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基礎音樂教學

基礎音樂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5 18:40:42

㈠ 音樂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歌唱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識和能力,並通過歌曲的藝術形象感染和教育學生。
為了提高學生表現歌曲的能力,進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時又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 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訓練應遵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循序漸近,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一、歌唱的姿勢
良好的歌唱姿勢對於歌唱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它就象戰士射擊、運動員賽跑一樣,都需要正確的姿勢,因 此,教師必須對學生的歌唱姿勢給予正確的指導。
首先要結合歌唱教學實踐活動,給學生做示範,使學生能夠區分正確和不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 勢,要求是站立垂直,兩腳略微分開站穩,頭正、目平視、兩肩稍向後移、胸自然挺起張開,腹部順其自然收 縮,下頦收回,感覺到彷彿由小腹到兩肩之間形成一條直線。另外精神要飽滿,有從容之感。坐式唱歌,要求 上身自然垂直,端正,兩腿彎曲分開,兩手平放在大腿上,看課本唱歌時,要求兩手拿課本視唱,劃拍時,左 手持書,右手用小動作輕輕劃拍。總之,指導原則是姿勢正確自然美觀,有利於歌唱和身心正常發育。同時還 應注意,學生在學習中會出現那些不正確的姿勢,其主要毛病是仰頭、挺胸過高、腹部過於凹進,肌肉和精神 過於緊張,既影響呼吸、發聲器官的正常活動和聲音的流暢,又不美觀,這樣就不利於歌唱和學生的正常發育 。
二、歌唱的呼吸方法
首先要使學生懂得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應掌握好,緩吸緩呼、緩吸快呼、快吸緩呼、快吸快呼的 基本歌唱呼吸練習法。
第二,教師在教學時用正確的呼吸方法示範,指導學生進行練習。
第三,正確的呼吸方法是當今廣為採用流行於世的胸腹聯合呼吸法,吸氣時空氣由口鼻、氣管吸入肺中, 胸腔隨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覺。這是由於膈肌下降,加壓於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應地擴張,但 不要過於突起腹部,而要自然適當,頸部肌肉要自然放鬆,不要緊張,也不要抬肩,吸氣要根據需要而決定氣 量大小,從而控制和運用氣息。
第四,結合實際例子進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訓練,例如:教唱內蒙民歌《牧歌》時,教師就應當按歌曲樂句 要求,指導學生練習和掌握比較平穩深沉的緩吸緩呼的歌唱呼吸方法。又如教唱《游擊隊歌》就可以按歌曲的 要求,指導學生練習快吸緩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第五,注意小學生年齡特徵和生理特點,對正處於身體發育時期的少年,不應按成人或專業訓練要求進行 訓練,要注意教室內的衛生和身體保健教育,保護好少年呼吸系統諸器官。
除上述之外還應注意學生經常發生的毛病,常見有些學生發音時總是唱不夠拍,唱高音時吃力,唱不準, 喉頭負擔也比較重等,都是因為氣息不足,缺少氣息的支持,不會控制和運用歌唱呼吸方法的緣故,故此,必 須掌握好科學的呼吸方法。
三、歌唱的發聲方法
歌唱和說話的重要工具是人的發聲器官,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發聲和掌握歌唱技能與技巧。首先應了解發 聲器官的構成、少年的音域聲區、變聲特點和嗓子保健、發聲練習法等。
第一,發聲器官簡介及其功能
1、呼吸器官: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胸腹肌、橫隔膜。
2、發聲器官:喉頭、聲帶等。
3、聲音調節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鳴腔。
4、咬字、吐字器官:唇、齒、舌、上齶、下齶等。
上述所說的各發聲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是互相聯系的,它們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有機 發聲器官系統。在歌唱時,如能正確的控制和運用這些發聲器官,聲音就會清晰、動聽、悅耳。
第二,小學生的音域及聲區
小學生能演唱的聲音,從最低到最高音之間的距離稱之為小學生的音域,其總音域一般是從小學1組的a到 小學2組的c。
小學生的聲區是指他們的總音域按不同共鳴腔發聲,音色特點分成高、中低三個聲區,中聲區也叫混合聲 區,是小學生原來有的自然基礎音。從小學1組d到小學1組的a,這幾個音容易發出比較優美動聽的聲音,因 此也稱自然聲區。因為在低高兩個音區中間,具有混合音色,故被稱為混聲區,低聲區是從小學組a到小學1組 的d,高聲區則從小學1組的a到小學2組的c。在這里應當說明的是我們在選擇歌曲時,要盡量適於小學生的音 域及聲區,發聲練習時更應如此,不要過低,過低會使學生的聲音容易疲勞,也不應過度,過高易使學生的發聲練習是獲得最佳聲音的基礎,因此,必須要有計劃、有目的唱出一些必要的練習曲。
小學發聲練習一般都要排在每節課的開頭時間,不宜過長,而且要注意科學性,系統性,要少而精。唱得 正確、熟練、每支練聲曲應注意難易程度,一般應當由淺入深,每支練聲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須按要求去做 ,同時要糾正學生經常發生的喉音、鼻音、顫抖音、漏氣、白聲等毛病,不斷給予引導及糾正,還要加以說明 講解。
四、歌唱吐字、咬字方法
咬字就是按規范化的發音方法,找准聲母的發音部位,吐字就是找准韻母的主要母音,按照「小聲」的口 形加以延長並注意歸韻,總之,要按字的字頭、字腹、字尾的發音方法去咬字、吐字,這樣才能把歌詞唱得清 清楚楚,一點不能含混。
除此之外,要注意那些常有的地方口音,教師應給於糾正,加強標准話的練習及推廣。教師在教學中可運 用個別示範和集體訓練相結合的方法練習。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上述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通過自己的能力表現出來,這樣才算完成學 習的全過程。聲 音造成沙啞、發炎等病變。
1、發聲和歌唱時,要在學生能夠自然唱出的實際音域范圍之內,最好用輕聲進行短時間的練唱。暫不要 求擴展音域和增大音量訓練。不要大喊大叫,亂用噪子。
2、對於聲帶嘶啞、充血、水腫、發炎甚至失聲的學生,教師要特別注意,並給予關照,指導他們聽唱或 欣賞,對嚴重的要請醫生及時檢查醫治。

㈡ 有什麼音樂教學視頻適合零基礎的人看

零基礎還想學。。。你先看看度娘吧,求採納。

㈢ 如何在合唱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

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里,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音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聽覺藝術。所以「當語言不能表達某種情感時,更雄辯的語言:音樂就「全副武裝」地登台了。再者,「音樂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樂之所以能感動人,也就是因為它有真實的感情。」 所以說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音樂是靈魂的語言,靈魂借聲音抒發自身深邃的喜悅與悲哀,在抒發中取得慰藉,超越於自然感情之上,音樂把內心深處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動化為自我傾聽的自由自在的,使心靈免於壓抑和痛苦。下面我就自己教學中點滴和同行們交流與分享: 一、音樂教學策略
1.德育與美育
「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遠遠超出藝術的范圍,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與美育是它的靈魂。我們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完善的人格,音樂教育首先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2.生動與主動
「生動」至少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形式的生動;二是教學內容設計的生動;三是教學手段與方法的生動。只要一切
從學生出發,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訓練,也能變得生動而活潑。「生動」才能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對音樂的喜愛,才能產生大面積質量與效益。生動活潑的更高層次是主動發展。沒有主動性其生動性 也是有限的,只有學生的主動參與,生動活潑的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開。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同時,主動性是審美教育的主要特徵之一,沒有主動性就不可能產生美好體驗,音樂教學必須生動與主動。

3.傳授與創造
音樂教學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教師將人類社會長期積累起來的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傳授給學生 。從現代的觀念來看,必須把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統一起來,而創造力則體現更高的要求,更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國外音樂教學體系都非常注重創造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生的即興創作活動。而我們的音樂教 學過程中,這方面顯得較為薄弱。作為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創造性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特徵,創造性要貫穿於審美教育的始終。
4.靜態與動態
傳統的音樂課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大都採用一般文化課的靜態形式,學生正襟危坐。音樂本身是非語義性的,體態律動學的誕生,使人們對音樂心理的研究開拓了新的領域,動態更能喚起人的本能,更能觸發人的自由聯想,有助於人的創造意識和行為。靜態與動態的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是音樂課較為理想的一種策略。
5.單一與綜合
中小學音樂教學內容有多種,主要為聲樂(歌唱)、器樂、欣賞、音樂常識與基本訓練。作為普及的學校 音樂教學,「綜合」是它的主體,而且學生年齡越小、年級越低,
「綜合」更為適宜。

二、音樂課基本教學模式研究的初步設想
1.我們對唱遊課進行了初步總結:①唱遊課教學打破了傳統音樂學科的單一性,採取音樂游戲、律動、歌 表演、集體舞、節奏樂等綜合性音樂藝術手段,提倡藝術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發兒童學習音樂藝術的興趣為目的,以培養他們審美情趣為核心。實施唱遊教學,一方面為進入中高年級學習音樂打好基礎,一方面積淀為具備審美情操的基石,從而成為完善學生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②唱遊課的指導思想:「動中學,玩中學,樂 中學」,一切從學生出發。③唱遊課的相關策略:a注重興趣;b人人參與;c創設情景;d加強表現;e加入競賽 ;f即興創作。④通過歸納,初步形成了游戲教學模式:附圖{圖}這一模式從兒童的年齡特徵出發,讓兒童從游戲中產生對音樂的興趣,從游戲中去學習音樂,在游戲中引導他們進入音樂的殿堂,當他們在游戲中獲得一定的認識後,及時加以鼓勵,發展他們的智慧,啟發他們的想像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從而產生更高層次的興趣。游戲模式既是唱遊課的教學模式,也是唱遊教學的過程,這模式中各環節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層層緊扣,循環發展。這一模式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 ,還可引伸到中年級。⑤唱遊課教學評估,採用「音樂樂園」、「小小音樂會」等形式,對學生的表現能力、 審美情趣進行測試,並評定「優、良、中、差」。
2.小學的中、高年級,由於學生年齡的增長、教學內容的增加,教學模式可以從低年級的游戲模式 逐步過渡到游戲、活動模式→活動模式: 導入→活動→創作→表演、評議 「導入」包含復習及基本訓練,如節奏游戲、聽覺訓練、識譜練習等。「活動」是指新授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師教的
主導作用及學生學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應隨著年級的遞增而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尤其是通過學生的分組學習活動,逐步擴大培養學生的自學、感受、體驗音樂的能力。「創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教學要求去進行創作,包含二度創作及一度創作活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創作」還應在「 導入」及「活動」中得到體現。「表演」、「評議」是指將創作進行交流匯報,並進行評議、評價。
三、在音樂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情。
在音樂課程改革進程里,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作基礎,那我們的教育活動很難維持下去,因此,良好、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現代教育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
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決不是教師居高臨下,我講你聽,我管你服從的關系,而是互助平等的關系,認識到這一點,在工作中我時刻注重自己與學生間的關系,而不是讓學生望而生畏。無數事實表明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了解學生,這就如同園丁養花 ,首先了解花的習性,醫生治病必須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樣,在這個基礎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就比較容易找到通向學生心靈的世界窗口,從而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學生的心靈之門不總是敞開的,特別是對他們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師,常常在心靈的門口設一個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實感的心理活動流露出來,要突破這一崗哨,架起師生之間的橋梁最好的辦法是和學生一起參加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一起唱歌、一起音樂創作、一起創編填詞、一起排練節目、一起表演、一起探討問題及交流等等活動,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生變得無拘無束,這時他們的心靈崗哨不知不覺地撤掉了,師生之間成了無話不談地好朋友。
四、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學生的道德情操,這是其他各門學科所不及的。但這不同於空洞的政治說教,也有別於生吞活剝式的灌輸。而是將音樂課的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的美感巧妙地融匯在一起,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在音樂教學中,根據我國的國情,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作品。首先需選擇思想性、藝術性的歌曲或樂曲,如《愛我中華》、《龍的傳人》、《精忠報國》、《歌唱祖國》、《祖國慈祥的母親》、《我是中國人》、《紅旗頌》、《紅旗飄飄》等等,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教學中滲透華夏優秀民族音樂作品,讓學生在體驗音樂作品中,感受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不難看出,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不僅是培養人才的需要,也是音樂藝術本身的需要。在申奧成功的時刻,全國上下人民歡呼雀躍,歡聲笑語,充分利用音樂的教育功能,奏響愛國主義旋律,這就是音樂教育工作者的神聖使命。
五、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文學常識提高文化素養。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如教授欣賞課《十面埋伏》時,為了把這場戰爭講得更精彩一些,借引用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項羽在這場戰斗中面臨失敗的焦慮及兒女情長很好地表現出來。在欣賞馬思聰的《思鄉曲》時,我把台灣詩人餘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用借
助多媒體大屏幕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思鄉曲》,一邊朗讀《鄉愁》。名曲配名詩,可謂是珠聯璧合。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溫故了這首著名詩篇。再如欣賞樂曲《陽關三疊》的同時,配上王維的詩歌《渭城曲》,音樂與詩歌的結合可讓學生在了解詩中傷感絕望的離鄉之愁後,從已學過的古詩中尋找和這首詩情緒相反的詩句,採用對比方法,加深學生對音樂意境感受,這種做法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連許多平時上課不很積極的學生都在搜腸刮肚的思考,當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熏,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被找到後,學生的成就感和興趣陡然提升。
小學音樂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在我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小學音樂教學的研究起步較晚。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背景下,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已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 當前藝術教育已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積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這對每一位音樂教師來說,是難得機遇下的挑戰。顯然, 過去單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質量,如何把握整體的質量與效益,需從音樂教學的結構入手,從教學模式上進行研究,即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在現代音樂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音樂教學過程的結構和相關的音樂教學策略與教學評價等。
在音樂教學中,要達到情境交融,美在其中,是當前音樂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這是至關重要的。正如花兒開放需要溫暖的陽光一樣,
學生情境交融,美在其中,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真正的意境,這個義務也是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

㈣ 我想要學習音樂,但是我沒有學過任何音樂基礎,現在想要去學音樂基礎,要從什麼基礎開始學起。那個學校要

《學音樂最怕走彎路》是系統的音樂類系列視頻教程,集國內作者多內年的學習、教學經驗之積累容,教學方法、技巧之提煉撰寫並開發創作而成適合自學的音樂類系列教程。該系列教程共三套,分為《學音樂最怕走彎路-視唱練耳篇》、《學音樂最怕走彎路-巧學鋼琴篇》、《學音樂最怕走彎路-鋼琴即興伴奏篇》。該系列教程皆由教材書與視頻光碟相結合,實現兩者相結合的同步教學。

該系列教程的特點:從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出發,採取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方法創作而成的;

編寫序列明確,難易分明、循序漸進,使音樂學習者每次有新課題,每課有新收獲;編寫細致、內容詳實,配套的視頻DVD教程學起來方便快捷;

選材和教學法都很新穎,很適合學習者的口味,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書碟將眾多名家教育教學經驗,以家長、學生易學易懂的方式自編教材,化繁為簡,深入淺出。以直觀的實戰練習,讓您直接獲取知識,快捷、方便、實用。是初學音樂家長、學生們的首選學習及參考資料。

㈤ 音樂零基礎學鋼琴的步驟

人的一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就像電腦一樣,新的電腦硬碟里是空的,需要我們輸入各種程序和信息,存儲的內容才能越來越豐富。人的出生一直到死亡有意識無意識地無時無刻地不在為儲存而學習。從學習說話到學習走路;從學習穿衣到學習執筆;從學習分清左右到學習認識鍾表;從學習文字到學習算數…….除了吃飯和睡覺這些動物的本能不用學習,世上每個人腦中的每個技能都得一次次地從零開始學習。
人類的自我學習過程是有規律的,都必須會經歷幾個必經的階段。最開始是對一種技能產生興趣和好奇,隨後變得越來越熱愛,從而開始盡可能的在腦中捕捉和存儲這種技能信息,產和模仿的慾望,在模仿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前進的阻礙,這時主動的向老師請教來解決問題,當老師傳授方法後,通過科學的練習達到心中渴望得到的學習成果。
好奇心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動機和先決條件
開始學習一項技能需要內心強大的主動性的,它取決於最初好奇心。當學習者不具備這個先決條件時,有意識的培養和引導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很多家長和老師抱怨學生不愛聽課,經常逃課,可在真正具有凝聚力和人格魅力的老師講課時,平時那些逃課的學生都會早早來到課室去佔座位,如飢似渴的去聽課。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這位老師極准確的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換句話說,他的教學激起了學生們的興趣和求知慾。因為他找到想學習這門課的學生們共同急切想要學習的東西,和大家心中最疑惑又最想得到答案的東西。而且每堂課他都會給下堂課留下更加吸引人的懸念,這就像聽評書,說大話書人總是在最關鍵時打斷故事,一個「請聽下回分解」讓人吊足胃口。所以學生們才有如此大的動力去聽這門課,等著老師下次來解開心中的謎團。一些教師在使用我們文化課學習當中常用的課本時也存在著這個問題。真正有效教育應該是能先挑起學習求知的動機,然後再加以教授,這就要求教師具備生動的聯系能力,使得學生們上完一課就充滿好奇的期待下一次課。
「熱愛」是堅持學習的根本動力
學習任何技能都是需要持之以恆的,唯有真心熱愛才是永不懈怠的根本動力。
當代社會的現狀使得我們的教育過程普遍存在不符合人正常學習心理次序的問題。比如說,當代中國的初級的古典音樂普及工作是做的很好的,現在全國大量的孩子在家長的設計下正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小提琴或鋼琴等西洋樂器。不過從根源的學習動機來說,深究中國的家長心理,讓孩子學習音樂普遍是出於一種「學一個特長,以後生活有出路」的初衷,雖然這並不為錯,也確實是國情所致。而國外孩子學習音樂的動機多是因為浸泡在這個古典音樂環境中而真正產生興趣,進而開始學習。所以從最初學習動機的區別來看,學習主動性的差距就顯而易見。可是往往學習主動性是學習音樂最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此情況下,著重保護孩子對音樂時,音樂欣賞可更有目的地進行,讓其比較專題化。如學生彈奏莫扎特的奏鳴曲或變奏曲,平時就可以集中聽莫扎特的各種類型作品,讓其對莫扎特的風格、特點有專門的感受。亦可把音樂分為大的時期來欣欣賞,如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就可以有意識地放在一起聽聽,感受他們共同點和不同點。
對初學的學生來講,除了廣泛的聆聽和感覺外,更應著重對自己所學教材的熟悉和模仿。這方面老師的要求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讓學生明確音樂形象、情緒,並明確通過哪些彈奏方法來達到動聽鮮明的彈奏。全國學習鋼琴非常普及,而好的教師又不是到處都有,這時候則應藉助於音像製品來促進教學。現在一些基本的鋼琴教材都必須有示範的錄音帶甚至帶講解的錄像帶,這些音像帶對教學能起到廣泛的指導作用。
學生通過熟悉、模仿,逐步到有自己的獨立音樂見解,具有生動的音樂感、表現欲,這就需要不斷的聽和熏陶。居住在大中城市的學生,有條件的要爭取多聽各種音樂會,因為鋼琴是表演藝術,必須多看多聽現場的演奏。如果沒有聽現場音樂會的條件,也可注意收看電視中的音樂會轉播。現在,這種機會還是經常有的,只要有心,是不會錯過的。
多給出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
再進一步,老師和家長要注意多給學生提供給別人表演的機會。孩子練了那麼長時間,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表演給別人看,不是給家長和老師。能否在給人表演的時候把自己的音樂感發揮、表現出來,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也是每個學習音樂的人,都遲早要面對的。每個學生會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況。比如有的人性格放得開,不在乎,甚至越有人看越得意,越來勁。這樣的學生一般都喜歡上台表演。但家長和教師要注意提醒孩子的是,不要因過分興奮激動而失控,彈得過快。要求孩子在演奏時既要保持投入、興奮的優點,又要從容不迫,頭腦清楚。對於一些性格較內向、膽子比較小而容易緊張的學生,一定要讓他們在演奏前多彈給人聽,家裡有客來,就讓學生為客人表演,也可以帶學生去別人家給人表演,也可組織幾個學生一起開小演奏會,互相觀摩比較,這有很大的捉進作用。
永遠都是第一遍
鋼琴用為表演藝術,難在表演時就這一遍。平時練百遍千遍,也許自己在家裡彈得很不錯,但是要別人承認你彈得不錯,就必須在演奏這一遍時發揮好。有時我們很羨慕搞美術的,畫一幅畫,可以在家裡一點點地去琢磨,去修改。一旦畫好了,這幅畫就永遠不會再變化,除非作者想對其再加工。而我們的演奏,每次都要重新開始,在家彈好了,不一定上台演奏就能一樣好。有時學生在台上彈錯了,也許心裡會說「我在家裡彈得挺好的」,但誰都知道這樣解釋是沒有用的。因為你在家彈好的那一遍,並無法彌補你在台上演奏這一遍的錯誤。也許有的學生會說「我下一遍就能彈好」,那也不行,因為無論是表演,還是考級、考試所承認的永遠都是那個第一遍。為了彈好這個第一遍,我們都要做很多項式努力。對於每一個學習表演藝術的人,很主要的一點就是永遠不要放過任何一次鍛煉(練習)的機會。
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找缺點
對於學琴的孩子,除了給別人彈(演奏),讓老師和家長或請別人幫助自己發現錯誤和問題之外、也可藉助錄音、攝像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和問題。要把自己演奏的狀況,錄下來自己聽,看看自己還有什麼優缺點,有哪些問題和不足。因為人在有錄音或攝像情況下演奏的感覺,比較接近演奏的感覺,與一個人無拘無束的彈(演奏)在心理上是不大一樣的。這個過程也會有一些舞台演奏心理體驗的。讓孩子平常多經歷這樣一些鍛煉,既有利於發現自己的毛病,也有利於鍛煉自己的演奏經驗,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真正的演奏或考級中,能夠有充分的思想准備,使自己的技能及音樂得到正常發揮,以保證臨場時把自己的音樂感覺比較自如地不打折扣的表現出來。具備自然的音樂感,才能去感染和打動你的觀眾。

㈥ 沒有基礎的音樂教育藝考生,高中學習來得及嗎

沒有音樂基礎,在高中時才開始學習,時間太短了,恐怕來不及,除非你有這方面的天賦,最遲學音樂也都是初一開始的,有很多的孩子在六_七歲就開始了。如果你天生對音樂有感覺,那也有可能來的及。

㈦ 新課程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主要有哪些

建立並形成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積極性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變革的核心內容。學習是學生的自主體驗過程,由於學習風格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各不相同。唯有讓學習適應每一類學生,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本位,從而改進學生的學習,使他們獲得最佳的發展。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學習方式的變革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行為。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教學的關鍵性決策是由教師做出的。只有教師為學習者提供適宜的環境,包括關心學習者,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成就水平,才有可能談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a.自主建構學習。
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基於自己原有的知識自主建構的結果,對同一觀點,每一個學生建構了獨特的意義和含義,並相應地存入大腦。因此,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著力引導學生的自主建構學習。學生通過積極建構學習新知識,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式照搬從教師或課本獲得的信息。相反,他們通過理解學習主題並與他們已有的關於該主題的知識聯系起來的方式積極思考。在此過程中,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都可以有自己獨自的再現新知識的方式。在這些再現的知識中,有的可能很好地與教師所授知識相吻合,有的可能相似,有的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甚至相反。但這些,我以為並不是很重要(在教學評價方式改變之前),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積極思考和鍛煉,對學生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b.問題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動態化,新課堂應呈現出"惑--不惑--新惑"的動態發展過程。學習自問題開始。教師要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投入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慾望。
問題探究學習是對科學探究的探究,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獲取和運用知識。請看下例:北京通州的劉秉勤老師(物理教師)在2000年第12期《中小學管理》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舉了這個例子:
「講完熱學後,我做了個實驗:把事先剪好的各色小紙人放在講台上,帶上白手套,拿出摩擦過的黑色橡膠棒,煞有介事的說:『現在請大家看我表演一個魔術。』說著,揮動橡膠棒,彩色小紙人就跟著橡膠棒「跳舞」,見此情景,同學們興奮異常。「你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且聽下節課分解。」這一懸念,使學生們興奮了好幾天,大家一直期盼著下一節物理課的到來。有的學生甚至已經在下節課之前自己開始了這個問題的研究。」這種研究實際上就是探索和嘗試。這是教師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而閃耀出的火花。
學生既然對某個問題進行探究,說明他對這種知識充滿好奇,富於想像,善於質疑,勇於求異,使自己成為自己感知和思維的對象——這便是探究;在明了問題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問題——又開始了新的探究,如此往復,學生便在這種探究中得到了發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必將是身臨其境,親自去體驗所要學習的知識的產生過程和應用過程。在這種親自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對他們身心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也得到了有益的培養。
c. 互助合作學習。
互助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互助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在一起學習,而是在教師的鼓舞下要求學生為「集體的利益」,也為「個人利益」共同完成各自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將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和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信息,分享大家共同學的成果,培養和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和不同的渠道,使學生在爭論與合作過程中學會共同生活,教他們學知,學做,學會發展,這種互助合作學習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學習的本身。這將為學生今後走向社會進行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四大流派中兩大流派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和王民勤的和諧教學法都在反復強調團隊研討,共同挖掘探究問題。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做到三個改變,一個營造和一個構建,即改變原有的課堂教育環境,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改變陳舊的學習方式,營造一個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教學氛圍,構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學習平台,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

㈧ 音樂教學應落實哪些基本理念

音樂教學應落實哪些基本理念
音樂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門必修課,音樂課程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
音樂課程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探究、表演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含、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鑒於以上綜述,音樂教學必須落實以下這些基本理念。
一、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這一理念彰顯音樂課程在潛穆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音樂素養,豐富精神生活。
二、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音樂教學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藝術表演等各項音樂活動。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酞精神。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境,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三、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音樂教學的學科綜合,包括音樂課程不同教學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詩歌、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不同藝術門類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教學中,應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拓展學生藝術視野,深化學生對音樂藝木的理解。
四、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熟悉並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社會生活的優秀中國音樂作品,也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內容。
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學中,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 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發展音樂才能提供空間

閱讀全文

與基礎音樂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