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生活常規有哪些內容
1、早上入園:教導幼兒主動與晨檢老師問好,配合老師做晨檢工作,記得拿晨檢卡,來到教室門口,主動問老師好,並自己插放晨檢卡。
2、進入教室後,幼兒將自己的衣帽,書包放在衣帽處的相應位置。然後再搬椅子,小便,洗手,喝水,吃飯。
3、搬椅子要求幼兒用右手抓住椅子後背,將椅子插到桌子底下。
4、洗手嚴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要摘下毛巾來擦手。
5、幼兒入園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座位、床位及用品的位置。而幼兒剛入園,對一切都很陌生,要想讓他們盡快的記住自己坐在哪裡,睡在哪裡,毛巾是哪一塊,茶杯是哪一隻,就得為他們設計標記。這樣幼兒就能正確地找到自己的床位、毛巾等,老師也能更快地記住幼兒的名字。辦事的效率提高了,幼兒的情緒都穩定多了。
6、運用講故事、看錄象等方法,讓幼兒了解有關衛生常識,從而主動的遵守良好的衛生習慣。
7、在不同的玩具櫃上貼上相應的標記,以便幼兒在擺放玩具時,盡快找到相應的擺放處
8、利用活動區域為幼兒開設穿衣服、系鞋帶、扣紐扣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練習,鞏固技能。
9、吃飯時要告訴幼兒正確的坐姿,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喝水要求幼兒站在喝水線上。要求不灑水,可以用兒歌來引導幼兒。
2. 大班教師生活活動《怎樣正確坐小椅子》教案
教學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搬椅子的正確方法及正確坐椅子的姿式!
2、如何愛護好小椅子!
教學活動准備:
1、椅子若干 、 2 小紅花 、
教學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
————幼兒坐成3條弧線,今天有許多椅子朋友來到我們班和小朋友做游戲,但是有一個椅子寶寶很不開心,傷心的告訴老師:我不喜歡和小班的小朋友玩,因為小班的小朋友經常欺負我。讓我找不到家,並且讓我總是摔的滿身臟死了,最可惡的是居然還有小朋友用腳去踢我,這時候椅子媽媽說:我相信小班的寶寶以後都不會這么做了,因為我們老師會教寶寶怎麼樣保護我的,小朋友聽見了椅子寶寶說的話了嗎?椅子寶寶可喜歡和老師玩,因為老師從來不欺負椅子寶寶,小朋友現在看看老師是怎麼樣和椅子寶寶做朋友的。
教師示範搬椅子和坐椅子的正確姿式
二、和椅子做好朋友
————— 請所有的小朋友去找到自己的椅子寶寶做朋友,和椅子寶寶說說悄悄話。(椅子寶寶我愛你啊!我會好好愛護你的,我坐完了會把你送回家的等)
—————請小朋友和椅子做游戲,看誰反應快,摸摸椅子的背,對椅子大聲的說句自己最想說的話,摸摸椅子的腳等等
—————那現在請小朋友讓椅子寶寶到座子媽媽那裡去休息一會吧!觀察幼兒搬椅子的方法是否正確,能否按著老師的說法要求做。
三、 老師小結
—— 小朋友們我們的椅子寶寶都開心的笑了起來,因為我們都做的很好,只是還有個別的椅子寶寶不是很開心,我要表揚以下這么多小朋友,她們剛剛是怎麼樣做的,老師一一說出來再給予紅花鼓勵,為了我們以後做的更好,椅子寶寶帶給我們一段好聽的三字兒歌,教我們做個愛護椅子的乖寶寶
—————(幼兒認真聽)
兒歌:小椅子—雙手搬—輕輕放—再坐上—人離開—椅收起—愛護它—常擦洗!
哪個寶寶能做到三字兒歌裡面,椅子寶寶就會很開心了,小朋友能不能做到啊!
——幼兒自由探討
小朋友一起來說說怎麼樣愛護椅子的,最後將椅子的三字兒歌讀一讀。
3. 中班教案愛護物品椅子怎麼導入
幼兒園教案及教學反思:愛護公物—椅子
教師:屈老師
設計思路:通過一次給幼兒上課,有幾名幼兒坐不住椅子,在椅子上搖晃,搬椅子時怎麼搬的都有,為了培養幼兒的良好常規,根據本園開展的園本禮儀課程,養成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設計了這節愛護公物—小椅子。
活動目標:
1、懂得愛護自己的桌椅及正確搬取椅子的方法。
2、養成愛護小椅子的良好習慣。
活動准備:小椅子、故事圖片、行為做法的圖片、搬椅子的照片。
活動重點:能愛護自己的桌椅,會正確的搬取椅子。
活動難點:體驗正確搬椅子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引出小椅子
小朋友們,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聽故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仔細的聽,聽完後我要有問題問你們,記住了嗎?
二、回憶故事內容懂得愛護小椅子。
1、現在故事講完了誰能告訴我故事裡講的是什麼?
2、誰來說一說小椅子為什麼嘆氣?
3、小桌子聽到小椅子的嘆氣聲,跟小椅子說了一句話,誰知道它說了什麼?
4、後來依依認識到錯誤,她是怎麼做的?
小結:你們可真聰明,依依認識到錯誤後再也不亂寫亂畫、不晃小椅子了,並且非常的愛護小椅子了。
那我想問問小朋友,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都有自己的小椅子,那你們怎樣愛護小椅子呀?(幼兒討論)
小結:你們說得都很好,不能亂寫亂畫、不晃悠、要經常擦洗小椅子,愛護小椅子。這樣小椅子就會和我們成為好朋友了。
三、看圖,知道正確的用椅子。
我們都知道了要愛護小椅子,現在你們看一看這些小朋友是怎樣做的,這樣做對不對?(出示圖片)這里有兩種小標志,高興的笑臉和不高興的哭臉,做的對的就貼上高興的笑臉,錯的就貼上哭的標志。
小結:我們一定要正確的用椅,像這個小朋友一樣,小椅子就會很傷心了,如果知道愛護小椅子,正確的坐椅子。小椅子就會很高興了。
四、正確搬運椅子
1、小椅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那除了不亂寫亂畫、不晃悠,還要用正確的方法來搬小椅子,那怎樣正確的搬椅子,不讓小椅子磕了、碰了呢?(幼兒討論)
2、教師示範,說清基本要點。
站在椅子的旁邊,用左手握住椅子的中央,右手握住椅子高部分的中央,將距離身體外的椅子腿先抬起,再抬另一端。眼睛直視前方走向目的地,到了以後挨著身體的椅子腿先放下,再放另一端。
3、幼兒學習搬椅子。
現在你們想不想試一試正確的搬椅子呀?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變一變隊形,真樣能讓我們更好的搬椅子。你們准備好了嗎?幼兒學習搬椅子(坐下時強調幼兒的坐姿,對椅子發出的聲音要給予提示)
五、活動延伸—宣傳愛護小椅子
我們今天學習了怎樣正確的搬椅子,我們小朋友都知道、懂得愛護小椅子。那你們像不想讓其他的小朋友也愛護小椅子?我這里有宣傳單,我們都來做愛護小姨子的宣傳員,好素所有的小朋友都愛護小椅子。那我們離開前要把小姨子收好了,請你們用正確的方法把小椅子搬到紅線外的地方,椅子的前腿挨著紅線,輕輕的走過去,放好就過來領取宣傳單。開始吧!
4. 幼兒園小班常規有哪些
1、早上入園:教導幼兒主動與晨檢老師問好,配合老師做晨檢工作,記得拿晨檢卡,來到教室門口,主動問老師好,並自己插放晨檢卡。 2、進入教室後,幼兒將自己的衣帽,書包放在衣帽處的相應位置。然後再搬椅子,小便,洗手,喝水,吃飯。 3、搬椅子要求幼兒用右手抓住椅子後背,將椅子插到桌子底下。 4、洗手嚴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要摘下毛巾來擦手。 5、幼兒入園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座位、床位及用品的位置。而幼兒剛入園,對一切都很陌生,要想讓他們盡快的記住自己坐在哪裡,睡在哪裡,毛巾是哪一塊,茶杯是哪一隻,就得為他們設計標記。這樣幼兒就能正確地找到自己的床位、毛巾等,老師也能更快地記住幼兒的名字。辦事的效率提高了,幼兒的情緒都穩定多了。 6、運用講故事、看錄象等方法,讓幼兒了解有關衛生常識,從而主動的遵守良好的衛生習慣。 7、在不同的玩具櫃上貼上相應的標記,以便幼兒在擺放玩具時,盡快找到相應的擺放處 8、利用活動區域為幼兒開設穿衣服、系鞋帶、扣紐扣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練習,鞏固技能。 9、吃飯時要告訴幼兒正確的坐姿,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喝水要求幼兒站在喝水線上。要求不灑水,可以用兒歌來引導幼兒。
5. 幼兒園教研 如何正確引導幼兒搬放椅子
小班搬椅子教案:活動由來
寶貝們情緒穩定下來了,願意參與班級活動。但是,還不會將小椅子一個一個的放好,經常亂放。搬椅子的方法也不對,拖著椅子走,推著椅子走,甚至有個別孩子還把椅子扛到了頭上,針對這種情況,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了搬椅子的本領。
2
小班搬椅子教案:活動目標
1、學會搬、擺小椅子的方法,會一個挨著一個擺。
2、知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心理。
3
小班搬椅子教案:活動准備
1、小兔頭飾人手一個、大灰狼的頭飾一個。兔跳的音樂、大灰狼的音樂。
2、場景布置:散放在活動室中的小椅子。
3、教會幼兒說兒歌《搬椅子》
4
小班搬椅子教案:活動過程
一、 師扮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子,跳進活動室。
師:「兔寶寶們在外面玩累了,和媽媽一起回家吧!」師生共同學小兔子跳進活動室,發現散放在地上、桌邊的小椅子。兔媽媽:「哎呀,我們的家怎麼這么的亂,小椅子怎麼到處亂跑呀?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說出把椅子擺好。
二、幼兒一邊念兒歌《搬椅子》,教師根據兒歌內容,引導幼兒模仿搬椅子的方法。
三、引導幼兒把椅子排成同字形,幼兒在中間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戲。
我們用椅子來擺個家,好嗎?來,和兔媽媽一起搭我們的新家。
兔寶寶們擺得真整齊,一定很累了,我們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戲吧!請林老師來當大灰狼,待會大灰狼出來的時候,小兔子們要趕快回家哦。(坐回椅子上)玩游戲兩遍。
四、請幼兒把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天黑了,小椅子要去找它的桌子媽媽了,小兔子快把它送回家
吧。記住怎麼搬椅子了嗎?
五、小結: 兔寶寶們都學會了搬擺小椅子,長了本領,媽媽真高興。以後,記得要用我們學會的新本領來送小椅子回家,好嗎? 附兒歌《搬椅子》
小椅子,我會搬,兩手抓住放胸前。
一個挨著一個放,整整齊齊真好看。
5
小班搬椅子教案:活動反思
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技能。因此,我設計了這次活動,孩子們沉浸在游戲的情景之中,興趣很高,在游戲中學會了搬、擺椅子的方法。這個活動結束後,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搬椅子的方法。因為對他們來說不是學本領,而是玩游戲。以後設計教學活動內容時,要多思考,多找些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使他們樂意參與,並願意在游戲中學會的活動。
6. 小班上期科學領域愛的教育
幼兒園常規是幼兒活動的保證,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比較好動,如果沒有良好的常規,保教活動就不能很好的實施。那麼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必要的常規教育呢?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對幼兒園的環境、生活不熟悉,不習慣按相對一致的要求去行動。因此,我們必須從常規培養開始,使幼兒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怎麼做,從而逐漸養成習慣。若能在小班時期形成良好的常規,那就有利於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使孩子終身受益。經過實踐,我認為進行小班常規教育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出發點:
一、建立幫助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的常規。
小班幼兒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識剛形成,第一反抗期的來臨,良好的常規能使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比較協調,這樣就不會束縛和限制幼兒。比如在帶領幼兒進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動時,如果先讓幼兒分批洗手後,然後坐回椅子,再組織幼兒分批去喝水,我以為這樣的常規就限制了幼兒。小班幼兒年齡小,堅持性差,讓他們等待的時間過長,勢必會造成常規的混亂,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一特點,我認為可以讓幼兒洗完手後自由去喝水,然後給幼兒一點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下一個環節活動時幼兒的注意力就比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緊的常規比較適合小班幼兒。
又如我們在安排幼兒座位時,通常是排馬蹄形位子,帶過小班的老師不難發現孩子為了這個椅子經常發生矛盾,不是你擠我,就是我擠你,針對這樣的現象,我覺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線做上相應的標志,固定幼兒椅子的位置,便與幼兒放好椅子。地上的線可以給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兒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規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規教育必須從幼兒的需求出發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小班幼兒更是以直覺行動思維為重點。所以,我們在進行常規教育時要讓幼兒直接參與。以洗手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範講解,由於小班孩子頭腦中沒有表象,這種方法比較難以接受。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分批帶幼兒進入盥洗室,讓幼兒看見水龍頭,肥皂,毛巾,再親眼看到老師的具體示範,這樣使幼兒看到具體的行為標准,以及達到這個標准所使用的方法後,便於幼兒的掌握。
我們培養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是在他們能力范圍內的自理,教師適當的幫助是必須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兒將衣服塞在褲子里,由於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將前面幾件衣服塞好,而身後的衣服很難整理好,這時就需要老師給予適當的幫助。所以,在常規教育時,不能考慮到方便老師,而是要從幼兒需求出發,怎樣做有利於幼兒,就採取怎麼的做法。
三、在活動中建立常規
由於小班幼兒及容易進入角色,我們設計的活動就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或是機械地重復練習,孩子馬上會厭倦,於是,我們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鳥小鳥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戲,來建立體育活動中站位的常規。在活動中建立常規是由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只有在活動中採用具體形象,讓幼兒親身體驗行為的方式,才能建立穩固的常規。
幼兒的常規意識,需要不斷地進行強化,才能鞏固,這就需要通過具體形象的教育,並反復進行練習,不斷地強化,督促。例如在培養洗手常規時,我們除了交給幼兒正確地洗手方法外,還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洗手的程序編成兒歌,讓幼兒邊念兒歌邊洗手,這樣他們很快掌握了正確地洗手方法,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另外,在活動中建立常規,還必須考慮到三個基本要素:
1、 內容少,分解細:
再以洗手為例,以前我們在教幼兒洗手時,總是教師完整的示範並講解一下洗手的整個過程,然後讓幼兒操作,但孩子們很難達到要求,原因是他們不知道怎麼樣才算兩只小手沖濕了,怎麼樣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麼樣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們不能粗線條的教,而必須細化某一個環節。比如,一般幼兒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於是我在指導幼兒擦肥皂時,對幼兒說:「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裡擦一擦),然後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後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兩面),這樣,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這樣,在十分具體的邊講邊做的過程中,就比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領。同時,由於幼兒記憶的特點,中班幼兒可以同時提兩個要求,大班幼兒可以同時提出三個要求,而小班幼兒在一次活動中只能有一個要求,即一個重點,因此,在對小班幼兒提常規要求時,切記一次提一個要求,同時要把這樣要求講細講透。
2、 考慮仔細、周全:
教師考慮的周到,教的仔細,就有利於良好常規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時,既要考慮桌子之間的距離,這樣可以方便幼兒的進出,又要考慮幼兒進餐時情緒,將食慾好進餐快的幼兒於食慾差進餐慢的幼兒坐在一起,這樣可以起到以快帶慢的效果。如果教師只是隨意擺放桌子,根本不考慮桌子與桌子之間的距離等問題,勢必會造成孩子之間的許多矛盾,出現沖撞、將椅子舉起來或頂在頭頂等現象,這樣就破壞了安靜吃點心的常規,同樣也破壞了搬椅子的常規。因此,在安排教育設施時,每個教育環節都要適合幼兒,以免使幼兒之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語言要慢、輕、短。
在常規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檢查。我認為我們只需要輕聲的語言和動作的暗示,從正面引導,以榜樣作用激勵幼兒,多督促幼兒。對小班幼兒講話我們要做到慢、輕、短,即語速慢一些,聲音輕一些,語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兒很容易進入角色。我們應該注重擬人化語言的運用,這在成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對於中、大班孩子來說效果可能還不怎麼樣,但是,在小班幼兒來講確是必須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時,老師要求他們輕放,但發現孩子們沒有做到這一要求時。老師可以說:「聽,是哪一隻杯子在吵架啊?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應該這樣說話(教師示範輕放杯子,並請出錯的孩子模仿一下)對,現在他們是輕輕講話了,才是好朋友。」按這樣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總之,只有立足於小班的特點,細化穩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規,才能使幼兒常規活動不亂,達到我們預期的教育效果。
7. 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常規教育
幼兒園常規是幼兒活動的保證,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比較好動,如果沒有良好的常規,保教活動就不能很好的實施。那麼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必要的常規教育呢?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對幼兒園的環境、生活不熟悉,不習慣按相對一致的要求去行動。因此,我們必須從常規培養開始,使幼兒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怎麼做,從而逐漸養成習慣。若能在小班時期形成良好的常規,那就有利於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使孩子終身受益。經過實踐,我認為進行小班常規教育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出發點: 一、建立幫助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的常規。 小班幼兒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識剛形成,第一反抗期的來臨,良好的常規能使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比較協調,這樣就不會束縛和限制幼兒。比如在帶領幼兒進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動時,如果先讓幼兒分批洗手後,然後坐回椅子,再組織幼兒分批去喝水,我以為這樣的常規就限制了幼兒。小班幼兒年齡小,堅持性差,讓他們等待的時間過長,勢必會造成常規的混亂,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一特點,我認為可以讓幼兒洗完手後自由去喝水,然後給幼兒一點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下一個環節活動時幼兒的注意力就比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緊的常規比較適合小班幼兒。 又如我們在安排幼兒座位時,通常是排馬蹄形位子,帶過小班的老師不難發現孩子為了這個椅子經常發生矛盾,不是你擠我,就是我擠你,針對這樣的現象,我覺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線做上相應的標志,固定幼兒椅子的位置,便與幼兒放好椅子。地上的線可以給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兒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規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規教育必須從幼兒的需求出發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小班幼兒更是以直覺行動思維為重點。所以,我們在進行常規教育時要讓幼兒直接參與。以洗手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範講解,由於小班孩子頭腦中沒有表象,這種方法比較難以接受。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分批帶幼兒進入盥洗室,讓幼兒看見水龍頭,肥皂,毛巾,再親眼看到老師的具體示範,這樣使幼兒看到具體的行為標准,以及達到這個標准所使用的方法後,便於幼兒的掌握。 我們培養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是在他們能力范圍內的自理,教師適當的幫助是必須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兒將衣服塞在褲子里,由於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將前面幾件衣服塞好,而身後的衣服很難整理好,這時就需要老師給予適當的幫助。所以,在常規教育時,不能考慮到方便老師,而是要從幼兒需求出發,怎樣做有利於幼兒,就採取怎麼的做法。 三、在活動中建立常規 由於小班幼兒及容易進入角色,我們設計的活動就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或是機械地重復練習,孩子馬上會厭倦,於是,我們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鳥小鳥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戲,來建立體育活動中站位的常規。在活動中建立常規是由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只有在活動中採用具體形象,讓幼兒親身體驗行為的方式,才能建立穩固的常規。 幼兒的常規意識,需要不斷地進行強化,才能鞏固,這就需要通過具體形象的教育,並反復進行練習,不斷地強化,督促。例如在培養洗手常規時,我們除了交給幼兒正確地洗手方法外,還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洗手的程序編成兒歌,讓幼兒邊念兒歌邊洗手,這樣他們很快掌握了正確地洗手方法,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另外,在活動中建立常規,還必須考慮到三個基本要素: 1、 內容少,分解細: 再以洗手為例,以前我們在教幼兒洗手時,總是教師完整的示範並講解一下洗手的整個過程,然後讓幼兒操作,但孩子們很難達到要求,原因是他們不知道怎麼樣才算兩只小手沖濕了,怎麼樣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麼樣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們不能粗線條的教,而必須細化某一個環節。比如,一般幼兒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於是我在指導幼兒擦肥皂時,對幼兒說:「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裡擦一擦),然後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後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兩面),這樣,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這樣,在十分具體的邊講邊做的過程中,就比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領。同時,由於幼兒記憶的特點,中班幼兒可以同時提兩個要求,大班幼兒可以同時提出三個要求,而小班幼兒在一次活動中只能有一個要求,即一個重點,因此,在對小班幼兒提常規要求時,切記一次提一個要求,同時要把這樣要求講細講透。 2、 考慮仔細、周全: 教師考慮的周到,教的仔細,就有利於良好常規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時,既要考慮桌子之間的距離,這樣可以方便幼兒的進出,又要考慮幼兒進餐時情緒,將食慾好進餐快的幼兒於食慾差進餐慢的幼兒坐在一起,這樣可以起到以快帶慢的效果。如果教師只是隨意擺放桌子,根本不考慮桌子與桌子之間的距離等問題,勢必會造成孩子之間的許多矛盾,出現沖撞、將椅子舉起來或頂在頭頂等現象,這樣就破壞了安靜吃點心的常規,同樣也破壞了搬椅子的常規。因此,在安排教育設施時,每個教育環節都要適合幼兒,以免使幼兒之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語言要慢、輕、短。 在常規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檢查。我認為我們只需要輕聲的語言和動作的暗示,從正面引導,以榜樣作用激勵幼兒,多督促幼兒。對小班幼兒講話我們要做到慢、輕、短,即語速慢一些,聲音輕一些,語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兒很容易進入角色。我們應該注重擬人化語言的運用,這在成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對於中、大班孩子來說效果可能還不怎麼樣,但是,在小班幼兒來講確是必須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時,老師要求他們輕放,但發現孩子們沒有做到這一要求時。老師可以說:「聽,是哪一隻杯子在吵架啊?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應該這樣說話(教師示範輕放杯子,並請出錯的孩子模仿一下)對,現在他們是輕輕講話了,才是好朋友。」按這樣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總之,只有立足於小班的特點,細化穩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規,才能使幼兒常規活動不亂,達到我們預期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