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學行為目標

教學行為目標

發布時間:2021-03-06 04:55:37

『壹』 教學目標是什麼

所謂「教學目標」,是指「與教學或訓練有關的,而並非與教育有關的目標版,也稱行權為目標。」
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准,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後將能做什麼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後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
必須以教學大綱所限定的范圍和各科教材內容所應達到的深度為依據,都必須服從、服務於培養"四有"新人這個總目標。
對落實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將較為復雜的學習行為分解為從簡單到復雜的、序列分明的幾個部分,它不但規定了教學活動應達到的最終結果,而且提出了達到這一最終結果的一般教學活動的程序,即通過對簡單行為的逐個實現達到對復雜行為的最終實現,因而對教學活動的深度和廣度有明確的具體的指導作用,確保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貳』 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包括哪三類目標

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包括: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一)認知領域教育目標

布盧姆等人在1956年把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公布出來,該鄰域的教育目標包含由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六個水平。

共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具體如下圖)

1.知識:記住所學材料,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等的回憶;可使用的描述動詞:定義、敘述、背誦等。

舉例:背誦《春江花月夜》。

匹配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時間和名稱。

2.領會:領悟所學材料的意義,但不一定將其與其他事物相聯系;可用描述動詞:解釋、辨別等。

舉例: 概括《老人與海》的故事。

通過閱讀,辨別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各自的特徵。

3.運用:將所學概念、規則等運用與心情景中的能力;可以描述動詞:計算、操作等。

舉例:演示能量守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模擬商店購物,考察學生的計算能力。

4.分析:將整體材料分解成其構成成分並理解其組織結構 ;可用描述動詞:分解、說明等。

舉例:讓學生將《荷塘月色》的結構分解出來。

讓學生區分一篇報道中的事實與觀點。

5.綜合:將所學的零碎知識整合為知識體系,強調創造能力,需要產生新的模式或結構;可用描述動詞:創造、編寫等。

舉例:讓學生設計出科學試驗程序。

給定事實材料,寫出一篇報道。

6.評價:對材料作價值評判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內在標准或外在標准進行評判;可用描述動詞: 評價、對比等。

舉例:評價孔乙己的價值觀。

給定兩篇報道,讓學生評判那篇更真實可信。

(2)教學行為目標擴展閱讀

在中國進行的課程改革中,學習和研究布魯姆「掌握學習」的理論,對我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樂觀主義的學生

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是一種有關教與學的「樂觀主義」教學理論。之所以說是「樂觀主義」是因為:這一理論從根本上反對個別差異先天性和不變性的觀點,而「主張只要能找到幫助每一個學生的方法,那麼從理論上說所有學生都能學好」。

以往學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態分布,把學生分為若乾等級,並把這種劃分標准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穩定、持久的依據,並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受其影響,「教師在看待學生時,只希望班內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完全掌握了學習目標和內容。

而學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這三分之一的優生上,對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則興趣極微」。這種不合理的做法所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為地製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學習理論」是對傳統教學中等級、分組制的挑戰,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見,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

並為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對於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新的學生觀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2、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

「掌握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它既不悖於集體教學,也不是純粹的個別化教學,而是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個別化教學。

教育實踐證明:個別化教學效果顯著,但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師資;集體教學雖然能在短時期內教授大批學生,但效果較差,容易產生大量「差生」。「掌握學習理論」通過特定的程度,將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取得較好的效果。

「掌握學習」的實施程度一般有三個步驟,第一,闡明學習所必需的先決條件。第二,研製實施的程序。第三,評價這種策略對教師與學生所產生的結果。

掌握學習的策略,客觀上對教與學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學生而言,在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動機,消除焦慮和壓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效果;對教師而言,有助於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有效地因材施教,並對學生充滿信心,實現學習成績的「大面積」提高。

參考資料

教育目標分類理論_網路

布魯姆(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_網路

『叄』 什麼是行為目標 舉例說明

行為目標來,也稱操作目標,是指用自可以觀察和可以測量的學生行為來陳述的目標,是用預期學生學習之後將產生的行為變化來陳述的目標。

行為目標的概念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泰勒(R.Tyler,1934) 教授最先提出。泰勒(1950) 認為最有用的目標陳述形式就是行為目標,即用可觀察的學生行為來陳述某一特殊的學習結果。

比如買瓜果,在果攤前心裡想著要買蘋果的,但實際上伸手抱個西瓜問價,這個舉動就叫行為目標。

(3)教學行為目標擴展閱讀:

行為目標的陳述具備三個要素:

1、具體目標,即用行為動詞描述學生通過教學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例如:「寫出」「列出」「解答」等,旨在說明「做什麼」

2、產生條件,即規定學生行為產生的條件,例如「根據參考書」、「按課文內容」、「不用筆算」等,旨在說明「在什麼條件下做」

3、行為標准,即提出符合行為要求的行為標准,如「沒有語法或拼寫錯誤」、「90%正確」、「30分鍾內完成」,旨在說明「有多好」。

『肆』 什麼是教學目標

所謂「教學目標」,是指「與教學或訓練有關的,而並非與教育有關的目標,也稱行為目標。
」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准,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後將能做什麼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
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後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
必須以教學大綱所限定的范圍和各科教材內容所應達到的深度為依據,都必須服從、服務於培養"四有"新人這個總目標。
對落實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將較為復雜的學習行為分解為從簡單到復雜的、序列分明的幾個部分,它不但規定了教學活動應達到的最終結果,而且提出了達到這一最終結果的一般教學活動的程序,即通過對簡單行為的逐個實現達到對復雜行為的最終實現,因而對教學活動的深度和廣度有明確的具體的指導作用,確保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伍』 教學目標是關於什麼和行為的概述性描述

學目標是關於呃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能力培養的方面進行的一個綜合性的描述,通過教學目標達到對學生的培養

『陸』 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怎麼寫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課程目標;

二是課堂教學目標;

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所謂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准》里,要求每個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關注的內容。

如:信息技術學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對課程目標的描述為: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6)教學行為目標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那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又勉強地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①知識。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課堂教學目標,教案中的教學過程的撰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了。

教學目標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參考鏈接:網路-教學目標

『柒』 教學目標是什麼

首先是學習目標,應該讓學生從知識上明確這節課應該學會什麼,其次是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方法和思想上有一定的提升。

『捌』 目標和行為目標的區別是什麼

問題解決目標和行為目標的最大差別在於問題解決的方式是無限的

追求課程目標的結果、顯性、規定性取向的代表當然首推行為目標(behavioral objectives),行為目標是以顯性的、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行為描述形式來展示課程目標。行為目標的早期倡導者博比特(F.Bobbitt)認為,科學的時代要求准確性和具體性,由此而言,課程目標必須具體化、標准化,具有某種程度的客觀性,並試圖為確定課程目標提供一套操作程序。這樣的課程目標是基於心理學家們認為學習是通過一系列細小的步驟按順序逐漸達到的理論。按照這樣的理論,組成課程目標的步驟不僅可以具體化,而且可以無限地細分下去。桑代克曾為當時的小學數學列舉出3000個目標就是這方面的代表。行為目標真正成為課程目標取向的主導,是隨著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後來,在大量的教育文獻中甚至把課程目標和行為目標等同,二者成為同義詞。

行為目標的盛行與其自身的優勢是密不可分的,它不僅克服了課程目標模糊性和隨意性的缺陷,使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使其按照預先設計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更為重要的是,行為目標為評價的效度提供了依據和條件,以具體行為的形式來判斷目標是否達成毫無疑問體現出了評價的准確性。不可否認,行為目標在推動課程研究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認識到行為目標在課程領域的科學化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不能忽視行為目標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在課程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強大的副作用。按照行為目標所依據的實證主義科學觀,不僅可以對人的進行分解,使其盡可能地具體、精確,分解之後的具體行為相加之和就是原來的行為,而且可以對這些行為做出周密的計劃、進行有效的控制。以此為依據,行為目標強調課程目標的預先計劃和靜態的說明,使其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和確定性。這就意味著人的學習過程完全可以預先設計,並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這些設計出來的行為,既具有嚴密的體系,又有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順序。然而,人的學習過程不是完全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要通過主體的積極行為來實現,有時是富有創造性的行為,具有相當程度的不可預知性。動態的學習過程與靜態的課程目標之間存在著一定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完全遵從預先設計出來的靜態目標,則不能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調整,不僅使教師循規蹈矩地設計課程目標,學生也因此會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的安排,而喪失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和發展。其次,如果課程目標都是以顯性行為來界定,那麼整個課程就會強調那些能夠明確界定的因素,從而使這些因素構成課程的全部。實際上,這是極其可怕和危險的。因為行為活動只是人的活動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人內心活動更是豐富多彩的。而人的內心活動及其過程只是部分地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甚至是極少的一部分。如果把這些不能轉化為行為的內容排除在課程目標之外,或從課程目標中丟失,只剩下乾枯的行為,這樣的教育實際是對人的異化。人的情感、態度、審美情趣、價值觀等在人的發展過程中是極其重要的,沒有這些因素,人的行為就會迷失方向,成為冰冷、機械的動作。而這些潛在的隱性的內心活動和意識是不可能完全用可觀察的、外顯的行為預先具體化的。另外,行為目標把人的學習肢解為若干個行為,認為若干行為之和就是原來被肢解的整體,這也是人們的一廂情願,只有沒有生命力的機器,才可以是若干零件的相加就成為一台完整的機器。即使是對一些簡單的適合訓練的知識、技能進行一定程度的分解和具體化,也存在著違背知識、技能自身邏輯的危險,因為人為的分解以及人為設計的順序未必是知識或技能本身所具有的邏輯,而知識或技能自身的排列順序又決定著最後所形成的結果。

閱讀全文

與教學行為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