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石壕吏教學設計

石壕吏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11 23:36:53

1. 石壕吏 的教案

《石壕吏》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詞彙,熟讀、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和主題思想。

3、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通過比較,了解杜甫詩歌風格的變化。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和主題思想。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了解杜甫詩歌風格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直接進入新課講解。(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誦讀。

朗讀要求:讀准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提示是古體詩,應注意停頓、節奏、語調)

(1)、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2)、聽讀課文錄音。

(3)、選一學生讀,師生點評。

(4)、全班齊讀。

2、感知詩意。

方法: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釋字詞的意思。(學生搶答)

投:投宿 逾:越過 一何:多麼 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 戍:防守 已:停止 猶得:還能夠

絕:沒有了 幽咽: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

(2)、學生質疑字、詞、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圖片,學生討論。

1、這首詩寫了一件什麼事?你把這件事告訴大家。

2、寫了哪些人物?你認為這些人怎麼樣?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三、質疑

1、學生自由質疑。(從詩的情節內容入手)

2、教師引導問題,加深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詩人同情老婦的遭遇,可一言也未發,最後走時也沒對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詩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孫母」,而帶走「力雖衰」的老婦,原因是什麼?

3、石壕吏為何不抓杜甫?

四、探究

1、 作者親身經歷了這件事,你感覺到他的心情如何?我們應用怎樣語氣來讀呢?

2、學生齊讀。

3、你認為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可從內容、構思、語

言上分析)

① 情節生動

② 構思巧妙

③語言精練

4、與《望岳》詩比較。(從內容、構思、語言上進行比較)

5、這首詩與前面的《望岳》比較,風格完全不同,想想:一個作者寫出兩篇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為什麼?

① 圖片:唐代兩幅畫面。

② 歸納: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我們的寫作素材要來自於生活,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反映

源泉

板書:文學 生活

③杜甫的詩歌反映生活,揭露社會現實,所以有「詩史」之稱。讀杜甫的詩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1、《石壕吏》這首詩的內容和主題思想

2、了解了杜甫詩歌的不同的風格。

3、知道了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

六、作業

1、閱讀杜甫詩歌,進一步理解他詩歌內容和風格。

2、背誦本詩。

【教學目標】1、了解與本文相關的文學常識和歷史背景;
2、領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3、反復誦讀增強文言積累。
【教學重點】領會詩歌思想內容及誦讀。
【教學難點】領會詩歌思想內。
【教學時數】1課時
上課時間:2004年9月22日下午第一節
地點:06級3班 上課人:劉順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復習導入)
1、盛唐時期,我國有兩個著名的詩人,他們一個被後人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他們是 、 。
2、杜甫的詩大多都真實地表現了現實生活,後人把他的詩叫做「詩史」。特別是他親身經歷「安史之亂」時期所作的《三吏》、《三別》更是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給人發帶來的苦難生活。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中之一《石壕吏》。
二、 整體感知課文
1、 自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把握好節奏。
2、 齊讀課文,自我尋找語感。
3、 結合書下注釋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三、 質疑並討論
1、 從內容看這是一篇敘事詩,記敘的時間、地點、事件分別是什麼?主要人物有哪些?
2、 明明是朝庭徵兵,為什麼不說「徵兵」、「招兵」而說「捉人」?這里含有什麼意味。
3、 同對「徵兵」這件事,對「小吏」和「老婦」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4、 「聽婦前致詞」是誰在聽?「老婦」的致詞可分為幾層?致詞的內容是老婦一口氣說下去的嗎?
5、 故事的結尾一段暗示了什麼?你對獨與老翁別作何感想呢?
四、 表演
根據課文的分析請同學把故事編成短劇進行表演。最後對課文進行簡短的小結。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吏——乎——怒
婦——啼——苦
致詞——吏夜歸——獨與老翁別

2. 杜甫詩三首教案

25.杜甫詩三首
一、導入: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創痍,詩中聖哲。滿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同學們,這些對聯中指的人物是誰呢?對,是杜甫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後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鬱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作者簡介:
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這些詩像一面鏡子,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自李唐以來,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為「史詩」,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稱為「詩聖」。
杜甫( 712~ 770),唐代詩人。字子美。 祖籍襄陽 (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後可分 4個時期。
漫遊時期:玄宗開元十九年( 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後漫遊吳越和齊趙一帶。 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 杜甫此期詩作現存 20餘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
三、教學過程:
《望岳》
1. 介紹寫作背景: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後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鬱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2.介紹古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多數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為主而雜有長短句的;平仄沒有嚴格的限定,體現自由的抑揚韻律;用韻比較自由,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從句式方面看,古詩一般四字為二二式,五字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為二二二一式,有時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況。《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詩,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整體感知。
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盪胸」兩句是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說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為「俯視」。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4.逐句分析。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據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後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盪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雲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雲」;鳥亦時常出沒於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嚮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麼?(這是詩人神遊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5.總結。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生以後,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裡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於這動盪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後,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么?
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設計:
遠望
望岳 近望
仰望
《春望》賞析
1. 介紹寫作背景: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他乘隙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這首詩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
2. 介紹近體詩
近體詩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詩。近體詩從句式上說有五言、七言之分;從篇幅上說有律詩、絕句兩種。律詩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頭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韻,通常押平聲韻。
3.整體感知: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關於表現手法:
A.觸景傷懷,移情於物,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中,情景交融。
B.一字傳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驚心;「深」字令人滿目凄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驚」體現了詩歌語言的動態美,寄託了詩人強烈的情感。
板書設計:
春望
憂國---------------思親
《石壕吏》
1. 介紹寫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看戰亂後的故鄉。可是不到兩個月,形勢發生逆轉,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河陽一帶又騷動起來。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詩人這時被迫離去,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根據這番經歷寫成的。三吏三別:《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情節生動而流傳最廣。
2.理清情節發展脈絡,指導學生背誦。
(1)提問: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理清故事情節,並概括詩歌的思想內容。
明確:這是一首敘事詩,其主體部分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後四句是結局和尾聲,暗示老婦已被抓走。老婦致詞又可分為兩層:5~16句老婦人敘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婦人主動請求從軍。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的意境,把握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學生根據思路提示,讀詩,嘗試背誦。
3.分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說明是夜裡突然襲捕,令人驚駭)捉人。老頭越過牆走,老婦出門看(突出老婦機警,掩護老頭逃走)。(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及起因)
差役吼叫多麼兇狠,老婦人啼哭多麼痛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讓家庭快些脫離危險,說明河陽戰事緊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詩人獨與老頭告別,暗示老婦已被抓走)
4.分析人物形象
提問:詩中有幾個人物?他們各有什麼特點?
明確:老嫗、石壕吏。老婦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動從軍,有敢於承擔苦難的精神。石壕吏開頭出現,中間便隱入幕後,「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態度蠻橫,凶暴無比。
5.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詩歌的思想內容,並分析詩歌流露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的痛苦申訴,描繪出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露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板書設計:
石壕吏
差吏夜捉人
老婦哭訴苦難 戰爭給老百姓的災難深重
老婦自請服役

3. 杜甫詩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 我現在要在10分鍾內背下來,怎麼背啊! 明天就考!!

別亂想 放鬆念 多年幾遍 慢慢的就背過了 最好詞意思你都理解 千萬別緊張 越緊張越亂 那樣是不行的

4. 《望岳》、《春望》、《石壕吏》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過朗讀、心理模擬和短劇表演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設計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為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一組伊拉克的新聞圖片,問:戰爭給伊拉克的老百姓帶來了什麼?
(這是現代戰爭帶給老百姓的傷害,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古詩《石壕吏》,去感受中國古代老百姓在戰爭中的命運。)
二、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學生交流有關的資料:
杜甫,唐朝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他歷經安史之亂,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兵敗鄴城後,在他從洛陽到華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瘋狂拉丁,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三、疏通字詞,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要求讀准字音和節奏;指名讀,其他同學聽:是否全讀對了;齊讀。
注意:逾 戍 嫗 咽
2、 自讀,注意哪些句子讀懂了,哪些句子讀不懂,四人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注意重點字詞:
逾牆走:越過牆逃跑 一何:多麼
戍:防守 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 絕:沒有
幽咽:隱約、輕聲地哭。 猶得:還可以
3:寫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
明確: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
4、 解了故事的內容,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讀課文。(悲憤沉鬱)
四、心理模擬:在事發現場,當事的老翁、老嫗、媳婦、差役心裡會怎麼想?
先獨立思考再相互交流。(從不同角度體會當時百姓的痛苦,社會的黑暗腐朽)
五、短劇表演:在走進詩中人物的內心後用短劇的形式來創造表演。
1、 分組准備:4~6人一組。
2、 表演
3、 同學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點評表演。
4、 杜甫目擊了老嫗一家的悲慘遭遇,他心裡怎麼想?
(可從對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對官差如狼似虎的憤恨、對朝庭黑暗無能的批判、對朝庭捉丁平叛的矛盾等角度進行思考。)
再一次聯系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經歷了解其人其詩。
六、欣賞:
以視頻形式(選自《唐之韻》之詩聖」杜甫)再一次深入地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及杜甫對民生疾苦的關注。
結束語(接視頻解說詞的最後一句:因為他們是弱者):但是,作為弱者的杜甫,並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
七、作業:
1、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像,有一定的環境描寫,用多種方法刻畫人物。
2、 課外閱讀《三吏》《三別》《兵車行》等詩。

5. <石壕吏>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過朗讀、心理模擬和短劇表演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設計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為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一組伊拉克的新聞圖片,問:戰爭給伊拉克的老百姓帶來了什麼?
(這是現代戰爭帶給老百姓的傷害,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古詩《石壕吏》,去感受中國古代老百姓在戰爭中的命運。)
二、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學生交流有關的資料:
杜甫,唐朝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他歷經安史之亂,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兵敗鄴城後,在他從洛陽到華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瘋狂拉丁,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三、疏通字詞,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要求讀准字音和節奏;指名讀,其他同學聽:是否全讀對了;齊讀。
注意:逾 戍 嫗 咽
2、 自讀,注意哪些句子讀懂了,哪些句子讀不懂,四人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注意重點字詞:
逾牆走:越過牆逃跑 一何:多麼
戍:防守 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 絕:沒有
幽咽:隱約、輕聲地哭。 猶得:還可以
3:寫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
明確: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
4、 解了故事的內容,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讀課文。(悲憤沉鬱)
四、心理模擬:在事發現場,當事的老翁、老嫗、媳婦、差役心裡會怎麼想?
先獨立思考再相互交流。(從不同角度體會當時百姓的痛苦,社會的黑暗腐朽)
五、短劇表演:在走進詩中人物的內心後用短劇的形式來創造表演。
1、 分組准備:4~6人一組。
2、 表演
3、 同學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點評表演。
4、 杜甫目擊了老嫗一家的悲慘遭遇,他心裡怎麼想?
(可從對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對官差如狼似虎的憤恨、對朝庭黑暗無能的批判、對朝庭捉丁平叛的矛盾等角度進行思考。)
再一次聯系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經歷了解其人其詩。
六、欣賞:
以視頻形式(選自《唐之韻》之詩聖」杜甫)再一次深入地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及杜甫對民生疾苦的關注。
結束語(接視頻解說詞的最後一句:因為他們是弱者):但是,作為弱者的杜甫,並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
七、作業:
1、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像,有一定的環境描寫,用多種方法刻畫人物。
2、 課外閱讀《三吏》《三別》《兵車行》等詩。

閱讀全文

與石壕吏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