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學案
一)教學設想
【導學新概念】
高一的文言文單元,大體是按照文學史的順序編排的,本單元作為第一個文言文單元,在教學中應體現其初始單元的特殊要求。
第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要讓他們加強朗讀和背誦環節,不僅課下要完成誦讀作業,課上也要給他們讀、背的時間並予以指導。
第二,讓學生確立文言文學習要重視語言積累的意識,讓他們了解大綱對文言文閱讀的具體要求,自覺地結合課後練習對實詞、虛詞、語句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對文意分析的方法加以體會、運用。
第三,讓學生了解先秦歷史散文的寫法。由於先秦歷史散文對我國古代敘事文體的影響很大,在課文學習中讓學生適當做一些品味和鑒賞,感受作品的語言風格、寫人記事的藝術技巧,會十分有益,而且也體現了語文是文化載體的性質。
有鑒於此,本課學習要反復閱讀課文,爭取在課堂上完成對第三段的背誦。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辨識「及」「甚」「少」「為」等詞的諸多義項,積累一部分實詞和翻譯知識。還要以第三段為重點,品讀觸龍的勸說語言,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注意情境氣氛的變化,感受人物形象的力量。在全部教學過程中,誦讀應是最主要的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
本文情節生動而嚴謹,對結構略事修改就可製造懸念,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若把課文結尾太後同意長安君質齊、齊兵前來解圍移到第一段的後面,這樣就變成了倒敘結構。讓學生思考這樣寫會有什麼不同的效果。
這種倒敘結構會產生很強的懸念。太後態度的劇變是怎樣完成的,讀者會對促成這一變化的觸龍這一形象產生強烈的心理期待,激發閱讀興趣。
讓學生討論這一結構的作用之後,再要求學生具體分析觸龍的說服步驟。
根據課文的段落劃分,寫觸龍的共有三段,可以把觸龍說服太後的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即課文第二段內容。觸龍所用計謀可叫做「假痴不癲」。面對盛怒的太後,觸龍藏起自己的來意,不提長安君,甚至不談秦軍圍趙的險惡形勢,像兩個普通老人見面一樣互致問詢,以消解太後怒意,緩和談話氣氛,這是勸說的准備階段。
第二步,課文第三段。觸龍的計謀可以叫徽「暗渡陳倉」。觸龍從為幼子求職開始,引起對誰更愛幼子的爭論,最後評論太後對燕後和長安君的不同愛法。在太後渾然不覺中已討論了如何憐愛長安君這一焦點問題,這是勸說的實施階段。
第三步,課文第四段。觸龍使用的計謀可叫做「上屋抽梯」。觸龍藉助上一階段的燕後之愛這一正面例子,擴大戰果,此時對舉趙王和諸侯子孫侯者後繼無人的反面例子,有力地論證了愛子孫就要為之謀計深遠的觀點。這就使一直為觸龍牽著走的太後自然接受了觸龍的主張,沒有退路,說服遂告成功。這是勸說的完成階段。
通過分析,觸龍形象會清晰鮮明起來。
(2)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領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
2.體會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3.理解和歸納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背誦課文。
5.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質、揖、走、郄、恃、不肖、沒死、崩、恣、約、乘」詞語。
2.歸納「質、及、甚、少、異」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2.領悟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教具准備
錄音機、《觸龍說趙太後》朗讀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故事背景
2•反復閱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導語
每當看到有些人用公車接孩子時,每當看到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備受寵愛時,每當聽到有些父母為給孩子安排一個好的工作,謀一個「好」的前程東奔西忙,不惜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時,總會想起發生在戰國時期趙威後與左師觸龍之間的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學習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觸龍說趙太後》。
一、介紹故事背景
《觸龍說趙太後》屬《戰國策•趙策》。觸龍是趙國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擔任「左師」職務。趙太後則是赫赫有名的趙威後。說起趙威後的赫赫有名,在《戰國策•齊策》里,有一段「趙威後問齊使」的佳話:齊國使節來趙,她先問收成,後問百姓,最後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後尊貴」。趙威後據理以對,道出了「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趙威後從此威風八面,青史留名。就是這位青史留名的趙威後,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有時卻過於溺愛,甚至蠻不講理。觸龍就此點巧妙地說服了趙太後。
《觸龍說趙太後》這個故事大約發生在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又趙威後執政。當時的趙國,雖然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門面,但趙太後剛執政,處於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盪不安,國勢大不如以前。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兵東下,一舉攻佔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後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國雖答應出兵,但按當時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趙國必須派太後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太後是如何考慮這件事的,觸龍又是怎樣巧妙地說服太後使長安君質於齊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二、指導自讀
1.初讀課文,讀准字音
(指導學生藉助書下注釋和詞典掃清文字障礙)
2.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生齊讀課文後用10~15分鍾時間結合課文下面注釋疏通文意)
3.三讀課文,指導誦讀,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為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太後不肯,大臣強諫」句中的「強」讀為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准字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後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後的蠻橫無禮讀出來。
(指名一學生讀,教師作指正,然後學生齊讀)
提問:第一自然段,寥寥幾筆,交待了什麼?
明確: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原因。「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點明趙國危在旦夕。趙氏求救於齊,齊必以長安君為質。大臣的強諫,太後的不肯,拉開了這個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齊讀課文)
誦讀指導:
「左師觸龍願見太後」使太後與大臣之間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本段則是觸龍與太後之間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1.此段中,趙太後言語不多,開始「太後盛氣而揖之」,最後「太後之色少解」。心態的變化溢於回答之中。要將太後從盛氣凌人到態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後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於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後要略作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提問:對這段貌似娓娓閑談話家常的對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確:此段貌似閑談,實際上是觸龍巧妙地說服趙太後的第一步。「盛氣而揖之」說明太後的思想上有準備,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樣讓你過不去。可觸龍卻採用「緩沖法」,見面後,隻字不提「令長安君為質」之事。而是訴自己的病苦,問太後起居,在敘寒問暖中使太後「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為進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三自然段
(讓一名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然後作指導)
誦讀指導:
1.「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後略作停頓。「沒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後略作停頓。
4.此段中觸龍與趙太後得對話已很投機。左師公疼愛小兒子「沒死以聞」的懇切;太後對「愛子」話題的興趣均溢於言表。因此,太後之言「婦人異甚」「君過矣」要讀得心平氣和,「然」更要讀得心悅誠服。
(學生齊讀,男女聲分角色讀)
提問:敵對情緒逐漸消失,緊張氣氛趨於緩和,觸龍為何還不提「以長安君為質」之事,而提出讓自己的小兒子「得補黑衣之數」呢?
明確:觸龍提及少子舒祺之事,不僅拆除了趙太後心中的戒備,而且使她在愛子的問題上引起共鳴。這是觸龍說服趙太後的第二步。
提問:觸龍在使趙太後在「愛子」問題上引起共鳴後,又是如何進一步引水入渠的?
明確:借太後的愛子之情,避實就虛地將燕後與長安君作比較,順勢引出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觀點,如此的旁敲側擊,終於使太後心悅誠服。這是說服趙太後關鍵的一步。
(學生齊讀,嘗試背誦)
第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中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後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讀時要把握好此點。
文意簡析:
本段寫觸龍借趙侯和各國諸侯的子孫不能永保爵位的歷史教訓,當面指出趙太後在愛子問題上的錯誤,終於使趙太後改變了態度,同意長安君質於齊。
(學生齊讀全文)
三、布置作業1.背誦第三自然段 2.完成課後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生就文中難解詞句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2.梳理歸納「質、及、甚、少、異、為」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檢查背誦情況(採用集體背誦和抽查兩種方式)
2.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秦急攻之
前因 求救於齊 三對矛盾
太後與大臣
一問飲食住行
說 過程 二求舒祺之事 三個方面
三論王位承襲
結果 長安君質於齊 矛盾解決
小結:《觸龍說趙太後》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言「說」的前因;再詳寫「說」的過程;最後交代「說」的結果。「說」字貫穿全文始終。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的觸龍;蠻橫固執、愛子心切的趙太後在敘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辭中栩栩如生。
二、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放錄音,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邊聽邊在有疑之處畫線)
學生提問:「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中的「得無」該如何理解?
明確:「日食飲得無衰乎?」句是古漢語得固定句式。「得無」與語氣詞「乎」組成「得無……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對某種情況的推測。「得無」可譯為:「該不會」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飲得無衰乎?」應譯為: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又例:「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應譯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學生提問:「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又在者乎?」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三世以前」指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晉國,三個新的諸侯建國時起。即指趙肅侯時代,趙國未稱王的時代。「趙王之子孫侯者」的「侯」為「封侯「,名詞作動詞。此句應譯為: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後繼人有還在的嗎?
三、梳理歸納「質、及、甚、少、異、為」等詞語的義項。
(學生結合課後練習二題,再藉助古漢語詞典加以梳理)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質
例句 出處 意義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捕蛇者說》 質地、底子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人質
今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史記•屈原列傳》 「質」通「贄」為古代初次拜見長輩得禮物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腰斬時用得砧墊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送東陽馬生序》 詢問、質疑
2.及
例句 出處 意義
及返,市罷 《韓非子•鄭人買履》 到……時候
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趁
自以為能不及孫臏 《史記•孫子列傳》 比得上
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史記•孫子列傳》 表並列,和
3.甚
例句 出處 意義
夜半雪愈甚 《資治通鑒•李愬雪夜入蔡州》 大
不若長安君之甚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嚴重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太
以為且筮己也,甚恐 《黔之驢》 非常
4.少
例句 出處 意義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赤壁之戰》 表短時間
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 《史記•西門豹治鄴》 稍微
自經喪亂少睡眠 《列子•愚公移山》 同「多」相對
是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 《山海經•精衛填海》 年少的
5.異
例句 出處 意義
此一異也 《馬鈞傳》 奇異
漁人甚異也 《桃花源記》 驚異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黔之驢》 特別
太後笑曰:「婦人異甚。」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特別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孟子•梁惠王》 不同
6.為
例句 出處 意義
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 《史記•孫子列傳》 做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惟天時,抑亦人謀 《三國志•隆中對》 變為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莊子•逍遙游》 叫
必為有竊疾矣 《墨子•公輸》 表判斷,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因為
公輸盤為我為(wéi)雲梯 《墨子•公輸》 前一個「為」當「替」講,後一個「為」當「製造」講
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 《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 對……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豈足托乎!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被
附:1~5句「為」讀wéi,6~8句「為」讀wèi。
四、布置作業
1.鞏固梳理歸納的成果。
2.反復閱讀,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秦急攻之
前因 求救於齊 三對矛盾
太後與大臣
一問飲食住行
說 過程 求舒祺之事 三個方面
三論王位承襲
結果 長安君質於齊 矛盾解決
[延伸閱讀]閱讀下文,完成1~3題。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戰國策•齊策四》)
1.解釋下面兩句中四個加點「使」字的意義。
(1)齊王使①使②者問趙威後 (2)臣奉使③使④威後
使①: 使②: 使③: 使④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使者不說 (2)威後曰:「不然」 (3)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說: 然: 本: 末:
3.將這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
答案:1(1)派遣 使者 (2) 使命 出使
2.(1)通「悅」, 高興 (2)是的,對的 (3)根本的 不重要的事
3.翻譯:齊王派使者拜問趙太後,信還沒打開,威後就問使者:「年成沒有災吧?百姓也沒有禍吧?齊王也沒有病吧?」使者不高興,說:「小臣奉命出使拜見威王,現在您不先問齊王卻先問年成和百姓,難道是卑賤的在前,而尊貴的在後嗎?」威後說「不對。如果收成不好,哪裡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哪裡會有國君?所以,有所問,能舍棄根本的而問不重要的事嗎?」
⑵ 那位老師有小學三年級語文主題閱讀叢書的教學設計或者教案人教版的。
我想看老師最喜歡的小東西
──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觀察日記》教學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觀察、感受心理活動變化,並表達出來。
2.培養學生觀察、積累、表達等良好習慣。
3.引導學生明白習作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4.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美好情感。
教學設想:
三年級學生剛剛從口頭作文過渡到書面作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強於書面表達能力。學生要在短時間內將自己心裡想的東西用流利的言語說出來,又將所說的言語用流暢的語言寫出來,有一定的難度。創設與作文內容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用學生「想看」、「想說」的積極動機來取代 「作文」的心理壓力,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教學重點:學生觀察、感受心理活動變化,並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學生把內心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方法:導、學、練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教具。
教學流程:
一、師: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我最喜歡的「小東西」。大家想知道是什麼嗎?
生:……
二、出示教具,激發學生「說「的興趣。(10分鍾)
師:把用黃色綢緞蓋住的東西小心翼翼的放在講台上。再揭開黃布,出現了一個裝飾得很漂亮的方形盒子。
生:眼睛睜得更大了,表情中寫滿問號,等待著與眾不同的事發生。
師:小心的輕輕搖動盒子又放回原處,示意盒子裡面的東西很貴重,說:「孩子們,盒子里有一個老師最喜歡的非同一般的小東西,猜一猜,會是什麼呢?」
生:「是……」
師:很好奇吧?想不想一睹為快?好,把你現在的真實感覺寫出來,待會兒讀給大家聽,我要選出最好奇的同學來觀看!注意,名額有限,只有三位。
【設計意圖:在課堂上創設場景,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體驗,引導他們及時捕捉自己當時的心理活動,及時的把瞬息即逝的心理感受描摹出來,寫出真實的富有個性的心理活動描寫片斷。】
三、創造情景,引導學生寫出心理感受。(18分鍾)
生:寫片段。
【設計意圖:心理活動描寫是學生習作中的一個難題。因為心理活動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事過境遷,學生無法重新獲得當時的感受,下筆自然不容易。即使當時的心理感受還依稀可辨,但孩子們即時關注自身情感的能力不強,一般難以細細描摹自己的心理。加上一般情況下,學生不會有相同的心理體驗,我設計這個情景,調動學生獲得強烈的心理體驗,有機會捕捉自己的心情。】
生:讀片段,將片段投影出來。大家評出一名寫得好的學生上前觀察。
師:「我倆悄悄地看,這是咱們倆的秘密,看完後不能泄露,你能守口如瓶嗎?」
生:「我保證守口如瓶。」
師:故作神秘地把盒子慢慢打開,半開半閉地讓他觀察。全班同學都目不轉睛的盯著觀察者,想從她(他)的反應中捕捉到答案。
生:看完後不由得笑著走到座位上。神秘氣氛彌漫開來。
師:哈哈!同學們,剛才你們都盯著他(她),想從他(她)的反應中發現什麼秘密吧,你看到了什麼?你又有什麼新的感覺?接著寫吧,寫完後我們再選兩名同學上前觀察。
生:讀片段,將片段投影出來。再選兩名同學上台觀察。
師:看的人依然不能泄密,結果依舊是觀察者若有所悟,笑而不語。座位上的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到極點,加上觀察者名額已經滿,失望情緒會油然而生。學生可能有不滿、生氣、抱怨、抗議等等表情。
師:表示無奈。「說說我必須給大家看的理由,要不把你失望或者氣憤的心情寫一寫?寫下此時的心情,實話實說,為大家爭取揭開秘密的機會!」
【設計意圖:學生平時觀察容易粗枝大葉,對人物的神態很難注意,對自己的心理感受也事過境遷就淡忘了,但對現場發生的每個細節,對自己此時的心情可能都觀察體會得非常仔細。】
生:再寫,再讀片段,將片段投影出來。
四、揭謎,小結觀察、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7分鍾)
師:打開盒子,揭開謎底──盒子里放的是一面鏡子。然後讓學生拿鏡子看裡面是誰。孩子們在鏡子里看到了自己,恍然大悟──啊!原來我就是老師最可愛的小東西呀!
師:「孩子們,那個老師最喜歡的機靈可愛的非同一般的小東西就是你啊!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非凡之處,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獨到的見解,都能創造奇跡,都是值得驕傲的。請記住,你們每個人在老視眼裡都是非同一般的,請相信自己吧!
俗話說:「勤觀察,筆生花。」有位語文老師曾對100名作文成績優秀的學生作過調查,發現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觀察生活的好習慣,87%的同學堅持寫觀察日記。我們剛才進行的就是一次觀察活動的訓練。我們不光用眼睛「看」了,而且還用內心的眼睛──心,去看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不相同的個體,所以大家觀察的結果、表達的方法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五、布置作業。(3分鍾)
請大家回去以後把這幾個片段以《我是老師最可愛的小東西》為題整理加工成一篇日記,寫出自己課堂上真實的心理活動。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我應順孩子的天性,創設情境讓學生復甦各種知覺,在盡情參與學習活動後獲得獨特的自我感受,並且自由的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從「想到的」到「說出的」再到「寫成的」,自然而然接受了觀察的訓練。並通過「能看」的誘惑激發學生大膽的展示自己的成果,不僅體現了「個性化作文」的基本內涵,還培養了學生觀察、表達的能力,養成了他們積極向上、樂於觀察表現的情感態度。這次訓練,是個性化作文研究的成功嘗試。】
板書設計:
「我」想看——老師最喜歡的小東西
很想看
羨慕他(她)
「我」 特別想看
失望、生氣、報怨
滿足、高興
⑶ 幼兒教案古詩《樂游原》步驟怎麼寫
校本課程研討:《樂游原》教案;樂游原;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並;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探究理解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感悟古詩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二、教學重難點:;1 校本課程研討:《樂游原》教案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並背誦古詩。 ②積累一些相關的詩句。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像和朗讀,並通過合作探究了解古詩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探究理解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感悟古詩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理解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感悟古詩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學具准備:課件。 四、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五、 板書設計: 樂游原 不適 → 登古原 觸景生情 夕陽美好 只近黃昏 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學生觀看古詩朗讀錄象,引入課題《樂游原》。 2、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李商隱的《樂游原》。 (二)初讀感知: 1、 齊讀古詩。 2、 四人小組交流預習時對古詩字詞句的理解,教師巡視指導。 3、 指名交流字詞理解,教師相機點撥引導: ① 解題:《樂游原》又作《登樂游原》。 樂游原:地名,在長安城南,為京城士女登高游樂勝地。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 ② 向:接近。向晚:傍晚。 ③ 意:心情。不適:不悅,不舒暢。 ④ 驅車:駕車。 ⑤ 古原:即樂游原。 4、 指名交流詩句理解,教師相機點撥。 傍晚,我覺得心情不太舒暢。於是, 駕車登上樂游原。遠處的夕陽多麼美啊!只是此時已將近黃昏,再美的夕陽也要落下了。(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強求一致。) 5、齊讀古詩。 (三)深入探究: 1、 過渡: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學習《第一次抱母親》時老師送給大家的讀書名言嗎?——(引導學生回憶)歌德曾說,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後。剛才我們用第一隻眼睛讀了李商隱的《樂游原》,現在我們一起嘗試用另一隻眼睛再深入品讀《樂游原》。 2、 自讀古詩,想想自己對古詩還有哪些疑問。 3、 出示參考質疑: ① 詩人李商隱為什麼感到「不適」? (提示:你平時會在什麼情況下感到「不適」呢?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②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中的「夕陽」只是指眼前的夕陽嗎?還可以有其它哪些理解呢? 4、 小組交流探究:將自己的質疑與小組同學交流,匯總,再嘗試探究問題的答案。 教師巡視指導。 5、 播放音樂,小組代表談談探究的結果,教師可從以下方面相機給予指導: ① 李商隱簡介:李商隱(812—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 他幼時隨父到浙江。 9歲父親死去,奉喪侍母歸鄭州。25歲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當時政治上牛、李黨爭劇烈,他被捲入旋渦,在政治上受到排擠,一生困頓失意。在詩歌成就上,他與杜牧齊名,是晚唐的重要詩人之一,又稱「小李杜」。 ② 寫作背景:李商隱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陶推舉得中進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涇源節度使王茂之的器重,王茂之將女兒嫁給了他。當時牛李黨爭正在尖銳時期,令狐楚是牛黨,王茂元則是與李黨有關。宣宗即位以後,牛黨當權,令狐楚兒子當了宰相,打擊一切與李黨有關的人,從此李商隱一直被壓抑而抬不起頭,在官場中異常失意。這首《樂游原》正是在他失意時寫下的。 ③ 前人對「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的看法:有人認為夕陽是窮途末路、悲觀的感嘆;也有人認為正因夕陽短暫美好,因此詩人要熱愛生命、執著人間、珍惜美好的時光,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因為當時是唐代後期,還有人認為詩中「夕陽」指的是唐朝,那是詩人對盛唐的追憶和對晚唐逝去的惋惜。(學生對「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的理解,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強求一致) 6、 播放古詩朗讀,學生閉目體會詩境。 7、 有感情朗讀:指名讀,再齊讀。 8、 融會背誦。 (四)總結拓展: 1、過渡:《樂游原》是一首觸景生情的哲理詩。李商隱驅車登上樂游原,慨嘆「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歷史上,也有許多充滿哲理的古詩。 2、拓展:出示一些哲理詩,齊讀——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題都城南庄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金縷衣 杜秋娘/唐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3、拓展二:李商隱的其他詩歌,齊讀——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五)作業: 1、 將你對《樂游原》中「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的理解畫成一幅畫。 2、 上完《樂游原》,我的收獲是: 3、 積累並背誦你喜歡的李商隱的詩歌。
⑷ 如何讀懂詩歌教案
一、讀懂詩歌的作用
1、詩歌備考的四個環節
知識——讀懂——鑒賞——表述
2、知識包括形象、語言、技巧、思想內容和古詩詞常識
3、讀懂的作用
讀懂是知識的綜合運用。
讀懂是鑒賞和表述的基礎。
二、怎樣才算讀懂?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麼思想(態度、觀點)
3、例如: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大意:
(我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涌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
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濛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
(遠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動;波濤洶涌,浪拍雲天,搖盪起(遠方的)天空。
襄陽風光美麗,(似乎想要把我)留下,與山翁共謀一醉。
三、如何讀懂詩歌
(一)、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後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練習:翻譯這首詩的大意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大意:
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
(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
(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
(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
(二)、如何領會深層意思?
1、聯系信息,揣摩語言
信息:題目、注釋、詩人生平、典故;意象語言、情感語言、首尾句
例1:閱讀韋應物的《寒食寄京師諸弟》,回答問題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問題:第2句中的「獨」字對全篇的結構有怎樣的作用?
第二句的「獨」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筆
問題:第4句採用了怎樣的方法?收到怎樣的效果?
第4句採用了烘托的寫法,把詩筆宕開,寄想像於故園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進一步托出了「想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遠。
例2讀《幽居初夏》(陸游),回答問題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問題:⑴詩中所寫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幽」。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③以聲襯「幽」(「鳴蛙」 )
問題:⑵本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②尾聯「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
1)、標題
如:待儲光羲不至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
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鍾鳴上苑,疏雨過春城。
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這首詩緊扣標題中的「待」字,描寫詩人等待客人的種種情景:一大早打開重門等待儲光羲的來到,詩人坐立不寧,一會兒站起來,一會坐下去,都在傾聽友人來到時的車馬聲。好像(「要欲」)聽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擊的清脆之聲,正要出門去迎接,誰知這是一種錯覺。可見詩人等待之急切。然而,從早一直等到晚(「晚鍾鳴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帶沒有到來。於詩人終於明白了(了自,已經明白),友人不會來了。「臨堂空復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復情,自多情)。可見本詩通過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表達了盼望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者說表達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
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
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後,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雲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緻,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後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後懷」正是該詩的思路。
2)、注釋
如: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作用: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
3)、典故
如:讀《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回答問題。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 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後,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後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後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於隱居期間。
問題: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4)、作者
知人
九死不悔:漫漫長路的探索—屈 原
世外桃源:疲憊靈魂的皈依—陶淵明
詩中有畫:描摹景物的頓悟—王 維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張揚—李 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見證—杜 甫
強者宣言:永不放棄的追求—劉禹錫
明白曉暢:現實主義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難再的輓歌—杜 牧
委婉隱晦:迷惘無助的宣洩—李商隱
論世
盛唐建功立業的豪歌。
中唐亂離時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敗的輓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詩。
南宋的愛國情懷入詩。
5)、注意詩歌意象句,如杜甫的詩句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中意象「沙鷗」
6)、注意詩歌中的情感句,如崔顥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2、再現情境,設身體驗
通過聯想和想像,再現詩歌情境,設身進入這一情境中去體驗、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聯系意境、情感、思想態度等相關主題詞,確認詩歌的深層意思。
相關主題詞
意境主題詞:
宏闊:蒼涼、雄渾、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寧謐、婉轉、朦朧……
熱鬧:熱烈、繁華、淳樸、喧鬧、歡快……
清冷:凄清、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情感主題詞:
悲:憂愁、凄苦、悲涼、悲傷、傷感、惆悵、沉痛、消沉、怨憤、寂寞、孤獨、煩悶、思念、惜別、依戀、眷戀……
喜:歡樂、喜悅、愉悅、恬淡、閑適、悠閑、豪放、贊美、熱愛、仰慕……
思想(態度)主題詞:
積極進取、自信豪邁、建功報國、樂觀曠達、憂國憂民、
批判、諷刺……
消極、消沉、頹廢、退隱……
四、課堂練習:領會《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這首詩的深層意思。
1、這是一首懷遠思人之作。
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這兩句詩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氛圍。
3、本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五、課堂小結(板書)
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填充內容
調整語序
整合句意
如何領會深層意思?
聯系信息,揣摩語言
再現情境,設身體驗
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六、特別提醒
1、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2、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