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地理教學法

地理教學法

發布時間:2021-03-10 07:35:51

Ⅰ 地理因果關系的教學包括哪兩個過程

地理教學應講清人地之間的因果關系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管理學院 曹詩圖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地關系時空變化規律的科學,是溝通自然與人文的橋梁。對人地關系的分析研究,應該說是地理學的「看家」本領。而人地關系的主要內容之一,則是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因果關系。近代地理學的先驅洪堡、李特爾創立的因果關系論,旨在研究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相互作用的因果關系,試圖在自然歷史與人類歷史的多方面分析比較中,尋找二者之間的聯系與規律性。我國近代歷史上的地理教科書的編寫和地理教學,都很注重「人地相關」的因果關系分析。例如:1925年我國出版的《人生地理》教科書,在「導言」中即明確指出:「地理學之宗旨,在於研究地理與人生之關系,使吾人對於世界各地之風土人情,皆能解釋其因果,說明其系統,且能根據已知推考未知」。該書以人地關系為線索,系統論述了區位、地形、水利、土壤、礦產、氣候、生物與人類社會的因果關系。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竺可楨先生在1929年著的《地理教學法》一文中曾指出:「地理所授材料,大體分為兩大類,即生活與環境是也。」「兩者不可偏廢,須融會貫通,明其因果,述其關系。」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我國的地理教學即注意人地關系的闡述。令人痛惜的是,在改革開放前的一段時期,由於受原蘇聯地理學界的影響,人地關系被視為資產階級地理學思想而遭到批判,自然與人文的聯系,在地理學學術研究和地理教學中被無情地割裂開了,至今仍留有難以癒合的創傷。

國外有一本著名的地理教科書《房龍地理──地球的故事》,該書由美國學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龍於1932年寫成出版後,至今仍在世界許多地方暢銷。該書為什麼影響這樣廣泛長久呢?秘訣是房龍先生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清了人類與環境的因果關系。例如:房龍先生在講世界地理某個國家時,其思路與描述方法一般是這樣的:他首先介紹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山勢怎麼走,河水怎麼流,風怎麼刮,雨怎麼下等,他講這些地理環境主要是為講人而服務的,講它對人類自身及社會歷史、文化、經濟的影響,講在這個特定環境中,當地人是怎樣選擇了特定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來適應它,進而形成了怎樣的民族性格與民族文化。反過來,人們又以他們的特定方式因地制宜地改造、利用這種環境,並最終形成了現在這樣的國家。

遺憾的是,我國現今的一些地理教科書和一些地理教師缺乏這種「人文關懷」意識,未能注意講清人地之間的因果關系,有的甚至迴避、畏懼講清這種關系,以免沾上宣揚「地理環境決定論」的嫌疑。我國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某本《中學地理教學法》,該書作者就將我國解放前某本地理教科書中關於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地理分析視為典型的「地理環境決定論」進行了批判與否定,以告誡廣大中學地理教師不要誤入歧途。有的地理教育專家還對地理教材編寫中的「自然環境影響社會人文」的思路進行了批評。現在看來,這種思想觀點是值得反思的,我們不應該把人地因果關系分析這一地理思維精華當做糟粕拋棄,切不可將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分析與地理環境決定論混為一談。

筆者認為,地理教材的編寫,地理課程的講授,不注重分析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交互作用的因果關系,不注意溝通、點撥自然與人文的內在聯系,只講「人與地」,不講其因果道理,是一大失職!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工科性質的大學,所設置的專業均與地理學科沒有什麼聯系,但開設的《人文地理》選修課程卻深受學生歡迎,每學期選修人數達300餘人,大的階梯教室常常是座無虛席。這門課程強烈吸引學生的原因,就在於教師注重講清自然與人文之間的因果關系及地域分異規律,說「理」性強。學生學完這門課程後的最大收獲是感到弄明白了自然環境與社會人文事象之間的諸多內在聯系,培養了從地理空間分析事物的思維方法。認為老師講授的地理課程的思路與他們在中學學習地理課的思路大不一樣,並消除了以往輕視地理學科的偏見。作為現代地理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解放思想,不應故意淡化或迴避地理環境作用的分析,而應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論指導下,理直氣壯地講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影響,講清人地之間互為因果的關系。人地關系分析是地理學的試金石,不講或講不清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相互影響的關系及其交互作用的道理,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地理」,尤其是人文地理。

《青年參考》上發表過一篇《我厭惡無情的地理》的文章,作者認為:「地理終因是人的地理,如果地理學科不能通過地理揭示人的性格精神,解釋社會人文現象,那它就是一門死的學問,無用的學問,我們就有一百個理由厭惡它。所謂『人文地理』,如果沒有『人文』,也就是感情色彩或人文關懷意識,那麼『地理』也就不成其為地理了。而我們的地理課本恰恰犯了這種毛病。」筆者以為,該作者的觀點雖有些情緒化色彩,語言有點尖刻,卻是「實話實說」,頗有幾分道理。地理學應該是一門有血有肉有情感的鮮活學科,應該是充滿人文精神、密切結合歷史與現實的使人終身受用的學科,我們理應把它講得生動活潑,有「情」有「理」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廣大學生。一些老一輩的地理學家(如吳傳鈞院士等)在回顧自己的學術道路時,認為他們的中學地理教師的教學及引導對他們從事地理專業的生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在我結識的一些地理教師中,也有不少中老年教師時常回憶起他們學生時代地理教師對人地關系的精彩講授。遺憾的是,這種情況在當今中學地理教學中已很難找到了。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當我們進入世紀之交的今天,當強調自然科學的人文關懷已成為國際共識的時候,如果本身就具有人文特徵並被稱為「溝通自然與人文的橋梁」的地理學,依然引不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並且如果我們的地理教師至今仍不敢理直氣壯地談及地理環境的重要影響作用和講清人地之間的因果關系,又怎能讓學生科學地認識地理環境的作用,加強環境意識,樹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的觀念和可持續發展思想,強化人地關系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人地關系應該成為我們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並成為進行地理素質教育的目標。

Ⅱ 急求:地理教學法中的談話法可以分成幾大類它與講述法,講解法有什麼區別謝謝!

講述法:是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事實材料,交待問題的產生發展經過,以闡明某個理論觀點和概念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在於從感性材料入手進行生動形象的敘述描繪,富思想教育於生動形象的描述之中。
講解法:是教師用精確的語言闡釋、分析、論證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事物本質特徵的教學方法。
它的特點在於教師通過由淺入深的分析論證,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使學生准確理解和把握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它是最重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Ⅲ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學方法有:

  1.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2. 地圖法。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3. 綱要法。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4.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5. 生活教學法。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資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Ⅳ 高一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編者按】地理教學模式是地理教學方法中的理論部分,地理學方法是地理教學是地理教學模式,地理教學法的實際操作部分,主要用於操作與實施過程。 地理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用以組織和實施具體的教學方法策略體系 對青少年學生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體現;是九年義務教育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們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面對一小撮民族分裂主義分子企圖顛覆祖國的活動,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以民族團結為主要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尤為必要。地理學方法|地理教學方法 第一,讓學生知道我國各族人民友好團結,歷史由來已久。 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就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共同開發了祖國遼闊的疆域。他們的豐功偉績將永載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史冊。例如:在進行青藏地區一節教學時,我就講到了布達拉宮內的《文成公主進藏》壁畫,它反映了藏漢民族團結友好的歷史。然後再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後面編排的讀一讀。這樣做,不僅使學生知道我國民族團結歷史悠久,而且有助於培養他們正確的唯物史觀。 第二,讓學生懂得維護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有些青少年學生認為,民族團結僅僅是少數民族地區的事,是大人們的事,與我們學生無關。這顯然是一種誤解。我在講述我國民族分布特點時,就正確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雖然不大(8%),但分布地區很廣。就全國范圍來看,絕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與漢族雜居在一起,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這是我國民族分布的一個顯著特點。緊接著我問這種空間分布特點說明了什麼?這時學生思想高度集中,積極思考,在教師的開導下,終於得出了各民族間的相互關系,他們之間相互影響,彼此團結,互相幫助,互相融洽,誰也離不開誰的結論。可以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事業,要靠各民族人民其中包括我們青少年學生的共同努力。可見,維護民族大團結,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第三,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幫助青少年學生增強民族團結的堅定信念。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少少數民族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新疆漢族人越來越多,會不會影響我們民族經濟的發展?顯然他們對加強民族團結持懷疑態度。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空洞的說教上,不但不能說服學生,反而會助長他們的逆反心理。針對這個問題,我採取擺事實、講道理的辦法,力求做到使學生心服口服。例如:為了幫助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國家對民族區域自治地方長期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的大力支持,興建了許多大工程。像烏魯木齊庫爾勒鐵路的鋪通,吐哈油田的開發,獨山子乙烯工程的興建等,無不體現了國家對我區所作的巨大努力。使我區大部分人開始過上比較寬裕的生活。我們說觀察少數民族地區主要看那個地區能不能發展起來。如果在那裡的漢人多點,有助於當地民族經濟的發展,這不是壞事,看待這樣的問題要著重於實質,而不在於形式(引自《鄧小平文遜第三卷第247頁)。學生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地理學方法|地理教學方法 第四,用民族團結方面的典型事例,來點燃學生的思想火花。 課堂上引用小故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進行西藏教學時,我就講了孔繁森的事跡。我們黨的好乾部孔繁森同志離開了年邁的母親和體弱多病的妻子,兩次進藏,歷經十載,和藏族人民結下了深情厚誼,他收養兩個孤兒,向病人獻血,給藏族同胞看病,無不體現了他高尚的情操。這樣講解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得熏陶。難怪有的學生聽後立刻表示:長大後我也要去西藏工作。

Ⅳ 竺可楨先生寫的《地理教學法》

竺可楨先生作為中國現代地理學的創始人,其在1929年發表的《地理教學法》是永遠值得學習的經典?那位有這個資料的電子版發送給兄弟一份?我的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Ⅵ 怎樣營建和諧的初中地理教學課堂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怎樣有效的利用課堂是很多地理教師探討的問題,但現實是多數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採用的是中庸的教學法,即多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是按規定完成應上完的內容,至於學生學到了多少,卻沒有去進行研究,到了後來,毫無疑問,學生的成績是不理想的。其實,之中的關鍵是教師沒有去研究或沒有找到適宜的地理教學法,沒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內容,掌握內容,運用內容。各種專業的書籍上都介紹了很多方法,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的很少,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必須要靠一線的教師去潛心的研究,體會,找出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我在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要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我從五個方面談一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想使學生願學地理,就必須營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用鼓勵的目光、贊許的微笑,表示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用老師的真情去換取學生誠懇的學習態度;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營造這一個氛圍可以把學生帶到老師的授課中去,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位置,學生也就敢於交流、樂於交流。課後積極參加學生的文體活動,課間多與他們交談等。時間一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感情就會拉近。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願學老師所教的課。

二、建立課堂規則,把握關鍵,上好第一堂地理課 先哲朱熹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初中地理教師每周要面對至少300位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學生,如果不能建立有秩序的課堂環境,那麼課堂會讓我們精疲力竭,我們精心准備的課程,也將付之東流。所以我認為,上好第一堂地理課,及時讓自己的學生知道自己在課堂上應做什麼和應怎麼做,要求學生在第一節地理課中記住必要的課堂規則這就顯得很有必要了。當學生們遵守這些規則的時候,教師能及時給予表揚,而當他們違背這些規范的時候,給予及時糾正。如果教師能監督得力、落實到位,多數學生是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的由「他律」發 展為「自律」的。這不僅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能讓我們的學生在習慣養成中終身受益。同時也有利於我們透過課堂規則和策略,為自己和學生建立和諧、有序的課堂環境。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地理課的趣味性往往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如果地理課不能吸引學生,或學生不感興趣,那一定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地理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這是由學科的特點決定的。要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課自身的特點。因為,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實質應該是讓學生利用地理知識來認識地理事物、解釋地理現象、解決地理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這是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也是地理學的首要。「聽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我認為在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學生的好動、好奇、好勝心理特點,精心組織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進來。讓學生「動」起來,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中國行政區劃》的趣味游戲設計中,我採用了以下動手動腦環節:(一)想像: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各省區的輪廓,啟示學生與生活中的一些實物相聯系。然後,教師出示一、兩個省的輪廓圖片,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加以適當的描述:雲南省像駱駝;青海省形似一隻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寧夏回族自治區象一隻飛鳥;山西省像一本書;黑龍江似展翅欲飛的天鵝等。)(二)示範:教師將拆分的各省輪廓還原到相應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國省級行政區劃拼圖)。(三)准備:學生強化記憶各省區的輪廓和相應位置。(四)競賽:由記時員記時,各組選派兩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圖,一分鍾內看哪組拼得又快又准。該活動通過讀圖、拼圖,讓學生在「玩」中形成我國省級行政區分布的空間想像能力。

四、巧用多媒體手段,提高信息傳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聽、觸覺來接受教師所傳來的信息,一般認為以視覺最為有效。但實踐證明單一的形式不如綜合傳輸的效果好。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約佔85%;用耳接收的信息約佔11%;用鼻子聞接收的信息約佔3.5%;用舌頭嘗佔1%;用手和身體接觸佔1.5%。 顯然,視聽結合多渠道的信息傳輸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體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教師可以利用它創設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介紹《長江》一課的課前2分鍾,我首先播放了長江的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很快身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段影視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地理課中講到《日本》時,經濟的發展是最重要的知識點,這時,我選擇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啟發學生討論,這樣學生參與積極,在感知中討論,在討論中探究,在探究中獲取了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總之,多媒體創設情境,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習積極性,說到底,最終有利於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充分發揮地圖在教學中的直觀作用,培養學生繪圖、用圖的習慣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地圖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能以無聲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課文內容,能以生動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講「台灣」這一節,充分運用台灣地圖,分析台灣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分析台灣與大陸的相互關系,進而論述台灣經濟的發展,在整個過程中貫穿台灣與大陸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關系,共同繁榮這一主線。

就象語文教師教學生查字典一樣,必須始終引導學生經常練習從地圖中獲取知識,要養成一種意識,一種習慣,教學時,凡能從地圖上獲取的地理知識,都盡量運用讀圖的方法來完成。遇到地理問題,要首先想到與之相關的地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常說的以圖激趣,以圖增知,以圖啟智,以圖育德的多種教育功能;才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能力,強化學生的自主地位。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學生能力和思想觀念的主渠道。課堂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和人材培養的實際價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中,最核心的一點又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怎麼學,會不會學。對此,為師者只有不斷思索:怎樣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斷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找尋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解決我們現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真正的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Ⅶ 地理教學方法與地理教學模式區別

地理教學模式是地理教學方法中的理論部分,地理學方法是地理教學是地理教學模式,地理教學法的實際操作部分,主要用於操作與實施過程。

Ⅷ 如何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學!

地理教學方法是地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份,是地理教育理論研究中既十分重要、又十分具體的問題。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每堂課都使用同一種教學方法,而應當不斷探討、創設新方法,並從眾多的地理教學方法中精心選擇最適宜的方法,將其運用於相應的教學過程之中。一方面,應當對各種地理教學方法的特點、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有個明確的認識。另一方面,選擇教學方法,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也就構成我們選擇地理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依據很多,我們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
一、依據教學目的任務進行選擇鑒於中學地理教學的各個階段甚至各個章節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要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以便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
二、依據教材內容進行選擇地理教材內容是制約教學方法的重要因素。教材中的各個部分、各章、各節、各個課時的教材內容是不相同的。我們應針對這些不同內容,選取相應的方法,以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
三、依據教學原則進行選擇教學原則對於地理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是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那麼,教學中,在尊重教材內容的前提下,我們應當採取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可以時而描繪、時而講解、時而演示、時而啟發提問、時而朗讀、時而自學討論。只要這樣做,教學會生動活潑,不拘一格,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依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選擇教學方法必須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規定了知識的認知方法。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直接經驗少,理解能力差,習慣於機械記憶,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地理教師在考慮教學方法時,必須從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多用生動形象的直觀方法,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
我們從以上幾個方面來選擇地理教學法的依據,實際上很難說哪個或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個或哪些因素是次要的。這要視其具體情況而定。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其教學方法的選擇、設計,應當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閱讀全文

與地理教學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