遇到了要寫的素材,卻不能訴之於筆端,其根源在於他們解決不了「怎麼寫」的問題.所以給學生實實在在地指導是絕對必要的.張老師在寫作之前就給予了學生具體的建議,其一,用第一人稱寫作;其二,要注意細膩的心裡描寫.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們所朗讀的幾篇作文,都能夠按照張老師的提示,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故事的編寫,而且做到了感情細膩,讓人動容.比如有一個從「落水小鴨子」角度進行寫作的同學是這樣寫的:「看著媽媽那麼長時間還沒來救我,我的心焦急萬分,我在心裡想著,難道媽媽不要我了?我孤獨地待在下水道里,我的命運會怎樣,我無法預測.」我只是選擇了其中的一個片段來說明,我們的同學一旦喜歡上了作文,把作文當成了一件好玩的事情,那他就會把每一次寫作當成一次快樂的體驗,從而寫出美妙的作文來.我想,每一個高明的老師雖然說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做法上卻大同小異.我們可以看到,凡是教壇名師,除了一層教書育人的身份外,還都著書立說,可算作作家的行列.我現在正在看於永正老師的大作《教海漫記》,可謂文字幽默,情深意切,讓人愛不釋手.於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也是提倡「讓自己的書寫告訴學生怎樣寫字,讓自己的朗讀告訴學生怎樣讀書,讓自己的作文告訴學生怎樣寫作」,每一次的作文指導課,於老師都會提筆進行下水作文,張祖慶老師也是如此.一篇《鴨子得救了》,讓在場聽課的教師感悟到了張老師深厚的文字功底.於老師,張老師,還有管建剛老師,等等這些名師,都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理:一個不愛寫作的老師,能期待他的學生愛上寫作嗎?匆匆的一個上午,短短的三個多小時,雖然一個在台上,一個在台下,隔著很遙遠的距離,但卻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張祖慶老師的魅力.
〔與張祖慶對話〕【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8. 作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實現學生作文生活化、個性化

作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實現學生作文生活化、個性化?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掀起十年之久的今天,新舊教育觀念在碰撞中交融、更替。時代呼喚語文教學樹立大語文觀。尤其是我校的《學校創新性活動開展與幸福教育體系研究》方案的實施,使處於新舊觀念交替中的我們愈發感覺到傳統作文教學思想和方法的局限性。教學策略、寫作策略、評價策略都有不同程度低於現實作文教學脫節。目前國內作文教學開始關注習作過程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倡導個性化的語言,不拘於文體限制的表達方式,教學形式也更具人性化,更關注學生個人的感受。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將作文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從生活的角度對「作文教學」的教、寫、評做系統的研究。
其實在學生中流傳這樣一句順口溜:「寧做數學一百題,不寫作文三五句」,在對作文的興趣、選材、觀察、審題、修改等方面,很多學生是沒有或者不會,多數學生要麼寫的文章內容不具體,沒有過程,要麼入題慢,前面一大堆廢話,湊字數。後面草草收尾,頭重腳輕。而語文恰恰就是作文和閱讀這兩大塊對於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有用。小學生作文分數是30分,初中是50分,到了高中就是60分了。我們所學的字詞句,都是為了閱讀和寫作服務的。小學的作文更是為學生一生奠定基礎的。
因此本課題的提出與確立源於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扭轉小學生作文中長期普遍存在的概念化、程序化及抄襲、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等現象,改革傳統作文教學中的習作的模式化、評價的大套話等陳舊作文教學觀,從而培養學生健康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落實新頒「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出發而設計的探索性教改實踐研究」。
第二 ,改變作文教學中無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忙於傳授布置,學生疲於接納應付而出現的懼怕習作的局面,摒棄缺少靈氣,缺少個性,給人「千人一面、百部一腔」的感受的文章,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獨立的見解,形成自己的作文風格,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培養學生健康個性,促進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現「新的語文課程理念探索作文教學的新策略」。
第三,針對教師評改學生作文慣用的成人處世哲學和經驗的語言,以及他們一貫遵從的原則和理論的高度上提出的種種苛求對學生作文帶來的壓力,我們主張與學生用人性的思想交流,用人性的語言傾訴,用人性的心態欣賞,這樣的作文教學,不同程度地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既然學生的生活空間是色彩紛呈的,那麼教師的評語就應該是百花齊放!
《標准》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創造性地全面落實新課標對小學作文教學方面提出的要求,從而促使素質教育的落實,我們六年級語文組特研究本課題。
三、實驗研究的原則:
我們在這個課題的試驗中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在整個實驗研究中,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形成能力,發展個性,盡可能多給學生創設表達需要的情境,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
2、「真實性」原則:寫作能力是構成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文個性化的實驗一定要與之相關的諸如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和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將作文個性化納入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中,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鼓勵學生說真話、抒真情。
3、「實踐性」原則: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注重學生作文個性與各種寫作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發展個性。
4、「創造性」原則:《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在寫作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因此,鼓勵學生創新,必須貫穿整個研究的始終。
5、「因材施教」的原則:要重視學生的發展差異性,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活動中探索出適應自身特點的寫作習慣和寫作模式。在研究中既注重全體學生的穩定發展,又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訓練,再結合教師的分層指導,學生就能向著自己不同的學習目標發展,使人人有追求成功的動機,個個有品嘗成功的喜悅。

四、課題准備實施的理論依據和具體做法:
1、理論依據:
(1)、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告誡我們,只有解放學生的心靈,關注生活,充盈學生的感性認識,才能寫出充滿靈氣的富有個性的文章。
(2)、新課標指出:「習作指導要有利於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新課程改革理論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處理好知識、能力、制度價值觀的關系。要求我們面對每一名學生,必須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重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別加強習作質量的個性化練習,為學生的全面的、發展的人服務
(3)、目前國內作文教學開始關注習作過程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倡導個性化的語言,不拘於文體限制的表達方式,教學形式也更具人性化,更關注學生個人的感受。在多次參加全國「現代與經典」的全國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中,我們多次聽到薛法根在課堂教學的每篇課文中,總不忘記滲透習作,寫片段,小練筆,寫感想,寫體會,模仿寫……形式靈活多樣。學生的習作極具個性化生活化。還有張祖慶老師的《寫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的習作指導,涵蓋了如何讓學生的習作從生活中來,又還原於生活。讓學生把實實在在的生活中的人寫得生龍活虎,栩栩如生。給我們對學生的寫作輔導樹立了典範。
(4)、《學校創新性活動開展與幸福教育體系研究》中指出:為學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發展創造最佳的環境和條件,使在文昌小學接受教育的所有學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維、創造幸福的能力、體驗幸福的境界、奉獻幸福的人格。
習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提高孩子們的習作能力是一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過程。
2、我們的課題准備實施的具體做法是:
(1).課內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的習作。利用課文進行習作指導,抓住文中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欣賞美詞佳句,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並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及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總結學法的習慣。
(2).閱讀中積累,擴大學生知識面。閱讀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還能幫助學生積累素材,豐富表達方式。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並指導學生做好有效的摘抄。針對這一點我們不僅結合學校的「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的要求買課外書看,還每天布置閱讀作業,還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寫讀書感受,背誦優美詞句。學會在作文中運用背過的日積月累、每日一句等。
(3).勤練筆。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心由情動,文隨情發。」先讓學生「心動」,再讓學生「情動」,最後到「筆動」。
A、課文仿寫法:如學習了課文《山中訪友》後,也讓學生照著五自然段的樣子,和山中的其他朋友打打招呼。
B、小練筆:每學完一篇課文,都可以圍繞一個話題展開想像,進行寫作。如:學了《草蟲的村落》後,請你寫一寫自己觀察過的小蟲,注意展開想像,融入自己的感受。
C、續寫:例如學了《窮人》這課後,展開想像,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後一家七口人是怎麼「熬」的?
D、寫感想:例如學了《懷念母親》後,你有什麼感受。如果有觸及你的心靈深處,寫寫你自己的母親。或者結合生活實際寫寫,六年級上冊二單元全部是愛國題材的課文,請根據當前的形勢,寫寫釣魚島的作文。或者寫寫「祖國在我心中」的演講稿。
E、寫片段: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隨時寫幾句感想體會,或者就某個話題寫個片段。這是所有教育專家們的一貫做法。聽教學大師們的課幾乎每堂課都會讀與寫緊密結合。
F、配圖寫話:就你喜歡的人、物、事、景,配上你的圖畫,寫出文章。
D、流動美文:對每天犯錯誤,尤其是課堂上不聽講的學生多布置一項作文。就是老師命題寫一篇600到800字的作文。作文本由老師買來,本子上只寫班級,不寫學生姓名。學生寫作文題的下面一行寫作者的名字。作文字數一個都不能少。比別人多的這項作文用三易通單獨告知該學生的家長,讓家長知道並督促完成。
(4).注重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放手讓學生說。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是緊密相連的。但是他們之間也存在著一些差別,書面表達可以先想好在書寫,而口頭表達卻需要邊思考邊講述,如此看來,口頭表達似乎更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去說,也是我們幫助孩子提高習作水平的舉措。
(5)、學會觀察:魯迅說:「如要創作,第一需觀察。」通過觀察,可以獲得生活的第一首材料。培養觀察,思考的習慣是學生養成良好習作的基礎。
第一,要有正確的觀察方法:首先抓住特點觀察,其次有順序地觀察,再就是在觀察中比較分析鑒別。
第二,拓寬視野。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幫助學生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耳朵傾聽萬籟,敞開心靈感悟生活,讓真情在筆尖流淌。
第三,親近大自然。關注身邊的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在觀察中感受,這些感受便是珍貴的習作源泉。
第四,開展多彩的活動。各種**活動,升旗儀式,精選幹部,野炊,遠足,運動會,詩歌朗誦會等。給學生多一些觀察空間,多一些交流機會。觀察是習作基礎,只有在對事物細致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寫好文章。生活就是作文之源。作文的過程是學生走向生活的過程,是學生對生活的再創造與審美的過程。作文教學必須密切結合學生的實際,必須涉及其生活積累,挖掘其生活寶藏,從而觸發他們的情感和神經。
第五、走向家庭,在體驗家庭生活中寫出真情實感。家是一個港灣,是一張小床,家是陽光,是父母溫暖的陽光。平時我們要求學生用心去體會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甜酸苦辣,或與爸爸媽媽一起去買菜,一塊兒乾乾家務活;或與爸爸媽媽在一起聊聊天,談談心,去體會家庭的溫馨快樂,去體會家庭中的親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第六、走向社會,到社會上搜集作文素材。我們常常鼓勵學生走進社會,用自己一雙慧眼去洞察社會中的真、假、美、丑。讓他們從平凡的社會生活中,體察人物的情感,希望他們在習作中寫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6)、自改互改為主要的評價手段。課標中對第三學段習作教學提出了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所以本學期我們准備把批改與講評的權利還給學生,在自改和互改等多種形式訓練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以便於學生「我手寫我心,我語表我情」,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展示語言、表達感受的機會,從中體驗到樂趣。這時教師並不是沒有作用了,我們還要考察學生的批改能力。對學生的批改做一些要求和評價。
(7)、抓教師的作文評價語言:教師的作文評價語言要有針對性、人文性、賞識性、贊美性。不能幹癟無肉、不能生硬。摒棄大套話和用在每篇文章里都合適的格式化語言。摒棄挖苦諷刺的語言。
(8)、提倡教師「下水」:如果一個老師自己基本不寫文章或者老師自己本身就不怎麼會寫文章,是很難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也很難指導學生寫出好文章來。我們覺得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寫文章。這樣,不僅可以體味作文甘苦,不會對學生過分苛求和指責,還能體會寫作得失,指導學生作文更得法,更能一語中的,批改學生作文更能切中要害。而且可以增加學生的信任度,使其指導更能被學生所接受。當然。老師的下水文要放在學生的第一次草稿完成之後,如果老師的下水文念早了,會限制學生的思維。
我們打算側重拔高訓練培養一部分尖子生,方向是在寫作理通文順的基礎上,要求協作能進行據經引典,旁徵博引,盡量展示出已有的知識積累。讓作文尖子生批改其他學生作文。對其餘的學生,在課標規定的學段目標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兩點要求:第一,做到理通文順即開篇點題定位準,中間承上續寫文。重點段落詳細寫,結尾照應點中心。第二是書寫規范、整潔。標點正確。
語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陽光,多了些許暗色,少了些許明媚;就象佳餚少放了鹽,枯燥乏味,人們便失去了欣賞的樂趣。只有智慧的語言,才耐人尋味。所以,我們要做智慧老師,說智慧語言,教智慧學生,寫智慧文章。

閱讀全文

與張祖慶教學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