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地理教學模式

地理教學模式

發布時間:2020-12-15 16:59:26

⑴ webquest教學模式有何特點,如何結合地理專業學科特點加以應用

、地理學科教學改革的特點
1、地理學科教學改革的幾個重要形式
(1)單純記憶性內容要進一步減少,要體現了能力的提高。近年來地理教學中的一個特點就是除了必要的基礎知識積累以外,單純的記憶性知識應當弱化。即簡單再現所學知識的內容應當弱化,但要求學生能在設定某一個情境,能將所學知識遷移、轉化,特別是要能夠體現「活學」、「活用」的基本導向。
(2)地理圖表應以豐富多樣的方式加以呈現,體現地理的學科特色。地理教學與大量的圖表分不開,可謂有圖學圖,無圖也學圖(腦中須有圖)。而且,圖表的呈現方式形式各異。有地理示意圖、地理統計圖、地理數據表等各種圖表,圖表反映了知識內容的背景資料。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不僅學習掌握通過圖表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學生設計製作地理圖表的能力。這一特點充分展現地理學科的學科特色,也是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中的特色:地圖教學,重中之重。
(3)關注社會生活和經濟建設的熱點問題,體現人地關系和諧發展的人文精神。地理教學應當使學生能通過所提供的資料、設置情境,實現知識的再生能力。這里所說的「知識再生能力」是指在看到一個新問題時學生能利用已有信息和頭腦中的知識進行判斷、分析、比較、綜合、歸納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包括判讀圖像、組織文字、整理系統等,在沒有現成書本答案的前提下,能迅速地在腦海中作出反應、選擇,判斷等。這類問題的目的在於通過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將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相結合,樹立正確的人地觀,使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對今後的地理教學具有正導向作用。

⑵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

「慕課」從2011年秋天開始,在世界各地以燎原之勢席捲而來。這場教育風暴引發了各界的密切關注,喚起了對教學模式的重新審視。無獨有偶,在基礎教育界,藉助於數字化技術,一場以「翻轉課堂」為手段的變革也迅速地到來。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思想或者說教學模式,被全國各地的學校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進或者再造,呈現出諸多形式。接下來我將以《氣溫曲線圖的繪制》為例介紹我在地理教學中對翻轉課堂模式的嘗試。
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一、課前設計;二、課堂活動設計;三、總結反思。
一、課前設計
當前,我們中小學的課程主要是以課程標准或者說教學目標為基礎的。我所實踐的翻轉課堂教學始終圍繞課程標准,是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嘗試。
1、課標、教材和學情分析
課標解讀:運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
教材分析:本節為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第二節,是氣候部分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氣溫的變化和氣溫的分布兩大部分。前者涉及氣溫的概念、氣溫的測量、氣溫的日變化、年變化、氣溫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氣溫曲線圖是表示氣溫變化的方法,同時也是研究氣候時常用的工具。因此,繪制氣溫曲線圖是學生必須學會的能力。
學情分析:初一學生在前階段學習過地球和地圖、海陸分布等知識,和上一節剛學過多變的天氣知識,是學習本節氣溫變化與分布知識的基礎,但他們對這些基礎知識掌握並不牢固。同時七年級學生僅僅學習了數軸的知識,而對於數學中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知識未進行學習。
本節課基於課標、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下,確定「根據氣溫資料,繪制氣溫變化曲線」為教學重難點。
2、《導學案》設計
(1)設計意圖
為了讓學生對本節知識體系有個初步認識,遵循人類思維發展邏輯規律,我通過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了解氣溫的概念、氣溫的觀測、氣溫的變化等方面的知識,同時也為學生學會繪制氣溫曲線圖做鋪墊。
(2)《導學案》完成情況反饋:全班52人,其中44人完成,約佔84.6%;8人未完成,約佔1 5.4%。
3、微課設計
為了學生能達到課標要求,我錄制了微課《氣溫曲線圖的繪制》。微課內容主要有兩大部分:講解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進階作業設計。
(1)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
在微課中我考慮班級學生的不同層次,從較低層次學生角度出發,將繪圖過程分解成一步一步小步驟,同時貼近學生實際操作(例如:用直尺)。最後為了讓學生容易掌握繪圖的方法,我簡明扼要地總結繪圖步驟「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五寫名」。微視頻短小精悍,目標明確,主題突出,講解透徹,易於掌握,學生從中也容易獲取成功,建立自信。
學生觀看視頻情況反饋:觀看微課完成情況:全班52人,其中48人觀看,約佔92.3%;4人未觀看(3人因電腦未聯網不能觀看,1人忘記學習任務),約佔7.7%。
(2)進階作業設計
在學生學習完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這部分知識後,為了監測和矯正學生的學習和保證學習效果,我設計了兩個相關的進階作業:一個是游戲《大家來找茬》,另一個是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
①進階作業一:游戲《大家來找茬》的設計
我結合教學經驗,把以往學生繪圖過程中的易錯點設計成游戲活動。這款游戲是一款大家課余時間比較喜歡玩的游戲。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易於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輕松的學習狀態,同時幫助了學生在繪圖過程中注意易錯點。
各位評委老師們,也請你們放鬆下吧,我們一起進入這個游戲環節
游戲《大家來找茬》中互動情況反饋:全班52人,其中30人參與互動,約佔57.7%;22人未參與互動,約佔42.3%。
②進階作業二: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
在微課最後一環節,我出示蚌埠的氣溫資料,讓學生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曲線圖,完成後放置QQ群並分享至空間。這一環節意在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大多數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同時起到監測學生的學習和檢查全班學習效果,以便進行翻轉課堂活動設計。
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情況反饋:全班52人,其中47人已提交作業(其中繪圖規范的有23人,約佔全班44.2%;不規范繪圖的有24人,約佔全班46.2%);5人未提交作業,約佔9.6%。
二、課堂活動設計
相對於傳統教學過程而言,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知識傳授在課前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完成,知識內化則是通過課堂中老師的幫助和同學的協助而完成。如何通過課堂活動設計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的最大化。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我在設計課堂活動時,充分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完成對當前所學知識的內化。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的課堂活動進行介紹。
1、確定問題
我根據學生完成《導學案》、觀看視頻、進階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發現的問題有:
(1)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進行學法指導。
(2)一些學生未參與進階作業的互動環節。
(3)一些學生未能規范繪圖。
2、獨立探索
獨立學習能力是學習者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從個體的發展角度來說,學生的學習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在翻轉課堂的活動設計中,我注重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基於學生學習微課反饋的數據分析,一些學生未參與《大家來找茬》互動游戲環節,故我在翻轉課堂中採取學生獨立探索並以搶答的形式進行了繪圖步驟的復習總結和指出進階作業中正確答案。
3、協作學習
學習協作活動有利於發展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及學生相互之間的包容能力。此外,協作學習對形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自尊心與形成個體間相互尊重的關系,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從學生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完成反饋情況看,一半以上的學生未能進行規范繪圖,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小組協作完成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低氣溫變化曲線圖》的活動,以達到生幫生,師幫生,提高課堂效率。
4、成果展示
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之後,完成個人或者小組的成果集錦。我設計了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分享作品製作的成功和喜悅。
三、總結反思
我所進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嘗試,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
在課程設置方面,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在教學方法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由學生自己掌控學習進度,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的掌握,提倡互動式、開放式地理教學。
在學習方法上,變被動為主動,課堂外學生主動觀看微課視頻,查找資料進行學習,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課堂上學生積極向教師及同伴提出問題,是師生會話的發起者。
在教學手段上,構建基於現代地理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以紙質筆試的傳統測試方式是無法測試出學生在翻轉課堂中全部的學習效果,因為,翻轉課堂還涉及到學生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個人時間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等。如何在翻轉課堂模式下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
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思考,總結,前進。

⑶ 怎樣在地理教學中採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課前學習抄文本材料,主要作襲用是指導學生課前對課本內容的自學。筆者創建課前學習文本材料時,對本節的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節)內容進行了整合和補充,由教材的四塊內容(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主要的陸地自然帶、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因地制宜)整合為兩塊,即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和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為了便於學生的學習,在「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部分筆者還補充了「理想大陸陸地自然帶與氣候分布對照圖」。為加強學生課前學習的有效性,針對每一部分的內容,還設計有相應的問題。

⑷ 怎樣在地理教學中採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高中地理是一門實用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在展示課程原理,傳授教學內容,介紹有關課回程案例的時候答,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微課來開展地理課堂的教學。此外,在教師教授地理中有關基本原理、規律和定理的時候,由於教師本身的能力參差不齊,教學准備的完成程度也大相徑庭,致使這些教師在教學中很容易出現解讀不完整、不準確現象的發生。如果這時候教師可以設定一個微課設計小組,對於地理的備課內容進行共同的研討,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有關的教學內容。

⑸ 地理教學模式案例研修報告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台。能夠反映地球運動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我選擇了地球的公轉知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同學們難以理解,但同學們很感興趣。

雖然學生們對地球的運動會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現象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現象。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沒有文字說明。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地球運動(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鑒於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像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小學的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像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像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借學生們的空間想像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說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用這種方法給他們有個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不夠齊全。經過整理,我利用地球儀、電筒、在黑板上畫圖相結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置、時間、產生的現象。

通過前面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地球的運動在地球表面所產生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稍留意就會發現,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而且直射點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現象也不同。當我在演示時需要同學來當助手,他們都積極要求當助手,在演示時他們配合得相當好。

⑹ 地理教學中經常用一些示意圖來表示地理現象的發生與變化,構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

A、④為東北復或東南信風帶制,故正確;
B、甲為抬升,故為赤道低氣壓帶,故不符合題意;
C、甲為抬升,故為赤道低氣壓帶,低壓潮濕高壓乾燥,大氣抬升易成雲致雨,故不符合題意;
D、丁下沉為高壓,即為副熱帶高氣壓帶,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⑺ 什麼是地理模式

地理模式是用於課堂教學的全新的教學模式。
地理模式的流程為:
第一環節 情景導入
結合學科特點,教師通過採用不同的素材和途徑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使其緊跟教師思路,迅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導入新課常用的方法:故事、謎語、、新聞報道??。
第二環節 明確目標
導入新課後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目標是導向,是導航儀。教師在引出課題後,出示課件上的學習目標,及重、難點,並對個別目標給予解讀。但在課前3分鍾,教師或學生要把課時「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層面的目標板書在黑板固定的區間,便於課堂教學活動展示時逐一落實。
●學生:根據教師制定的班級學習目標,從實際出發,各學習小組組長結合本組的學情,自覺主動地定位小組的學習目標,組內成員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自我確定個人的學習目標,彰顯分層學習目標的新理念。
●教師:編制課時「三維目標」,依託課標中的課時目標,教材內容,學生學情,學科性質等進行預設,同時還要考慮隨機生成。實施「精心預設,精彩生成」的原則,以期達到預設與生成的動態平衡。知識與技能目標,融合「至少」、「以上」等字詞,呈現出分層目標。
第三環節 獨學
﹙一﹚檢查反饋:在獨學環節開始之前,通常要進行對上節課有關知識的反饋檢查。從檢查內容和對象上要注意分層次,並重點關注潛能生。檢查以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的形式呈現出來。檢查反饋也可根據具體教學設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
(二)獨學是指學生個體學習而言,是自我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所有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如此學生才會有主動性和創造性。課上獨學對於統一設置的基礎性的任務和問題,經過看書、發現、檢測等,學生學會「能夠學會」的基礎知識,篩選形成不會的「困難」問題。並把困難問題帶入對學環節。
●學生:獨學是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起步,是對學、群學的基礎。學生依據導學案這張「施工圖」,以本為本,「走進教材」。 通過對教材圈、點、勾、畫,理解、識記課本知識,使大部分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並找出自己的疑惑。用雙色筆標注,帶到對學環節中解決。獨學環節完成後,要及時告知本組學習組長,以便自覺主動的進行對學活動。
●教師:依靠課標中課時內容的要求,學科特點,教材編排,學生學情等,預設出學生獨學的內容,編製成幾個問題,通過課件呈現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容量、新舊知識遷移、重點難點處理,兼顧學生差異,分層設計問題。根據獨學的內容,教師並作出方法上的指導,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獨學活動。
教師巡查時,關注各小組里每一個學生的態度和質量,尊重個體差異,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對個別潛能生要適時點撥指導,獨學環節完成時,教師督促學生進行對學環節。
第四環節 對學﹑群學
﹙一﹚對學:對學是指組內兩名同等程度學生間的小合作學習,其作用:既能解決獨學環節同等程度學生間存在同等層次的「困難」問題,以期達到相互對知識的補平,更會產生「1﹢1﹥2」的增值效應。
●學生:對學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再深入。針對獨學環節篩選出的困難問題,通過「同質對學」力求解決獨學過程中對子間存在的問題,實現同質資源互補。
●教師:高度關注各小組里每一個對子的對學態度和質量,尊重每一個對子間的差異,不搞「統一標
准」,班內巡視指導時,對個別對子尤其是潛能生對子進行適時指導幫助,查詢信息,做好問題記錄。對學環節完成時,教師督促學生進行群學活動。
若教材較簡便,學習的任務又少,對學過程中問題都得到解決,就不必進行群學環節。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教材的難度系數大小,是否選取學生進行群學。
﹙二﹚群學:是組內學生多個對子進行的大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主要針對一些探究性的學習任務,一般來說有:開放式的問題,歸納總結的問題,產生質疑的問題,任務過大個人無法完成的問題,產生意見分歧的問題??。
●學生:群學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再提升。群學時,學習組長相當於主持人,把組內的問題逐一提出,學生採取不同的交流方法,在觀點的碰撞中,相互啟迪。通過合作,解決學生個體不能解決的問題,解決了輔優補差的問題,解決了學生更多表達和展示機會的問題。
●教師:參照課標中課時的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指導用書的要求,學科性質,把課時內容中探究性任務,設計成幾個問題,每個問題以問題串的形式編制,並以課件的形式投放,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教師並對探究的內容進行方法指導。
教師參與小組群學活動,要「低低頭」,「彎彎腰」,採取「問一問」,「聽一聽」,「看一看」的方式,關注每個小組群學的效度,關注探究的深度,督促組內不同質學生的幫扶,並及時指導。做好小組學習探究問題的記錄,以便班內展示。
第五環節 展示點評
展示,即「發表,暴露,提升,呈現,示範,表達」。展示的內容有基礎性知識、探究性知識、達標知識,思維、方法、規律等層面的問題,並做出相應的點評、質疑。
●學生:學習任務展示時,展示組、點評組、質疑組的學生要積極主動,或教師喊號下進行活動。 展示組的代表進行展示,要聚焦問題。若進行口頭展示,聲音洪亮,語言規范,有時要用肢體語言,盡量脫稿或半脫稿回答。若進行黑板展示,盡快進入預定的位置,板書要迅速、工整規范,合理運用雙色粉筆。聽展者觀看、傾聽,不隨意插嘴,不私下議論,做好隨時記錄。
點評組的代表進行點評,要用第二人稱,目視被評者,不做重復、無意義的評價,要積極發現優點,中肯誠實的指出不足,大膽鼓勵個性化、創新性的觀點表露,達到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個性解讀、個性生成的目的。
質疑組(或其他組)的代表進行質疑,對展示組、點評組的問題,要及時提出自己的觀點,質疑對抗要針對問題,語言規范,簡明扼要,質疑組無需舉手,聽教師指號回答,或直接起立發表自己的觀點。
●教師:既要預設展示的內容,同時關照問題的生成。基礎性知識一般採取口頭展示,探究性知識多採取黑板展示。教師更重要的作用根據學習任務的多少,進行展示、點評、質疑的合理、恰當的有效分工,每個學習任務都安排一個小組展示,一個小組點評,一個小組質疑。按照先後順序活動,真正實現了「組組有任務,人人都參與」的頂層設計。
教師不時的進行糾偏、補漏、評價,有時可質疑,引領學生向更深層次去思考,去探究。基礎性任務多由潛能生展示,探究性任務多由中等生展示,優等生進行點評、質疑,分層設計展示任務。
第六環節 精講點撥
只有消除不講不放心、不講不盡責任、不講考不好的「三不講」應試教育觀念,才能實現 「點撥」 與「精講」。 點撥要把握好時機,講究分寸,點撥到位但不要越位,不能代替學生思考。精講的內容要把握好「三講」的度:重點,難點,易錯點、易混點、惑點、盲點。
●學生:根據展示環節暴露或生成的問題,結合內容的易錯點、易混點、重點、難點等,在老師的引導下,先獨立思考,再多向交流,向深度方向探究,實現有效探究,總結規律,抽取本質等。
●教師:課中展示階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憤」和「悱」的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選擇一些有效方法進行點撥。教師要把握好「精講」的度「三講」的內容,並滲透一些學科思想、思維、方法、規律等,學生快速理解,掌握並拓展應用。
第七環節 達標測評
課堂的效果聚焦在目標的達成度。關注優等生解決問題的創新點,關注中等生解決問題的准確度,關注潛能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注重分層轉化,關注分層提高的提升率。
●學生:測試時,不看課本,不查材料,不交流討論,不看他人的答案,獨立完成。在限定的時間內,小考結束,按照老師給出的答案,或學生黑板展示的答案,組內同質對子用紅筆互批。學習組長公布成績或舉手錶決,驗證達成度。
●教師:分層設計達標問題,利用導學案上的達標測試題,或自編測試題,放在投影儀上投放,讓學生進行即時小考,公布答案,落實學生達標過關,並作出講評的准備。
教師組織學生,評選出學科優秀小組和個人。
第八環節 系統總結
通過組織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小結,使其完善知識體系,梳理學習過程中的方法和技巧,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規律。

⑻ 淺談怎樣創新高中地理教學模式

高中地理「先學後教」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首先要讓學生建立「會學、學版好」的思想模式,並且權要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其中「先學」,是指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學生在教師教學指導階段中自己預習學習內容並嘗試解決教材上的問題。「後教」,指的是教師發現、評價學生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高中地理「先學後教」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包括四個過程:1.教師讓學生在課前根據設計的學案進行有效預習,並在課程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2.課程中讓學生組成小組共同探究學習。3.有重點地答疑解惑,並適當指導學習方法加以利用。4.課後及時進行整節課的歸納總結,形成知識體系。

⑼ 關於幾種地理教學模式的思考

地理學是研來究地理環境以及人自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綜合性是其顯著特點之一。對學科特點認知不足、經驗欠缺的教師不容易准確把握教學目標與任務,從而使地理課平庸乏味、效率低下。地理課堂精彩與否,教學過程高效與否,一個重要的衡量標准在於教學是否抓住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和中心任務。

閱讀全文

與地理教學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