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雜詩十二首教案

雜詩十二首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7 19:03:12

Ⅰ 請問誰可以提供王維《觀獵》的教案

王維《觀獵》詩歌鑒賞
觀獵
王維

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 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 千里暮雲平。

詩題一作《獵騎》。從詩篇遒勁有力的風格看,當是王維前期作品。詩的內容不過是一次普通的狩獵活動,卻寫得激情洋溢,豪興遄飛。至於其藝術手法,幾令清人沈德潛嘆為觀止:「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盛唐詩中亦不多見。」(《唐詩別裁》)

詩開篇就是「風勁角弓鳴」,未及寫人,先全力寫其影響:風呼,弦鳴。風聲與角弓(用角裝飾的硬弓)聲彼此相應:風之勁由弦的震響聽出;弦鳴聲則因風而益振。「角弓鳴」三字已帶出「獵」意,能使人去想像那「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射獵場面。勁風中射獵,該具備何等手眼!這又喚起讀者對獵手的懸念。待聲勢俱足,才推出射獵主角來:「將軍獵渭城」。將軍的出現,恰合讀者的期待。這發端的一筆,勝人處全在突兀,能先聲奪人,「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方東樹)。兩句「若倒轉便是凡筆」(沈德潛)。

渭城為秦時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時平原草枯,積雪已消,冬末的蕭條中略帶一絲兒春意。「草枯」「雪盡」四字如素描一般簡潔、形象,頗具畫意。「鷹眼」因「草枯」而特別銳利,「馬蹄」因「雪盡」而絕無滯礙,頷聯體物極為精細。三句不言鷹眼「銳」而言眼「疾」,意味獵物很快被發現,緊接以「馬蹄輕」三字則見獵騎迅速追蹤而至。「疾」「輕」下字俱妙。兩句使人聯想到鮑照寫獵名句:「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但這里發現獵物進而追擊的意思是明寫在紙上的,而王維卻將同一層意思隱然句下,使人尋想,便覺詩味雋永。三四句初讀似各表一意,對仗銖兩悉稱;細繹方覺意脈相承,實屬「流水對」。如此精妙的對句,實不多見。

以上寫出獵,只就「角弓鳴」、「鷹眼疾」、「馬蹄輕」三個細節點染,不寫獵獲的場面。一則由於獵獲之意見於言外;二則射獵之樂趣,遠非實際功利所可計量,只就獵騎英姿與影響寫來自佳。

頸聯緊接「馬蹄輕」而來,意思卻轉折到罷獵還歸。雖轉折而與上文意脈不斷,自然流走。「新豐市」故址在今陝西臨潼縣,「細柳營」在今陝西長安縣,兩地相隔七十餘里。此二地名俱見《漢書》,詩人興會所至,一時匯集,典雅有味,原不必指實。言「忽過」,言「還歸」,則見返營馳騁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細柳營」本是漢代周亞夫屯軍之地,用來就多一重意味,似謂詩中狩獵的主人公亦具名將之風度,與其前面射獵時意氣風發、颯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這兩句連上兩句,既生動描寫了獵騎情景,又真切表現了主人公的輕快感覺和喜悅心情。

寫到獵歸,詩意本盡。尾聯卻更以寫景作結,但它所寫非營地景色,而是遙遙「回看」向來行獵處之遠景,已是「千里暮雲平」。此景遙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應,而且適成對照:當初是風起雲涌,與出獵緊張氣氛相應;此時是風定雲平,與獵歸後躊躇容與的心境相稱。寫景俱是表情,於景的變化中見情的消長,堪稱妙筆。七句語有出典,《北史·斛律光傳》載北齊斛律光校獵時,於雲表見一大鳥,射中其頸,形如車輪,旋轉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稱為「射鵰手」。此言「射鵰處」,有暗示將軍的膂力強、箭法高之意。詩的這一結尾遙曳生姿,饒有餘味。

綜觀全詩,半寫出獵,半寫獵歸,起得突兀,結得意遠,中兩聯一氣流走,承轉自如,有格律束縛不住的氣勢,又能首尾回環映帶,體合五律,這是章法之妙。詩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覺,用典渾化無跡,寫景俱能傳情,至如三四句既窮極物理又意見於言外,這是句法之妙。「枯」、「盡」、「疾」、「輕」、「忽過」、「還歸」,遣詞用字准確錘煉,咸能照應,這是字法之妙。所有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達詩中人生氣遠出的意態與豪情。所以,此詩完全當得起盛唐佳作的稱譽。

Ⅱ 誰知道高中選修《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所有篇目啊多謝多謝

◆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長恨歌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湘夫人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擬行路難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蜀相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書憤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詠懷八十二首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雜詩十二首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越中覽古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一剪梅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今別離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春江花月夜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夜歸鹿門歌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夢游天姥吟留別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登岳陽樓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菩薩蠻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積雨輞川庄作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游夜書懷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新城道中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揚州慢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長相思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將進酒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閣夜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李憑箜篌引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虞美人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蘇幕遮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國殤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燕歌行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高祖還鄉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過小孤山大孤山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庖丁解牛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項羽之死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阿房宮賦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西門豹治鄴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大鐵椎傳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六國論
文摘參考
教案參考
素材下載
課件下載
同步練習

伶官傳序

祭十二郎文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種樹郭槖駝傳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項脊軒志

游沙湖

苦齋記

Ⅲ 新課標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人教版)探究`研討答案

菩薩蠻大唐王朝國力空前強盛,國家從長期分裂復歸於統一,封建經濟和文化內獲得了充分發展容的良好條件,再加上朝廷在各方面採取了較為開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尤其是確立了以詩賦取土的科舉制度,打破了魏晉以來門閥對仕途的壟斷,使大批有才華的寒門子弟脫穎而出,最終創造了唐代文學的空前繁榮 。有唐一代作家作品數量之多,成就之高,影響之大,都是前未曾有的。

唐代詩歌堪稱一代文學標志,中國古典詩歌的頂峰,是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輩出,大家紛呈。詩歌創作幾乎遍及社會各個階層的男女老少,《全唐詩》收錄的詩人就有兩千餘家,詩作近五萬首,而實際遠不止此數。

Ⅳ 與朱元思書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先總後分的描述方法。
2、體味精美清新的語言,積累描繪山水的詞語。
3、培養誦讀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4、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文
1.從吳均的一首小詩《山中雜詩》入手,簡介作者及風格。
《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2.提問:引導學生讀一遍後:你能運用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寫了什麼?
(明確:寫「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裡,看到四種景物)
3.提問: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明確:吳均(南朝)(板書),可見這是一位善寫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
本文見於《藝術類聚》卷七。由於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的秀美風光,歷
來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來閱讀欣賞。
二、分析課文
(一)、朗讀課文
1、明確讀音和句讀
輕聲朗讀課文,標出不明白的讀音、句讀。 學生提出。
(學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板書備用))
朗讀:學生全文朗讀。(注意其生字新詞的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
點評:側重在句讀方面。適當點評學生的情感處理:強調:向上的那種「勁」。
2.關鍵詞語釋義並譯句
朗讀:出聲散讀課文;請學生圈出不好解釋的詞句,准備提問。
導引:對照注釋,是否都能解釋?有什麼覺得不好解釋和翻譯的?
討論:在學生發問時,視情況作分別處理:
一般詞語可互答解決;
涉及下列板書中的重點詞句,板書待用,同時依然互答解決;
學生無人發言時:指定下列板書中的關鍵詞,點名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句子的翻譯(學生不提不講)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從流飄盪,任意東西。——……,任憑(船兒)往東還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負勢競上,互相軒藐;—— ……,彷彿爭著向遠處高處伸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二)、分析課文
1、理清課文結構
朗讀:採用個別朗讀方法,其他同學考慮:文中哪句話概括了課文描寫的山水的特徵?為什麼?
討論: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的特徵?為什麼?
(請1—2個學生(水平稍差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圓其說,語言完整)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徵,全文都圍繞著這兩個字在做文章)
討論: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請2—3個學生(水平較好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書上的關鍵詞句,教師注意肯定、補充)
小結。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利用板書明確:
景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樹,軒藐成峰)
「聽」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本文寫作手法上採用了先總後分的手法。
先總寫:用「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
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既境界闊大,又畫面清新。接著,在進行具體描
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
分寫:首先寫水。這里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
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
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
以概括為一靜一動,而動靜變化的交替描寫,既可以使我們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態,
也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接著寫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
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里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
2、明辨課文的主旨
朗讀:全體朗讀課文,建議學生利用板書內容嘗試背誦。
討論: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放開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練的詞、短語概括;回答人數不少於5人。適當板書待用)
小結.引導學生回顧作者所選之景、繪景語言等內容後明確:
志——無拘無束、任性自得 (負勢爭高,息心忘反) 突破束縛同時又不被身外之物所累。怡然自得,輕松自如。
生平簡介: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
人。官奉朝請。通史學。其文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辭清拔,表現沉
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時人或仿效之,稱為「吳均體」。亦能詩,原有集,已散佚,
明人輯有《吳朝請集》。別有小說《續齊諧記》。
總之,生平多坎坷,雖亟思奮發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
想情緒。
3、體會寫作特色
朗讀:全體朗讀、嘗試背誦
提問:讀到現在,你覺得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放開回答。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句式「兩兩相對」的特點及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三、作業
1、比較閱讀: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碪,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

吳文尚自然,少人之活動。意境是天然生成的,人只需去感受即可。
而柳文人的活動更多。意境的生成是需要人的活動的,人是景的有機組成成分。
吳文句式井然,有韻律。柳文語言活潑,形式自由。
2、探究活動:補寫一封結構完整的書信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無頭無尾的文章,但與晉宋時期簡牘體的比較分析來看,其風格極為合拍。當時的書簡體大都信筆拈來,隨興而止。而且這種文體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為四六體的典範。但是,既然是一封無頭書,就有他的可利用之處。為此,可要求學生"用現代書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語氣,語調,補出全文的開頭和結尾,寫成一封結構完整的現代書信"。對於高中的學生來講,寫信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難的是基於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結合的信寫好。
元思兄台鑒:
當陽一別,忽忽數月,不甚思之。前日余自富陽沿江而下,觀兩岸之景甚美,筆錄之,與君共享。
惜時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可略:(你覺得生動地描寫表現在哪裡?(論討後回答)
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於抓住了景物特徵。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僅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境。以「凈」托「色」,「景」中孕「情」。置身於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江水的明凈澄澈。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峰。」這里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備用:
一、駢文,又稱「驕體文」,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起源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驕文的最大特點是講求對仗,即所謂「驕偶」(兩馬並駕為駢,兩人並處為偶)。全篇以偶句為主,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性、詞義相互配對,句子的字數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這種文體,晚唐時被稱為「四六文」,以後歷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駢體文。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其三是講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時還將典故反用,起襯托、對比作用。為了追求形式美,駢文還講究詞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詞彙。駢文對唐宋以後的文學語言,特別是律詩、律賦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由於過分追求形式,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妨害思想內容的表達,成為文章的桎梏。
二、課文參考譯文
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山巒都是同樣的顏色。(船)隨著江流飄浮盪漾,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地,奇山異水,(可以說是)世上獨一無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清澈見底。水中游魚,水底細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急湍的水流,比箭跑得還快;兇猛的浪頭,好像狂奔的馬群。
兩岸的高山上生滿讓人看了感到寒意的樹木。山峰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爭先恐後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岩石,泠泠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相向和鳴,和諧動聽;鳴蟬長久不斷地叫著,群猿哀鳴經久不絕。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治理社會事物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在江面上邊遮蔽著,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又可見到明亮的陽光。
三、桐廬—富春江旅遊區簡介
錢塘江上游從聞堰開始就進人富春江,兩岸青山如黛,明秀雅 致。沿岸的富陽有郁達夫故居和郁氏兄弟紀念館。七里瀧段,群 山夾峙,峭壁陡立,有小三峽之稱。至桐廬境內,有瑤琳溶洞、桐君山、嚴子陵釣台、白雲源等景區,都是旅遊熱點。
白雲源融林海、奇石、碧溪、清泉、飛瀑、幻霧於一體,可與四川的九寨溝相比。它又是唐代詩人方乾的故里,歷代墨客騷人問津 之地,素有「詩村」之譽,至今耕讀之風不絕。當你進人白雲源,立時就發現這里「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媛」的情景,顯示出一種自然 的美、原始的美和神奇的美。這條旅遊線路,最理想的是乘船溯江而上至桐廬,也可以先到 桐廬,順江而下。上述游覽方法,對雙休游的旅客來講,最好是周 五晚出發,星期天晚回原地。如果是在長假期間出遊,在游完富春江、桐廬之後,可順便進人新安江暢游千島湖。從杭州出發、溯富 春江、新安江而上,經富陽、桐廬、建德到千島湖半島上的淳安,歷來是浙江省的一條重要旅遊風景線路。
四、拓展閱讀:吳均詩歌三首
《山中雜詩》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里出。
《從軍行》
男兒亦可憐,
立功在北邊。
陣頭橫卻月,
馬腹帶連錢。
懷戈發隴坻,
乘凍至遼川。
微誠君不愛,
終自直如弦。
《梅花落》
終冬十二月,
寒風西北吹。
獨有梅花落,
飄盪不依枝。
流連逐霜彩,
散漫下冰澌。
何當與春日,
共映芙蓉池。

五、課堂練習
一、按要求寫出句子。
1.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江流氣勢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聽覺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漂盪,任意東西。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
二、翻譯句子。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6.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參考答案:
1.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2.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3.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4.當人們仰望盤旋峰頂的老鷹,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慾望 。
5.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6.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Ⅳ 與朱元思書的教案 急求!!!

教學目標
1、學習先總後分的描述方法。
2、體味精美清新的語言,積累描繪山水的詞語。
3、培養誦讀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4、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文
1.從吳均的一首小詩《山中雜詩》入手,簡介作者及風格。
《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2.提問:引導學生讀一遍後:你能運用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寫了什麼?
(明確:寫「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裡,看到四種景物)
3.提問: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明確:吳均(南朝)(板書),可見這是一位善寫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
本文見於《藝術類聚》卷七。由於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的秀美風光,歷
來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來閱讀欣賞。
二、分析課文
(一)、朗讀課文
1、明確讀音和句讀
輕聲朗讀課文,標出不明白的讀音、句讀。 學生提出。
(學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板書備用))
朗讀:學生全文朗讀。(注意其生字新詞的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
點評:側重在句讀方面。適當點評學生的情感處理:強調:向上的那種「勁」。
2.關鍵詞語釋義並譯句
朗讀:出聲散讀課文;請學生圈出不好解釋的詞句,准備提問。
導引:對照注釋,是否都能解釋?有什麼覺得不好解釋和翻譯的?
討論:在學生發問時,視情況作分別處理:
一般詞語可互答解決;
涉及下列板書中的重點詞句,板書待用,同時依然互答解決;
學生無人發言時:指定下列板書中的關鍵詞,點名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句子的翻譯(學生不提不講)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從流飄盪,任意東西。——……,任憑(船兒)往東還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負勢競上,互相軒藐;—— ……,彷彿爭著向遠處高處伸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二)、分析課文
1、理清課文結構
朗讀:採用個別朗讀方法,其他同學考慮:文中哪句話概括了課文描寫的山水的特徵?為什麼?
討論: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的特徵?為什麼?
(請1—2個學生(水平稍差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圓其說,語言完整)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徵,全文都圍繞著這兩個字在做文章)
討論: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請2—3個學生(水平較好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書上的關鍵詞句,教師注意肯定、補充)
小結。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利用板書明確:
景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樹,軒藐成峰)
「聽」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本文寫作手法上採用了先總後分的手法。
先總寫:用「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
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既境界闊大,又畫面清新。接著,在進行具體描
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
分寫:首先寫水。這里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
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
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
以概括為一靜一動,而動靜變化的交替描寫,既可以使我們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態,
也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接著寫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
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里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
2、明辨課文的主旨
朗讀:全體朗讀課文,建議學生利用板書內容嘗試背誦。
討論: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放開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練的詞、短語概括;回答人數不少於5人。適當板書待用)
小結.引導學生回顧作者所選之景、繪景語言等內容後明確:
志——無拘無束、任性自得 (負勢爭高,息心忘反) 突破束縛同時又不被身外之物所累。怡然自得,輕松自如。
生平簡介: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
人。官奉朝請。通史學。其文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辭清拔,表現沉
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時人或仿效之,稱為「吳均體」。亦能詩,原有集,已散佚,
明人輯有《吳朝請集》。別有小說《續齊諧記》。
總之,生平多坎坷,雖亟思奮發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
想情緒。
3、體會寫作特色
朗讀:全體朗讀、嘗試背誦
提問:讀到現在,你覺得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放開回答。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句式「兩兩相對」的特點及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三、作業
1、比較閱讀: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碪,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

吳文尚自然,少人之活動。意境是天然生成的,人只需去感受即可。
而柳文人的活動更多。意境的生成是需要人的活動的,人是景的有機組成成分。
吳文句式井然,有韻律。柳文語言活潑,形式自由。
2、探究活動:補寫一封結構完整的書信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無頭無尾的文章,但與晉宋時期簡牘體的比較分析來看,其風格極為合拍。當時的書簡體大都信筆拈來,隨興而止。而且這種文體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為四六體的典範。但是,既然是一封無頭書,就有他的可利用之處。為此,可要求學生"用現代書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語氣,語調,補出全文的開頭和結尾,寫成一封結構完整的現代書信"。對於高中的學生來講,寫信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難的是基於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結合的信寫好。
元思兄台鑒:
當陽一別,忽忽數月,不甚思之。前日余自富陽沿江而下,觀兩岸之景甚美,筆錄之,與君共享。
惜時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可略:(你覺得生動地描寫表現在哪裡?(論討後回答)
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於抓住了景物特徵。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僅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境。以「凈」托「色」,「景」中孕「情」。置身於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江水的明凈澄澈。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峰。」這里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備用:
一、駢文,又稱「驕體文」,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起源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驕文的最大特點是講求對仗,即所謂「驕偶」(兩馬並駕為駢,兩人並處為偶)。全篇以偶句為主,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性、詞義相互配對,句子的字數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這種文體,晚唐時被稱為「四六文」,以後歷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駢體文。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其三是講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時還將典故反用,起襯托、對比作用。為了追求形式美,駢文還講究詞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詞彙。駢文對唐宋以後的文學語言,特別是律詩、律賦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由於過分追求形式,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妨害思想內容的表達,成為文章的桎梏。
二、課文參考譯文
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山巒都是同樣的顏色。(船)隨著江流飄浮盪漾,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地,奇山異水,(可以說是)世上獨一無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清澈見底。水中游魚,水底細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急湍的水流,比箭跑得還快;兇猛的浪頭,好像狂奔的馬群。
兩岸的高山上生滿讓人看了感到寒意的樹木。山峰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爭先恐後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岩石,泠泠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相向和鳴,和諧動聽;鳴蟬長久不斷地叫著,群猿哀鳴經久不絕。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治理社會事物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在江面上邊遮蔽著,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又可見到明亮的陽光。
三、桐廬—富春江旅遊區簡介
錢塘江上游從聞堰開始就進人富春江,兩岸青山如黛,明秀雅 致。沿岸的富陽有郁達夫故居和郁氏兄弟紀念館。七里瀧段,群 山夾峙,峭壁陡立,有小三峽之稱。至桐廬境內,有瑤琳溶洞、桐君山、嚴子陵釣台、白雲源等景區,都是旅遊熱點。
白雲源融林海、奇石、碧溪、清泉、飛瀑、幻霧於一體,可與四川的九寨溝相比。它又是唐代詩人方乾的故里,歷代墨客騷人問津 之地,素有「詩村」之譽,至今耕讀之風不絕。當你進人白雲源,立時就發現這里「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媛」的情景,顯示出一種自然 的美、原始的美和神奇的美。這條旅遊線路,最理想的是乘船溯江而上至桐廬,也可以先到 桐廬,順江而下。上述游覽方法,對雙休游的旅客來講,最好是周 五晚出發,星期天晚回原地。如果是在長假期間出遊,在游完富春江、桐廬之後,可順便進人新安江暢游千島湖。從杭州出發、溯富 春江、新安江而上,經富陽、桐廬、建德到千島湖半島上的淳安,歷來是浙江省的一條重要旅遊風景線路。
四、拓展閱讀:吳均詩歌三首
《山中雜詩》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里出。
《從軍行》
男兒亦可憐,
立功在北邊。
陣頭橫卻月,
馬腹帶連錢。
懷戈發隴坻,
乘凍至遼川。
微誠君不愛,
終自直如弦。
《梅花落》
終冬十二月,
寒風西北吹。
獨有梅花落,
飄盪不依枝。
流連逐霜彩,
散漫下冰澌。
何當與春日,
共映芙蓉池。

五、課堂練習
一、按要求寫出句子。
1.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江流氣勢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聽覺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漂盪,任意東西。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
二、翻譯句子。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6.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參考答案:
1.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2.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3.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4.當人們仰望盤旋峰頂的老鷹,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慾望 。
5.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6.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Ⅵ 岳陽樓記教案

27.岳陽樓記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會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中的實詞,了解文中「以」「則」等虛詞和「然則」「得無」的用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2.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學准備

1.岳陽樓、《洞庭晚秋圖》的電腦展示圖片。

2.將課文的知識整理成幻燈片。

設計思路

1.本文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不僅立意高遠,而且文采斐然,句式於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於朗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吟味,體會文章的特點,並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啟發引導。

3.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樓導入

師:同學們,我國的很多名勝古跡,都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

代的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岳陽樓記》成為寫景狀物抒發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閱讀這一名篇,看看它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二、電腦示圖解題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擁有寬闊的胸懷。三、初步感知,自讀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旬,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T/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2.讀懂文旬。

藉助工具書和課本注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

(幻燈顯示。)

(1)積累詞語: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

(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

片語: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氣象萬千、淫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虎嘯猿啼、

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一碧萬頃、鬱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曠神怡、先憂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理解句意:

得無異乎?(反問句)

吾誰與歸?(變序句)

l 則有……」者矣。(長定語句) l 其必日……乎。(表示揣測語氣的陳述句)『 (3)閱讀思考:

①范仲淹寫本文的緣由是什麼?當時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處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寫景的句子,想一想它們所寫的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它們在文章中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裡?四、難句探究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分析:(1)這句的基本結構是時間修飾復句。正句部分又是並列復句。

(2)「越明年」歷來有兩種解釋:一、「越」作「逾」講,作「渡過」講,這是《說文》的本義;《廣雅·釋估》也說「越;渡也」。二、「越」作「及」講,這是王引之《經傳釋詞》的說法。王引之說,「越,猶『及』也,《書·召浩》:「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氏舉了《尚書》兩個例子,《尚書》「越六日乙未」這種類型的結構共十二個,都作「到」「及」講。看起來兩種說法似乎都能言之成理。但是根據《岳州府志》「職方考」的《宗諒求記》中的「去秋以得罪守茲郡」和「明年春……增其舊制」等材料來看,滕子京確實是從慶歷六年開始修岳陽樓的,應當以第一種說法為妥。

譯文:「過了明年,政事順利,上下和睦,一切廢棄了的事兒都興辦起來啦。」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分析:「得無……乎?」有人認為有三種解釋:一、用反問語氣強調肯定謂語所表達的意思;二、相當於「大概」,也是肯定謂語;三、向否定事實方向推測,相當於「該不會……吧」。第一說似嫌煩瑣,而且「得無」是兩個詞,不是一個詞。異,不同。無,沒有。得,能夠。乎,嗎,在是非問句後面的語氣助詞。能夠沒有不同嗎?否定之否定之否定,亦即三重否定,這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一個強有力的發問,即「能同乎?」下文「淫雨霏霏……感極而悲」是一種心情;「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是又一種心情,具體地說明了「不能同也」。又:「日飲食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後》)等於「平時飲食能夠不衰退嗎?」「妾得無隨坐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等於:「我能夠不株連受罪嗎?」跟「得無」相同的是「得不」「得非」「得毋」「能不」「能無…『能勿」。袁仁林《虛字說》:「俱反問辭,見其不能也。」再看以下推斷:異(不同)、無異(同)、得無異乎(得同乎)、不相同也。「不相同也」是樸素的直陳,「得無異乎?」是委婉的發問,具有精湛的修辭技巧。

3.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分析:課文沒有給「至若」作注。《歷代散文選》的注釋是:「至若春和景明:像那風和日麗的春天。若,像。」按:這里把「至」跟「若」分拆為兩個詞,而且把「若」解釋為「像」,恐屬未當。「至若」是單純的連詞,詞根是「至」,「若」則是一個詞綴,沒有意思。古人用「至」等於「至若」的有「今也玩好變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日拔。至聖人不然……」(《韓非子·解老篇》)「至若」又等於「至如」「至於』,例如:「雖為俠,而逢巡有退讓君子之風。至若北道姚氏……南陽趙調之徒,此盜蹌居民間者耳。」(《史記·游俠列傳》)「元,凱既登,巢,許獲逸。至於今日,所謂道之雲亡,邦國珍瘁。」(《晉書·賀循傳》)「如」和「於」跟「若」一樣,也只能是詞綴。(請參閱《現代漢語虛詞的構成方式》,見《語文知識》1957年第6期)論述某種情況或某件事情的時候』,把話題轉到跟論述有關的其他方面去而又略帶假設因素的,就用「至」「至若」「至如」「至於」。本句上文說的是「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這里講到另一種境界,就用「至若」來連接。

譯文:「至若到了春氣暖和,陽光明媚的時候,波瀾不起……」

4.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分析:(I)這是一個對偶句。「錦鱗」特指美麗的魚。

(2)「翔」跟「集」是一對反義詞,「游」跟「泳」也有反義因素。「游」在《說文》中的解釋:「浮行水上也。」「泳」在《說文》中的解釋:「潛行水中也。」

譯文:「沙鷗或者齊飛,或者群集,魚兒有時浮出,有時潛入。」

5.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分析:(1)「而或」其實是兩個詞,「而」表順接;「或」作「有時」講。相同的用法如:「仆常痛詩道崩壞,忽忽憤發,或食綴脯……」(自居易《與元九書》)

(2)「一空」「千里」都是數量片語作謂語,「長煙」「皓月」都是偏正片語作主語,「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是一個工整的對偶句。

(3)「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也是對偶句,各又隱含著一個比喻,就是「浮光如躍金,靜影似沉璧」,「躍」,不只是「閃動」,更有躍出水面的意思。二陣風吹來,微波湧起,峰尖在日光照耀下像是跳盪著的黃金。上句寫水上之景,下旬寫水下之景。或說「浮光躍金」,從意思、從工整的對偶上看,應當接「沉影靜璧」,「靜影沉璧」實在是錯綜形式。

譯文:「有時彌漫的炊煙完全消散,皎潔的月色籠罩千里。浮動的月光,把微波變成跳躍的黃金,靜謐的影子,如同沉浸的白玉。」如果是「沉影靜璧」,譯文或可也是對偶句。

6.居廟堂之高l則憂其民。

分析:(1)假設復句。主語「古仁人」都因承前省。

(2)「廟堂」,一般的解釋是,「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有人認為「唐宋時期的『廟堂』決非『朝廷』的意思」,「是指宰相副宰相議事的地方,因此用來作宰相、副相的代稱,既可以代其位,又可以代其人。」

我看「居廟堂之高」可以說成「處在宰相或副相這樣的高位」;但也不一定,「古仁人」的官職低於「宰相」或「副相」的也可以說是「居廟堂之高」。又如「廟堂之議,非草茅所當言也。」(《漢書·梅福傳》)這「廟堂」是指高官乃至皇帝,不一定只是「宰相」或「副相」。至於「居廟堂之高」,完全可以解成「處在朝廷的高位」,包括做皇帝在內。

譯文:「處在朝廷的高位,就關懷他的百姓。」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分析:「先」「後」都是形容詞。拙著《文言難句例解》卷一的第134頁說「先」「後」的後面省去了介詞「於」。又如:「先吳壽夢之鼎。」(《左傳·襄公十九年》)「先」的後面也省略了「於」,這句意思是「在吳王壽夢所鑄用的鼎前面」。現在說,「先」「後」是形容詞增加在動用法,「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就是「在天下之憂先」「在天下之樂後」。又如「窈窕艷城郭」(《孑L雀東南飛》),「艷」也是形容詞增加在動用法。「而」,可以譯成「就」,後一個「而」用來表示遲,可以譯成「才」。兩個分句都是連動式,前一個謂語是方式,後一個謂語是行動,方式跟行動之間用「而」字來連接,是用「而」字來劃分界限。一說「先天下之憂而憂」是「先天下之憂而後己憂」,陷於隨意增字解句,這並不足取。 』

譯文:「在天下人憂愁的前面憂愁,在天下人快樂的後面快樂。」

&微斯人,I吾誰與歸?

分析:《文言文的語言分析》(張拱貴、黃岳洲著)說「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把「與」看成介詞,這是根據一般的解釋。這里「與」跟「歸」都是動詞,作「結交」或「稱許」講,《廣雅·釋估》:「與,許也。」《論語·微子》:「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與」跟「歸」兩個及物動詞同時管一個前置的賓語「誰」。這樣,「吾誰與歸」就得譯成「我稱許誰,歸宿到誰(的寓居)的地方去呢?」「與」的相同用法又例如:「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戰國策·齊策》)但是,語言是發展的,詞性也在發展,「與」產生介詞的用法是在西漢,《史記·淮陰侯列傳》:「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第二個「與」是介詞,《岳陽樓記》是宋人作品,把「與」解成介詞應該是可取的。又,《文選》張華《雜詩》之二:「佳人不在茲,取此欲誰與?」「與」也是動詞,作「給與」講。五、布置作業

反復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學生給下列字注音:(幻燈顯示。)

謫(zhe2) 屬(同「囑」zhu3) 淫(yin2) 霏(fei1)

檣(qiang2) 楫(ji2) 冥(ming2) 讒(chan2) 偕(xie2)

2.朗誦全文。 二、研習新課

1.理解文章層次結構。

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生發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一層(2自然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二層(3—4自然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2.提問: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自然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3.提問:第2自然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之產生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4.提問: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討論並歸納:

(1)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2)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6.朗讀第3自然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為什麼會有這樣

的心情?

討論並歸納: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7.朗讀第4自然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並歸納: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8.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人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9.提問:「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提問:「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講「樂」,「後天下之樂而樂」。

11.提問:「進」指什麼?「退」指什麼?

討論並歸納:「進」指「居廟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處江湖之遠」,不在朝廷上做官。

12.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麼人?

討論並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13.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並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l來源於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並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

14.提問:文章最後一自然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並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後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說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後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三、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人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後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愉悅。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一、三題。

2.選用本課的《作業設計》。

第三課時一、思考與討論

1.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則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秘在哪裡呢?主要在於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說說作者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情,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徵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為例:雨是「淫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嶽」「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曜」「潛形」「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第4自然段的特點與第3自然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2.第3、4自然段除了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這個相同點外,兩段在結構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寫景,後抒情,為情設景,緣景抒情;甚至連前後兩個抒情句的表達方式也完全相同。試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兩個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為什麼?

引導要點:這兩個抒情句是文章思路發展的中心環節:前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而悲,後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喜。聯繫上文看,是為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聯系下文看,是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發出「先憂後樂」一段正論。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文章思路中斷,文章的內在聯系也被破壞。

3.本文語言上有什麼特色?

引導要點: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齊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對偶、排比、錯綜手法,使文章既有氣勢又富於錯綜變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對稱的。其次,在煉字上也很有特色,如「銜遠山,吞長江」的「銜」和「吞」把客觀事物寫活了,把視覺跟感覺結合起來了。又如「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的「觀」字用得准確,因為「觀」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視」,用「看」,都不合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是千古傳誦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細體會。二、總結性練習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陰風怒號( ) 薄暮冥冥( ) 浩浩湯湯( ) 岸芷汀蘭( )

鬱郁青青( ) 寵辱偕忘( ) 嗟夫( ) 屬予作文以記之( )

2.下面譯文中有幾處譯得不正確,找出來並加以改正。

(古仁人)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擔憂,退處民間又為君主擔憂,真是進朝做官也擔憂,退處民間也擔憂。然而他們什麼時候才樂呢?他們必定會說「憂在天下人之先,樂在天下人之後」吧。

3.第3自然段的寫景、抒情與第4自然段的寫景、抒情是什麼樣的關系?這兩段對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麼作用?

4.本文有兩種對偶句,一種是兩句相對,如「北通巫峽」對「南極瀟湘」;一種是本句自對,如「遷客」對「騷人」。試從文章中各找出幾組對偶句來,並說明它們是怎樣構成對偶的。

答案提示:

1.略。

2.有兩處譯得不正確:(1)「是進亦憂」把「是」譯成「真是」不對。「是」是代詞,相當於「這」,可譯為「這(真是)……」。(2)「然則」誤譯為「然而」,應譯為「(既然)這樣,那麼」。 一

3.略。

4.兩句相對。

,銜遠山——吞長江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日星隱曜——山嶽潛形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一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本句自對:

政通——人和 朝暉——夕陰

遷客——騷人 檣傾——楫摧

虎嘯——猿啼 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春和——景明

心曠——神怡 岸芷——汀蘭資料鏈接

1.作者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現在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死後謚號文正。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聖(102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1040),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歷三年(1043),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等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歷五年(1045)貶放鄧州,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胸襟被千古傳唱。《岳陽樓記》選自《範文正公集》。

2.寫作背景。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奪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鄧州(現在河南省鄧縣)。第二年六月,謫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行將落成,函請范仲淹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是在這年九月十五日寫成的。

3.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日:「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Ⅶ 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必背課文有哪些

答案?是說教材後面的課後題嗎? 教育教案方面相關網站可能有,但不知道你那是版哪個地方哪權一版的. 網路上你還可以搜索其他的不過 如果你是現實中要用的話,還是買1本王後雄系列輔導書來看看更方便些解析什麼的一應俱全

Ⅷ 求以下幾篇文言文譯文

詩歌之部 第一單元 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長恨歌/白居易 自主賞析 湘夫人/屈原 擬行路難(其四)/鮑照 蜀相/杜甫 書憤/陸游
推薦作品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 越中覽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別離(其一)/黃遵憲
第二單元 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自主賞析 夜歸鹿門歌/孟浩然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登岳陽樓/杜甫 菩薩蠻(其二)/韋庄 推薦作品 積雨輞川庄作/王維旅夜書懷/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蘇軾
揚州慢/姜夔 長相思/納蘭性德
第三單元 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將進酒/李白 自主賞析 閣夜/杜甫 李憑箜篌引/李賀 虞美人/李煜 蘇幕遮/周邦彥
推薦作品 國殤/屈原 燕歌行/高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柳宗元 菩薩蠻/溫庭筠 般涉調·哨遍 高祖還鄉/睢景臣
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概述
散文之都
第四單元 創造形象 詩人有別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過小孤山大孤山/陸游 自主賞析 庖丁解牛/《莊子》 項羽之死/司馬遷 阿房宮賦/杜牧
推薦作品 西門豹冶鄴/褚少孫 大鐵椎傳/魏禧
第五單元 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六國論/蘇洵 自主賞析 伶官傳序/歐陽修 祭十二郎文/韓愈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蘇軾
推薦作品 獄中雜記/方苞 陶庵夢憶序/張岱
第六單元 文無定格 貴在鮮活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自主賞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 項脊軒志/歸有光
推薦作品 游沙湖/蘇軾 苦齋記/劉基
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教學設計總論
語文教案 →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教學設計總論
第一部分 單元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理解詩歌意象,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容和主旨;學會聯系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詩人的代表作品。
二、過程與方法結合優美的詩歌作品進行賞析指導;培養學生自主賞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對詩歌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創意的解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閱讀中國古代優秀詩歌,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領悟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 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涵,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聯系詩歌創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詩歌。
【教學形式】 多媒體教學討論式教學比較式閱讀
【課時安排】 8課時 第一學時 【活動內容】
一、學習「賞析指導」,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內涵。
二、結合註解,疏通《長恨歌》一詩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導入:「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兩千年前漢朝的李延年就高唱著這首歌打動了漢武帝的心,而這首《北方有佳人》也被清人姚際恆嘆為「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是為絕唱」。
二、知作者明背景。完成「學案」上的第四題.
三、賞音樂誦詩歌播放背景音樂,學生誦讀詩歌。
四、閱讀賞析指導,回答問題(見「學案」)五、結合工具書,自讀《長恨歌》,疏通脈絡,並做批註。六、作業:圍繞作者收集材料,互相提問、交流。
第二學時 【活動內容】
1 誦讀《長恨歌》,學習「以意逆志」賞析詩歌的辦法。
2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活動過程】
一、導入:「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說明這兩首詩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所以清人趙翼指出,白居易「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甌北詩話》。
二、分學習小組活動,再次朗誦詩歌,研究探討情感線索。
三、品味詩歌語言,找出帶有明顯情感色彩的景物描寫,分析其用法,並進行歸類。
四、結合作者情況和寫作的背景,分析詩歌的寫作主題。
五、作業:
1搜集有關楊李愛情故事的文學作品,在課堂上展示交流。
2改寫《長恨歌》,文體不限,互相批閱,互相修改。
第三、四學時
【活動內容】
自主賞析《湘夫人》,分析文中「比興」手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虛幻景象描寫的用意,理解楚辭中語言獨特的「兮」式結構。
【活動過程】
一、知人論事,知作者識作品。
二、整體感知,品讀詩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詩歌。
三、誦讀體味,熟讀詩歌,直到成誦。
四、品味語言,總結楚辭的特點。
五、作業:
1背誦全詩
2試選擇一篇浪漫主義的詩歌與《湘夫人》進行比較,並寫下自己的體悟。
第五學時 【活動內容】
自主賞析《擬行路難》
【活動過程】

一、誦讀感知, 梳理詩歌的情感變化歷程。
二、分析詩歌比喻、反問手法的運用。
三、結合鮑照生平及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形勢,體會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四、從《擬行路難》看,南北朝時期,知識分子的處境怎樣?
五、對比閱讀《擬行路難》與李白的《行路難》,從思想內容和語言風格方面說說《擬行路難》對於唐代詩歌的影響。
第六學時 【活動內容】
自主賞析《蜀相》並研究中國的「諸葛亮」情結
【活動過程】
一、解題,弄明白詩人以「蜀相」為題的用意。
二、探究討論
1標題為「蜀相」,為什麼詩歌卻從祠堂入手寫起?
2分析詩作從哪些方面寫諸葛亮的?結合杜甫身世,思考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3諸葛亮輔佐劉禪匡濟艱危,盡忠蜀國,死而後已是英雄;而詩人雖報國無門,卻仍心憂民生,你認為詩人杜甫算不算一位英雄?
4 結合《蜀相》反映的唐代社會現實,思考為什麼人們稱杜甫為「詩史」?
三、作業:
1 積累有關諸葛亮的詩詞。分析中國人對諸葛的推崇。
2將此詩改寫成現代詩歌或散文。
第七學時 【活動內容】
自主賞析《書憤》並探究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過程】
一、誦讀感知,完成學案相關的題目。
二、詩歌探究
1結合律詩的特點分析本詩押韻的特點,並指出有什麼好處?
2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對本詩的詩歌形象與情感進行分析。三、梳理探究1聯系陸游生平,體味分析陸游的愛國主義情感。2積累陸游吟詠諸葛亮的詩詞,結合作者生平,與杜甫進行比較,尋找二者的異同。
第八學時 【活動內容】 單元活動主題
【活動設計】
活動一: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分析方法,結合本單元的幾位詩人的生活背景,用簡潔凝練的語言描述出他們各自的寫作風格。
活動二:選擇本單元推薦的詩歌進行改寫,用散文的形式重現詩歌的意境。同學間互相批閱修改,並推薦優秀作品,整理成文稿。活動三、學生分小組舉行詩歌朗誦比賽,看誰搜集背誦的和本單元內容相關的詩歌多。

Ⅸ 高中古代詩歌散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哪些

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需要背誦的課文有:
第一單元的《湘夫人》、《擬行路難》(其四)、《蜀相》;
第二單元的《夜歸鹿門歌》、《夢游天姥吟留別》《登岳陽樓》《菩薩蠻》(其二);
第三單元的《閣夜》、《李憑箜篌引》、《虞美人》、《蘇幕遮》;
第四單元的《阿房宮賦》;
第五單元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篇目及建議
第一單元:
課文:
白居易《長恨歌》(賞析)建議熟讀
屈原《湘夫人》(背誦、字詞)
鮑照《擬行路難》其四 「泄水置平地」(背誦)
杜甫《蜀相》(背誦)——名篇
陸游《書憤》(背誦)
單元作品:
阮籍《詠懷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白日淪西河」
李白《越中覽古》:建議背誦
李清照《一剪梅》:建議背誦
黃遵憲《今別離》
習題出現:
李白《行路難》:建議背誦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建議背誦(至少對仗兩聯)
第二單元:
課文: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建議熟讀
孟浩然《夜歸鹿門歌》(背誦)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背誦)
杜甫《登岳陽樓》(背誦)
韋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背誦)
作品:
王維《積雨輞川庄作》:建議背誦(至少對仗兩聯)
杜甫《旅夜書懷》:建議背誦
蘇軾《新城道中》:建議背誦(至少對仗兩聯)
姜夔《揚州慢》:建議背誦
納蘭性德《長相思》「山一程」:建議背誦
習題出現:
王維《歸嵩山作》
李白《贈孟浩然》、杜甫《解悶》
李賀《夢天》:建議背誦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建議背誦
杜甫《泊岳陽樓下》、《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建議背誦
第三單元:
課文:
李白《將進酒》(賞析、背誦)
杜甫《閣夜》(背誦)
李賀《李憑箜篌引》(背誦)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背誦)
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背誦)
作品:
屈原《國殤》:建議背誦「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結尾。
高適《燕歌行》:名句要記誦。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建議背誦。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睢景臣《般設調·哨遍·高祖還鄉》
習題出現:
韓愈《聽穎師彈琴》:唐代描寫音樂名篇之一。
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建議背誦。
柳永《甘草子》「秋暮」
張先《系裙腰》「惜霜蟾照夜雲天」
第四單元:
課文: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莊子·庖丁解牛》
司馬遷《項羽本紀》(節選,項羽之死部份)——《鴻門宴》一課提到過。
杜牧《阿房宮賦》(背誦)
作品:
褚少孫《西門豹治鄴》(《史記·滑稽列傳》節選)
魏禧《大鐵錐傳》
習題中出現:
杜牧《題烏江亭》、胡曾《烏江》、王安石《烏江亭》、李清照《詠項羽》、毛澤東《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建議背誦
第五單元:
課文:
蘇洵《六國論》
歐陽修《伶官傳序》
韓愈《祭十二郎文》
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作品:
方苞《獄中雜記》
張岱《陶庵夢憶序》
第六單元: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建議熟讀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背誦)
歸有光《項脊軒志》
作品:
蘇軾《游沙湖》
劉基《苦齋記》

Ⅹ 岳陽樓記教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領會全文大意,並從http://jiaoan.cnkjz.com/ws/Index.html>寫作特點上把握全書的思路。

2.領會作者的http://jiaoan.cnkjz.com/ws/Index.html>寫作意圖,領會警句的作用。

3.領會文中駢散結合的句法。

(=)能力訓練點首先抓住朗讀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在朗讀中注意字音正確,停頓合理,注意語調高低抑揚,把握記誦的思路,以達到順暢地背誦全文的目的。在反復誦讀中,要發揮學生的想像力,細細品味語言文字的美感。

(三)德育滲透點

深刻體會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四)美育滲透點

全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融為一體的結構藝術及古仁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二、學法引導

《岳陽樓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學習時,學生可在聽課文范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錄像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對文章表現的深刻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完成。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正確理解難詞、難句,可以通過讓學生藉助工具書自學。在此基礎上組織討論來完成。語言文字的美感,宜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警句的深刻內涵,宜在教師適當補充背景知識下理解。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應該如何評價,是學習的一個疑點,宜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系作者所處的特定社會階段,進行正確地分析。

四、課時安排2課時五、教具學具准備錄音機、影碟機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1.學生藉助書下注釋,工具書自學文章,理解難詞、難句,領會文意。2.學生結合聽范讀,看碟片和自由誦讀,一邊領略岳陽樓美景,一邊感受本文語句錯落有致,富於音樂美的特點。

3.教師設計討論題,在邊讀邊議中領會文章主旨及作品把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緊密結合,融為一體的http://jiaoan.cnkjz.com/ws/Index.html>寫作特點。七、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明確目標1.介紹作者,了解http://jiaoan.cnkjz.com/ws/Index.html>寫作背景,http://jiaoan.cnkjz.com/ws/Index.html>寫作動機。2.感受本文語言美的特點。3.理解1、2節文意。 』(二)整體感知 本文選自《範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蘇州(今江蘇吳縣)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仁宗時,曾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他主張改革弊政,提出了許多改革措施。但這些改革多少觸犯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以致推行不久便告失敗,他也被貶官外放。

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市,是唐代張說(yue4)建的。《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貶居鄧州(今河南鄧縣一帶)時,應好友滕子京的請求寫一篇散文。其時,滕子京重修是岳陽樓,范仲淹作記,蘇舜欽書寫,邵悚(曲)篆額(用篆字書寫匾額),一時傳為「四絕」。<岳陽樓記》先略述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一事,交代作記緣由,然後著力描寫「遷客騷人」登樓時的兩種不同覽物之情。(或「喜」或「悲」),由此直接過渡到議論,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表達了不向舊勢力妥協的決心,並以此來勉勵友人,警策自己。

(三)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放「岳陽樓勝景」錄像,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2.指導朗讀。聽錄音,要求注意字音、停頓和語調的高低抑揚。

3.教師強調讀駢句的一般規律,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本文語句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極富音樂美的特點。 『

完成課後練習二。在復習駢句知識之後,強調讀駢句的規律。

相接的兩句話,字數相同,意思相對,叫做駢名,駢句以外,統稱散句。

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餘按意義劃分節奏。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必須有稍長的停頓。

4.對照注釋,運用工具書,理解1、2節文意。著重理解下列語句:

(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3)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5.概括兩節大意,理解它們在全篇中的作用。

(四)http://jiaoan.cnkjz.com/Article/Index.html>總結、拓晨

本節課,著重體會了本文語言的駢散結合、凝練形象有特點。為加深認識,可以通過完成課後練習四,體會文章遣詞用字的妙處。

1.洞庭湖本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易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並領會到洞庭湖氣吞山河的壯闊景象。形成一幅生動的畫圖。波瀾也是無生命之物,用「驚」則易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並領會「春和景明」的平和氣氛。

2.說洞庭湖「氣象萬千」,可聯繫上文「銜遠山……朝暉夕陽」,領會到景物變化無窮之意。

3.「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是虛寫,宜理解為登樓者在特定氛圍中所產生的幻覺。既渲染出環境的惡劣。又烘託人物的悲涼心情,可使學生進一步領會「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意思。

在理解文中難詞難句,體會全文大意的基礎上,通過點撥引導,使學生進一步領會本文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

可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1.文中哪些段落以駢句為主?哪些段落有較多的散句?

2.本文在什麼情況下多用駢句?在什麼情況下多用散句?

3.純用駢句的語段和駢散結合的語段在朗讀時會產生哪些不同的語言效果?

小結

駢句,指的是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行文相鄰、字數相等的兩句話,跟對偶相似。散句,是相對於駢句而言,駢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一般地說,一篇文章中僅用幾個駢句,算不得「駢散結合」,必須使駢句達到一定的數量,才可以算得。本文首段全用散句,寫岳陽樓「大觀」,起結均用散句而中間寫景則

閱讀全文

與雜詩十二首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