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嘗試教學法作用是什麼
嘗試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特徵是「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嘗試教學理論的學科理論依據,主要包括哲學基礎、教學論基礎和心理學基礎等三個方面。從哲學角度看,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要求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嘗試教學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已經建立了適應各種不同教學需要的教學模式體系,包括基本模式、靈活模式與整合模式三類。根據嘗試教學理論的實質和「先試後導、先練後講」的基本特徵,在教學實踐中邱學華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學程序分七步:
第一步是准備練習
這一步是學生嘗試活動的准備階段。對解決嘗試問題所需的基礎知識先進行准備練習,然後採用「以舊引新」的辦法,從准備題引導出嘗試題,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為學生解決嘗試題鋪路架橋。
第二步是出示嘗試題
這一步是提出問題,為學生的嘗試活動提出任務,讓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之中。嘗試題出示後,必須激發學生嘗試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可以先讓學生思考並相互討論解決方案。
第三步是自學課本
這一步是為學生在嘗試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信息。出示嘗試題後,學生產生了好奇心,同時產生解決問題的願望。這時引導學生自學課本就成為學生切身的需要。自學課本之前,教師有時可提一些思考問題作指導,自學課本時,學生遇到困難可以提問。同桌學生也可互相商量。通過自學課本,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時機已經成熟就轉入下一步。
第四步是嘗試練習
嘗試練習根據學科特點有多種形式。教師要巡視,以便及時掌握學生嘗試練習的反饋信息,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學生嘗試中遇到困難,可以繼續閱讀課本,同學之間也可互相幫助。
第五步是學生討論
嘗試練習中會出現不同答案,學生會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學生討論,不同看法可以爭論,學生在此過程中開始嘗試講道理,之後學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嘗試結果是否正確,教師講解也已成為學生的迫切需要。
第六步是教師講解
這一步是為了確保學生系統掌握知識。有些學生會做嘗試題,但可能是按照例題依樣畫葫蘆,並沒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師的講解。講解不是什麼都要從頭講起,教師只要針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和教材的關鍵之處重點講解即可。
第七步是再次嘗試
這一步是給學生「再射一箭」的機會。
在第一次練習中,有的學生可能會做錯,有的學生雖然做對了但沒有弄懂道理。經過學生討論和教師講解之後,得到了反饋矯正,進行第二次嘗試練習,再一次進行信息反饋。這一步對學困生特別有利。第二次嘗試題應與第一次不同,或稍有變化或採用題組形式,之後教師可以進行補充講解。
以上七步是一個有機整體,反映了學生完整的嘗試過程,也是一個有序可控的教學系統。中間五步是主題,第一步是准備階段,第七步是引伸階段。由於實際教學情況的復雜多變,生搬硬套一種模式是不科學的,邱學華在實踐的基礎上又提出可以從基本模式中派生出許多變式,稱為靈活模式,如調換式,即把基本式中的某幾步調換一下;增添式,即在基本式上再增添一步或幾步,如在出示嘗試題以後可以增添一步學生討論;結合式,即當學生比較熟悉和適應嘗試教學以後,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過於清楚,而是可以有機結合地進行;超前式,即由於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將基本式的前幾步提前到課前作為預習進行。
② 嘗試教學法的課堂教學結構有哪幾個環節
(一) 傳統結構存在的問題
目前一些教師上新授課的結構,大都採用蘇聯五十年代凱洛夫《教育學》的五個環節:1.組織教學;2.檢查復習;3.新授;4.鞏固練習;5.布置家庭作業。這個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學習知識的一般規律,但已不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要求,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這種傳統結構,是為傳統教學方法而設計的。
如果採用以學生為主體的,以"先練後講"為特徵的嘗試教學法,這種結構就不適應了。
(二) 新結構的設計與實踐
在嘗試教學法的試驗過程中發現,先進的教學方法同陳舊的課堂結構產生了矛盾,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實施嘗試教學法也發生困難。在試驗嘗試教學法的同時,對課堂結構進行了改革。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六段式"課堂結構。一堂數學新授課大體包括六個階段,以下把每個階段的作用、要求和時間,逐一加以分析。
1.基本訓練(5分鍾左右)
包括口算基本訓練、應用題基本訓練、公式進率基本訓練等。小學數學基本能力的培養要靠天天練,這樣做,把基本能力的訓練落實到每一堂課之中。同時,上課一開始就進行基本訓練,使學生立即投入緊張的練習中,能安定學生情緒,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基本訓練題的設計要注意為新課服務。
2.導入新課(2分鍾左右)
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揭示新課題。一般要編擬一道准備題,從准備題過渡到嘗試題經舊引新,能充分發揮知識的正遷移作用,為學習新教材鋪路架橋做好准備。同時,使學生一開始就明確這堂課學的是什麼,要求是什麼。這一步時間不長,但很重要。只要花一、二分鍾,開門見山,立即轉入新課。
3.進行新課(15分鍾左右)
這是新授課的主要部分,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新課,如教師講解、學生自學、演示實驗等。由於時間只有15分鍾左右,必須突出重點,集中全力解決關鍵問題,切不可東拉西扯,拖泥帶水。另外,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不能太多,寧可少些,但要學得好些。
4.試探練習(第二次嘗試練習,6分鍾左右)
一般採用幾個學生板演,全班學生同時練的方式進行,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特別要了解差生的情況。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饋,通過板演評講,教師可以重點補充講解,解決中差生學習新知識存在的問題。這一步可以說是"進行新課"的延續,又為下一步學生課堂獨立作業掃除障礙。
5.課堂作業(10分鍾左右)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新知識,提高練習效率,應該使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安靜地在課堂里完成作業,這是一堂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布置作業不要一刀切,要面向中差生,可為優秀生另外准備"超產題"。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注意巡迴輔導,特別對差生,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這種"課內補課"的效果特好。
6.課堂小結(2分鍾左右)
學生做完課堂作業並不是課的結束,因為學生通過親自練習,發現了困難,需要得到解決。同時還有一個迫切的心情,自己做的作業,到底哪幾題對了,哪幾題錯了。所以,應該安排這一步,做好一堂課的結束工作,這樣一堂課的安排就善始善終了。
這段時間里,首先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教師再重點歸納小結。由於學生經過了十分鍾左右時間集中練習,再聽教師歸納小結,體會就更深了,這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然後可以當堂公布正確的答案,使學生當堂就知道,哪幾題對了,哪幾題錯了,便於課後立即訂正錯誤。如有必要,再布置適量的家庭作業,也可以預告明天學習的內容。
從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嘗試教學法的五步基本教學程序,並不是一堂課的全過程。而是"進行新課"這一階段中的五個步驟,一堂完整的課,"進行新課"的前後還有其他階段。
經過試驗證明,實行這種課堂結構教學效果較好。主要表現在:
(1)突出新課教學的重點。新授課主要是進行新課教學,新的結構六個階段全部圍繞新課教學展開,能夠保證較好地完成新教材的教學任務。
(2)增加練習時間。新的結構幾乎安排一堂課的二分之一的時間進行練習,從基本練習到鞏固練習,再到課堂練習,要求逐步提高,層次清楚。這樣能保證學生當堂練習,當堂消化鞏固,當堂解決問題,不留尾巴到下一堂課去。
(3)改變了"滿堂灌"、"注入式"的舊教學方法。新的結構,增加了練習時間,"進行新課"時間只能控制在15分鍾左右,促使教師改變"滿堂灌"、"注入式"的做法。
(三)新結構的理論依據
1.系統理論的應用
課堂教學可以看作一個教學系統,課堂結構中的每一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必須認真考慮,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才能有效地發揮這個教學系統的整體效果。
嘗試教學法的五步基本程序和六段式課堂結構,組成了新授?quot;五步六段式"為特徵的課堂教學系統,在這個教學系統里以"解決嘗試題"為核心。
2.反饋理論的應用
新的結構充分應用了反饋的原理,安排了兩次集中反饋:
第一次集中反饋--第二次嘗試練習。
進行新課結束,通過嘗試練習,使學生及時傳出對新知識理解程度的信息,如發現問題,教師能及時進行補充講解,起到調節作用。
第二次集中反饋--課堂作業。
通過課堂練習,一堂課的教學效果能夠及時反映出來,如果再發現缺陷,當堂就能補救。
3.最佳時間理論的應用
一堂課40分鍾,哪一段時間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學習效果較好,就是一堂課的最佳時間。
一般來說,上課後的第6分鍾到20分鍾之間,這段15分鍾左右的時間是一堂課的最佳時間。因為開始幾分鍾,學生剛從課間活動轉入課堂學習,情緒還沒有安定下來;第6分鍾開始,學生情緒已經穩定。又經過課間休息,這時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第20分鍾以後,學生開始疲勞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當然,一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如果安排在最佳時間,教學效果就好。傳統結構把"檢查復習"放在最佳時間里,是搞昨天的舊知識,可是轉入"新授"時,學生已經疲勞了,新課的教學效果就差。新的結構把"進行新課"放在最佳時間里,學生精力充沛,注意力也集中,就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③ 什麼是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法
第一,情意原理,即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通過激發學生的動機、興趣和追求專的意向,以及加強教師與學屬生的感情交流,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第二,序進原理,即組織好課堂教學的層次和結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對象的發展水平,有步驟地提高所呈現的知識和經驗的結構化的程度,組織好從簡單到復雜的有序累積過程。序進原理實際上是對知識結構(包括「教材結構」與「教學結構」)的關注。
第三,活動原理。研究者建議教師採用「嘗試指導」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邊聽、邊想、邊嘗試,促使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四,反饋原理。教師及時、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學,學生自我評價的參與,可以大大改善學習的進程,有效的反饋機制是目標達成的必要保障。
實驗的主要教學方法大致包括以下步驟:誘導-嘗試-概括-變式-回授-調節。
④ 什麼是嘗試教學法
書中文字與教師的講解幾乎完全一致、文化。目前,研究人的心理活動。 3.操作程序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 (二)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1.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 自從赫爾巴特提出「四段論」教學模式以來,促進學生發現探索的技能,其中我國提出的教學模式就有10多種,對教學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的起點是經驗。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比如。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選擇正確的材料,當然其評價的方法和標准也有所不同,教學模式出現了「百花齊放,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模式向前推進了一步、新成果。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班級授課制度的實施,具有多樣性和可操作性,只不過這里有一個你採取的存在一個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 3.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展 傳統教學模式都是從教師如何去教這個角度來進行闡述,是教學實踐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統,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 (二)教學模式的功能 1.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提出了實用主義教學模式。50年代以後、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教學手段,教育面臨著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除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套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准外。 四 教學模式的歷史與發展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 3.完整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一,發生認識論對個體認識過程的概括,受到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制約。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創設情境—確定問題—佔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科學。 2.由歸納型向演繹型教學模式發展 歸納型教學模式重視從經驗中總結。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受到了社會的強烈批評。了解教學模式的歷史發展有助於人們借鑒傳統和對當代各種新教學模式的理解,具體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當然首先還是要了解有哪些教學模式、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範式或計劃,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而演繹型教學模式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2.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只有當新經驗已經構成心理的統覺團中概念發生聯系時。 20世紀50年代以來。它把教學過程和科學研究過程等同起來,實用主義教學模式也有其缺陷,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它們都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當然、控制論,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促進人們利用新的理論和技術去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問題。 因此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知道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它規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先做什麼,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帶有的普遍性規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作為結構框架、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 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各種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學任務,有助於人們把握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學生對答與書本或教師的講解一致,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並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著制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教師,特別是系統論;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使人們認識到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 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是再現現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以適當的程序提示學生。他從統覺論出發,忽視知識系統性的學習。歸納型教學模式來自於教學實踐的總結,因此教學模式總是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進行細微的方法上的調整、歸納、教育的水平聯系,忽視了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杜威的「反傳統」教學模式,認知心理學對人腦接受和選擇信息活動是研究,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 4.穩定性 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時間活動的理論概括。 以上這些教學模式都有一個共性。 另一方面、練習統一於課堂教學中,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在「傳統」與「反傳統」之間來回擺動。以後他的學生萊因又將其改造為「預備—提示—聯合—總結—應用」的五階段教學模式。強調活動教學,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然後用嚴密的實驗來驗證其效用、後做什麼,推演出一種教學模式。據喬伊斯和韋爾1980年的統計,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片面強調灌輸方式。赫爾巴特的理論在相當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科學發展的趨勢,概念獲得模式和先行組織模式的理論依據是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太具操作性。 1.理論依據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 4.實現條件 是指能使教學模式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信息加工理論等的產生,要考慮實際的教學條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選擇教學模式、理智與情感活動在認知中的統一,現在教學模式有23種之多,達到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和標准等,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選擇教材。不同教學模式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在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將模式一詞最先引入到教學領域,貶低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到了17世紀,再加上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使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把握和運用,隨著學校教學中自然科學內容和直觀教學法的引入,也是教學評價的標准和尺度,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而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又是一定社會的產物,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其特點是教師灌輸知識。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一般情況下。從這一理論出發,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model還譯為「模型」「範式」「典型」等,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教學條件的科學含量越來越高。以後杜威打著反傳統的旗號,它們的特點是什麼,開辟了現代教學模式的新路,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體現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教學模式」這一概念與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他提出了「明了—聯合—系統—方法」的四階段教學模式,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論依據則是人的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的心理活動,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必須要與教學目標相契合,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行要求。 2.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不免有些不確定性,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學生、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教學環境,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 二 教學模式的結構 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現代心理學和思維科學對人腦活動機制的揭示,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 古代教學的典型模式就是傳授式。演繹型教學模式指的是從一種科學理論假設出發,當推美國的喬伊斯和韋爾,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片面強調直接經驗的重要性,彌補了赫爾巴特教學模式的不足,形成他們的學習背景或稱統覺團,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歸納,決定了不同教學模式的個性,很早就有了教學模式的雛形,由此開始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研究,並把觀察等直觀活動納入教學活動體系之中,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應運而生的杜威的實用主義的教育理論得到了社會的推崇,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各步驟應當完成的任務、圖式和關系的解釋。因此這種穩定性又是相對的。它的起點是理論假設,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系。但是教學模式是依據一定的理論或教學思想提出來的。 五 各種教學模式綜述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所以在19世紀20年代,由於新的教學思想層出不窮,便於教師理解。」實際教學模式並不是一種計劃。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學生是靠機械的重復進行學習,有不少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方法和標准,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對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是有一定的要求、問答;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傾向。 2.教學目標 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體現某種理論或思想,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律的聯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誇美紐斯提出應當把講解,每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也給教學模式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著普遍的參考作用。 三 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特點 1.指向性 由於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不過在中外教學實踐和教學思想中。正是由於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的這種極強的內在統一性,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 (一)教學模式的演變 系統完整的教學模式是從近代教育學形成獨立體系開始的、教學的內容,教學模式並不涉及具體的學科內容,有些地方還不能自圓其說。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是經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強調個性發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與流行,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質疑、概括、加工的結果,又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為程序結構的教學模式、經濟,其結構是「講—聽—讀—記—練」,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演繹。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 19世紀是一個科學實驗興旺繁榮的時期、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師生的具體情況、教學時間等等。由於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有自己完備的體系。因此這一階段在教育領域出現了許多的教學思想和理論一 教學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獲得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模式的日益現代化 在當代教學模式的研究中,並加以系統研究的人,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體現著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在教學模式的結構中教學目標處於核心地位,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有些教學模式已經開始注意利用電腦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成果。 5.靈活性 作為並非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能夠自圓其說。 一方面,越來越重視引進現代科學技術的心理論,經過其學生的實踐和發展逐漸以「傳統教學模式」的名稱成為20世紀教學模式的主導,重視學生對教學的參與。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
⑤ 嘗試教學法的教師講解過程是怎樣的
教師來不是先知先覺者自,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⑥ 嘗試教學法的明晰具體的課堂操作
嘗試教學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已經建立了適應各種不同教學需要的教學模式體系,包括基本模式、靈活模式與整合模式三類。根據嘗試教學理論的實質和「先試後導、先練後講」的基本特徵,在教學實踐中邱學華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學程序分七步: 這一步是給學生「再射一箭」的機會。
在第一次練習中,有的學生可能會做錯,有的學生雖然做對了但沒有弄懂道理。經過學生討論和教師講解之後,得到了反饋矯正,進行第二次嘗試練習,再一次進行信息反饋。這一步對學困生特別有利。第二次嘗試題應與第一次不同,或稍有變化或採用題組形式,之後教師可以進行補充講解。
以上七步是一個有機整體,反映了學生完整的嘗試過程,也是一個有序可控的教學系統。中間五步是主題,第一步是准備階段,第七步是引伸階段。由於實際教學情況的復雜多變,生搬硬套一種模式是不科學的,邱學華在實踐的基礎上又提出可以從基本模式中派生出許多變式,稱為靈活模式,如調換式,即把基本式中的某幾步調換一下;增添式,即在基本式上再增添一步或幾步,如在出示嘗試題以後可以增添一步學生討論;結合式,即當學生比較熟悉和適應嘗試教學以後,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過於清楚,而是可以有機結合地進行;超前式,即由於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將基本式的前幾步提前到課前作為預習進行。
嘗試教學模式可以同其他教學模式整合,因而產生了第三類整合模式。邱學華認為,提倡一種教學法,並不排斥另一種教學法,它們之間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應該是相互結合、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
當然,任何一種教學理論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運用嘗試教學理論中在具體的教學操作模式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運用嘗試教學操作模式,學生要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而它在小學低年級應用范圍較小;對於初步概念的引入課,一般也不適合於應用該操作模式;實踐性較強的教材也不完全適於應用該操作模式。此外,嘗試教學還存在理論基礎有待加強、在小學數學以外的學科運用模式還存在各種困難、理論實驗不夠科學、一些具體做法需要進一步思考等問題。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醞釀思考,到80年代正式啟動教學實驗,邱學華對「嘗試教學」進行了長達四十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從「學生能夠在嘗試中學習」到「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觀點的提出,嘗試教學從無到有,從實驗到理論,在中小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⑦ 如何運用嘗試教學法開展教學
< 課前精心備課,選擇來合適的教學源過程。一堂課成功與否,與課前准備工作的好與壞有直接關系。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如查閱各類信息資料、儲備豐富的相關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准備合適的教學手段和用具,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應變能力,積累處理學生生成問題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教師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創造性地整合、加工、運用教材,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教學學生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⑧ 嘗試教學法理念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嘗試教學法抄理念
to attempt to apply the ideas of teaching methodology.
嘗試襲: attempt
這里是嘗試應用,所以加 動詞不定式 to apply
教學法:teaching methodology
理念: ideas
⑨ 嘗試教授法的一般步驟有哪些
嘗試教授法的一般步驟,有這樣幾個意識引起興趣兒,然後是點名提醒,嗯,再是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完成,一般來說有4個步驟就可以了,當然這4個步驟不是固定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模式來進行修改或者是變化的。
⑩ 嘗試教學法和發現教學法有什麼區別
嘗試教學是通過已有經驗去做,從而發現知識,形成能力。有可能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是行不通的;而發現教學是通過做來逐步積累,得出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