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日知錄教案

日知錄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7 23:47:07

① 中國歷史文獻學名詞

《史記》和《資治通鋻》分別是中國古代最好的紀傳體和編年體通史回性作品,而且文筆又是很好的。答建議中華書局的繁體豎排點校本,《史記》十冊、《資治通鋻》廿冊的樣子。
此外,如果還想看斷代史。紀傳體的建議看《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同樣建議中華書局繁體豎排點校本);編年體的建議看《春秋左傳》,對學習先秦古文也很有幫助(建議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四冊,加上沈玉成的《左傳譯文》,都是中華書局的)。
其實這些書的閱讀量已經不小。如果不是以研究為目的,廿四史讀前四史就足夠了(《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而《東周列國志》畢竟是演義小說,不是歷史文獻。

② 《日知錄》三則教案

《日知錄》三則教學設計

作者: 加入日期:11-03-24

第九單元 經世致用
《日知錄》三則
顧炎武
【教學目標】
1、學習《〈日知錄〉三則〉》,了解顧炎武「文須有益於天下」、著述貴獨創、立身貴務實等思想,體會其「經世致用」學術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2、學習《浙東學術》,了解章學誠反對「空言學問」、提倡「切於人事」的學術思想,體會浙東學術的務實精神。
3、讓學術聯系社會現實或自己的學習經驗,吸收本單元課文闡述的治學方法和表現出的論辯藝術,作一些社會調查或問題探究,切實提高議論文的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觀點和思想方法。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南大學的校訓:經世致用。「經世致用」是中華文化特別是湖湘文化的精華,起源於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學說。「經世」的內涵是「經國濟世」,強調要有遠大理想抱負,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側重「形而上」;「致用」的內涵是「學用結合」,強調要理論聯系實際,腳踏實地,注重實效,側重「形而下」。校訓「經世致用」,一是體現了中南大學的文化傳承,有湖湘特色,並與孫中山先生早年為湘雅的題詞「學成致用」一脈相承。二是有利於引導中南學子把遠大理想抱負和鍥而不舍努力結合起來,既要志存高遠,敢為天下先,又要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
二、簡介本單元內容及作者
本單元涉及的是清代學術,主要介紹古代學者的治學態度,「經典課文」為顧炎武的《<日知錄>三則》,而「相關讀物」則是章學誠的《浙東學術》,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經世致用的思想。
《日知錄》是一部經年累月、積金琢玉成的大型學術札記,全書一千多條,最長的五千多字,最短的只有九個字。節選的三則並見於該書卷十九,闡述了他關於作文、著述及立身處世的觀點,體現了顧炎武一以貫之的經世致用精神。
顧炎武,明末清初人,力主反清復明,拒絕出仕,發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清醒地認識到理學崇尚空談的危害,身體力行,注重調查實際,不為空言,以天下為己任,力主治學要經世致用(其思想源於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
《文史通義》是章學誠積一生學力著成的史學論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浙東學術》是《文史通義》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論述了作者治學要「切合當時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現了作者經世致用的治學精神。作者立論鮮明,引證豐富,反對空言、提倡切實致用的思想貫穿始終,字里行間洋溢著堂堂正氣和烈烈激情。兩文的共同點是「經世致用」。
三、研習第一則《文須有益於天下》
1、結合注釋,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2、討論:
(1)、本則觀點是什麼?(文須有益於天下)
(2)、「文不可絕於天地之間」的原因是什麼?(明道、紀政事、察民隱、樂道人善)
(3)、無益之文有何弊端?(怪力亂神、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
(4)、本則使用什麼論證方法?(正反對比論證)

↗正:文不可絕於天地——明道、紀政事、察民隱、樂道人善——益
文須有益於天下
(觀點) ↘反:無益之文:怪力亂神、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損

四、研習第二則《著書之難》
1、結合注釋,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2、討論:
(1)、從著書的角度,作者肯定了哪些書、否定了哪些書?作者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著書原則?(首肯《孟》《荀》及《老》《庄》等,否定了《呂氏春秋》《淮南子》,其「匯而成書」,不自成體系;「古人之所未及就,後世之所不可無」)
(2)作者認為古人中還有誰做到了此原則?作者為何推崇此二人?(司馬光、吳端臨;他之所以推崇這兩部書,表明了他著書的價值尺度,即都是經世致用著作的典範,是史學著作)
(3)作者認為今人堅持了著書原則嗎?原因何在?(後人著書,產量越高,速度越快,錯誤越多。後世作者創作態度不誠實,動機——「成名」不純。)
(4)本則的觀點是什麼?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著書難;古今對比論證。)
小結:作者談古論今,闡述著書原則,表明愛惡褒貶,感嘆今人人心不古,「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孟》《荀》《老》《庄》等,「自成一家言」↘
古人 著書原則:「古人之所未及就,後世之所不可無」
↘《呂氏春秋》《淮南子》「取諸子之言,匯而成書」↗
→(司馬光、馬貴與:經世致用著作的典範)

今人:「愈多」「愈舛漏」「愈不傳」——原因:「成書太易」「急於求名」

著書難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研習第三則
1、結合注釋,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2、討論:
(1)、作者開篇就慨嘆「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文人多,不好嗎?為什麼單說「唐宋以下」?(作者認為文人多是因為有些「不識經術,不通古今」的「文人」濫竽充數;表明了作者關心社會現實和尊古復古的思想。)
(2)、韓愈之詩是什麼意思?(強調「經訓」是學問的根本,博古通今是治學之基石,舍此如「潢潦」,朝滿夕涸,不但學問做不成,安生立命也陷入困境。)
(3)、作者引用韓愈和劉摯的話有什麼作用?(借他們崇尚經術、重視器量見識,輕蔑文采華意來宣揚經世致用的思想。雖然不免偏激,卻切中時弊。)
(4)、作者引述西漢揚雄和宋代黃庭堅的話,目的何在?(繼續說明務實與尚華的關系,揚雄對別人賞其文辭而不賞其義理痛心疾首,黃庭堅指出以文才的高低作為選拔獎掖後生的標准,是助長了華而不實的社會風氣。)
(5)、作者引用本朝掌故——空同的辯駁,作用是什麼?(證明前文「本朝嘉靖以來,亦有此風」)
(6)、最後一段,作者引用歐陽修的話,表明了什麼?(表明了作者崇尚實用的思想)
(7)本則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引證法、例證法)
↗文人:識經術、通古今——韓愈、劉摯、揚雄、黃庭堅、歐陽修——引證法
文人之多 (經世致用)
↘假文人:華而不實——空同辯駁 ——例證法
(注重文采)
3、熟讀課文
二、討論:比較本課所選三則札記在主旨、語言上的異同?
內容相關,主旨相同:都是宣傳經世致用的精神,識經術,通古今。而二、三則在立論上不同:《著書之難》以著述為話題,從正面立論,「難」是高標准嚴要求,與「後人之書」的「易」作對比;《文人之多》以人為話題,從反面立論,說假「文人」多,揭示真「文人」少。
語言風格不同:第一則立論鮮明,鋒芒畢露;第二則委婉曲折,敘議結合;第三則感情熾烈聲勢奪人。

第三課時
一、輔導學生自讀《浙東學術》
1、簡單介紹此文背景及章學誠與顧炎武的學術淵源、立論異同,並重點指出學術的共同之處:經世致用。
(詳見教參,略)
2、學生自讀課文。
二、完成課後練習。

③ 岳陽樓記教案

志同道合者

閱讀全文

與日知錄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