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學寫作之詩歌課的教案
分享日誌
熱門日誌
我的文學課{(詩歌寫作)
分享
我的文學課{(詩歌寫作)
來源: 張素敏的日誌
第九講:詩歌寫作概要(下)
一、填詞概說
在唐詩發展繁榮的同時,中國詩歌又出現了一種重要的新形式――詞。詞於初盛唐即已在民間和部分文人中開始創作,中唐詞體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強,藝術趨於成熟。
一詞的別稱
詞,初名曲詞、曲子詞,又叫倚聲,後來也稱長短句、詩余。這種種的稱呼實際上反映了詞的兩個源頭以及順著這兩個源頭而形成的兩種傳統。第一個傳統,詞是一種音樂文學,是與樂曲相配合的歌辭,在詞的初期,歌辭依附於樂曲,清人宋翔鳳《樂府余論》:「以文寫之則為詞,以聲度之則為曲。」正因為詞與音樂的密切關系,所以又被稱為「倚聲」「樂府」「曲詞」「曲子詞」;第二個傳統,詞是長短句的詩體,是與樂府、近體詩一脈相承的「調有定字,字有定聲」的新的格律詩體,遵循著一種參照詩體而建立起來的新傳統。我們現今作詞,主要依照後一種傳統。
前人對「詩余」的理解不盡相同,有解釋為詞繼詩之後興起的,有解釋為詞乃五七言近體詩演化而來的,有解釋為詩人以余興填詞的,等等。
二詞的牌調
詞是音樂與文學結合的產物,它最初是先有曲牌,然後依據曲調填上詞句。這種曲調就稱詞牌。
每一種詞調按照各自依據的樂譜,大體上都有一定的格式,但這種格式在開始時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人們據譜填詞,他所要求的,也只是合情、易唱、順耳而已,無需苛求每個地方都字切句合。宋以後,樂譜逐漸散失,再加上多數文人本不懂音樂,他們填詞意在作詩而不是演唱,於是乾脆不去理睬曲譜,只按前人已填了的某調,一字字一句句照填下去,這樣一來,格式反而固定了、嚴格了。明清兩代更有人歸納舊詞、釐定詞譜,使填詞者有所依據。
三詞的章法
詞分單調、雙調、三疊、四疊四種,以雙調為主。習慣上人們將雙調詞的上下兩段分別稱為上片、下片,或上闋、下闋,三段、四段的詞則稱三疊、四疊,而不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