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做好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提高
我認為:班主任好比一隻領頭雁, 班主任對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對學生技術、技能的獲得有著特殊的影響。職高與普高不一樣,那麼,職高班主任工作就有著與普高不同的特點,這里就如何才能做好職高班主任工作談談我的幾點體會:一、思想教育是根本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真切感受到,沒有學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就無從談起,抓班級管理,首先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教育的內容要全面要全面教育學生,鼓勵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不斷進步,爭當一名好學生。教育可從以下內容協調進行。1、抓住入學教育(1)、重點抓好專業思想教育認識的局限性導致學生進行專業選擇時出現各種不理性的舉措,以致學生在進校後情緒波動大,思想不穩定,此時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專業思想教育應以集中教育為主,並結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職業道德教育同時進行,要喚起學生的自信和激發其學習專業的興趣。(2)、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目標定位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缺點所在;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並且,目標定位要合理並切合自身實際,同時還應加強自身能力和特長的培養,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保持嚴謹的生活作風,這是具有現代意義的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2、抓住常規教育(1)、認真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文明班級評比、宿舍管理制度與宿舍評比、學生評優評獎等規定和制度;(2)、 組織學生制定出本班班紀班規。3、抓住集體主義教育(1)、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通過教育使學生懂得個人離不開集體,根深才能葉茂,班興我榮,班衰我恥,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矛盾時,利用集體教育與個別談心相結合,開展集體活動使學生間的關系融洽,擰成一股繩,始終牢記個人言行直接關繫到集體的形象。 (2)、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學生有了一定的集體觀念,對集體榮譽就會產生較強的共鳴。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都給他們提出具體的任務、目標、要求,並教育他們要盡最大努力,獲取最佳成績。如果同學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認真、刻苦,獲得了成功,就應該把獎狀張貼於教室,讓同學們既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又領悟到集體的力量。(二)教育的重點要突出 1、安撫新生的波動情緒新生入學後的兩個月內,許多學生失落心態相當突出,總覺得上職高不理想,情不自禁的處在消極觀望狀態,不思進取,紀律性差,學習不專心,此時,班主任要及時開導,婉轉教育,「對症下葯」,說服他們「既來之,則安之」,並主動適應新環境,懂得學習越努力拚搏,前景越光明誘人,否則,將被時代淘汰!2、抓好班幹部的思想教育 教育他們要從小事做起,樹立小因素大改變的觀念,要嚴以律已,以身作則,做好表率,要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良性發展。 3、積極引導好潛進生中職學生大多是初中時期的差生,在長期的「笨蛋」及「不可救葯」等斥責聲中,自尊心、自信心幾乎是盪然無存。如何幫助這些學生找回自信心呢? 首先,教師必須克服中職學生智力低下的思想。調查發現,這些學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低,大部分學生是由教師、家長的批評不當、幫家長幹活、生病等原因造成的。職高學生決不真的就是「天生愚笨」!每一個職教工作者都必須從思想上摒棄舊的觀念,還學生一個公正。其次,要讓學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職中沒出息」的陰影,喚醒他們沉睡已久的自信與自尊。二、管理高效是關鍵1、制訂可行的班級創建計劃 職高對班級管理的要求更高,標准更嚴,獎罰更明。要對照文明班級評比規定和相關細則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制訂班紀班規,要求學生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並且要有總目標,或第一學年爭創文明班級,第二學年一定實現文明班級,第三學年爭創一流文明班級。 2、建立合理的班級組織根據班級管理目標,按照目標統一,精幹高效,分工協調等原理建立團結高效的組織結構3、配備合適的學生幹部班內幹部配備是否恰當直接關繫到班級目標能否實現。第一學期的初期,班團幹部、寢室長、組長的選配,唯一依據是學生的初步表現,要反復考察,慎重物色人選。所選幹部在第一個學期中的表現可能並沒有你所期待的那樣好。那麼,在第二學期一開始就把班級工作重點放在幹部的選拔上,按照競爭原理,民主集中原理,在班內「因需設崗」,「以崗定人」。對缺乏工作責任心和熱情、工作能力較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幹部要重新選配,通過他們以身作則的示範效應影響和帶領全班同學走向既定目標。4、正確看待和理性評價學生學生們往往很在乎老師的評價,在意老師能否公平、公正,實事求是,一視同仁。因此,班主任必須正確看待和理性評價每一位學生。5、及時控制班內的活動控制的最佳目的是防止問題的發生,要按文明班級的目標去控制,抓住班級的主要問題,尤其是靈活應用「例外原理去」「抓兩頭、帶中間」,根據反饋的情況,重點控制住「優生」和「差生」,使優生有動力,帶動普通學生,使差生有壓力,不至於拖累班級實現目標,並在每周一次的班會上和職能幹部一起匯報工作、總結情況、分析原因、採取對策,找出優勢設法保持,查出劣勢想法改進。三、談話藝術是保證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面對有血、有肉、有思維、有情感的學生,班主任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就決定了教育工作的成敗!因此,我們應該注重談話的藝術。1、要避免採用挖苦式、比較式、輕蔑式、命令式、要挾式等談話方式。2、要尊重和理解學生。因為,人與人之間有效交流的前提是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真正的交流。班主任一句貼心的話語能勝過數十句的道德說教。3、要懂得欣賞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如果學生表現得好,要及時表揚,不要吝嗇贊美之辭,與學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巨大的成就感,進而產生更加積極的動力。4、要真心鼓勵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生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往往不太理智,會使學生在心理上造成挫折感,影響了積極性、主動性。班主任就要善於做「催化劑」,多鼓勵學生,給學生以充分信心和勇氣,幫助學生揚起遠航的風帆,推動他(她)去勇敢地乘風破浪
② 中職教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興趣小組教學法、校企協作版教學法、模擬權教學法。
中職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基礎教育的教學方法固然可以借鑒,但是在專業教學上僅僅靠那些借鑒過來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甚至是不實用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對發展職業教育有很大的好處。由於每個教師的思想、氣質、知識結構、審美情趣和教學能力不同,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在從事教學活動時,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側重的角度,都要採取自己得心應手的方式方法,創造出自己的授課路子和風格。不同的教學特色和授課風格可以並行,不應嵌在一個框子里,只要是效果好,質量高,就是好方法。
③ 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什麼
一、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中等職業教育主要由中等職業學校承擔。中等職業學校主要包括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中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規定:「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教育部制定的《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要求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職教生應該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通過對新時期「中專、技校、職中」的培養目標的分析,可以發現其有如下特點:
第一,新時期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落腳點是「在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作為一類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有必要提高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但它是「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是為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服務的;作為一類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有責任承擔就業、升學雙重任務,既要為生產、服務和管理的第一線培養實用性人才,又要為高一級學校特別是高等職業學校輸送合格新生,但它的「雙重任務」是有輕、重、主、次之分的,它的主要任務是為就業服務。我們不能對雙重任務平等看待,更不能重升學輕就業。
第二,新時期中等職業教育側重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隨著企業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實行集約化經營,勞動分工從單一工種向復合工種轉變,就要求勞動者具備跨崗位的能力。要解決專業的定向性與未來職業(崗位)的不確定性的矛盾,學生唯有拓寬知識基礎,掌握多項技能,增強就業適應能力,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第三,新時期中等職業教育側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近年來,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完善就業培訓和服務體系,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職業教育以培養各行各業的高素質勞動者為主旨,畢業生中的大多數都直接走向社會,不再繼續深造,所以實施就業與創業教育就更為重要。職業教育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從業技能,同時要加強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就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職業不斷變更轉移和自謀職業的能力。
二、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和崗位培訓(技術短訓班)培養目標的比較。
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規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以培養社會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種實用人才為主」。說明職業教育要以培養受教育者的勞動能力和生產技能為主,使具有一定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在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為社會創造價值。
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提出:「職業教育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加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職業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鑽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一大批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
「技術工人的教育和培訓,在為其後面的專業化或提升打下寬的基礎時,應該以未來就業所需要或可能需要的實際和理論的技能與知識為導向。技術員的教育和培訓應強調具體職業的技術內容,而不忽視實踐技能和所包含的知識」。「為進入職業領域作準備的技術與職業教育,應為工作能力強、愉快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它應該:a、使學習者獲得某一領域內的若干職業所需要的廣泛知識和核心技能,使個人在選擇職業時不致於受到限制,且能在日後的職業生涯中從一個職業轉到另一個職業;b、同時為初次就業包括自謀職業,及就業後的培訓提供充分的專業准備;c、在知識、技能和態度諸方面提供一個基礎,以便在個人職業生涯中的任何時候能夠接受繼續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則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義務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個階段。前面的規定充分說明普通教育要以培養公民的基本文化素質為目標,為其他各類教育和繼續學習提供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要以培養理論型、研究型人才為目標。
通過對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培養目標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其異同之處。相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從屬於「教育」這一上位概念的類屬概念,都屬教育的范疇。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但由於它們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它們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可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專業性與基礎性的區別。職業教育既要為學生終生學習提供必要的學業基礎,又要為適應將來的就業提供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職業教育具有雙重的培養目標。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職業教育的雙重目標(學業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是並重的。 職業教育雖也承擔著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文化素質的任務,但由於受教育者的主要去向是生產、服務、技術、管理第一線的操作崗位,故實施專業教育是主要培養目標(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將來能從事專業工作)。而普通教育以培養公民的基本文化素質為目標,為其他各類教育和繼續學習提供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
第二,實踐性與理論性的區別。職業教育以培養具備某一職業或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術能力為目標,應是教育與實際的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為生產和第一線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的應用型的技術、技藝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人才規格上,要使學生既能動手、又能動腦;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技能;既有學歷證書,又有職業資格證書;具有復合型人才的特徵,以適應生產一線職業崗位人員知識技能結構多樣化的需要。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職業教育中的雙重能力(理論、實踐)也不是並重的。各級各類職業教育以培養一線工作崗位上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為主,要求在一定理論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加強受教育者操作動手能力的培養,強化受教育者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熟練使用生產資料的能力。因此,實施專業實踐技能的教育和培訓是其主要任務。而普通教育以培養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學術型、研究型人才為目標。
第三,實用性與通用性的區別。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的關系最為密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實行產教結合,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與企業密切聯系,培養實用人才和熟練勞動者」。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第二部分也指出:「推進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改革,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職業教育應該始終處於動態之中,通過校、企結合和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模式,與企業、服務、科研單位建立廣泛的聯系,及時把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技術、新成果和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等信息反映到教育教學中來,同時把學校的科研成果、人才信息傳遞出去,推廣出去,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
④ 教育部關於中職教師工作量的規定
教職工工作量標准
專任教師的周課時量原則上按以下標准執行:
1、普通高中教師10—14節,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0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每周12節,音樂、體育、美術、通用技術、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每周14節(中職學校可參照本標准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各學科周課時量標准);
2、初中教師12—16節,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2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每周14節,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學科每周16節;
3、小學教師14—18節,語文、數學每周14節,其他專任教師每周18節。周課時數的下限是以語文、數學課為標准確定的,其他學科教師周課時數折算標准及學校管理人員、職員的工作量由學校根據滿負荷原則,結合實際確定;班額較小的村、完小周課時數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
4、中小學校長(含黨組織負責人)、副校長,內設機構領導原則上要兼課,工作量須達到相關規定要求;其他管理人員、群團組織負責人原則上由專任教師兼任,做到一人多崗。
(4)中職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關於概念的界定
1、課時量。指教師完成單位教學時間的教學任務,於課前、課中、課後所付出的腦力、體力勞動。含備課、教學准備、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個別輔導、技術設備維護維修等。
2、標准課時量。根據國家教育部規定的教學計劃,綜合考慮各學科教師完成單位教學時間的教學任務所付出的腦力、體力勞動的情況,本意見把初中音、體、美等學科的課堂教學1課時作為1標准課時量。標准課時量是教職工工作量考核的主要依據。
3、摺合系數。以初中音、美、綜合實踐等學科的教學1課時作為標准課時量1.0,其它學科以此為參照進行折算產生摺合系數。
4、周課時量。學科教師五個工作日內由學校安排的課時總量。
5、基礎工作量。根據現行教學計劃、教師編制的規定,教師在五個工作日內承擔一(幾)科一(幾)班的教學任務,相對飽和或合適的課時總量。本意見規定教師在五個工作日內的基礎工作量為折算後的16個標准課時量。
教學人員周工作量考核辦法
1、中小學教師周工作量按周標准課時量計算。
2、中小學教師周工作量=教學工作量(實際上課時數×學科類別系數)+浮動工作量。
3、教學工作量:凡進入課程表的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且每節按規定時量(小學40分鍾/節,中學40分鍾/節)授課,教師實際每上一節課,計算1課時工作量。
4、學科類別系數=備課系數+批改作業系數,指對各學科的調整系數。
⑤ 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
既然是大綱,其內容比較籠統的,只是一個大的范圍,就像是書籍的目錄。應該是一本小冊子。
⑥ 對中職如何開展好你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
教學來是學校的中心任務,源學校以教學為主,如何抓好學校管理工作呢? 一、加強教育理論學習,與時俱進 在我國基礎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有關教育部門的文件精神,了解教育理論知識,改變教育觀念
⑦ 中職教育學的教材是啥
實用性強,對基礎要求弱,但大部分不完有很多錯誤
⑧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測試內容有哪些
這個好象沒有統一固定的標准,各地各單位不一樣。
本人也做教育,專業發表各類職稱論文,歡迎大家咨詢合作。
信譽第一,非誠勿擾。
⑨ 如何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存在著辦學方向模糊,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培養目標相對滯後。教學目標在執行過程中存在隨意性,師資結構不合理,動手能力不強,「雙師型」教師奇缺,教師知識更新不夠,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後,教學手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專業設置不夠科學,缺乏辦學特色,教學管理模式僵化、單一,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等種種問題,要改變目前現狀,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當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根源在於思想觀念,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先導。1、樹立終身教育觀要求將過去強調培養合格勞動者的中等職業教育擴大到對學生人生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要讓學生掌握繼續學習的能力,從而保證自己在不斷變化的職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2、樹立主動適應市場的教育觀①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市場經濟不僅需要勞動者擁有相應的知識、技能,而且更需要勞動者擁有健全的人格、競爭意識和辯證思維能力,所以,市場經濟要求的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絕不僅是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質量,而是以「知識、技能、能力、創造」為內涵的教學質量。樹立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中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②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觀念。主體意識是人的自覺生存狀態,是對自我、他人及社會存在的冷靜思考和積極實踐的態度,是競爭意識、創業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者是充滿個性的,具有高度主體意識的勞動者,只有這樣的勞動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選擇、批判、創造,在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適應中推動社會進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一是要在整個學校管理中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觀念;二是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改革,特別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將學生引入主體地位,推動其自身的思維運動。③市場導向的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不僅要成為育人的場所,而且也是勞動力的供給市場,整個育人過程中要做到「產銷對路」。為此應該做到:A、教育目標的市場化。用人市場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就是學校的教育目標。學校必須調查用人市場的發展狀況,了解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要,根據市場需要確立學校的教育目標;B、教育內容的市場化。學校應根據市場的需求,開設課程和進行課程建設,促使學生形成能夠適應市場需要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從而達到使學生適應社會的教育目的;C、評價體系的市場化。學校的教育質量是由市場來檢驗的,因此學校應密切注意學生走上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社會對他們的評價,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收集相關信息,並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措施,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社會需求的吻合程度。3、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目前,由於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對人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識和素質,不僅學生自身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需求,也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只有一技之長可能難以立足未來。因此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創造有利於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制度環境1、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制定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從政策上落實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和辦學條件的完善,這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政府必須依法堅持足額撥款,同時還要多方籌集資金,多渠道地增加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由於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對實習、實訓設備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學校的實習實訓設施的投資政策,政府部門在投資過程中要兼顧基建和設備,不能把設備設施建設的任務完全交由學校來承擔。2、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統籌管理政府應協調好教育部門、勞動部門以及企業、行業間的關系,理順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市場要求加大對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的調整力度,合理規劃辦學點和專業,搞好骨幹學校和骨幹專業的建設及布局調整;②落實好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統籌好技術等級考核,抓住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③有效地實施質量監控。教育行政部門和辦學實體的主管部門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是確保職業教育質教學量的重要保證。這種監控既可以通過制定一系列必須執行的教學管理規范、文件和提供示範學校、示範專業,對教育教學過程實施質量管理,也可以通過教學評議、教學檢查、教學水平評估、各種競賽,輔之相應的獎懲等措施,以保證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高質量教學對教師能力的要求①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職業教育具有針對性、應用性的特點,強調以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主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學校要造就高技術、強技能的學生,必須要有實踐型的教師。學校教師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第一,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職業教育要強調能力本位,對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技術技能必須有較高的要求,成為「雙師型」教師;第二,實驗能力。包括課堂演示實驗、實驗室指導學生實驗、教研實驗和技術革新實驗的實踐能力;第三,社會實踐能力。學校教師應具備了解社會、市場、企業的實踐能力,以開發學生的創業能力,指導學生順利就業。②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創新再生產成為企業的支配力量,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中職教育也不例外。培養創新型學生的重任,必然會落到教師身上,教師只有自身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從自己的創新實踐中發現創新能力形成、發展的規律,為創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體驗,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將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主動發現學生的創新潛能,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閃光點,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③教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隨著技術崗位流動性的加快,要求職教學生要有較強的崗位適應和轉崗能力,這就要求職教課程不斷變更,內容不斷更新,同時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那種通過在學校一次性「充電」就可在工作中一輩子「放電」的陳舊觀念。
⑩ 中職教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興趣小組教學法、校企協作教學法、模擬教學法。
中職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基礎教育的教學方法固然可以借鑒,但是在專業教學上僅僅靠那些借鑒過來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甚至是不實用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對發展職業教育有很大的好處。由於每個教師的思想、氣質、知識結構、審美情趣和教學能力不同,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在從事教學活動時,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側重的角度,都要採取自己得心應手的方式方法,創造出自己的授課路子和風格。不同的教學特色和授課風格可以並行,不應嵌在一個框子里,只要是效果好,質量高,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