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蒙古國和中國教育中存在哪些問題
不知道,反正蒙古人看到我們國家內蒙人民生活富足,很想回歸,我們也很想蒙古回歸,不過就是人家俄羅斯人不肯,蒙古只是充當兩國的緩沖區,如果蒙古屬於中國,俄羅斯的東西交通大動脈就會有很大壓力,蒙古對他們戰略地位很重要,對他們來說不能有很強勢的軍事實力存在。當初就是蘇聯時期,蒙古脫離中國的,這一點中華民國政府是一直不承認的,到了共產黨手裡為了所謂的「共產主義老大哥」就慷慨一點羅,人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㈡ 繪畫是蒙古傳統教育孩子的方式嗎
上課方式、學習途徑、教育效果不一樣。蒙氏的上課途徑是同一時間,孩子可以依照自身內在的興趣而自由選擇工作,有個體、同伴或小組等學習形式並存,老師能夠有效指導每個孩子的學習。
同一時間,孩子以團體的形式接受老師傳授的同一內容,老師無法進行個別指導。學習途徑蒙氏是
以教師示範、啟發、引導、協助等方法,與孩子動手操作相結合的學習途徑,使孩子置身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傳統教學是
孩子只能被動地在「封閉」的教室里,來接受教師填鴨式的書本知識的傳授,孩子沒有感官體驗的機會,結果降低了孩子學習的興趣,扼殺了孩子創造力的發展。
教學效果普遍呈現出專注力、秩序感、獨立性、自律性、進取心、創造力、協作性、分析、發現及解決問題等健康兒童所具有的能力。傳統教學教學效果無法預言。
㈢ 蒙古怎樣學呼麥
中國中央音樂學院把"呼麥"藝術列為國家藝術學科重點課題,研究、傳承。
呼麥教程:
1、保持身體正常端坐或站立姿式,放鬆,嘴角盡量後牽,張大口,自然露出牙齒,舌頭放鬆自然懸空於口腔中部,下腹用力,喉嚨稍緊張,大聲發"A"音(發音皆按照漢語拼音,即"啊")
2、按照漢語拼音發音,在發出"A"音後,盡量保持口腔形狀不動(如含物狀),唇形盡可能平滑變化,使發音從"A"音變為"O"(音"噢"),再變為"U"(音"烏"),穩定在"U"上3~5秒。
3、持續進行A-O-U(啊-噢-烏)母音變換,練習者可以用心傾聽自己的聲音變化,從中可以捕捉到微小的金屬般的泛音,象口哨音一般,似乎在來來回回走動,這就是泛音。
呼麥:技術要點
1、母音變換的整個過程,都要盡量保持口腔盡可能大張(如含物狀),但應是自然而非過於用力的,使口腔共鳴腔盡可能地大。母音變換從"A"開始,也主要是這個目的。
2、母音可以在喉和聲帶放鬆自然的情況下發出,也可以模仿呼麥歌手常見的"擠壓式"發聲(憋緊喉嚨的感覺,但不要過分)。在前種情況下,舌頭稍緊張,舌根自然稍稍後縮,舌頭保持自然狀態在上下顎之間,不上抵上顎也不下抵;在後者情況下,舌頭後縮更多(擠壓式發聲所致),更貼近上顎,但仍然不抵住。
在捕捉到泛音之後,請持續練習,使泛音越來越穩定,音量越來越大。當練習者用自然溫和的方式同時發出基音和泛音,這實際上就是三種分類中的狹義"呼麥"。
呼麥介紹:
呼麥是蒙古族人創造的一種的歌唱藝術: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里唱出兩個聲部。呼麥聲部關系的基本結構為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面流動的旋律相結合。又可以分為"泛音呼麥"、"震音呼麥"、"復合呼麥"等。在中國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獨一無二的。
呼麥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呼倫貝爾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區,新疆自治區阿爾泰山一帶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俄羅斯圖瓦地區也能聽到這種歌唱方式。
呼麥特色:
呼麥發聲原理特殊,有時聲帶振動,有時不振動,是用腔體內的氣量產生共鳴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因聲部,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
㈣ 如何開展蒙古族幼兒園蒙語言教學
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
㈤ 國家為何禁止蒙語授課
1.1蒙古族雙語教師缺乏,影響教學效果
學前教育蒙授專業不同於漢授專業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對授課教師的要求不同,漢授專業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科班出身、精通本專業知識的教師即可,沒有蒙古族知識教育的要求,而蒙授專業的教師既需要通曉學前教育的理論和知識,也需要了解蒙古族文化、蒙古族歷史和學生的民族心理[2],特別是教學時要考慮專業和民族文化傳承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才能和學生達到情感的共鳴,受學生歡迎。學院雙語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
學前教育專職教師雖有20多位,但通曉蒙漢雙語教學的教師並不多,由於雙語師資的缺乏,部分課程的教學需要外聘教師,所以一直存在這樣一對矛盾:懂學前教育專業知識的教師,由於不懂蒙古族語言無法進行雙語教育,只能用漢語教學,在上課過程中,由於要進行「蒙―漢」語言之間的轉化,正常的漢語教師授課語速對蒙授學生來講是偏快的,導致部分知識點沒有進行及時轉化和理解,所以無形中造成了課程學習和理解的困難;
部分教師蒙漢班教學區分度不明顯,導致蒙授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影響教學效果;而能進行雙語教育的教師(外聘)不通曉學前專業的專業知識,導致教學針對性不強,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這樣的矛盾也成為困擾學前教育蒙授專業教育教學的瓶頸。
1.2學生技能水平不高
首先,受學生生源的影響,許多蒙授學生來自於農牧區的普通高中,在本科之前沒有接觸過任何專業技能方面的學習和訓練,同漢族學生相對比,其技能基礎較低;其次,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在原有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中,理論課程的總學時和學分都高於技能課程,由於技能課程課時有限,理論課程又擠佔了技能訓練時間,所以學生的技能水平受到影響;
再次,部分硬體設施不足影響技能訓練效果,如鍵盤與即興伴奏技能的訓練需要電鋼琴或鋼琴,三個年級(大四除外)在進行訓練時不能滿足所有學生同時使用鋼琴或電鋼琴,通常幾個學生使用一個或者根據上課情況安排琴點,各班級交替進行,雖然學院的教學設施總體上已經得到很大改觀,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人均需要。
1.3師生對現行教材滿意度不高
教材是課程設置的載體和基本形式,直接關繫到學前教育人才質量的培養,也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對師生都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3]。蒙授學前教育專業現行教材除了少數通識課程是蒙文教材之外,其它大部分課程都使用漢語教材,而且許多漢語教材內容枯燥乏味,繁瑣、難以理解,脫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編排方式比較死板,文字含混晦澀。
由於蒙授學生的漢語水平參差不齊,在學習教材時必然會增加學習壓力和負擔,對教材內容的接受和理解形成巨大的挑戰,無形中會讓學生抵觸教材,抵觸課程,影響學習效果。而教師在使用漢語教材進行教學時,教學重點不是知識的講解、歸納、總結、提升而是整節課偏重於對字詞、術語、個別語句的翻譯,翻譯的功能大於「解惑」的功能,導致教學捨本逐末,難以形成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許多課程使用的教材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形成學生和教師對「教材有沒有,教材什麼時間發放」並不關心的局面。
㈥ 蒙古國教育特點是
首先,在教學模式上,蒙古的學習時間少,但是課堂效率高,更重視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靈活、積極主動地思維。而且是小班制教學,能夠充分的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個性,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
其次,在考試方面也比較靈活,不是一考定終身的機制,而是為了讓學生尋找自身的不足,讓自己有更好的發展,更好的認識自己,更加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天賦和特長。
再次,在教學模式上,蒙古及其重視對個人創造力的培養,注重動手、創新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經常是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多提出新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地走出校外,參與社會活動,增加實踐經驗。
最後,課堂氣氛活躍。蒙古的教師沒有那麼大的權威性,經常是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是朋友關系,上課充滿了快樂和活躍的氣氛。
㈦ 藏族、蒙古族教學法資料
http://ke..com/view/2675.htm什麼民族的都有哦!~~好好看看吧!~~~我是中央民族歌舞團的畢業生!~~
㈧ 關於蒙古摔跤訓練方法
我家就內蒙古旁邊的 每年有那達慕
蒙古跤的選手都是 特別裝 我183 75公斤 我和高手摔跤的時候能把我舉起來
我們都騎馬的 沒有別的像中國式摔跤的練法就是靠 力氣和巧勁 總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