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關於端午節的繪本教案

關於端午節的繪本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10 02:54:08

『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五彩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為了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給幼兒講了屈原的故事,引出了過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讓幼兒動手包粽子,為孩子准備好包粽子的材料,因此,每個幼兒都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讓孩子感受辛勤的勞動能換來美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傳說和習俗; 2、 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徵,知道粽子有不同風味; 3、 願意動手嘗試,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粽子 難道: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粽子 活動准備 糯米、粽葉、粽子繩、配料、豆沙、大棗、鹹肉、果脯、五綵線等 活動過程 1、 老師講端午節的傳說,然後給小朋友帶上五綵線; 2、 老師帶著小朋友進入廚房,認識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3、 請炊事員為幼兒做示範怎樣包粽子,用粽繩紮好,重點示範卷粽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 幼兒親自動手嘗試著包粽子,教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協助幼兒卷葉、捆紮,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教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粽子; 結束:粽子煮好後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粽子,解開系粽子的繩子,打開粽葉,觀察粽子裡面有什麼顏色的。 延伸:老師讓幼兒吃粽子,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粽子。

『貳』 關於小班端午節包粽子、做龍舟的教案

活動名稱:快樂端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粽子、雞蛋、艾蒿、荷包、五綵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為什麼要掛艾蒿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裡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裡喂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裡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裡拿的粽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准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共同品嘗端午食品。

『叄』 快樂的端午節教案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4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年10月,在廣東佛山舉行了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賽。1985年6月6日,中國龍舟協會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1985年7月,第二屆屈原杯龍舟賽在葛洲壩三江航道舉行,觀眾多達十餘萬。這樣的龍舟競渡至今已舉行了幾十屆。近年來的龍舟競渡,賽制趨於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向國際性賽事進展。龍舟競渡需要寬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淺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競渡不成了。於是,淺水地的人們就做成「旱龍舟」,在街市、高台、場地上遊走,俗稱「迎鬼船」。江西一帶有這樣的風俗,時間亦在端午節。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羅江畔,每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著龍頭,一批一批地匯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地域不同,講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龍前數日,要祀神演試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競渡的組織者,年前率眾位游手,將一根帶葉竹竿豎立橋頭,以便來年「出龍認色」,其名曰「鑽五」;月朔互相往來,名曰「拜客」,等等。有的地方還流行「做勝會」——即由看船上的遊客買土罐或鴨子,擲入水中,由參與競渡的龍舟,入水爭奪以為娛樂。龍舟就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肆』 幼兒小班端午節教案

准備教具。一個粽子、畫一副屈原的圖片。問小朋友吃過粽子嗎?答『《吃過》。然後接著問小朋友,是不是每天都吃粽子,答《不是》這是引入端午節的來歷,是紀念誰,把圖片拿出來。讓小朋友認識他並記住

『伍』 關於幼兒中班社會課《端午節》的新穎教案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准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 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 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於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於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 粽子香袋 目標: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 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么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參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動四 長命縷 目標: 1、 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了解。 2、 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准備一批製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著跳起了舞。 活動五 做龍舟 目標: 1、 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 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活動六 包粽子 目標: 1、 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2、 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幼兒反映: 包粽子的活動提早已經通知孩子和家長了,孩子們可開心了,總是來問我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急切地等待和盼望著。活動那天,孩子們似乎來的很早,還一個勁地囑咐來參加活動的家長等一會不要遲到。活動之 前的准備,孩子們已經急不可待了,看者調好料的糯米、粽子殼、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並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說又笑,離園時還帶一個回家讓大人品嘗,成功的喜悅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 家長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紮。活動結束,家長們還主動幫助我們整理場地,掃地、擦桌、拖地、擺桌椅,一會兒工夫教室就干凈整潔了。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折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陸』 學前教育大班關於端午節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設計背景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班裡的劉彩萍從家裡帶來了粽子,其他孩子圍著她轉,只聽見她說:「這是我媽媽自己包的粽子,不是買的,很好吃的。另一個說:「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看圖片、采艾草、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2、了解端午節有掛艾草以驅毒避蟲的習俗,有賽龍舟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民俗民風。
2. 自製自玩龍舟
活動准備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活動過程
講講來歷 包粽子、看圖片 采艾草 製作 玩劃 學讀《過端午》 ( 延伸)
------- ─→ ------------- ─→? ─→? ─→? 畫畫
故事兒歌 生 活 龍舟 龍舟 賽龍舟
A、師讀兒歌、講講端午節的來歷
(1)師讀:五月五,過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粽子、劃龍舟。
B、包粽子、看圖片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糯米,線)。示範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看圖片,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4)吃粽子時,我們習慣蘸蜂蜜糖,或者白糖,這樣吃起來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師出示艾草,讓小朋友們觀看。在我們農村地區,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2)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D、製作龍舟
(1)讓幼兒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製自玩的興趣。
(2)製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製作龍的頭飾。
E、劃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餘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里,按鑼鼓節拍作劃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F、延伸
通過學念《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的感受。最後,請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過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節社會課,我把這一節課的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引導幼兒通過學習以多種表現形式創造端午節氣氛。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也有一定的條理,首先我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幼兒的兒歌作為課題切入點,一開始就給幼兒創造美好的情境。在課堂中我設計了以多種形式表現端午節來開闊幼兒眼界,增加幼兒的學習熱情,比如,包粽子,做龍舟,劃龍舟等。
2.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龍舟」的環節中,由於一些需要活動內容設計不全面,幼兒感受的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的示範不夠;另外,幼兒視覺感受的第一資料.圖片的製作上也有一些缺點。這首兒歌簡潔押韻,琅琅上口,深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津津樂道的是吃粽子,賽龍舟,以及門上插起來的艾草。但是對端午節的來歷,對屈原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並不感興趣。意識到孩子們的不足,我要給幼兒講述屈原愛國的故事,還要通過音像資料,圖片,加深孩子們對屈原的認識。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認知以及知識上的儲備,為孩子們量身定做,製作合理的教學計劃,促建孩子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關於端午節的繪本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