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致愛麗絲鋼琴教學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kmmSblZGn8/
這個不錯抄,你襲看看!!
還有這個,無講解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vHZrQm25ZM/isRenhe=1
㈡ 致愛麗絲鋼琴雙手簡譜帶指法
彈鋼琴用簡譜不合適吧。。花點時間學習一下五線譜其實沒有多難的
㈢ 致愛麗絲鋼琴樂譜怎麼彈好
第一段較為深情;
第二段因為稍微有些復雜,不要用力過猛:
第三段左手彈得稍微輕一點,畢竟右手才是主角。
㈣ 鋼琴曲<致愛麗絲>的講解
《致愛麗絲》原名《a小調巴加泰勒》,是貝多芬在1810年創作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 該作品在1867年被後人所發現,後收錄在《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補遺部分59號。
該作品採用迴旋曲式寫成,結構是ABACA。其中A部為迴旋曲的主部(疊部),共出現了3次;B部和C部為與A部起強烈對比的兩個插部。
(4)致愛麗絲鋼琴教學講解擴展閱讀:
主流版本:
在1808一1810年間,年近40歲的貝多芬教了一個名叫特蕾澤·瑪爾法蒂[3](Therese Marfati)(有的翻譯為特蕾莎·瑪爾法蒂)的女學生,並對她產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暢的情況下寫了一首《a小調巴加泰勒》的小曲贈給她,並在樂譜上題寫了「獻給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為了紀念」的字樣。
之後,這份樂譜就一直留在特雷莎那裡,貝多芬沒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後在其作品目錄里都沒有這首曲子。直到19世紀60年代,德國音樂家諾爾為貝多芬寫傳記,在特雷莎·瑪爾法蒂的遺物中才發現了這首樂曲的手稿。
1867年,諾爾在德國西南部的城市斯圖加特出版這首曲子的樂譜時,把原名《致特蕾莎》錯寫成《致愛麗絲》。從此,這首鋼琴作品開始以《致愛麗絲》的名稱在世界上廣泛流傳,而原名《致特蕾莎》卻被人們忘記了。
㈤ 致愛麗絲鋼琴數字簡譜
致愛麗絲抄鋼琴簡譜:襲
(5)致愛麗絲鋼琴教學講解擴展閱讀:
該歌曲由貝多芬創作於1810年4月27日,採用迴旋曲式寫成,結構是ABACA。其中A部為迴旋曲的主部(疊部),共出現了3次;B部和C部為與A部起強烈對比的兩個插部。
A為整首小品的疊部,B、C兩部分則為兩個插部。A部分有三小樂句,共22小節(不計原樣再現的兩次),B部分分為兩個小樂句,共15小節,而C也可分為兩個小樂句,共22小節。全曲不計反復部分共103小節。
創作背景:
貝多芬創作這個作品的靈感,是來自於一位名叫愛麗絲的女孩。她為了幫助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實現看見森林和大海的願望,而四處求助別人。
貝多芬為此非常感動,特地在聖誕夜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樂,聽著聽著,音樂讓老人看見了:「阿爾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島四周的海水,還有海鷗、森林、耀眼的陽光。
於是老人滿意地合上了雙眼,不再有孤獨和悲憐。之後,貝多芬便將這個曲子獻給善良的姑娘愛麗絲。
㈥ 致愛麗絲鋼琴簡譜
《致愛麗絲》鋼琴簡譜:
(6)致愛麗絲鋼琴教學講解擴展閱讀:
《致愛麗絲》原名《a小調巴加泰勒》,是貝內多芬在1810年創作容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 該作品在1867年被後人所發現,後收錄在《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補遺部分59號。
該作品採用迴旋曲式寫成,結構是ABACA。其中A部為迴旋曲的主部(疊部),共出現了3次;B部和C部為與A部起強烈對比的兩個插部。
貝多芬創作這個作品的靈感,是來自於一位名叫愛麗絲的女孩。她為了幫助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實現看見森林和大海的願望,而四處求助別人。
貝多芬為此非常感動,特地在聖誕夜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樂,聽著聽著,音樂讓老人看見了:「阿爾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島四周的海水,還有海鷗、森林、耀眼的陽光。」於是老人滿意地合上了雙眼,不再有孤獨和悲憐。之後,貝多芬便將這個曲子獻給善良的姑娘愛麗絲。
㈦ 獻給愛麗絲鋼琴曲 教學視頻(急)
如果這首歌在你的鋼琴書上有的話,書背應該有教材影碟。我學到7級了,每本書都是這樣。你試著翻開書看看,找找有沒有影碟。如果沒有,你可以在網路上查找一下,我知道的只有這麽多,祝你成功。
㈧ 跪求致愛麗絲 鋼琴教學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2MjU5OTY=.html
好像沒有01
希望你能喜內歡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