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蘋果落地教學反思

蘋果落地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3-07 07:55:47

1. 四年級科學上冊 蘋果為什麼落地 1教學反思 青島版五年制

本課採用探究的教學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安全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里,自由奔放地猜想、思維和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也存有一定的問題,有待於在今後開展猜想教學時改正,具體反思如下:
1.教學本課第一課時的成功之處在於貫徹了「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科學探究思想,打破了教材編排的內容,創造性地突出了「科學猜想「這個環節。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學習中,往往因為要研究的事物信息還不充分而經常要靠猜想解決問題,尋找深入研究的途徑;在科學課中,科學探究既是學習方式,又是課程目標,而猜想正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自覺地有根據的猜想,使判斷建立在實驗探究等有效事實的基礎上。教師抓住有關內容或有利時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鼓勵學生從各個角度去大膽猜想或假設,既培養了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又使學生交流了思維方法,相互之間受到啟發。
2.教學本課第一課時的不足之處在於,教師講的稍多,學生說的偏少,師生互動多,生生互動少,組間互動少。由於本課是以科學猜想為主題的思維訓練課,所以教師應正確把握師生角色,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在質疑、爭論中主動參與、發展、探究和知識建構。教師不能牽著學生走,而應跟著學生的思路走,並加以適當的引導,以保證探究的效果。再者,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應貫穿教學的全程,力求評價方式多元化。
3.通過教學本課,對於科學猜想環節,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1)要根據已有知識進行猜想,並對初步提出的猜想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建立假設的過程是一個思維的過程,我們必須讓學生充分暴露思維的過程,為自己的假設說明理由是暴露學生思維過程的有效方式之一。學生提

2. 淺談如何指導小學生寫隨筆作文

善於觀察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 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 空泛籠統,不知所雲。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 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於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 。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 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 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 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 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 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 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 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
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於作文教學,教師要善於激發 學生的寫作慾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高中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 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慾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 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採取 「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去年我接了剛 入學的兩個高一班,除了兩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並進行講 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 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 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內容 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入筆底。 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 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也有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 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去觀察,去 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有的說:「由於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裡、在車上 、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 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同時,在課內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裡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徵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 像。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徵來寫。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藍的製作》後,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製作》,從而引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於是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創作熱情被激發了,紛紛 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秀作品。總之,要想使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須讓他們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
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怎樣去觀察。
我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寶商很會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銀首飾時,常常盯住顧客的 眼睛不放,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臨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獨生子傳 授這一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准確地講,盯著對方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隻鑽戒的熠熠光 澤使對方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能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 只……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當然,這個珠寶商傳授的生意經,不是我們要學的,但這種抓住買主的外部表情,從而推測其心理變化的 方法卻很值得我們去借鑒。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而不只是「看」。現代文壇名將魯迅不愧是一位出色 的觀察家。尤其是在觀察人物方面他實在是獨具慧眼而又細致入微的。他曾說過:「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 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講授他的短篇小說《祝福》時,著重分析了魯迅對祥林嫂的眼睛的 三次描寫。初到魯家時總是「順著眼」,表現了她的溫順善良;第二次到魯家時雖還「順著眼」,但「眼角上 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過巨大的刺激,極度悲傷;在淪為乞丐之後,祥林 嫂整個人完全與先前不同了:臉上「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說明這時的她已瀕於死亡,精神麻木,內心受到極大的摧殘。魯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過對比 ,寫出了人物的悲慘遭遇和內心世界的變化。而後,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記我 們學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這位工人雖然幾年前就退休了,但負責收發報紙的工作一直承擔下來。每天早晨 六點半准時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點又准時把報紙、雜志送到各教研組。除星期天外,從未間斷過。於 是,有的學生著重描寫了他的「那副眼鏡」;有的卻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穩的姿勢來寫;還有的刻 意在他的衣著上做文章。於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從每個學生的筆端躍出,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 。這樣,學生就慢慢學會了對周圍各種事物的「觀察」,而不只是「看」。
當然,我們在強調學生要注重觀察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健康的思想去觀察。比如,有的學生 看到了我們社會現實中的種種腐敗現象、不正之風,便認為在作文中聯系實際就是揭露陰暗面,讓他們發牢騷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我跟學生分析,生活中確實有愚昧落後、勾心鬥角,有挫折,也有失敗,這些東西不承 認不行。但是必須注意:什麼才是我們生活的主流?從你呱呱落地到現在成為一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是承受 的陽光雨露多,還是遭受的急風暴雨多?周圍的東西是正面的多還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風確實 今人痛恨,應該揭露、鞭撻,但決不能因此而使我們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讓丑惡的東西佔據我們的心靈,而 應該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都充滿陽光。經過我的引導,許多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寫出的東西一方面是真實的, 發自內心的;另一方面還應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由於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許多學生的作文水平漸漸提高了,尤其涌現出不少表露真情實感的好的 作品。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散文《搏》,記的是他的一位鄰居,一個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這位青年 去年因兩分之差落榜,看著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還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 忍心再復習了。盡管父親說要去借錢,但他還是懷著一顆歉疚而苦楚的心,還有一大摞高考復習資料,去南方 打工了。這一年裡,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燈在帳下苦讀。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他回來參加了今年的高考 ,結果省財貿學院的通知書來了。這位學生寫道:「他又走了,但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車啟動時,他又看 到了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於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麼感人的場面,又是多麼真實的 鏡頭!後來我問這位學生所寫的是不是真事。他說:「這全是我親眼見的,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個堂哥。送他 的那天,我還特地請假趕回家與他道別的,我寫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記下來。」
是的,我們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會使我們有所發現。不是嗎?蘋果落地,再平常不過 了,牛頓卻從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開創了科學的新紀元;壺水翻滾,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卻因此發明了蒸 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正如契訶夫曾對一位青年作者所說的:「您看這堵牆,似乎它連一點有趣的地方 都沒有,可是你凝神地看著它,就會在那裡面有所發現,找到別人以前還沒注意到的東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寫 下來了……」這就是說,要觀察,要思考,並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留心你身邊的日常事物吧,它將使你獲得知識,使你發現生活的真諦。
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後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怎樣進行縮寫呢?
(一)要留主幹、去枝葉。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麼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然後把 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後是怎樣想的等無關緊要的刪除。
(二)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三)要保持文章脈絡清晰。縮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變課文原意。縮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後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生歧義。
=================================================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後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3. 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學反思4篇

伴著抄新課程的推進,襲課堂較多地出現了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轉變。學生由被動地學到主動地學,由不敢發問到善於質疑,課堂也由寂靜無「聲」變為生動有「聲」。古人雲:「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發現一個問題更重要。」

4.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蘋果為什麼落地》教學反思

上完了示範研究課《蘋果為什麼落地》,讓我高興的是在課堂中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享受成功的愉悅,興趣盎然地參與到科學研究中。這節課的教學,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玩樂中探究,比我課前的預想好多了。
《蘋果為什麼會落地》研究的主要是物體為什麼下落的現象。物體落地現象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生活中這種現象雖然很多,但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在認識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對這些現象習以為常,感受不到地球吸引力的存在。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能舉例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能夠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和研究重力問題,了解牛頓的貢獻。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本課教學內容特點依據本課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活動導入:我先讓同學們小組玩投球入杯的游戲。通過這個游戲引出問題:怎樣才能將兵乓球准確投入紙杯?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第二個環節讓學生聯系生活,理解物體為什麼會落地的,進一步明確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了引力的作用。第三個環節讓學生比賽抓尺子的游戲和給蘋果畫方向圖,體會重力的速度和重力的方向。第四個環節通過游戲實驗研究月亮為什麼不掉下來。我緊緊握住系著一小桶,小桶里放上兵乓球,原地旋轉使小桶快速旋轉起來,讓學生觀察思考兵乓球為什麼不掉出來,真正理解了什麼是離心力。我盡量安排多而精的學生活動,引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帶領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操作中交流。同時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開發適合學生的課程資源,為學生依次呈現地球表面的物體所受的地球引力,都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重力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強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科學的興趣。
反思這一堂課的教學,由於對學生前概念了解不夠,活動停留在了表面,還沒有做透。在教學中,有些突發的教學契機,被我輕描淡寫地略過了。在這里,其實可以大做文章,只有抓住每個生成的信息,及時地「放大」,才可能成為課堂的亮點和精彩

5.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舉例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實驗、觀察、搜集資料的過程,能夠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和研究重力問題。會描述和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能夠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牛頓的貢獻,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敢於大膽想像,學習像牛頓一樣思考。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內容選自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中的第三課「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研究的蘋果落地現象」,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我們也能像牛頓那樣成為「科學家」。由此實現課程標准上制定的目標——通過科學教育使小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索,熱愛科學,樹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直尺,裝大半瓶水的大可樂瓶(瓶口穿好繩)
演示材料:神六發射及衛星繞地飛行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問號提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精心准備了一份禮物,想送給大家,猜猜它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都沒有猜對,到底是什麼呢?看!(出示問號標志)喜歡不喜歡?
師:老師就把這份禮物送給大家。(貼黑板上)想一想,老師為什麼要給大家這份禮物?(生答略。)
師:真不錯,我們想到一塊了。我希望你們大膽想像,積極思考。因為提出疑問,解決疑問就是科學探究。許多科學家的科學探究就是從問號開始的。
(出示牛頓像)你們認識這位科學家嗎?牛頓從小就注意認真觀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非常善於問問題。
(出示牛頓樹下思考圖)同學們猜一猜,他想到了什麼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要恭喜你們邁出了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知道嗎,你們的問題和牛頓的問題背後蘊涵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這節課就重點研究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板書課題)
2、聯系生活談現象。
你們能說出生活中一些類似蘋果落地的現象嗎?為什麼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
學生討論、交流。
二、認識重力,解釋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想知道大科學家牛頓是怎麼解釋蘋果落地的現象嗎?出示牛頓的第一個解釋: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種力使其他東西掉下來時,也都落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
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好嗎?出示游戲方法:一個同學拿著一根長尺,從高處往下丟落,另一個同學在下面接住。
同座位相互合作來玩這個游戲,比比看誰抓住尺子的次數多。但要怎樣才能保證比賽公平呢?
學生交流後提出:丟尺子的同學,拿尺子的位置要一致,否則不公平。 老師補充:玩的時候還要思考,尺子怎麼運動的,你玩的過程中有什麼體會?
同坐學生進行游戲,並注意觀察尺子的運動。
交流:尺子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簡單的示意圖畫畫嗎?(引導學生學畫尺子重力的方向示意圖)在游戲的過程中,你有怎樣的體會呢?(引導學生感受到重力使物體下落的速度)那麼使尺子下落的力是誰給的呢?(地球)其實尺子下落的原因來源於地球對尺子的引力,這種力使尺子豎直向下運動直落地面
是不是只有尺子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呢?(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使它們形成了豎直向下的重力)我們把物體受到地球吸引而產生的力叫重力。板書:重力
你們現在能解釋為什麼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了嗎?
三、解釋月亮為什麼不掉下來(認識離心力)
1、牛頓想:如果月亮就是一個大蘋果,它為什麼不落下來呢?難道它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嗎?
2、大家都知道,將大瓶傾斜,裡面的水會潑灑到地面上,說明水也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了,產生了豎直向下的重力。可是有沒有辦法能讓大瓶在傾斜的情況下,水仍然不潑灑出來呢?
3、想做這個實驗嗎?好,大家來看看究竟是怎麼做的?(出示實驗方法)
4、學生動手實驗。
5、交流發現。思考:為什麼水沒有潑灑出來呢?
A、有繩子拉著大瓶,所以大瓶不會甩飛。
B、在大瓶飛速旋轉的情況下,水沒有潑灑出來。
6、這個游戲的道理就是牛頓的第二個解釋,你能試著說一說這個道理是什麼,並解釋月亮不掉下來的原因嗎?月球圍繞地球轉動和剛才的旋轉小桶有什麼聯系呢?小組討論討論,並進行交流。
(揭示:大瓶在飛速旋轉時有一種向外甩出去的力,我們能感覺到拉住大瓶的繩子綳得緊緊的,只要一鬆手大瓶就肯定飛出去。這種使大瓶向外甩出去的力,叫離心力。)
那麼月球在圍繞地球旋轉時,會產生離心力,使月球不會落到地球上。而地球的引力也象根看不見的繩子緊緊拉住月球,不讓月球甩出運轉軌道。
今天的航天事業離不開這個解釋。
7、播放神六發射成功的錄像。
提問:為什麼宇宙飛船可以飛出地球到太空遨遊呢?
四、總結提升。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師:在今天這節課中,老師也有收獲,同學們送給我一份珍貴的禮物,那就是大膽猜想,積極動腦。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保持與發展這種良好的研究狀態,努力學習探究,大膽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教學反思
《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學反思
紅旗小學 崔方圓
伴著新課程的推進,課堂較多地出現了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轉變。學生由被動地學到主動地學,由不敢發 問到善於質疑,課堂也由寂靜無「聲」變為生動有「聲」。這節課充分體現了科學課「做、中、學」的思想,設計思路簡潔明了、教材重組適當合理,充分體現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教學中,老師很關注學生,尊重學生,並精心設計富有情趣的兒童語言及肢體語言,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求知慾極高的學習狀態中,同時注重為學生提供豐富而有結構的事實性材料,重視創設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情景、小游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在學生匯報時適時地進行質疑問難,在這種「質疑問難」的情境下, 我們感受到「經常有驚喜」,「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被難住」。
因此,我想作為教師,不僅要滿腔熱情地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還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質疑 問難,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導學生質疑呢?
首先要培養良好質疑的習慣。教學是師生信息相互傳遞的可控雙邊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啟發學生隨時把自己的疑難 問題提出來,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師有針對性地給予疏導、釋疑、 解惑,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可以通過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給學生講清質疑的重要性。如:牛頓從質疑蘋果為 什麼會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等等。另外還可舉些身邊的例子說明,為學生提供榜樣。 2.認真對待學生的質疑。對於學生的質疑,把哪怕問的問題再簡單、再奇怪,教師 都要根據情況認真作答或是課後給予作答,並抓住這一關鍵時機進行引導,指導學生應該怎 樣分析題意,怎樣問才有意義。3.學生質疑,學生析疑。讓學生質疑成為教學的引線,教師因勢利導及時組織討論。 如張健老師在學生活動回報並畫出物體運動軌跡圖後,讓學生觀察,看看發現了什麼,此時就有學生提出,這些物體為什麼都是最終往下落的?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有意義,正好引起了下文地球引力和物體重力的問題的研究。然後張老師抓住這個珍貴的教育契機,將問題留給學生小小組討論。最後學生得出結論:「正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使物體具有重力。」這位學生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和老師的肯定。如此一來,極大地誘發了同學們的質疑意識。
其次要營造良好的質疑氛圍。教師要教態親切和藹、面帶微笑,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在 課堂教學中敢於質疑的往往是那些成績好的學生,而大多數學生卻保持沉默,不是他們不善於發現問題,而是沒有提問的勇氣。為此,我經常在課堂中有意識地開展「我來當小老師」 的活動,讓課堂提問由教師過渡到學生。實踐證明學生對於解答同伴提出的問題遠比教師提 出的問題來得積極和喜悅的多。在活動中我把更多的關注給了平時不善於發言提問的學生, 只要他們能簡單的提問,就毫不吝嗇地給予熱情洋溢的表揚,此時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 起來,同學們也情不自禁地為他們驕傲、鼓掌。像這樣成功的體驗,不僅讓他們有了質疑的 勇氣,更樹立了對學習的信心。
最後要創設巧妙的質疑情境,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 學生不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這是他們不會或不善於利用教材中的有關因素去構設問題。這時,教師應當巧妙地設置質疑的情景,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他們善於質疑。疑是思之始,學之源。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問題驚訝開始的。」「質疑」閃爍著孩子智慧的火花。「質疑」作為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應該說是課堂的閃光點。人常說:「此時無聲勝有聲」,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確地面對學生的「質疑」,定會讓課堂「此時有聲勝無聲」。

6.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研究的蘋果落地現象」,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我們也能像牛頓那樣成為「科學家」。由此實現課程標准上制定的目標——通過科學教育使小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索,熱愛科學,樹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本節課的研究和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力的現象已有了初步認識,對研究性學習有一定了解和興趣的基礎上。本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知道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力,並獲得有關力的初步概念,知道力的作用將引起物體哪些變化,同時也為高年級進一步學習其他有關力的內容(彈力、摩擦力、反沖現象、力和機械等)打下基礎。同時通過本課對科學家「牛頓」和力的單位「牛頓」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牛頓對地球引力的探索以及他在經典物理學尤其在力學研究中的地位。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經過三年級一年的科學探究,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現象探究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力又是學生常見的,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也時刻能感受得到,學生對於這一現象的研究應該很有興趣。為此,課堂上放手給學生,教師注意引導,使其對重力有一個科學上的認識。再者,學校科技小明星曹迪克、臧一豪、邢浩、邢亞楠等部分男生,他們動手能力強,知識面廣,對於重力知識,在課余也有所了解,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時,合理搭配,發揮他們的優勢,可以由他們的認知在課堂上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大小。
2、能夠利用器物模擬出月球圍繞地球轉的原理。能收集有關牛頓的科學故事並與同學分享。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於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學生從小養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到地球上物體垂直向下的重力來自於地球引力。
難點:旋轉裝水的瓶子游戲中掌握身體平衡。

7. 小學科學《蘋果為什麼會落地》課堂觀察報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舉例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實驗、觀察、搜集資料的過程,能夠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和研究重力問題。會描述和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能夠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牛頓的貢獻,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敢於大膽想像,學習像牛頓一樣思考。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內容選自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中的第三課「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研究的蘋果落地現象」,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我們也能像牛頓那樣成為「科學家」。由此實現課程標准上制定的目標——通過科學教育使小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索,熱愛科學,樹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直尺,裝大半瓶水的大可樂瓶(瓶口穿好繩)
演示材料:神六發射及衛星繞地飛行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問號提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精心准備了一份禮物,想送給大家,猜猜它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都沒有猜對,到底是什麼呢?看!(出示問號標志)喜歡不喜歡?
師:老師就把這份禮物送給大家。(貼黑板上)想一想,老師為什麼要給大家這份禮物?(生答略。)
師:真不錯,我們想到一塊了。我希望你們大膽想像,積極思考。因為提出疑問,解決疑問就是科學探究。許多科學家的科學探究就是從問號開始的。
(出示牛頓像)你們認識這位科學家嗎?牛頓從小就注意認真觀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非常善於問問題。
(出示牛頓樹下思考圖)同學們猜一猜,他想到了什麼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要恭喜你們邁出了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知道嗎,你們的問題和牛頓的問題背後蘊涵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這節課就重點研究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板書課題)
2、聯系生活談現象。
你們能說出生活中一些類似蘋果落地的現象嗎?為什麼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
學生討論、交流。
二、認識重力,解釋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想知道大科學家牛頓是怎麼解釋蘋果落地的現象嗎?出示牛頓的第一個解釋: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種力使其他東西掉下來時,也都落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
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好嗎?出示游戲方法:一個同學拿著一根長尺,從高處往下丟落,另一個同學在下面接住。
同座位相互合作來玩這個游戲,比比看誰抓住尺子的次數多。但要怎樣才能保證比賽公平呢?
學生交流後提出:丟尺子的同學,拿尺子的位置要一致,否則不公平。 老師補充:玩的時候還要思考,尺子怎麼運動的,你玩的過程中有什麼體會?
同坐學生進行游戲,並注意觀察尺子的運動。
交流:尺子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簡單的示意圖畫畫嗎?(引導學生學畫尺子重力的方向示意圖)在游戲的過程中,你有怎樣的體會呢?(引導學生感受到重力使物體下落的速度)那麼使尺子下落的力是誰給的呢?(地球)其實尺子下落的原因來源於地球對尺子的引力,這種力使尺子豎直向下運動直落地面
是不是只有尺子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呢?(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使它們形成了豎直向下的重力)我們把物體受到地球吸引而產生的力叫重力。板書:重力
你們現在能解釋為什麼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了嗎?
三、解釋月亮為什麼不掉下來(認識離心力)
1、牛頓想:如果月亮就是一個大蘋果,它為什麼不落下來呢?難道它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嗎?
2、大家都知道,將大瓶傾斜,裡面的水會潑灑到地面上,說明水也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了,產生了豎直向下的重力。可是有沒有辦法能讓大瓶在傾斜的情況下,水仍然不潑灑出來呢?
3、想做這個實驗嗎?好,大家來看看究竟是怎麼做的?(出示實驗方法)
4、學生動手實驗。
5、交流發現。思考:為什麼水沒有潑灑出來呢?
A、有繩子拉著大瓶,所以大瓶不會甩飛。
B、在大瓶飛速旋轉的情況下,水沒有潑灑出來。
6、這個游戲的道理就是牛頓的第二個解釋,你能試著說一說這個道理是什麼,並解釋月亮不掉下來的原因嗎?月球圍繞地球轉動和剛才的旋轉小桶有什麼聯系呢?小組討論討論,並進行交流。
(揭示:大瓶在飛速旋轉時有一種向外甩出去的力,我們能感覺到拉住大瓶的繩子綳得緊緊的,只要一鬆手大瓶就肯定飛出去。這種使大瓶向外甩出去的力,叫離心力。)
那麼月球在圍繞地球旋轉時,會產生離心力,使月球不會落到地球上。而地球的引力也象根看不見的繩子緊緊拉住月球,不讓月球甩出運轉軌道。
今天的航天事業離不開這個解釋。
7、播放神六發射成功的錄像。
提問:為什麼宇宙飛船可以飛出地球到太空遨遊呢?
四、總結提升。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師:在今天這節課中,老師也有收獲,同學們送給我一份珍貴的禮物,那就是大膽猜想,積極動腦。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保持與發展這種良好的研究狀態,努力學習探究,大膽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教學反思
《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學反思
紅旗小學 崔方圓
伴著新課程的推進,課堂較多地出現了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轉變。學生由被動地學到主動地學,由不敢發 問到善於質疑,課堂也由寂靜無「聲」變為生動有「聲」。這節課充分體現了科學課「做、中、學」的思想,設計思路簡潔明了、教材重組適當合理,充分體現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教學中,老師很關注學生,尊重學生,並精心設計富有情趣的兒童語言及肢體語言,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求知慾極高的學習狀態中,同時注重為學生提供豐富而有結構的事實性材料,重視創設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情景、小游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在學生匯報時適時地進行質疑問難,在這種「質疑問難」的情境下, 我們感受到「經常有驚喜」,「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被難住」。
因此,我想作為教師,不僅要滿腔熱情地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還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質疑 問難,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導學生質疑呢?
首先要培養良好質疑的習慣。教學是師生信息相互傳遞的可控雙邊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啟發學生隨時把自己的疑難 問題提出來,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師有針對性地給予疏導、釋疑、 解惑,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可以通過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給學生講清質疑的重要性。如:牛頓從質疑蘋果為 什麼會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等等。另外還可舉些身邊的例子說明,為學生提供榜樣。 2.認真對待學生的質疑。對於學生的質疑,把哪怕問的問題再簡單、再奇怪,教師 都要根據情況認真作答或是課後給予作答,並抓住這一關鍵時機進行引導,指導學生應該怎 樣分析題意,怎樣問才有意義。3.學生質疑,學生析疑。讓學生質疑成為教學的引線,教師因勢利導及時組織討論。 如張健老師在學生活動回報並畫出物體運動軌跡圖後,讓學生觀察,看看發現了什麼,此時就有學生提出,這些物體為什麼都是最終往下落的?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有意義,正好引起了下文地球引力和物體重力的問題的研究。然後張老師抓住這個珍貴的教育契機,將問題留給學生小小組討論。最後學生得出結論:「正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使物體具有重力。」這位學生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和老師的肯定。如此一來,極大地誘發了同學們的質疑意識。
其次要營造良好的質疑氛圍。教師要教態親切和藹、面帶微笑,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在 課堂教學中敢於質疑的往往是那些成績好的學生,而大多數學生卻保持沉默,不是他們不善於發現問題,而是沒有提問的勇氣。為此,我經常在課堂中有意識地開展「我來當小老師」 的活動,讓課堂提問由教師過渡到學生。實踐證明學生對於解答同伴提出的問題遠比教師提 出的問題來得積極和喜悅的多。在活動中我把更多的關注給了平時不善於發言提問的學生, 只要他們能簡單的提問,就毫不吝嗇地給予熱情洋溢的表揚,此時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 起來,同學們也情不自禁地為他們驕傲、鼓掌。像這樣成功的體驗,不僅讓他們有了質疑的 勇氣,更樹立了對學習的信心。
最後要創設巧妙的質疑情境,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 學生不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這是他們不會或不善於利用教材中的有關因素去構設問題。這時,教師應當巧妙地設置質疑的情景,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他們善於質疑。疑是思之始,學之源。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問題驚訝開始的。」「質疑」閃爍著孩子智慧的火花。「質疑」作為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應該說是課堂的閃光點。人常說:「此時無聲勝有聲」,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確地面對學生的「質疑」,定會讓課堂「此時有聲勝無聲」。

8.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研究的蘋果落地現象」,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我們也能像牛頓那樣成為「科學家」。由此實現課程標准上制定的目標——通過科學教育使小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索,熱愛科學,樹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本節課的研究和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力的現象已有了初步認識,對研究性學習有一定了解和興趣的基礎上。本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知道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力,並獲得有關力的初步概念,知道力的作用將引起物體哪些變化,同時也為高年級進一步學習其他有關力的內容(彈力、摩擦力、反沖現象、力和機械等)打下基礎。同時通過本課對科學家「牛頓」和力的單位「牛頓」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牛頓對地球引力的探索以及他在經典物理學尤其在力學研究中的地位。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經過三年級一年的科學探究,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現象探究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力又是學生常見的,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也時刻能感受得到,學生對於這一現象的研究應該很有興趣。為此,課堂上放手給學生,教師注意引導,使其對重力有一個科學上的認識。再者,學校科技小明星曹迪克、臧一豪、邢浩、邢亞楠等部分男生,他們動手能力強,知識面廣,對於重力知識,在課余也有所了解,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時,合理搭配,發揮他們的優勢,可以由他們的認知在課堂上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大小。 2、能夠利用器物模擬出月球圍繞地球轉的原理。能收集有關牛頓的科學故事並與同學分享。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於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學生從小養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到地球上物體垂直向下的重力來自於地球引力。 難點:旋轉裝水的瓶子游戲中掌握身體平衡。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玩樂中探究,學生的興趣始終高昂。 1、真正了解學生,把活動「做透」。 本課是「無處不在的力」單元中的第3課。本課由牛頓的蘋果落地故事開始,幫助學生認識重力的存在,並且來研究重力的方向和大小。為了避免導入的枯燥乏味,教學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小小的「事故」——學生的作業本被我「不小心」碰落地,在引起學生關注的同時,也因勢利導引入本課探究;接著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紙飛機和羽毛球的落地來認識地球引力,接著又用樹上的蘋果和繩子上的衣服有沒有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的辨析,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了引力的作用;然後再通過玩「和重力賽跑」的游戲體會重力的方向。這個過程的設計是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當時公開課上的班級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廣泛,所以設計還是可以的,但當我把同樣的教案用在平行班裡時,就發現學生對地球引力的認識不夠。反思這一環節的教學,由於對學生前概念了解不夠,活動停留在了表面,還沒有做透,在了解了牛頓的故事後,可以讓學生在教室里扔一扔、玩一玩一些材料,如紙飛機、乒乓球、橡皮、尺……,總之要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開始,了解周圍的東西如果沒有力量的存在,都會發生同一種現象——落地。 2、抓住課堂生成,轉化成精彩的亮點。 在學生玩「水流星」時,有一個學生因為系瓶子的繩子松開,而導致瓶中的水流了出來。在教學中,我能發現此時的教學契機,讓該學生說了說水為什麼流了下來。但是,此次原本可以成為課堂高潮的精彩卻被我輕描淡寫地略過了。在這里,其實可以大做文章,讓全體學生從別的同學的水為什麼沒有落下來,到從這位同學的水卻落下來,進行正反兩方面的討論、比較,從而進一步明確離心力的產生是要有一定的速度的。一個生成的信息要被老師及時地、不斷的「放大」,才可能成為課堂的亮點和精彩。

閱讀全文

與蘋果落地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