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華南虎教學設計

華南虎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05 13:23:07

『壹』 課文華南虎

教學目標

1.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培養追求自由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通過鑒別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的能力。

3.誦讀品味詩歌,了解詩歌形象的象徵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貳』 我要上課拉,幫幫忙,,,

教學目標:
1、有情誦讀,聯系背景,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基本把握詩歌主旨。
2、抓住關鍵,品味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讀賞析,形象探究,感受詩歌中濃厚的象徵意義。
4、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鄙棄世俗、勇於抗爭,特別在充滿誘惑的現代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感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結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及其象徵意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猛虎圖片,激趣引讀
1、圖片出示:教師出示老虎圖片,學生感受老虎風采。
①看了圖片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②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華南虎呢?
2、激趣引讀:
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為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貴一直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華南虎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具體感受一隻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詩歌朗誦,整體感知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②學生比讀(可配背景音樂)、評讀詩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師朗讀指導: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
2、整體感知:
①詩歌誦讀後,你對華南虎有怎樣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評價一下華南虎嗎?
可用如下句式:華南虎是一隻 老虎
(威嚴、高傲、嚮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三、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詩人筆下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只老虎具有什麼樣的個性?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詩句加以說明。
討論明確:這是一隻有著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的華南虎,但被囚於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山林。它具有維護尊嚴、嚮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的個性。
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卧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嚮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於壓迫,勇於抗爭。
②對華南虎,「觀眾」和「我」持什麼態度?你對「我」與眾人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討論明確:「觀眾」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態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從老虎的「悲憤」中,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觸動,有所覺醒。(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理解象徵: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所謂象徵,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麼
①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徵什麼呢?
討論明確:華南虎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的象徵。
「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②詩中的「觀眾」又代表著一個怎樣的群體呢?
討論明確:詩中的「觀眾」冷漠粗暴、庸俗無聊,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
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徵,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華南虎的心靈為什麼會感覺「屈辱」?
討論明確: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麼會感到「羞愧」?
討論明確:「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③為什麼「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討論明確: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四、提供背景,主旨探討
1、提供背景:這首詩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幹校後,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環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與華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討:
詩歌結尾作者說「我終於明白……」「我」明白些什麼?這里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麼現實意義?
討論明確: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隻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奮然前行。
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的不羈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五、詩歌比較,誦讀提升
1、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一詩,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詩歌比較,課文和《老虎》同樣寫老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在從比較中,你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4、齊讀兩首詩歌,在朗讀中體會。
六、體驗反思, 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隻被囚在「鐵籠」中的華南虎,當時你會怎樣想呢?
②假如你是觀眾,當你看到「鐵籠」中的華南虎時,你又會怎樣想呢?
③再次誦讀詩歌,體會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主題的詩句。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七、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這首詩作於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動亂」期間,表現了在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於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詩人把這種感情融注在具體的物象——華南虎身上,使華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徵意義。而華南虎在困籠中表現出來的獨立個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著啟迪著我們,事實上,這樣一種獨立精神和個性追求也正是我們青少年的追求。
2、拓展延伸:
①課外讀一些抒寫動物的現代小詩。
②以《華南虎的自白》為題,根據詩意展開想像,試著寫一首短詩。
③收集更多的寫虎的成語、詩歌及書畫。

『叄』 華南虎 教案答案

教學目標:
1、有情誦讀,聯系背景,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基本把握詩歌主旨。
2、抓住關鍵,品味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讀賞析,形象探究,感受詩歌中濃厚的象徵意義。
4、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鄙棄世俗、勇於抗爭,特別在充滿誘惑的現代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感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結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及其象徵意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看猛虎圖片,激趣引讀
1、圖片出示:教師出示老虎圖片,學生感受老虎風采。
①看了圖片後你有什麼感受呢?(獸中之王)
②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華南虎呢?
虎氏家族本有八個亞種:東北虎、(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南亞虎、蘇門虎、爪哇虎、裏海虎、巴厘虎。本世紀三十年代,巴厘虎率先滅絕;六十年代,裏海虎也絕種;七十年代,最後一隻爪哇虎又在地球上消失了。不到五十年,先後三個虎種和這個世界告別。
1949年時,華南虎有4000隻,八十年代初剩下150至200隻,現在有關專家預測,20隻左右。1973年5月,國務院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條例》(草案)中,把華南虎列為三級保護動物;1977農林部又頒布文件,將其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79年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華南虎被國際上列為世界最瀕危和第一需要保護的物種。 50年代末東北虎就與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一道被列入保護范圍,而當時華南虎卻被列為"害蟲"。50年代,僅一個福建省,解放軍和民兵捕殺的華南虎有案可查的便達530餘只。並出了無數打虎"英雄"。
目前尚存的其它四種虎還有:孟加拉虎:大多生活在印度,也有一些穿過了尼泊爾、孟加拉、不丹等。估計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數量大約為3159至4715隻; 蘇門答臘虎:僅生活在蘇門答臘,棲息的范圍從平原森林到高山。現存的它們,大約有400至500隻。蘇門答臘虎是所有種類的老虎中最小的一種;東北虎估計野生還有360至406隻。東北虎是8個亞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東北虎的桔黃色要比其它種的虎淡一些,它的條紋不是黑色而是棕色,條紋的間隔比較寬。它的胸部與腹部都為白色,其頸部環有一圈非常厚實的白色毛;東南亞(印支虎)分布在泰國的中部,在中國南部、柬埔寨、寮國、越南和馬來西亞半島也一樣能發現印支虎。估計還有1227至1785隻野生的印支虎。還有大約60隻生活在亞洲和美洲的動物園中。它比起孟加拉虎來更小而且毛色更暗一些,條紋既短又窄。印支虎的食物是野豬、野鹿和野牛。在理想的棲息地中,一般是每100平方公里可有4至5隻成虎。
( 《北京晚報》 )
華南虎是現代虎的八個亞種之一,為中國特有,所以又稱中國虎。原分布於華南、華中、華東、西南等廣大地區。體型較小,尾較細短;毛較短;毛色較深;身上有黑色條紋,寬而密集,體側常出現上下兩紋相接連成的菱形紋;毛皮幅大艷麗;性格兇猛,動作敏捷。華南虎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然而今日,華南虎的分布范圍日益縮小,存活數目極少,野外數量不過20隻左右。目前,華南虎已被國際上列為世界最瀕危和第一需要保護的物種。
2、激趣引讀:
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為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貴一直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華南虎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具體感受一隻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生難字詞)
三、詩歌朗誦,整體感知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②學生比讀(可配背景音樂)、評讀詩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師朗讀指導: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
2、整體感知:
①詩歌誦讀後,你對華南虎有怎樣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評價一下華南虎嗎?
可用如下句式:華南虎是一隻 老虎
(威嚴、高傲、嚮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四、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這是一隻怎樣的老虎?(詩中有沒有關於老虎外形的描寫?)
斑斕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長又粗的尾巴;健壯的腿;破碎的、凝結著濃濃鮮血的趾爪;破碎的牙齒;火焰似的斑紋;

②詩人筆下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只老虎具有什麼樣的個性?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詩句加以說明。
討論明確:這是一隻有著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的華南虎,但被囚於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山林。它具有維護尊嚴、嚮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的個性。
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卧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嚮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於壓迫,勇於抗爭。

③對華南虎,「觀眾」和「我」持什麼態度?你對「我」與眾人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討論明確:「觀眾」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態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從老虎的「悲憤」中,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觸動,有所覺醒。(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初步理解詩意:
通過剛才的簡要分析,談談你對這首詩的感受?
學生最有可能談到環保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感受。
3、理解象徵: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所謂象徵,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麼
①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徵什麼呢?
討論明確:華南虎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的象徵。
「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②詩中的「觀眾」又代表著一個怎樣的群體呢?
討論明確:詩中的「觀眾」冷漠粗暴、庸俗無聊,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
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徵,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4、合作探究:(難句理解)
請學生找出值得品析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或質疑。
①華南虎的心靈為什麼會感覺「屈辱」?
討論明確: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還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憐而可笑的觀眾?」觀眾為什麼是「可憐而可笑的」?
觀眾用「砸」、「呵斥」、「勸誘」等方式來對待華南虎,而且不知道自己踐踏華南虎的尊嚴是無恥的,在高貴的華南虎面前他們顯得多麼卑微和可笑;卑微的觀眾害怕華南虎,隔著兩道鐵柵欄仍感到「膽怯」,豈不顯得可憐?
③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麼會感到「羞愧」?
討論明確:「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④為什麼「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討論明確: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引出新課。
二、提供背景,主旨探討
這首詩有沒有什麼更深的含義呢?
——提供背景,主旨探討
1、提供背景:這首詩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幹校後,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關於作者:我國是個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詩歌國度,代有輩出的詩人。但不是所有的詩人都能獲得卓越的成就。只有把自己的命運與時代和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並通過獨特個性深刻感受歷史的脈搏和人民的心聲而又富有才華的詩人,才能在詩歌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在跨越20世紀到21世紀的中國詩人中,牛漢同志是命運坎坷、經歷豐富的一位少數民族詩人。他有蒙古族的血統,早年即嚮往革命,1946年他曾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捕入獄,出獄後又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那時,他即成為當時很有影響的「七月」派詩群的一員,以自己富於民族和革命激情的反抗侵略、呼喚民主的歌聲,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新中國成立後,他迅即投身抗美援朝前線,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為保家衛國而戰。但1955年後,不幸在所謂「胡風集團」的冤案中被牽連,受到不應有的對待而被迫中斷寫作。復出後,他迅即放聲歌唱,參與主持大型刊物《中國》,並長期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擔任編輯,主編《新文學史料》。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他不但與綠原共同編輯「七月」派的20人詩集《白色花》,為這個解放前曾經存在共同志趣的詩群留下可貴的紀念;他個人更新作頻頻。他的詩集《溫泉》曾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新詩獎;他還出版了《海上蝴蝶》、《沉默的懸崖》、《蚯蚓和羽毛》、《牛漢抒情詩選》等多種詩集。他雖年事漸高,卻老而益壯,至今勤奮筆耕不輟,除了詩作,他還有散文集《滹沱河與我》、《螢火集》和評論集《學詩手記》等問世。
由這些,我們能否得到一些提示讓我們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環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與華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討:
詩歌結尾作者說「我終於明白……」「我」明白些什麼?(生補充,口頭回答)這里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麼現實意義?
討論明確: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隻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
「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奮然前行。
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的不羈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三、詩歌比較,誦讀提升
1、 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一詩,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威武而充滿力量,
2、詩歌比較,課文和《老虎》同樣寫老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布萊克一詩主要內容是贊嘆老虎的威武和力量;《華南虎》主要是借虎來表達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對不羈靈魂的贊揚。
2、 在從比較中,你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自由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做人,就應該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借物喻人,用象徵手段來寫作,表達情感。
4、齊讀兩首詩歌,在朗讀中體會。
四、體驗反思, 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隻被囚在「鐵籠」中的華南虎,當時你會怎樣想呢?
②假如你是觀眾,當你看到「鐵籠」中的華南虎時,你又會怎樣想呢?
③再次誦讀詩歌,體會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主題的詩句。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這首詩作於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動亂」期間,表現了在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於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詩人把這種感情融注在具體的物象——華南虎身上,使華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徵意義。而華南虎在困籠中表現出來的獨立個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著啟迪著我們,事實上,這樣一種獨立精神和個性追求也正是我們青少年的追求。
2、拓展延伸:
①課外讀一些抒寫動物的現代小詩。
②以《華南虎的自白》為題,根據詩意展開想像,試著寫一首短詩。
③收集更多的寫虎的成語、詩歌及書畫。

『肆』 新聞閱讀與實踐 新聞是什麼 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了解新聞的定義、要素、特點、結構、傳播媒體,激發學生閱讀新聞的興趣,培養閱讀新聞的習慣和初步的傳媒素養;
②指導學生對新聞材料進行篩選、提煉,嘗試寫作一句話新聞、新聞導語,培養學生初步的傳媒素養,並訓練學生篩選、提煉、評判的思維能力,語言概括表達能力和語文實際運用能力。
2、教學重點:
①引導學生了解新聞的定義、要素、特點、結構、傳播媒體;
②引導學生理解新聞的「倒金字塔」式結構特點,指導學生對新聞材料進行篩選、提煉,嘗試擬寫一句話新聞和新聞標題,從而訓練學生篩選、提煉、評判的思維能力、語言概括表達能力和語文實際運用能力。
3、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新聞的真實性與傾向性的關系。
(注意: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等的設計,要注意融合三個維度,不能割裂、油水分離、甚至相互沖突。)
4、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講解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教師方法指導與學生寫作訓練相結合)
1、引導、啟發學生自主探究新聞材料從而得出關於新聞相關知識的結論,從而加深對新聞的認識;
2、指導學生嘗試寫作一句話新聞、新聞導語,從而訓練學生篩選、提煉、評判的思維能力和語文實際運用能力。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聞傳媒
1、調查采訪:
(教師模仿報社記者,對學生進行采訪。)
(1)你經常看新聞嗎?說說看新聞的好處?
看新聞很重要:
(1)獲取信息,擴大視野,增長見識。(積累作文素材
(2)提高思維的敏銳性和思想的洞察力。(分析與預見冊能力)
(2)你最喜歡通過什麼傳播媒體看新聞?說說你喜歡的這種傳媒有什麼特點?
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
報紙:
①容易保存,可以反復閱讀
②有很強的閱讀自由度
③適合於嘗試解釋信息
④缺點:時效性差,讀者有限,感染力相對較弱
電視:
①長於紀實再現,時效性強
②轉瞬即逝,不利於保存;
按順序播放,選擇性差
廣播:
①用描述性話語,創造視覺圖像,使人身臨其境
②口語化,重復關鍵信息
③缺點:轉瞬即逝,不利於保存;按順序播放,選擇性差
網路:
①快速,及時(滾動報道,即時翻新)
②網路新聞標題比傳統新聞標題更簡潔和追求眼球效應(分層隱藏,由頁到層的革命)
③網路報道生動活潑,趣味性更強
④網路新聞往往是動態的、聯系的
⑤網路新聞更為多樣,報道更為立體(滾動新聞、視頻、圖片、相關資料、評論)
⑥網路新聞發揮技術優勢,增強了媒體與受眾、受眾與受眾的互動(評論欄、評分欄)
2、展開辯論:
辯題:網路媒介會不會代替報紙?
正方:報紙會滅亡
反方:報紙不會滅亡
正方:
網路新聞的多媒體內容,形式豐富多樣。
網路新聞及時性強,可以滾動報道,即時翻新。
網路新聞不需要紙,更適合環境保護的需要。
反方:
報紙可以在公交車上閱讀。
閱讀網路新聞所需要的設備(如電腦)成本太高,報紙便宜。
報紙是言行商投放廣告的理想媒介。
網上閱讀對視力有損害。
目前,二者是各佔一部分秋色,甚至可以相互藉助、共同發展。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網路媒介會不會徹底擊敗報紙,就要靠時間來檢驗了。
二、新聞的定義
討論探究:
提供幾組關於「新聞」的解釋,探討「新聞」的含義。
1、關於「新聞」概念的幾種解釋,說說你的理解:
(1)《現代漢語詞典》釋「新聞」為:①報紙或廣播電台等報道的國內外消息:新聞廣播/采訪新聞。②指社會上最近發生的新事情。
(評:1是狹義的新聞體裁「消息」;2是新發生的事件本身。)
(2)《辭海》對新聞的解釋是:①報社、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新聞機構對當前政治事件或社會事件所作的報道。要求迅速、及時,真實,言簡意明,以事實說話。形式有消息、通訊、特寫、記者通信、調查報告、新聞圖片、電視新聞等。②指被人當作談助的新奇事情。如《紅樓夢》第一回:「眾人當作一件新聞傳說。」 (評:1是廣義的各種新聞體裁作品;2是新奇事件本身。)
(3)新聞(news)就是東(East)西(West)南(Spitj)北(North)四面八方的信息匯集。
(評:指各種新信息(事件)本身。)
(4)新聞就是「關於突破事物正常軌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報道」。
(評:指異常性事件的報道。)
(5)「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評:指異常性事件本身。)
(6)韋氏網路全書:第一,它指「消息」,凡是最近發生的事兒、新知識和新信息都可以算是「news」;第二,它專指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等大眾媒體上發表的對新近乃至現時發生的事件的報道。
(評:1是「消息」,即狹義的新聞;2是廣義的新聞。)
2、探究歸納「新聞」這一概念的三方面的基本含義:
(1)一是新聞的實質特徵,有人概括為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評:即新發生、新發現的事件本身)
(2)二是各種新聞體裁的報道形式的總稱,包括消息、通訊、特定、報告等;
(評:即廣義新聞各種體裁作品)
(3)三是專指消息這種體裁,包括簡訊、電訊等。
(評:即狹義新聞體裁「消息」)
我們選修《新聞閱讀與實踐》一書側重於第二層含義,即主要指的是各種體裁的新聞作品。(評:即廣義新聞)
三、新聞的要素
1、新聞的六要素: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要把一個事件報道明確,必須要說清楚哪些要素?
新聞也是一種敘事性文體,記敘的六要素也就是新聞的六要素。
新聞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即:「5W+H」
何人?(Who?)
何時?(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可概括為一句話:某人某時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現了某種結果。
2、訓練:擬寫一句話新聞。
一句話新聞,就是運用一句話,最大限度地完成報道任務的新聞。
(1)閱讀下面新聞材料,擬寫一句話新聞,不超過30個字。
中新網7月6日電中國人民銀行今日在其網站上發布公告,稱定於2008年7月8日發行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鈔一張。紀念鈔面值10元,與現行流通人民幣具有相同職能,與同面額人民幣等值流通。
Who陳述對象:中國人民銀行
What做何事:發行奧運紀念鈔
When何時:7月8日
再補充其他關注要點:面值10元,等值流通
答案:一句話新聞:7月8日央行將發行10元奧運紀念鈔,具有流通職能。
(2)全國高考試題:
用一句話(不超過30個字)概括以下一則新聞的要點。
①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德國漢堡大學的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顆已有140億年歷史的恆星。②它的形成能夠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③這顆恆星被編為HE0107—5240。④其罕見之處在於:與其他歷史稍短的恆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時產生的幾種簡單元素組成的,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顆不含金屬元素的恆星。Who陳述對象:德國漢堡大學的天文學家
What做何事: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顆恆星
再補充其他關注要點: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顆不含金屬元素的恆星
三、新聞的特點
1、真實性:
(1)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第一準則,是新聞的生命。
例①:國外媒體充滿偏見的假新聞。
記者調查揭穿達賴所謂「中國軍人扮僧侶」謊言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4月5日播出):日前,有國外媒體稱:有中國軍人扮成僧侶,並刊登出一幅「數十名武警手裡抱著喇嘛的僧袍」的照片。一經刊出,即引起很多網友的質疑。最後確認,這是一張2001年拍攝的照片,與「3.14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完全無關。
照片一發出就引起了人們的質疑。記者圍繞這張照片進行了調查。
確認這張照片是2001年9月,武警西藏總隊官兵在拍攝電影《天脈傳奇》過程中,充當群眾演員,分發演出服時拍攝的。記者找到了照片中的兩位戰士。他叫劉鵬勃,當年是一級士官,現在已經提干擔任武警拉薩支隊某中隊副指導員。
武警拉薩支隊某中隊副指導員劉鵬勃:當時這士官就是我。這個照片是2001年9月中旬,我們參加《天脈傳奇》這個電影充當的群眾演員,這張照片具體內容就是我們當時在領取劇服,當時我們穿的是八七式軍服,面料是布的,我們現在,2006年5月1號以後,我們部隊的服裝已經換了,換成仿毛料的,當時還沒有胸標,我們現在有胸標,還有臂章。
照片上的這名戰士名叫邵洪,2004年12月他就已經復員,現在在拉薩市工作。
退伍戰士邵洪:2001年9月份,中旬拍的《天脈傳奇》,主要是當時天氣比較熱,就是穿的夏常服,八七式的,而且當時的周圍的群眾都穿得比較單薄
另據記者調查,照片中三輪車上藍色簾布是2004年10月份以前的款式。2004年月10月以後,拉薩市的人力三輪車全部統一使用這種藍、紅、綠相間的簾布。
(讓學生說):國際影響,對中國形象的貶損!
例②:周老虎假新聞事件。
《華南虎照事件始末》
2007年10月12日,陝西省林業廳公布華南虎照,稱在鎮坪發現野生華南虎;
10月15日,有網友質疑照片經過合成而出,一時間被熱捧;
10月23日,周正龍與陝西林業廳一行向國家林業局匯報「拍虎經過」;
11月16日,四川一網友指出虎照原型出自一幅年畫;
12月3日,包括神探李昌鈺在內的六方專家共同為虎照鑒定,得出照片中老虎為假老虎;
2008年1月14日,國家林業局專家赴鎮坪調查;
2月3日,陝西林業廳就未按程序草率發布華南虎信息向公眾致歉;
6月29日,陝西省政府宣布華南虎照系周正龍造假。
2008年6月29日上午10點,陝西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華南虎照片事件」調查結果:
鎮坪縣農民周正龍拍攝的「華南虎」照片是一個用老虎畫拍攝的假虎照。涉嫌詐騙犯罪的周正龍已被公安機關提請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華南虎照片事件」涉及的13名相關公務人員受到處理,其中林業廳副廳長朱巨龍、孫承騫被免職;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王萬雲、信息宣傳中心主任關克被撤職;陝西省林業廳去年10月做出的「周正龍提供的華南虎照片是真實的」和「對周正龍獎勵2萬元」的行政決定被撤消;陝西省鎮坪縣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幹部李騫因虛造華南虎照片勘驗報告等嚴重失職行為被開除公職。
(讓學生說)「周老虎」假新聞的影響:
1、「周老虎」這條假新聞欺騙了13億中國人,在國內外造成巨大惡劣影響:不單是敗壞了陝西的形象,更是政府公信力的喪失!重創了中國新聞的真實性,重創了政府的誠信!給中國政府形象帶來很大的危害!國人還相信國內的新聞和各級政府嗎?國外還相信中國人、中國政府和中國的事情嗎?
陝西的政府官員為什麼一路開綠燈?第一,我們不排除他合謀的可能性,就是合謀策劃製造陝西鎮平有野生華南虎這樣一個假象,來向中央騙取巨額撥款,要成立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另一方面就是說,他沒有和周正龍合謀造假,但是他在這個照片的過程中故意放縱了這個行為,甚至把他推到前台來,讓上級也好,讓人民也好,以為這有野生華南虎,然後來提升他的政績,或者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2、「周老虎」事件的所謂水落石出,再一次證明了網路力量和民意表達的強大,從中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
(1)促使2008年5月1日,中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行,條例規定,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
(2)最後中央介入,處罰了13名政府公務員!堅持正義的信念:假丑惡必敗,真善美必勝!
(3)新聞工作者的傾向性與事實表現的傾向性要一致。
討論探究:
書本:「里根兒子領取失業救濟金」新聞事件的不同標題與不同解讀?
學生討論回答。(不同媒體的報道傾向:媒體觀點傾向)
結論:
傾向性:經過主觀選擇和加工,受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習俗觀念等因素的影響,純粹的客觀、真實是不存在的。新聞工作者的傾向性與事實表現的傾向性要一致。
(3)「合理的想像」並不符合新聞真實性的原則。
討論探究:
書本:帽子與頭發,黃繼光的心理活動。
結論:
新聞界基本達成共識:「合理的想像」並不符合新聞真實性的原則。
2、時效性:
簡單的說,就是新和快。要是新近發生或發現的事件,而且報道的速度要快。
上午的頭條,就是下午的末版;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
3、重要性:
信息:有的有用,有的無用。
新聞重要性:要滿足讀者需要,也就是看新聞的人很關心的,或對他來說有幫助的。
4、其他:
以書上《14歲的小斌在網上玩游戲》為例,讓學生談感受說特點:
(1)新鮮感(獨特,新穎)
(2)異常性(獨特,新穎,不同一般人一般事,還包括趣味性、可讀性、人情味)
(3)接近性(年齡、身份、心理、事件)
(4)顯著性(在接近性基礎上而比較特殊的一個)
四、新聞的結構
1、「倒金字塔式」結構:
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
新聞的結構一般分為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中標題、導語、主體是新聞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①標題:標題是用來概括新聞的主要事實的,要求准確、凝練、新穎、醒目。形式有單行標題,多行標題:
引題(引標):交待形勢,烘托氣氛,說明背景等。
正題(主標):對一則消息內容的高度概括。
副題(副標):往往是重要事實結果的提要。
②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句話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
③主體:是新聞的軀干,是對導語的進一步擴展,要用充分的事實表現主題。
④背景: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
⑤結語:是交代新聞事件結果的話。可有可無,視具體情況而定。
2、新聞報道為什麼要「打破順序」?
新聞要求簡潔、凝練,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充分的信息;在所有新聞要素中,強調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內容。
「七秒鍾效應」: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一下子抓住受眾的注意力。
如讀者看過導語後,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內容,這種結構形式的特點避免了消息寫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淹沒在大量一般性事件中,突出了「七秒鍾效應」。
3、訓練:擬寫新聞導語(壓縮語段)
指導:導語往往是新聞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讀者看過導語後,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內容,這種結構形式的特點避免了消息寫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淹沒在大量一般性事件中,突出了「七秒鍾效應」。
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句話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是新聞事件的高度概括。是導語「金字塔式」結構的最上層,是新聞的核心。
要求以簡約、精煉的文字,把所要報道的新聞事實的要點和要旨揭示出來,以喚起讀者的注意,並引出新聞事實的主體。可看作標題和正文之間的一個中介成份。
例①:
閱讀下面新聞材料,請擬寫新聞導語(不超過100字)。
玉柴職工為抗震救災捐款91萬元
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著每一個玉柴人的心。5月15日,由黨委和工會統一部署,玉柴集團舉行了抗震救災捐款儀式。公司領導晏平董事長、股司李天生總經理、集司古堂生副總經理、劉碧清副董事長、股司梁萍書記等公司領導帶頭捐款。各單位紛紛響應,在捐款中,物流公司捐款數額達9.2萬元,銷售公司捐款7.8萬元,發動機一廠捐款6.2萬元,地處外地的玉柴海南公司、廈門公司、專汽公司、桂林工程公司,以及從玉柴主輔分離的單位如服裝公司、康源公司、紙品公司等也紛紛響應,積極捐款。
心系災區,職工捐款熱情高漲,紛紛奉獻愛心,20 元,50元,100元,200元……,金額不在多少,在於時刻牽掛災區的愛心。吳宗海是玉柴冷加工廠的一名普通員工,家境並不寬裕的他,捐出1020元,朴實的他說,我通過電視看見四川大地震傷亡很慘重,感到很難過,看到很多人去抗震救災,感到很感動,我只是捐一點錢,盡一點社會責任。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玉柴員工,用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傳遞自己對災區人民的關愛。現在,員工的捐款總額已上升至91萬元,而捐款還在源源不斷的涌來。
答案:導語: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著每一個玉柴人的心。5月15日,玉柴集團舉行了抗震救災捐款儀式,一萬多名職工僅用一天時間就捐出91萬余元,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愛的奉獻贊歌。
例②:
全國高考題
廣播稿要求通俗、口語化,一聽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廣播稿時,有四處非改動不可,寫出這四處的序號。(2分)
自從(a)我省西部(b)地區發生強烈地震(c)以來,本市各界(d)對震災(e)以後的人民生活十分關心,積極開展賑災(f)活動,捐款累計(g)已逾100萬元之巨(h)。我廠原來已經捐款(包括捐贈衣服、物品折款(i))8萬元,昨天又捐款2萬元。這些錢物已經轉送(j)到了災區(k)。
答案:仔細分析這段話的劃線詞語其實是比較符合上下文語境的,但是在「廣播稿」這個外部語境的制約之下,好多地方就顯得不得體了。「廣播稿」要求通俗,口語化,一聽就明白。「賑災」與「震災」同音,聽廣播分不出來。「逾100萬元之巨」不合通俗、口語化的文體要求,要改成「超過100萬元」。括弧中的話也不能讀出來,也不符合「廣播稿」的要求。
五、課堂總結
1、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傳媒,定義,要素,特點,結構),學會閱讀新聞,養成多看新聞的習慣,積淀傳媒素養。
(1)新聞傳媒:報刊、電視、廣播、互聯網。
(2)新聞定義:指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等大眾媒體上發表的對新近乃至現時發生的事件的報道。
(3)新聞六要素:即「5W+H」: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可概括為一句話:某人某時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現了某種結果。
(4)新聞的特點:真實性、時效性、重要性、其他(新鮮感、異常性、接近性、顯著性)
(5)新聞的結構:「倒金字塔式」結構。
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

2、嘗試擬寫一句話新聞、新聞導語,提高篩選、提煉新聞材料的敏銳性和語言概括表達能力。
(1)擬寫一句話新聞:
根據新聞六要素把主要新聞事實概括為凝練的一句話:
某人某時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現了某種結果。
(2)擬寫新聞導語:
是新聞開頭的第一句話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是新聞事件的高度概括。
要求以簡約、精煉的文字,把所要報道的新聞事實的要點和要旨揭示出來,以喚起讀者的注意,並引出新聞事實的主體。

『伍』 華南虎

《華南虎》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華南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是詩人牛漢於「十年動亂」期間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時創作的,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徵,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具有欣賞簡單文學作品的能力。這篇文章是一首描寫動物的詩歌,大多數學生比較感興趣。按照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他們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設計理念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們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引導他們積極投身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本首詩,以朗讀為主,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交流體驗,使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通過鑒別關鍵詞句,整體感知詩的內容及感情。

2 、誦讀品味詩歌,了解詩歌形象的象徵意義,欣賞詩歌的形象。

3 、培養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課前准備

生: 1 、熟讀課文,解決字詞。

2 、收集有關華南虎,虎的資料、圖片。

3 、收集有關虎的成語和詠虎的詩歌。

師: 1 、選擇適合本詩的背景音樂。

2 、投影片。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比賽激趣

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成為古今中外人們描繪抒情的素材。現在就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有關猛虎圖,詠虎詩及關於虎的成語,展示一下(同學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展示的多,教師總結比賽結果。)

虎,以它的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人們的心靈,但是,籠中之虎會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牛漢的《華南虎》,感受它的內心世界。

本導語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另一方面是為了檢驗學生搜集、積累材料的能力。此外,以競賽的形式來進行,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上課伊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

二、朗讀課文,營造氣氛

1 、范讀,配放背景音樂(背景投影顯示)

(學生聽讀,欣賞,品味語氣、節奏,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 、學生自由朗讀。

(可採取多種形式讀,進行朗讀比賽,要求學生要投入感情,這樣,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感受,進一步把握詩的內容。)

配樂朗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參與的熱情,使其有成就感,培養學生學會傾聽良好習慣,規范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對詩的理解力,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愉快的氛圍。

三、問題探究,整體感知 (投影顯示)

1 、 華南虎在詩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試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詩句加以說明。

2 、怎樣理解本詩最後一段的意思,說說在華南虎的形象中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帶 著 問題朗讀課文,理清結構,然後小組合作探究,代表交流,教師適當進行背景介紹。)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整體感悟主題的能力,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回答問題,這將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己的創見、獨見。明確華南虎的象徵意味,它所代表的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詩人借虎喻人,也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從而了解這首詩表達的深層含義。

四、賞析品味,質疑問難 (投影顯示)

1 、如何理解加線詞語的含義

①是 屈辱 的心靈在抽搐嗎?

②還是想用尾巴鞭撻那些 可憐而可笑 的觀點?

③我 羞愧 地離開了動物園。

④我看見了 火焰似 的斑紋和 火焰似 的眼睛。

設計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品味詩歌的語言,進一步把握全詩主旨,逐漸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從而品味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2 、把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或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交流。

(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互相解答,共同交流。教師則適當點撥,宏觀調控。)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樣做,既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服務者的新思路,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比較差異,拓展延伸 (投影顯示)

閱讀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老虎》,加以對比;看看兩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布萊克一詩的主要內容是贊嘆老虎的威武和力量;《華南虎》主要是借虎來表達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對不羈的靈魂的頌揚。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兩首同一題材的詩的比較閱讀,更進一步體會《華南虎》一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藉此機會,開闊學生視野,擴大新詩的閱讀范圍。

六、口語交際,鞏固提高

嘗試寫一首小詩,寫出你喜愛的一種小動物的形象氣質。

(課上時間有限,未必寫完整首詩,交流幾句即可,課後書面完成。)

此環節的設計既對學生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其表達能力,又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七、多角反思,課堂小結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反思、總結,以便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自讀課,一課時完成。課堂結構比較緊湊,問題的設計也很精煉。課堂上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不是由老師一段一段的講讀,而是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對於詩歌教學,我重視朗讀課文,在讀中學,讀中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培養了良好的語感。課堂中,不忽視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教育學生關愛動物,善等生命。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小組合作交流,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中力求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比如採取比賽方式,討論交流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這節課,我真正嘗到了探究式學習的甜頭,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展示自己。有一名平時特別不愛發言,非常靦腆的女生不但主動舉手要求代表全組參加競賽,而且發揮出色,博得陣陣掌聲,並為本組贏得一枚寶貴的小紅花。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健全的人格,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上的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評析

新課標強調凸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求課堂教學是民主、平等的討論過程,李剛老師這堂課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上的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本節課中,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發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只注重少數尖子生或照顧大多數尖子生的觀念。教學流程的設計清晰,上課伊始,便以競賽的方式導入新課,很新穎,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啟發他們參與的熱情;在朗讀環節中,配放背景音樂,教師聲情並茂的范讀,學生練讀比賽,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探究也是教師精選出來的,通過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品讀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比較閱讀和口語交際,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達到能力的遷移和提高。整個課堂都力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從這節課中看出,學生已初步具有了欣賞詩歌的能力,初步領悟了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豐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不再是舞台上的牽線木偶受人擺布。「質疑問難」和「朗讀比賽」是這節課的亮點。教師在課堂中的點撥比較到位,宏觀調控,適時適中,善於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學生容易接受。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受到熏陶和啟迪。

總之,作為一節課改課,我覺得符合「新課標」要求,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

『陸』 我的第一本書教案 謝謝

《我的第一本書》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幽默、凄慘、奧秘,翻來覆去」等詞語。

2.整體感知文意,繼續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徵。

3.品評含意豐富的語句,養成正確的語感。

4.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激活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含。

教學重點

品評重點語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教學程序及師生雙邊活動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提及詩人牛漢,我們自然會聯想到他筆下的那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的華南虎的形象。(教師引領學生誦出: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一篇隨筆《我的第一本書》,去感受承載著人生歷程和獨特感悟的「第一本書」,去思考人生命運這個鮮活的話題。(板書文題、作者)

二、學生回憶詩人牛漢的創作經歷

教師視情況進行補充.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請同學們默瀆課文,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並積累詞語。

教師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慘 奧秘 翻來覆去 溫厚

2.學生再讀課文,揣摩、理解課文內容。

思考:60年前小學一年級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的國語課本有著怎樣的經歷令作者永誌不忘,以致專門著文紀念?

學生跳讀課文3至8語段,簡要復述「我的第一本書」的不同尋常的經歷。教師提示注意其中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濃濃的真摯情意。

3.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研討:

(1)文題「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學生暢談閱讀體會,老師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如果說課文主體部分寫的「不同尋常的第一本書」是人生第一課的話,那麼寫父親領「我」離開本村到崔家莊念書則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書」,也即走進求知的世界。這貧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2)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的不幸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四、研讀探究

1.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語句。請學生感情閱讀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麼?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其童年生活的艱苦而沉重,不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麼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氣,能和小夥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麼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2)這里「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麼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後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後者。

2.教師導學:閱讀本文,我們不僅為第一本書承載的故事所感動,更多的震撼是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濃濃情意,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的鄉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和作者對生活的那份獨特的感受。請同學們聯系生活體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具體深入地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學生小組交流,並推舉代表在班上發言,教師歸結。

3.學生自由誦讀全文,研討: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還特意補敘了喬元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裡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這算得什麼「出息」呢?作者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考了第一名,說明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父親以他教師的經驗感覺得出,這樣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當「我」拿回那半本讓父親裝訂完整的書時,他哭著對「我」說,他不能再上學了。這樣,那半本書或者說父親為他裝訂的那奉書,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了。而「我」後來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上學去,(再後來,「我」讀了中學,讀了大學,成了詩人。)而喬元貞這樣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在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地的文化、經濟的極度貧困和落後,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

掙扎。課文補述喬元貞的命運這一情節.引發我們更深入地思考生活與人生的命題,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改變命運」的現實說法。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文中「第一本書」不同尋常的經歷,給了作者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的確,恰如一位哲人所說,生活是—所大學。無論其中是不幸,還是喜悅,那都是記憶中揮之不去的風景,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悟,亮色總是會有的,而且是擴展著的。這難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嗎?

七、布置作業

離別、送別在文學描寫上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古往今來,描寫離愁、別緒的名篇佳作無以計數,請你寫出三個寫離別、送別的詩句。

板書設計

我的第一本書

牛漢

「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父子之情

我的第一本書 同學、朋友 人與狗的情趣

『柒』 七年紀語文導航

初一·文言文閱讀練習題之《狼》
山中雜詩 竹里館 古詩《竹里館》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聞笛
逢入京使 滁州西澗
江南逢李龜年 送靈澈上人
約客
打開看見

『捌』 怎樣有效構建初中語文活力課堂

新課程強調語文學科應尊重生命,關注人的生命發展,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盡管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已十年有餘,但目前還是沒有擺脫單調乏味、枯燥無趣的境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如何順應課程改革的潮流,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呢?
一、彈性預設,為課堂活力張本。
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要求教師備課要充分關注學生,要給學生創造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發展空間。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活躍起來。教師對整堂課從內容到教法的預設要富有彈性,做到「目標留心中,方向緊跟蹤」。設計的問題宜粗不宜細,宜開放不宜於封閉。
例如:筆者教《華南虎》(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一文,根據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以下幾個自學問題:1.文中的華南虎有怎樣的個性?用「我從詩中()一句,讀出華南虎是一隻()的老虎」的句式說話(可從華南虎的處境、外形、個性方面作答)。2.面對華南虎,觀眾有什麼態度?用「從詩歌()一句,我讀到了一群()的觀眾」的句式說話。3.從詩中,你讀出了詩人在面對華南虎的時候與其他觀眾的態度是一樣的嗎?4.生活中還有許多具有華南虎這樣的不羈的人物,你能舉出在困境面前不悲觀失望勇於與命運作頑強抗爭的「老虎」嗎?
問題設計思路按照從形象分析——主題剖析——作品現實意義進行預設。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在課堂上不拘泥於一種答案,從而可以暢所欲言。教法學法的設計也是如此,它更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又如《屏》(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一文的教學設計,因為是一篇說明文,如果簡單的從說明內容、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方面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課堂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筆者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假如時光倒退兩百年,你是一家屏風店的老闆,你如何向顧客推薦你的商品?課堂上學生就這個環節以組為單位進行了課本劇的表演,配以自己畫的各種插圖,每組學生按自己扮演的角色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介紹了屏的種類和功用。課堂情境非常活躍,學生在輕松有趣的表演中掌握了屏的有關知識,從而達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由此可見,一堂課好課的前提是教師對整堂課的全盤把握,並能根據教材及學生特點藝術性的作出預設。
二、平等對活,為活力課堂奠基。
新課程強調:「語文教學是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台上「唱獨角戲」的演員,學生也不再是台下的看客和聽眾;課堂上師生之間是生命的對話與交流,是教學相長情境下的切蹉探討;學生能在和諧、寬松的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學習。
例如筆者教學《黃河頌》一文時,與學生展開的對話片斷:
師:同學們,通過初讀,你感受到課文當中的哪些詞句我們要特別把它讀好?
生:「望黃河滾滾」的「望」。我認為讀的時候聲音要拖長一點。因為作者站在高山上面,看到黃河非常的磅礴。
師:哦,非常的磅礴。所以我們的聲音也應當怎樣?
生:適當的延長,體現出一種高遠的感覺。
師:好,試一試。
生:我認為「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這句應該稍微讀重一點。因為黃河是呈曲向流動的,在這里應把它讀得有一種高低起伏的感覺。
師:有見解。這句表現黃河的什麼狀態呀?
生:宛轉。
師:那麼聲音也應當隨之變得有起伏的變化。是不是?來,試一下。
一段課文朗讀指導在師生平等對話中展開,營造出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這就是活力課堂的基礎。
三、捕捉生成,為活力課堂潤色。
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的展開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育機智,敢於隨著實際情境及時調整課堂內容和教學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有創新,才會精彩紛呈。
如筆者教《香菱學詩》一文時問學生:「同學們,《香菱學詩》節選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原題為『慕雅女雅集苦吟詩』,比較一下這兩個題目哪個好呢?」這時一個學生說:
「我認為這兩個題目都不太好,原題要改為:『慕雅女雅集吟苦詩』更好。因為香菱是個苦命人,她從小就被拐賣,失去親人,所以得詩兩句:『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來吟唱內心的孤苦。」
學生的回答不在老師預設的范圍之內,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怎麼辦?教師是否還按照原來的預定的思路強拉住學生跟著自己走呢?筆者接下來問學生:「這篇課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到底是什麼?是要表現香菱學詩刻苦還是她的悲苦命運呢?」學生思考之後回答:「《紅樓夢》是一首女性的悲歌,香菱是其中最具有悲劇色彩的人物。所以她吟的是自己的苦命詩。」教師再次追問:「如此一個命運多舛的人物,也沒放棄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作者所要表現的僅僅是人物的悲劇色彩嗎?」學生小組交流後得出結論:「作者要贊美香菱,贊美她的好學,聰明,勤奮,所以它也是一首女性的贊歌。但這樣一位光彩照人的女性最終被摧殘,被踐踏,就更增強了作品的悲劇效果。」
當課堂上出現生成的時候,教師要善於利用,把握課堂生成與課堂中心教學目標相一致的總方向,恰到好處的進行點撥,讓生成資源為課堂潤色。
四、陽光評價,為活力課堂護航。
新課程強調:「評價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鼓勵式為主的肯定性評價,要讓學生感覺到陽光般的溫暖和明亮,從而使學生願學,樂學。評價時要注意以下方面:
1.評價要真誠。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真誠,從語言表達到姿勢表情都要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如果一堂課下來,教師都用「真好」、「你真行」、「真聰明」、「真了不起」一類的語句,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覺得枯燥,尤其是對於已步入初中的學生;
2.評價要因人因境而異。
當一個學生盡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難的時候,可以對他說:「你的想法很獨特,能告訴大家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嗎?」一個學生回答問題錯了的時候,可以對他說:「老師看得出你很善於思考,說錯了也沒關系,能大膽舉手就是一大進步。」同時,在評價時對於膽大的學生與膽小的學生、成績好的與成績差的學生要區別對待,要讓膽大的、成績好的學生學會冷靜思考,膽小的、成績差的學生學會樂於表達。
3.評價要充滿期待。
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的期待高,學生未來的發展就大。教師在課堂上要敢於放手,凡學生通過個人自學或小組合作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都要期待學生自己來解決,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上教師可以常用 「誰有更好的意見?」「這個問題提得很有價值,誰能解決它?」「別著急,再想想,你會想起來的。」等等這些評價性語言。盡可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發揮他們的創造性,使學生在課堂上長久的保持飽滿的情緒,從而為活力課堂保駕護航。
總之,教師要始終牢記課堂教學是人的教學。語文教學一定要關注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反思,不斷創新,彰顯語文學科的生命活力,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樂園。

『玖』 馬的教學設計

1.通過誦讀,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體會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3.抓住關鍵,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聯系當時情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生字生詞: 剽悍(piāo hàn) 瘡痍( chuāng yí ) 項鬣(xiang liè) 遒勁 ( qiú jìng) 羈絆(jiban)教學重點、難點:1.通過多種方式的閱讀,培養學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的能力。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3.品味文章對馬的人格化描寫語言,體會作者情感。 一課時教學方法:朗讀法、講授法、問答法學習方法:讀寫結合法、朗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教學流程:
一、導入:
1用激情昂揚的語言贊馬,強烈感染學生,引入文本學習。
2.作者簡介: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像課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僕,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重點字詞音形義;綴詞成句(以挑戰對手的形式進行)2.概括文章寫作內容:明確:本文寫了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馬的兩種不同生存狀態。
三、精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你從老師的朗讀當中聽出了什麼?明確:就所聽到的內容而言,我聽出了家馬的勇毅、馴良的特點。2.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勾畫出描寫馬的形貌的語句。明確:被奴役的標志:披著鞍轡 嘴巴變形 腹側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標志:帶黃金鏈條 編項鬣細辮 蓋絲綢錦氈。3.學生默讀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野馬特點的詞語?明確: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貴 品德:豪邁獷野 樂於群居 和平生活4.快速閱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找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野馬的形貌進行描寫的?(以搶答的形式進行)明確:身材勻稱優美 頭部比例整齊 眼睛閃閃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襯托裝飾 尾巴下垂茂盛 皮膚堅實敏感
四、聯系自己實際,體會作者情感1.假如你是一匹馬,你願意做哪一種馬呢?你會怎樣想呢?明確: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麼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麼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曉聲《如果我為馬》中的片段)2.怎樣看待人類對馬「高貴的征服」?明確: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3.你體會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傾向了嗎?明確:對家馬深深地同情,對野馬由衷地贊美
五、品詞析句,發現亮點1.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美(修辭美 韻律美 畫面美)2.品味文章對比手法的運用明確:被人工改進的家馬與美麗天然的野馬進行對比野馬的形貌與其它動物的形貌進行對比,作者對家馬的深深同情與對野馬的由衷贊美進行對比。3.找出你認為有疑難或者蘊含深意的語句,進行解讀賞析。如:「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討論明確: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總結存儲1.拓展延伸:用傾訴性的語言寫一段話,表達你對馬的情感,學生當堂深情朗讀,師生共同分享。3.與牛漢的《華南虎》寫作手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2.總結存儲: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文,也是一篇禮贊自由的優美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被奴役之馬的深切同情。
七、作業布置1.收集有關馬的成語、典故2.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你喜歡的一種動物
附:板書設計馬(法國)布封家馬(人工改進) ←───對比───→野馬(美麗的天然)性情:呈馴良 天然美(自由)形體: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勻稱)深深同情 ←─────對比─────→由衷贊美編輯短評:這則教案最可取的地方是重視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訓練,但並不顯得死板。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保證了這節課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溫立三) 覷qù:看。
鬣liè:馬脖子上的長毛。
剽悍piāo hàn:勇猛,強健。
疆場jiāng chǎng:戰場。
馴良xùn liáng:和順善良。
勇毅yǒng yì:勇敢堅決。
窺伺kuī sì:暗中觀察情況。
迎合yíng hé:故意使自己的言語或舉動適合別人的心意。
瘡痍chuāng yí:創傷。
枉然wǎng rán:得不到任何收獲,徒然。
闊綽kuòchuò:豪華奢侈,排場大。
觀瞻guānzhān:具體的形象給人的印象。
妍麗yán lì:美麗。
庇蔭bì yìn:遮擋陽光的樹木等。
遒勁qiú jìng :雄健有力。
獷野guǎng yě:粗野強悍。
畸形jī xíng:生物體某部分發育不正常。
顎骨è gǔ:下巴上面的骨頭。
慷慨以赴kāng kǎi yǐ fù:毫無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相得益彰xiāng dé yì zhāng: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處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顯。
有過之無不及:yǒu guò zhī wú bù jí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不如的(多用於壞的方面)。

閱讀全文

與華南虎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