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兩小兒辯日教案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第二個對。
忽略地球公轉,只考慮自轉,從太陽中心點到地球表面上的一個固定點來說,肯定是早上距離長、中午距離短。只不過這點距離的變化並不足以導致中午熱早上涼,中午熱早上涼是太陽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兩小兒辯日"中講的那個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辯斗,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兩小兒對於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接著寫兩小兒憑借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體會的直覺(視覺、觸覺)闡明所持觀點,以反駁對方觀點。最後寫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無法裁決而引起兩小兒的"笑"。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同時認識到知識無窮,學無止境。
字、詞古今含義不同是學習本文的難點。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去"為"距離"之意,與現代常用義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現代漢語中很少出現,諸如此類的字詞要讓學生理解
② 逍遙游的教案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為」句式的特點,歸納「志、圖、名、置、窮」五個詞語的義項。
3.理清思路,背誦第1段,並理解本文想像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點。
教學重點
歸納五個多義詞「志、圖、名、置、窮」義項,理解本文想像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點。
教學難點
莊子思想的理解
教具准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莊子思想,熟讀課文,理清思路,並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
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像奇特,最富於浪漫主義色彩。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閡,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也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今天,我們學習《逍遙游》一課,來體會莊子散文的特點。
二、莊子及莊子思想簡介
結合注釋①教師補充
投影:
莊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屬於道家學派。他繼承老子順其自然的觀點,更進一步認為無可奈何的叫「命」,不可違離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憑它的擺布。他的思想相當復雜,攻擊儒、墨,主張回歸自然;憤事嫉俗,痛恨黑暗現實,楚威王重金聘他為相而遭拒絕;富於批判精神,但同時又想取消斗爭。他的人生觀很消極,帶有濃厚的悲觀和虛無主義的色彩。
三、熟讀課文
1.聽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投影生字難詞,通過做練習的形式,來強化掌握。
投影:
根據漢語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並給加點字注音。
(1)其 ()若垂天之雲
(2)海運則將 ()於南冥
(3)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4)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5)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闕()()者
(6) ()與學鳩笑之曰
(7)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
(8)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9)適百里者,宿 ()糧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國者
(13)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14)彼且惡()乎待哉?
學生看課本,查閱工具書,思考,回答。
明確:⑴翼 ⑵徙 ⑶ ⑷ ⑸ ⑹蜩 ⑺
⑻ ⑼舂 ⑽ ⑾ ⑿ ⒀ ⒁
3.叫3名同學朗讀課文,檢查掌握字詞的情況,如有問題,師生及時糾正。
4.教師做朗讀提示。
第一段:「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要把選擇問句的語氣讀出來。「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句中「且夫」是發語詞,讀「夫」時可稍拉長一些,「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也」後停頓一下,千萬注意,「也」作為語氣詞應放在上半句尾,即「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下文如有類似情況,朗讀方法相同。
第二段,應重讀「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辯也」中「小」「大」「辯」。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為發語詞,朗讀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應讀得乾脆而響亮。
5.各自讀課文,藉助注釋理解課文。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標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組其他成員提問,幫助自己解決。教師巡視中可參與小組的活動。
6.學生齊讀課文。
四、引導學生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提問:題目《逍遙游》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遊自得的意思。
(那我們看看作者用眾多的比喻所描寫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遊自得呢?)
提問: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寫鯤鵬之大?(要求學生能合書回答。)
明確:「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提問:形體碩大無比的鯤鵬如何飛上九萬里高空的?《齊諧》書里如何說?(學生看書思考,合書回答。)
明確:「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問:這說明鯤鵬上九萬里,非逍遙,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麼?
明確: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
提問:課文用了哪些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也是非逍遙的?
明確:「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提問:蜩與學鳩怎樣嘲笑大鵬南飛,作者是怎樣解釋的?
明確:「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作者反駁:「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提問:蜩與學鳩「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說明什麼?(學生討論)
明確:照樣說明它們也非逍遙,都是不自由的。
教師對第1段稍加點撥,帶領學生背第1段。
學生齊背第1段。
提問: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師點評:在五彩繽紛,變換無窮的大千世界裡,有動物、有植物、有雲氣、有人類。其物種形狀,其所佔時間,所佔空間,大者大,小者小,絕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會亦然。
作者以上寫的都是物,它們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遙的。
第3段。
提問:這一段作者提到的兩個人說明什麼?
明確:同樣說明兩人也還未逍遙。
提問:那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到底適什麼?這是怎樣的境界?哪種人能達到這種境界?
明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也只有課文最後提到的「至人、神人、聖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因為他們「無己、無功、無名。」
最後通過對本節課內容的回顧,歸納寫作方法,先破後立,從而明確莊子散文善用比喻、想像奇特的特點。
由學生概括、歸納、最後再由教師明確。
齊背第2段,齊讀第2、3段。
五、布置作業
熟背課文,做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總結文言知識,通過比較,進一步理解莊子散文風格,並對本課小結。
[教學步驟]一、檢查學生熟背課文情況
1.單獨背、齊背
2.小組比賽
二、分類歸納總結文言知識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寫出本字。
(1)三飡而反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辯 (4)而征一國者 (5)旬有五日 (6)御六氣之辯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譯成現代漢語,並掌握其用法。
奚以……為
答案:1.(1)「飡」同「餐」 「反」通「返」 (2)「知」通「智」 (3)辯」通「辨」 (4)「而」通「耐」 (5)「有」通「又」 (7)「辯」通「變」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哪用得著高飛九萬里再往南去呢?
3.一詞多義,結合完成練習三。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志
例句出處釋義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志向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訓儉示康》立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逍遙游》記述、記載
博聞強志《屈原列傳》記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記》標記、做標記
(2)名
例句出處釋義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逍遙游》名稱、名字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命名、起名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游》聲名
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說出、指出
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赤壁之戰》名義
(3)圖
例句出處釋義
而後乃今將圖南《逍遙游》圖謀
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地圖
如有離違,宜別圖之《赤壁之戰》謀劃、籌劃
乃強起扶杖,執圖諧寺後《促織》圖畫
無使滋蔓,蔓難圖也《鄭伯克段於鄢》謀取、設法對付
(4)置
例句出處釋義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逍遙游》放上、安放
鄭人有且置履者《鄭人買履》購置、添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鴻門宴》放棄、放下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王忠肅公翱事》擺、設
(5)窮
例句出處釋義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逍遙游》盡、止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訓儉示康》生活困難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走到頭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盡心上》不得志,與「達」相對
三、比較
教師將《秋水》與課文比較,進一步體會莊子散文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像奇特等特點。
四、小結
同學們,莊子散文有時像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時像萬斛源泉,隨地湧出,汪洋恣肆,機趣橫生,確實有它獨特的地方,但是,莊子本人所表現出來的放盪不羈、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是不可取的,《逍遙游》中的思想,是沒落階級不滿現實的一種自我超脫的空想,實際上這種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他企圖以此達到逃避現實、保存自己的目的。我們當代中國的青年,應該拋棄一切私心雜念,勇於面對現實,勇於挑戰生活,要去拼、去搏,去創造更好的明天。
五、布置作業
寫一篇短文,說說你對莊子《逍遙游》中「無所待」思想的認識。
[板書設計]
[延伸閱讀]閱讀《庖丁解牛》,完成下面題目。
1.讀後了解莊子所講的人生處世哲學。
2.體會莊子散文的特點。
③ 莊子《逍遙游》中大鵬鳥的形象意義是
已解決
鯤鵬是指什麼?
懸賞分:0 - 解決時間:2007-5-5 10:00
提問者: 410084199 - 助理 二級 最佳答案
鯤鵬
鯤鵬來自莊子的《逍遙游》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 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莊子說有一種大鳥叫鵬,是從一種叫做鯤的大魚變來的。傳說有一大魚名曰鯤,長不知幾里,寬不知幾里,一日沖如雲霄,變做一大鳥可飛數里,名曰鵬。
古人有詩雲:雲開衡岳風雨止,鯤鵬擊浪從茲始 滄海橫流何足慮,三尺寒江東陵指
現在常用鯤鵬比喻一些宏偉之事,一句俗語曰:「學做鯤鵬飛萬里,不做燕雀戀子巢。」
回答者:安安勇氣 - 經理 五級 5-2 10:10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好!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2 個人評價
好
50% (1) 不好
50% (1)
相關內容
相關主題:鯤鵬
• 傳說中的鯤鵬到底是什麼鳥呢?
• 「鵬」是指哪個地方?
• 中國民航公司有哪些
• <<馮諼客孟嘗君>>的標准教案
• 毛澤東詩詞配什麼鋼琴曲效果好?
其他回答 共 5 條
鯤鵬
(古代傳說中的大魚和大鳥);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莊子》里說,有一種大魚叫鯤,變成一種大鳥叫鵬,能飛得又高又遠。九萬里[飛上]九萬里的高空,形容飛得極高。翻動,捲起。扶搖羊角,迅猛迴旋的旋風。羊角,形狀像羊角一樣的旋風;鯤化(鯤魚化為鵬鳥;比喻人高升);鯤龍(傳說中的大魚和蛟龍)
回答者:651255125 - 狀元 十四級 5-2 10:09
很大的魚和很大的鳥,莊子借它們來說明萬物即使是宏偉的東西也是有所憑借的。
回答者:柚子多多1989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5-2 10:21
大鳥`大魚,鯤化為鵬.
參考資料:<<莊子>>"逍遙游"
回答者:騰郁翔 - 初入江湖 三級 5-2 10:47
金翅大鵬鳥
回答者:4109236613 - 試用期 一級 5-2 13:25
鯤鵬來自莊子的《逍遙游》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後來在神佛傳說中是如來佛祖所封的金翅大鵬鳥——金翅大明王菩薩
回答者:凌雲舊主 - 舉人 五級 5-2 15:53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評論字數200字以內
&;2008 Bai
④ 古詩《上李邕》的課件或教案
《上李邕》
作者:李白
大鵬(2)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3)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4)。
宣父猶能畏後生(5),丈夫未可輕年少(6)。
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借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1.李邕: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有才華,性倜儻,唐玄宗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縣)太守,書法、文章都有名,世稱李北海。後被李林甫殺害,年七十餘。《舊唐書·文苑傳》有傳。李邕年輩早於李白,故詩題雲"上"。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有"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句,亦見白對邕之敬賞。今人葛景春《李白〈上李邕〉寫於蜀中》(載《社會科學研究》1986年第六期)文考證:李邕於開元七、八、九年任渝州(今重慶)刺史,李白此時曾拜謁李邕並作此詩。李邕擅長詩文,當時文士很多都投在他的門下。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青年時代李白的豪情壯志。
2.大鵬:傳說中的大鳥。扶搖:由下而上的旋風。《莊子·逍遙游》:"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quot;滄溟:大海。
3.簸卻:搖盪.簸,指上下顫動.
4.恆:經常。殊調:發表不同常人的論調。大言:豪言壯語。
5.宣父:《新唐書·禮樂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
6.丈夫:對成年男子的尊稱,這里是稱李邕。年少:李白自稱。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藉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徵,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徵。開元十三年(725),青年李白出蜀漫遊,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並序》(後改為《大鵬賦》),自比為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銘序》雲,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後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可見李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此篇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劃與頌揚,表達自己勇於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本詩題解。
⑤ 9遍逍遙游,能不能幫忙代寫,急!
看憐,我乎數,幫幫算...
我所資料!
見雙音節古今異義詞舉例(1)
1.親戚 今義:旁系親屬;古義:指父親兄弟統指家親
例:臣所親戚事君者徒慕君高義(《史記·廉頗藺相列傳》)
2.更衣 今義:換衣服;古義:廁所 例:權起更衣肅追於宇(《赤壁戰》)
3. 今義:華民共;古義:原區
例:若能吳越眾與抗衡旱與絕(《赤壁戰》)
4.非 今義:、(副詞);古義:意外事故(名詞);
例:所遣守關者備盜入與非(《鴻門宴》)
5.殷勤 今義:熱情、周;古義:關切、問候
例:肅奉權旨論事勢致殷勤意(《赤壁戰》)
6.卑鄙 今義:品質惡劣;古義:卑指身低微鄙指粗野用作謙詞
例:先帝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師表》)
7.春秋 今義:①夏季、秋季;②代名稱;古義:①齡②③書名
例:①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螻蛄知春秋(《庄逍遙游》)
③孔《春秋》亂臣賊懼 (《孟滕文公章句》)
8.結束 今義:事情做完程完結;古義:整裝
例:婉貞於集諸少結束(《馮婉貞》)
9.約束 今義:限制;古義:①盟約②令制度
例:①秦自繆公二十餘君未嘗堅明約束者(《廉頗藺相列傳》)
②例:其游惰事者何能遵約束乎 (《治平篇》)
10.宣言 今義:表示政見公告;古義:公揚言
例:宣言曰:我見相必辱(《廉頗藺相列傳》)
11.犧牲 今義:義死;古義:作祭禮牲畜 例:犧牲玉帛弗敢加(《曹劌論戰》)
12.交通 今義:往運輸;古義:①勾結②互想通連
例:①其富厚交通王侯(《論貴粟疏》) ②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13.秋 今義:秋季古義:秋季空 例:秋漠漠向昏黑(《茅屋秋風所破歌》)
14.恨 今義:令憎恨;古義:痛惜
例:用其才聞賢試事良恨(《馬鈞傳》)
15.怠慢 今義:冷淡、待夠殷勤;古義:鬆懈、輕忽 例: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勸》)
16.丈 今義:岳父;古義:①②輩
例:①願丈言(《山狼傳》) ②漢我丈行
見雙音節古今異義詞舉例(2)
1.風流 今義:浪漫放盪;男關系;古義:①傑、英俊②繁華景象流風余韻③問才華雍容風度
例:①江東浪淘盡千古風流物(《念奴嬌·亦壁懷古》)
②風流總雨打風吹(《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③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杜甫《詠懷古跡》)
2、.操持 今義:料理、籌劃;古義:拿著 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蘇武傳》)
3.張 今義:店鋪業;古義:廣泛 例:誠宜張聖聽光先帝遺德(《師表》)
4.者 今義:專門問;古義:①求讀書②術——定
例:①古者必師(《師說》) ②京師者咸怪其征(《張衡傳》)
5.避 今義:躲;古義:於
例:今海內土民眾避湯禹(《論貴粟疏》)
6.情 今義:應酬送禮情面、情誼;古義:①情
例:情再食則飢終歲制衣則寒(《原君》)
7.握 今義:抓住功靠性;古義:手掌內
例:其物輕微易藏於握周海內飢寒患(《論貴粟疏》)
8.縣官 今義:縣、縣令;古義:朝廷
例:今募粟縣官拜爵除罪(《論貴粟疏》) 縣官(處PPT顯示誤)廩稍供(《送東陽馬序》)
9.慷慨 今義:;古義:①理直氣壯意氣激昂②慨、悲嘆
例:①初至北營抗辭慷慨頗驚(《指南錄序》)
②能使慷慨涕泣矣(《柳敬亭傳》)
10.便宜 今義:物品價格低;古義:①利應該做事②便
例:①釋既朝畢前言便宜事(《史記·張釋列傳》) ②倒便宜(《林黛玉進賈府》)
11.賴 今義:流氓;刁鑽潑辣理取鬧;古義:①胡作非②潑玩
例:①王唏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州縱士卒賴(《段太尉逸事狀》)
②喜賴溪卧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
12.故事 今義:起初或虛構物情節事情;古義:①先例舊事②兩詞解
例:①苟六破亡故事六矣(《六論》)
②故事於世備適於事(《察今》)
13.憐 今義:值憐憫;古義:①②值同情
例:①憐體比阿母汝求(《孔雀東南飛》)
②憐身衣單憂炭賤願寒(《賣炭翁》)
14.束手 今義:沒辦古義:投降
例: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赤壁戰》)
15.具體 今義:明確抽象細致;古義:具具備;體形體
例:亦雁盪具體微者(《雁盪山》)
見古今異義詞
1. 行李:古使行李往共其乏困;
今行裝
2. 夫:古微夫力及;今
妻
3. 師徒:古軍隊士兵寡君師徒足辱君矣
;今師傅與徒弟
4. 左右:古詞調遣惟君左右;今名詞
表示約確定
5. 致死:古效死命帶甲五千致死;
今導致死亡
6. 丈夫:古男丈夫二十娶其父母罪
今妻配偶
7. 其:古進駐余何面目視於乎越君其
;今等
8. 行政:古施行政令行政免於率獸食;
今家機關管理工作
9. 象:古模仿形象其象用;
今象
10.:古土圓百王;今某
區域
11.東面:古臉朝東東面視今東邊
12.面目:古面部於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於:古達吾非至於門則殆矣
;……結局至於顛覆理固宜;……候
至於今郡賢士夫請於道;今表示另提事
14.:古專家、者內行吾見笑於
家;今財物計較言談舉止自
15致:古兩詞招致詞性致士
合締交相與;今用半句表示
文述原所形結指結
16山東:古崤山東山東豪俊遂並起亡秦族矣;
今山東省
17非:古意外變故備盜入與非;
尋作形容詞非謀難於猝發;今程度副詞
18細說:古讒言未封侯賞聽細說;
今詳細說明
19足:古尊稱再拜奉軍足;今腳
面
20幼稚:古孩幼稚盈室並儲粟;今形容
腦簡單或缺乏經驗
21事:古做官嘗事皆口腹自役;今
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
22扶:古竹製手杖策扶流憩;今攙扶
23懷抱:古思想抱負或取諸懷抱晤言室內;今
懷抱著
24縱情:古驕傲既志則縱情傲物;今盡情
25見機:古看細微預兆所賴君見機達知命
;今看機看形勢見機行事
26猖狂:古狂放拘禮含貶義阮籍猖狂豈
效窮途哭;今肆忌憚
27者:古求古者必師;今術
定
28:古兩詞跟意思連
詞吾師;今連詞表示目或結
29眾:古般今眾其聖亦遠矣;
今家
30必:古定弟必師;今需要
31氣候:古氣內宮間氣候齊
;今定區內經觀察所概括性氣候情況
或比喻向、情勢等
32經營:古收藏名詞韓魏經營;今詞計
劃或管理
33憐:古惜楚炬憐焦土;今
幸表示謝憐憫
34事:隨員名詞則遣事少牢告廟;今
干某項事業
35其實:古真相自其實;今承文轉
折表示所說實際情況
36丈:古丈見室僅丈容;今寺
院主持
37往往:古處牆往往;今相於每每
38顏色:古臉色斷置城顏色少變;今色
彩
39行:古能走路臣少疾病九歲行;今
40立:古自立零丁孤苦至於立;今組
織機構等籌備功始存
41洗馬:古太侍官尋蒙恩除臣洗馬;
今給馬洗身
42報:古報答皇恩非臣隕首所能報;今向
級報告
43告訴:古申訴苦衷則告訴許;今說給聽
使知道
44區區:古拳拳情區區能廢遠;今數量
少重要
45辛苦:古辛酸斯苦楚臣辛苦非獨蜀士及二
州牧伯所見明知;今身勞苦
46僥幸:古幸運庶劉僥幸保卒余;今企求非
意外獲功
47家:古安家莫西歸家致汝;今娶
妻
48少:古青吾與俱少雖暫相別;今
少童
49志氣:古志氣力毛血益衷志氣益微;
今做某事決勇氣
50強者:古身體強壯少強者保;今
指精神意志面強
51錯置:古相互交錯嘉木異石錯置;今放錯
52牢籠:古包羅漱滌萬物牢籠百態;今關住鳥
獸東西
53同歸:古歸宿則茫違昏同歸
;今同
54形容:古形體容貌名詞第三身量未足形容尚
;今詞描述
55風流:古風韻卻段自風流態度;今風
采特異業績突
56態度:古言行舉止所表現神態卻段自
風流態度;今某事觀點做
57風騷:古姿容俏麗身量苗條體格風騷;今指
婦舉止輕佻放盪
58偏僻:古偏激端行偏僻性乖張;今遠
離口集居住區或遠離交通要道
59落:古行落面其實熱行落
;今思想進步
60尷尬:古容易麻煩今尷尬處;今處
於兩難境擺脫
61吹噓:古嘴噓氣十禁軍雨汗通流都嘆氣
吹噓;今誇張宣揚或編造優點、處等
62左右:古反左右村賣;今左邊
右邊
63細作:古偵察軍事情報名詞孔明急喚細作問
;今氣吝嗇形容詞
64輕易:古詞貿行事凡事商議停行
輕易;今毫費力輕易舉形容詞
65理:古辦名詞忽見高翔兵二共說魏兵
知何處沒理見王平兵;今關意
詞
66約束:古准備同郎君遠囊篋蕭條曾約束
;今限制使超范圍
67蕭條:古空虛同郎君遠囊篋蕭條;今寂寞
冷落毫氣
68整頓:古整理暫往柳監寓整頓行裝;今使
健全健全起
69曲意:古委婉十娘亦曲意撫慰;今違反自
本
70同志:古形容意見相同郎君言及足見同志耳;
今共同理想事業共同奮斗或慣用彼
間稱呼
71面:古獨面尊位居面必嚴帷薄意
;今事情或事物面
72野馬:古春林澤間霧氣野馬塵埃物
息相吹;今野物種
73:古飽適莽蒼者三 反腹猶
;今與事實相符
74春秋:古蟪蛄知春秋;今春與秋
75羊角:古旋風摶扶搖羊角者九萬;今羊
觸角
76雖:古雖雖猶未樹;今連詞
77功:古忘記立功作神功聖名
;今沒功勞
78部署:古部安排曹部署競新艷相角;今
安排布置
79作案:古作幾案千頃雲池諸山作案;今進
行犯罪
80舅姑:古公公婆婆既訴於舅姑;今舅舅
姑姑
81流涕:古流眼淚言訖噓唏流涕;今流鼻涕
82通達:古達唯恐道途顯晦相通達;今通
行阻
83珍重:古保重負載珍重復言矣;今惜
84失意:古意見合近與失意塞其五山;今
志
85譴責:古處罰處前所譴責獲免;今
斥責責備
86縣官:古官府縣官急索租租稅何;今縣
高行政官
87道:古稱道稱贊仲尼徒道桓文事者
;今暴虐沒德政
88傷:古沒關系傷乃仁術;今沒
受傷害
89妻:古妻兄弟妻離散;今指妻
指
90布衣:古平民布衣交;今棉布作衣服
91:古指原蒞撫四夷;今華民共
92意氣:古辭意語氣意氣勤勤懇懇;今志趣
性格
93勤勤懇懇:古誠懇意氣勤勤懇懇;今勤
勞踏實
94寒:古恐懼冷商鞅景監見趙良寒
;今失望痛
95變色:古變臉色同參乘袁絲變色;今變
顏色
96苟合:古苟且態度適應皇帝意苟合取容
;今結合
97殷勤:古情深厚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余歡;
今熱情周
98親近:古皇帝親近侍左右親近言;今
親密周
99塵埃:古監獄塵埃古今體安其辱
;今塵土
100卑鄙:古位低見識淺先帝臣卑鄙;今
品德低
1.共通供供給
2.闕通缺侵損
3.說通悅服
4.知通智聰明
5.讎通仇讎恨:仇讎敵戰
6.句通勾名用字:勾踐南至於句
7.取通娶娶親:令壯者取婦
8.免通娩娩:免者告公令醫守
9. 通敝破舊謙詞:弊邑宸宇亦寡願
10郄通隙病:恐太玉體所郄
11反通返: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祿:位尊功奉厚勞
13直通:直百步耳亦走
14頒通斑雜色花紋斑點:頒白者負戴於道路矣
15檢通斂制止:狗彘食食知檢
16通暴通曝曝曬:雖槁暴復挺者
17辯通辨辨:兩俟渚崖間辯牛馬
18通縱合縱:合締交相與
19敝通弊困頓失敗:秦餘力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雲集響應贏糧景;2光
:景翳翳入
21棘通戟都古代種兵器:棘矜
22距通拒守;內通納接納:距關毋內諸侯
23要通邀邀請:張良要項伯
24倍通背違背:願伯具言臣敢倍德
24蚤通早盡早:旦蚤自謝項王
25坐通座座位:請劍舞擊沛公於坐
26曷通何:曷委任留
27厭通饜滿足:則諸侯限暴秦欲厭
28通倘: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29止通僅僅:其止十月耳
30圜通圓:石蒼黑色平少圜
31采通彩色彩:須臾五采
32閔通憫憂患事:臣險釁夙遭閔凶
33蓐通褥草褥:劉夙嬰疾病床蓐
34羞通饈美味食品:使建遠具羞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獨:既與汝食江南孤苦零
丁
36世通逝逝世:吾三兄皆幸早世
37斂通殮給死穿衣死入棺:歿能撫汝盡哀
斂憑其棺
38冥通溟海:北冥魚
39辯通變別:辯
40闔通合全:每至傾城闔戶
41直通值價值:昂其值居奇貨
42裁通才間副詞:手裁舉則超忽躍
43翼通翌於今、今:翼進宰宰見其
44饗通享:饗德懷恩詞悉
45已通:已勿復
46通已止:則王乎
47說通悅高興:朋自遠亦說乎
48枝通肢肢體: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刑於寡妻至於兄弟
50蓋通盍相於何:蓋亦反其本矣
51塗通途道路:行旅皆欲於王塗
52塑通訴告訴申訴皆欲赴塑於王
53已通矣,語氣助詞,表確定語氣:放辟邪侈已
54罔通網羅網:刑罔民
55田通畋打獵:今王田獵於
56卒通猝表示突:卒問曰惡乎定
57由通猶表示比況相於像:民歸由水
58施通迤逶迤斜行:施良所
59通勿要或通惑想通:或乎王智
60通謂認:其智弗若
61罷通疲疲憊:仆雖罷駑亦嘗側聞者遺風
62趣通趨向前走:趣舍異路
63徇通殉獻身:思奮顧身徇家急
64詘通屈屈曲:其詘體受辱
65槍通搶觸:見獄吏則槍
66摩通磨滅:古者富貴名摩滅
67見通現表露:退論書策舒其憤思垂空文自
見
68責通債債務獄受腐刑:傳其通邑都則
仆償前辱責
69通否:秦王十五城請易寡璧予
70奉通捧捧著:臣願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拜送書於庭
72案通按察看:召司案圖
73賓通儐九種位同禮賓員:設九賓禮於廷
74繆通穆:秦自繆公二十餘君
75孰通熟仔細:唯王與群臣孰計議
76離通罹遭遇:離騷者猶離憂
77濯通濁混濁:自疏濯淖污泥
78質通贄見面禮:厚幣委質事楚
79決通抉:辭決行
80鄉通向:北鄉自剄
81衡通橫與縱相:外連衡斗諸侯
82 沒通歿死鄙陋沒世
83莫通暮夜晚:至莫夜月明
84通披披散穿:屈原至於江濱發行吟澤畔
85少通稍稍微太色少解
86禽通擒捕捉:軍禽操宜今
87舒通抒抒發:退論書冊舒其憤
88亡通沒河曲智叟亡應
89通性資質:君非異
90陽通佯假裝:皆陽應曰
91識通志記住:汝識乎
92屬通囑囑咐:屬予作文記
⑥ 《莊子·逍遙游》中「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鶘之種……………』
惠子對莊子說:「魏抄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後結出的葫蘆大得可以容納五石。用它來盛水,它卻因質地太脆無法提舉。切開它當瓠,又大而平淺無法容納東西。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為它無用,我把它砸了。」莊子說:「你真不善於使用大的物件。宋國有個人善於製作防止手凍裂的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職業。有個客人聽說了,請求用一百金來買他的葯方。這個宋國人召集全家商量說:『我家世世代代靠這種葯從事漂洗絲絮,一年所得不過數金;現在一旦賣掉這個葯方馬上可得百金,請大家答應我賣掉它。』這個客人買到葯方,就去游說吳王。那時正逢越國有難,吳王就命他為將,在冬天跟越國人展開水戰,大敗越人,吳王就割地封侯來獎賞他。同樣是一帖防止手凍裂的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賞,有人卻只會用於漂洗絲絮,這是因為使用方法不同啊。現在你有可容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為什麼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於江湖呢?卻擔憂它大而無處可容納,可見你的心地過於淺陋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