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笛子牧民新歌
當初哥也是特別喜歡牧民新歌一直朝之奮斗啊,現在看到同黨了,高興啊,又想起當年啦。
其實牧民新歌並不難,我就隨便說說吧,
對初學者來說主要的技術難點有四,
第一是引子的處理,需要很強的氣息功底,能把每一句都撐住表現遼闊之感(會循環換氣就更好了),
第二是在三吐和雙吐的銜接上要求也比較高,加上雙吐上的波音疊音造成了小快板部分有一定難度,再叫上馬叫完了之後那一段雙吐比較長也比較難
第三是那段馬叫處理不好的話就像是純粹的旋律音了,所以要加大對力的控製程度,具體操作方法你可以看我的另一個回答
第四,開頭的雙顫對手指靈活性要求很高,要多練才能打出來。慢板里也有速度差不多的顫音,要好好練習可以,但
http://..com/question/312261200.html?oldq=1
就說這么多吧,另外的說,慢板的小動作很多,一定要完成好,舒展的小快板強弱對比要出來,至於感情方面就更高級了,我也就說不了了,每個人理解都不一樣,恩恩,不足之處還望體諒啊
『貳』 牧民新歌的演奏技巧
《牧民新歌》是新派笛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笛子考級常用曲目之一。它在回演奏技法方面要答求很高,在引子部分的長音吹奏時鋪墊要充分,要吹出悠揚廣闊的感覺,模仿出馬頭琴的韻味。這需要演奏者控制好強度的變化。在把握強弱變化時應當掌握好強弱的自然過渡,在吸氣符號前後的部分強度銜接要一致,這樣才能使前後過渡自然,意境不斷。在吹奏第二部分樂曲時,要吹得深情而優美。要模仿內蒙古長調民歌的風格,吹得抒情流暢,配合好顫音和打音。在吹奏第一部分的吐音時,要吹出跳躍的感覺,模仿出「得、得、得」的馬蹄聲。在這里使用吐音加指跳音的技法,使得樂曲的跳動感更加強烈,營造出萬馬奔騰的效果。第四部分的吹奏要把握住抒情流暢的主調,讓聽眾彷彿是在欣賞一段優美的蒙古歌舞。在吹奏過程中應當注意樂曲的強弱變化,使得樂曲更為動聽。在第五部分,吐音部分的要求要活潑跳動,在演奏駿馬嘶鳴的樂句時,花舌加飛指與後來的的連接要自然。飛指的奏法,不同的演奏者有不同的演奏方法,有的演奏者將右手的三個孔全部蓋住,左手奏出飛指的音效;有的演奏者右手的三個孔全部放開,左手奏出飛指音效。不論用哪個方法,只要以奏出的聲音像馬嘶叫聲就行。
『叄』 笛曲牧民新歌中結尾吐音,快步起來,請教練習方法
方法就是照譜吹,先慢慢吹,音符記熟了再嘗試手法加快一些,不過同時還要看你的舌功能否達到要求,不行的話就必須先苦練各種單吐雙吐三吐。希望能幫到你。
『肆』 竹笛演奏《牧民新歌》最後一段仿馬叫那裡怎麼吹
關於《牧民新歌》的那段馬叫,我也研究過好久怎樣才能吹的像,現提供如下建議:
1.俞遜發版:先是高音2的花舌,然後是然後非常快速的從3歷到高音#4,緊接著的是比較大的氣震音,一定要頻率比較合適才會有起伏感,然後是那個4度顫音。
2.不用氣震音,吹完2的花舌後,後面一系列的動作(歷音,四度顫)都加花舌,這種比較簡單就可以模仿出馬叫,但是沒有1好聽,也不及1像。
3.把四度顫音改成飛指(左手在四五六孔來回抹動),這么做的優點是前面的氣震加上飛指的確很像馬叫而且姿勢比較帥,缺點就是持笛可能比較困難,而且頻率也不好控制。
你可以選一種,2種最簡單,3種最難。自己摸索吧。
四五六空同時顫音 加花舌 據我所知有好多人吹的都不一樣 其實這還不是最好聽的 我電腦里有一個版本的牧民新歌模仿馬叫最像 那個是
『伍』 笛子獨奏 牧民新歌 演奏技巧
我所說的前提是練熟每個音符音符.首先你要了解曲子的背景,演奏時感專情要頭入,就想著屬你身在大草原上,你陶醉在美麗的風景中…指法一定要練得很熟才能駕駑曲子.此曲還要注意的就是氣息,要和指法配合好,第一段引子最好用循回換氣.這手曲子並不難的~
『陸』 哪位笛子高手知道那個牧民新歌那個吐音怎麼樣學得快除了現在練(吐苦)有急用!
笛子牧民新歌快吐怎麼練?看視頻中名家2秒鍾吐32個音,我單純發「吐庫」也比這慢多了
『柒』 牧民新歌用什麼調的笛子吹
用A調的笛子,
也可以用B調或者E調的笛子,但是要筒音作2(下面有一點)。
『捌』 牧民新歌笛子高音吹法
1232165這句,1按六孔半孔,2有兩種指法,一種是單開六孔,另一種是1到2的滑音效果,按45孔,下手二三孔上滑。3開14孔,接下去就不用說了吧
『玖』 笛子曲《牧民新歌》那段馬叫的是怎麼起的呀
除了劉森 簡廣易 孤馬橫笛之外沒有一個聽著像馬叫的
『拾』 笛子名曲《牧民新歌》是用什麼調笛子吹的
用c調,降調。
《牧民新歌》引子部分的旋律非常動人,以羽調式的自然音列回 上下波動,自由答伸展,運用墊音、顫音、滑音等笛子 技法對旋律的巧妙裝飾,刻畫出了特定的意境:
一望無際的草原,碧草如茵、藍天白雲、牛羊成群……旋 律以「變宮為角」的手法,也就是原調中的「變宮」 (音轉化為新調的「角」 音,使調式色彩的變化 在抒情寧靜的旋律中獲得一定的推動力。
中間有一段 短暫離調,為大草原的無限風光增添了明亮向上的色彩。而演奏上的氣息控制、力度的對比等方面的考究, 也使優美的旋律更充滿了蓬勃激越之情。
(10)牧民新歌笛子教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66年簡廣易來到內蒙古伊克昭盟體驗生活,被內蒙古大草原的風光深深打動而創作了此曲。
作品創作完成後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動亂時代,當時沒有被廣泛傳播,直到1973年才正式在廣播電台播出,成為家喻戶曉的笛子金曲。它被選為中國民族十大金曲,又成為惟一被選人聯合國科教文音樂教材的笛子曲,在笛子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