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氓》的flash或視頻
記號。
⑵ 《詩經》中的《氓》和《谷風》的內容 藝術 和人物形象的異同
原文
《詩經·氓》 主旨:本篇是棄婦的怨詩詞。篇中自敘了這個女子從戀愛、婚變、決絕的過程,感情悲憤,態度決絕,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對女子的壓迫和損害。特色:雖屬敘事詩,但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以對比手法刻劃人物性格。用了比喻手法。 《氓》 詩經——《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譯文
那個人老實忠厚,拿布來換絲(有兩說,皆可通。一是將「布」釋為布匹,則「抱布貿絲」意為拿著布來換我的絲;二是將「布」釋為古錢幣,則「抱布貿絲」意為拿著錢來買我的絲)。並不是真的來換絲,到我這來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過淇水,直送到頓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時間,而是你沒有好媒人啊。請你不要生氣,把秋天訂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牆,遙望那來的人。沒看見那來的人,眼淚簌簌地掉下來。終於看到了你,就又說又笑。你用龜板、蓍草占卦,沒有不吉利的預兆。你用車來接我,我帶上財物嫁給你。 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新鮮潤澤。唉,斑鳩啊,不要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於男子的愛情中。男子沉溺在愛情里,還可以脫身。姑娘沉溺在愛情里,就無法擺脫了。 桑樹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枯黃,紛紛掉落了。自從我嫁到你家,多年來忍受貧苦的生活。淇水波濤滾滾,水花打濕了車上的布幔。女子沒有什麼差錯,男子行為卻前後不一致了。男人的愛情沒有定準,他的感情一變再變。 多年來做你的妻子,家裡的勞苦活兒沒有不幹的。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你的心願滿足後,就凶惡起來。兄弟不了解我的處境,都譏笑我啊。靜下來想想,只能自己傷心。 原想同你白頭到老,但(現在)白頭到老的心願讓我怨恨。淇水再寬總有個岸,低濕的窪地再大也有個邊(意思是什麼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襯男子的變化無常)。少年時一起愉快地玩耍,盡情地說笑。誓言是真摯誠懇的,沒想到你會變心。你違背誓言,不念舊情,那就算了吧!
作品以《氓》為題,詩中的氓是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經商者的形象。他在婚前的虔誠和婚後的負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覺得他有行騙的嫌疑。他只重視女方對自己的經濟價值而沒有真情實意的投入。女方覺得自己像一件商品被出賣,被榨取了價值即被拋棄。中國古代以農立國,重農抑商。詩中的氓作為以成品換原料的小商販,帶有狡詐的品性,他的這種角色對後代刻畫商人形象有深遠的影響。古代小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這類作品的代表。 棄婦追述她與氓由訂婚、結婚到被休棄的全過程,結尾又回憶他們從小青梅竹馬的經歷。這首詩雖然以抒情詩的形式出現,但其中敘事占很大的比重,跨越的時間段較長,具有完整的情節。 棄婦在傾訴過程中,有幾種事物反復出現,強化了敘事和抒情的效果。 一是洪水。先是「送子涉淇」,中間是「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最後感慨「淇則有岸」,自己的幽怨卻永遠不能休止。三次出現淇水,所涉及的事象,抒發的感情卻不相同。 二是桑。用桑樹來比喻棄婦本身由青春煥發到芳華己逝的轉變,由鳩食桑葚引出女子對負心男子的沉迷,充滿了沉痛和悲哀。 三是車。先是登上高牆,盼望戀人驅車而來,接著是「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把自己的嫁妝奉獻給對方,最後是「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期盼、付出、受傷,棄婦的命運通過車輛的三次出現清楚地展示出來,其中的苦辣酸甜都裝到了車里。
谷風》是首棄婦詩,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女主人公對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勸說,希望他不要遺棄自己;第二章寫被棄的女主人公回顧自己辛勤經營起來的家,遲遲不忍離去;第三章是女主人公對自己被棄的辯解和憤怒之情,以及對子女已不能顧及的悲痛;第四章寫女主人公回憶自己婚後在夫家一向勤勉持家和友愛四鄰;第五、六章寫女主人公回憶丈夫對自己今昔不同的態度。
全詩如下
習習谷風(1) 以陰以雨。 黽勉同心(2), 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3), 無以下體(4)。 德音莫違(5), 及爾同死。行道遲遲(6), 中心有違(7)。 不遠伊邇(8), 薄送我畿(9)。 誰謂荼苦(10), 其甘如薺(11)。 宴爾新昏(12), 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13), 湜湜其沚(14)。 宴爾新昏, 不我屑以(15)。 毋逝我梁(16), 毋發我笱(17)。 我躬不閱(18), 遑恤我後(19)。 就其深矣, 方之舟之(20)。 就其淺矣, 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 黽勉求之。 凡民有喪(21), 匍匐救之(22)。 不我能慉(23), 反以我為讎(24)。 既阻我德(25), 賈用不售(26)。 昔育恐育鞠(27), 及爾顛覆(28)。 既生既育, 比予於毒(29)。 我有旨蓄(30), 亦以御冬。 宴爾新婚, 以我御窮。 有洸有潰(31), 既詒我肄(32)。 不念昔者, 伊余來墍(33)。
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丈夫因境遇變化或用情不專而遺棄結發之妻,在《詩經》這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中已多有反映,《衛風·氓》是一篇,這首《邶風·谷風》又是一篇。同樣是用棄婦的口吻陳述被棄的痛苦,與《氓》相比,《谷風》中的女子在性格上不如前者決絕果斷,因此在回憶往事和述說情懷時怨而不怒,使人讀後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感,然而在藝術風格上,則更能體現被孔子稱道的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 從全詩的敘說來看,這位女子的丈夫原來也是貧窮的農民,只是由於婚後兩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輕妻子的辛勞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過了起來。但是這種生活狀況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遺棄她的基因。這個負心漢不但不顧念患難中的糟糠之妻,相反卻喜新厭舊,把她當作仇人,有意尋隙找岔,動輒拳腳相加,最後終於在迎親再婚之日,將她趕出了家門。詩中的棄婦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如泣如訴地傾吐了心中的滿腔冤屈。 這首詩在抒情方面最可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首先是選取了最能令人心碎的時刻,使用對比的手法,凸現了丈夫的無情和自己被棄的凄涼。這個時刻就是新人進門和舊人離家,對於一個用情專一、為美好生活獻出了一切的女子來說,沒有比這一刻更讓人哀怨欲絕的了。詩由此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這一出人生悲劇的最佳契機,從而為整首詩的抒情展開提供了基礎。而一方面「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熱鬧和親密,另一方面「不遠伊邇,薄送我畿」的絕情和冷淡,形成了一種高度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被棄之人的無比愁苦,那種典型的哀怨氣氛被渲染得十分濃烈。 其次是借用生動的比喻言事表情,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全詩共分六章,每章都有含蓄不盡的妙喻。如第一章入手便以大風和陰雨,來表現丈夫的經常無故發怒;以采來蔓菁蘿卜的根莖被棄,來暗示他丟了根本,視寶為廢。這主要用於言事。第二章則轉用食荼如薺、以苦為甜,來反襯人物在見了丈夫新婚時內心的苦澀程度,遠在荼菜的苦味之上。這又是主要用於表情。另如第三章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濁」,是用涇水因渭水流入表面變濁、其底仍清,來比喻自己盡管被丈夫指責卻依然不改初衷的清白;第四章以河深舟渡、水淺泳渡,喻寫以往生活不論有何困難,都能想方設法予以解決;第五章用「賈用不售」比丈夫的嫌棄、「比予於毒」喻對己的憎惡;第六章又把自己往日的辛勞比作御冬的「旨蓄」,將丈夫的虐待喻為湍急咆哮的水流。這些比喻取喻淺近,無不切合被喻情事的特徵,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性和表現力。 最後,作品的一唱三嘆、反覆吟誦,也是表現棄婦煩亂心緒和一片痴情的一大特色。從首章的「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違,及爾同死」,到二章的「行道遲遲,中心有違」,從三章的「毋逝我粱,毋發我笱」,到四、五章的前後對比,再到六章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在反覆的述寫和表白中,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棄婦沉溺於往事舊情而無法自拔的復雜心理。順著這一感情脈絡的延伸展開,循環往復,人們更能接近和觸摸這個古代女子的善良和多情的心,更能感受到被棄帶給她的精神創痛。至於作品在二、三、六章中一面再、再而三地出現「宴爾新昏」的句子,又在斷續錯雜的回憶和抒情中,突出和強調了丈夫背信棄義對她產生的強烈刺激,她無法忍受眼前出現的這一現實,更不能以平常之心來接受這一現實,所以反覆詠之,以示銘心刻骨,難以忽忘。 由此可見,這首詩在抒寫棄婦哀怨方面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出現,表明古代婦女在愛情和婚姻生活中,很早就處在弱者的地位,充當著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的犧牲品,她們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盡管作品沒有直接對負情男子作明確的譴責,但最初的信誓旦旦和最終的棄如脫靴,仍為此作了有力的點示,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
一.構思之美 《谷風》的主題屬棄婦詩,從朱熹的《詩經集傳》、方玉潤的《詩經原始》,到今人高亨的《詩經今注》和程俊英的《詩經譯注》等均取此說。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丈夫因境遇變化或用情不專而遺棄結發妻子,詩中通過棄婦的自述,敘述了由戀愛、結婚、受虐到被棄的全過程,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受壓迫和損害的現象。本詩構思新穎、獨到,全詩共六章,每章八句。第一章寫女主人公對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勸說「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希望他不要遺棄自己;第二章寫被棄的女主人公回顧自己辛勤經營起來的家,遲遲不忍離去,「行道遲遲,中心有違」;第三章是女主人公對自己被棄的辯解和憤怒之情,以及不能自保的悲痛,「毋逝我梁,毋發我笱」;第四章寫女主人公回憶自已婚後在夫家一向勤勉持家和友愛四鄰,「何有何亡,黽勉求之」;第五、六章回憶丈夫對自己今昔不同的態度,「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本詩篇幅較長,節奏緩慢,波瀾起伏,情節結構簡單明了,構思與眾不同,但在主題、緣由、結局等方面與其他棄婦詩相類似。《谷風》與《氓》、杜甫《佳人》中的女子實在是有太多的相似點,她們同屬「棄婦」。由於政治、經濟的不平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繫上的不平等,使詩中的男子以及像他一樣的男性得以隨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婦女而不受制裁,有拋棄妻子解除婚約的至上權利。杜甫的《佳人》一語道破:「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只能以最本能的反抗方式寄託婚姻的哀慟。詩中女主人公婚姻的慘痛經歷,可說是階級社會中千千萬萬受壓迫受損害婦女婚姻的縮影,她愛情的「毀滅」更多的引起人們對她「毀滅」的「同情」或「憐憫」,特別是對舊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憎惡,對男權統治而釀成的女性悲劇的深刻反省。魯迅曾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簡練精闢地指出了悲劇的性質和美學效果。本詩表現的不是崇高壯烈之美,而是凄楚哀婉之美,因而具有更廣泛的現實性。可以說,《谷風》中的棄婦,她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婚姻,將有價值的婚姻毀滅給人看,盡管結局是悲慘的,但其獨到的構思,堪稱棄婦詩之首。 二.文學形象之美 《谷風》塑造了鮮明的文學形象,給人以藝術美感。文學形象既是文學家創造性形象思維的結晶,也是閱讀者再造性審美欣賞的出發點。《谷風》中棄婦形象之美體現在: 溫柔善良之美。表現在她的痴情與專一、吃苦耐勞等方面。詩中盡管沒有多少文字敘寫她與丈夫結合的過程,但她對丈夫是真情實意的,沒有半點虛情與假意,特別是在夫家貧困之時嫁過來,與丈夫艱難地營造貧苦但充滿了幸福與愛情的家,她承擔了家中艱苦繁重的勞作,撫育子女,體恤丈夫,與人為善,「既生既育,比予於毒」,日子稍微好轉,他卻變了心,另覓新歡,她忍受著丈夫的背叛,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表明自己的忠心,企圖勸說丈夫回心轉意。「涇以渭濁,湜湜其沚」,詩用涇濁渭清作比,涇水濁是因為和渭水相比較,如果涇水止而不流,也會是清的。「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婉言勸說丈夫不能只看顏色不重品德,固執地留戀丈夫,舊情難卻。當她得知丈夫完全絕情,愛情已成覆水,她仍未對丈夫的絕情予以正面的譴責,只用責備的口吻委婉地責備,氣惱中帶有溫情,責備中帶有幻想。把女主人公的溫柔痴情刻畫得入木三分,生動地描繪了古代勞動婦女溫柔善良的動人形象。 意志柔韌之美。當《谷風》中女主人公的愛情遭遇挫折,甚至在丈夫已迎新人入門,使她處在無法忍受的屈辱之中時,她還力勸丈夫改變主意;當她已遭遺棄,不得不回娘家時,仍然希望丈夫能來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門,「不遠伊邇,薄送我畿。」大多評論家認為她軟弱,類似阿Q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筆者認為,當一個人為爭取自己應有的婚姻權利,極盡所能,仁至義盡,甚至卑躬屈膝,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我從中看出了她極韌的個性,能忍的度量。匹夫之不能忍,是拔劍而起,挺身而斗,終究不能成其大事;《谷風》中女主人公之忍,是大忍,甚至有偉丈夫的容人度量,採取溫和的反抗方式,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而最後竟也無法挽回負心丈夫的心,退一步說,即使牽強附會地挽回負心丈夫的愛情,也是貌合神離,那樣的愛情結局必然是苦澀的。女主人公之忍,是其反叛方式的另類,她為愛情所作的諸種努力,足以表率後人。她不像《氓》中女子堅決果敢,採取更為激烈、暴風驟雨般的反抗方式,而是以柔克剛。她是婚姻的受害者,豐滿的形象美也在這場婚姻的拉鋸戰中逐步展現。常言道,患難見真情,正是這場失敗的婚姻,使她徹底看清了丈夫的嘴臉,她以自己婚姻的毀滅成就了人物形象之美,勾勒出活脫脫的鮮明個性,體現悲劇美。她被棄後,物質上也許極為貧困,精神上備受折磨,但她面對婚姻毀滅時的勇氣是可嘉的,特別是極盡人性之忍,其精神不朽,靈魂不滅。因為她是正義的,是被贊美而且能激起人們無限情思的一方;而男性處於配角地位,是負心漢,是被憎惡、受譴責的一方。 三.比、興之美 《詩經》「賦、比、興」的美學原則,影響達兩千年之久。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詩經集傳》所謂比就是打比方,可以把抽象的理念、人的思想情感用具體、形象的事物表現出來,使本體更加鮮明,或本質更加突出。詩中主要有四處用比,不僅比喻貼切,而且富有變化。「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比喻丈夫只重外貌而不重內在品質,「葑」和「菲」這兩種植物主要食用長在地下的根莖,「下體」比喻人內在的品質,只重容顏而不重品質的前夫的嘴臉活脫脫地勾勒出來。「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是棄婦自比其苦,朱熹說:「言荼雖甚苦,反甘如薺,以比己之見棄,其苦有甚於荼。」(《詩經集傳》) 表現出女主人公被遺棄後的巨大痛苦。這兩個句子都用借喻,形象與事物結合隱約而密切。只不過第二個借喻中又用了「其甘如薺」的明喻,同樣用比,同中有異。第三個句子「燕爾新婚,如兄如弟」屬明喻,將丈夫與新人新婚燕爾,如膠似漆親親密密之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第四句「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用借喻的方式將涇濁渭清作比,比喻自己的容顏也不一定丑,是丈夫涇渭不分,濁清不辨。以上用比,手法多變,靈活而不呆板,賦予詩歌以美感,通過外在形象將內在的情感抒寫得淋漓盡致。「興」就是托物興辭。「興」的手法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可以是一種寓意或象徵,可以起到烘托氣氛或環境的作用。《谷風》開頭兩句「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以興的手法烘托出整首詩哀怨悲苦的基調,以凄風苦雨的天氣描寫,創造出一種悲劇性的藝術氛圍,給全詩定下了一曲哀歌的悲劇性調子。朱熹認為「習習」是「和舒也」,而余冠英認為 「習習」不是朱熹說的「和舒也」,而應是「大風聲」(《詩經選》)。筆者認同此觀點,以大風聲預示丈夫的狂怒,開頭用興,先言他物「以陰以雨」以引起所詠之辭「棄婦」。實際上,「比」「興」常連用,很難絕對區分。「比興」都是「通過外物、景象而抒發、寄託、表現傳達情感和觀念(情、志),這樣才能使主觀情感與想像、理解結合在一起,而得到客觀化、對象化,構成既有理智不自覺地干預而又飽含情感的藝術形象。使外物景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染上一層情感色彩;情感也不再是個人主觀的情緒自身,而成為融合了一定理解、想像後的客觀形象。」這樣,文學形象既不是對客觀事物進行簡單的復制,也不是個人情感的任意發泄,更不是用概念囊括的理性認識,它是具有情緒感染力量的文學形象,因而賦予人以美感。 四.形式之美 修辭之美。對比,《谷風》中善將人物對比,凸現丈夫的無情和棄婦被棄的凄涼。新婦進門和棄婦離家,對於一個用情專一、為美好生活獻出了一切的女子來說,沒有比這一刻更讓人怨懟的了。詩由比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這一出人生悲劇的最佳契機,一方面是「宴爾新婚,如兄如弟」的熱烈和親密,另一方面,是「不遠伊邇,薄送我畿」的絕情和冷淡,形成高度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被棄之人的無比愁苦。通過對比突出事物的矛盾,使美醜善惡更加顯豁分明,讓人們在比較中鑒別,激起強烈的愛憎情感。本詩中「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是設問、比喻,也是誇張。黃庭堅寫薺菜別開生面,一句「牆陰老春薺」,形象描繪出薺菜家族生長的特殊環境;辛棄疾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簡直就是一幅春季風物大寫意的水墨丹青;將薺菜寫得最美的,當數錢鍾書夫人楊絳《隱身衣》中的「三月三,薺菜開花賽牡丹」,誇張修辭運用極致,實在令人嘆服。「宴爾新婚」是反復,在詩文中多次出現,反復吟唱,就是為了突出丈夫喜新厭舊的感情。重章復沓之美。本詩一唱三嘆,反復吟誦,音調悅耳,鏗鏘自然。全詩在反復的述說和表白中,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棄婦沉溺於往事而不能自拔的復雜心理,特別是失敗的婚姻帶給她的精神創傷。作品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宴爾新婚」的句子,突出和強調丈夫的背信棄義,以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本詩凄惻而委婉,怨而不怒,反映了女子在愛情生活中,很早就屬弱勢群體,沒有獨立的人格和地位,充當著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的犧牲品,時至今日,仍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特別是生活在新時代的知識女性,更加呵護美滿的婚姻生活。並嘗試運用筆者已有的審美經驗,調動大學生火熱的審美情感,真實、審美地來表達、去創造,審美的教學目的就會實現
⑶ 急啊,要上公開課,詩經的關雎,請給一個新穎的角度或課件.謝謝
你可以對照《氓》來講解《關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