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實驗課堂教學

實驗課堂教學

發布時間:2021-03-08 11:51:06

Ⅰ 常見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幾種化學教學方法:如講授、演示、實驗、練習、討論和自學輔導等.
根據初中化學教材內容,可採取下以教學方法:
1.提倡以實驗為主的「引導發現法」或「邊講邊實驗法」進行概念、理論知識的教學.
課堂上一般以實驗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進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從而發現、形成概念.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時,首先由教師演示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變化的實驗,然後由學生分組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變化.通過多組學生的實驗事實導出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藉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從微觀去分析化學反應,揭示質量守恆定律的原理.這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自然形成,學生學習起來興趣高,學習內動力大,對理論問題認識清楚.
2.提倡採用「邊講邊實驗法」及「對比遷移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把一些實驗引入課堂中,採用「邊講邊實驗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這種方法是教師在傳授某種物質的性質時都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實物,教師演示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覺觀察的積極性,並要求觀察時認真細致,逐步培養觀察能力.有條件的要在演示實驗後,再讓學生親自做一遍實驗.例如在「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做好C,S,P和Fe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是學生認識氧氣化學性質的關鍵.當教師演示實驗後,可讓學生把學生實驗「氧氣的性質」放在課堂上做,以增強感性認識.當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可用「對比遷移法」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系.
3.提倡用「講練結合法」進行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的教學.
化學用語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化學用語和化學計算是初中的難點,教材在編排上注重難點的分散.因此對這些難點的教學適宜採用分散教學,宜採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法」,這種教學法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精講,提出練習任務,說明練習的目的和要求,並經常地讓學生寫每一個元素符號或化學方程式時要會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現象.在化學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講明練習的方法並作出必要的示範,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分別輔導,練習之後學生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最後教師要在檢查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糾正和講解.另外化學計算的練習還要目的明確,題目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學為主的「導讀法」、「討論法」進行敘述性內容的教學.
新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文字表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且圖文並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自己學懂,對於這種類型的教材內容,採用以自學為主、閱讀、討論、演講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事先編制自學提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學提綱自行閱讀,讀後解答自學提綱中提出的問題、練習題,然後學生互相討論矯正,教師在學生自學時巡迴輔導、重點指導、釋疑解難、收集信息.在學生相互矯正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拔、啟發或講解,最後也可讓學生演講、小結.這種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通過不斷地培養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靈活處理「家庭小實驗」和「選做實驗」、「常識性介紹」和「選學內容」等內容.
由於學校及家庭的實際條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實驗」學生在家做時會產生困難.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採取課內、學生與家庭相結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難,充分發揮「家庭小實驗」及「選做實驗」的優勢,又發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Ⅱ 如何在實驗教學中體現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課堂教學公平是教育公平在微觀教學層面上的表現。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的一個課題。關鍵詞:教育公平 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 個體差異一、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什麼是課堂教學的公平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以為課堂教學公平性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課堂教學要體現教育民主,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每一位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和能力,每一位學生都有權利要求接受適合其個性特點的教育,實現個人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和資源。 2、課堂教學公平要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潛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智力是一種多元的能力,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每個人都同時擁有這七種相對獨立的智力,而這七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又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組合,使得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點。:因此,學生的智力沒有優劣之分,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 3、課堂教學公平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於不同的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要求,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的發展。二、實驗教學的特點 新課標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勞動人士和專業人才。因此做好實驗教學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實驗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1、實驗方式的探究性。新課程倡導實驗教學應該以探究式為主,老師不再把實驗步驟、方法、注意事項等周密地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自由探究,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然後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展示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2、實驗對象的主體性。新課標強調對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分析歸納總結、動手觀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討論、自主思考來達到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使學生時終處於的實驗全過程的積極狀態,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全體參與性。 3、實驗過程的協作性。新課標倡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這對於實驗教學尤為重要。由於學生之間存在著知識、心理、習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所以老師在分組時應該合理搭配,既能讓能力強的學生得到發揮,又能讓動手弱的同學得到幫助和鍛煉,使全體學生得到提高。三、在實驗教學中如何體現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新課標要求每位學生都得到公平合理的教育和學習機會,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驗教學中體現課堂教學的公平性。?我以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實驗分組的公平。實驗分組要做到公平合理,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即充許每個小組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動手能力強的和動手能力稍差的、表達能力強的和表達能力稍差的、男生和女生要均勻搭配,小組與小組之間做到絕對一致是不可能的,但其碼要做到大致一樣。這樣不僅有利於小組的合作學習,既能讓能力強的學生得到發揮,又能讓動手弱的同學得到幫助和鍛煉,使全體學生得到提高,也有利於小組與小組之間公平競爭,有利於教師對各小組的評價。 2、實驗資源的公平。實驗資源也就是實驗所需要的各種儀器以及多媒體硬體設施等。每個小組都應該享有相同實驗資源,這樣才有利於組間競爭的公平性,才能保教師評價的公平性。 3、實驗機會的平等。實驗機會的平等主要是針對組內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有些同學動手能力強一點,就一直由他動手實驗,從而使其他同學失去動手的機會,甚至會培養學生的依賴性和惰性。我以為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應給予適當的指導,應該讓每個同學都有同樣的實驗機會。比如可以讓動手能力強的同學打打下手,提醒或幫助動手能力弱的同學完成實驗,教師在評價方式上要注重小組全體成員的參與性,而不僅僅是實驗結果的准確性。 4、實驗表達的平等。表達能力也是新課標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一種能力。對化學實驗教學來說,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以及分析的結果,都需要准確地表達出來。組間進行交流時也要求學生表達清楚、准確、簡明扼要。有的小組為了讓本小組獲得好的評價成績,就會讓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同學代表本小組發言,而其他同學就沒有發言的機會,也就失去了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我認為教師應該給予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比如可以規定每個小組每次發言必須是不同的人,其他人可以做補充,盡可能讓每個小組每個成員輪流表達交流,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總之,教育的民主性是課堂教學公平性的核心,而實驗教學的公平性是課堂教學公平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公平的實驗教學是失敗的教學。

Ⅲ 如何發揮化學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的

如何發揮化學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的
演示實驗是一種有效的直觀教學方法,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基本要領和規律,從而對化學探究現象產生生動、深刻的印象。

Ⅳ 實驗教學怎樣豐富課堂教學

配合使用,課堂教學的知識在實驗教學中得到印證可以增加同學對學習知識 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讓同學能更深刻的吸收知識。

Ⅳ 如何將化學實驗融入課堂教學當中

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以塞里格曼·謝爾頓和勞拉·金為代表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積極心理學強調教育並不只是對學生糾正錯誤、克服缺點、解決心理問題,而主要是發掘、研究學生的各種外顯的和潛在的積極品質,並在教育實踐中擴展和培育這些積極品質。通過理論學園丁教育www.ydcbw.com習,我們逐步形成了統一的認識:初三化學教師年年上重復課,是最易產生職業倦怠、喪失職業幸福感的群體之一;初中化學新課授時少、分化點多,加上中考壓力大,不少學生易產生畏難情緒和挫折感,無形中加重了分化現象。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廣泛融入初中化學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有助於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提升教師的教學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更能讓學生激起積極向上的情感,對學習化學產生更為強烈的興趣和持久動力。為此我們開展了一年的教改實踐,主要取得了一下幾方面的收獲:
一、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面對每年的「一輪游」,不少的初三化學教師都會逐漸心生倦意,教學激情下降,教學技能退化,教學手段僵硬,體現在對待學生的態度方面就更明顯了:不親不熱,敬而遠之,甚至諷刺挖苦等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有所抬頭。於是乎課堂上師生互動少了,課間交流淡了,辦公室變得冷清了,網上的聯系也停滯了。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學習壓力等下,渴望被理解,而處在青春期的他們自我意識強,如果教師的教育方式出現偏差,就難免出現抵觸情緒,產生逆反心理。而人際關系的失敗,又會使他們產生交往恐懼症、自卑等一系列的問題。針對這些現象,我們響應積極心理學的「關注自身積極情緒的培養」觀點,引導教師關注自己情緒,培養積極快樂的人格,開展賞識教育和尊重教育,在教學中時刻提醒自己:我給了孩子們化學知識,給了他們快樂了嗎?用博大的師愛感染學生,培養他們建立積極的人格特徵,感覺到學習化學的樂趣。現在那種師生融洽、熱熱鬧鬧的場景又回來了,教師也普遍感到教有所樂,中考化學再創輝煌更讓我們享受到了職業的幸福。
二、樹立了正確的化學教育觀
化學是「造福人類的科學」!但是近些年頻頻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和加劇的環境污染讓化學的啟蒙教育蒙上了厚厚的塵埃:「都是化學惹的禍」——社會輿論的一邊倒讓老師的宣講變得蒼白無力,層出不窮的類似「毒膠囊」的事件讓中考化學試卷染上了「黑」色,在學生面前開啟的化學之門似乎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甚至出現了化學教師批化學的怪相,不僅課堂教學津津樂道,而且讓學生反復練習以化學事件為情景的習題,無形中給化學教育減分不少。試想這種帶著有色眼鏡看化學的教育觀能激發學生熱愛化學、增強對化學的興趣嗎?為此,我們嘗試利用教學內容的積極意義影響學生,還原化學的正面形象,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體會化學的神奇,積蓄努力學習化學的正能量。比如在學第9章第3節化學與環境時,就引用新聞素材「蘇州採用新型生態修復裝備——太陽能曝氣機對河道進行修復」;同樣在學這一章的第2節化學與新材料時,探討了神舟9號飛船外面的耐高溫陶瓷片以及國產「飛天」宇航服等熱門話題等,這些為化學加分的內容確實使化學教育增色不少。同時在涉及化學事件時我們也不迴避問題,但是要告訴學生「科學是雙刃劍」,做事不能喪失科學的道德:化學本無罪,人性惹是非!我們的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對化學的理解應該是積極的。
三、增加了個性化教學模式
由於教學過於強調一刀切,以往的初三化學教學往往會出現較嚴重的分化現象,客觀上影響到整體的教學質量。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我們意識到了成功給人以愉快的體驗,激起積極向上的情感,使人對學習內容產生更為強烈的興趣。所以,我們創設一定的條件,讓學生有可能取得成功,讓全體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這樣做不僅提升了學困生耐受挫折的能力,使他們在不斷的鼓勵中逐步脫困,而且激發了績優生的潛能,使他們能在競賽、中考中脫穎而出。具體的做法有:採用分層次布置作業,分為必做和選做,選做部分不指定對象,鼓勵多做;分組實驗不再按學號硬性安排,而是自由組合,要求人人動手,鼓勵合作;演示實驗安排學困生當老師的助手,甚至可以放手讓他們做;階段測驗不公布排名,對學困生進行縱向考量,激勵他們挑戰自我;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績優生拓展研究和能力培訓等等。在今年的「金鑰匙」科技競賽(初三學生CESL活動)中,我們學校共有5位同學獲特等獎,占市區特等獎(12名)人數近一半;中考化學獲滿分(100分)的同學有8人,優秀率為93.4%,合格率幾乎百分百。均取得了建校以來的最佳成績。

Ⅵ 如何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科學課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科學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發展學生的能力。然而,由於實驗器材等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的開展有一定的困難。那麼,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怎樣才能保證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教學情境就像一個「磁場」,它吸引著學生進入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和探究的科學世界。
如在教學《空氣占據空間》一課時,設計了一個實驗,把一團餐紙巾塞到玻璃杯底,然後將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讓學生預測,紙巾會被水浸濕嗎?你能說出其中的緣由嗎?創設的情境已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問題的提出立即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慾望。
2、巧設懸念,促使學生去實驗
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 「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它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來源。我們在教學中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識規律,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實驗願望。在三年級科學《金魚》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觀察了金魚的外形、運動和吃食後,問:金魚魚鰓一分鍾開合幾次,金魚不斷地喝水,會脹破肚子嗎?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奧秘,並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於是學生便對金魚如何呼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二、實驗過程的有效調控
1、緊緊抓住實驗目的
實驗切忌毫無目的,隨心所欲。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為的是在實驗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從而掌握規律。在我們的周圍的空氣一課中,空氣存在實驗,無論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來吹動小紙條,還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放到水裡,使冒出小泡,都是為了證明空氣是存在的。為實驗而實驗,沒有目的性,只會使學生浮於實驗過程與表面現象,不知道為什麼做實驗,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2、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1)明確觀察任務
在實驗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觀察什麼,再根據具體的實驗提出觀察要求。
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如果教師不加指導或指導不明確,學生往往出現無目的、漫不經心地觀察的情況,他們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覺新奇或有強烈刺激的現象,而放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幫助,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二是用手摸、用耳聽、用鼻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嘗、借用工具觀察等等。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
當然,在每個實驗中觀察也有側重,而且,並不是每個實驗都要、都可以用這些器官去觀察的。
2)實驗過程做到有條不紊
演示實驗儀器要做到可見度大,實驗現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起著示範作用。教師應嚴格按實驗基本知識要求進行實驗操作,不僅要做到有條不紊,還要做到每次都能較高質量地完成。如何使演示實驗現象明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得見,教師需要事先動一番腦筋。
三、實驗評價影響著實驗的有效性
教師對實驗的評價不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時評價,同時注意評價的真實性。實驗評價對於學生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
教師的實驗評價可圍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設計實驗、方法創新的能力、團結協作、科學探究的能力等進行評價。
如在《螞蟻》一課,我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定為培養目標之一。師問:螞蟻的身體小,還到處爬動,怎麼解決觀察難題呢?有同學提出了用火燒,馬上有同學否決;有同學提出放在透明的瓶子里,有同學提出螞蟻仍然會亂爬;有同學提出放在水中的瓶蓋上,可以讓它不亂爬,但螞蟻可能會掉進水裡淹死……最終有一位學生提出解決方案:放在一張白紙上,放上螞蟻喜歡吃的食物。事實證明,這個實驗方法還是挺好的。通過教師這樣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越來越強。
四、自製實驗器材,提高實驗有效性
師生自己動手設計、製作教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想像能力,活躍思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體味到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
1、教師自製實驗教具
一件成功的自製教具的誕生,是教師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教師經過對教材的深入的研究,根據本校實驗器材的實際情況,產生對某一教具改進或創新的想法,根據這一想法,構思設計,在反復研究、實驗的基礎上製作,經過多次改進和反復調試後,再在教學中試用,直至成功。如在製作「空氣有重量」這一實驗教具時,通過上網查找資料,經過多次比較,最終選擇一元錢買的帶柄和卡口的兩個氣球作為實驗器具,為其中的一個氣球充氣,氣球可直接卡在卡口上,實驗更加容易操作了,實驗的效果也相當明顯,結論的得出也更讓人信服。
2、學生自製實驗器材
學生通過參與自製實驗器材活動,不但鞏固書本上基礎知識,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愛科學的情操。在自製實驗器材的過程中,學生首先是要弄懂課本上的內容,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才能設想出實驗器材的雛形,然後才能進行具體的設計、試制。在具體製作中,學生還要經受多次失敗的考驗,身心得到陶冶,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自製教具不但可以補充現有教學儀器的不足,節約開支,而且實用性強,結構簡單,易於操作,安全可靠,取材容易,對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起著很大的作用。
五、發揮地理位置優勢 ,開展觀察實驗
在城郊地區,學生觀察自然的內容很多,條件比城市中心優越,如動植物生長、水與空氣以及其他各種自然現象,教學時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到「大課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如講根和莖前,先帶領學生到田野中去,讓學生採集各種各樣的根和莖,然後回到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根和莖進行分類、研究,這樣使學生在豐富、具體的感性材料面前,激發興趣,吸取知識,提高能力,使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滿足。
六、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地方
1、注意實驗中的安全
2、課前教師要試做實驗,要做到心中有數
3、做到實驗的設計科學有效
合理地設操作過程、基本的實驗方法選定以後,緊接著就要編定具體的操作細節,這些操作細節的設計要合理規范、切實可行。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科學老師,應努力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學質量,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

Ⅶ 淺談怎樣在新課改背景下實現物理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的

怎樣在新課改背景下實現物理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的
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一個根本措施。下面就明確課堂學習目標、靈活運用實驗手段、優化教學語言、等方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課題

一節課的教學應從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將要學習什麼」開始,使學生明確學習課題的方法通常有三種。

(1)通過實驗引出課題

開始上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某個物理現象,或做某些實驗給學生看,引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產生疑問,從而讓學生自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課題,開始產生解決問題的熱情。

例如:在《大氣壓強》一節教學開始時,教師先做一個實驗:向蓋子緊蓋的熱的薄鐵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狀規則的鐵皮桶發出陣陣響聲變扁了。實驗有聲有形,很自然地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期待,本節課要學什麼自然也就明確了。

(2)由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引入課題

學生對某些與課題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而這些現象又不便在課堂演示或觀察,教師可以從列舉這些學生熟悉的現象開始引入課題。例如:在《熱機》一節教學中,可從「水沸騰時壺蓋被頂起」這個生活中常見現象引入熱機的物理原理———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教學。

(3)從理論或實踐的角度,提出一個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以師生討論的方式引入課題。例如: 教授「電磁感應」時,可先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電可以產生磁,那麼磁是否也可以產生電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討論,引入課題。

二、運用實驗手段拓清誤解,明晰概念和規律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教學也必然要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明晰概念和規律,對提高教學的效果很有意義。

1、由於慣性思維的局限,學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規律時,對這些概念或規律有一些錯誤的認識,通過一些與學生的預期結果相左的實驗,引發思維沖突,經過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得出科學結論,學生的印象就會非常深刻,不僅糾正了原來的錯誤認識,而且能使相關概念或規律的記憶保持更久的時間。運用實驗手段的主動性和趣味性,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物理學「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學」的注意。

例如:在將裝有水的紙制的鍋放在酒精燈上燒,教師問學生:「紙鍋里的水能燒開嗎?」學生往往認為這樣不可能將水燒開,他們以為加熱時紙杯先燒壞了,當他們看到經一段時間,鍋內的水竟然會沸騰,驚奇不已,印象將非常深刻,甚至會達到終生難忘的程度,這樣學生對「水沸騰會吸熱」和「水在一個大氣壓條件下沸騰過程中溫度不會改變」的記憶將能永久保持。

2、滿足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多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進而引起和保持「學」的注意。

多數學生對永久磁鐵都很熟悉,但並不是每個學生家裡都一定有磁鐵,教師告訴學生,鐵釘上繞上漆包線,漆包線通電後,原來沒有磁性的鐵釘就會有磁性,學生知道這樣能使普通的鐵釘變成磁鐵,都會很興奮,恨不得自己馬上試一試,這個時候,教師讓學生做「探究電磁鐵的磁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學生興趣盎然,即使是平時學習最沒勁頭的學生,也會很認真地做這個實驗。

三、優化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因素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形成質量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教師流暢的教學語言,能對學生產生很強的吸引力,講課的邏輯(包括語言邏輯和科學邏輯)性強,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榜樣的長期的熏陶,能提高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的嚴密性和規范性。

「教學語言」除聲音語言外,還包含身體語言。上課時教師表情,手勢、動作、站位、運動等,都會對教學對象產生影響,知識豐富、姿態優雅,語言風趣、幽默的教師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象,對教師偶象的崇拜,容易轉化成「粉絲」學習的動力,從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之,提高課堂效果,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觀念,講究科學的方法。

Ⅷ 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教學怎樣評價

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嘗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質疑探究,讓學生自覺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體驗獲取科學知識過程的快樂,產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初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第二階段的培訓,我認為上好小學科學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利用科學課實驗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興趣。科學課的實驗教學許多內容涉及探究性活動,而學生探索活動的空間除了教室外,更多的應是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蘊含著無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學課回歸大自然,做到室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課內外結合,要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學。 二、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作出計劃、進行調查、進行研討、進行評價等。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親自經歷,親自體驗,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學的真諦。如《聲音的產生》一文,在教學過程中,當讓學生說出一些能發聲的樂器後,就讓學生討論:「它們是靠什麼發聲的?在發聲時這些物體會產生什麼現象?」於是,學生盡情「玩」手中的樂器,觀察它們的發聲部位、觀察發聲時的變化現象等,互相交流、爭論,最後總結出:聲音是靠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在發聲時都會產生振動現象。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科學,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於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紙片,有的敲擊塑料瓶,有的彈皮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關聲音的知識,同時也訓練了獲取知識能力和方法,得到了獲取知識的成就感。 三、強調教師要大膽放手、只掌控教學的方向。 學生對周圍繽紛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教學應該是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要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我們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學科學的廣闊天地;我們不要把鈴聲當做探究科學的起點和終點,課後也有探索和發現的無限良機和靈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之舉。所以要上好科學課,教師要樹立開放的觀念,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靈活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合理利用、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進程,掌控好教學的大方向,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當好問題情景的創造者、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矛盾的挑起者、課堂方向的調控者。 四、強調學生的質疑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一切創造都來源於實踐,一切真知都來源於疑問。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用各種器官去感知實驗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而且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從設計到解決的過程,就是他們多種思維綜合發展的過程,也是創新精神的萌芽誕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從頭到尾去體驗全過程,他們的創造潛能才得到開發、創造能力才能以培養。 總之,教師要想上好科學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正理解什麼是科學,並且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以科學的方法教學之,以科學的精神探索之,這樣,教師才能教得有效,學生才能學得有趣。

閱讀全文

與實驗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