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誰有初三語文下冊的教學案我要出師表的答案!
一、主旨概述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准備征伐曹魏。因後主劉禪昏弱,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深懷內顧之憂,臨行前上此表文,給後主以告誡和勸勉,希望後主認識到必須親賢遠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同時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對後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決心。
二、結構內容
本文分三部分,全都著眼於「出師」二字。第一部分談治國的大計,是為了消除出師的後顧之憂。諸葛亮這次出師時,劉禪才20歲,又昏庸無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受壞人蠱惑,必將導致國內政局不穩,對前方產生重大影響。正因為如此,諸葛亮在這個部分里不僅向劉禪反復闡明開張聖聽、嚴明賞罰和親賢遠佞的道理,而且薦舉人才來管理「宮中之事」和「營中之事」。消除了這個後顧之憂,諸葛亮才能專力伐魏。第二部分是關於出師這一決策的說明。這種說明不同於奏議,不是反復陳說出師的利弊得失,而是陳情式的,就是陳述作者的心願。為此,諸葛亮歷敘身世,從「躬耕」說到「遂許先帝以驅馳」,又從劉備臨崩寄大事說到自己的決心,其間五次提到「先帝」,極力表達自己「感激」和「憂嘆」的心情;最後集中到一點,將出師伐魏視為「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這樣來說明出師的決策既能打動君主,又有利於說服持不同意見的人。第三部分歸結全篇主旨。由此可見,本文結構具有重點突出、邏輯嚴密的特點。
三、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
由於本文是秦章,是作者出師前向後主劉禪一地的恩主先帝劉備的兒子,現今的蜀國皇帝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興復雙室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在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以做到對劉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達到勸諫的目的。論述切中要害,分析透闢,針對性強,寓情於議,值理交融,言詞懇切,說服力強。敘事寓情於事,委婉動人,感情真摯。所敘之事,如推薦賢才,講身世,談經歷,都是為議論服務,使他對劉禪提的建議與要求,有理有據,更能使人信服。
由於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託付國家大事之任,此文全篇為他的「報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貫穿。在文中,他滿懷深情念先帝(提到先帝之處13次),滿腔摯愛諫後主(7次提及陛下),他對劉彈的反復幼諫,諄諄叮嚀,言辭懇切,語重心長。忠義之理,殷切之情,處處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現了他這位元老重臣對劉氏父子的忠肝義膽。
統觀全文,開篇論及形勢以警其(劉禪)心,繼之以進諫舉賢以正其治,轉而自述平生以動其情,結尾點明興漢之主旨以勵其志。文中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更增加哀婉懇切之情。全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理至情濃,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從而成為千古「至文」,歷來為忠良義上推崇和傳誦。
四、質朴、懇切而精練的語言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報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貫穿全篇,處處不忘先帝「遺德」、「遺詔」,處處為劉禪著想,殷切期望他繼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復漢室」之大業。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質朴、懇切的語言風格。他心之所想,筆之所寫,請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無比喻,去華麗,重真情實感,處處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長輩的口吻。
本文語言精煉,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對偶句式,如『特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上忘身於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這體現了東漢末年駢體文流行的時代風尚。本文有大量的合成詞,是出於諸葛亮的首創,不少詞經過他的提煉,後來成為富有生命力的成語,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作姦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雲」等。
五、讀講議結合的教學方法建議
讀,就是要反復誦讀,首先要讀准字音,劃分停頓,然後根據練習第一題的要求,讀得層次分明。朗讀應貫穿教學過程始終,講一段,背一段,最後連貫背誦全文。講,就是疏通文義,上面已經說過,這里只補充一點:講,不是由教師包辦,也要讓學生參加,即使只能說出字面上的意思也是好的,要藉此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議,就是討論文章的理路和主旨。
以上三者,讀為主,講次之,議為輕。三者交互進行,再輔之以簡明的板書,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涵的教學方法建議
由於課文內涵較深,教師必須重視疏通文義的工作。不能停留在把課文譯成現代漢語上,更不能過多的涉及語法,把本來簡單的內容變得復雜起來,而要講講作者說話的背景、原因和意圖,使學生能較好的理解那些話的內涵,這樣才有助於記誦。
較難處理的是說話的背景。講背景不宜過細,不能把它變成講故事,但偶爾用之也未嘗不可,例如「樂不思蜀」的故事確實說明劉禪說話存在著「失義」的情況。有些地方只需要點一下,例如講到「親小人」時就應指出劉禪寵信宦官黃皓。在講完某些段落後,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也可用簡要的史實作補充說明,例如講完第三、四、五段後,可以指出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還維持了29年(234—263),主要原因就是諸葛亮選好了接班人;講完第八段後可以指出,這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自貶三等,去丞相號,說明「不效則治臣之罪」決非虛語。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一、介紹背景
認真閱讀「閱讀提示」的內容,了解本文寫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國事無論巨細,莫不取決於諸葛亮。
公元227年,諸葛亮認為伐魏的條件已經具備,但在內政方面,還覺得放心不下,因此臨行前上《出師表》給劉禪,希望他親賢遠佞,修明政治,保證北伐成功,徹底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帝王之業。充分流露出憂心國事以及臨行依戀的心情。
二、閱讀分析
1.自讀「閱讀提示」,了解下邊幾個問題:
(1)「表」這種文體的一般內容和作用。
「表」的一般內容是議論和敘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議的一種,用於向君王陳說作者的請求和願望。
(2)本文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寫的?
本文寫於蜀漢建興五年蜀漢第一次出師伐魏之前,當時蜀漢已從猇亭戰役的慘敗中恢復過來,既與吳國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亂,所以諸葛亮決定北上伐魏。
(3)諸葛亮寫本文的目的是什麼?
希望國內政治修明,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使他「北定中原」計劃得以實現。
(4)全文的主旨是什麼?
使後主劉樣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2.熟悉課文
(l)教師范讀。
要求:認真聽讀,注意字的讀音。
(2)學生各自放聲讀兩遍課文。
要求:讀准字音,盡量讀好句中的停頓。
(3)請8位學生每人讀一段課文(第8位學生讀最後兩段)。
教師隨時糾正學生的讀音錯誤。
(4)讀課後練習一中列出的長句子。
讀讀,議議——請學生說說每句話大意。
(5)齊讀課文。
要求:讀准字音和句中停頓,盡量讀得流利。
三、總結、擴展
本節課著重介紹寫作背景及寫作目的,同時能朗讀課文,消滅生字詞,讀好長句,為加深認識做書後練習一。
在能讀熟的基礎上,請找出課文中成語並把它寫在讀書筆記上,語文重在積累,想一想由這些成語還能想到有關的一些成語。
第二課時
一、疏通文意
方法:二人小組,對照注釋逐句弄懂課文大意,將二人都不明白的語句畫下來,待集體解疑。集體解疑,教師適當講解,重在指導學生自己讀懂語句的意思。最後,請幾個學生每人講一段課文大意;教師在學生擇課文時,提出語句里的重點詞語。
二、朗讀課文
要求:讀出語氣,思考: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劉禪提出了幾條建議?他反復陳說的是哪一條?
請班裡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朗讀。
三、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l)討論剛才提出的思考題。
提示學生再讀「閱讀提示」。
(2)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劉禪提出了幾條建議?
共3條:①廣開言路——「開張聖聽」;②嚴明賞罰——「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遠佞——「親賢臣,遠小人」。
(3)他反復陳述的是哪一條?為什麼?
是親賢遠佞這一條。因為劉禪是個昏君,容易受壞人蠱惑,如不親賢遠佞,就會出現「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偏私,使內外異法」等情況,再好的方針、政策也不能貫徹執行,而「親賢」更重要。「開張聖聽」,對賢臣「親之信之」,要「咨諏善道,察納雅言」等,都是開導劉禪要「親賢」。
(4)參看「閱讀指導」劃分全文結構,明確每一部分的意思。
四、完成練習
當堂完成書後練習二先二人小組討論後,後全班討論答案。
五、總結、擴展
諸葛亮在這篇表文中,向劉撣提出了3條建議:廣言路--開張聖聽;嚴明賞罰——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親賢遠佞——「親賢臣,遠小人」。這三條建議在內容上緊密關聯。諸葛亮在這里以老臣的身份,諄諄告誡,表現了一片忠誠化國的心情。同時也說明了出師遠征之前,對宮中、府中都作了妥善安排,思慮精細。
諸葛亮的文章寫得周密暢達,他的散文開門見山,直抒己見,感情真摯,質朴清新。文中諄諄勸誡劉禪尊賢納諫,嚴明法治,說明出師的目的和任務,披露自己的忠心,情辭懇切,肝膽照人。
只有教學案,希望對你幫助,你這個問題這里別人問過,直接去(.comhttp://www.jhyuwenfu.cn)去看吧。」
② 求《陳情表》優秀教案!(內容簡練,重難點突出,板書設計構思新穎)謝謝!
教學目標 :
1 ,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 ,鑒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 ,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讀方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採取多種方法反復誦讀;對難於理解的段落,可以採取研究性學習策略,提供相關研究資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自學和討論中獲取新知.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系統
教學時數: 3 課時
課前預習:
1 ,通讀全文,藉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 ,初步了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 ,溫習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說技巧,並和同學討論李密陳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投影《出師表 — 李密 》,學生會以為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一表真名世",初中學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屏幕隱去"出師"二字,僅留"表"字)"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 "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後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投影顯示"陳情"二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 ,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後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終鮮( xi僴 ) 兄弟 期功強( qi僴g ) 近 常在床蓐( r /font> ) 猥( w噄 )以微賤 豈敢盤桓( hu俷 ) 庶劉僥( ji僶 )幸
2 ,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 ,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 )是誰陳情
學生回答後,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 )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 )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 ,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 (引同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 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分析課文(一)
1 ,齊讀第一段.
2 ,由一組學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並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 ,教師和兩名學生共同口譯本段文字.
4 ,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
段中起到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總攝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
方面 (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卧床不起.
5 ,學生對照投影試背第一段.
四,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 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托辭呢 這個問題對於李密來說至關重要 , 這關繫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鑒賞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學生齊誦全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於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徵召你
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征,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 我看你還咋說 "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二)
1 ,學生齊讀第二段.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 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 (學生回答,教師分條投影)
3 ,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4 ,情以動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 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頓,待學生說出"曉之以理"後)"喻之以
孝道之大義",(為什麼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學們針對我提出的幾個問題研究,討論並作出解答.(投影問題,逐條解決)
1 )默讀並口頭通譯第三段;
2 )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 他是怎麼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 )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麼 (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裡 (區區不能廢遠)
4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麼內容 (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5 )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 ,教師范讀第四段.
6 ,教師串講:(可以參照教學用書中黃岳洲先生的賞析文字,主要是給學生提供鑒賞的範例)
7 ,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學生閱讀課後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過程 :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特色:
1 ,感情真摯,融情於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 ,體會抒情和敘事的結合:"情為文之經,事為文之緯")
2 ,文脈暢達,照應聯通;(本文前後照應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生回答)
3 ,駢散結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 ,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系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三,總結本課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
1 ,一詞多義:(略)
2 ,古今異義:至於,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 ,通假現象:閔,零丁,蓐
4 ,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後土
5 ,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 ,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四,口語訓練:學生設置情境,稍微思考後由學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辭技巧.(例如:一學生家長因家庭經濟拮據,
讓成績較好的兒子退學,親人勸說無效.假設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勸說,怎樣說服家長 )
五,討論:
結合課後練習五,談談對傳統孝道的看法.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往正確的立場,觀點深入探討.
六,結束本文學習.
附:
1 ,談談孝道
作者:任繼愈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是忠.幾千年來,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聖人提出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中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中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持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程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得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則是"孝".相傳古代聖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領袖.國家組織被看作氏族組織的擴大.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准則.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思想體系.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意義的孝,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幾千年來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於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當然也不是天經地義,永恆不變的.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農,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古代職業世襲,有"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訓條.古人生活於家庭之內,子女對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與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義務,所以"天下無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慮子女雙方的感情因素,只憑父母之命即可組成婚配.
進入現代社會,中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雙方的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把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地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治亂,更關繫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晉對李 陳情 李對晉
察臣 供養無主 辭不赴命
舉臣
拜臣 具以表聞 辭不就職
除臣
責臣 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 進退兩難
③ 初三語文
【教學依據】
本文情詞懇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敘事,表達流暢而自然,言辭中肯而聲情並茂。開頭分析蜀國面臨的形勢,陳述自己的治國主張;中間回顧往事,追憶諸葛亮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抒發忠於蜀國、忠於劉備父子的感情;結尾時理清君臣職分,表達竭誠圖報的心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本文文質兼美,情理交融,實在不可多得。教學應該學生讀、背、悟、思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得到提到。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程下語文學習的一大特色,語文綜合性學習應該是有機滲透於閱讀教學過程之中的。在學習本課時,還應該結合文章涉及的信息豐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點,組織相關綜合性學習,合理地將語文學習發散到課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在學習中了解「表」這種文言文體的一般知識;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概括內容要點;多層面解讀文章,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遷移性閱讀的能力;品讀語言情感的深切,體會行文構思的明晰的特點;掌握閱讀「表」這一文言文體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反復誦讀,在讀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內容要點,在讀中品味語言情感的深切,在讀中質疑探究、遷移發現;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強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實現師生的互動;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會怎樣對他人「聲情並茂」的陳述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怎樣正確對待他人對自己的恩惠;怎樣看待自己的責任等問題。在討論思辨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一情感培養絕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應該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自己從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而學生對諸葛亮人品、氣節的思考解讀過程,實際上就是情感培養過程、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教學方式〗
1.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
2.由單向思維轉向多向思維,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在學習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走向完善。
4.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重視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成功的喜悅。
5.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切忌為了完成目標而強行設計教學環節。
6.要藉助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和興趣所在,以知識鏈接的形式,將學生對文本本身的學習拓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課時可根據課堂推進狀態自我調節。
一、詩句導入,激發興趣。
以組合詩句的方式,通過「出師一表」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
二、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通過學生自讀課文,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三、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文章結構為目標,以教師范讀為引子,通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復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四、綜合學習,自主探究
學生圍繞人物和作品評價或其他學習中的問題自我發現,自談感受,合作探討。
五、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學生選背精彩片斷,展開競背,師生共評。
【教學實錄】
一、對聯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三組被打亂的詩句,想請同學們把他們重新組合完整。(出示打亂了的對聯)出師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燈更細看。
出師一表通今古,遠比管樂蓋有餘。
出師一表千載無,千載誰堪伯仲間?
生: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生: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餘。
生: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生:(小聲嘀咕)怎麼都有「出師一表」?
師:(笑著問)可不是嗎?都有「出師一表」,而且都是在贊誦「出師一表」。這「出師一表」是什麼呢?我們的歷史小博士能不能幫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啊?
〖點評〗以古代詩句對作品的評價引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添學生人文素養。
生:可能是說的諸葛亮的《出師表》吧。
師:諸葛亮的情況,你能給大家做一個介紹嗎?
生: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青年時隱居鄉間耕種,後來,受劉備「三顧茅廬」,出山相助其完成大業。他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退敵、六齣祁山,一生辛勞,萬古留芳,成為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真不愧為我們的歷史小博士。難得你用這樣整齊的句式向我們概括了諸葛亮輝煌而又多彩的一生。謝謝,請坐下。智慧的確是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誠報人的品格也令後人所稱道。這三句詩中提到的《出師表》就是力證。
〖點評〗由人所共知的「智慧」自然過渡到學生不太熟悉的「忠誠」,為全文的理解和閱讀打好基礎,做好鋪墊。
二、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在朗讀時,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斷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請做好記號,一會兒我們通過集體討論來解決。(學生自讀課文並提出疑難之處)
生:「開張」是什麼意思?
生:「痛恨」是什麼意思?
生:「感激」是什麼意思?
生:「謹慎」是什麼意思?
師:看來大家還真遇到了不少難題,有沒有哪位同學能幫大家解決一下呢?(生緊皺眉頭,若有所思)
生:老師,我知道,可當我將自己的理解放到原文中後,就講不通了。(其他同學表贊同的點點頭)
師:這是因為大家提出的這些詞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演變發生了變化。「開張」:今義是商店開始營業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同時,這篇課文中還有許多單音詞也是古今異義。如:先、崩、弊、誠、愚等,大家在學習時應加以分辨。
生:「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這句話該怎樣斷句呢?
生:應是「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師: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要這樣斷句嗎?
生:根據課文注釋,這句話是講:如果有違反法令的或者是品行良好的人,應交給主管的官來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用這來表明帝王的治理是公平英明的,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讓宮內和朝廷行賞之法不同。
師:講得不錯,看來,大家通過三年的學習積累已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語感。我為大家感到高興和自豪。下面,這樣,大家還可以從文章中找找這樣的長句,讀讀看。
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點評〗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互質疑難,合作解答,體現自主和合作的學習精神。在合作學習中把握本文長句較多的特點給予重點引導,體現教師在關鍵處參與的重要性。
三、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師:大家都讀得不錯。對句子的朗讀節奏把握的很好。下面,我把全文給大家朗讀一遍,請大家在對照我和大家朗讀異同的時候,請重點關註:本文先後寫了哪些內容?試著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來。(教師范讀)
師:你了解到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生:寫向劉禪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師:哦,「一系列」建議。哪些建議呢?在課文哪些段落寫的呢?
生:在課文1-5段寫了這些建議。一共三條:一是開張聖聽;二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三是親賢臣,遠小人。
師:你對這三條建議是如何理解,有何看法呢?
生:「開張聖聽」,就是要廣開言路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聽到真話,從而更好的治理國家;「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樣人們遵規守法,國家才不至於一片混亂;至於「親賢臣,遠小人」,就是保證國家向良好的方向發展,不被奸臣所害。
師:恩,解答得真不錯,還使用了我們現在的慣用語。看來,對文章的一部分內容已經深有體會了啊。大家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生:我覺得這是諸葛亮在充分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之後得出的結論。因為,在「三國鼎立」的時候,只有蜀國是最弱小的,如果不發展,必遭滅亡。而要發展壯大,就需要帝王是賢君、明君,而要想成為賢君、明君,就應按諸葛亮提的三條建議去做。所以,諸葛亮提出了這些建議。
生:諸葛亮重點提出的建議是第三條:親賢臣遠小人。而且這一條建議十分具體,把自己舉薦的人具體特點和優勢都一一講明了。
師:大家讀到了嗎?有哪些人,又各有怎樣的特點?
生:文官有郭攸之、費羿、董允等人,他們的特點是「良實」「忠純」;武將是向寵,他的特點是「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師:舉賢薦能,可謂用心良苦;坦誠進言,可謂竭盡忠誠。除此提出建議外,文章還寫了什麼呢?
生:諸葛亮還回顧了自己的身世和歷史。在課文的第6-7段。
師:我們一起朗讀這兩段,一邊讀,一邊和諸葛亮一起回顧他過去的歲月,看看他在這里回顧了哪些事情?(生齊讀6-7兩段)
生:老師,第7段並不都是在回顧過去。
師:哦。很有發現的眼光。不是在回顧過去,那是在寫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一會來探討。現在,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回顧了過去哪些事情。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對這些事情大致上都應該了解的,我們一起結合原文來明確一下。
生:有隱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生:有三顧茅廬的事——「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生:有襄陽兵敗的事——「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生:有白帝城託孤的事——「臨崩寄臣以大事」。
生:有南征孟獲的事——「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師:人們回顧前塵往事,有人感嘆時光匆匆、歲月易老,有人感嘆平生多事、磨難萬端,……21年來的風風雨雨在諸葛亮心頭翻湧,勾起了他怎樣的情懷呢?我們能否從這些往事的字里行間覺察到諸葛亮心頭的情感波瀾?
生:他內心充滿著對劉備知遇之恩的感激與報答之情。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是出於「感激」,也就是被劉備不因為他身份低微,禮賢下士,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門求教而感動才出山相助;後來劉備又在臨終之時把國家大事再次託付給他,他感到莫大的信任和感動,當然想要報答這種知遇之恩。
師:諸葛亮對劉備的情感真的有這么深厚嗎?有一句古語描述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這類問題的人格特點,它是最好的註解。大家知道這句話是怎麼說的嗎?
生:(很多同學齊聲回答)「士為知己者死!」
師:是啊。因為劉備就是諸葛亮畢生才乾的欣賞者,諸葛亮甘願受他「驅馳」,唯恐自己不力,不能報答恩遇。這種竭心盡力的忠誠在劉備離開人世後就轉移到他的後代身上。現在我們來看剛才那位同學提出的問題:第7段究竟還寫了些什麼呢?(師朗讀「今南方已定……之任也。)
生:這是寫諸葛亮出師伐魏的有利條件和迫切願望。
師:諸葛亮伐魏興漢的願望有多迫切?你能結合第7段的原文來體會嗎?
生:「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一連串的語句寫出了諸葛亮規劃伐魏計劃的興奮心情。可見願望之強烈。
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諸葛亮把伐魏興漢視為自己不容推卸的職責所在。
生:後面的文章中還有。「臣不勝受恩感激。」諸葛亮「感激」的原因,其中也有劉禪委託他以討賊興復大任的原因。
師:我們共同來讀一讀,最後兩段表達了怎樣的意思。(師發起,全班齊讀)
生:這里諸葛亮在表明自己的討賊興復願望和決心的同時,也明確了治國職責,同時對劉禪委婉地提出了咨諏善道,察納雅言的諫言,為自己離朝遠征做好了妥善安排。
生:這兩段文章同時還表達了報答劉備,盡忠劉禪的情感。
師:你從哪些體會到的?
生:「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就是報答劉備;立下這樣的「軍令狀」來表明自己的全力以赴,就是盡忠於劉禪。
師:全文從提出建議到回顧歷史再到表達伐魏興漢的決心,應該說從始至終都貫穿著這樣的情感。所以,後人說《出師表》中有6個字是文脈所在。大家看,是哪6個字呢?
生:「親賢臣,遠小人」。
生:不對,應該是「報先帝,忠陛下」。
師:為什麼?
生:「親賢臣,遠小人」是諸葛亮向劉禪建議的關鍵所在;而文章中所說的一切,諸葛亮在實際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報答劉備知遇之恩、效忠劉氏王朝。
〖點評〗閱讀和理解緊密結合,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理解中推動朗讀,使文言解讀輕松自然。
四、綜合學習,自主探究
師:閱讀了《出師表》,你對文章有怎樣的感受,你對諸葛亮做何評價?下面請大家利用自己課外收集的資料,圍繞這兩個問題談談你的看法,也可以就學習本文過程中的其他問題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發表自己的見解。
〖點評〗圍繞作品開放課堂,為學生的自由思索和學習創設空間與平台。
生:我談談對《出師表》的一些看法。《出師表》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種例行公文,其之所以能流傳久遠是因為它文中的報國的至誠,情意的真切,對後世影響的深遠。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對其作出了高度評價。如:陸游在《書憤》中寫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寫到「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等。
生:我提一個問題請大家幫我解答:本文是諸葛亮向帝王劉禪的上書,可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這是為何?
生:我覺得這是為了讓劉禪牢記父親的遺志。
生:我認為這是為了讓劉禪學習父親的用人之術。
生:我覺得這是諸葛亮為了表明自己對蜀國的忠心。
師:同學們分析的都很有道理。從此,我們能進一步了解這篇「表」文「聲情並茂」的特點。大家還可以再去讀課文,仔細品一品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蘊涵了作者豐富的情感。
生:我根據本文對劉備的死的稱「崩」,查閱了相關資料,了解到古代對「死」的一些表達。一般帝王之死稱「崩」,諸侯之死稱「薨」,大夫之死稱「卒」,士死稱「不祿」,庶人之死稱「死」。
生:學習本文中我學會了向別人陳述自己的觀點時應條理清晰,思路清晰。
生:我們覺得還應注意加進自己的情感,就是人們常說的,做到「言之有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更有說服力。
生:我談談對諸葛亮的看法。諸葛亮是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他有政治遠見,能對復雜的形勢進行分析並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政治上賞罰嚴明,恩威並重。其他如開發生產、發明新武器等,都有其突出的歷史價值。同時,他的散文獨具特色:語言懇切,感情誠摯,論事透闢,推理嚴密,文風平易。《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稱他的文章「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師:這位同學結合自己課外了解到的歷史資料來評價人物,值得肯定。有沒有同學能夠談談閱讀《出師表》後對諸葛亮的感受?
生: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我覺得太壓抑。以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輔佐劉禪實在是虧了。(眾笑)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語:「扶不起的阿斗」。這個阿斗就是劉禪。他後來聽信宦官,朝政荒廢,無所作為,蜀國終於被人家滅亡。實在是讓諸葛亮一世英名和心血付之東流了。堅持對這樣無用的人盡忠,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生:可見諸葛亮有先見之明。在本文中,他不是力陳「親賢臣遠小人」嗎?
師:這位同學的感受很值得探討,很多史學家也在這樣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有人搖頭感嘆諸葛亮的盡忠是「愚忠」,有人又對他的忠誠品格推崇備至。我想,准確評價一個人不能離開他具體所處的時代,而用現代的觀點來思考又能使我們得到很好的經驗和教訓。對這個問題同學,請課下查閱相關資料,把自己的觀點整理成文章,我們再做專題交流,好嗎?(生贊同)
〖點評〗表面上雖然對課堂上產生的觀點不置褒貶,但卻從多個角度引導思考方向,並激發學生將學習由課堂發展到課外,推動學習成為「不終止於課堂」的自主歷程。
五、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師:大家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表現的很出色,相信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會有更精彩的表現。前面提到的三副對聯對本文給予了高度評價,我想,但凡好的文章,看到了是一種幸福,若能誦記下來,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了。下面,請同學們選擇文章中自己最欣賞的一段,讀熟並背誦下來,看誰選得好,背得快。(學生讀背,學生競背,師生共評。)
〖點評〗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古典文化積累,幫助學生吸取優秀文化的營養。
【教學反思】
一、文言文的理解應該是和閱讀始終結合在一起的。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理解中推動朗讀,二者就會形成解讀的合力。
二、在綜合學習的過程中,應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提倡多角度、有個性的閱讀。讓學生在多種見解中產生思想的碰撞,迸發智慧的火花。這樣在解讀中就會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喜人場面。師生都能從此環節中收獲意外的驚喜。
三、注意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
④ 作文教案《怎樣讓作文的語言美起來》 教案教學設計
怎樣讓作文的語言亮麗起來
一、導入:
俗話說:「佛靠金裝,人憑衣裝」。那麼文章靠什麼呢? 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意思是文章要講究文采,講究美。文章的語言沒有文采,就難以流傳久遠。因此,我們要讓作文中的語言有文采,要讓作文中的語言「亮」起來。怎麼讓語言亮起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探討。
二、語言亮起來的五大秘訣:
(一)、妙用修辭添魅力。
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能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是保證語言富有文採的一個重要手段,各種修辭手法中,有兩種修辭最值得關注和運用:1、比喻:不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可感,而且能使詩文中的敘述或說理顯得形象生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排比:能有效地增強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能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示例:
幸福是一隻淘氣的小鳥,當我苦苦地尋覓或守望她時,殊不知她已悄悄棲落在我的肩頭,只是由於我的左顧右盼而忽視了她的存在。
責任感是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寫就的《出師表》,責任感是孔繁森離家別母、血灑高原樹立的公僕豐碑,責任感是貝多芬挑戰人生、超越自我譜寫的《命運交響曲》,責任感是保爾·柯察金頑強拼搏、熱愛生命鑄造的烈火金剛。
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失敗和痛苦。愛迪生品讀一千多次的失敗,最終成功地發明電燈;越王勾踐品讀喪國的失敗與苦澀,卧薪嘗膽,最終一舉滅吳雪辱;蘭斯·阿姆斯特朗品讀癌症的痛苦,最終戰勝了病魔,回到了深愛的自行車賽場。失敗與痛苦是一種磨礪,一種考驗,讓真金在火煉中煥發光彩,讓鳳凰在浴火中涅盤重生。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顆流星,就點綴一角夜空。 特點:比喻+排比(形象之中彰顯氣勢之美) 實戰演練:
展開聯想,巧用修辭手法,以「母親」為話題,寫一組句子。(交流評點) 母親是疲憊時的一杯龍井,當你軟弱無力時,只消幾口就使你神清氣爽;
母親是煩惱時的一曲古箏,當你意懶消沉時,優雅的旋律一飄盪,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親是冬夜裡的一床棉被,當你瑟瑟發抖時,貼心的呵護和溫暖使你安然入夢; 母親是黑夜中的一顆明星,當你辨不清方向時,一束柔光指引你邁開堅定的腳步„„
小結:修辭用與不用,確實有著天壤之別!但要注意:多用並非越多越好,我們千萬不能抓來就用,生搬硬套。修辭一定得用得自然、貼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動的作用,否則只會給人矯揉造作的感覺。 (二)、善用詩詞增文采。
名言警句、詩詞歌賦、俗句諺語,經歷了時間的檢驗,是語言寶庫中的精品。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
2
作文時恰當引用,可增強文章的感染力、震撼力,給人以理性美、藝術美,能給文章增輝添彩。 示例:
文學蘊涵著無窮無盡的思想美的寶藏:「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哲理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自然美。美得撩人,美得銷魂,讓我「沉醉不知歸路」。我知道。文學已在我的心底烙上了印記,抹之不去。我會繼續用勤奮的泉水澆灌它,直到它結出碩果。
——摘自《感受文學的美好》
實戰演練:
人間何處無風景!讀厚重的文化史:「 , 」的雄渾壯闊是一道風景,「 , 」的傷感惆悵是一道風景,「 」的纖秀細膩是一道風景,「 , 」的豪情自信是一道風景,「 , 」的愁腸如水是一道風景。深邃的文化是人間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線。
(三)巧用幽默求情趣。
運用幽默的語言能使人讀後如沐春風,爽心悅目,加強了語言的趣味性。 示例:
放寒假了,爸爸不讓我游戲人間,說是會玩物喪志,硬要我背《成語詞典》,你要不背,他就入室操戈,爸爸力氣大,一巴掌重於泰山,打得我犬牙交錯,我只好背,背得我肝臟塗地,滿腦子都是成語。
——摘自《告狀》
就這樣「狂轟濫炸」了一陣子,但收效不大,我沉思,要去掉小痘痘,「必須靠內功」,靠毅力,靠科學療法„„我臉上的「小痘痘」「大勢已去」,只有三個殘兵敗將還「堅守陣地」。看來與之道聲「再見」為期不遠了。
——摘自《小痘痘》
實戰演練:請用幽默的語言寫出一段話,題目是:《家長會後》
(四)活用句式出生氣
作文時,同學們若能變用多種句式,整散兼用,整中見散或散中見駢,能使語言參差錯落,文章就會具有參差美、對稱美和音樂美,就會增強表達效果。 示例:
擁有青春就是幸福。十六歲,花一樣的年齡。青春年少的我有充裕的時間、充足的熱情、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去奮斗,去創造。擁有青春我就可以盡情地暢想,擁有青春就可以對未來充滿希望。青春季節里,我們不甘寂寞,帶著羞澀,帶著執著,帶著騷動,帶著拼搏,昂首向前。我要在青春的季節里種下幸福的種子。
3
——摘自《我的幸福感悟》
實戰演練:以「朋友是橋」為題構思一段話,注意句式的靈活轉化。 朋友是橋,朋友是一座用世界上最可貴的感情築起的友情之橋。當我們面臨生活的挑戰而有些怯懦時,當我們被失敗擊得遍體鱗傷時,當我們被勝利沖昏頭腦迷失方向時,當我們被厄運擺布得幾乎絕望時……這座橋便時刻提醒和幫助著我們。走過這座由誠摯的心靈和相互的理解築成的友情之橋,我們便增強了追求的勇氣和自信,便多了一份希望,多了一份執著。走過這座橋,才深知「理解」的含義「溝通」的意義;走過這座橋,只想高呼一聲「友情萬歲」! (五)、細用描寫活形象。
描寫的作用主要是使描寫對象更加逼真、更加形象,能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文章語言優美生動,描寫是必不可少的。 示例:
敘述句:跳高架前只剩下胡芬芬同學一人了。這時橫桿已升到了1.35米,比去年的女子組跳高紀錄高出一厘米。比賽的哨聲響了,只見胡芬芬同學向前飛奔而去,在離橫桿不到半米的地方,她縱身一跳,一下子飛過了橫桿,打破了校運動會的紀錄。
描寫句:哨聲響了,胡芬芬同學原地蹦跳了幾下,習慣性地壓壓左腿,再壓壓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氣,這才邁出輕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沖去。當快接近跳高架時,一個急轉身,雙腳一蹬,兩個動作幾乎同時完成。觀眾還來不及眨一下眼睛,她的頭部肩部就已越過橫桿,再一挺胸、收腹、翹腰,好一個「背越式」。„„「成功了!」破了校紀錄,四周一片掌聲,震得跳高架上的橫桿似乎也在跳躍。 實戰演練:
下面一段話,老師覺得語言有些平淡,請你用學到的方法,讓這段話變得亮麗起來:
考卷發下來了,我的語文得了100分,我非常高興。可有幾個同學卻說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說了很多諷刺話,這對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學習的信心。
成績公布了。哈,100分,萬歲!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讓所有我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分享我的喜悅。幾個同學走過來,我笑著迎上去,准備接受他們的祝賀。哪知鑽進耳朵的是一串嘲諷:「瞧那得意勁,麻雀變鳳凰了!」「哼,抄來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轟!我頭腦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陽光一下變得冷颼颼的。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們證明:我這只麻雀能變成鳳凰!
三、中考滿分作文賞析與評點:
生命多不完美,樂觀書寫人生
風雨兼程的人生,難免有磕磕絆絆、坎坎坷坷的道路,註定荊棘叢空。有位哲人說「生命就像是被咬過一口的蘋果。」是啊,雖失去了完整的美麗,但卻給那清亮增添了一抹詩意。或許是缺憾造就的美麗,就像風雨後的彩虹,絢麗多姿,好似冬日之後的朝陽,孕育著生命的希望。少不了崎嶇不平,也丟不掉達觀的希冀。
黃美廉小姐的事跡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人們,也激勵著莘莘學子。只要擁有,
4
我心即滿足,如此豁達的心境,在這紛擾世間,有幾人可以坦然做到?她並沒有沉魚落雁的面容,也沒有竊寵的身姿,卻執握畫筆,給人生增光添彩;她沒有「會當凌絕頂」的攀登,卻不乏「一覽眾山小」的壯志,昂然面對老天的不公,身殘卻志堅,樂觀地看待每一朵烏雲,堅信太陽即將普照大地。一朵花這樣開過,人生復何求?
她愛的不是榮譽的光環,因為在那險象迭生的旅途中她擁有真實的自我;她有的不是居高臨下的眼神,而是莞爾一笑的平和;她做的不是歷史長河中的驚天之舉,而僅僅是腳踏實地的行動。或許,她給生命的是貶值的付出,或許,她的人生太過脆弱,但別人眼中的失落,只是她心中含情脈脈的一瞬;別人心中的艱難,卻是她心中向上的不竭動力。也許上帝關上了一扇希望之門,但她卻會倔強地尋找希望之窗口人生多不完美,美廉小姐擁有的色彩平乏單調,是庸俗的心態的辯證,而內心的「高潔」就是擁有的樂觀。或許世事殘酷,但她依舊感激,感激上帝給予的生命。
歷史告訴我,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活的無望。張海迪的人生,告訴我樂觀的筆畫;霍金的痛苦,彰顯一個時代的精華;林肯的磨難,告訴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的美麗;黑色的辯羊登高,告訴我矮小的身材是集天地之精華;再看樂觀而理性的黃美廉,告訴我沒有風雨的洗禮,海燕怎能振翅高飛?
駝走大漠,鷹擊長空,梨花遍地,梅香四溢。擁有生命的希望,就博取了那遼遠廣闊;有了蒼穹的蔚藍,便有了展翅高空的壯美;有了冬的磨冊,便有了百花爭艷的多姿;有了四季的撫媚,更顯蠟梅的傲骨迎霜。有了黃美廉的達觀,便有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萬丈豪情。生命多不完美是意猶未盡的逗號,而樂觀坦然蘸著艱難險阻之後的美味佳餚,是人生凝重而美麗的感嘆號!
請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對這篇文章進行賞析。要求:1、至少賞析兩處;2、不少於150字。
作者像一位詩人,像一位畫家,更像一位哲人,他善於思考,並且駕馭語言的能力,極強,以如詩的語言將人生的豐富內涵展露的淋漓盡致。
四、結束語:
「言之有文,方能得高分」。 讓你那飽含感情的筆,流淌出感人肺腑的亮麗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