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金屬材料教學反思

金屬材料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3-06 06:22:38

Ⅰ 空氣有質量嗎的教學反思

空氣質量(Air quality)是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判斷的,其好壞反映了空氣污染程度。 空氣污染是一個復雜的現象,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空氣污染物濃度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城市的發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氣象等也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負氧離子濃度是空氣質量好壞的標志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當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高於每立方厘米1000個—1500個時,才能稱得上是「清新空氣」。

空氣污染的污染物有:

煙塵、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等。

空氣污染源也可分為自然的和人為的兩大類。自然污染源是由於自然原因(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等)而形成,人為污染源是由於人們從事生產和生活活動而形成。[1]

可吸入顆粒物

可吸入顆粒物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微米的顆粒物。

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以每立方米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毫克數表示。國家環保總局1996年頒布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中將飄塵改稱為可吸入顆粒物,作為正式大氣環境質量標准。

空氣質量
顆粒物的直徑越小,進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徑的顆粒物通常沉積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徑的可進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總懸浮顆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氣中的固態和液態顆粒物的總稱,其粒徑范圍約為0.1-100微米。有些顆粒物因粒徑大或顏色黑可以為肉眼所見,比如煙塵。有些則小到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觀察到。通常把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飄塵。可吸入顆粒物(PM10)在環境空氣中持續的時間很長,對人體健康和大氣能見度影響都很大。一些顆粒物來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煙囪與車輛。另一些則是由環境空氣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細小顆粒物,它們的化學和物理組成依地點、氣候、一年中的季節不同而變化很大。可吸入顆粒物通常來自於在未鋪瀝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機動車、材料的破碎碾磨處理過程以及被風揚起的塵土。

可吸入顆粒物被人吸入後,會累積在呼吸系統中,引發許多疾病。對粗顆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統,誘發哮喘病。細顆粒物可能引發心臟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因此,對於老人、兒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風險是較大的。另外,環境空氣中的顆粒物還是降低能見度的主要原因,並會損壞建築物表面。顆粒物還會沉積在綠色植物葉面,干擾植物吸收陽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氣和水分的過程,從而影響植物的健康和生長。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SO)是一種常見的和重要的大氣污染物,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的氣體。二氧化硫主要來源於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燒;含硫礦石(特別是含硫較多的有色金屬礦石)的冶煉;化工、煉油和硫酸廠等的生產過程。

二氧化硫是形成工業煙霧,高濃度時能刺激人的呼吸道,使人呼吸困難,嚴重時能誘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甚至致人死亡。二氧化硫進入大氣層後,溶於水形成亞硫酸(HSO),部分會被氧化為硫酸(HSO),形成酸雨,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農作物毀壞,能使紙品、紡織品、皮革製品等腐蝕破碎,能使金屬的防銹塗料變質而降低保護作用,還會腐蝕、污染建築物。二氧化硫還會在空氣中形成懸浮顆粒物,又稱氣溶膠,隨著人的呼吸進入肺部,對肺有直接損傷作用。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NOX)種類很多,包括一氧化二氮(N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三氧化二氮(NO)、四氧化二氮(NO)和五氧化二氮(NO)等多種化合物,但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NO),它們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

天然排放的N0X,主要來自土壤和海洋中有機物的分解,屬於自然界的氮循環過程。人為活動排放的NO,大部分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過程,如汽車、飛機、內燃機及工業窯爐的燃燒過程;也來自生產、使用硝酸的過程,如氮肥廠、有機中間體廠、有色及黑色金屬冶煉廠等。據80年代初估計,全世界每年由於人類活動向大氣排放的N0X約5300萬噸。N0X對環境的損害作用極大,它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之一,也是形成大氣中光化學煙霧的重要物質和消耗O3的一個重要因子。

Ⅱ 《熱是怎樣傳遞的》教學反思

我一開始問學生:「你們吃飯用的不銹鋼勺的勺部浸在熱水中,過一會兒,用手摸一摸勺柄,感覺怎樣?」學生分組做實驗。他們在實驗中發現勺柄也熱,有的組覺得勺柄慢慢得熱起來。有的學生用手摸了摸不銹鋼勺的每一部位,發現勺口最熱,勺柄的上端不是很熱,知道了熱是從勺口慢慢傳到勺柄的。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弄明白了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方式,熱是從溫度高的一端傳到溫度低的一端,這種傳熱方式就是熱的傳導。
接著,學生經過一番的討論,准備在燒杯里的水面上放一些木屑,加熱燒杯,發現水被加熱後,木屑運動起來了,有的木屑下降,有的木屑上升,形成了一個環流。知道了水加熱了會上升,冷的水下降來補充,不久整杯水都熱了,熱在液體中傳遞的方向是從下往上循環流動的。當學生做好了這個實驗後,我問:「古代,我國有一位軍事家,他發明了一種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製成的指揮工具,你知道是什麼嗎?」「孔明燈」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學生也慢慢明白了熱在液體、氣體中的傳遞方式就是熱的對流。
最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討論:冬天,曬太陽能使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我們在火爐旁也能使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的原因。有的小組通過課前上網查資料了解:物體因自身的溫度而以電磁波形式向外發射能量的過程,是熱傳遞的方式之一,物體溫度越高輻射越強。這樣,學生對冬天,曬太陽、在火爐旁取暖……方式來獲得熱也了解了,這就是熱的輻射。
科學學習是以探究為主的學習過程,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本節課中學生們通過充分的探究活動,真正的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Ⅲ 「熱是怎樣傳遞的」教學反思

1、科學概念:
(1)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
(2)通過直接內接觸,將熱從一容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導。
2、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怎樣傳導的。

Ⅳ 教學反思的內容有哪些

1.理論反思。理論反思並不是要我們對教育理論評頭論足,而是指由教育理論中某一個論述,引發我們對教學實踐活動的思考。2000年,我在山西省教科所編輯的《國內外教育文摘》上偶然看到一篇關於頓悟的文章,這篇短稿引發了我對本門學科教學方法的反思,寫出了《學生頓悟的前提及其激發途徑》一文,該文在1999年江蘇教育報三版的教學天地欄目得以發表,在報紙上能夠發表2000字文章,當時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2.教材反思。教材的反思可以從教材的特點以及教材的處理兩個方面去進行。教材特點的分析可以運用對比的思路,即比較新老教材的不同的。在新老教材更新換代的時候,此類文章比較容易發。1997年正值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修訂之際,我仔細比較了新老版本的異同點,構思了一篇題為「初中化學教材可讀性及其利用」一文,文章分兩部分,一是新教材可讀性的體現,用了這樣六個小標題:文筆優美、圖文並茂、用語規范、說理透徹、導語簡練、內容豐富,第二部分為「課堂教學中利用教材可讀性的若干思考」,從通過閱讀,引入新課;通過閱讀,設疑解惑;通過閱讀,梳理知識;通過閱讀獲取方法;通過閱讀,開闊眼界;通過閱讀,陶冶情操等六個維度進行了闡述,所用實例都來自於本人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受,如果平時的教學中沒有反思的習慣,沒有教學隨感的積累,這樣的文章是不好寫的。該文3600字,被1998年第6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刊登,並被人大復印資料目錄索引。教材使用過程中的點滴感受,也可以積沙成塔,演繹成文。這方面,可以著眼於某一章節教材的處理,也可著眼整冊教材的處理。1996年,本人總結了若干年來教材處理的經驗,寫成了《教材處理中的顧後和瞻前》一文,該文發表於1997年《中學化學教學參考》8-9合期。
3.教法反思。教法反思的重點是為什麼用這種教法?這種教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這種教法在實踐中暴露出了那些缺憾?如何彌補這種教法的不足?等。2001年,本人申報的課題——提高化學課堂演示實驗探索性效應的研究,被南通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為市「十五」教育科研立項課題,藉助開題論證之際,我總結了實驗教學改革中比較可行的方法,從以下四個方面歸納了提高化學演示實驗探索性效應的途徑:增設演示實驗,創設探索情境;改進演示實驗,延伸探索過程;「下放」演示實驗,增強探索體驗;「提升」演示實驗,開掘探索深度。寫成的3000多字的論文,在《實驗教學與儀器》2002年10期上發表.。教法總結也不一定寫成大文章,寫成小小的個案也行,最近,為了給自己的課題研究充實材料,我嘗試寫了不少探究性教學個案,其中,藉助探究實驗,感悟定律內涵;粒子基本性質探究個案;運用對比實驗,探究金屬性質,物質溶解性影響因素探究等8篇個案已全部得以發表。
4.學法反思。教學過程中必須貫穿學法的指導,這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但是,把學法指導的內容系統歸納,撰寫成文的意識,大家可能還比較缺乏。其實,這類文章撰寫的難度不大,只要選准切口、歸納全面、說法新穎,定能成功。2003年上半年,在一次化學基本概念復習題的評講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解答基本概念類試題時,聯想十分重要,於是,我翻閱了大量的這類試題,總結出了聯想關鍵字詞、聯想概念網路、聯想具體實例、聯想相關前提、聯想變化過程五種方法,寫出的3000多字的文章在《中學化學》03年7期上得以發表。學法指導的文章,取材廣泛,知識的理解方法,試題的解答方法,思維的點播方法都可以有文章可做。近年來,這方面的文章我寫的不少,相關內容幾乎涵蓋了初中化學的某一個章節,如,攻克一個難點的四種方法,酸鹼鹽的學習策略,逆向思維在酸鹼鹽學習中的應用,例談順向探究與逆向思考,解讀化學方程式中的「=」等。
5.試題反思。試題反思可以是對命題趨向的探究,這類反思的著重點,不在於試題如何解,而在於試題體現了什麼思想?好在哪裡?今後的考試中還會不會出現,今年2月份,我在《考試》上發表的〈化學命題趨勢預測〉就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寫成的。試題的反思可以是對試題特點的評述,2002年,我發現化學試題中條件隱含性的試題為數不少,因此,仔細收集了相關的試題,通過比較分析,提煉出了化學試題解題條件的十種隱含形式,寫出的文章《化學試題中隱含條件的隱含形式》在2003年的試題研究上得以發表。試題反思,還可以是對解題方法及要點的歸納總結。我在2003年試題研究上發表的〈物質推斷中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在2005年3月在《中學教與學》上發表的〈例談答題思路的形象化概括〉,在2001《初中生學習技巧》上發表的〈談談物質推斷中的思維定勢〉等都屬於這一類文章。試題反思要把握兩個字,一個是「新」,要反思就反思最新的;另一個是「快」。

Ⅳ 自行車里的數學

自行車中,是前輪推後輪還是後輪推前輪?
是大齒輪推小齒輪還是小齒輪推大齒輪?
齒輪的大小和鏈條有什麼關系?
變速自行車後面那麼多的齒輪有什麼用?和鏈條有什麼關系?
踏板轉一圈,齒輪轉幾圈?輪胎轉幾圈?和所走的路程有什麼關系?
答首先說明一點:你說的「大齒輪」叫做「牙盤」、「小齒輪」叫做「飛輪」。

好了,說正題。
1.除了早期的自行車以外,目前幾乎所有自行車都是後輪驅動,前輪只起到誘導轉向的作用(前輪其實還有很多功能,但是就騎行本身而言是轉向作用)
2.牙盤和中軸同軸,踏板帶動中軸旋轉時也帶動了牙盤旋轉,牙盤通過鏈條把動力傳動到飛輪使其旋轉,也就是「大齒輪帶動小齒輪」(注意不是推動)
3.牙盤或飛輪的大小和鏈條無關,鏈條只是單純起到傳動作用

最後兩個問題合起來答
踏板、中軸、牙盤都在一個軸心上,所以踏板轉一圈牙盤也轉一圈;
牙盤的齒數和飛輪的齒數是成比例的,牙盤的齒數是飛輪齒數的N倍,那麼牙盤旋轉一圈飛輪就旋轉N圈;
飛輪、後軸、後輪在同一軸心,飛輪轉一圈後輪也旋轉一圈;
變速車的牙盤組由多個大小各異的牙盤組成、飛輪組也由多個大小各異的飛輪組成,不同大小的牙盤帶動不同大小的飛輪就會有不同的速率,起到的就是變速作用。
來實際計算一下(以九段變速系統配26×2.0外胎為例,
牙盤齒數:大盤44、中盤32、小盤22
飛輪齒數:小飛11、八飛12、七飛14、六飛16、五飛18、四飛21、三飛24、二飛28、大飛32
外胎周長:206cm)
大盤帶小飛,踏板轉一圈後輪轉四圈,前行距離是824cm(計算方法是:44÷11×206=824,下同);
小盤帶小飛,踏板轉一圈後輪轉兩圈,前行距離是412cm;
小盤帶大飛,踏板轉一圈後輪轉0.69圈,前行距離是142.14cm

最後再說一句:牙盤齒數除以飛輪齒數得出的商叫做「傳動比」,在相同的蹬踏頻率下傳動比越大騎行速度越快,但是也越費力,適合平地沖刺;同樣的道理,傳動比越小速度越慢,但是也越省力,適合爬坡。

逆風速度=風速-靜風速度
較大的,根據W=F*S知,做功一定時(自行車從坡下到坡上),只有增大距離S ,才能省力F 。 它的作用是,自行車走相同的路程,你卻要多蹬幾圈。
一個人步行每小時5千米,每千米為12分鍾
騎自行車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鍾,騎自行車每1千米為4分鍾 那麼騎自行車的速度是60/4=15千米/H
15/5=3
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
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車輪也走一圈?
不是,因為踏板所帶動的大輪與自行車後輪上的飛輪大小是不同的,所以當踏板轉一圈時,後輪要輪上5-6圈.
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與什麼有關?
與自行車的輪胎直徑有關,就是我們說的20、24、26、28寸.
1、前齒輪轉的圈數× 前齒輪的齒數=後齒輪轉的圈數× 後齒輪的齒數
2、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車輪的周長×(前齒輪的齒數 :後齒輪的齒數)
1.這是指前後輪鏈條轉動的長度是一樣的(涉及到一個線速度的概念)
2.涉及到角速度概念 後輪和後齒輪轉動的圈數是一樣的吧 那麼只要求圈數就可以了 二前後齒輪走的路程是一樣的 這樣帶進去就很簡單了
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圓的公切線、三角形的穩定性、正多邊形、(線與線的相交、平行、垂直)等
Question:
1、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車輪也走一圈?
2、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與什麼有關?
一個人步行每小時5千米,每千米為12分鍾
騎自行車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鍾,騎自行車每1千米為4分鍾 那麼騎自行車的速度是多少?
一個人步行每小時5千米,每千米為12分鍾
騎自行車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鍾,騎自行車每1千米為4分鍾 那麼騎自行車的速度是60/4=15千米/H
15/5=3
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
一輛自行車車輪直徑60厘米,如果這種自行車飛輪有14齒,鏈輪有42齒,要達到每小時12千米的車速,騎車人每分鍾應踏多少圈?
42/14=3
也就是說,人每登一圈,後面的軲轆就是三圈
又:自行車車輪直徑60厘米,所以車輪的周長是pai*60=60pai厘米
一分鍾走過的路程是12千米/小時=12*1000/60分=200米
200*100厘米/60pai=1000/3pai圈
鏈輪在一分鍾內的圈數是:(1000/3pai)/3=1000/9pai約等於35.39圈(所以答案應該是整數是36圈)

Ⅵ 教學反思是什麼意思

1.理論反思。理論反思並不是要我們對教育理論評頭論足,而是指由教育理論中某一個論述,引發我們對教學實踐活動的思考。2000年,我在山西省教科所編輯的《國內外教育文摘》上偶然看到一篇關於頓悟的文章,這篇短稿引發了我對本門學科教學方法的反思,寫出了《學生頓悟的前提及其激發途徑》一文,該文在1999年江蘇教育報三版的教學天地欄目得以發表,在報紙上能夠發表2000字文章,當時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2.教材反思。教材的反思可以從教材的特點以及教材的處理兩個方面去進行。教材特點的分析可以運用對比的思路,即比較新老教材的不同的。在新老教材更新換代的時候,此類文章比較容易發。1997年正值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修訂之際,我仔細比較了新老版本的異同點,構思了一篇題為「初中化學教材可讀性及其利用」一文,文章分兩部分,一是新教材可讀性的體現,用了這樣六個小標題:文筆優美、圖文並茂、用語規范、說理透徹、導語簡練、內容豐富,第二部分為「課堂教學中利用教材可讀性的若干思考」,從通過閱讀,引入新課;通過閱讀,設疑解惑;通過閱讀,梳理知識;通過閱讀獲取方法;通過閱讀,開闊眼界;通過閱讀,陶冶情操等六個維度進行了闡述,所用實例都來自於本人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受,如果平時的教學中沒有反思的習慣,沒有教學隨感的積累,這樣的文章是不好寫的。該文3600字,被1998年第6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刊登,並被人大復印資料目錄索引。教材使用過程中的點滴感受,也可以積沙成塔,演繹成文。這方面,可以著眼於某一章節教材的處理,也可著眼整冊教材的處理。1996年,本人總結了若干年來教材處理的經驗,寫成了《教材處理中的顧後和瞻前》一文,該文發表於1997年《中學化學教學參考》8-9合期。3.教法反思。教法反思的重點是為什麼用這種教法?這種教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這種教法在實踐中暴露出了那些缺憾?如何彌補這種教法的不足?等。2001年,本人申報的課題——提高化學課堂演示實驗探索性效應的研究,被南通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為市「十五」教育科研立項課題,藉助開題論證之際,我總結了實驗教學改革中比較可行的方法,從以下四個方面歸納了提高化學演示實驗探索性效應的途徑:增設演示實驗,創設探索情境;改進演示實驗,延伸探索過程;「下放」演示實驗,增強探索體驗;「提升」演示實驗,開掘探索深度。寫成的3000多字的論文,在《實驗教學與儀器》2002年10期上發表.。教法總結也不一定寫成大文章,寫成小小的個案也行,最近,為了給自己的課題研究充實材料,我嘗試寫了不少探究性教學個案,其中,藉助探究實驗,感悟定律內涵;粒子基本性質探究個案;運用對比實驗,探究金屬性質,物質溶解性影響因素探究等8篇個案已全部得以發表。4.學法反思。教學過程中必須貫穿學法的指導,這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但是,把學法指導的內容系統歸納,撰寫成文的意識,大家可能還比較缺乏。其實,這類文章撰寫的難度不大,只要選准切口、歸納全面、說法新穎,定能成功。2003年上半年,在一次化學基本概念復習題的評講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解答基本概念類試題時,聯想十分重要,於是,我翻閱了大量的這類試題,總結出了聯想關鍵字詞、聯想概念網路、聯想具體實例、聯想相關前提、聯想變化過程五種方法,寫出的3000多字的文章在《中學化學》03年7期上得以發表。學法指導的文章,取材廣泛,知識的理解方法,試題的解答方法,思維的點播方法都可以有文章可做。近年來,這方面的文章我寫的不少,相關內容幾乎涵蓋了初中化學的某一個章節,如,攻克一個難點的四種方法,酸鹼鹽的學習策略,逆向思維在酸鹼鹽學習中的應用,例談順向探究與逆向思考,解讀化學方程式中的「=」等。5.試題反思。試題反思可以是對命題趨向的探究,這類反思的著重點,不在於試題如何解,而在於試題體現了什麼思想?好在哪裡?今後的考試中還會不會出現,今年2月份,我在《考試》上發表的〈化學命題趨勢預測〉就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寫成的。試題的反思可以是對試題特點的評述,2002年,我發現化學試題中條件隱含性的試題為數不少,因此,仔細收集了相關的試題,通過比較分析,提煉出了化學試題解題條件的十種隱含形式,寫出的文章《化學試題中隱含條件的隱含形式》在2003年的試題研究上得以發表。試題反思,還可以是對解題方法及要點的歸納總結。我在2003年試題研究上發表的〈物質推斷中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在2005年3月在《中學教與學》上發表的〈例談答題思路的形象化概括〉,在2001《初中生學習技巧》上發表的〈談談物質推斷中的思維定勢〉等都屬於這一類文章。試題反思要把握兩個字,一個是「新」,要反思就反思最新的;另一個是「快」。

Ⅶ 六年級數學題,快!

1.圓周率=3.14,1米=100厘米
45X3.14=141.3
141.3 X 5=706.5
706.5/100 = 7.065米

2,1年=365天
7.5/78=0.096
0.096 X 365=35.096噸

3,11+7=18千米
1.5/18=0.083
0.083 X 15 =1.245

剩餘版1.5-1.245=0.255小時
回答完畢權

閱讀全文

與金屬材料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