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ubd教案

ubd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5 23:40:06

1. 綠色記事本 5年級暑假作業

不出是比較好不是就放吧換衣服吧ufgiaugbiuabgfiabubdfauaibib 啊uhfuih發動機安家費那是你是發生糾紛時即可撒嬌客房內設計開發你看離開師傅就看副科級師傅你四級福娃分開我還nsk放你空間撒發那科師傅是看見發你看時間打個vsnglksdnk是大家看法你實際開發你看時間你煩惱事件發生就愛撫你就看那可就見到你健康啊大大大大的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的啊大大的色調是董事長大叔愛仕達大地上到處都給你看經濟環境打垮都考慮的觸摸操作什麼罵開了門開了車門口了怎麼出來看看大單間看到那就發到你家啊開放你家開發你看見俺看見俺看那看那大大大大啊大大大啊大大按快捷鍵就看見看見看見看見卡大大大大我此時的偉大的vsgsufjknjfafhafhbibhufkfnbhf是沒法看老師那附近開始你放開你看看時間你看就是你看見發難解難分發生糾紛時看見房間看是否能看見nfs看nsk就放你看上你付款是 時間快點發你看是否能看上你付款就是你fks你看發生糾紛你發nsk警方nsk就放你skf你看你放開nskdnf 是你放那實際開發你放開就是你房間開始那就看 就放你時間客房內撒嬌客房內設計開發你看你發看見你fks發那科 及開發你就開始nfs你發你是否可是你fks你的發你看就是你房間你是福建nsk你看nfs就能發看見你fks你fks你發看見你手機費nsk 豬達到那就看到你空間的那對你看見你點擊就拿見到你就卡的你看到卡技能的看見俺都快都看得看你的看你的看那可就等你卡卡你的就看到看見俺的空間的看見那看見的你就看你的就看你的看你的看見你都能看見俺的空間啊那得看看你的教案到客戶端親愛的jad看見俺點卡漸漸地好就 案件你的卡帶金卡及電話就卡巴的即可獲得不健康活動就看大家看大地啊大家快點快點好看的話 記得哈就快點哈快點哈快點哈卡的健康 的回家啊好看的哈看見的話就快點回家看到黃金卡和登記卡活動卡介面京哈看到好看的好看見大家都好看覺得哈卡的很看見很快就愛好的健康和空間的環境看到後即可獲得健康幾點回家的卡假的金卡及客戶機會大家愛看好的看見看稽核看見好看的哈看到和會計師好得很交換空間嘿嘿健康好看嘿嘿火車就開vhjkkjhkjj看火箭客戶即可好歌頭發vuhv法庭vgh不夠規范采訪vgvft個出vfv公會vgv個好vtv好好就各一份好就飛 就看出更好漸漸恢復和肌膚恢復身份很舒服 是盡快發貨時假發你看時間fks就恢復師傅師傅經雙方就開始減肥實踐課健康十分時間開放時間看還是父母設計師 房間就放你時間客房內是否開始發揮就是不吧是否可不是發科技開發那還是不分時間是房間比較是不分身份開始的國防生公交卡好久發揮就是你就開始攻擊開始不就開個會盡快給你蘇覅方式發生違法建設費就可得到你就比司法綏芬河市是不覅是婦女是覅師傅就是你房間開始開發建設方看稽核 健康和實際開發和技術開發和你就是盡快發貨就分開和積分卡號是會計法

2. 初二物理下學期的所有知識點

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液體>空氣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約是340 m/s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因此聲音必須被距離超過17m的障礙物反射回來,人才能聽見回聲。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樂音
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樂音。
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用來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
5、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6、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7、雜訊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消聲)、傳播過程中(吸聲)和人耳處(隔聲)減弱
第二章光現象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的直線傳播可以解釋許多常見的現象,例如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線是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的直線。畫光線時必須用箭頭標明光的傳播方向。
3、光在不同介質里傳播的速度是不相等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認為是3×108m/s。
4、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5、從光的入射點O所作的垂直於鏡面的線ON叫做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入射角,
用符號i表示。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反射角,用符號r表示。
6、光的反射定律:
A、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B、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C、發射角等於入射角。
7、光滑表面把光線向同一方向反射,這種反射叫做鏡面反射。
8、凹凸不平的表面會把光線向著四面八方反射,這種反射叫漫反射。
9、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每一條光線的反射都是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
10、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大小相同;像與物上對應點的連線垂直於鏡面(也就是說像和物關於鏡面對稱);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11、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不能被屏幕承接。
12、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即使是同一種介質,如果介質不均勻,光也會發生折射。光垂直於界面射入的時候傳播方向不改變。
13、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折射角。
14、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入射角大於折射角;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在空氣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是比較大的,即「空角大」)
15、眼睛看到的水深比實際的淺;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來向上彎;看見落到地平線下的太陽;叉魚的時候瞄準魚的下方;海市蜃樓等現象都是由於光的折射造成的。
16、凹面鏡(反射)能使平行光會聚,利用它可以製作太陽灶。根據光路可逆,把光源放在焦點上可以反射出平行光——手電筒的原理。
17、凸面鏡(反射)能使平行光發散,利用它可以增大視野。例子:汽車的後視鏡、街頭拐角處的反光鏡。
18、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透鏡
1、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做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
2、凸透鏡(折射)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折射)對光有發散作用。
3、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做透鏡的主光軸,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這個點叫做透鏡的光心。可以認為光心在透鏡的中心。
4、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兩側的兩個焦距相等,用F表示焦點,f表示焦距。
5、平行光線經過凹透鏡後變得發散,這些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於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叫做凹透鏡的虛焦點。
6、凸透鏡成像的情況以及應用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 像的情況 像到凸透鏡距離V 應用或分界點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縮小 實像或虛像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2f>V>f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V=2f 像大小的分界點
2f>U>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投影儀、幻燈機
U=f 不成像。光源放在焦點處可以得到平行光 虛實像的分界點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V> U 放大鏡

7、實像指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具後實際的光線相交所成的像,是由真實的光點會聚而成的且與原物相似的圖樣。實像可以在屏幕上呈現出來,能用底片感光。小孔成像、電影院屏幕上的像、照相機成的像、投影儀成的像都是實像。凸透鏡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並且像與物分別在凸透鏡的兩側。
8、虛像是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具後,實際光線沒有會聚而是發散的光線,是這些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所成的像。虛像不能在屏幕呈現出來,也不能使底片感光,只能用眼睛觀察到。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物體在焦距內的凸透鏡所成的像都是虛像。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體必須放在小於焦距的地方,這時凸透鏡起放大鏡作用,像與物在凸透鏡的同一側。
9、凸透鏡的物距大於像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等於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小於像距且比焦距大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10、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眼角膜和晶狀體的共同作用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形成物體的像。
11、眼晴可以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靠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厚度,從而改變這架高級相機鏡頭的焦距。
12、產生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厚,對光的折射能力太強,使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可利用凹透鏡的發散作用來矯正。
13、產生遠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薄,對光的折射能力太弱,使近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後,可利用凸透鏡的會聚作用來矯正。
14、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靠近眼睛的叫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物鏡。來自被觀察的微小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的作用則是把這個像再次放大,起放大鏡的作用。
15、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分別由凸透鏡組成。物鏡的作用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相當於把遠處的物體拉近到眼前,增大了視角。目鏡的作用是用來把這個像放大,起放大鏡的作用,相當於再次增大了視角。
16、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不僅和大小有關,還和距離有關。視角越大,看得越清楚。

專題·電路知識復習課

一、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加深理解電路中有關概念和規律;

(2)進一步掌握電路連接的基本特點.

2.通過復習總結,使學生學會處理電路問題的基本技巧,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二、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是電路連接的基本特點和處理方法.

難點是電路知識的綜合運用.由於電路的結構變化時,常常會引起一些電路參量(如電阻、電流、電壓、電功率等)發生變化,這就造成了對電路連接形式的理解和電路知識的運用上的困難,因而也就形成教學上的難點.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新課

1.提出問題.

(1)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的關系;

(2)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的關系;

(3)電路一章中的物理量、定義式、決定式、測量儀器等內容.

2.歸納上述內容,列成表格形式,填入相應內容,打出投影片.


適當指出各處要點,講述本節課要討論的問題.

四、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一)簡單電路計算

1.求等效電阻(投影片).

例1 如圖1所示電路中,電阻R1=6Ω,R2=3Ω,R3=2Ω,R4=12Ω,求外電路的總電阻.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歸納要點.在這類問題中,可從電流的流向出發,在外電路中,由高電勢點向低電勢點流動,從而確定電勢變化和等電勢點,畫出等效電路圖.


在圖1所示電路中,a點與電源正極連接,電勢最高;b點與電源負極連接,電勢最低;a點和d點等電勢,在外電路中,電流由a點流向b點的過程中,要流經c點,由於電流流經電阻時電勢要降低,故c點電勢低於a點電勢,高於b點電勢.由上述分析可知,該電路中有a、c、b三個電勢高低不同的點.如圖2所示,將a、c、b三點重新排列,並把原電路圖中的各個電阻畫在相應的兩點間,從這一改畫後的電路中,很容易看出各個電阻之間的連接關系:R1和R2並聯後與R1串聯組成一條支路,再與R4支路並聯.

根據串、並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方法有


解得外電路的總電阻為 R=3Ω.

2.基本關系的運用(投影片).

例2 圖3中電阻R1的功率P1=15W,R2的電流I2=2A,R3=2Ω,電壓UAB=9V.求:電阻值R1=? R2=?


首先組織同學明確三個電阻的連接特點和各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為使問題明朗化可引導學生在原圖標明已知量,成下圖.

如圖4所示,將R2、R3劃入一個圈內成RCB,整個電路是R1和RCB串聯,所以UAC+UCB=UAB,RCB是R2、R3並聯,如圖5所示.


UCB=I2R2=I3R3.



解得 R2=3Ω.


小結:從本例可體會到,將已知數據標在圖上是非常必要的,對解數據離散程度高的電路尤為有利.這樣,就使原來分散在題文中的數據,經過電路溝通,看到了它們間的內在聯系,使解題有的放矢.

例3 有3盞電燈L1、L2、L3,規格分別是「110V 100W」、「110V 40W」、「110V 25W」,要求接到電壓是220V的電源上,使每盞燈都能正常發光,可以使用一隻適當規格的電阻,應如何連接電路?

組織學生認真讀題,仔細思考.由於本題欲求電路的連接方法,這就需要對每個元件的特徵量進行分析,利用已有的基本關系逐步分析推理,使問題的解答思路明確.





這樣選擇R的規格是「345.7Ω 35W」的電阻.

歸納簡單電路分析和計算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同時指出以上三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並為含有電表和電容等的電路分析作些准備,然後提出如下問題.

(二)電表問題

電路中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不是作為已知量給出,就是作為未知量待求,無論是哪種情況,正確分析電壓表所測量的是電路中哪兩點間的電壓,電流表所測量的是通過哪些元件的電流,是搞清楚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含義的關鍵.

例4 (投影片)如圖7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不計,電阻R1=12Ω,R2=6Ω,R3=4Ω,求電流表 的示數.(電流表內阻的影響不計)

首先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識別電路,看清楚電流表的作用,即測量哪一部分的電流;各元件的連接特點,從而找出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具體分析思路如下:

在分析電路結構的基礎上,畫出電路中電流的通路,從中分析確定電流表示數的含義.


把上述思路用於本題,在如圖8所示電路中,A點電勢最高,B點電勢最低,D點與A點等電勢,C點與B點等電勢,電阻R1、R2和R3並聯接在A、B兩點間.電路中電流由電源正極流向負極的通路如圖中所示,其中I1為流過R1的電流,I2為流過R2的電流,I3為流過R3的電流,IA1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IA2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從電路中電流的通路可以看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等於流過電阻R2和R3的電流之和.因而電流表 的示數為


通過電流表 的電流等於流過電阻R1和R2的電流之和.故電流表 的示數為


歸納本題思路和要點,引出如果在電路中由於開關S的斷開與閉合,會使電路的結構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電表的示數也會隨之改變.

例5 如圖9所示.當開關S斷開時和閉合時,指明各表所測量的意義.

作為復習課,教師可直接提出電壓表和電流表在畫等效電路圖時的作用.由於與一般電阻相比,電流表內阻小得可略去不計,因此刪去電流表,兩端應短接;電壓表內阻可看作無窮大,因此刪去電壓表,兩端應保持斷開,即「 通 斷」原則.


S斷開時,電路如圖10、11所示.由於R2中無電流通過,故I2=0,則電壓U2=I2R2=0.即UCD=U2=0.所以此時電壓表示數即為R1兩端電壓UAD=UAC=U1.



S閉合時,電路如圖12、13所示.圖13中RCB為R2與R4串聯再與R3並聯後的等效電阻.


電壓表示數為 UAD=UAC+UCD

=I1R1+I2R2.

電流表示數為I3.


小結本題後,進一步提出如下問題.

例6 (投影片)如圖 14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不計,電阻R1=R4=2Ω,R2=R3=4Ω,R5=3Ω,求電壓表 和 的示數.(電壓表內阻的影響不計)


給學生一定時間,讓他們識別電路,看電壓表是測哪兩端的電壓,幾個電阻是怎樣連接的.從而確定它們間的關系,仿照例5方法等效電路如圖15所示.

講述:分析電路中電壓表示數的思路是:先分析電壓表接入電路的那兩點的電勢高低,進而求出這兩點間的電勢差,即是電壓表的示數.


把上述思路用於本題,根據圖15所示電路的結構可知,外電路的總電阻為


電路中的總電流為


因R1+R2=R3+R4,故通過兩條支路的電流


電流流過R2的電勢降落為UBD=I2R2=2V,即B點電勢比D點電勢高2V.電流流過R4的電勢降落為UCD=I4R4=1V,即C點電勢比D點電勢高1V,由上述分析可知,B點電勢高於C點電勢,B點電勢高於C點電勢的數值,即B、C兩點間的電勢差,也即是電壓表 的示數.故電壓表 的示數為

U1=UBC=UBD-UCD=1V.

同理,C點電勢高於E點的數值,即C、E兩點間的電勢差,則是電壓表 的示數.故電壓表 的示數為

U2=UCE=UCD+UDE=UCD+IR5=1+1×3=4V.

歸納總結:電壓表、電流表的運用情況.

(三)電容問題

電容器是一種儲能元件,在直流電路中,當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升高時,電容器被充電;當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降低時,電容器對外放電.電容器充、放電時,電路中形成充電或放電電流.

電容器對電路起著斷路作用.在研究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分配時,可以去掉電容器以簡化電路,若要計算電容器所帶電量,可再將電容器接入相應位置.

1.當電容為C的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改變數為△U時,其充電或放電電量△q=C·△U.

例1 如圖16所示,電源電動勢ε=10 V,內阻不計,電阻R1=3Ω,R2=2Ω,R3=5Ω,C1=4μF,C2=1μF,開關S原來是閉合的,求當S斷開後,通過R2的總電量.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然後歸納解答思路.

當S閉合電路穩定時,僅R1、R2中有恆定電流通過,R3為無流電阻,N點與Q點電勢相等.跨接在電路中的電容C1兩極板間的電壓,等於M點與Q點間的電勢差,即從UC1=UMQ=UR2=4V.而與R3串接的電容C2兩極板間的電壓,等於P、Q兩點間的電勢差,即UC2=UPQ=10V,兩電容器每個極板上帶電性質如圖16所示.

當S斷開後,電容C1通過電阻R2、R3放電;電容C2通過電阻R1、R2、R3放電.放電電流都是從M點流入電阻R2而從Q點流出,電流方向如圖中所示.因此通過R2的電量

q=C1UC1+C2UC2=4×10-6×4+1×10-6×10=1.6×10-5(C).

2.當電容器在充、放電過程中,充或放電電量為△q時,電源的能量也會隨之變化,即

△E=ε△q.其中ε為電源電動勢.

例2 (投影片)如圖 17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r=1Ω,電阻R1=3Ω,R2=2Ω,電容器的電容C=2μF,開關S是閉合的.求將S斷開後電源所釋放的電能?


組織學生討論一下,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談分析思路,集中引導學生,再由典型發言,最後師生共同歸納如下:

(1)S斷開前,加在電容器C兩板間的電壓為電阻R2兩端電壓,此時電容器C所帶的電量為


(2)S斷開後,電源向電容器C充電,直至電容器兩板間電壓增到等於電源電動勢,這時電容器C帶有的電量為

q2=Cε=2×10-6×6=12×10-6(C).

電容器C充電的過程中電源要釋放電能,所釋放的電能為△E=ε△q,其中△q即等於電容器C充電後所增加的電量q2-q1,據此電源所釋放的電能為

△E=ε(q2-q1)=6×(12×10-6-4×10-6)=3.8×10-5(J).

3.在△t時間內,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改變數為△U,那麼充放電的平均電流強度I=C·△U/△t.

例3 如圖18所示,將一電動勢為ε=6 V,內阻r=0.5Ω的電源與一粗細均勻的電阻絲相連.電阻絲的長度為L=0.30m,阻值為R=4Ω,電容器的電容為C=3μF.閉合開關S,使其達到穩定狀態後,將滑動觸頭P向右以速度v=0.6m/s勻速滑動的過程中,電流計的讀數為多少?流過電流計的電流方向如何,


組織學生認真審題,判斷出電路的連接方式.明確電容器兩端電壓與電阻絲上滑動端P的對應關系,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在△t時間內,長度變化△L,電壓變化△U,相應電量變化△q.具體分析思路如下:

電容器通過電流計與電阻絲PB部分並接.當P向右勻速滑動時,PB間電壓隨時間均勻減小,因此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也隨時間均勻減小,電容器放電,形成恆定的放電電流.流過電流計的放電電流方向為從右向左.

在△t時間內,觸頭P移動的距離為△L,則△L=v·△t,由於電阻絲單位長度上電壓值為UAB/L=R/L(R+r),因此在△t時間內PB間電壓改變


而 I=Δq/Δt=C·ΔU/Δt,


最後做課堂小結.

五、教學說明

1.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學設計中所出現的電路,大多數屬於最基本的混聯.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集中學習和領會電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上.

2.由於是單元復習,內容有一定的綜合性.這需要教師做好知識准備.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以利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3.在復習課中,許多問題不宜求全,重點是點清分析問題的基本思路.從復習內容上看,由於時間限制,本設計只提供了簡單電路計算、電表問題、電容問題,而還有其他方面並未涉及.這可另外安排時間,再加補充.

4.由於內容較多,本設計可安排二至三課時完成.因各地情況不同,教師可針對實際,具體掌握.

3. 初二物理下學期知識點整理

專題·電路知識復習課

一、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加深理解電路中有關概念和規律;

(2)進一步掌握電路連接的基本特點.

2.通過復習總結,使學生學會處理電路問題的基本技巧,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二、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是電路連接的基本特點和處理方法.

難點是電路知識的綜合運用.由於電路的結構變化時,常常會引起一些電路參量(如電阻、電流、電壓、電功率等)發生變化,這就造成了對電路連接形式的理解和電路知識的運用上的困難,因而也就形成教學上的難點.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新課

1.提出問題.

(1)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的關系;

(2)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的關系;

(3)電路一章中的物理量、定義式、決定式、測量儀器等內容.

2.歸納上述內容,列成表格形式,填入相應內容,打出投影片.

適當指出各處要點,講述本節課要討論的問題.

四、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一)簡單電路計算

1.求等效電阻(投影片).

例1 如圖1所示電路中,電阻R1=6Ω,R2=3Ω,R3=2Ω,R4=12Ω,求外電路的總電阻.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歸納要點.在這類問題中,可從電流的流向出發,在外電路中,由高電勢點向低電勢點流動,從而確定電勢變化和等電勢點,畫出等效電路圖.

在圖1所示電路中,a點與電源正極連接,電勢最高;b點與電源負極連接,電勢最低;a點和d點等電勢,在外電路中,電流由a點流向b點的過程中,要流經c點,由於電流流經電阻時電勢要降低,故c點電勢低於a點電勢,高於b點電勢.由上述分析可知,該電路中有a、c、b三個電勢高低不同的點.如圖2所示,將a、c、b三點重新排列,並把原電路圖中的各個電阻畫在相應的兩點間,從這一改畫後的電路中,很容易看出各個電阻之間的連接關系:R1和R2 並聯後與R1串聯組成一條支路,再與R4支路並聯.

根據串、並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方法有

解得外電路的總電阻為 R=3Ω.

2.基本關系的運用(投影片).

例2 圖3中電阻R1的功率P1=15W,R2的電流I2=2A,R3=2Ω,電壓UAB=9V.求:電阻值R1=? R2=?

首先組織同學明確三個電阻的連接特點和各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為使問題明朗化可引導學生在原圖標明已知量,成下圖.

如圖4所示,將R2、R3劃入一個圈內成RCB,整個電路是R1和RCB串聯,所以UAC+UCB=UAB,RCB是R2、R3並聯,如圖5所示.

UCB=I2R2=I3R3.

解得 R2=3Ω.

小結:從本例可體會到,將已知數據標在圖上是非常必要的,對解數據離散程度高的電路尤為有利.這樣,就使原來分散在題文中的數據,經過電路溝通,看到了它們間的內在聯系,使解題有的放矢.

例3 有3盞電燈L1、L2、L3,規格分別是「110V 100W」、「110V 40W」、「110V 25W」,要求接到電壓是220V的電源上,使每盞燈都能正常發光,可以使用一隻適當規格的電阻,應如何連接電路?

組織學生認真讀題,仔細思考.由於本題欲求電路的連接方法,這就需要對每個元件的特徵量進行分析,利用已有的基本關系逐步分析推理,使問題的解答思路明確.

這樣選擇R的規格是「345.7Ω 35W」的電阻.

歸納簡單電路分析和計算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同時指出以上三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並為含有電表和電容等的電路分析作些准備,然後提出如下問題.

(二)電表問題

電路中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不是作為已知量給出,就是作為未知量待求,無論是哪種情況,正確分析電壓表所測量的是電路中哪兩點間的電壓,電流表所測量的是通過哪些元件的電流,是搞清楚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含義的關鍵.

例4 (投影片)如圖7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不計,電阻R1=12Ω,R2=6Ω,R3=4Ω,求電流表 的示數.(電流表內阻的影響不計)

首先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識別電路,看清楚電流表的作用,即測量哪一部分的電流;各元件的連接特點,從而找出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具體分析思路如下:

在分析電路結構的基礎上,畫出電路中電流的通路,從中分析確定電流表示數的含義.

把上述思路用於本題,在如圖8所示電路中,A點電勢最高,B點電勢最低,D點與A點等電勢,C點與B點等電勢,電阻R1、R2和R3並聯接在 A、B兩點間.電路中電流由電源正極流向負極的通路如圖中所示,其中I1為流過R1的電流,I2為流過R2的電流,I3為流過R3的電流,IA1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IA2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從電路中電流的通路可以看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等於流過電阻R2和R3的電流之和.因而電流表 的示數為

通過電流表 的電流等於流過電阻R1和R2的電流之和.故電流表 的示數為

歸納本題思路和要點,引出如果在電路中由於開關S的斷開與閉合,會使電路的結構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電表的示數也會隨之改變.

例5 如圖9所示.當開關S斷開時和閉合時,指明各表所測量的意義.

作為復習課,教師可直接提出電壓表和電流表在畫等效電路圖時的作用.由於與一般電阻相比,電流表內阻小得可略去不計,因此刪去電流表,兩端應短接;電壓表內阻可看作無窮大,因此刪去電壓表,兩端應保持斷開,即「 通 斷」原則.

S斷開時,電路如圖10、11所示.由於R2中無電流通過,故I2=0,則電壓U2=I2R2=0.即UCD=U2=0.所以此時電壓表示數即為R1兩端電壓UAD=UAC=U1.

S閉合時,電路如圖12、13所示.圖13中RCB為R2與R4串聯再與R3並聯後的等效電阻.

電壓表示數為 UAD=UAC+UCD

=I1R1+I2R2.

電流表示數為I3.

小結本題後,進一步提出如下問題.

例6 (投影片)如圖 14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不計,電阻R1=R4=2Ω,R2=R3=4Ω,R5=3Ω,求電壓表 和 的示數.(電壓表內阻的影響不計)

給學生一定時間,讓他們識別電路,看電壓表是測哪兩端的電壓,幾個電阻是怎樣連接的.從而確定它們間的關系,仿照例5方法等效電路如圖15所示.

講述:分析電路中電壓表示數的思路是:先分析電壓表接入電路的那兩點的電勢高低,進而求出這兩點間的電勢差,即是電壓表的示數.

把上述思路用於本題,根據圖15所示電路的結構可知,外電路的總電阻為

電路中的總電流為

因R1+R2=R3+R4,故通過兩條支路的電流

電流流過R2的電勢降落為UBD=I2R2=2V,即B點電勢比D點電勢高2V.電流流過R4的電勢降落為UCD=I4R4=1V,即C點電勢比D點電勢高1V,由上述分析可知,B點電勢高於C點電勢,B點電勢高於C點電勢的數值,即B、C兩點間的電勢差,也即是電壓表 的示數.故電壓表的示數為

U1=UBC=UBD-UCD=1V.

同理,C點電勢高於E點的數值,即C、E兩點間的電勢差,則是電壓表 的示數.故電壓表 的示數為

U2=UCE=UCD+UDE=UCD+IR5=1+1×3=4V.

歸納總結:電壓表、電流表的運用情況.

(三)電容問題

電容器是一種儲能元件,在直流電路中,當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升高時,電容器被充電;當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降低時,電容器對外放電.電容器充、放電時,電路中形成充電或放電電流.

電容器對電路起著斷路作用.在研究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分配時,可以去掉電容器以簡化電路,若要計算電容器所帶電量,可再將電容器接入相應位置.

1.當電容為C的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改變數為△U時,其充電或放電電量△q=C·△U.

例1 如圖16所示,電源電動勢ε=10 V,內阻不計,電阻R1=3Ω,R2=2Ω,R3=5Ω,C1=4μF,C2=1μF,開關S原來是閉合的,求當S斷開後,通過R2的總電量.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然後歸納解答思路.

當S閉合電路穩定時,僅R1、R2中有恆定電流通過,R3為無流電阻,N點與Q點電勢相等.跨接在電路中的電容C1兩極板間的電壓,等於M點與Q點間的電勢差,即從UC1=UMQ=UR2=4V.而與R3串接的電容C2兩極板間的電壓,等於P、Q兩點間的電勢差,即UC2=UPQ=10V,兩電容器每個極板上帶電性質如圖16所示.

當S斷開後,電容C1通過電阻R2、R3放電;電容C2通過電阻R1、R2、R3放電.放電電流都是從M點流入電阻R2而從Q點流出,電流方向如圖中所示.因此通過R2的電量

q=C1UC1+C2UC2=4×10-6×4+1×10-6×10=1.6×10-5(C).

2.當電容器在充、放電過程中,充或放電電量為△q時,電源的能量也會隨之變化,即

△E=ε△q.其中ε為電源電動勢.

例2 (投影片)如圖 17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r=1Ω,電阻R1=3Ω,R2=2Ω,電容器的電容C=2μF,開關S是閉合的.求將S斷開後電源所釋放的電能?

組織學生討論一下,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談分析思路,集中引導學生,再由典型發言,最後師生共同歸納如下:

(1)S斷開前,加在電容器C兩板間的電壓為電阻R2兩端電壓,此時電容器C所帶的電量為

(2)S斷開後,電源向電容器C充電,直至電容器兩板間電壓增到等於電源電動勢,這時電容器C帶有的電量為

q2=Cε=2×10-6×6=12×10-6(C).

電容器C充電的過程中電源要釋放電能,所釋放的電能為△E=ε△q,其中△q即等於電容器C充電後所增加的電量q2-q1,據此電源所釋放的電能為

△E=ε(q2-q1)=6×(12×10-6-4×10-6)=3.8×10-5(J).

3.在△t時間內,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改變數為△U,那麼充放電的平均電流強度I=C·△U/△t.

例3 如圖18所示,將一電動勢為ε=6 V,內阻r=0.5Ω的電源與一粗細均勻的電阻絲相連.電阻絲的長度為L=0.30m,阻值為R=4Ω,電容器的電容為C=3μF.閉合開關S,使其達到穩定狀態後,將滑動觸頭P向右以速度v=0.6m/s勻速滑動的過程中,電流計的讀數為多少?流過電流計的電流方向如何,

組織學生認真審題,判斷出電路的連接方式.明確電容器兩端電壓與電阻絲上滑動端P的對應關系,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在△t時間內,長度變化△L,電壓變化△U,相應電量變化△q.具體分析思路如下:

電容器通過電流計與電阻絲PB部分並接.當P向右勻速滑動時,PB間電壓隨時間均勻減小,因此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也隨時間均勻減小,電容器放電,形成恆定的放電電流.流過電流計的放電電流方向為從右向左.

在△t時間內,觸頭P移動的距離為△L,則△L=v·△t,由於電阻絲單位長度上電壓值為UAB/L=R/L(R+r),因此在△t時間內PB間電壓改變

而 I=Δq/Δt=C·ΔU/Δt,

最後做課堂小結.

五、教學說明

1.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學設計中所出現的電路,大多數屬於最基本的混聯.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集中學習和領會電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上.

2.由於是單元復習,內容有一定的綜合性.這需要教師做好知識准備.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以利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3.在復習課中,許多問題不宜求全,重點是點清分析問題的基本思路.從復習內容上看,由於時間限制,本設計只提供了簡單電路計算、電表問題、電容問題,而還有其他方面並未涉及.這可另外安排時間,再加補充.

4.由於內容較多,本設計可安排二至三課時完成.因各地情況不同,教師可針對實際,具體掌握.

4. 求一個懸浮魔術教學。要無道具的

無道具做不到懸浮效果的希望你能採納我的回答,謝謝

5. 要初二下學期考試題要帶答案的

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液體>空氣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約是340 m/s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因此聲音必須被距離超過17m的障礙物反射回來,人才能聽見回聲。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樂音
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樂音。
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用來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
5、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6、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7、雜訊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消聲)、傳播過程中(吸聲)和人耳處(隔聲)減弱
第二章光現象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的直線傳播可以解釋許多常見的現象,例如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線是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的直線。畫光線時必須用箭頭標明光的傳播方向。
3、光在不同介質里傳播的速度是不相等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認為是3×108m/s。
4、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5、從光的入射點O所作的垂直於鏡面的線ON叫做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入射角,
用符號i表示。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反射角,用符號r表示。
6、光的反射定律:
A、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B、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C、發射角等於入射角。
7、光滑表面把光線向同一方向反射,這種反射叫做鏡面反射。
8、凹凸不平的表面會把光線向著四面八方反射,這種反射叫漫反射。
9、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每一條光線的反射都是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
10、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大小相同;像與物上對應點的連線垂直於鏡面(也就是說像和物關於鏡面對稱);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11、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不能被屏幕承接。
12、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即使是同一種介質,如果介質不均勻,光也會發生折射。光垂直於界面射入的時候傳播方向不改變。
13、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折射角。
14、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入射角大於折射角;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在空氣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是比較大的,即「空角大」)
15、眼睛看到的水深比實際的淺;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來向上彎;看見落到地平線下的太陽;叉魚的時候瞄準魚的下方;海市蜃樓等現象都是由於光的折射造成的。
16、凹面鏡(反射)能使平行光會聚,利用它可以製作太陽灶。根據光路可逆,把光源放在焦點上可以反射出平行光——手電筒的原理。
17、凸面鏡(反射)能使平行光發散,利用它可以增大視野。例子:汽車的後視鏡、街頭拐角處的反光鏡。
18、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透鏡
1、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做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
2、凸透鏡(折射)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折射)對光有發散作用。
3、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做透鏡的主光軸,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這個點叫做透鏡的光心。可以認為光心在透鏡的中心。
4、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兩側的兩個焦距相等,用F表示焦點,f表示焦距。
5、平行光線經過凹透鏡後變得發散,這些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於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叫做凹透鏡的虛焦點。
6、凸透鏡成像的情況以及應用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 像的情況 像到凸透鏡距離V 應用或分界點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縮小 實像或虛像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2f>V>f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V=2f 像大小的分界點
2f>U>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投影儀、幻燈機
U=f 不成像。光源放在焦點處可以得到平行光 虛實像的分界點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V> U 放大鏡

7、實像指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具後實際的光線相交所成的像,是由真實的光點會聚而成的且與原物相似的圖樣。實像可以在屏幕上呈現出來,能用底片感光。小孔成像、電影院屏幕上的像、照相機成的像、投影儀成的像都是實像。凸透鏡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並且像與物分別在凸透鏡的兩側。
8、虛像是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具後,實際光線沒有會聚而是發散的光線,是這些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所成的像。虛像不能在屏幕呈現出來,也不能使底片感光,只能用眼睛觀察到。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物體在焦距內的凸透鏡所成的像都是虛像。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體必須放在小於焦距的地方,這時凸透鏡起放大鏡作用,像與物在凸透鏡的同一側。
9、凸透鏡的物距大於像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等於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小於像距且比焦距大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10、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眼角膜和晶狀體的共同作用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形成物體的像。
11、眼晴可以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靠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厚度,從而改變這架高級相機鏡頭的焦距。
12、產生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厚,對光的折射能力太強,使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可利用凹透鏡的發散作用來矯正。
13、產生遠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薄,對光的折射能力太弱,使近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後,可利用凸透鏡的會聚作用來矯正。
14、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靠近眼睛的叫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物鏡。來自被觀察的微小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的作用則是把這個像再次放大,起放大鏡的作用。
15、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分別由凸透鏡組成。物鏡的作用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相當於把遠處的物體拉近到眼前,增大了視角。目鏡的作用是用來把這個像放大,起放大鏡的作用,相當於再次增大了視角。
16、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不僅和大小有關,還和距離有關。視角越大,看得越清楚。

專題·電路知識復習課

一、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加深理解電路中有關概念和規律;

(2)進一步掌握電路連接的基本特點.

2.通過復習總結,使學生學會處理電路問題的基本技巧,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二、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是電路連接的基本特點和處理方法.

難點是電路知識的綜合運用.由於電路的結構變化時,常常會引起一些電路參量(如電阻、電流、電壓、電功率等)發生變化,這就造成了對電路連接形式的理解和電路知識的運用上的困難,因而也就形成教學上的難點.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新課

1.提出問題.

(1)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的關系;

(2)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的關系;

(3)電路一章中的物理量、定義式、決定式、測量儀器等內容.

2.歸納上述內容,列成表格形式,填入相應內容,打出投影片.

適當指出各處要點,講述本節課要討論的問題.

四、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一)簡單電路計算

1.求等效電阻(投影片).

例1 如圖1所示電路中,電阻R1=6Ω,R2=3Ω,R3=2Ω,R4=12Ω,求外電路的總電阻.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歸納要點.在這類問題中,可從電流的流向出發,在外電路中,由高電勢點向低電勢點流動,從而確定電勢變化和等電勢點,畫出等效電路圖.

在圖1所示電路中,a點與電源正極連接,電勢最高;b點與電源負極連接,電勢最低;a點和d點等電勢,在外電路中,電流由a點流向b點的過程中,要流經c點,由於電流流經電阻時電勢要降低,故c點電勢低於a點電勢,高於b點電勢.由上述分析可知,該電路中有a、c、b三個電勢高低不同的點.如圖2所示,將a、c、b三點重新排列,並把原電路圖中的各個電阻畫在相應的兩點間,從這一改畫後的電路中,很容易看出各個電阻之間的連接關系:R1和R2並聯後與R1串聯組成一條支路,再與R4支路並聯.

根據串、並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方法有

解得外電路的總電阻為 R=3Ω.

2.基本關系的運用(投影片).

例2 圖3中電阻R1的功率P1=15W,R2的電流I2=2A,R3=2Ω,電壓UAB=9V.求:電阻值R1=? R2=?

首先組織同學明確三個電阻的連接特點和各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為使問題明朗化可引導學生在原圖標明已知量,成下圖.

如圖4所示,將R2、R3劃入一個圈內成RCB,整個電路是R1和RCB串聯,所以UAC+UCB=UAB,RCB是R2、R3並聯,如圖5所示.

UCB=I2R2=I3R3.

解得 R2=3Ω.

小結:從本例可體會到,將已知數據標在圖上是非常必要的,對解數據離散程度高的電路尤為有利.這樣,就使原來分散在題文中的數據,經過電路溝通,看到了它們間的內在聯系,使解題有的放矢.

例3 有3盞電燈L1、L2、L3,規格分別是「110V 100W」、「110V 40W」、「110V 25W」,要求接到電壓是220V的電源上,使每盞燈都能正常發光,可以使用一隻適當規格的電阻,應如何連接電路?

組織學生認真讀題,仔細思考.由於本題欲求電路的連接方法,這就需要對每個元件的特徵量進行分析,利用已有的基本關系逐步分析推理,使問題的解答思路明確.

這樣選擇R的規格是「345.7Ω 35W」的電阻.

歸納簡單電路分析和計算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同時指出以上三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並為含有電表和電容等的電路分析作些准備,然後提出如下問題.

(二)電表問題

電路中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不是作為已知量給出,就是作為未知量待求,無論是哪種情況,正確分析電壓表所測量的是電路中哪兩點間的電壓,電流表所測量的是通過哪些元件的電流,是搞清楚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含義的關鍵.

例4 (投影片)如圖7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不計,電阻R1=12Ω,R2=6Ω,R3=4Ω,求電流表 的示數.(電流表內阻的影響不計)

首先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識別電路,看清楚電流表的作用,即測量哪一部分的電流;各元件的連接特點,從而找出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具體分析思路如下:

在分析電路結構的基礎上,畫出電路中電流的通路,從中分析確定電流表示數的含義.

把上述思路用於本題,在如圖8所示電路中,A點電勢最高,B點電勢最低,D點與A點等電勢,C點與B點等電勢,電阻R1、R2和R3並聯接在A、B兩點間.電路中電流由電源正極流向負極的通路如圖中所示,其中I1為流過R1的電流,I2為流過R2的電流,I3為流過R3的電流,IA1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IA2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從電路中電流的通路可以看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等於流過電阻R2和R3的電流之和.因而電流表 的示數為

通過電流表 的電流等於流過電阻R1和R2的電流之和.故電流表 的示數為

歸納本題思路和要點,引出如果在電路中由於開關S的斷開與閉合,會使電路的結構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電表的示數也會隨之改變.

例5 如圖9所示.當開關S斷開時和閉合時,指明各表所測量的意義.

作為復習課,教師可直接提出電壓表和電流表在畫等效電路圖時的作用.由於與一般電阻相比,電流表內阻小得可略去不計,因此刪去電流表,兩端應短接;電壓表內阻可看作無窮大,因此刪去電壓表,兩端應保持斷開,即「 通 斷」原則.

S斷開時,電路如圖10、11所示.由於R2中無電流通過,故I2=0,則電壓U2=I2R2=0.即UCD=U2=0.所以此時電壓表示數即為R1兩端電壓UAD=UAC=U1.

S閉合時,電路如圖12、13所示.圖13中RCB為R2與R4串聯再與R3並聯後的等效電阻.

電壓表示數為 UAD=UAC+UCD

=I1R1+I2R2.

電流表示數為I3.

小結本題後,進一步提出如下問題.

例6 (投影片)如圖 14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不計,電阻R1=R4=2Ω,R2=R3=4Ω,R5=3Ω,求電壓表 和 的示數.(電壓表內阻的影響不計)

給學生一定時間,讓他們識別電路,看電壓表是測哪兩端的電壓,幾個電阻是怎樣連接的.從而確定它們間的關系,仿照例5方法等效電路如圖15所示.

講述:分析電路中電壓表示數的思路是:先分析電壓表接入電路的那兩點的電勢高低,進而求出這兩點間的電勢差,即是電壓表的示數.

把上述思路用於本題,根據圖15所示電路的結構可知,外電路的總電阻為

電路中的總電流為

因R1+R2=R3+R4,故通過兩條支路的電流

電流流過R2的電勢降落為UBD=I2R2=2V,即B點電勢比D點電勢高2V.電流流過R4的電勢降落為UCD=I4R4=1V,即C點電勢比D點電勢高1V,由上述分析可知,B點電勢高於C點電勢,B點電勢高於C點電勢的數值,即B、C兩點間的電勢差,也即是電壓表 的示數.故電壓表 的示數為

U1=UBC=UBD-UCD=1V.

同理,C點電勢高於E點的數值,即C、E兩點間的電勢差,則是電壓表 的示數.故電壓表 的示數為

U2=UCE=UCD+UDE=UCD+IR5=1+1×3=4V.

歸納總結:電壓表、電流表的運用情況.

(三)電容問題

電容器是一種儲能元件,在直流電路中,當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升高時,電容器被充電;當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降低時,電容器對外放電.電容器充、放電時,電路中形成充電或放電電流.

電容器對電路起著斷路作用.在研究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分配時,可以去掉電容器以簡化電路,若要計算電容器所帶電量,可再將電容器接入相應位置.

1.當電容為C的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改變數為△U時,其充電或放電電量△q=C·△U.

例1 如圖16所示,電源電動勢ε=10 V,內阻不計,電阻R1=3Ω,R2=2Ω,R3=5Ω,C1=4μF,C2=1μF,開關S原來是閉合的,求當S斷開後,通過R2的總電量.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然後歸納解答思路.

當S閉合電路穩定時,僅R1、R2中有恆定電流通過,R3為無流電阻,N點與Q點電勢相等.跨接在電路中的電容C1兩極板間的電壓,等於M點與Q點間的電勢差,即從UC1=UMQ=UR2=4V.而與R3串接的電容C2兩極板間的電壓,等於P、Q兩點間的電勢差,即UC2=UPQ=10V,兩電容器每個極板上帶電性質如圖16所示.

當S斷開後,電容C1通過電阻R2、R3放電;電容C2通過電阻R1、R2、R3放電.放電電流都是從M點流入電阻R2而從Q點流出,電流方向如圖中所示.因此通過R2的電量

q=C1UC1+C2UC2=4×10-6×4+1×10-6×10=1.6×10-5(C).

2.當電容器在充、放電過程中,充或放電電量為△q時,電源的能量也會隨之變化,即

△E=ε△q.其中ε為電源電動勢.

例2 (投影片)如圖 17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r=1Ω,電阻R1=3Ω,R2=2Ω,電容器的電容C=2μF,開關S是閉合的.求將S斷開後電源所釋放的電能?

組織學生討論一下,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談分析思路,集中引導學生,再由典型發言,最後師生共同歸納如下:

(1)S斷開前,加在電容器C兩板間的電壓為電阻R2兩端電壓,此時電容器C所帶的電量為

(2)S斷開後,電源向電容器C充電,直至電容器兩板間電壓增到等於電源電動勢,這時電容器C帶有的電量為

q2=Cε=2×10-6×6=12×10-6(C).

電容器C充電的過程中電源要釋放電能,所釋放的電能為△E=ε△q,其中△q即等於電容器C充電後所增加的電量q2-q1,據此電源所釋放的電能為

△E=ε(q2-q1)=6×(12×10-6-4×10-6)=3.8×10-5(J).

3.在△t時間內,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改變數為△U,那麼充放電的平均電流強度I=C·△U/△t.

例3 如圖18所示,將一電動勢為ε=6 V,內阻r=0.5Ω的電源與一粗細均勻的電阻絲相連.電阻絲的長度為L=0.30m,阻值為R=4Ω,電容器的電容為C=3μF.閉合開關S,使其達到穩定狀態後,將滑動觸頭P向右以速度v=0.6m/s勻速滑動的過程中,電流計的讀數為多少?流過電流計的電流方向如何,

組織學生認真審題,判斷出電路的連接方式.明確電容器兩端電壓與電阻絲上滑動端P的對應關系,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在△t時間內,長度變化△L,電壓變化△U,相應電量變化△q.具體分析思路如下:

電容器通過電流計與電阻絲PB部分並接.當P向右勻速滑動時,PB間電壓隨時間均勻減小,因此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也隨時間均勻減小,電容器放電,形成恆定的放電電流.流過電流計的放電電流方向為從右向左.

在△t時間內,觸頭P移動的距離為△L,則△L=v·△t,由於電阻絲單位長度上電壓值為UAB/L=R/L(R+r),因此在△t時間內PB間電壓改變

而 I=Δq/Δt=C·ΔU/Δt,

最後做課堂小結.

6. 初二下物理所有知識點(詳)總結(教育科學版)

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液體>空氣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約是340 m/s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因此聲音必須被距離超過17m的障礙物反射回來,人才能聽見回聲。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樂音
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樂音。
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用來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
5、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6、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7、雜訊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消聲)、傳播過程中(吸聲)和人耳處(隔聲)減弱
第二章光現象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的直線傳播可以解釋許多常見的現象,例如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線是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的直線。畫光線時必須用箭頭標明光的傳播方向。
3、光在不同介質里傳播的速度是不相等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認為是3×108m/s。
4、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5、從光的入射點O所作的垂直於鏡面的線ON叫做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入射角,
用符號i表示。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反射角,用符號r表示。
6、光的反射定律:
A、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B、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C、發射角等於入射角。
7、光滑表面把光線向同一方向反射,這種反射叫做鏡面反射。
8、凹凸不平的表面會把光線向著四面八方反射,這種反射叫漫反射。
9、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每一條光線的反射都是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
10、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大小相同;像與物上對應點的連線垂直於鏡面(也就是說像和物關於鏡面對稱);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11、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不能被屏幕承接。
12、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即使是同一種介質,如果介質不均勻,光也會發生折射。光垂直於界面射入的時候傳播方向不改變。
13、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折射角。
14、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入射角大於折射角;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在空氣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是比較大的,即「空角大」)
15、眼睛看到的水深比實際的淺;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來向上彎;看見落到地平線下的太陽;叉魚的時候瞄準魚的下方;海市蜃樓等現象都是由於光的折射造成的。
16、凹面鏡(反射)能使平行光會聚,利用它可以製作太陽灶。根據光路可逆,把光源放在焦點上可以反射出平行光——手電筒的原理。
17、凸面鏡(反射)能使平行光發散,利用它可以增大視野。例子:汽車的後視鏡、街頭拐角處的反光鏡。
18、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透鏡
1、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做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
2、凸透鏡(折射)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折射)對光有發散作用。
3、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做透鏡的主光軸,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這個點叫做透鏡的光心。可以認為光心在透鏡的中心。
4、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兩側的兩個焦距相等,用F表示焦點,f表示焦距。
5、平行光線經過凹透鏡後變得發散,這些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於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叫做凹透鏡的虛焦點。
6、凸透鏡成像的情況以及應用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 像的情況 像到凸透鏡距離V 應用或分界點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縮小 實像或虛像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2f>V>f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V=2f 像大小的分界點
2f>U>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投影儀、幻燈機
U=f 不成像。光源放在焦點處可以得到平行光 虛實像的分界點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V> U 放大鏡

7、實像指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具後實際的光線相交所成的像,是由真實的光點會聚而成的且與原物相似的圖樣。實像可以在屏幕上呈現出來,能用底片感光。小孔成像、電影院屏幕上的像、照相機成的像、投影儀成的像都是實像。凸透鏡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並且像與物分別在凸透鏡的兩側。
8、虛像是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具後,實際光線沒有會聚而是發散的光線,是這些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所成的像。虛像不能在屏幕呈現出來,也不能使底片感光,只能用眼睛觀察到。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物體在焦距內的凸透鏡所成的像都是虛像。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體必須放在小於焦距的地方,這時凸透鏡起放大鏡作用,像與物在凸透鏡的同一側。
9、凸透鏡的物距大於像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等於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小於像距且比焦距大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10、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眼角膜和晶狀體的共同作用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形成物體的像。
11、眼晴可以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靠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厚度,從而改變這架高級相機鏡頭的焦距。
12、產生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厚,對光的折射能力太強,使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可利用凹透鏡的發散作用來矯正。
13、產生遠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薄,對光的折射能力太弱,使近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後,可利用凸透鏡的會聚作用來矯正。
14、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靠近眼睛的叫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物鏡。來自被觀察的微小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的作用則是把這個像再次放大,起放大鏡的作用。
15、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分別由凸透鏡組成。物鏡的作用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相當於把遠處的物體拉近到眼前,增大了視角。目鏡的作用是用來把這個像放大,起放大鏡的作用,相當於再次增大了視角。
16、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不僅和大小有關,還和距離有關。視角越大,看得越清楚。

專題·電路知識復習課

一、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加深理解電路中有關概念和規律;

(2)進一步掌握電路連接的基本特點.

2.通過復習總結,使學生學會處理電路問題的基本技巧,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二、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是電路連接的基本特點和處理方法.

難點是電路知識的綜合運用.由於電路的結構變化時,常常會引起一些電路參量(如電阻、電流、電壓、電功率等)發生變化,這就造成了對電路連接形式的理解和電路知識的運用上的困難,因而也就形成教學上的難點.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新課

1.提出問題.

(1)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的關系;

(2)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的關系;

(3)電路一章中的物理量、定義式、決定式、測量儀器等內容.

2.歸納上述內容,列成表格形式,填入相應內容,打出投影片.

適當指出各處要點,講述本節課要討論的問題.

四、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一)簡單電路計算

1.求等效電阻(投影片).

例1 如圖1所示電路中,電阻R1=6Ω,R2=3Ω,R3=2Ω,R4=12Ω,求外電路的總電阻.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歸納要點.在這類問題中,可從電流的流向出發,在外電路中,由高電勢點向低電勢點流動,從而確定電勢變化和等電勢點,畫出等效電路圖.

在圖1所示電路中,a點與電源正極連接,電勢最高;b點與電源負極連接,電勢最低;a點和d點等電勢,在外電路中,電流由a點流向b點的過程中,要流經c點,由於電流流經電阻時電勢要降低,故c點電勢低於a點電勢,高於b點電勢.由上述分析可知,該電路中有a、c、b三個電勢高低不同的點.如圖2所示,將a、c、b三點重新排列,並把原電路圖中的各個電阻畫在相應的兩點間,從這一改畫後的電路中,很容易看出各個電阻之間的連接關系:R1和R2並聯後與R1串聯組成一條支路,再與R4支路並聯.

根據串、並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方法有

解得外電路的總電阻為 R=3Ω.

2.基本關系的運用(投影片).

例2 圖3中電阻R1的功率P1=15W,R2的電流I2=2A,R3=2Ω,電壓UAB=9V.求:電阻值R1=? R2=?

首先組織同學明確三個電阻的連接特點和各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為使問題明朗化可引導學生在原圖標明已知量,成下圖.

如圖4所示,將R2、R3劃入一個圈內成RCB,整個電路是R1和RCB串聯,所以UAC+UCB=UAB,RCB是R2、R3並聯,如圖5所示.

UCB=I2R2=I3R3.

解得 R2=3Ω.

小結:從本例可體會到,將已知數據標在圖上是非常必要的,對解數據離散程度高的電路尤為有利.這樣,就使原來分散在題文中的數據,經過電路溝通,看到了它們間的內在聯系,使解題有的放矢.

例3 有3盞電燈L1、L2、L3,規格分別是「110V 100W」、「110V 40W」、「110V 25W」,要求接到電壓是220V的電源上,使每盞燈都能正常發光,可以使用一隻適當規格的電阻,應如何連接電路?

組織學生認真讀題,仔細思考.由於本題欲求電路的連接方法,這就需要對每個元件的特徵量進行分析,利用已有的基本關系逐步分析推理,使問題的解答思路明確.

這樣選擇R的規格是「345.7Ω 35W」的電阻.

歸納簡單電路分析和計算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同時指出以上三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並為含有電表和電容等的電路分析作些准備,然後提出如下問題.

(二)電表問題

電路中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不是作為已知量給出,就是作為未知量待求,無論是哪種情況,正確分析電壓表所測量的是電路中哪兩點間的電壓,電流表所測量的是通過哪些元件的電流,是搞清楚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含義的關鍵.

例4 (投影片)如圖7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不計,電阻R1=12Ω,R2=6Ω,R3=4Ω,求電流表 的示數.(電流表內阻的影響不計)

首先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識別電路,看清楚電流表的作用,即測量哪一部分的電流;各元件的連接特點,從而找出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具體分析思路如下:

在分析電路結構的基礎上,畫出電路中電流的通路,從中分析確定電流表示數的含義.

把上述思路用於本題,在如圖8所示電路中,A點電勢最高,B點電勢最低,D點與A點等電勢,C點與B點等電勢,電阻R1、R2和R3並聯接在A、B兩點間.電路中電流由電源正極流向負極的通路如圖中所示,其中I1為流過R1的電流,I2為流過R2的電流,I3為流過R3的電流,IA1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IA2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從電路中電流的通路可以看出:流過電流表 的電流等於流過電阻R2和R3的電流之和.因而電流表 的示數為

通過電流表 的電流等於流過電阻R1和R2的電流之和.故電流表 的示數為

歸納本題思路和要點,引出如果在電路中由於開關S的斷開與閉合,會使電路的結構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電表的示數也會隨之改變.

例5 如圖9所示.當開關S斷開時和閉合時,指明各表所測量的意義.

作為復習課,教師可直接提出電壓表和電流表在畫等效電路圖時的作用.由於與一般電阻相比,電流表內阻小得可略去不計,因此刪去電流表,兩端應短接;電壓表內阻可看作無窮大,因此刪去電壓表,兩端應保持斷開,即「 通 斷」原則.

S斷開時,電路如圖10、11所示.由於R2中無電流通過,故I2=0,則電壓U2=I2R2=0.即UCD=U2=0.所以此時電壓表示數即為R1兩端電壓UAD=UAC=U1.

S閉合時,電路如圖12、13所示.圖13中RCB為R2與R4串聯再與R3並聯後的等效電阻.

電壓表示數為 UAD=UAC+UCD

=I1R1+I2R2.

電流表示數為I3.

小結本題後,進一步提出如下問題.

例6 (投影片)如圖 14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不計,電阻R1=R4=2Ω,R2=R3=4Ω,R5=3Ω,求電壓表 和 的示數.(電壓表內阻的影響不計)

給學生一定時間,讓他們識別電路,看電壓表是測哪兩端的電壓,幾個電阻是怎樣連接的.從而確定它們間的關系,仿照例5方法等效電路如圖15所示.

講述:分析電路中電壓表示數的思路是:先分析電壓表接入電路的那兩點的電勢高低,進而求出這兩點間的電勢差,即是電壓表的示數.

把上述思路用於本題,根據圖15所示電路的結構可知,外電路的總電阻為

電路中的總電流為

因R1+R2=R3+R4,故通過兩條支路的電流

電流流過R2的電勢降落為UBD=I2R2=2V,即B點電勢比D點電勢高2V.電流流過R4的電勢降落為UCD=I4R4=1V,即C點電勢比D點電勢高1V,由上述分析可知,B點電勢高於C點電勢,B點電勢高於C點電勢的數值,即B、C兩點間的電勢差,也即是電壓表 的示數.故電壓表 的示數為

U1=UBC=UBD-UCD=1V.

同理,C點電勢高於E點的數值,即C、E兩點間的電勢差,則是電壓表 的示數.故電壓表 的示數為

U2=UCE=UCD+UDE=UCD+IR5=1+1×3=4V.

歸納總結:電壓表、電流表的運用情況.

(三)電容問題

電容器是一種儲能元件,在直流電路中,當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升高時,電容器被充電;當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降低時,電容器對外放電.電容器充、放電時,電路中形成充電或放電電流.

電容器對電路起著斷路作用.在研究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分配時,可以去掉電容器以簡化電路,若要計算電容器所帶電量,可再將電容器接入相應位置.

1.當電容為C的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改變數為△U時,其充電或放電電量△q=C·△U.

例1 如圖16所示,電源電動勢ε=10 V,內阻不計,電阻R1=3Ω,R2=2Ω,R3=5Ω,C1=4μF,C2=1μF,開關S原來是閉合的,求當S斷開後,通過R2的總電量.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然後歸納解答思路.

當S閉合電路穩定時,僅R1、R2中有恆定電流通過,R3為無流電阻,N點與Q點電勢相等.跨接在電路中的電容C1兩極板間的電壓,等於M點與Q點間的電勢差,即從UC1=UMQ=UR2=4V.而與R3串接的電容C2兩極板間的電壓,等於P、Q兩點間的電勢差,即UC2=UPQ=10V,兩電容器每個極板上帶電性質如圖16所示.

當S斷開後,電容C1通過電阻R2、R3放電;電容C2通過電阻R1、R2、R3放電.放電電流都是從M點流入電阻R2而從Q點流出,電流方向如圖中所示.因此通過R2的電量

q=C1UC1+C2UC2=4×10-6×4+1×10-6×10=1.6×10-5(C).

2.當電容器在充、放電過程中,充或放電電量為△q時,電源的能量也會隨之變化,即

△E=ε△q.其中ε為電源電動勢.

例2 (投影片)如圖 17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ε=6V,內阻r=1Ω,電阻R1=3Ω,R2=2Ω,電容器的電容C=2μF,開關S是閉合的.求將S斷開後電源所釋放的電能?

組織學生討論一下,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談分析思路,集中引導學生,再由典型發言,最後師生共同歸納如下:

(1)S斷開前,加在電容器C兩板間的電壓為電阻R2兩端電壓,此時電容器C所帶的電量為

(2)S斷開後,電源向電容器C充電,直至電容器兩板間電壓增到等於電源電動勢,這時電容器C帶有的電量為

q2=Cε=2×10-6×6=12×10-6(C).

電容器C充電的過程中電源要釋放電能,所釋放的電能為△E=ε△q,其中△q即等於電容器C充電後所增加的電量q2-q1,據此電源所釋放的電能為

△E=ε(q2-q1)=6×(12×10-6-4×10-6)=3.8×10-5(J).

3.在△t時間內,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改變數為△U,那麼充放電的平均電流強度I=C·△U/△t.

例3 如圖18所示,將一電動勢為ε=6 V,內阻r=0.5Ω的電源與一粗細均勻的電阻絲相連.電阻絲的長度為L=0.30m,阻值為R=4Ω,電容器的電容為C=3μF.閉合開關S,使其達到穩定狀態後,將滑動觸頭P向右以速度v=0.6m/s勻速滑動的過程中,電流計的讀數為多少?流過電流計的電流方向如何,

組織學生認真審題,判斷出電路的連接方式.明確電容器兩端電壓與電阻絲上滑動端P的對應關系,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在△t時間內,長度變化△L,電壓變化△U,相應電量變化△q.具體分析思路如下:

電容器通過電流計與電阻絲PB部分並接.當P向右勻速滑動時,PB間電壓隨時間均勻減小,因此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也隨時間均勻減小,電容器放電,形成恆定的放電電流.流過電流計的放電電流方向為從右向左.

在△t時間內,觸頭P移動的距離為△L,則△L=v·△t,由於電阻絲單位長度上電壓值為UAB/L=R/L(R+r),因此在△t時間內PB間電壓改變

而 I=Δq/Δt=C·ΔU/Δt,

最後做課堂小結.

五、教學說明

1.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學設計中所出現的電路,大多數屬於最基本的混聯.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集中學習和領會電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上.

2.由於是單元復習,內容有一定的綜合性.這需要教師做好知識准備.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以利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3.在復習課中,許多問題不宜求全,重點是點清分析問題的基本思路.從復習內容上看,由於時間限制,本設計只提供了簡單電路計算、電表問題、電容問題,而還有其他方面並未涉及.這可另外安排時間,再加補充.

4.由於內容較多,本設計可安排二至三課時完成.因各地情況不同,教師可針對實際,具體掌握.

閱讀全文

與ubd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