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秋聲賦教案

秋聲賦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5 19:49:22

㈠ 閱讀教學設計如何從文本中提取主幹問題略談

□舟山二中 王舟勇
閱讀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常令我們的年輕教師無所適從。其實,只要把握好教學設計中的核心環節,閱讀教學就會有思路,有質量,有底氣。
舉個例子。《鴻門宴》裡面的人物繁多,事件錯綜復雜。教學這樣篇目,一時間真的會讓人無從下手。我聽過一些教師教這一篇目的公開課,總覺得他們在閱讀教學設計時缺少了什麼。同時,也正是這個「什麼」的缺失,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教的人思路不甚清晰,聽者的思維總是被教者牽制著走。那麼,《鴻門宴》這一課教學設計的「什麼」是什麼呢?我覺得應該是對劉項斗爭起到關鍵作用的東西。如果能夠拎出這個「什麼」,就能解決設計的核心問題。
有人從劉項兩人的性格入手進行教學設計,這樣做本也無可厚非。但從文本內容的側重來看,性格問題似乎並不是作者想要突出的。文本交代了眾多人物的言行,作者像是要揭示雙方陣營的某種反差。如果細細比較劉項各自部下的表現,那麼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項羽集團,真正能夠給予項羽幫助的人,少之又少。因為,季父項伯為了一己之私,連夜通風報信,被劉邦糖衣炮彈擊中,而後成為劉邦集團的有力外援;都尉陳平於劉邦逃脫之際出去召喚劉邦,眼見著張良眾人密謀逃跑,卻不積極採取行動,任由劉邦「置車騎而去」;而亞父范增,作為項羽集團的核心成員,是一個真正能為項羽未來考慮的人,可惜有點師心自用,與項羽的溝通不夠,同時,作為一個謀士,盤算也很不周密,在一個小小的宴會場所,竟未能挑選一個武藝超群的刺客去結果劉邦,而令良機痛失,遂成千古恨事!而劉邦集團則不同,為劉邦出死力者甚眾。謀士張良「為韓王送沛公」,大難臨頭卻心懷忠義,談吐間胸襟坦白,行事時縝密周到,可謂殫精竭慮義薄雲天;參乘樊噲有勇有謀,闖帳護主,外在看似粗俗魯莽,內里卻是如發心細,正是他,硬生生把劉邦救離虎穴。在這場斗爭中,劉邦就是因為身邊有這樣的一些追隨者,才化險為夷,最終掌握了斗爭的主動權。所以,從這點上看,正是雙方陣營的人心向背決定了鴻門宴的結果。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完全可以設計出類似「項羽的手下支持項羽打劉邦么?」「劉邦的手下面對重重殺機團結一致么?」這樣的主幹問題,讓教學的內容始終圍繞著這個「什麼」展開,既把教學的內容積極整合起來,又能夠讓學生深入到文本的內里,最後水到渠成地獲得文本真正要告訴他們的思想層面上的一些東西。而通過《鴻門宴》的學習,學生們就可以從中獲得「得人心者得天下」「能否用對人決定事業的成敗」「人心齊泰山移」等良好的教益。
有教師提倡「一節課就講清一個問題」,這個提法是相當有道理的。事實上,一節閱讀教學課的設計,如果能夠抓住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幹問題,考慮讓學生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進行探究,那麼,閱讀教學設計中的核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過,這個主幹問題的設計,卻是大有講究的。
一要緊扣文本,領悟其中意旨。我們應該了解,主幹問題的設計是依託作品主旨進行的,如果文本解讀得到位,設計的主幹問題就能夠提挈文本內容,引領學生開展有益而深入的文本探究。反之,則不然。蘇教版《語文必修二》里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作品,可是許多教師覺得難教。的確,文化背景的差異性、歷史事件的久遠性、作者表達習慣的獨特性等因素制約著文本的解讀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生成的問題,就更應該作為文本解讀的著力處。只要細讀文本,就會形成「標題為何用省略號?」「一個中學生為何為何走上戰場?」「為何炮聲和陣亡將士紀念碑在主人公的心目中會如此優美?」「既然回到了母校為何不敢馬上確認?」「為何反復描寫學校的藝術布置」「認出了比爾格勒卻為何不喊名字只喃喃地說『牛奶』?」等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可以發現一個關鍵點,那就是主人公內在的思想變化。參戰前狂熱,受傷後「震撼」,這中間到底是什麼在促使其轉變呢?那就是作品要告訴世人的真相:軍國主義思想對青少年的毒害。這個作品理解到這一層,才算解讀到位,也只有理解到這一層,主幹問題的設計才有了依託。可以形成這樣的主幹問題:是什麼促使主人公在參戰前和受傷後對於戰爭的感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主幹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概括主人公參戰前和受傷後兩段經歷,深入去探討主人公思想變化的根源。如果我們的年輕教師們明白了這個點,就能形成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思路:教師深入文本生成問題——找准解讀著力點——領悟文本的主旨——設計主幹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二要根據體裁,依循一般思路。前些日子有一個高中語文年輕教師閱讀教學設計大賽,設計的文本是歐陽修的《秋聲賦》。從設計的教案來看,絕大部分年輕教師,還沒有具備根據文本主旨迅速地從文本中提取主幹問題的能力。事實上,這些年輕的語文教師們已經比較到位地理解了《秋聲賦》的主旨——「人事憂勞甚於秋之肅殺」。可是,在主幹問題的設計上,卻顯得不夠周密有點避重就輕顧此失彼了。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在於體裁意識的缺乏。因為,同一類體裁的文章,有其相同的體裁特徵和行文思路。就散文而言,「形散而神不散」是其主要特徵,「引入」——「鋪陳」——「升華」是其一般行文思路。《秋聲賦》圍繞主旨,逐層表達作者對於「秋聲之悲」的獨特見解。第一層引出秋聲之悲;第二層多方鋪展,揭示「秋聲之悲,悲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最後表達對人生的深刻認識:「秋聲之悲,更悲在原本可以擁有一秋的人生,卻因為人事憂勞而不得完全擁有」。若能根據體裁依循一般思路,對文本進行如上解讀,主幹問題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它可以設計為「秋聲之悲,悲在什麼?」。我們知道,無論記敘性的,還是議論性文本,總也是有其這一類的特徵,把握這些對於閱讀教學的設計是十分有益的。
三要開渠引流,吸收眾人見解。語文閱讀教學主幹問題的設計,應該是一項開放性工作。懂得借鑒,善於吸收,方能把此項工作做得更好。就拿《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來說,年輕的教師們,大多會依循悼辭的一般寫法,來設計主幹問題。而我卻發現過與眾不同的一例,設計者把主幹問題設定為「馬克思主要貢獻中最主要的貢獻是什麼」,引導著學生去發現作者行文構思的匠心之處。這樣的設計讓閱讀教學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所以,語文教師要依循更適合所教學生標准,善於辨別,比較優劣,在閱讀教學的主幹問題設計上越做越好。
事實上,閱讀教學的主幹問題設計能力,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必須具備的。如果用一篇議論文章來比喻一節課,那麼,設計一個主幹問題就好比提出了一個中心論點。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同時,也只有圍繞了這個「中心論點」,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多層面的探討,逐漸深入的挖掘,才能得以實現。這樣看來,語文教師還真得重視主幹問題的設計,不斷從閱讀教學中獲得新的認識。

閱讀全文

與秋聲賦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