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憧憬美好集體教案

憧憬美好集體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7 07:39:59

⑴ 《燈光》這課的高級教案(在線等)

燈光-教案2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現,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l、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郝副營長的美好心靈,學習他不怕犧牲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體會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辨別美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學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部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難點 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三)解決辦法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步驟 (-)揭題,練說 1、板書課題。 2、練說。教師提問:①你見過什麼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麼地方?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系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文,練說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 (這里教師可設計幾個填空,輔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 (1)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後續部隊在黑暗裡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後,可引導他們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弄清文中三個「多好啊」間的關系。 (課文三次出現「多好啊!」這句話,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來,標上序號,然後讀一讀上下文,找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然後通過小組交流、集體匯報的形式,幫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第一次說這話是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是引起我回憶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說這話的是郝副營長,他看了書中插圖後,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第三次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三)激情,練讀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可採取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自由感情朗讀全文。 (學生在感情朗讀當中自然感受到當前生活的幸福,聯想到先烈的獻身精神,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後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1、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2、練筆:仿照課文的敘述形式寫篇作文,內容自選。

燈光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中國學習聯盟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7

教案示例

《燈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教師提問:①你見過什麼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麼地方?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系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清課文脈絡。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通過填空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

(1)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後續部隊在黑暗裡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三個「多好啊」的句子,加以體會。

(1)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引起「我」的回憶。)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郝副營長看了書中插圖後,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

(3)課文第七自然段。(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三、指導朗讀(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

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

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感情朗讀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後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難點是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動

搜集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新中國的故事,召開「踏著先烈的足跡」故事會。((1)憧憬美好集體教案擴展閱讀中提供了部分故事。)
參考資料:http://study.feloo.com/jiaoan/yuwen/6/200501/7637.asp

⑵ 11 燈光教案

燈光-教案2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現,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l、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郝副營長的美好心靈,學習他不怕犧牲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體會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辨別美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學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部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難點 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三)解決辦法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步驟 (-)揭題,練說 1、板書課題。 2、練說。教師提問:①你見過什麼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麼地方?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系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文,練說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 (這里教師可設計幾個填空,輔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 (1)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後續部隊在黑暗裡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後,可引導他們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弄清文中三個「多好啊」間的關系。 (課文三次出現「多好啊!」這句話,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來,標上序號,然後讀一讀上下文,找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然後通過小組交流、集體匯報的形式,幫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第一次說這話是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是引起我回憶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說這話的是郝副營長,他看了書中插圖後,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第三次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三)激情,練讀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可採取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自由感情朗讀全文。 (學生在感情朗讀當中自然感受到當前生活的幸福,聯想到先烈的獻身精神,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後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1、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2、練筆:仿照課文的敘述形式寫篇作文,內容自選。

燈光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中國學習聯盟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7

教案示例

《燈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教師提問:①你見過什麼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麼地方?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系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清課文脈絡。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通過填空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

(1)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後續部隊在黑暗裡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三個「多好啊」的句子,加以體會。

(1)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引起「我」的回憶。)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郝副營長看了書中插圖後,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

(3)課文第七自然段。(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三、指導朗讀(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

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

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感情朗讀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後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難點是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⑶ 燈光一課的教案。要快!!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借著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書的插圖,圖上畫著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這幅插圖使郝副營長陷入對未來的憧憬之中;戰鬥打響後,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用火光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結果暴露了自己。戰斗勝利了,郝副營長卻犧牲了。

電燈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卻是戰爭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詞。為了全國解放,為了讓後代過上安寧生活,郝副營長和很多革命志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靜的口吻寫出自己的回憶,卻蘊涵著深沉動人的情感。

與《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樣,本文採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結尾又回到寫燈光。首尾照應,結構緊湊,文脈相通,含義深刻。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對往事的回憶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調詳寫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而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作者卻用白描的手法「略寫」,兩相對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執著的理想。

本課的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這是寫郝副營長在激戰前,嚮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時的神態。從這種神態里,我們理解了他英勇戰斗的偉大動力,感到他那顆為解放中國人民、為造福人民而跳動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實在的景象,在這里正好襯托郝副營長對光明的嚮往。

②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這句話感情深沉,含義深刻。話中稱「年輕的戰友」,是對年僅22歲就在戰斗中犧牲的郝副營長的痛惜。可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後代的幸福和安樂,「孩子們在電燈底下學習」成了「幸福與安樂生活」的一種象徵,強調了郝副營長是為了理想而英勇獻身。最後一句話既是對前面的情節的呼應,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贊嘆革命先烈為理想而獻身的無私和偉大。

③事情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本文開頭運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現在結尾又回到寫燈光,與開頭照應,顯得結構緊湊。當然,除了寫作技巧上的意義,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現作者在這句話里寄託的哀思和願望,那就是無論過去多少時間,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也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不要忘記那些革命先烈。

(2)對詞語的理解。

豫皖蘇:豫:河南省的簡稱。皖:安徽省的簡稱。蘇:江蘇省的簡稱。

宏偉:(規模、計劃等)雄偉壯大。

圍殲戰:包圍起來殲滅敵人的戰斗。

交通溝:陣地內連接塹壕、工事,供交通聯絡的壕溝。也叫交通壕。

倚:靠著。

胸牆:為了便於射擊和減少敵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損失,在戰壕邊沿用土堆砌起來的矮牆。

黑魆魆:形容黑暗。

千鈞一發: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等於30斤。千鈞一發指千鈞的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極其危險。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本課指天安門廣場燈光耀眼。

華燈:雕飾華美或光華燦爛的燈。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戰地、圍殲、茂密、突擊、殲滅、注視、漆黑、陷入、憧憬、阻擊、點燃、性命、焦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文章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

4.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藉助工具書用較快的速度閱讀,引導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本課是略讀課文,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之後,教師可以提覆蓋全文的問題,讓學生自讀自悟課文中的一些細節。例如,讀完課文,你覺得哪些句子深深感動了你?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對個別重點句可作適當點撥引導,加深學生的理解。

3.如果學生的自讀自悟效果不理想,教師可以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指導時,可以以「多好啊」或「燈光」的描寫為線索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探究,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里交流。

4.對於郝副營長的回憶,是天安門廣場上群眾對於燈光的一句贊嘆「多好啊」引出的。「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現了三次,是整篇課文的「文眼」。因此,本課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弄清文中三個「多好啊」之間的關系:課文三次出現的地方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來,標上序號,然後讀一讀上下文,找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了什麼,會想到些什麼。然後通過小組交流、集體匯報的形式,幫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

(1)第一次說這話的人是在欣賞這美麗的景色時發出的由衷的贊嘆。正是這一聲贊嘆,引起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

(2)第二次說這話的是郝副營長,戰爭時期,條件極其艱苦,很多人從沒有見過電燈,郝副營長也沒有見到過,他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

(3)第三次說這話的仍然是郝副營長,他相信戰爭勝利以後,孩子們能在燈光底下學習,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

5.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可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交流討論之後,指導學生進一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教學案例

一、揭題導入,整體感知

1.導語:《燈光》這篇課文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它是誰寫的呢?王願堅是當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後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小說。

2.通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認識生詞。

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

2.學生自讀往事這部分內容,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座互相說一說。再請幾個學生在全班說說,然後組織學生評議。

三、精讀往事部分內容

1.學生默讀這部分內容,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

2.學生匯報自己勾畫的句子。

第一句: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第二句: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第三句: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第四句: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第五句: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學生就這些重點句子自讀思考,互相討論。

(1)「我」為什麼看到天安門廣場上千萬盞燈,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郝副營長注視著那幅圖,在默默地沉思什麼?

(3)郝副營長「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麼呢?

(4)課文的題目是「燈光」,你覺得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嗎?

4.重點討論:「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充分發言,積極討論。)

5.有感情地朗讀回憶往事的這部分內容。

五、相關鏈接

王願堅(1929—1991)當代作家,山東諸城人。1943年以前在家鄉讀書,1944年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次年參加八路軍,在一個軍分區宣傳隊當宣傳員。解放戰爭期間,在華東野戰軍一個縱隊的報社任編輯和記者。1947年入黨, 1952年調《解放軍文藝》任編輯。1956年至1966年,參加革命回憶錄《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1972年和1975年先後兩次到長征路上采訪。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以及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與陸柱國合寫)。

⑷ 如何在政治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所謂創造能力,是指在一定動機推動下,從事創新活動的能力。創造能力人皆有之,教育是使人的創造能力得以涌現、發揮的決定性條件。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把創造性人才視為社會珍寶。愛因斯坦曾說過:「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是不可想像的」。那麼,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

一、 創設新型的師生關系和民主氣氛。

活躍、民主的教學氣氛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條件。教學實踐告訴我們:片面追求升學率,過分重視考試成績,管得過死,教學方法呆板等,都有礙於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學生如能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敢於發表獨特見解,便會逐漸成長為具有大膽探索精神的人。對此,要求政治教師必須解放思想,大膽進行教學改革,更新教育觀念。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以絕對權威自居,獨占課堂,而應充當教學的「組織者」,鼓勵學生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把課堂變成一個啟迪學生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學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學氣氛中上好政治課。其次,教師要靈活巧妙的調節課堂氣氛,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橋梁。從而把教學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要求。逐漸使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可採用「四允許」的方法:即「允許學生提意見,允許學生講錯改錯,允許學生提出與老師與教材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觀點」。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把學生視作知識的探索者,問題的發現者,矛盾的解決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鑽研教材,積極倡導大膽提出新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培養創造能力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二、 創設積極思考的教學氛圍。

學源於思,動腦思考是發展創造能力的關鍵。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創設積極思考的教學氛圍,使整堂課充滿新意,以激起學生的創造精神。

首先,要設疑引思。思源於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釋疑難,有所進取。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對培養創造能力起著很大的作用。古希臘大思想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強調在教學中用回答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他在教學時從不直接向學生陳述或傳授知識,而是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得出結論。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針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的提出問題,用正問、反問、曲問等方法,大膽提出假設,引起學生思考。

其次,要以辯促思。課堂集體討論或辯論,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創造能力的好方法。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就社會的某個重點或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回答自己所關心的問題。通過擺事實、交流爭辯,以辯促思,以辯明理,從而引發創造性思維的產生。事實證明,讓學生自己動腦發現問題,討論爭辯,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勝過教師講解好幾遍。例如: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就「美國為什麼利用人權問題屢次炮製反華議案」「我國對外開放為什麼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同學們踴躍發言,氣氛熱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 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激情、興趣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設有濃厚的興趣,不能達到入迷的程度,便不會有靈感出現。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興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感到驕傲」。強烈的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會像磁鐵那樣緊緊的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像力,驅使學生去積極思考、觀察和研究。所以,興趣是創造之母,是成功的老師。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源泉」,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那種教條條、背條條,教師講、學生聽,枯燥乏味的語言,平鋪直敘的講解,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氣氛,只會使學生沮喪,厭煩。教師應富有創新意識,在教材的選擇、內容的充實、知識的更新、教法的多樣等方面,都要力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 以喻激趣。由於政治課的概念和原理比較抽象,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深入淺出,用生動、形象、貼切的比喻,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那些抽象難懂的知識,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在教學中,要盡量採用那些與教學內容有共性的事例來做比喻,以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如用「身體和衣服」的關系說明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用「樹根、樹干、樹枝」作比喻,說明三大產業的關系;用「開窗戶與安窗紗」的道理說明對外開放和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侵蝕的關系。這些淺顯易懂的事例,都起到了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理論,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第二、 以情激情。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開啟學生心靈情感的過程。情感是行為的動因,一個人的遠大理想和崇高志向,對祖國、對人民、對集體、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是引起創造慾望,激起創造熱情,鼓舞創造鬥志的強大推動力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憑借思想政治課教材的豐富內容,創設和利用特定的教學情境,或鶯歌燕舞、或高亢激奮、或如泣如訴,從而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去激勵學生感召學生。例如:講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彷彿使學生看到無數共產黨人在劊子手的屠刀下寧死不屈,英勇獻身的悲壯場面;講愛國主義,高歌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時,使學生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講科技強國、教育興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使學生感受到時代的嚴峻挑戰和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以「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為已任,從而在生動的教學中,激起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情感。

四、 創設美的課堂環境。

審美意識對人的創造能力具有推動作用。科學發展的實踐證明,人們對美的認識和追求往往是構成創造力的動力,直接成為科學創造的重要因素或為科學研究提供必要手段。審美教育發展著人的觀察力、思維力和想像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把美育滲透到教學中,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創造性人才的需要。

政治課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強學生辯別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的能力,促使學生按照美的規律來美化自身和創造未來世界。從這方面軍來說,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也是進行審美意識教學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作為統一而嚴整的科學理論體系,一是體現在理性美上,辯證的唯物觀和歷史觀,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十分完備和科學,給人以美的啟迪,美的熏陶,對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發創造力具有重大意義。二是體現在思想美上,用共產主義理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培養未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做准備。三是體現在行為美上,以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跡、社會公德為准則,幫助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舉止文明,關心他人,熱愛集體,樂於奉獻,開拓進取等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貫徹教學審美化原則,做到語言美、體態美、教法美,板書美等,創造美的課堂教學環境,使政治課的理性美和現實美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學習,並享受美、體驗美,憧憬美好的未來。進而產生追求美的創造美的動力,成為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熱愛生活、勇於開拓創的人。

五、 聯系實際,注重實踐。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之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因而實踐也是培養和發展創造力的先決條件。古今中外科學家的發明無一不是努力實踐的結果。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創造能力是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正是經過長期的對動植物的試驗和觀察,才發現了「適者生存,劣者淘汰」的遺傳變異規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長期實踐中,創造性的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找到了奪取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建立了新中國;鄧小平同志創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也是在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政治課教學應重視實踐的作用,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社會調查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方法。學生通過社會調查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再進行思維加工,寫出報告或論文,這種教學方法,即使學生加深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又從觀察、分析思考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認清了社會的主流和本質,明辨了是非,提高了認識。例如:在講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這部分內容時,擬定一份社會調查題目,讓學生利用休息時間進行調查,學生通過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大量的事實對比,以及耳聞目睹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從中看到黨的方針政策的正確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通過社會調查還增強了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學生們針對目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以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立志報效祖國的決心。

⑸ 七年級政治下冊 第八課 為什麼要憧憬美好集體

我覺得嘛,我們一定要沖去美好的集體,因為我們現在只有看憧憬了,我也經常看新聞聯播的,反正我也經常看新聞聯播沒辦法

閱讀全文

與憧憬美好集體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