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完整的中國近代史上宗教侵略,如曹州教案之類的教案
宗教自古有之,恩格斯認為,世界古代社會的基督教,是奴隸和被壓迫者的宗教。大約從公元
2世紀起,統治階級成員加入基督教,基督教逐漸成為國家的宗教,基督教亦就逐漸成為統治
階級賴以馴馭人民大眾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壓迫工具。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傳教,少數傳教土以「傳教」為幌子,執行本國政府的意志,推行其對華文化侵略政策。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在華的傳教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捲入了這場戰爭。1840年3月,英國政府決定遠征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後,美國傳教士裨治文狂妄地宣稱:「時間已到,中國必須屈服或失敗。」~2j(七天主教南京教主艾維克為朴鼎查提供大量軍事、政治情報。1844年,法國強迫清政府籜訂《黃埔條約》,使列強獲得保護天主教堂的條款;1858年,列強通過《天津條約》,取得了傳教士在中國內地傳教的特權。
在條約制度的保護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傳教士紛紛涌進中國。從1846年起,天主教
在澳門、南京、北京設三個主教區,在陝西、山西、山東、湖廣、江西、雲南、香港等地設立代主教區。到19世紀末,在華天主教傳教士達800人,教徒達70萬人;在華的基督教士由牆44年的
31人,發展到19世紀末的1500人,教徒約8萬人。此外,沙俄的東正教士亦紛紛涌進我國東
北地區。傳教七在華所製造的「民教」沖突事件,其本質是侵略與反侵略、奴役與反奴役、壓迫
與反壓迫、征服與反征服的斗爭,絕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文化沖突」。外國傳教士來到中國國,首先是建畝:教堂。建市教堂包括「還堂」與「建章」。所謂「還堂」,即強迫交還鴉片戰爭前被清政府沒收的天豐教等教堂、幾十年過去,原有的教堂不復存在,傳教士依仗特權,或對紳民擁有的「高華巨窒,硬指為當年教堂,勒逼民間讓還」,或將「會館、公所、庵堂」,「抵作教堂」。這類事件在山東濟南、泰安等地時有發生。
所謂「建堂」,即傳教士所到之處建立新的教堂。傳教士「謀田地房產,不先稟商地方官,硬立契
據」的事件幾乎遍及全國各省。最典型的事例要算「充州教案」。80年代末,德國聖言會教主
安治泰企圖在儒家思想的發源地魯南地區建立兗卅l教堂。德國傳教士的「建堂」舉動,理所當
然地遭到山東人民的反抗,他們憤怒地驅逐了安治泰及其德國領事。德國在兗州建堂一事,直
至1897年巨野教案發生後,依仗本國的軍事力量才得吼實現。
附:1 兗州 教案:山東省曲阜師范兗州校區北校院的所在地,原來是兗州教堂的地盤,當年的兗州教堂面積據載南北長 368米,東西寬216米。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現如今保留的兗州教堂殘留建築,只是其北端的教主樓一小部分,教堂的豪華壯麗,堪稱當年兗州及周圍地區的一道風景。正是這座兗州教堂,在歷史的建造過程中,曾經暴發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兗州教案。也寫下了古地兗州人極有血性的一頁。
兗州教堂最初是有一名德國傳教士安治泰於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創意建造。他先在兗州城裡偷偷買了一戶姓呂人家的住宅用作傳教場所。此事被當地發現後,以兗州明賢湯誥等人為首,在兗州城裡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洋教風潮,他們不但組織人四處張貼標語「斬殺漢奸以清內亂,驅逐洋教以靖外憂」,還拿起棍棒四處巡邏,揚言見到傳洋教的就割耳、斷手。嚇得安治泰等人還沒來得及做更大的動作便落荒而逃。
一年之後安治太再次來到兗州買房建教堂,這一次買了一戶人家的房基地准備建教堂,結果是百姓們知道後封鎖起城門,高喊著要捉拿買房的漢奸,不但沒讓教堂建成,還用最快的速度在建教堂的房基地上建起了一座考棚。
對於兗州人堅決不讓在城裡建教堂,當時的總理衙門也就是清政府的外交部是這樣解釋的:「中國信從孔聖之教,備極尊崇,兗州孔子故里,亦儒教根本之地,若欲在該處建立教堂,非但本地人忿忿不平,即天下之人亦聞而驚駭」。用當地老百姓的說法是:洋教屬於歪門斜教,是專門鼓惑人心、離經叛道的禍害。所以無論如何在地靠孔聖人故里的兗州,決不能讓他們隨便建成教堂。所以盡管數次籌劃、想各種方式在此建教堂,但要麼來人被痛打一頓趕出城外,要麼臨時傳教場所被一夜拆除。
一直到1890年,安治太回德國受到徳皇的接見,並取得了在山東的護教權。為此德國公使司艮得專程趕到兗州,以威脅恐嚇提出要在這里硬建教堂。結果兗州城裡立刻又颳起了一場反建教堂的風暴。城裡和鄉下老百姓知道消息之後,「街上的人群數也數不清,,,,,就像滾滾海水震盪起伏,洗馬地就象黃蜂窩一樣,人們拚命往那裡鑽,那裡是分發武器和策劃陰謀的地方口,」震耳欲聾的粗野叫罵聲和鑼鼓聲此起彼伏,嚇得德國公使連話也沒說幾句再一次狼狽逃竄。
一直到後來,安治太在一干大員的陪同下領著一夥人到了兗州,地方百姓根本不理那一套,又是蜂擁而至,將他們團團圍住。就連地方要員兗沂曹濟道員姚協贊也不敢當面應承。結果出門時安治太的一個隨從表示不滿,引發眾怒,隨從當場被群眾打的鼻青眼腫,縣太爺被直接推倒在桌子底下,安治太硬是被人從轎子里拖了出來,挨了一頓臭揍。用當時地方官的話說,「百姓並為一心,勢有蹈死不悔之勢」。
兗州教堂的對峙一直持續了十年,當地老百姓硬是沒有讓洋人在此建成教堂。後來到了1895年。那時德國正在尋找瓜分中國的理由,在一份報給徳皇的公文中,公開表示兗州不讓建教堂,就可以成為進攻的理由。軟弱的清王朝腐敗統治者在德國武裝佔領了青島之後,不得不做出讓步,再加上當時又發生了殺死德國傳教士的巨野教案。德國取得了在山東的殖民地權利。1897年,歷時十年的兗州教堂案終於落下了大幕。伴隨著國弱和屈辱,在清政府的武裝保護下,德國統治者終於在兗州城裡建成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天主教堂。
2 曹州教案:1897年山東曹州巨野縣群眾與德國傳教士發生沖突而釀成的案件。又稱曹州教案。為當時重大教案之一。案發後清政府被迫與德國簽訂《膠澳租界條約》。19世紀90年代,德帝國主義積極向遠東擴張。1890年,它從法國手裡奪得魯南德籍傳教士的保護權,並竭力利用傳教士為其侵略服務。1896~1897年德國兩次向清政府要求租借膠州灣,均遭拒絕。德皇威廉一世意欲訴諸武力,首相荷享諾勸其忍耐,認為一二年後教案問題可以作為德國行動的借口。
曹州公眾對德國傳教士唆使教民欺壓民眾,素懷不滿。1897年11月 1日夜大刀會惠潮現、雷繼參等人到巨野縣磨盤張家莊教堂,殺死在該堂留宿的德國聖言會傳教士能方濟和韓理。與此同時,壽張、濟寧、單縣、城武等州縣,亦發生毀堂、毆逐教士、教民事件。案件發生後,清政府立即派司道大員前往查辦。但德國於11月6 日命令駐扎吳淞的德國海軍提督棣利士率艦隊開到膠州灣,佔領要隘、城市及其他據點。11月10日德駐華公使海靖向清政府提出六點無理要求,清政府全部接受,並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山東巡撫李秉衡撤職;賠償教堂損失白銀3000兩,中方代建教堂3 座(每座造價白銀6.6萬兩),教士住宅7處(造價共白銀2.4萬兩);降諭保護德國教士;惠潮現、雷繼參兩人處死,蕭盛業等3人監禁5年;允許德國租借膠州灣99年,並享有修築膠濟鐵路和開采沿線30里的礦產特權。從而山東成為德國的勢力范圍。
⑵ 南昌活動公司哪家好
這個要看你具體是要策劃什麼活動
⑶ 1906年的的中國
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版」。周代文獻中,「權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著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稱為「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當然,歷史上的「中國」不等於今天「中國」的范圍。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全國解放以後,也把「中國」作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對於《十月圍城》,純屬虛構的,孫文從沒去過香港,也更不會有同盟會在香港謀劃起義的事。《十月圍城》只不過是香港是在找歸屬感而已,個人感覺
⑷ 1905~1909年的中國歷史背景
1905年
4月25日 上海華新紗廠工人為反對盛宣懷將該廠賣給日本資本家,舉行暴動。工人們憤怒地痛打了與日本資本家勾結的外國工頭,廠里的外國人紛紛逃離。後因清政府鎮壓而失敗。
5月10日 上海、寧波等工商界人士發起反對美國迫害華工、抵制美貨運動。
12月8日 陳天華在日本大森海灣投海自盡,並留下「絕命辭」,以死激勵國人革命覺悟。陳天華是湖南新化人。1904年,隨黃興、宋教仁等在長沙成立華興會,因起義事敗,於年底流亡日本。1905年8月,在東京參與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12月,為反對日本政府頒布的《取締清韓留日學生規則》而投海自盡。著有《猛回頭》、《警世鍾》等。
12月4日 中國留日學生抗議日本頒布取締留學生規則,全體罷課。後200餘名學生回國。
12月22日 清廷外務部總理大臣亦?與日本外相小村壽太朗在北京簽署《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其內容主要有:規定俄國將旅大租借地、長春至旅順的鐵路及其相關的一切權利轉讓給日本,允許日本在奉天、營口等地劃定租界和直接經營安奉鐵路,允許日本在鴨綠江右岸採伐森林等。
1906年
2月25日 法國天主教南昌主教王安之,與南昌知縣江啟堂談判,要求擴大傳教特權被拒絕,將江刺死,激怒群眾。數萬群眾集會抗議,並搗毀法、英教堂多處,殺死王安之等9人,史稱第二次南昌教案。
4月27日 清政府外務部右侍郎唐紹儀與英駐華公使薩道義在北京簽訂《中英續訂藏印條約》。在條約中,英國不得不確認中國對西藏地方的領土主權,但仍將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拉薩條約》作為附約。
6月7日 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該會社是以交通事業為中心的綜合性產業經濟開發組織,除經營南滿鐵路及撫順煤礦外,還經營汽車、電車、航運、碼頭、建築、電力、制油等。事務所設於沈陽、哈爾濱、吉林等地,為日本政府擴大對華侵略服務。
8月1日 日本借英款改造南滿鐵路。日俄戰爭後,日本佔領了中俄合辦的東三省鐵路南滿支路。為統轄該鐵路,將各支線的寬軌距改為與日本國內鐵路軌距相一致的窄軌距,以便於軍事運輸。
1907年
5月22日 同盟會策動的廣東潮州會黨在饒平縣黃岡鎮發動武裝起義。起義由許雪秋等策動,陳涌波、余既成率700餘人,打著革命軍旗,攻佔黃岡,並成立軍政府,推陳涌波為臨時司令(因許雪秋未歸)。起義軍編為64個大隊,發出檄文,宣布「驅區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宗旨。後清政府調兵鎮壓,黃岡起義遂告失敗。
1908年
4月30日 黃明堂等受孫中山之命,率領革命軍聯合清軍反正部隊發動雲南河口起義。攻克雲南河口,擊斃清政府邊防督辦王鎮邦,俘清軍5000人,繳獲槍械1000多支。後因清軍反攻,黃明堂等率領600多人退入越南,被法軍繳械遣散。
1909年
10月3日 於右任在上海創辦《民吁日報》。該報刊是中國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報紙,報紙名稱取「民不敢聲,惟有吁也」之意,以提倡國民精神,講求實學為宗旨。該報曾激烈抨擊清政府的腐敗,揭露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陰謀。同年11目,被上海蘇松太道勾結租界當局查封。
總之,這時的中國在清政府的領導下,政治腐敗,被日本等列強踐踏,是十分黑暗的...
⑸ 求教歷史上「南昌教案」的具體內容
近期,歷史區出現了一些關於發生在清光緒三十二年二月初三(1906年2月20日)的南昌教案的轉貼文章。然,文章對此事的情節論述多有模糊不清之處。茲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若干原始文獻資料以及其他相關檔案加以論述補證。
一、關於知縣江召棠在教堂受傷的情況:
根據時任江西巡撫胡廷干就此事致外務部電文說:神甫王安之與江召棠之間發生沖突的地點是在密室之中,此外再無第三人在場。事後江召棠受傷是實,但爭執起因以及誰先動手(這個很重要),唯有江召棠本人自己書寫的情節和他與王安之之間筆談的若干記錄。據江召棠言,沖突的起因源自王安之不滿於江對之前的棠浦和荏港兩處教案的處置,因而逼迫改判所致。因為語言不通,雙方是以筆談的方式來交流的,但這些記錄只是幾張小小的紙片,沒有聯貫的記錄,且只有江的單方面文字,而無王安之本人的。其中有江親手所書「要本縣死不難,但恐反悔」一語,或有貼近之處。江又自述說:王安之給了他小刀和剪子做為自殺的工具,江用小刀自刎。因此,事後驗傷所得頸部傷痕,實為江本人所為。但是,據驗傷的仵作提供的結論是:這個傷口並不致命,只是出了很多血。江本人說,他在疼痛與恐懼之中,又感覺有人用剪刀刺了他兩下。然而,這些傷口經過仵的檢查,得出的結論是:亦不致命。只是因為流血多了,江的身體各種都有血跡。不知時下流行的另本仵作證言出自何處。或者有人提出江本人赴會不會攜帶剪刀,亦不至在自割頸部後還有餘力自傷。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從江帶傷沖出到第一個調查官員新建縣令趙峻趕到這一段時間內,江的從人是完全有時間來製作傷痕的。在縣衙里混了那麼久,接觸了那麼多刑案的人,在做傷方面早已無師自通了。此僅為據情理而忖度。
二、處理事件的胡廷干本人對此事的看法:
胡廷干對江的受傷情況進行了調查,也詢問了當時教堂內的司事劉宗堯。劉的說法是,江在密室受傷時,他本人和王安之都不在其身旁。也就是說,王安之有不在現場的證人。且認為劉的這個證言並不可靠,但胡廷干本人經過驗傷後得出的結論是:除了江自承頸部傷口為自己親手割傷之外,其餘兩處剪傷疑似「有人加工」,也就是說,從剪刀入體的方向和傷口情況分析,江有偽造傷口的可能。事後,他也詢問了事發時在教堂外等候的江的隨從,這些人當然也不會承認是他們替江偽造傷口。他們的證言和教堂司事劉相類似,故此同樣不足採信。這樣,當時在場的證人就因為各自的立場而同樣表現出可疑的痕跡。於是,此事的真相依舊只能求證於當事人和證物。關於胡是否有可能在為王安之說話,私意以為是不太可能的。理由有二:
其一、胡的這些調查結果都是對清廷的承報,引入欺君之罪的說法,是不應也完全沒必要撒謊的;
其二、胡本人對王安之的評價並不好,為了替江說話,特別在給外務部的電文內對王安之大加貶低,有「素性狡蜮,悍騭異常,藐視印官,動輒挾制」等等不良素行;又盛贊江召棠「服官多年,清正廉明,老成練達」。並推測說,江「若非窘辱難堪,斷不致出此拙見」。可見,他的態度還是傾向於自己下屬的。這一類在奏事之餘夾附己議的手法,原是官場上的老一套做法,巡撫保下級的慣用策略而已。如果說胡廷干是在偏袒王安之,甚至不惜為他做偽證,這是說不通的。
三、涉事外方的處理態度
從法國外交部的電文檔案之中並未查到有關此事的必要證據,而從當時法國駐上海總領事、主教郎守信對胡廷乾的回復來看,並無太多的關注。胡廷乾的陳述是:郎的回復「語尚和平」,也就是說,法國方面沒有對清廷施加壓力,也沒有更多的干預。
四、教案的擴大
此事傳出後,南昌民情不穩,針對本地各國,尤其是英國與法國的教堂進行了多次襲擊,總計毀三處法國教堂,一處英國教堂,殺死法國人六名,英國人則二死一傷。根據胡廷乾的調查,此事為「痞棍遊民雜以外來匪類,趁機煽惑」所致。從胡對江的同情態度來看,他也應該不是在說假話。可見,民情不穩是肯定的,但現行網路帖子所謂群情激奮雲雲,頗有演繹的痕跡。
五、七日後死去的江召棠
從清廷二月初九(3月3日)復江西巡撫胡廷干電文得知,對江「因傷隕命,殊堪憫惜,著交部從優議恤」。可見,他的後事還是得到了相當的安排,並非所謂「不聞不問」。
其實,整個事件從頭到尾,死者一人,其自殺或他殺尚在可與未可之間,經過無數曲光不正的眼球的干射、衍射、折射後,就變成了現在這樣轟轟烈烈的巨大影像了。但是,當時留下的文獻不會說謊,許多事情未必如渲染的那麼可怕。今為補證,完全是據史言事,非為左右袒。欲跟帖者,望理智。
1906年2月22日, 法國天主教南昌主教王安之宴請南昌知縣江召棠,強求推
翻前年了結的新昌棠浦舊案,以擴大傳教特權。江堅拒不允,王安之竟以餐刀、
利剪將江刺死。消息傳出後,全城鼎沸,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南昌
各界前往痛哭弔祭者達數萬人。一幅哀輓寫道「會垣重地而敢戕官,目中尚有人
哉!吁!同僚之恥也,同宗之戚也,同鄉之疚也,同種之憂也。」學界代表散發
傳單, 號召各界人民於2月25日在百花洲沈公祠召開特別大會,討論對策。25
日,各界群眾絡繹不絕,前往沈公祠。一時百花洲畔人山人海,江西巡撫胡廷干
派兵監視會場,深恐得罪洋人。群眾憤怒,搗毀沈公祠,隨後,火燒教堂,城內
外英法4所教堂一日之間盡成廢墟, 殺王安之、英法傳教士及其家屬8人。
案發,英、法軍艦駛入鄱陽湖。清政府將胡廷干撤職,派津海關道梁敦彥偕
同法國使館人員往江西查辦,簽訂了《南昌教案合同》,把江如棠的被害說「情
急自刎」,並殺害6名中國人以抵命,地方官吏多人撤職, 賠償教堂銀25萬兩。
南昌教案百年祭(申請精華)
何物賊君卿,死狀難明,疑案憑誰垂定論
此邦愛朱邑,衰思未泯,新祠容我拜英靈
江公被害整整距今一百年了,世事變幻更迭,人們的記憶已隨歲月的流逝漸漸地模糊,一百年前那段慘痛的場景歷歷在目,勾起了我的遐思。
一百年前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在古城南昌,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影響深遠的群眾大規模湧上街頭,焚燒教堂,毆打教士的暴動,使剛剛受到庚子拳亂沖擊余痛未平的末代王朝又受到一次狂風暴雨般地重擊,時西人驚呼「華人排外之心未已」、「庚子之禍復見」,列強軍艦齊集,一時國內氣氛緊張,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南昌教案」。
早在南昌教案之前,南昌新昌一帶就已有教案發生。自《辛丑條約》簽訂後,西方國家的一些傳教士憑借侵略特權,就廣設教堂,大肆霸佔中國百姓的田產,教會勢力大有擴充。僅江西一省,天主、耶穌教堂就達三百處之多。其中新昌(今宜豐),在十九世紀中葉就有天主教的活動。到了清光緒年間奉教者日多,但鄉里不少地痞、流氓為稱霸鄉里,欺侮民眾,借勢入教後,以新昌天主堂法國教士王安之(Jean Marie Lacruche)為護身符,作惡多端。其中棠浦的一個叫羅檢的,入教後夥同另一賴姓教徒友強奸民女,該女之父告之縣衙,縣令楊國璋竟按王安之的要求將該民下獄,當地鄉民對此無不憤怒。光緒三十年(1904年)五月的一天,這個羅檢又帶著一夥教徒捧著天主教牌匾過棠浦石橋時,有位鄉民避之不及,無意中碰歪了牌匾,羅檢從馬上跳下來,扭住這個鄉民毆打後,又抄刀將鄉民砍得頭破血流,然後他騎馬揚長而去。當地的四鄉百姓哄然議論指責,切齒銜恨。此事被愛打抱不平的鄉民龔棟得知後,立即叫了幾十個青年,把羅檢揪下馬捆起來,將他打個半死丟進棠浦河中,接著又抄了幾個平時為非作歹的教民的家,燒了他們的屋。王安之得知此事後,立即到新昌縣衙告狀。知縣楊國璋令守營宛春祥往棠浦拘捕「兇犯」,宛春祥於是率領部屬喬裝行商來棠浦,在棠浦教民的協助下,把龔棟騙進煙館灌醉而捕。龔棟入獄後,一些教民又到省城告狀,要求還要捕幾個人,龔姓人不服,於是以武舉龔耀庭為首,聚集棠浦各村龔姓鄉民、聯絡高家、陳家的群眾,共數千人,打著"官逼民反"四個大字的旗幟,布陣五里,安營紮寨在山上。知縣楊國璋束手無策,請求省里查處。省府於是委派候補知府曹樹藩,會同楊國璋到棠浦調處,遭龔姓拒絕,便令統領廖明縉帶兵進村強行捕人。兵丁剛到離龔家三華里遠的高家村時,就被組織起來的民眾沖散,捉住了7個兵丁,其餘的奪命而逃。到次年六月,省里傳下話來,"大兵將至,血洗棠浦"。龔姓族紳乃派二人至南昌,請求惠政赫赫,秉公辦案的南昌知縣江召棠出面調解。江召棠得悉後,稟請上司和平解決,在江西巡撫同意下,8月21日,江召棠一面馳書書曹、廖,請暫緩進兵,一面單騎匹馬獨往棠浦,經他百般曉諭,龔姓泣服,便撤寨繳械,遣散民眾,並將龔耀庭等三人交江召棠帶回省城公斷。江召棠將三人帶回南昌,商之有司,各擬監禁三年。王安之見此事未達到其抬教抑民的目的,心中深恨不已。
後南昌荏港地方,又有天主、耶穌兩派教民互相仇殺,有二教民鄧貴和、葛洪泰在南昌縣被監禁。1906年,王安之接替病故的方遂志為南昌天主教堂主教後,強請釋放鄧、葛兩案犯。江召棠向索縱囚,其一匿法教堂中,王安之不交。
2月20日,王突然柬請召棠22 日到南昌老貢院法國天主教堂春酌,召棠屢辭不脫,明知是鴻門宴,但也無奈,於是日下午帶著茶役、家丁各一人前往該堂赴宴。王安之將江召棠家丁阻於門外,將召棠孤身引入內室。言及棠浦、荏港兩案之事時,王安之自恃是法國人,未免事事恫嚇,責令江召棠將新昌龔姓三人改判死刑,賠償教民恤銀十萬兩,並強迫江召棠簽字。不料召棠是個強項令,為人耿直,堅決拒絕這種無理要求。王安之立即露出猙獰的本來面目,一手持刀,一手持剪,聲稱,若不答應,即立時以召棠性命抵償教民,雲:"汝死,案即可了",召棠據理駁斥,理直氣壯地說:"頭可斷、理不可屈",王安之惱羞成怒,持刀向其咽喉猛刺,同時令兩個教士捉住江召棠的雙臂助其行凶,王向江的喉間用力一刺,復以利剪戳之咽喉,江召棠鮮血暴溢,暈跌在血泊中。同時,王安之馬上奔到江西巡撫衙門,倒打一耙,向江西巡撫胡廷干來了個惡人先告狀,反誣江召棠「突然圖賴,出刃自刎」,言罷憤憤而去。胡廷乾急忙派官員前往現場查看,見江令橫卧屋內地上,喉間傷口鮮血直冒,昏迷不語,奄奄一息,搜尋四周,不見凶器,只得暫抬回署,延醫搶救,不久江召棠神志漸蘇,口不能言,於是索取紙筆,書寫了事情的經過。
次日,各報競相登載這一特大新聞。但中外雙方的報紙對事情的經過描述截然相反,涇渭分明。據中方報紙披露,江令赴法教堂宴請,席間王安之要挾重翻前已議結的新昌、荏港兩案,因江令不允,遽然加害。但英國《文匯報》載,江召棠不堪忍受王安之逼迫,「遂取刀自刺其喉」。而法國報紙則說,江召棠請求王安之出函向自己的上司施加壓力,以便處理懸而未決的新昌、荏港兩案。因王不從命,於是取刀自刎,且有僕人窺見他「自將傷口擴大」。各報說法不同,真相究竟如何?世人議論紛紛。
江召棠被殘害後,江西士民同聲悲痛,群情沸騰,怒不可遏,數萬百姓前往南昌痛哭弔祭。其中一幅哀輓寫道「會垣重地而敢戕官,目中尚有人哉!吁!同僚之恥也,同宗之戚也,同鄉之疚也,同種之憂也。」2月24日,紳商學界代表散發傳單, 定於2月25日在百花洲沈公祠召開特別大會,討論對策。屆時,各界群眾絡繹不絕,前往沈公祠。一時百花洲畔人山人海。有某紳士演說主張文明抵制,謂「現在彼殺我官,我自理直,若一暴動,必又吃虧」。眾聞「吃虧」二字,大呼:「現已吃大虧矣,總之一個吃虧,不如先殺洋人,以報我仇!」於是一片殺洋人之聲震天動地,人流滾滾,湧向老貢院法國天主教堂,王安之見來勢兇猛,先以手槍恫嚇群眾並連續射擊,繼而至堂後自行縱火.以待將來訛詐,然後奪門而逃。眾人紛紛擲石緊追不舍,至東、西湖孺子亭與百花洲之間的洪恩橋(今已不存)將王抓獲,王進行掙扎,被群眾毆斃後扔進湖中。王安之雖死,但眾怒難消,於是「仇教」事態不斷擴大,結果當日共毆斃法國教士、教習六人,英國教士夫婦等三人,焚毀教堂、學堂四間。
3月1日,江召棠因傷重醫治無效去世。江被害以後,官方延請中外雙方進行了驗屍,據中國忤作醫生查驗,皆供據「洗冤錄」,確系被人殺死,並非自刎。據美醫證書雲:「整齊之橫傷在咽喉,靠喉結之處。又一傷,傷口參差不齊,將喉結前面從中一直分開。」又雲:「整齊之橫傷,是用利器所割,其餘之傷,非用利器。」又雲:「第一傷用力輕,第二傷用力重」等語。據法國醫生福庚具畫押憑單雲:「傷口系在頸之中間,嗓核之上,開作扁形,約橫寬三寸,系用利器所割無疑」。又雲:「有第二傷口,系直式,與第一傷口作之縱橫,亦系用利器所割,此口亦可客指」等語。明顯說明此系刀傷之後,又受剪傷的確實證據。於是,人們對自刎說紛紛置疑:第一,江令赴席,安有自帶刀剪之理?何以事後刀剪不翼而飛?難道江令身受重創、尚能拾而藏之嗎?第二,天下哪有如此神勇之人:能在以刀自刎之後,尚復忍痛取剪,從容自刺?
此時,出現了近代中國新聞事業史上的一件大事。1906年3月17日上海《時報》刊登江召棠被刺後的照片。3月29日,北京《京話日報》第570號刊登了江召棠遺體頸部以上遇害部位血肉模糊的特寫照片,這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報紙刊登新聞照片的第一次。報上並加有編者按語:「江西南昌縣知縣江令召棠,被天主教請吃酒謀殺,兇手便是勸人為善的教士。教士既下毒手,又肆毒口,捏造情形,說是自刎。本館再回辨白,今特把江大令受傷的照相,做成銅板,印入報內,請大家看看,有這樣自刎的沒有!」這件事充分說明了新聞攝影報道是具有極強說服力的宣傳工具,開創了我國近代報刊使用新聞照片的先河。
同時,上海《時報》自4月份起連續報道江令被害案,揭露王安之行凶殺人的兇殘面目。五月中旬,該報登出江召棠筆跡照片一張。上面寫著「竟是逼我自刎,我怕痛,不致死。他有三人,兩拉手腕,一在頸上割有兩下」,又小字雲:「痛二次,方知加割兩次,欲我死無對證。」用不容爭辯的事實戳穿了所謂江系自殺的謊言,使王安之殺害南昌縣令江召棠的真相昭然若揭。
教案發生後,英法兩國軍艦齊集鄱陽湖,意存恫嚇。法駐京公使呂班,派三等參贊端貴為代表,與清廷所委直隸津海關道梁敦彥,同往南昌查辦。端貴抵贛後,歪曲事實,不承認江令為被刺,提出懲凶、革官、賠款等項無理要求。清政府媚外求和,完全順從帝國主義的擺布。於是,逮捕「鬧教」群眾七、八十人,審訊後將其中龔棟等六人正法,十三人監禁,十二人罰作苦工。又將保護教堂不力的江西巡撫胡廷干撤職,布政使周浩查辦,按察使余肇康交部議處。6月20日,由清朝外務部出面,與法國公使簽訂了《南昌教案善後合同》,賠款白銀四十五萬兩,以此來息事寧人,並定以「本年正月二十九日,南昌縣知縣江召棠到天主堂,與法教士王安之商議舊案,彼此意見不合,以至江令憤急自刎。乃因該令自刎之舉,傳有毀謗法教士之訛,以致出有二月初三日暴動之事,中國國家已將有罪之人懲辦」之語,致使彌禍定亂、救民保民而為國捐軀的江召棠蒙受奇冤。
⑹ 中國近代史上所謂的「教案」是指什麼
中國近代史上所謂的「教案」是指:清同治年間發生的中國人民反洋教斗爭的重要事件。
1、18 4 0 年鴉片戰爭後,外國傳教士闖入中國腹地。這些披著宗教外衣的侵略者深入窮鄉僻壤橫行不法。清朝官員畏洋人如虎, 在處理民教訴訟事件時, 不敢作不利於教民的判決,這一切,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恨。
2、南昌教案──1862年,傳教土羅安當憑借《天津條約》在南昌一帶作惡多端,無理強行索賠教堂,甚至以法國全權大臣名義命令地方官張貼傳教的布告,激起民眾公憤,群眾遍貼《撲滅異端邪教公啟》等揭帖,拆毀天主教育嬰公會和教堂。事發後,因清政府欲勾結法國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指令江西巡撫允許賠款一萬七千銀兩結案。
3、酉陽教案──1865年,法國傳教士瑪弼樂因在酉陽支持教徒欺壓百姓,被群眾擊斃。法國公使以派兵到四川相威脅,迫使清政府處死民眾一人,賠款八萬銀兩。
1868年,因法國傳教士李國在酉陽組織教堂武裝,修築工事,奴役人民,激起公憤。民眾於次年年初焚毀教堂並殺死李國。教堂武裝借機報復,殺死民眾145人,傷700餘人,民房被焚毀100餘戶。法國公使羅淑亞與清政府談判,主凶竟逃回法國。結果清政府處死民眾二人,徒刑10人,賠款三萬銀兩。
4、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天主堂因虐死嬰兒,法國領事豐大業開槍射擊天津知縣劉傑所引起民教沖突。事發後,法國軍艦開到天津進行威脅,英、美、德、意等六國軍艦亦結集天津、煙台一帶示威。
曾國藩、李鴻章受清政府委派到天津查辦,他們力主委曲求全,避戰求和。結果地方官被處分兩人,民眾被判死刑二十人,徒刑二十五人,賠款四十九萬七千二百八十五銀兩,北洋通商大臣崇厚赴法國道歉謝罪。
5、重慶教案──1886年7月,英美教會強行在重慶建堂,激起公憤,武生罷考,商人罷市,民眾焚毀教堂和傳教士住宅。傳教士竟令教堂武裝開火,殺傷民眾三十餘人,致使三千餘民眾焚毀城內外的教堂並搗毀英國領事館。事發後,英、美、法三國公使向清政府提出要挾。結果民眾被處死二人,賠款二十三萬五千銀兩。
(6)南昌教案中國擴展閱讀:
(1)南昌教案發生後,英法兩國軍艦齊集鄱陽湖,意存恫嚇。法駐京公使呂班,派三等參贊端貴為代表,與清廷所委直隸津海關道梁敦彥,同往南昌查辦。端貴抵贛後,歪曲事實,不承認江令為被刺,提出懲凶、革官、賠款等項無理要求。清政府媚外求和,完全順從帝國主義的擺布。
(2)酉陽教案,外國傳教士除極少數是真正傳教外,絕大多數是披著宗教的外衣,干著各種侵略勾當及危害當地人民的壞事,外國傳教士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中國人民持續不斷的驅殺教士教民、搗毀教堂的反洋教斗爭。
(3)天津教案了結之後,大臣崇厚作為專使,去歐洲向法國道歉,以示與法國「實心和好」。1870年10月28日,由上海起程,抵達馬賽時,普法戰爭正酣,法國政府無暇接待。直到1871年11月23日,才得到法國第三共和國首任總統梯也爾接見。
(4)重慶教案是在甲午戰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發生的,具有鮮明的反帝色彩。這些教案、起義在重慶、四川乃至中國南方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們是「義和團運動」的前奏。
⑺ 1860年中國發什麼了什麼事
5月23日 江蘇巡撫薛煥與英、美、法等國勾結組織配有洋槍、洋炮的清軍武裝部隊,共同太平天國起義軍。該武裝稱「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流預。年,清授稱「常勝軍」,由英官戈登統領。年,在崑山解散。
8月21日 英法聯軍一萬餘人向大沽炮台發起攻擊,清軍堅守陣地,頑強抵抗,後因炮台庫起火,敵軍趁勢猛攻,炮台失守。
9月18日 隨英國侵華軍全權代表額爾金侵華的翻譯主任巴夏禮,在通縣被清軍捕獲,後釋放。巴夏禮竭力支持額爾金焚毀圓明園和迫使清簽訂《中英條約》。
9月22日 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後,咸豐帝等逃往熱河,派恭親王奕沂留京媾和。
10月6日 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面對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聯軍司令部下令官兵搶劫3天。園內收藏的所有金銀珠寶、文物古籍、國寶奇珍,被洗劫一空。一些搬不動的古銅器、名瓷器、珊瑚屏風、象牙雕刻等,則以棒擊毀,必至粉碎而後快。18日,額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余名英軍手執火把沖入園內,千焰萬火騰空而起,使之變為殘垣斷柱,一片廢墟。
10月24日 清欽差大臣奕?與英國代表額爾金在簽訂《中英條約》。該條約將《天津條約》中規定的賠款萬銀兩增加到萬兩;英國可以在華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將天津開為通商口岸等。
10月25日 清廷欽差大臣奕沂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簽訂《中法條約》。該條約除確認《中法天津條約》有效外,又擴大了法國的侵華權益:將《天津條約》賠款萬銀兩增加到萬兩;賠償過去沒收的天主教產;法國可以在華招募華工出國;將天津開為通商口岸等條款。
11月14日 清廷欽差大臣奕沂與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在簽訂《中俄條約》。該條約除確認《璦琿條約》有效外,沙俄又獲得如下侵略權益:清廷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將喀什噶爾開為陸路商埠,並准許沙俄在喀什噶爾、庫倫等地設領事;沙俄在華享有領事裁判權等。
年
3月16日 清將美國人華爾統領的洋槍隊改名為常勝軍,任蘇松太道吳煦為督帶,華爾為管帶,以圖「借洋兵助剿」太平天國和軍。
3月17日 江西省南昌爆發反洋教事件。法國天主教傳教士羅安當在南昌強占土地,索要民、欺壓,激起民眾憤而燒毀法國教堂,搗毀育英堂和羅安當的座船,史稱第一次「南昌教案」。
5月28日 太平軍陳炳文部包圍了駐守松江、青浦的洋槍隊。該洋槍隊是由外國侵略者華爾等指揮,用洋槍,洋炮裝備起來的清軍武裝。將華爾的指揮船擊中。後太平軍乘勝攻克青浦,俘「洋槍隊」副領隊法爾恩德。
年
6月25日 美國領事熙華德與清廷議定美在上海設立租界有關事宜,佔地畝。
9月20日 上海英、美租界正式合並,改稱為「公共租界」。後在公共租界地的公園內,豎起污辱性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嚴禁中國人入內。
年
10月7日 清廷與沙俄在新疆塔城訂立《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其主要內容是:規定了自沙賓達巴哈山口至浩罕邊界為止的,佔去44萬余平方公里的中國西部領土。
⑻ 1860年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
5月23日 江蘇巡撫薛煥與英、美、法等國勾結組織配有洋槍、洋炮的清軍武裝部隊,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該武裝稱「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流預。1862年,清政府授稱「常勝軍」,由英國軍官戈登統領。1864年,在崑山解散。
8月21日 英法聯軍一萬餘人向大沽炮台發起攻擊,清軍堅守陣地,頑強抵抗,後因炮台火葯庫起火,敵軍趁勢猛攻,炮台失守。
9月18日 隨英國侵華軍全權代表額爾金侵華的翻譯主任巴夏禮,在北京通縣被清軍捕獲,後釋放。巴夏禮竭力支持額爾金焚毀圓明園和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北京條約》。
9月22日 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後,咸豐帝等逃往熱河,派恭親王奕沂留京媾和。
10月6日 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面對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聯軍司令部下令官兵自由搶劫3天。園內收藏的所有金銀珠寶、文物古籍、國寶奇珍,被洗劫一空。一些搬不動的古銅器、名瓷器、珊瑚屏風、象牙雕刻等,則以棒擊毀,必至粉碎而後快。18日,額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3000餘名英軍手執火把沖入園內,千焰萬火騰空而起,使之變為殘垣斷柱,一片廢墟。
10月24日 清欽差大臣奕?與英國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簽訂《中英北京條約》。該條約將《天津條約》中規定的賠款400萬銀兩增加到800萬兩;英國可以在華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將天津開為通商口岸等。
10月25日 清廷欽差大臣奕沂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北京簽訂《中法北京條約》。該條約除確認《中法天津條約》有效外,又擴大了法國的侵華權益:將《天津條約》賠款200萬銀兩增加到800萬兩;賠償過去沒收的天主教產;法國可以在華招募華工出國;將天津開為通商口岸等條款。
11月14日 清廷欽差大臣奕沂與俄國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簽訂《中俄北京條約》。該條約除確認《璦琿條約》有效外,沙俄又獲得如下侵略權益:清廷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將喀什噶爾開為陸路商埠,並准許沙俄在喀什噶爾、庫倫等地設領事;沙俄在華享有領事裁判權等。
1862年
3月16日 清政府將美國人華爾統領的洋槍隊改名為常勝軍,任蘇松太道吳煦為督帶,華爾為管帶,以圖「借洋兵助剿」太平天國和捻軍。
3月17日 江西省南昌市爆發反洋教事件。法國天主教傳教士羅安當在南昌強占土地,索要民房、欺壓人民,激起民眾憤而燒毀法國教堂,搗毀育英堂和羅安當的座船,史稱第一次「南昌教案」。
5月28日 太平軍陳炳文部包圍了駐守松江、青浦的洋槍隊。該洋槍隊是由外國侵略者華爾等指揮,用洋槍,洋炮裝備起來的清軍武裝。將華爾的指揮船擊中。後太平軍乘勝攻克青浦,俘「洋槍隊」副領隊法爾恩德。
1863年
6月25日 美國領事熙華德與清廷議定美在上海設立租界有關事宜,佔地7865畝。
9月20日 上海英、美租界正式合並,改稱為「公共租界」。後在公共租界地的公園內,豎起污辱性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嚴禁中國人入內。
1864年
10月7日 清廷與沙俄在新疆塔城訂立《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其主要內容是:規定了自沙賓達巴哈山口至浩罕邊界為止的中俄邊界,佔去44萬余平方公里的中國西部領土。
⑼ 1860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什麼事
1860年-1864年
1860年
5月23日 江蘇巡撫薛煥與英、美、法等國勾結組織配有洋槍、洋炮的清軍武裝部隊,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該武裝稱「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流預。1862年,清政府授稱「常勝軍」,由英國軍官戈登統領。1864年,在崑山解散。
8月21日 英法聯軍一萬餘人向大沽炮台發起攻擊,清軍堅守陣地,頑強抵抗,後因炮台火葯庫起火,敵軍趁勢猛攻,炮台失守。
9月18日 隨英國侵華軍全權代表額爾金侵華的翻譯主任巴夏禮,在北京通縣被清軍捕獲,後釋放。巴夏禮竭力支持額爾金焚毀圓明園和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北京條約》。
9月22日 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後,咸豐帝等逃往熱河,派恭親王奕沂留京媾和。
10月6日 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面對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聯軍司令部下令官兵自由搶劫3天。園內收藏的所有金銀珠寶、文物古籍、國寶奇珍,被洗劫一空。一些搬不動的古銅器、名瓷器、珊瑚屏風、象牙雕刻等,則以棒擊毀,必至粉碎而後快。18日,額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3000餘名英軍手執火把沖入園內,千焰萬火騰空而起,使之變為殘垣斷柱,一片廢墟。
10月24日 清欽差大臣奕?與英國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簽訂《中英北京條約》。該條約將《天津條約》中規定的賠款400萬銀兩增加到800萬兩;英國可以在華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將天津開為通商口岸等。
10月25日 清廷欽差大臣奕沂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北京簽訂《中法北京條約》。該條約除確認《中法天津條約》有效外,又擴大了法國的侵華權益:將《天津條約》賠款200萬銀兩增加到800萬兩;賠償過去沒收的天主教產;法國可以在華招募華工出國;將天津開為通商口岸等條款。
11月14日 清廷欽差大臣奕沂與俄國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簽訂《中俄北京條約》。該條約除確認《璦琿條約》有效外,沙俄又獲得如下侵略權益:清廷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將喀什噶爾開為陸路商埠,並准許沙俄在喀什噶爾、庫倫等地設領事;沙俄在華享有領事裁判權等。
1862年
3月16日 清政府將美國人華爾統領的洋槍隊改名為常勝軍,任蘇松太道吳煦為督帶,華爾為管帶,以圖「借洋兵助剿」太平天國和捻軍。
3月17日 江西省南昌市爆發反洋教事件。法國天主教傳教士羅安當在南昌強占土地,索要民房、欺壓人民,激起民眾憤而燒毀法國教堂,搗毀育英堂和羅安當的座船,史稱第一次「南昌教案」。
5月28日 太平軍陳炳文部包圍了駐守松江、青浦的洋槍隊。該洋槍隊是由外國侵略者華爾等指揮,用洋槍,洋炮裝備起來的清軍武裝。將華爾的指揮船擊中。後太平軍乘勝攻克青浦,俘「洋槍隊」副領隊法爾恩德。
1863年
6月25日 美國領事熙華德與清廷議定美在上海設立租界有關事宜,佔地7865畝。
9月20日 上海英、美租界正式合並,改稱為「公共租界」。後在公共租界地的公園內,豎起污辱性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嚴禁中國人入內。
1864年
10月7日 清廷與沙俄在新疆塔城訂立《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其主要內容是:規定了自沙賓達巴哈山口至浩罕邊界為止的中俄邊界,佔去44萬余平方公里的中國西部領土。
⑽ 南昌教案的南昌教案
一百年來前風雨飄搖的清自王朝,在古城南昌,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影響深遠的群眾大規模湧上街頭,焚燒教堂,毆打教士的暴動,使剛剛受到庚子拳亂沖擊余痛未平的末代王朝又受到一次狂風暴雨般地重擊,時西人驚呼「華人排外之心未已」、「庚子之禍復見」,列強軍艦齊集,一時國內氣氛緊張,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南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