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學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教學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發布時間:2021-03-10 03:01:12

㈠ 如何區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基本矛盾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基本矛盾分別是什麼?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具體規律?


我修改了下,希望您滿意.
1、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復雜的運動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概略地加以分析,我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矛盾是由基本矛盾及其制約下的諸多具體矛盾所構成的.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可以具體表述為: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與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為什麼說它是基本矛盾呢?
首先,這個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內在根據.為什麼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呢?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實際的思想品德表現總是同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有距離,不那麼協調.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幫助人們逐步縮小這一距離,使兩者協調起來.沒有這一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就不需要存在了.
其次,這個矛盾貫穿於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始終,推動著它的發展.這個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起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分析這個矛盾,弄清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哪些方面不符合社會要求,不符合的程度,然後才能確定內容,採取措施,加以解決.通過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與社會品德要求由不適應到基本適應,這可以看作是一次教育過程的完結.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社會會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人的思想也會產生一些新特點,兩者又會出現新的不平衡,這時思想政治教育又開始新的過程,發展到新階段.正是這一矛盾運動推動著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最後,這個矛盾規定和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其他具體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其他的矛盾,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與教育介體的矛盾、教育介體與受教育者的矛盾等.這些矛盾可以看作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體表現,它們的解決都服務於基本矛盾的解決,都是為了使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品德意識和實踐行為.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通過一系列具體矛盾表現出來.這些具體矛盾主要有:
1、教育者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要求之間的不一致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規范要求一般是通過教育者傳達給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對社會要求的正確理解和把握,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多數情況下,教育者對社會要求是能正確理解、把握和踐行的,因而與社會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時也會與社會要求不一致,產生矛盾,主要表現在:第一,教育者由於自身經驗、認識能力與思維方式,以及思想覺悟水平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會要求,或者片面理解甚至曲解社會要求.第二,教育者內心並不認同教育要求,僅僅是出於職業要求而例行公事式地開展教育活動.
解決這一矛盾,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覺悟,使他們更好地認同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要求;二是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教育者的理論水平和認識能力,不斷更新觀念,使他們能正確把握社會要求.
2、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對矛盾.兩者之間的不協調、摩擦乃至沖突都是這類矛盾的表現形式.這一矛盾主要表現在:第一,人格因素引發的矛盾,如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則,受教育者屢教不改,其中任何一種都可能導致兩者之間的矛盾.第二,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引起的矛盾.這里所說的人際關系的處理,不僅包括教育者自己與受教育者之間關系的處理,也包括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之間關系的處理等.無論哪種關系處理不當都可能引起矛盾.此外,兩者行為方式的不同,個性的差異,都可能引起兩者之間的矛盾,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一般情況下,這類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育者一方.如果教育者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或者,他在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時,不是採取公正的立場,而是以自己為中心,或親疏有別,那他就勢必會與受教育者發生矛盾乃至沖突.因此,解決這一類矛盾,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育者的人格修養,改善工作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為之間的矛盾
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直接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的思想及行為很難完全符合社會的客觀要求,總會有一定的距離,這就是矛盾.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他們的思想行為與社會規范之間總是基本一致又不完全一致,這就決定了這類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長期存在的.這種矛盾具體表現在:
第一,社會要求與受教育者的發展需求之間的不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要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強調個性的正當發展.然而很多時候尤其是在過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卻往往忽視人的個性發展,強調整齊劃一,這就勢必引起個人正當的發展需求與社會要求之間的沖突.
當然,個人的過份需求也可能導致個人與教育要求的沖突.因此,解決這一矛盾,一方面應盡可能創造條件,滿足受教育者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幫助人們改變過份需求狀態,培養人們合理的需求,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第二,社會要求與個人經驗之間的矛盾.個人的經驗對社會要求的內化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個人的生活經驗與社會要求一致或比較一致,個人就較易接受社會要求;如果不一致,個人就可能排斥社會要求,固守個人經驗.這就會產生兩者之間的沖突,使個人在選擇上發生困惑.這是一種認識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人們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的經驗雖然是可貴的,但由於個人的認識離不開他所處的生活環境和他遇到的具體事物,因而這種經驗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這種局限性和片面性會有意無意地妨礙人們接受社會要求的品德規范.因此,應幫助人們正確對待個人經驗,既不固執個人經驗,也不排斥經驗,而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及時吸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養料,並不斷豐富個人經驗中的積極因素,克服其消極因素,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
第三,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完成這些要求的實際可能性之間的不一致.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無論是總體要求還是具體要求,往往都有偏高的傾向.
高要求是對的,但要求高到受教育者實際不可能達到的高度,就不僅沒意義,而且會產生受教育者與社會要求之間的沖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具體要求一定要適度,即要高於受教育者實際的思想品德水準,經過一定的努力又確實能達到.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要求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所導致的教育影響和環境影響同時作用於受教育者.在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里,這兩種影響往往是一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影響在很多時候又表現為不一致,有矛盾.如果環境影響和教育影響一致或比較一致,教育影響就會受到強化,其有效性就會得到提高;反之,教育者所傳授的社會客觀要求的份量就會減輕,就會造成受教育者在選擇社會行為規范時的矛盾和困惑,使之採取「隨大流」的策略而置社會要求於不顧.這後一種現象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在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是大量存在的,也是較為突出的.
解決這類矛盾,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出努力,又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從社會來講,應加大反腐敗力度,確實扭轉大氣侯,使各種社會組織和大多數人都在法律和道德規范的范圍內行動,在全社會造成按社會要求的行為規范辦事光榮,受人尊敬和贊揚,違反社會規范辦事可恥,被人鄙視、遭人譴責的氣氛.從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來講,既要進行公認的社會規范的教育,又要敢於揭露社會生活中的矛盾現象,使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有充分的心理准備,以便作出正確的行為抉擇.
5、受教育者的內在精神世界發展的需要與滿足這些要求的方式(條件)之間的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實施教育影響,必須藉助一定的活動方式和互動手段.沒有這些「中介」因素,教育活動就無法進行.在某種意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不斷創造各種方式,以滿足受教育者發展需求的過程.因此,只有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的方式方法與受教育者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是經常存在的.解決這一矛盾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滿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發展的內在需求.而方式方法的改進主要是根據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所決定的,不存在千古不變到處適用的方式方法.正確的恰當的方式方法總是與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相聯系的,舊的方式方法過時了,就應該用新的取而代之.只有不斷地以恰當的方式方法作用於教育對象,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進人們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諸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其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它是一個由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組成的多側面、多層次的體系.
1、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其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關於這一規律,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界有許多不同的表述,本書試作如下表述: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發展的要求以及品德狀況,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規范去影響受教育者,不斷解決其思想品德水平與社會品德規范要求之間的矛盾,使其思想品德朝著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並不斷提高到新水平.
這一規律可以簡述為:教育活動既要適應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狀況,又要超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現狀,體現社會思想品德要求.我們可將其稱為「適應超越規律」.由於這一規律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基本矛盾運動的發展趨勢,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適應超越規律是適應與超越的辯證統一.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活動顯然要受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狀況的制約,因而教育內容、方法等應與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實際狀況相適應,只有這樣,教育影響才能真正作用於受教育者,促進其思想品德逐漸升華.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脫離實際,起不到它應起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提高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的職能,因而教育要求又應有一定的超越性,應指明受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只有這樣,教育活動才能滿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長遠發展的需要,推動其思想品德朝社會要求的方向不斷發展.由此可見,教育活動與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狀況相互作用,辯證統一,共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地不斷發展.
2、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具體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具體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諸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具體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由於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許多具體矛盾,因此也就存在著許多具體規律.
本書各章所論述的問題,都是某一層次,某一側面的規律性的問題,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則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集中表現.這里僅就幾個具有全局意義的具體規律作一些闡述.
(1)雙向互動規律.即教育者的主導作用與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辯證統一的規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雙向活動過程.一方面,教育者是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的表達者,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組織者,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積極性的激發者,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影響,而是發揮著主體作用.受教育者是能動地踐行思想品德規范並影響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動的主體,又是自我教育的主體.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教育者的主導作用的實現,離不開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的發揮.沒有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教育者所傳導的教育要求就不可能為受教育者所真正認識和接受,教育目標就難以實現.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的體現,也離不開教育者的主導作用的發揮.沒有教育者的主導作用,沒有教育者對受教育者 思想品德的激發和引導,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地體現,就無所謂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可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能動作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內化外化規律.即內化與外化辯證統一規律.從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階段來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實際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實現內化和外化,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會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內化就是教育者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將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品德認識的過程.外化就是教育者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將自己已經形成的思想品德認識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品德行為,並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過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內化和外化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兩者相互聯系.內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內化,也就沒有外化;外化是內化的目的和歸宿,沒有外化,內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另一方面,兩者又相互滲透.內化中有外化,認識離不開實踐,受教育者新的思想品德認識、品德情感、品德信念和品德意志形成和鞏固的過程,也就是受教育者踐行新的思想品德規范的過程;外化中也有內化,行為實 踐受認識、情感的指導和支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為表現是其思想品德認識、情感、信念和意志綜合作用的結果.
(3)協調控制規律.即協調自覺影響與控制自發影響辯證統一的規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立體的,開放的過程,這是由它的社會性決定的.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不僅受到教育主體的各種自覺影響,而且同時受到教育環境的各種自發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協調各種自覺影響和自發影響交互作用的過程.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立體的過程,是各種自覺影響交互作用的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著黨、團組織、學校、家庭等多種教育主體.各種不同的教育主體都會自覺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由於各種教育主體在思想水平和認識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對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存在著差異,因此,他們對受教育者施加的自覺影響也會出現差異,有時甚至會出現對立和沖突.這就要求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主體的教育影響進行自覺地協調,以使他們向同一方向發展,形成正合力.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開放的過程,是各種自發影響交互作用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總是處於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並同社會環境不斷地發生著相互作用.各種不同的教育環體都會自發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各自的影響,這種自發影響有的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起著積極作用,有的則起著消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注意抑制和消除社會環境中的消極影響,利用並強化社會環境中的積極影響,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自覺影響協調統一起來,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朝著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

㈡ .教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的矛盾

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 構成德育過程的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德育過程的諸種矛盾。這些矛盾的運動推動了德育過程的發展。 構成德育過程的基本要素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德育活動的能動主體,構成了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它具體表現為,教育者代表社會提出的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觀狀之間的矛盾。其實質是社會對其成員的德育要求與整個年輕一代思想品德現狀之間這一社會矛盾的反映。

㈢ 教育過程主要矛盾上是什麼

教育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表現為主體性的教育要求與表現為客體的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水平之間的矛盾。
也有的說是:教與學的矛盾

教學中的三個基本矛盾是什麼,關系怎樣

現代教學論的三個基本觀點及其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天門教研室 劉兵華

中學數學教學需要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由於高中數學教師課程負擔重,加上培訓機制不完善,教學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很匱乏,經驗主義與拿來主義成為目前數學教師的誤區,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擺在數學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本文就現代教學論的三個基本觀點及其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體會。
1.思維最近發展區——體現主體意識
「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在確定發展與教學的可能關系時,要使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和促進作用,就必須確立學生發展的兩種水平。一是他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但要藉助於別人的幫助,通過引導,在交流與合作中,通過摹仿,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特別指出:我們至少應該確定學生發展水平的兩種水平,如果不了解這兩種水平,我們將不可能在每一個具體情況下,在學生的發展進程與他受教育的可能性之間找到正確的關系。
維果茨基將學生在引導者指導下藉助引導者的幫助,所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其在獨立活動中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稱之為「最近發展區」。正是教育創造了最近發展區,所以維果茨基認為:教學不應當以學生發展的過去,而應當以學生發展的未來為方向。只有這樣,教學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尚處於最近發展區內的發展過程。第一個發展水平與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同樣也是由教學所動態決定的。因此,「最近發展區」的觀點是建立在互動合作基礎之上的。
從以上觀點出發,維果茨基特別提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對教育過程而言,重要的不是著眼於學生現在已經完成的發展過程,而是關注他那些正處於形成的狀態或正在發展的過程。這一觀點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意義:只有針對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而停留在現在發展區的教學,只能阻礙學生的發展。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的過程,即把未知轉化為已知、把不會轉化為會、把不能轉化為能的過程。
案例1. 證明對數運算性質:
證明:設(促進發展點)
由對數的定義可以得
(原有的水平)
所以
所以(可能發展的水平)
以上證明過程是教材(高中《數學(第一冊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上給出的證明。教師在講解這一定理時往往不關注學生的兩種發展水平,對「促進發展點」不重視,「設」這一重要步驟的來源揭示不夠深入,引導不重視「合情推理」,結果是教師的講解脫離了學生的發展水平,學生最需要的推理過程被「掩蓋」了。
若我們的數學教師樹立了「最近發展區」的教學觀點,在教學過程中就會自覺地關注學生的兩種發展水平,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預期思路與超預期思路——體現教學沖突
數學教學應立足於學生的主體性發展,這一建設性方向的首要表徵在於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而一種教育理念從理論宣言的層面轉化為實際的課堂教學行為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不起眼的教學細節往往正是實現這種教育理念的絕好素材,但它卻常常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沒有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對待學生數學解題活動中的「超預期思路」,即屬於這樣一種情況。為使其潛在的教學價值得到有效的張揚,我們需要作些探討和分析。
就一般的解題教學而言,教師總是先由自己的解題活動達到對問題的總體認識與把握,這也往往被視為衡量教學能否高質量完成的一個先決條件。在此環節中,教師已經形成了一種或數種解題的預定思路。教學中,也就希望學生能夠沿著這條預定思路順利地解決問題,因為師生的這種和諧與默契常常被視為成功教學的一個重要標志。由此,無論是問題啟發引導的方式,還是解題程序的展開過程,抑或是時間的規劃序列,都是據此組織設計的。我們不妨將教師的這種業已形成並希望在學生的後續解題活動過程中再現的思路稱為 「預期思路」。與之對應,將學生解題中出現的偏離教師預設「航線」的思路稱為「超預期思路」
案例2. (2008年湖北理9)過點A(11,2)作園的弦,其中弦長為整數的共有 ( )
A.16條 B.17條 C.32條 D.34條
解:(學生方法)設斜率為k,弦長為d,可化為,以下略。
對本題的講解,我們的教師普遍採用平面幾何中圓的性質來求解,這一解法是最優解法,但是學生的解法往往並不一定是最優的,若我們不關注學生的「超預期思路」,我們的教學就成為一種「灌輸」,結果是不能和學生的思維「接軌」,提高學生的能力就是空話。
要明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由於個人知識經驗背景及潛能的差異,會形成各具特色的具有個性特徵的知識結構。因而,對同一數學問題出現不同的心理表徵、產生不同的解題思路實屬正常現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超出預期的思路是必要的,它常常成為創造潛能得以發揮的動力源。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它往往又是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添加劑」。相反,一切都按預期的思路進展,誰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這種毫無懸念可言的解題教學能有多少活力倒是值得懷疑的。
總體上來說,對待學生的超預期思路基本上存在兩種教學方式:一是針對具體情況,因勢利導,將其作為拓展解題途徑的有利資源。但由於超預期思路往往具有一定的粗泛性、片面性、難以預測性,教師可能會擔心教學的「低效率」。二是將其視為不和諧的「噪音」,想方設法加以消除,以便引導到預期的思路上來。但超預期思路有時又不乏精彩見解,或「奇思怪想」映襯下的探索精神,處理不好,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顯然,這里涉及到教學的機智問題,任何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都有違解題教學的精神。那麼,超預期思路到底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教學價值,在哪些方面存在著發展的餘地和契機呢?
應該說,教師的預期思路反映了解題的一種成功且最優的思路,就教學的經濟性而言,正應是學生選擇的解題途徑。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教師預期的思路以一種權威的姿態使解題教學始終在一個因循的圈子裡徘徊,可能會壓抑創新精神的張揚。相反,學生的超預期思路即便有時是錯誤的,卻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思維狀態,至少可為教師提供許多不曾料到的信息資源。
3. 認知沖突——體現教學特點
認知沖突是一個人已建立的認知結構與當前面臨的學習情境之間暫時的矛盾與沖突,是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新知識之間存在某種差距而導致的心理失衡。是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知識之間的沖突,是學生對老師提出的新問題無法解決,從而腦子里產生的一種思維矛盾狀態。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重在教師能否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處在積極的思考狀態之中。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首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在學習活動中,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以調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的腦海里產生的認知沖突,會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以達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目的。那麼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呢?
案例3. 直線和平面平行性質定理及其證明
課程的引入就是激發沖突。對本定理的教學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將「線面」問題轉化為「線線」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比如:「如何在立方體的一個側面上作一條直線與底面平行?」;「教室里的日光燈兩根吊線一樣長,它們在天花板上的兩釘的連線一定和日光燈管平行,為什麼?這樣日光燈管和天花板平行又為什麼?」。
課程的發展就是構造新的沖突。由上面的問題猜想,引出定理。如何證明?這就是「新的沖突」。
課程深入就是解決沖突。定理的證明就是解決沖突,學習的過程就是解決突的過程,在沖突中求發展。
課程結束就是反思「沖突」。歸納與小結,就是反思提出沖突、解決沖突的過程,同時提示新的沖突(設置懸念),為後續課程的發展埋下伏筆。
思想決定行動,技術提高效率。因此,我們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水平必須掌握現代教學理論,只有應用現代教學理論才能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育對象。

㈤ 教育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師如何處理教學內容的矛盾

這是我的看法:一、教和學的矛盾,老師有教學任務,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知識清楚地、完整地傳給學生。可老師辛苦准備的課程,學生不一定能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徹。這是一對矛盾。二、講課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的矛盾。作為老師,想講得深點,講透徹點,必須要有一定的廣度,有鋪墊才行。司空見慣時間不允許、學生未必理解。三、學生理解能力高、低的矛盾。這是流言而喻的。當然還有其它矛盾。在這些矛盾中,第一對矛盾是基本矛盾。

㈥ 辨析教育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師如何處理教學內容的矛盾

我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矛盾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矛盾。
教學通常由四個因素組成,即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是由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而形成對立統一的整體。於是便形成了四種關系,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關系,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關系。這四種關系,也就構成了教學過程中的四個矛盾。在四個矛盾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矛盾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則為次要矛盾。教與學之間的矛盾,對其他矛盾起領導、決定、制約、支配的作用。教學過程,其實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一個又一個的矛盾不斷得到解決的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不過是師生關系的中介,是連接二者之間的紐帶。教學內容雖然關繫到每個教師的教學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也會因人而異,會帶有主觀的、個性化的色彩;但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統一性、穩定性和權威性,教師和學生自主選擇的餘地不大,在教學中不會起到關鍵和決定性的作用。至於教學手段,更是受教師的常識和教學能力的制約,受教學內容的制約,在教學中,一般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由此看來,抓住教與學這個矛盾,把它當作主要矛盾來解決,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教與學的矛盾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再好的教學內容,再好的教學手段,都不會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促進的作用,甚至還會出現東施效顰的笑話。
QQ944438··· 可憐了 這就是教育學原理期中考 自己刪減吧 別和我的一樣

㈦ 教學過程中包含著的三對矛盾是什麼其中哪對矛盾是基本矛盾

這是我的看法:
一、教和學的矛盾,老師有教學任務,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知識清楚地、完整地傳給學生。可老師辛苦准備的課程,學生不一定能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徹。這是一對矛盾。
二、講課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的矛盾。作為老師,想講得深點,講透徹點,必須要有一定的廣度,有鋪墊才行。司空見慣時間不允許、學生未必理解。
三、學生理解能力高、低的矛盾。這是流言而喻的。
當然還有其它矛盾。在這些矛盾中,第一對矛盾是基本矛盾。

㈧ 教育過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A 目前如果受教育者抵制受教育,所以一切都是無用的,這就是教育問題存在的主要矛盾!

㈨ 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什麼

在教育過程諸多的矛盾中應抓住主要矛盾,這就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現為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目標要求與受教育者發展現狀的矛盾。

閱讀全文

與教學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