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二種1_12月份開放的花的歌謠
月令花歌,是一種傳統民歌。依月令詠唱當時花品,故稱為月令花歌。
民國《柏鄉內縣志》載當地月令花歌雲容:「一月水仙呈素妝,二月迎春是海棠,三月桃杏花如錦,四月牡丹發濃香,五月榴花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葵花傾向日,八月桂花流芬芳,九月菊花如黃金,十月祥錦不凋傷,十一月款冬開偏艷,十二月梅花耐雪霜。」
花月令的來源:
地球繞太陽轉一圈是一年,月球繞地球轉一圈是一個月,這樣繞下來,一年正好十二個月。大概在唐宋之際,每月,人們選取一種當月開的花卉,謂之月令花卉,封為「花盟主」,這十二朵花就叫做「十二月令花」。
《月令篇名》載:「因天時,制人事,天子發號施令,祀神受職,每月異禮,故謂之月令。」意思是將大自然與人的生產生活按月歸類總結,並制定政令以施行。最早的月令相傳源自夏代的《夏小正》。
用花的色形變化、生長狀況來記錄月份,以指導農事花事的「月歷」就叫花月令。民間不同地區有自己的「花月令」,大多通俗易懂。
『貳』 讀讀童謠和兒歌中的種西瓜菊花開和小雲騎牛去打油這三個哪個屬於繞口令童謠
小雲騎牛去打油是繞口令
『叄』 兒歌 菊花開 講的是什麼
兒歌《菊花開》有多種版本:
版本一,歌詞如下:
秋天來了菊花開
涼風吹來菊花開
黃的白的菊花開
你也愛我也愛
大家都愛菊花開
該版本寫的是秋天菊花盛開的場景,有黃的有白的,非常惹人喜愛。
版本二,歌詞如下:
菊花菊花栽栽,
菊花菊花開開,
開幾朵,開三朵,
爸一朵,媽一朵,
奶奶頭上插一朵。
該版本寫的是從栽菊花,到菊花盛開,一家三口採摘菊花幸福場景,展現了家庭美好幸福和諧的景象。
版本三,歌詞如下:
栽菊花
菊花開
開幾朵
開三朵
爸一朵
媽一朵
我的頭上插一朵
該版本描寫場景與第二個版本相似,只不過把一家三口換成三個小朋友而已。
『肆』 分析河南傳統兒歌《菊花開》的藝術特色。
首先有中國傳統北方民歌「花兒」的特色。
此歌雖然簡單,但是這正這種前後重回復,呼應,對比的簡單得不答能再簡單的歌詞,利用起承轉合邏輯上的關系,體現了此民歌的形式美。並且從簡單的歌詞中,透露出作者希望小朋友從小就要心繫父母並且要有愛心的中心思想。
還表現出了其歌的音韻美,歌詞,言簡意賅,郎朗上口。
(針針,我盡力了=v=)
『伍』 科學菊花開了教案反思
寫教案,寫的就是關復於教學制內容的授課思路,我的教案一般是這么寫的: 1、對課件做到內容非常熟悉,這樣我才知道通過這個專題讓別人能掌握哪些知識點;2、劃分主要知識點、重要知識點、一般知識點,做到內容有輕重,才會讓學生在聽課時帶著目標去聽;
『陸』 兒歌的表現手法
兒歌的吟唱中,優美的旋律、和諧的節奏、真摯的情感可以給兒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幼兒唱兒歌,則是情感的外泄過程,並能從中體驗模仿成人的勞作和生活,驗證自己的經驗和記憶演變。兒歌常見的表現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起興、摹狀、反復、設問等等。 (一)比喻這是兒歌常用的修辭手法。運用這種手法不僅可使兒歌...寫得更生動、形象,而且可以幫助兒童了解距離他們生活較遠、不易理解的事物。喻體都是兒童熟悉的事物。如許浪的《月兒》:「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月兒彎彎,像個銀盤,轉呀轉呀,越轉越彎。」由於把彎月比作搖動的小船,把圓月比作轉動的銀盤,所以在親切而動態的描寫過程中,使月亮盈虧變化的自然現象變得趣味盎然,鮮明生動。 (二)擬人擬人手法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和審美情趣,因此在兒歌創作中被廣泛運用。例如,李文雁的兒歌《小雨點》:「小雨點,愛干凈,/馬路洗得亮晶晶。」把小雨點比擬成一個愛干凈的孩子,這在兒童看來是十分有趣的事。 (三)誇張兒歌中的誇張和想像密切關聯,而且還常常帶點幻想的色彩。如《種葵花》:「大海連青天,山高接藍天。我來種葵花,種滿高山巔。葵花葉,綠油油,葵花瓣,黃燦燦,葵花桿子如竹桿,離天只有三尺三。要砍葵花盤,需乘大火箭,掉下一顆子,漁人當小船。……」可以想見,由於誇張,這首兒歌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驚喜。 (四)起興起興一般用於兒歌的開頭,用以造成一種氣氛。如傳統兒歌《菊花開》:「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開開。開幾朵?開三朵,爹一朵,娘一朵,還有一朵給白鴿。」開頭一句是起興句,看似和後文沒有聯系,仔細品昧,卻可以想見小主人公原先坐在板凳上搖著玩,突然見到旁邊菊花開的情景,起到了營造環境氣氛的作用。 (五)摹狀摹狀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狀態、顏色及聲音摹擬出來,包括摹形、摹色、摹聲三個方面。兒歌中恰當地運用這種手法,會增加兒童的吟唱興趣。如丁曲的《冬瓜》:「冬瓜,冬瓜,地上躺;呼嚕,呼嚕,睡得香;一個一個長得胖。」既有對形體的摹擬,也有啟發聯想的對聲音的摹擬,增添了作品的情趣。 (六)反復反復是兒歌的重要形式特徵。如西藏兒歌《雪花白,雪花亮》中「雪花白,雪花亮」這兩句,反復了三次,既便於兒童吟唱、記憶,也增強了表達效果。 (七)設問設問,也是兒歌常用的手法。它可以引人注意和深思,同時也能使兒歌的抒情狀物有起有伏,生動別致。如楊子忱的《雨滴滴》:「天上落下雨滴滴,澆得紅花開一地。多少雨滴在飄落?一滴兩滴三四滴……天上落下雨滴滴,澆得草兒綠又綠。滴滴雨滴落在哪?落南落北落東 西……」這首兒歌,如果沒有兩個設問句式的穿插,就會顯得平板。
『柒』 優秀教師菊花古詩的教案
[教材分析]
《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元稹。菊花是詩人們喜愛的歌詠題材。有的人愛菊是因為菊花不畏風霜,有的人愛菊是因為菊花蕊潔香遠,詩人喜愛菊花的原因則是:不是因為百花之中我最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凋謝之後就沒有別的花可欣賞,人們的愛花之情自然集中到菊花上來了。詩人的立意新穎別致是詠菊詩中難得的篇章之一。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
[學情分析]
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有一定困難,對詞句的理解、情感的體會、引發想像是難點。可以藉助注釋、插圖,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從理解詩句的意思入手,啟發學生想像,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學為主,可藉助於字典和注釋自己試讀試講對不懂的地方,可展開小組和全班的討論。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展開想像,逐步理解詩中所表現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2、理解古詩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從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語言美,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與難點]
對詩句的理解和想像要結合起來,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准備]
課件,生字卡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詩中的生字會認「舍」,會寫「菊、舍、遍、漸、偏」。
2、理解古詩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從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語言美。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唐代詩人元稹,一次在欣賞菊花的時候,有感而發,以《菊花》為題,寫了一首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2、板書課題。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綱:
①理解「秋叢、繞舍、似陶家、籬」等詞。
②觀察插圖,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不懂的地方和同學討論、交流。
三、理解古詩
1、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小組匯報:
古詩大意:一叢叢的秋菊環繞著屋舍好像是陶淵明的家,我沿著籬笆,欣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漸漸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歡愛菊花,而是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其它花了。
四、重點探討:
1、提出問題:這首詩前兩行描寫了什麼?後兩行呢?你有什麼感受?
2、小組討論交流。
3、小組匯報:前兩句著重描寫了詩人欣賞菊花的情景,後兩行是作者的感觸,菊花開過後就再也沒有花了,作者對菊花作了熱情的贊賞。
五、有感情地朗誦。
1、教師范讀。
2、指導學生怎樣停頓,帶著贊美的語氣去朗誦。
3、學生試著讀。學生評價讀的情況,指出優點與不足。
六、自主學習生字。
1、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
2、交流難字的記憶方法。
3、學生書寫。
4、小組內展示,指出寫得漂亮的字。
七、布置作業:
1、默寫古詩。
[板書設計]
菊 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