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祝福的教學設計嗎
第一課時
本課時重點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了解倒敘的作用。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
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 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習課文:
1、自讀「預習提示」,了解小說的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標。
2、理清情節,了解倒敘的作用。
3、速讀課文,概括各段內容。
提問: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還是另有安排?
明確:本文在序幕以後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這是採取了倒敘的手法。
提問:在結構上採取倒敘手法有什麼作用?
討論歸納:
設置懸念,使讀者急於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濃重的悲劇氣氛,而且死後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第二課時
本課時重點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回顧小說的三要素:
情節、人物、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說的主題是靠人物形象來體現的。這一課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們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運,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題。而作為人物形象又是通過故事情節──人和人之間的聯系或沖突表現出來的。那麼,祥林嫂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由此來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領會《祝福》的主題。
1.開端:
①祥林嫂為什麼要到魯家做工?
小說的一開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犧牲品。因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給一個「比她小十歲」的丈夫,而丈夫又過早地喪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慘的命運之中。按理說,「年紀大約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在農村生活下去的,可是 「她家裡還有嚴厲的婆婆」, 於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魯四老爺家裡。
②祥林嫂是怎樣對待使她「嫁而守寡」、「備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作者通過祥林嫂在魯家生活的情況,寫出了她的爭扎與反抗。
③祥林嫂在魯家的生活是極其悲慘的:……為什麼說她「反滿足」?
她希望憑借辛勤的勞動來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活路。這就鮮明地揭示出她勤勞、善良、質朴、頑強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爭扎。
然而,勤勞、善良的祥林嫂想通過加倍的勞動來擺脫悲慘的命運的願望,很快破滅了。她在魯家做工只三個半月,由於魯四老爺的支持(P:「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說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樣,「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搶了回去,封建的族權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發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 是故事情節的發展。在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對祥林嫂的迫害而顯示出了這種迫害是很殘酷的呢?(P.)
同一隻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婦女的脖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緊勒,要把勞動婦女置於死地而後快。祥林嫂當時就處在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
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權又視此為奇恥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祥林嫂以後的悲劇,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那麼,祥林嫂是如何對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
①祥林嫂為什麼又一次來到魯四老爺家?
②有人認為,喪夫失子有偶然性,這種看法對不對?
喪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隱藏在偶然性背後的,是那起決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於舊社會中蔓延著的傳染病「傷寒」,阿毛死於祥林嫂的貧困、勞碌。(若不是忙著「打柴摘茶養蠶」,能讓年僅兩三歲的孩子去剝豆嗎?)因此,實質上,是罪惡的政權奪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兒子的生命,使她陷於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開始把批判的筆觸由封建夫權、族權擴展到封建政權。
按照封建宗法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因此,「大伯來收屋」使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一次來到魯家。她到魯家後,又遭受了更大的打擊。
③在魯四老爺,人們對待祥林嫂這個「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態度如何?
A.魯四老爺的態度:
魯四老爺站在頑固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場上,從精神上殘酷地虐殺她。他暗暗地告誡四嬸的那段話,就是置祥林嫂於死地而又不露一絲血痕的軟刀子。(通過四嬸先後喊出三句「你放著罷」,殺人不見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B.人們的態度:
人們叫她的「聲調和先前很不同」。
魯迅用他那犀利的筆鋒,從廣闊的領域里揭示了封建社會黑暗的程度。
人們對祥林嫂的態度,使她感到痛苦與迷惑。她不時地向人們訴說著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精神卻慘遭蹂躪。而柳媽的說鬼又給祥林嫂新的打擊。
C.柳媽說鬼:
④祥林嫂是如何對待這如此沉重的打擊的?其結果如何?
為了爭得做人的權利,為了求得一線生存的希望,她在竭盡全力地反抗著:
她背著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勞碌著,以便積夠十二元鷹洋,用「捐門檻」的方法去擺脫人們在陽世、陰世間給她設下的「罪名」,她忍受著咬嚙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無邊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幹了一年,這是何等堅韌的反抗精神啊!
而反抗的結果,出乎柳媽、祥林嫂的預想,這血淋淋的事實深刻地說明了:祥林嫂是無法「贖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4.結局:
當祥林嫂被折磨得像「木偶人」,喪失了當牛做馬的條件後,魯四老爺就一腳把她踢出門外,使她終於成了「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的僵屍。即使這樣,她在臨死前,還向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A.「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B.「那麼,也就有地獄了?」
C.「那麼,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面的?」
這是對魂靈的有無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害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惑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但也正是這種疑惑,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塑造祥林嫂這一典型人物,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擊的。
小結: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朴、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
總之,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是封建禮教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根深蒂固的統治。
第三課時
本課時重點分析魯四老爺、「我」和柳媽的形象。
一、檢查作業:
二、分析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頑固地維護舊有的封建制度,反對一切改革與革命。他思想上反動,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通過什麼手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呢?
①間接描寫:
通過魯四老爺的書房陳設的描寫,點明了魯四老爺的身分(地主階級、封建理學的衛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惡本質,從而揭示出他成為殺害祥林嫂的劊子手的深刻的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寫:
A.行動描寫:
這表現在祥林嫂被搶走的兩件事上:
當婆婆一邊搶人一邊來領工錢時,魯四老爺把祥林嫂一文還沒有的工錢全交給了婆婆。
與此相對照的是對被壓迫的寡婦祥林嫂的冷酷無情。
祥林嫂曾那樣辛勤地為魯家勞動過,可當她遭到惡運時,魯家卻無動於衷,連祥林嫂走沒走、怎麼走的,都毫不過問,只是到了正午,四嬸肚子餓了,這才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時拿走米和淘籮,於是傾巢出動「分頭尋淘籮」;連平時擺派頭、端架子的魯四老爺都「踱出門外」,「直到河邊」,等看見米和淘籮「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邊還有一株菜」時,這才放心。這場虛驚,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統治者的眼裡,一個勞動婦女的命運都不如一個淘籮、一點米、一株菜,魯四老爺冷酷殘忍的嘴臉躍然紙上。
B.語言描寫:
在祥林嫂的問題上,魯四老爺一共開過六次口,說了百十來個字,卻就把他反動、頑固、虛偽自私、陰險狠毒的性格特徵,把他殺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盡致。
a.祥林嫂被搶前:
b.祥林嫂被搶時:
c.當他為尋淘籮,「踱」到河邊時:
d.緊接著,午飯之後,衛婆子又來時:
e.對四嬸的暗暗告誡:
f.祥林嫂死後:
作為這六次開口背景的是魯四老爺虛偽寒暄後的「大罵其新黨」,它恰恰深刻地揭示了那六次開口的根源。
三、分析「我」這一形象:
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對祥林嫂提出的「魂靈的有無」的問題,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我」的軟弱和無能。
在小說的結構上,「我」又起著線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四、分析柳媽:
問:有人認為柳媽是幫助魯四老爺殺害祥林嫂的兇手。你是怎樣來看待這一問題呢?
明確:柳媽和祥林嫂一樣都是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乾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獄之類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所以她對祥林嫂改嫁時頭上留下的傷疤,採取奚落的態度。至於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也完全出於善意,主觀願望還是想為祥林嫂尋求「贖罪」的辦法,救她跳出苦海,並非要置祥林嫂於死地,只是結果適得其反。
她的主觀願望和客觀效果的矛盾說明柳媽是以剝削階級統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為指導,來尋求解救祥林嫂的「葯方」的,這不但不會產生「療效」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難以支持的精神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淵,這更顯示出悲劇的可悲。柳媽正是這樣一個同情祥林嫂而又給她痛苦的人。
第四課時
本課時重點分析寫作特點。
一、檢查作業:
二、分析、討論寫作特點:
1.精當的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里,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准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裡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畫:
①肖像描寫:
三次變化:
②畫眼睛(眼神):
3.倒敘的手法:
三、小結:
以《祝福》為題的意義:
1.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關系。
2.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於「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凶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讀者的面前,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表現主題方面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B. 《關雎》教學設計公開課優質課比賽課一等獎
如下:
寫作背景:
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第一首詩,通常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此詩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的相思與追求。
全詩在藝術上巧妙地採用了「興」的表現手法,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章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後,國勢漸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並,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周南》大多數詩是西周末年、東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關雎》是有關愛情的詩篇,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