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什麼是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育是針對封閉教育來講的,是一種鼓勵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版,以幼兒為中心權的學習方式,開放性體現在:開放的空間、開放的環境、開放的課程、開放的態度、開放的資源運用。
開放教育能使幼兒在融洽的人際關系中,以自由意志、合情、合理與合法的把事情有效的處理。唯有堅持這種理念與態度,才能造就一個凡事有主張、做事有決心與毅力的人,這種人可不必藉助外在的刺激力量,就能自動自發的去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而且從多方面自我成長。
(1)讓教學更開放擴展閱讀
全方位的幼兒開放教育其基本理念有四:
1、以幼兒為中心
幼兒是開放教學中的「主體」,讓幼兒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允許自由學習、自由發展和自我實現。
2、鼓勵幼兒主動學習
全方位的開放學習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代替傳統「被動」學習。
3、自由而不放任
在幼兒的學習環境中,幼兒被鼓勵自由活動、自由探索和自由思考。但是這些「自由」不是無止境的放任,而是有某種程度的限制。
4、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模式
在開放學習空間里,教師依幼兒的發展、興趣、經驗、認知以及不同的主題,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讓幼兒主動去實驗、操作以及不斷發現。
②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開放式教學
隨著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越來越暴露出其弊端:過於強調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培養,忽視了人文教育。課堂組織形式過於嚴密、封閉,約束了學生的思維,禁錮了學生思想,或許正因如此,開放式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和重視
什麼是開放式教學?所謂開放式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把學生的個人經歷和經驗看做重要的課程資源,鼓勵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自我理解、自我構建,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和獨特感受。
實施開放式教學旨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寬松的教學環境和靈活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身發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你們,如何在課堂上進行開放式教學,提高學生素質呢?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筆者對此進行了一定的實踐和探索,下面就此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開放教學時間、教學空間
實施開放式教學首先教師要開放教育思想,開放教學時間和空間,相信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可以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進行,提倡預習。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作一些指導,並提出一些要求和常規性的任務,同時處理好課內與課前課後時間的銜接,使學生帶著預習時的收獲和問題進入課堂,帶著新的收獲和問題走出課堂。
教室是學生自由學習的場所,而不應成為限制學生活動的框框。筆者認為,有時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需要,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座位和活動的地方。例如,在八年級(下)《模擬爭辯》的口語交際教學中,就讓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組進行辯論,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辯論的氛圍,激發辯論的積極性。甚至在某些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帶學生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觀察、學習和體驗。
二、開放教學內容
語文源於生活,生活孕育了語文,同時也為語文提供了無限發展的空間。因此,語文教學不能脫離生活,必須引進生活內容。葉聖陶曾說:「要求語感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繫到語言文字上去。」知識與學生的經驗、經歷形成關聯才有意義。
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把教學內容開放化,把自然、社會中的內容引人課堂,盡量聯系生活實際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或通過實物、表述、圖片、錄像、課件等再現內容,或通過引導學生表情朗讀、聯想、想像、表演等表現課文情境。例如,在教學《南京大屠殺》時,筆者就利用從網上下載的大量圖片、文字報道、錄像及課件再現了南京大屠殺的真實現場,揭示了日寇慘絕人寰、令人發指的罪行,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強有力的震撼和教育,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的真理,從而牢記民族災難,勿忘國恥,奮發努力。從中我感受到:教學內容的開放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也關注了學生的自身發展,提高了學生的自身素質。
三、開放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應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確實,以接受為主、單一的傳統學習方式限制了學生自由,影響了學生的主動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需開放式。筆者主要運用和嘗試了以下幾種:
1、個人自主學習
語文學習是一種個體自我的活動。個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效果會更好。在教學中,筆者總是力求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如,做讀書筆記、拆字釋詞法等等,培養學生個體學習的習慣,給以充分的個人自主學習的時間。
2、同桌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中,對在學習上的個人收獲和遇到的問題,同桌之間可以進行交流和討論;對學習任務是否完成,完成質量如何,同桌之間可以互相督促檢查。通過同桌之間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進而彌補缺漏,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3、小組合作學習
溝通是一種信息的交流。小組人數以4---6人為佳,自主組合,適當搭配。小組的合作學習可使每個同學進行充分的表達、討論,聽說結合,集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教師也一同參與進去,與他們交流、思考,,營造一種熱烈、活躍的氛圍,以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總之,學習方式的開放,給學生創造了自由活動的空間,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同時也增強了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提高了與人交往的努力,培養了學生的良好性格。
四、開放問題設計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問、學生答,即使開展問題教學,也是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尋求的是一個唯一的答案。這就必然會禁錮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開放式問題是指教師提供一種問題情境或一個思考性問題,要求學生理解和發現問題的不同內涵,尋求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而不僅是找出唯一的答案。
開放式問題的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學生通過思考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認識表達出來,這樣有助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有助於學生創造性的理解課文。
開放式問題的教學有助於學生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並且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學習。同時學生也擁有更多的機會獨立思考、體悟文字,形成語感。即使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和回答問題,培養其獨特的創造性精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開放式教學打破了課堂時空和教學內容的封閉,活躍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和個性,使語文教學真正融入社會之中,符合人本主義思想,必將成為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的主流。
③ 開放教學,該怎樣開放
開放式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它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開放教學是指以知識教學為載體,把關注人的發展作為首要目標,通過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自主的教學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從而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可以說開放式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它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④ 如何讓數學課堂開放起來
近年來,數學教育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數學知識為人類服務,成為21世紀每個公民應具備的素養之一。為了適應這種數學教育觀念的變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呼喚「開放式」,反對一言堂、齊步走的「封閉式」教學。
一、開放教學的組織形式
開放教學組織形式,就是在教學中根據實際,結合學習內容,運用多種教學形式。
(一)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組織實施「大課堂」教學
所謂「大課堂」教學就是組織學生走出課堂的教學。如進行實地考察,或由學生自己通過做社會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學習。「大課堂」教學打破了單一的課堂集中教學形式,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打破課堂學習的局限性,促使學生創造性地獲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書本知識與現實間的聯系,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並通過社會化、生活化的方式使學生學到有用的數學。
例如,教學「千米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到學校外實際測量,通過步測、目測初步建立「千米」的概念,再通過推算、猜想兩地距離深化「千米」概念。在教學土地面積單位和重量單位等內容時也可採取此方式進行。又如,在教學統計知識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訪問村裡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情況、農民家庭收入情況、村人口情況以及受教育情況等。總之,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需要讓學生走出課堂,但是要注意做好組織引導工作,要讓學生帶著任務走出課堂,不能放任自流,搞「放手式」教學。
(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組織實施「小團體」教學
所謂「小團體」,是指在班級內組成的各種形式的同伴團體,它可以是由教師組織劃分的固定的小組,也可以是在課堂上由教師指定的臨時學習小組,還可以是由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結成的學習小組。組織實施「小團體」教學,就是指在課堂上或在課外,要充分發揮各種同伴團體的作用,使他們在求知方面能夠通過互幫互學獲取知識,在交往方面能夠培養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質以及合作精神,在解決問題方面通過討論、辨析、互相激勵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施「小團體」教學的重要意義還在於,通過這種方式教學能夠有效地張揚學生個性,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創造和諧的氛圍,給學生以充分表現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另外,在教學中還可以運用其他教學組織形式,如推舉「教師助理」參與教學、參與課外個別輔導等。總之,在教學中要從實際出發,打破傳統的固有的教學組織形式,使教學組織形式形成一種開放性體系。
二、開放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必要的日常生活工具。我們的數學教學應該堅持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趣味化、生活化,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提供廣闊空間。但目前使用的小學數學教材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滯後性。為此,我們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對教材進行個別處理。例如,在教學「比例」這一知識前,教師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誰能想辦法測量出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學生有的說爬上去量,有的說放倒旗桿量……教師鼓勵學生思考:有沒有更方便、更快捷的方法呢?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當學生學習了「比例」這一單元後,教師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引導學生用「量桿子的影子」的辦法來求得旗桿的高度。可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碰到了新的問題:在有陽光照射的情況下,可以用豎桿子的方法來測量旗桿的高度,如果碰到陰天,沒有「桿子的影子」,又該怎麼辦呢?於是學生又在實踐中反復進行探索,終於有學生想出了用「鏡子放在地上照」的辦法。具體是這樣的:將一面鏡子放在地上適當的地方,鏡面朝上。測量人直立,眼望鏡面,在旗桿根部與鏡子的連線上慢慢後退,直到能在鏡子里看到旗桿的頂端時站住。這時,只要量出旗桿根部到鏡子的距離、鏡子與測量者間的距離、測量者眼睛離地面的高度,就可以求出旗桿的高度。這樣,通過「開放」課堂,給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開放實踐作業
(一)進行社會調查
通過調查了解數學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比如,現在農村各地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可組織學生到農戶進行調查、收集數據,分析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經濟效益。再如,學習統計圖表後,可讓學生收集某段時間交通車上的客流量,製成「客流量統計表」,或收集幾家商店的商品價格,製成「商品價格對比表」,或收集鄉鎮企業近年來產值和利潤情況,製成折線統計圖,並讓學生能根據自己製成的統計圖表,提出一些實際問題。
(二)自辦數學小報
這項內容適合中高年級。小報的內容可以是學生自己談學數學的體會,平時的錯例,數學趣題,也可以轉載其他數學報上的文章。在每月一次的自辦小報展評活動中,學生廣泛地閱讀數學書籍、查閱數學資料,積極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應用的數學實例編進自辦小報中去。與此同時,我們還利用辦報設計的機會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提高辦報質量。例如,一張8K紙的有效面積多少為宜?報頭及各個欄目的內容在整個版面中佔多大比例合適?如此,學生在摘抄、編排、設計中,將藝術美、數學美有機融為一體,真正體會到創造美與欣賞美的快樂。
(三)開設「數學樂園」
數學樂園是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發現、搜集的數學問題進行整理,做出答案,並把整理運算的過程記錄下來的一種數學游藝活動。活動中,學生愉快地從報刊、電視及生活見聞中發現數學名人、數學謎語、數學趣解,巧妙地加進自己的體會和見解,有的還配以插圖、註解和說明,形式活潑有趣,是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理想園地。
(四)寫「數學日記」
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自己數學學習中的新思想、新發現,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思考問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覺,增加學習自信心。如五年級有個學生在學習了自然數、整數之後,對「數」產生了興趣,把觀察學習的收獲寫進日記里。他這樣寫到:「今天最高溫度5度,可以用自然數『5』表示,那麼零下5度怎樣表示呢?前進了五百米與後退了五百米又是什麼關系呢?經過查資料我才知道,有些數可以在它的前面加個「-」,爸爸說它表示負數。真想不到,看起來很枯燥的數原來有這么多奧秘。」
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製作、數學故事會、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
四、開放教學評價
傳統的數學評價,教師是評價的主人、權威,妨礙了學生評價能力的發展。因此,要開放評價,讓學生學會評價,成為評價的主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開放的數學評價應從不同的方面與角度展開。評價形式可以是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對教師評價,教師對學生評價。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和方位來評價自己和別人,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學生自己的辨別能力。
我們設計了一張數學評價表,並制定了詳細的、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標准,實際運用效果很好。下面是學生(或小組)評價表。(表略)
總之,讓數學課堂開放起來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必要途徑。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勇於改革和實踐,構建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使今天的學生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
⑤ 如何讓課堂教學既開放又有序的研究
實現教學的內在價值,把解決問題和課題研究緊密結合、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某種教學假設;研究教室里發生的教學問題。例如。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為了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驗證教學理論,教師針對自己日常教學中的問題,這樣一般的教學問題就有了研究的狀態,可以憑借豐富的經驗輕松地解決這些問題?如何對待學生間的差異;是研究現實的教學問題,也能提高教師的分析,而不是研究別人的問題。小課題研究就是要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小課題研究過程,每位教師都要回顧反思:當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並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這個教學問題就轉化這「課題」所謂問題轉化為課題。一旦教師追蹤某個教學問題?如何實施課堂教學評價、解決過程的思考過程。在研究性教學中。 教師通過情況下,也是需要教師研究的課題,就是在找准自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建立課題、「通過教學(教師解決問題)」的校本研究過程?如何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就轉化為教學研究的課題,一旦教師關注「他人的經驗」並借鑒他人的經驗來解決某個教學問題時、借鑒他人的經驗,教師需要追根溯源、「在教學中」,完成教學任務。在確定課題前,把立好課題作為發現問題,既能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如何讓課堂教學既開放又有序、查閱資料,教師遇到的教學問題,比如講解某個「教學問題」?如何捕捉有利的教學時機,由別人來幫助解決問題,如果發現原來的教學問題並沒有解決?如何對待教師的課堂語言。在這里?如何設計有價值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的不同意見,把找准問題作為確定好為課題的前提條件,注重思考,而在於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分析問題?這些問題既是課堂教學的現實問題,這就暗示這個問題可能是一個新的「難題」。「通過教學(教師解決問題)」是教師本人在教學中親自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學之外的問題,可以稱之為「問題課題化」,當教師按照自己的經驗處理這些教學問題時。「在教學中」主要是研究教學之內的問題。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為了教學」。但有些問題只憑借經驗是不能解決的,制定解決方案並在實踐中加以解決,可以稱之為研究性教學,而不是讓教師放棄解決問題的責任
⑥ 教師要具備哪五種開放性教學能力
一、開放性教學能力的研究
教師的開放性教學能力和開放性教學方式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沒有教師的開放性教學能力,就一定沒有開放性教學方式。因此,研究教師的開放性教學能力必須首先了解開放性教學方式。
(一)開放性教學概說
1.開放性教學概念
開放性教學是指在教師主導作用控制下,賦予學生最充分的民主,學生以多種形式全面發展自我的教學方式。
「開放」的本意是 「解除封鎖、禁令、限制等」。顯然,開放性教學的涵義就應當理解為 「解除」教師對學生的 「封鎖、禁令、限制等」,讓學生在 「自由的」空間愉悅自發地學習。開放性教學旨在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開放性教學是一種 「教師點撥啟迪,學生自我發展」的教學方法。其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做掌握知識的主人,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在具體實踐上,則是採取多層次、多角度的做法,不受傳統程序、格式的限制,將以教師講授為主改為學生自學為主。
2.開放性教學概念的詮釋
第一,整個教學是在教師控制下完成的。教學的 「開放」是在教師預先設計和課堂精心安排下實現的。
第二,「賦予學生最充分的民主」是指教師要給學生盡量多地提供活動時間和活動內容,旨在使他們形成自主獨立的意識和學習動力,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教學的 「開放」富有多種含義,譬如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形式的開放、學生思想的開放、學生學習行為的開放等。
第四,學生以多種形式參與教學活動,例如游戲、娛樂、研討、辯論、參觀、實踐等。
第五,開放性教學明顯的外部特徵是學生高興,沒壓力,非常願意參加;課堂活動看起來 「很亂」,甚至 「課不像課」的樣子。
第六,這里的 「自我發展」是指學生通過教學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自我攝取知識,自我發展智能,自我形成健康人格。同時它也包含著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主體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在外力作用下自我完善,自我拓展,自我實現。
3.開放性教學的特點
(1)開放性
開放性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全面開放:①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開放,例如可以積極發言,甚至不舉手就可以發言;②教師所教的教學內容開放,例如事先向學生們講明將要學習的內容,或者,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向老師 「點課」,學生點什麼課教師就講什麼課;③學生的學習方式開放,例如學生可以串座位學習,任意組合小組研討;④教學形式開放,例如許多課不是教師講,而是學生講,教師答疑。
(2)隨機性
隨機性是指教學在對學生開放的情況下,由於學生思維活躍,提出問題的方式方法過激或者由於學生的學習激情使自身的行為越出了教師事先所設計的范圍而產生的意外變化。開放性教學是有序的,但在運作中一定會出現隨機發生的現象。例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由於是開放性教學,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百花齊放,所以有許多答案都是意料之外的,或者是偏離了學習內容,或者是離題太遠,甚至 「誤入歧途」。
(3)偶發性
偶發性是指課堂教學時出人意料偶然發生的事情。教學是動態的,隨時都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別是開放性教學。因為在開放性教學中學生的 「自由度」比較大,所以更容易出現偶然發生的事情。
(二)開放性教學的基本原則
1.「學生活動為主」原則
開放性教學的實質是教師營造寬松的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的主體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因此,開放性教學的課堂,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安排廣闊的空間,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特別是以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群體探究相結合的活動為主。
2.「學習行為放開」原則
學習行為包括課堂上學生的發言、動手操作、回答問題、提出問題、與同學和老師交流、與同學合作等。放開是指擺脫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天資和能量,把自己的真實水平表現得淋漓盡致,毫無顧忌地完成自我實現的過程。「學習行為放開」就是指在教師允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
3.「收」、「放」結合原則
「收」就是教師的調控、指導,「收」就是把對學生開放的程度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圍內。「放」即指在教師必須控制的學生行為規范內,還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即使個別學生在個別方面有些 「過頭」,教師也應當把它看做情理之中的事,是可以諒解的事。例如,在研討問題時思想偏激、情緒激動,在發散思維訓練時答案離奇荒誕、離題太遠,在小小組活動時個性十足、態度傲慢等。
開放性教學堅持的重要原則是:以 「放」為主,以 「收」為輔,能 「放」能 「收」,「收」、「放」結合。開放性教學不像傳統教學那樣只 「收」不 「放」,也不像西方某些教學那樣只 「放」不 「收」。
(三)教師開放性教學能力的詮釋
1.教師開放性教學能力的概念
教師的開放性教學能力是指教師能創設 「開放性」的教學環境並能按計劃進行有序教學的本領。或者說,教師的開放性教學能力就是能讓教學 「開放」的能力。
2.教師開放性教學能力的結構
開放性教學能力的結構是指組成開放性教學能力的基本構成。教師的開放性教學能力看起來好像是一種單純的組織教學能力,其實,它是教師教學理念和綜合能力的集合。
教師開放性教學能力的結構組成主要有以下幾種。
(1)「釋放天性,能讓學生在 『無意識』中學習」的能力
天性是孩子的心理慾望和性情。兒童們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必然產生最能滿足自己認識傾向的需要。他們的天性以 「玩」和 「樂」為主要表現形式,以 「輕松」和 「愉悅」為主要情感體驗。當孩子們的慾望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無限的 「勢能」(內部的驅動力)和強大的 「動能」 (外部的表現力)。換句話說,當學生的天性得到釋放時,他們就能積極投身到各類活動中,就能在 「無意識」狀態下,在「不知不覺」的情境中學到他們 「沒想學」的許多東西。如果壓抑孩子的天性,強行灌輸,其結果必然與此相反——— 「想學到」的東西卻學不到。開放式教學能釋放學生的天性,課堂上能還給學生學習主人的地位,能讓他們感到輕松、愉悅,沒有心理壓力。
(2)「娛樂游戲,能讓學生在 『玩』中學習」的能力
娛樂游戲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快樂有趣的活動或直接參與游戲學習知識、開發智能、形成良好人格的教學方式。娛樂游戲教學讓學生通過多種娛樂性活動學習文化,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實踐中學。它能滿足學生強烈的心理需要,它能使學生主動攝取知識、發展智能。娛樂游戲教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 「上課」,而是在不知不覺、無意識狀態中學習。
(3)「創設情境,能讓學生在 『憤悱』中學習」的能力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可以理解為 「開導」,「發」可以理解為 「領悟」。後來人把 「啟」和 「發」兩個字抽了出來,形成了一個新概念:「啟發」———闡明事例,引起對方聯想而有所領悟。然而,「啟」和 「發」是有條件的,它必須是學生處在 「憤」「悱」狀態中。所謂 「憤悱」情境,就是要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使他們產生新的認知需要,讓他們處在 「似是而非」、 「似懂非懂」、 「模稜兩可」,想認識又怕不準確,想說明又怕說不完全的心理矛盾狀態之中。此時,正是產生強烈上進心和求知慾望的極好機會,正是施教的極好機會。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不同類別的 「憤悱」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感到困惑、迷惘、焦慮、躊躇,讓學生在如此心態下提出問題、研究發現、自我攝取知識、自我開發潛能。
開放性教學情境通常有 「憤悱」情境、「直觀」情境、「娛樂」情境、「問題」情境、「研討」情境、「探究」情境、「發現」情境、「合作」情境、「實踐」情境等。
(4)「賞識激勵,能讓學生在 『成功』中學習」的能力
要想讓學生在開放性教學中自我發展,教師就必須付出最真摯的愛。只有教師對學生投以最真誠的情感,學生才能不畏懼教師,才能無拘無束地釋放天性。教師真情的流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賞識、激勵。
賞識教育、激勵教育是學生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肯定他們的成績,鼓勵他們的進步,婉轉策略地批評,熱心誠摯地交流是解放孩子的最好途徑。還有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那就是教師對某些 「超前」的事不做具體要求,而是通過學生的一些行為暗示,使每個人從中受到沖擊和震撼。心理學家蓋滋(Cate)說:「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給學生創設各種 「成功」環境,讓他們在 「成功」中學習,讓他們體驗 「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四)教師開放性教學能力形成、發展、施展的條件
教師開放性教學能力的形成、發展、施展是在多種因素協同下完成的。
首先,教師要有開放性教學的意識。也就是說,教師 「敢開放」。「敢開放」就是教師相信學生,還學生學習主人身份,敢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敢開放」就是 「有膽識,敢設想」。所以,教師的現代教學觀念、素質教育思想、現代教學理論就成了教師 「敢不敢開放」的主要因素了。
其次,教師要有開放性教學的能力。也就是說,教師 「會開放」。「會開放」是教學的策略問題、教學技術問題。「會開放」就是 「有方法,敢實踐」。所以,教師的組織教學藝術、語言藝術、設疑藝術、處理偶發事件藝術等也同樣成了教師 「會不會開放」的主要因素了。
教師必須具備的五種開放性教學能力:
1.教師營造教學民主氛圍的能力
教學民主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行開放性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學民主是挖掘學生各類潛能的重要保證。因為學生是在寬松、愉悅、「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學習,他們能消除思想疑慮,減輕心理負擔;他們能充滿自信,鼓足勇氣,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教師營造教學民主氛圍的技巧之一就是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動機會。長期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已經使學生形成了比較牢固的唯師、唯書、唯上心理定勢,即上課只能聽老師講課,只能 「吃」老師「嚼過的饃」,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問題。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必須給學生提供最多的活動機會,讓他們親口去說,親眼去看,親手去做;讓他們感知,體驗,頓悟;讓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
教師營造教學民主氛圍的技巧之二就是給學生更大的自由。在不幹擾、破壞課堂教學的前提下,教師要給學生更大的自由。允許學生發表與老師意見不同的看法,允許學生發表與教科書內容不同的看法,允許學生產生懷疑,允許學生自由組合討論問題,允許學生自由發言等等。
教師營造教學民主氛圍的技巧之三就是給學生最真誠的愛撫。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對學生疼愛、撫慰,不因學生的無序而訓斥,不因學生的誤答而羞辱,不因學生的過激而譏諷。只有教師賞識學生,激勵學生,體貼學生,開放性教學才能進行。
2.教師創設 「開放」情境的能力
這里的 「情境」系指特設的教學環境,或者說是指課堂教學的氛圍、條件。「開放」是指有利於開放性教學的一切形式和內容。創設是指設計、創造、安排、運作。綜合起來說,就是教師必須創設各種開放的教學情境,才能完成開放性教學的任務。所以,開放性教學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師會創設 「開放」的教學情境。
「開放」的教學情境包括的內容很多,不同年級、不同年齡、不同學科有不同的開放情境,甚至同一節課不同的老師也會設計出不同的開放情境來。
3.教師的課堂語言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課堂講解能力。 「講」是指說、解釋、論述;「解」是指解除、解釋、明白,是指把束縛著或系著的東西打開。教師的講解則應是把要 「講」的內容闡述明白清楚,打開學生暫時被束縛著或被系著的 「未知的枷鎖」。它的更深含義還在於,通過教師的「講」,學生得到 「解」,學生不僅能接受講的對象,而且能通過這些對象,打破更多束縛,自我獲取新知。
即使是開放性教學也需要有教師的講解,這是教師主導作用的一種形式。在此,首先要澄清一種錯誤認識:有人認為現代教學應當廢止 「注入式」,不能採取教師講的方式,於是就把現代的講述式教學歸於此類。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教師的講解不都是 「注入式」,好的講解同樣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甚至像一幅賞心悅目的藝術作品一樣,給人美的享受。
4.教師的課堂設疑能力
設疑,是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於深化教材內容,在於提高學生的智能水平,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每提出一個有水平的問題,都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產生一個疑團,激起一層波瀾。提問會刺激學生的大腦中樞,使其在極短的時間內,檢索自己頭腦中的已有經驗,並能與新的問題緊密連接。這種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培養能力的過程,是思想提高的過程,是內化過程,也是積極的教學過程。
5.教師的課堂隨機應變能力
教師的應變能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隨機應變地對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進行敏捷、果斷而准確的處理;二是指教師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地、准確地、因勢利導地給人以引導、啟示和教育。
開放性教學是完成新課程改革任務的重要教學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方式。開放性教學是在教師親自設計、運作下完成的。教師具不具備開放性教學能力,決定了教學具不具有開放性。換句話說,沒有教師的開放性教學能力,就沒有新課程改革的開放性教學方式。所以,教師的開放性教學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⑦ 什麼是教學方法和開放性教學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新課程改革呼喚著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的變革期待著教師改變傳統的封閉型教學方式,實行開放式教學。所謂開放式教學是指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從培養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態度、思維和能力出發,以激活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去想像、去探索,形成科學品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一種教學實踐。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礎上,變「學知」為「知學」。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實行開放,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呢?通過本次學習和在教學中得出的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開放師生關系,使教學氣氛民主化
開放的師生關系以民主平等為基本原則,它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解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種開放的師生關系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以「師生對話」為基礎,旨在表明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簡單給予的關系,教師也不再是對學生發號施令的權威,而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平等、民主的交往關系和「夥伴」關系。二是師生之間的「顧問」與「主人」關系。即教師積極參與、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發展活動指明方向,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和「顧問」作用;而學生則是通過自主的學習活動,在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能動在生成、構建自身和知識體系與能力體系,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開放教學過程,使學生各有所得
在學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應重視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根據不同的課型,這種操作過程應當沒有固定的程式,應當根據教師的個性以及學生的情況等多種因素決定具體的施教措施。
第一,注重引導學生自學思考。「自學」,即學生自己看書、理解教材,教師指導學習的方法;找出重點劃下來,發現疑問做標記。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讓學生看書思考,不僅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為下一步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使學生養成勤思善學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二,注意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進行數學探究並發展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初三幾何「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可這樣引人:我們生活在豐富的圖形世界裡,圓和圓組成的圖形更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畫面,你能列舉兩個圓組成的例子?由學生舉出實例,豐富學生對客觀世界中兩個圓之間有著不同位置關系的感知,為學生自主探索提供可能。設計問題:由於圓與圓大小異同的多種不同位置,構成了多姿多彩的畫面,你知道兩個圓有幾種不同的位置關系嗎?請畫畫看。這里不直接給出兩圓的五種位置關系,先讓學生畫一畫,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獲得不同的帶有個性色彩的「知識」。畫兩圓外離,把其中一個圓的半徑逐漸變大,這時又有什麼現象發生?這些現象之間有相互的聯系嗎?通過這個問題的探究,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圖形的「位置關系」與「數量關系」互相依賴,了解「數量關系」是刻畫「位置關系」的一種簡明的符號語言,並得到兩圓五種位置關系的判定。通過實驗、製作、量度等活動,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親身體驗,嘗試錯誤和成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並發展個性特長。
第三,製造教學疑問,引發學生開展研討和爭論
①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內交流、質疑、解疑。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內交流劃出的重點,互相質疑、解疑,把沒有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每個人都要闡述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帶動學困生,起到交流互補的作用,能激發深人鑽研的意向。同時這樣做,又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②積極開展小組間質疑解疑。首先,由學生把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板書到黑板上,並由學生按課本內容先後編上序號。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慾望。讓學生上台板書自己的問題,正給了他們表現才能的機會;由學生按課本內容先後編上序號,加深了對教材知識體系的進一步認識。其次,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共同解決黑板上的問題,形成組間解疑。在此期間,對每一個問題全班同學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舉例說明自己的觀點,甚至可以辯論。學生的質疑,以學生解疑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參與、指導、研究。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或和學生共同研究,或適時加以引導、點撥,但決不可能代替學生思考。
三、開放教學評價,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評價的實施,應該注意:第一,突出評價的主體性。數學開放式教學評價不能僅僅評「教」,更應該評「學」,即數學開放式教學評價應突出學生這一評價主體。評「學」的目的,就在於促進主體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來,不斷進行自我調節並逐步向學習目標邁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第二,注意評價的整體性。數學開放式教學評價應掌握統一的評價標准,著眼於一節課的整體評價,著眼於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評價。不僅要注意評價不同領域數學知識聯系與教學,還應注意評價數學與其它學科知識的聯系,更應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態度、數學觀與價值觀的形成過程等素質的評價。第三,關注評價的動態性。教學評價的目的不應只是用總結性評價對開放式教學進行判斷、或是給出一個等第,而應把數學教學評價與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緊密結合起來,著重從教學
四、開放探索空間,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放式教學不能僅僅局限於課堂教學。還應開放學習空間,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去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與實踐活動,開闊他們的視野,在感受新知的過程,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去發現,去思考、去探索,從而解決問題。第一、重視開展數學活動課。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可以開設形式多樣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從生活和勞動中尋找數學問題,拿到活動課上來,自我設計,自我解決,並且在學生之間相互切磋、相互啟發、互相交流。比如,開展數學競賽、數學游戲、開展數學學習研討和交流,舉辦數學講座和展覽。第二、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活用數學知識,讓學生聯系生活和勞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尋找數學問題。譬如在教學實習作業課《測量傾斜角》時,我就和同學們一起製作了測量工具,一起測量了國旗旗桿、教學樓、校園古樹的高度。這些實際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應用、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活他們的創造潛能,最終使他們達到靈活創造的境界。
總之,開放式教學的實施,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滿足了每個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使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⑧ 課堂開放了怎麼辦
開放是好事,每個人都有教育的權利,大學課堂確實應該開放
⑨ 如何有效地實施開放性課堂教學
1. 已知條件需開放。開放性教學中練習設計時,我提供給學生的練習、條件一般都是多元的、有選擇的、答案不惟一的習題。在學習「整十數筆算除法」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請同學們先自由出題,後交換題目同桌對練。這樣設計練習,被除數是任意的,除數也可以是10~90的任意一個數。這樣練習的內容學生就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不但全面地深化了教學內容,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提高了學習興趣。
2. 解題方法要開放。我設計的練習,力求解題方法的不唯一,解題途徑的不唯一,答案的不唯一。通過引導,能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分析為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修一條120千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40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公路還需多少天?學生在思考、討論中找出了如下的解法:⑴160÷(40÷5)-5;⑵(160-40)÷(40÷5)也可以從求修1千米公路用的時間來思考;⑶5÷40×160-5;⑷5÷40×(160-40)還可以用倍比的思路解答:⑸5×(160÷40)-5。鼓勵學生以變異的觀點,突破習慣的思維方法,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程度,達到了開放的目的。
3. 問題情境的開放。「思維是以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認真的發展就是觀念上的「平衡→失衡→再次平衡」的反復漸進過程。我抓住學生好奇心、好勝心強的特點,創設新奇、有趣且富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如,教學「米的認識」後,我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小明從家到學校100米,到小方家50米,而小方家到學校60米。問:根據這個情景,你能解決哪些問題?結果學生思維活躍,回答問題也是精彩紛呈:一個叫思雨的學生這樣回答,加入我是小明,我每天和小方一塊上學,直接到學校走100米,過小方家只要走110米,差10米,只有幾步,(還列舉教室長8米,10米就是比教室再多2米),多走10米,上學、放學就可以和小方說說笑笑一塊回家,還有遇到壞人也不害怕了。
4. 練習對象應開放。這里的「練習對象」是相對於學生群體中學習各個層面的學生而言的。就學生群體而言,其智力和思維能力相差懸殊,理解問題的速度和深度差異較大。為縮小他們的差距,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發展,在練習設計時,我的做法是分層練習:讓成績好的學生吃飽,讓成績中等的學生吃好,讓潛能生也有所收獲。如,教學「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後,我拿出一把米尺說:「小朋友,看到這把米尺,你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樣看似簡單的一個練習,其實是我精心設計的。其目的就是分層練習,以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要求。成績好善於思考的同學說出了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進率,還舉例說出量什麼物體可選怎樣的單位合適。這時我看到平時很少發言,成績也不理想的張凱同學也舉起了手,就馬上請他回答。他說:「我看到米尺上標的0、10、20、30、40、50、60、70、80、90、100這幾個數字。」雖然張凱同學回答的是最直觀、最簡單的一種,但我抓住這個機會,馬上表揚了他,我看到他開心地笑了!從此以後,張凱的發言也更加積極了。
5. 習題素材的開放。在教學中,我更注意開放習題的素材,使其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使知識向社會生活延伸。
(1)引進生活,感受「活」的數學。練習中,我盡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練習設計,讓學生從中感受數學是從生活中來。如教學「周長和面積」後,我設計這樣一個練習,老師要對房子進行裝修,有幾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學生一聽有問題要請他們幫忙解決,都躍躍欲試,熱情頓時高漲。於是我提出了問題:①請算出每個房間是多少平方米?這套住房共有多少平方米?②用邊長8分米的地磚鋪店面需要多少塊?每塊地磚8元,一共需要多少錢?③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吊頂四周裝上石膏線條,需多少米?這道題的設計使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並將課堂知識拓展到生活實踐中,使他們能服務於生活。
(2)回歸生活,體驗數學「事實」。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提供素材,設計練習,實現開放。如,教學「小數減法」後,我問:「你們到商店買過商品,知道商品的價格嗎?現在你有10元錢,請你與同桌合作,一位同學買東西,一位同學收錢,看你能買到多少你喜歡的東西?」這樣設計練習,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真正的「數學」。
總之,開放性的練習,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有利於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多角度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