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這篇演說蘊含著怎樣的深沉情懷
現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之演講蘊含了什麼樣的一個情況?不告訴我們要有抱負,要有理,想要有愛國情懷,這個好不也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②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的文章內容
五年前,嚴幾道⑴先生為本校校長時,余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於同校。諸君多自預科畢⑵業而來,想必聞知。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⑶,諸君較昔當必為長足⑷之進步矣。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⑸。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⑹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⑺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⑻。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⑼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⑽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⑾,於我何懼(損)?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於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光陰,孜孜⑿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⒀。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⒁,趨向自異。平時則放盪冶遊⒂,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⒃,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吾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⒄。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講席,則必貽誤⒅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礪⒆德行。方今風俗日偷⒇,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①,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②不為流俗所染。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③。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④,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⑤,同乎流俗,合乎污世⑥,已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營營)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於道德無虧⑦,而於身體有益。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⑧?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共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⑨之效。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勖⑩,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己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余在德國,每至店肆購買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此雖小節,然亦交際所必需,常人如此,況堂堂大學生乎?對於師友之敬愛,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三也。
余到校視事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以後所印講義,只列綱要,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二曰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廣為購辦,必不足供學生之參考。刻擬籌集款項,多購新書,將來典籍滿架,自可旁稽(jī)博採,無虞(yú)缺乏矣。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只此,以後會晤日長(cháng),隨時再為商榷(què)可也。
③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怎樣分段
本文五個自然段,屬於典型的總分總結構。
一(1),回顧與北大的淵源,引出要說的內容。
二(2—4)具體說對青年的三點希望。
三(5)交待了上任後要做的兩件事及原因。
④ 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演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為本校校長時,余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於學校。諸君多自預科畢業而來,想必聞知。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諸君較昔當為長足之進步矣。予今長斯校,請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令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懼?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於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分陰,孜孜求學,則求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盪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吾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仕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礪德行。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幾道德無虧,而於身體有益。諸君入分科肘,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共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已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余在德國,每至店肆購買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此雖小節,然亦交際所必需,常人如此,況堂堂大學生乎?對於師友之敬愛,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三也。
余到校視事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日改良講義。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以後所印講義,只列綱要,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二日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廣為購辦,必不足供學生之參考。刻擬籌集款項,多購新書,將來典籍滿架,自可旁稽博採,無虞缺乏矣。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只此,以後會晤日長,隨時再為商榷可也。
⑤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學習筆記,簡介
眾所周知,蔡元培是一個偉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學者,但更多的情況下,他是以一個教育家的身份來面對大眾的。我也更傾向於把他看成是一個教育家,尤其是當我讀到這篇《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時,我的這種想法就更加堅定了。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震動,也引發了不少的感觸,讓我不斷地進行反思,反思之後,產生了一些想法,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作為一名普通的學生,我是講不出多少高深的哲理和原理來的,所以我只談談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想法。
現在已經是2004年年末,距離這篇演說發表之日已逾87年了,這段日子不算短了,但重溫這篇演說,我覺得它一點也不過時,它可謂「字字珠璣」,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我想它對今天的教育仍有良多的教益,可稱得上是歷滄桑而彌新。
在這篇演說里,蔡先生「以三事為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並且「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二曰添購書籍」。這五點要求,可謂五枝利箭射向現實教育的軟肋。
首先,要「抱定宗旨」。蔡先生分析了大學與專門學校的區別,他認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而不是為了養成資格,更不是為了做官發財。要達做官發財的目的,可入專門學校,如法律學堂等。而現在大家考入大學為的就是功名利祿,學問值幾個錢?看到這,我不由想起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政法大學,理工大學,工業大學,郵電大學,農業大學等等,最典型的是最近北京廣播學院改名為「中國傳媒大學」,這些學校既不具備學科的普泛性,目的也不是為了「研究高深學問」,為什麼叫「大學」?叫「學院」不是挺好嗎?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為了面子上好看,名稱好聽些,可人家「麻省理工學院」聞名世界,學術成就卓越,可沒有為了面子上好看而改名稱為「麻省理工大學」,人家的光輝形象也沒有任何的損失。說到這,是蔡先生錯了嗎?還是當今的教育官員錯了呢?倒讓我拿不準了。
「平時則放盪冶遊,考試時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我進入大學已經兩年半了,所見所聞,甚覺失望,原因就是不少同學像上面所講的。平時東游西逛,今日網吧泡一晚,明日舞廳玩一天,後天郊遊,課呢?能逃就逃;書呢,能不看就不看;最熱心的是球賽,最關心的明星的緋聞。不說本專業外博覽群書,就是本專業內的不少必讀書也是聞所未聞,摸也未摸。要說學問,確實是沒有多少。到考試時,那可不得了了,天天追在老師屁股後面套題,復印大量筆記,起早貪黑開始忙。有些老師也比較慈悲,會給你劃比較小的范圍,你只需在考試前幾天背一下,就可以輕松過關,分數甚至是比整天孜孜不倦攻讀的學生還要高,讓人不平。另外,各種額外的加分也讓一部分同學費盡心思。
「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既可藉此活動於社會。」我常常想,時光已經過去87年了,今日某些學生之所為怎麼跟蔡先生的描述是如出一轍呢?怎麼就沒有一點兒進步,反而愈演愈烈呢?有多少學生整日昏昏然於校園,關鍵時刻走後門,藉以混一文憑,以求將來找份好工作,好掙大錢。「研究高深學問」之宗旨早已經被拋入爪哇國了。還有今日考研室火爆異常,而在這浩浩盪盪的考驗大軍里,又有幾人是為研究學問呢?大多不過混一文憑而已。
而孜孜求學者,翻看其中書,大部分卻是英語書,此為何故?准備過四六級,考托福,考GRE.。有調查說,現在大學生課余時間用在英語上的時間佔60%,而專業課只佔40%。這倒讓我想起了蔡先生在第一次教務會議上就該英語為漢語來做為會議用語了。今日對於英語的學習是否過熱了呢?假如現在魯迅,陳景潤處在現在的話,他們也必定為學英語而大傷腦筋,為過四,六級而費盡心思,哪還有時間去研究學術呢?中國也許會少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一位優秀的數學家,而多了兩位平庸的人。
「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誰說不可呢?當今社會「著名」腐敗分子哪一個著名學府畢業的,又哪一個不是當年叱吒風雲的學生幹部呢?現在大學里的學生會,各社團已成了准官僚的培訓基地,腐敗的預演場。經過校園里的「廝殺」,他們已是熟諳「官場」一道,走上政界能不如魚得水,飛黃騰達嗎?蔡元培先生的這句話可謂是一針見血。
接著,蔡先生說:「二曰砥礪德行」,蔡先生一向是溫和的,可在這里他卻激憤地指出「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品德教育本來就是中國教育永遠的傷痛。在中小學里品德教育就是背條條框框,根本沒有實質的效果,而在大學里,又根本得不到重視,每個大學里倒是都開一門「思想道德修養」課,主旨是好的,可是又有多少學生僅僅是為了混學分。在這門課上得到了什麼呢?沒有人會問。前幾年的時候,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的學校的學生劉海洋是怎樣厚德載物的吧:將濃硫酸殘忍的潑向動物園幾只無辜的熊身上。這種人實在是可怕,他們是社會的危險分子,誰也無法保證他們有一天不會將硫酸潑向人。但他們的頭上卻寫這兩個字「精英」,讓我們是徒呼奈何?這個社會實在是太重「智」而忘了「德」。
魯迅當年曾經諷刺的「國罵」在大學里是極為流行的,國民劣根性在大學生身上體現得很明顯。又由於網路的廣泛使用,使多少原本在小圈子裡使用的粗俗詞語泛濫。當你漫步在景色優美的校園的時候,耳邊卻傳來一聲又一聲的臟話時,你的心中一定很不是滋味。記得蔡元培先生說過,英國之大學在於養成人格,德國之大學專重學問,美國之大學兼及實用。而中國的大學愣是將前二者拋在一邊,專重實用,將大學辦成了職業培訓所,而人格之養成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蔡先生這點算是說錯了。現在的大學生早已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學生了,大學也早已不再是理想主義的大本營,而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一個堅實的據點。普遍不關心政治,不關心人民的疾苦是這里的特色,他們所關心的只是娛樂圈裡的雞毛蒜皮。某地煤礦死傷幾百人,某架飛機失事,某地爆發大地震,這些他們統統不關心。而某明星大腕遇車禍才上一點皮,他們卻如喪考妣。生活在這樣的世間真是讓人心痛。每晚,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必定是NBA球賽,是娛樂圈的八卦新聞。遙想五四先賢,嚮往的是國富民強,反觀現實,讓人泫然。
當然,確實也有一些身在校園,心憂天下的真正具有知識分子品格的老師和學生,我對他們是極為敬重的,但遺憾的是他們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看成是鳳毛麟角,而且他們的處境也不是很好。由於不善迎逢,敢講真話必然會遭到某些人的嫉恨。比如余傑當年就曾經因為《醜陋的大學生》而差點被學校開除。連古代的儒家知識分子都知道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敢於直言,心憂天下民眾之疾苦。而現在的青年學生又有幾個有這樣的胸懷呢?指望這樣一代會產生一些偉大的思想家實在是太樂觀了?
「三曰敬愛師友」。蔡先生到北大就職的時候,向歡迎他的勞工摘帽鞠躬以表敬禮的行動仍然人深深地感動。「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駐君求學便利,駐君能無動於衷乎?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這段肺腑之言讓人為現狀憤然。
「同學同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孰可以收切磋之效。」切磋學問是好事,而現在同學之間切磋的是電腦游戲,娛樂新聞,NBA新聞等等。「敬愛師友」也早已經是異化了的「敬愛師友」。與老師套近乎,為的是考試時老師能給一些面子,與同學關系鐵,是為了在校園時間好社會網路。悲哉,本應是單純的一心想學的學生竟鬼到這種程度,讓人不由得脊背發涼。
「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現在已無所謂講義不講義,反正是有課本,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而已。「細枝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也道出了不少治學的門徑。想起了五四時北大名師雲集,陳獨秀,胡適,周氏兄弟等學貫中西,揮灑自如,氣吞萬里如虎的氣概來,而辜鴻銘,黃侃等人的學問也是深不可測,講課更是妙趣橫生。讓後來我輩唯有羨慕之意。
「二曰添購書籍」。現在大學裡面子工程層出不窮,而購書一事則大喊經費緊張。「將來書籍滿架,可旁稽博採,無虞缺乏矣」,蔡先生的願望可是不大好實現啊!現在每個大學都宣稱自己的圖書館有多少多少萬卷藏書,但這些書到底有多少可以被學生們利用呢?眾所周知,各圖書館之書甚舊,有不少甚至是文革期間出的大批判的書,而新書則很少,有的則連一套完整的《魯迅全集》都找不到。我曾觀魯迅《小說舊聞鈔》,見先生所列參考書目甚多,於是在圖書館查找,終無所見。先生所用之書亦非冷僻之書,在其同輩學者的學術著作中也常見其名,而現在卻鮮見亦。最可惡的是新書上架速度極慢,例如錢理群先生的《與魯迅相遇》在書出版之後將近一年才在圖書館里見到,要看新書,只得自己去買。而真正的讀書人一般都是囊中羞澀,節衣縮食買書也賣不了多少,況且現在書價又高,實在是讓讀書人無奈。
⑥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的主要議題有
一曰抱定宗旨。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
⑦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課後題答案
一由這篇演講辭可以看出當時什麼樣的社會現實?身為北大校長的蔡元培由此對青年學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最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畫出來,談談你的感想。
設題意圖:把握內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文化內涵。
參考答案:
由這篇演講辭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非常腐敗,道德淪喪,即便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北京大學,也難脫流俗。很多學生不以學業為重,而是把大學當成了陞官發財的階梯;平時敷衍塞責,放盪冶遊,考試突擊講義。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鄭重地提出了三點要求,希望青年學子在學業上,要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孜孜求學;在品行上,能砥礪德行,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時的個人修養上,要尊敬師長,團結友愛。
「最觸動心靈的是哪一點」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自由發揮,暢所欲言。
二 作為一篇就職演說,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設題意圖:了解本文的結構,體會演說辭中心突出、結構分明的特點。
參考答案:
演講,由於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一篇演講只能安排一個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在這方面是個典型的範本。它的結構非常明晰。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圍繞著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北大學子,明確提出了三點要求,結尾點出自己的計劃,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三 體會下列句子的含義和特點。
1.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
2.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
3.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己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相互勸勉也。
設題意圖: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參考答案:
1.這句話是蔡元培對青年學子的懇切勉勵,他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而不是做官發財的進身階,因此,學生在校應努力鑽研學問,增長見識。這一點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
2.這句話是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而言的。當時的北京社會,經歷了辛亥革命的失敗和軍閥的混戰,舊的道德已經失范,新的又沒有樹立起來,整個社會陷入道德淪喪的狀態,一般人很少能不為所染者。這也是作者寄望於青年學子,希望他們不僅自己潔身自好,而且能擔當起為社會匡正流俗的職責的主要原因。
3.這句話講的是青年學子之間相互友愛、相互勸勉,在德行上共同進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對北大學生的深切厚望。
四 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你了解它的歷史以及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嗎?課外搜集有關資料,並與同學合作,以「我所了解的北大」為主題,辦一期牆報。
設題意圖:通過自己搜集和整理材料,了解北大的歷史和蔡元培的貢獻,開拓視野,增長見識,鍛煉語文表達能力。
參考答案:
(略)。
⑧ 關於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為本校校長時,我剛剛在教育部工作。在開學那天曾為北大做了一點事情。各位都是從預科讀下來的,所以想必你們也聽說過我。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何況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長足的進步。我今天就要執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各位來北大求學,肯定有一定的宗旨。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學的性質。現在的人專科學校就讀,學成之後有所工作,這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在大學則不是這樣。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外人每次指出咱們北大的腐敗,想要在北大讀書,都是有著當官發財的夢,所以從預科畢業後,大多數是進入法律系,進入文科的很少,進入理科的更少。大概是因為法律是做官的捷徑啊。因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問老師的學問深淺,而是問官職大小。官階大的人,特別受歡迎,大概是為了方便畢業生有人提攜啊。現在我國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進入政界,專職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請教師,不得不請兼職的人,這也是不得已之舉。討論外人指摘的合適與否,不具體說了,消弭批評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別人說我們腐敗,我們問心無愧,有什麼可恐懼的啊。真是有做官發財的目的的話,北京有很多專科學校,進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學校學習,進入經濟系可以在商業學校報考,又何必要來北大呢?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為了尋求知識而來,進入法律系,不是為了做官;進入經濟系,不是為了發財。宗旨定下來,事情就都進入軌道了。各位在這里學習,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時間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那麼成績會很大的啊。如果只是為了發財做官,宗旨就是錯誤的,那麼就會出現問題。平時不努力學習,臨考試時再熟讀講義,不考慮喲沒有獲得知識,只掙分數的高低;考試一完,就把書都扔在一邊,混個三四年,有了文憑,借著這個在社會上走動,這豈不是與進入大學的初衷背離了嗎?虛度光陰,毫無學問,是耽誤自己啊。且辛亥那一戰,我們之所以革命,就是因為清廷的腐敗啊。就是現在,也有很多人對政府不滿意,也是因為社會的道德淪喪啊。現在各位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打好基礎,勤奮學習,則如果將來為生計所迫,擔任講師,則一定會耽誤學生的啊。進入官場,則會耽誤國家,這是貽誤別人啊。誤人誤己,誰又願意這樣呢?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這是我對各位的第一點希望。
三是敬愛師友。教員教授知識,職員服務大家,都是為了大家學習的便利,大家總不可能無動於衷吧?所以就應該以誠相待,尊敬有禮。至於同學住在一起,尤其是應該互相關愛,這樣才會有互相交流學習的效果。不光要開誠布公,更要互相勉勵,都在北大,則要榮辱與共。如果有同學道德有問題,舉止有不當,社會上遭到批評,即使你自己德行合體,也難以辯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勵。我在德國,每當到商店裡買東西,店主都熱情款待,付錢接物,也都互相說謝謝。這雖然只是細節,但這是焦交際所需要的,普通人況且這樣,更何況堂堂大學生呢?對於師友的敬愛,這是我對各位的第三點希望。
我掌管北大才僅僅幾天,很多校務還不是很了解,現有兩個計劃:一是改良講義。不僅要靠講授的知識,還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潛心學習。以後印教義,只印提綱,細節上的,還有精要的內容,都由講師口述,或者學生自己找參考,以求學有所得,能夠真正對大家的學習有作用。二是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然多,但是新書很少,如果不廣泛購書,必然不能足以給學生參考。現在正在籌集錢款,多多購買新書,將來書籍滿架,自然可以多方參考,不會有知識上的缺乏。今天和各位說的就這么多,來日方長,隨時都可以和我商討這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