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多媒體技術應用教案

多媒體技術應用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5 19:44:48

⑴ 怎麼利用技術多媒體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那麼,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應該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其充分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在此,筆者就這個問題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 何謂多媒體音樂課

多媒體音樂課,即指「多種電教多媒體組合優化的音樂課」,也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音樂課」。尤其是後者,多媒體計算機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體的多元化、多樣化,具有突破時空的局限,運用多種藝術形式擴大容量的特點。它使音樂語言和文字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讓相對單一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的審美對象,並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學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優化的教育效果。

二、 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育的作用

1、德育、美育作用。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素材的組合、融入,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看與聽的同時也得到美的體驗。

2、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音樂教學同其它學科的教學一樣也有板書設計和適量的習題。如果把這些內容製作在課件中,就可以減少課堂上板書的時間,增大教學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用多媒體音樂教學可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狀況。教者可通過多媒體在課前或課後製作好譜列,上課時用投影大屏幕既清晰又新奇地分步或同步地展示和分析譜例和音響,有的課程還可採用多媒體手段(音視頻)結合演示授課。並通過音響感受擇選出最佳效果。

可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於音樂審美情境的創設,為師生的音樂情感體驗提供了條件和環境,而且具有很強的人機交互能力,因此有利於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將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特別是對於學生來說,多媒體技術為實現新的音樂學習目標提供了便利工具,為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打開了大門,幫助學生組織、建構和完成多項音樂學習任務,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其應用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徑發展,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獲取音樂知識,還可以藉助於多媒體課件或信息,網路在計算機室或家中等場所朝進行個別化學習。

三、音樂課中多媒體應用的一些誤區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機械性。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講究以情動人,因而它需要音樂教師的情緒投入,並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在活動中表露的情感進行具體的分析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這些是多媒體技術所不能勝任的。有的音樂教師卻走進了這樣一個誤區,認為一節課所涵含的文化面越廣,使用的教學手段、教學教具越多,就越能顯示出教師思路的新穎和教學水平的高超,於是不管是公開課,還是調研課,或者評優課,課堂上幾乎都有電教媒體,而且更換頻繁,看得學生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記憶深刻的是有一次參加教學觀摩活動,聽了一節音樂公開課,課題為《小烏鴉愛媽媽》,由於歌曲內容具有一定的情節性,教師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就把整個教學過程編成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再配上音樂播放,學生津津有味地一會兒看動畫片、欣賞圖片,一會兒還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分角色表演等等,這樣的課,學生的興趣是調動起來了,但學生的聽覺聯想卻被忽視了,以至於一節課下來,留給學生印象深刻的只是動畫形象和故事情節,而歌曲的主旋律卻不熟悉,這樣的音樂課能說是成功的嗎?我不由大惑:為什麼一定要用多媒體?又有表演和創作?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在欣賞畫面,根本沒有時間讓學生去仔細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學生又哪來表演的激情和創作的靈感?課後詢問這位教師,她說:「這是公開課,要有教學形式的創新,才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呀!」恍然大悟,原來她把新課程改革僅僅理解為在傳統教學手段上加入多媒體,僅僅理解為教學形式的創新!

四、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正確應用多媒體

首先、一定要處理好教師與多媒體的關系。

1、音樂教師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使用現代教學媒體的能力和水平,進入教學藝術境界,另一方面,還要注意拋棄過分誇大多媒體的作用的錯誤傾向。現代化教學媒體,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工具,教學媒體必須依靠教師精心設計,操作,才能發揮它的效能,它是不可能替代教師的工作的。

2、教師對學生特有的人格影響,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

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劉德昌老師他在課例點評中強調:「要適度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教師不要忘記自身教學能力的體現,不要完全藉助音響;教師教學語言在逐步散色,脫離了與學生交流情感的過程。師生對話很有必要,人—機對話代替不了人—人對話。作為情感教育的音樂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級第九冊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學生對歌曲旋律也許略知一二,但對於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意境,於是我將台灣的地理﹑風土人情及澎湖灣的美麗風光等錄象資料做進了課件,讓學生通過最直觀的畫面了解寶島台灣的人與景,並且結合教師精心組織的語言導入本課課題。在讓學生欣賞澎湖灣風光的時候,我將《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曲進行聲情並茂的現場范唱,而不是讓他們聽磁帶里的范唱。當時,我發現同學們似乎被老師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基於這是一首來自台灣的歌曲,在教學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了解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熱愛祖國,為祖國大一統事業祝福!我讓學生也談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說:「從現在就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為祖國統一事業作出貢獻。」……看著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豪情壯語,我也被感動了。最後全體師生共同唱響《我的中國心》結束課堂,課堂頓時被濃濃的愛國情包圍著,每個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

其次、要分辨主體與輔助的關系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只能起輔助教師教學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著名教育家劉德昌老師也曾告之我們:「教師應當把握住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多媒體只作為音樂課堂的輔助工具,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對於音樂教學來說,就象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便能提高教學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當,喧賓奪主,也會沖淡音樂教學本身,甚至影響和降低教學質量。例如盲目地依賴於多媒體技術,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教師上課不停地按鍵邊放邊講,成了一個「解說員」這不僅以計算機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師和學生的思路,人成了機器的奴隸,而且改變了音樂教學作為人文課程的學科性質,師生間和諧的人性關系被冰冷的人機關系所取代。

再次、使用多媒體要服從教學實際需要,這樣才有利於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教學中不能為直觀而直觀,為教學媒體而教學媒體,而是要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突出音樂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賓奪主。例如:在學習一年級第一冊第7課欣賞曲《小青蛙》中,我設計了小青蛙、荷葉、月亮、狂風、暴雨、公雞等不同形象。隨著音樂旋律、節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視屏上分別出現了美麗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蟲、在荷葉上跳躍的場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對暴風雨的侵襲;風雨過後,太陽在公雞的啼叫聲中升起,小青蛙繼續勞動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又根據音樂力度的強弱、速度快慢、音色的變化完整地展現了故事的起始、經過和結果,學生加深了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這就需要教師預先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設計,確定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目的、方法,來達到輔助教學,獲得實效的最終目的。

最後、要認清優勢與局限的關系

選擇製作多媒體時要從多種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那些符合教學上實用,內容上正確,形式上美觀,製作上經濟,手法上創新等要求的多媒體,以實現整體優化的目標。

比如,第三冊「音的高低」一課,學生最容易把聲音的大小和音的高低混淆起來。在教學中,我就把「音的高低」概念講解交給了《音樂殿堂》來完成。軟體中有一個活潑有趣的卡通小精靈,就是他帶領孩子們暢游音樂的宮殿。打開「知識的宮殿」時,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間布置得較為凌亂的卡通房間,小精靈告訴我們:這間屋子裡放的都是與音樂有關的物品。根據上課內容的需要,點擊了放在暖爐上的一個娃娃,這是娃娃一邊向上跳,一邊講解什麼樣的音是高音,並用女聲尖叫聲為例子,既生動又形象:點擊了放在暖爐下的一個娃娃,他一邊向下跳,一邊講解,並以大提琴渾厚的低音效果來示範。學生在學習時有如看動畫片,興致十分高。演示結束後,學生能很快並且准確回答「高音」與「低音」的概念。優秀的媒體教學作品不僅需要優秀的教學設計,更需要優秀的二維動畫片、三維形象美工製作人員,需要高配置的電腦與大型製作軟體。可以這樣說:需要各種非常專業的人士共同參與。由於技術與設備等方面的條件限制,基層學校無法實現大家理想中課件的各種表達形式。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從考察市場上已有的教育軟體著手,認清優勢和局限的關系,將其對學習活動極具價值的部分引入教學活動,各取所長,整體優化。

總之,在實踐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與音樂課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它可以創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思維發散,培養學生想像美;引導藝術創新,發展學生創造美。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普及,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還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其技術的先進性,優越性,智能化將得到充分的體現。然而多媒體音樂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不能對傳統的教學手段全盤否定和排斥,而應該把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師的生動啟發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技術輔助手段,它只能與課堂教學規律及特點相適應,多種教學手段協調互補,才能體現其強大的生命力,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⑵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幼兒教學中》教學設計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課件已經走入了幼兒園中,它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對於現代幼兒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體課件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教育教學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組織起來,更是有動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觀演示、人機交互、實時操作等多種形式,能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探索幼兒園教學改革的一條途徑,也是幼兒園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的兒童,他們的年齡小,但是興趣廣泛,他們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比較抽象的事物還很難大量接受,促進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才是真正早期開發幼兒學習潛力的途徑。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更能夠滿足幼兒在這方面的要求。 (一)利用多媒體吸引幼兒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 幼兒園孩子年齡小,無意注意佔主導地位,鮮明、新穎、具體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多媒體技術以其鮮艷的色彩、多變的動態畫面、聲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音和圖象來實現某些知識性較強的內容,就更易於幼兒掌握知識,同時也符合低幼年齡的認知特點。多媒體教學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虛擬了現實,再現生活物景,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從而營造了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就是憑著它的這些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誘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使他們能夠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中班數學《分類計數》活動中,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軟體,整個活動以小動物變魔術和與小朋友們做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每當電腦顯示小動物一邊唱著動聽的歌,一邊拍打翅膀,帶出各種色彩鮮艷的幾何圖形,拼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時,這色彩豐富、富於變化的視覺畫面,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慾望,同時電腦又以小企鵝唱歌貫穿整個課件之中,更讓幼兒能長時間把注意力停留在課件上。正是由於多媒體教學有著濃烈的形象、生動性,使幼兒能進入自覺的學習狀態,愛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甚至連平時表現內向的幼兒也變得活躍起來,這種效果往往是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優化教學效果 多媒體所創造的美妙的教學情境,這種情境能把學習的內容在動和靜、虛和實、遠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間相互轉化,打破了多種限制,尤其是動畫技術可以表現生活中某些幼兒無法親自感受的事物,如:讓幼兒認識貓頭鷹的各種形態,了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以及在捉老鼠時的不同動作方法,這樣貓頭鷹的整體形象就在幼兒意識中形成,及大增強了教學的密度,節省了教學時間,減輕了幼兒學習時的負擔,優化了教學效果。多媒體計算機具有靈活、隨意的界面交換功能,教師可以讓顯示屏上的畫面和存貯的聲音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主動調控、快捷的交換,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錄音、錄像機因倒回播放而中斷教學使幼兒注意力分散、影響幼兒思維等弊端的發生,這就可以使教師能更主動地控制教學過程,進而增強教學效果。在中班科學《有趣的磁鐵》一課,其難點是讓幼兒掌握正負極之間的關系。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逼真的模擬,並將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幼兒獲得了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知識經驗,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條件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在很多的院校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條件可能已經比較健全、完善了,而在幼兒園中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所需要的條件方面還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要想很好的運用多媒體教學需要硬體設施與軟體設施兩方面的條件: (一)硬體設施 設備和技術問題直接影響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首先,在園內要安裝寬頻設施、幻燈、投影、錄音機、音響、計算機以及多媒體網路。同時,實現園內教師的教案、課件、經驗、活動反思等資料的共享;也為教學管理提供有利的幫助。當然要想應用多媒體上好一節課,教師的備課就是其中的關鍵之一。在多媒體教材上有一定要求,首先教材要滿足教學性要求,選題是否恰當;內容是否滿足教學需要;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深、難易是否適中。其次滿足科學性要求,內容要正確,符合邏輯;模擬模擬要合情合理、准確真實。三是滿足技術方面的要求,即圖象、聲音、文字設計十分合理;畫面、色彩、聲音是否清晰、醒目、適當、聲音和圖象是否同步;交互設計、頁面跳轉是否正確。四是滿足藝術性要求,課件是否創意新穎、構思巧妙;多媒體選用十分恰當、畫面是否悅目、聲音是否悅耳;是否有較強的感染力。另外,為了能夠更加完善的開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室里也應有提供一些必備的條件。如計算機投影儀等,以便教師在上課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系統選用自己合適的多媒體設施來配合自己的講解。 (二)軟體設施 作為教育者,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一方面幼兒園為教師提供良好的設施環境,另一方面教師自身素質也必不可少的。在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下,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時代的需要。就必須不斷的學習,只有使教師具有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在網上獲得有用信息,根據教學需要熟練運用flash、power point等工具製作優秀的多媒體教材,並能正確的恰當的指導學生簡單操作。如果教師還不能很好、熟練運用和掌握多媒體技術,又如何去指導和教會幼兒呢?同時,也要為幼兒設計一些電腦課程,培養孩子運用電腦的能力,以便更好的教學。 二、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幼兒學習語言營造氛圍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興趣維持的時間較短。要想在較短的時間里引導幼兒去學習語言,是非常困難的事。但多媒體憑著它的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的興趣達到最高點。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幼兒語言學習需要環境的支持,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幼兒語言學習不可缺少的因素。例如:中班語言活動《小蛋殼》,傳統教學就是出示圖片,引起幼兒的注意,然後老師講故事,接著幼兒了解故事的題目,故事中的人物,最後知道故事中發生的事。而運用了多媒體手段後,當屏幕上剛一出現雞蛋,小朋友的積極性就來了。在老師點擊出畫面的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他們都情不自禁的喊:「小雞,小雞……」這時,教師加以引導,和幼兒一起觀察小蛋殼原本是誰的家的?它為什麼不開心啊?並以它為導線,引導幼兒去思考小蛋殼想做誰的家呢?是採花粉的小蜜蜂?是拖蟲子的螞蟻?是唱歌的小青蛙?是散步的小蝸牛?還是路過的金龜子呢?幼兒一看就能很快地回答。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幼兒搭建了通向語言的橋梁,促進了幼兒的語言學習。 (二)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 在電腦教學中,我們常常以「講故事,人事物,玩游戲,學電腦」四結合為教學模式,並靈活運用多種復述形式,使幼兒積累豐富的詞彙,優美的語句,還能發展幼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讓幼兒學習概括作品大意。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概念的形成以及創造思維的發展都離不開概括的過程。如在學習故事《朋友船》,首先讓幼兒復習一些學過的鍵碼,如空格鍵,讓幼兒對故事中的角色有初步的認識,然後再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展

⑶ 請問 你是學習《多媒體技術與信息化教學設計基礎》這本書的嗎

看書就是了....這個書實踐操作部分出不了什麼題目,也就是理論方面出一些題目,跟「教學設計」教材有非常高的重合度,配合「教學設計」教材的一些論述系統學習兩遍就可以了。

⑷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

一、打破對多媒體的盲目崇拜,樹立正確的多媒體教學理念。
現如今無論是在哪所學校,老師們對多媒體教學是趨之若鶩,只要一講到公開課就一定是多媒體教學,真正成了「無多媒體不成為公開課」只要是多媒體課就是好的,否則就是不成功的。多媒體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師的崇拜物。因此,有的學科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放在多媒體教室來上,學生一天下來要聽多節課的多媒體教學,這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一開始對多媒體課的興趣也盪然無存了。所以,過分崇拜和依賴多媒體教學,不但發揮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可能還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課堂教學的方式,屬於現代教育教學范疇,那麼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作指導。如果用原來的一套,即使設備再先進,教師准備得再好,也不能算多媒體教學。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所突破,圍繞學生如何學好所要掌握的知識做文章,在寫教案前必須先進行教學設計,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教與學的系統「過程」或「程序」,而創設教與學系統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必須有助於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否則就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技術。
二、打破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一枝獨大,發揮好傳統與現代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
在我們的教學中,粉筆、黑板、標本、模型、掛圖等是屬於傳統教學模式,而多媒體是現代教學模式。但在實踐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不但替代了粉筆黑板,還替代了其它媒體的地位,「包辦」了所有的教學工作。這種全盤「包辦」必然帶來問題,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師板書。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徵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激發出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產生許多遺憾,如果藉助黑板這種「靈感」就會得到充分展示。

⑸ 不知道哪位高人有高中信息技術選修2(多媒體技術運用) 的全套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謝謝

我家有,可惜我不在家裡。

⑹ 一、多媒體技術與教學設計

在多媒體技術是否應引入中學數學教學的討論,現在大家基本已有定論:多媒體技術應該在恰當的時刻以恰當的形式出現。既不應全盤否定多媒體技術對教學的作用,也不應認為多媒體技術用得越多越好。在實踐中,筆者體會到教學設計是多媒體技術和數學教學整合的關鍵。舉個例子來講,同樣是「球的體積」這堂課的引入。第一種設計採用實驗的方式,把准備好的圓錐放入圓筒(與圓錐同底等高),再將裝滿半球皮(底面半徑與圓錐底面半徑相等)的沙子倒入圓筒中,這時圓筒恰好裝滿;第二種設計是用計算機模擬顯示上述的過程。以上教學設計的目的有兩個,第一以「做」數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在不同的兩個班筆者分別採用以上的兩個設計,發現無論從第一個目的還是第二個目的來看,第一種設計要比第二種設計來得好。以往多媒體技術和中學數學教學整合中,以《立體幾何》的例子居多,認為可以將抽象的圖形轉化為直觀的的圖形,便於學生認識圖形。但筆者認為,在《立體幾何》的教學目的中有一條:「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對於初學《立體幾何》的學生來講,採用可旋轉的計算機圖形(同時應教會學生在紙上作圖的方法)是有利的,但一段時間後就應以學生自己作圖為主了。相反的,在《代數》的函數部分和《解析幾何》中,作函數圖象、函數圖象的變化、點的軌跡等等,往往是由一個靜止的狀態到運動的狀態,在這過程中學生較易掌握的是靜止的圖象,對於動態的概念則不容易掌握。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幫助學生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二、多媒體技術的利用與學生知識的建構教學設計是多媒體技術和數學教學整合的關鍵,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就是建構主義。我們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個體的主動建構過程,每個學生都是從自己的認知基礎出發依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數學的。從這個意義看,數學是無法灌輸的,是難以講授的,只能依靠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學好數學。建構主義應該是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教學設計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考慮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效率的問題、應考的問題往往就採用「總結規律式」的方法,這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但數學教學中最精彩的部分──波利亞所謂的「怎樣解題」,並沒有教授給學生,學生並沒有領會到「怎樣解題」的真諦,也沒有享受到解題的樂趣,因此學生就只能完成已知的題型,遇到新的問題就一籌莫展,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解題機器」。在多媒體技術引入數學教學時,學生就由原來的「聽」數學,變成了「做」數學。在「三角函數圖象的變化」這一節中,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句柄」控制三角函數圖象,演示給學生看;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上機操作,自己輸入A、ω和φ,觀察圖象的變化,摸索A、ω、和φ對圖象的影響,在電腦圖形的不斷變化、同學之間的互相討論、教師的點撥指導等反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四、幾點思考1.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具,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這一段時間正是學生審題、思考的時間,利用多媒體技術後,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認為許多東西都呈現給學生了,很快就過去了,沒有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多媒體量大,學生反映良好,其實由原來的「人灌」改為更高效的「機灌」。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時必須給予學生自由、獨立思考的時間2.是「教師為主導地位」還是「學生為主體地位」。上面提到要讓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那是不是就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瞎碰瞎撞?是不是每一個概念都要學生自己去建構?教師的演講、解釋、傳授知識是不是都是多餘的?這些問題都是值得研究探討的,在教學中教和學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片面的強調某一方面忽視另一方面都會走入一個極端。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多媒體工具(網路、電腦)對多媒體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管理、運用,完成與教學的整合,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⑺ 網路學習和課堂學習的優點和缺點

1、課堂來學習
課堂學習是以教師為源主導,以課堂為教學的中心,採用以知識傳授為主體的「灌入式」教學方式,強調知識的至高無上性。

2、網路學習
網路學習是指在師生分離的情況下,藉助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有效實施教學和學習活動,謀求打破教育壟斷,這是一種新型教育形式。

課堂學習是言傳身教,能夠保證知識傳達的有效性,而網路學習則是以「互聯網+教育」的形式,可以提升「言傳」的效率,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難以完全實現「身教」的功能,
但網路學習的優勢非常值得關注,譬如:
(1)優勢資源的普遍共享;
(2)推動教育的全球化與普遍化;
(3)在技術手段上彌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比如學生行為監控的全過程,學生參與從部分到全部,從舉手等待同意到不受限制的表達觀點;過程性評價的實現;
(4)符合新生代00後互聯網原居民的行為習慣;
(5)迎接百年之最大變局的世界發展趨勢,教育不能落後趨勢,教育應該引領發展。

閱讀全文

與多媒體技術應用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