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散文詩兩首優秀教案

散文詩兩首優秀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12 14:37:11

『壹』 【散文詩兩首】教案和課後答案

匿笑: 匿:隱藏,瞞著 解釋:偷偷地笑
禱告:向神靈祝告祈求保佑
並蒂:同一根莖上並排生長著兩朵花
菡萏:荷花
攲斜(qi xie),qi念平聲。解釋:傾斜、歪斜
慈憐:慈愛、愛憐
蔭蔽:樹木遮蔽
花瑞:花所帶來的吉祥
回答
★★贊美老師詩一:★★

四度春風化綢繆,
幾番秋雨洗鴻溝。
黑發積霜織日月,
粉筆無言寫春秋。

蠶絲吐盡春未老,
燭淚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來碩果滿神州。

『貳』 散文詩兩首教案

共40張。囊括該課所需所有資料:教案,課件,音頻資料,作家背景資料,輔助拓展閱讀資料。抓住詩歌教學特點,針對性強,實用!
感悟散文詩的美

一、文章簡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二、總體目標:培養學生感悟散文詩的能力。
具體目標:1、培養吟誦詩歌的能力。(詩的情感、詩的語境、詩的意象無一不是讀出來的,讀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另一種形式;而且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也能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2、感悟世間至愛親情。
教學策略:引領學生一塊去感悟詩歌。藉助音樂、圖片,通過朗讀、理解、想像來逐步感悟。先感悟《金色花》的美,然後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感悟來學習《荷葉 母親》。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1、引導學生朗讀、理解、感悟。
2、引導學生尋找比較點,進行比較學習。

三、詩歌的主要特點及審美特徵決定了「感悟「是培養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唐代詩論家司空圖說過:「辨於味而後可言詩」。「辨味」就是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進入作品的特定情境,特定角色之中,去感受生活,體驗情感------這就是要品嘗語言的滋味,揣摩形象的意味。古人所說「披文、入情、討源、受用」與此相同。這些提法其實都可以說成是「感悟」。
1、強烈的抒情性,是詩歌的重要特徵。詩歌的感情可以直接抒發,還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豐富的想像性,這是由詩歌形象的間接性決定的,它給人創造了無比廣

『叄』 《金色花》 泰戈爾 的全文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 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 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後,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 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 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3)散文詩兩首優秀教案擴展閱讀:

拉賓德拉納特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 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出身於加爾各答市名門望族。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20世紀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

其創作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已命運的強烈願望,充滿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主要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生辰集》等。另有長篇小說《沉船》、《戈拉》、《兩姐妹》等以及劇作和散文作品。

一生共寫有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1913年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 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

《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泰戈爾的作品。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而又稍帶頑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達了孩子熱愛媽媽的深厚感情。

⑴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聖樹,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

⑵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隱藏,不讓人知道。

⑶禱(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⑷《羅摩衍那》,印度的一部敘事詩,寫羅摩和妻子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羅摩是詩中的主角。為了履行對父親的諾言,維持兄弟間的友愛,他拋棄了繼承王位的權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金色花》是泰戈爾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這一時期泰戈爾的創作往往"夢幻多於現實"。他本人幻想通過溫和的宗教、哲學、教育和道德等手段來改造國民性、改造社會,從而實現民族自治。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發想像── 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這樣一幅畫面,可以從各種角度進行觀照,揣摩各種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 一個機靈可愛的孩子。「我」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次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

「我」「失蹤」一天,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我」天真稚氣,卻藏著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親不知道,最後母親問「到哪裡去了」,他說「我不告訴你」,這是得意而善意的「說謊」。細味之,「我」的奇特行為深藏著對母親的依戀:散發出香氣是對母親暗中表示依戀;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是替母親遮陽,也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

總之,「我」是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

作品雖短,但是有完整的情節,情節發展有波瀾。人物在情節的發展中各顯現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善良、善意,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的主旋律,而「我」的「詭譎」與母親的「受騙」則與主旋律「不和諧」,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創造出濃濃的意趣。

品讀至此,我們已經領略了該詩的豐富、有趣的詩味。然而,泰戈爾創設詩意若僅限於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爾了;泰戈爾高於普通詩人之處,正在於他能在普通詩人的感覺和思路止步的地方還向前、向深處更進一步,進入妙悟的境地,進入「入神」的境界。

「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嚴羽《滄浪詩話》)。如果我們對《金色花》往更深更遠處探究,我們會有更驚奇的發現。

在我們面前展現的,原來又是一幅神靈顯形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仍是「我」── 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這個小精靈有著無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動意念,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聖樹上開著的,詩人吟詠此花,本來就含有對神的虔敬,創造了一種宗教氛圍。

(另外,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保持著一種沉靜、安詳的性格,也給詩作帶來了些許宗教氛圍)。小精靈可以忽上忽下,隨意搖擺,隨意跳舞,隨意開花,隨意散發芬芳。最後一動意念,又變成人了。它的所作所為有無限的自由,絕非人間肉身凡胎可以比擬。當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與愛。

這種善與愛既然出自小神靈──是來自高風絕塵的天國世界的小神靈,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從這個角度來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詩作的主題,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就是頌神。原來詩人宣揚的是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宗教感情提升了詩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詩作的主題。

這後一幅畫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視。一般人只能實實在在地寫兒童對母親的嬉鬧和親熱;只有泰戈爾才能寫出人格化的神靈的行跡與心理,而且寫得如同行雲流水一般地輕靈、巧妙、自然。他寫出了東方詩、東方文化的神秘與蘊藉。在這點上,他的詩也與西方詩大不一樣。

西方詩壇盡管在歷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響,但在進入現代社會以後,這種思想感情已經逐漸淡化、疏遠了,還沒有見到哪位著名詩人像泰戈爾這種痴迷地信神,並以頌神作為詩歌創作的一個主題的。因為泰戈爾生活在一個佛教為國教的國度中,他是東方文化培養出來的詩人。

遍觀泰戈爾散文詩,可以處處感覺到濃厚的、神秘的宗教氣氛。詩中經常出現神靈的「一鱗半爪」,雖然不點明神靈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詞通常明示或暗示著被敬頌的神靈。因此可以說,頌神是泰戈爾詩歌創作的基本母題,也是《金色花》的深層主題。

我們當然可以僅從凡間、凡俗的主題來解讀這首詩,但那樣畢竟流於淺俗,而且與泰戈爾詩作原有的意義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們藉助對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體認來解讀,作品的意義將變得深宏,庶幾能把捉詩人的情感與理念。

『肆』 七年級上語文方法指導叢書24課(散文詩兩首)答案

共張。囊括該課所需所有資料:教案,課件,音頻資料,作家背景資料,輔助拓展閱讀資料。抓住詩歌教學特點,針對性強,實用!
感悟散文詩的美

一、文章簡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二、總體目標:培養學生感悟散文詩的能力。
具體目標:1、培養吟誦詩歌的能力。(詩的情感、詩的語境、詩的意象無一不是讀出來的,讀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另一種形式;而且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也能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2、感悟世間至愛親情。
教學策略:引領學生一塊去感悟詩歌。藉助音樂、圖片,通過朗讀、理解、想像來逐步感悟。先感悟《金色花》的美,然後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感悟來學習《荷葉 母親》。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1、引導學生朗讀、理解、感悟。
2、引導學生尋找比較點,進行比較學習。

三、詩歌的主要特點及審美特徵決定了「感悟「是培養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唐代詩論家司空圖說過:「辨於味而後可言詩」。「辨味」就是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進入作品的特定情境,特定角色之中,去感受生活,體驗情感------這就是要品嘗語言的滋味,揣摩形象的意味。古人所說「披文、入情、討源、受用」與此相同。這些提法其實都可以說成是「感悟」。
1、強烈的抒情性,是詩歌的重要特徵。詩歌的感情可以直接抒發,還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豐富的想像性,這是由詩歌形象的間接性決定的,它給人創造了無比廣
是不是金色花泰戈爾,荷葉母親冰心

閱讀全文

與散文詩兩首優秀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