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古詩絕句教研
杜甫《絕句》古詩的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
【設計特色】
重在學生參與,激發主體情趣。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通過游戲設計,多種多樣的鋪墊、延伸的作業設計,變傳統古詩教學的單向灌輸為學生的自讀、自練、自悟,既激發了主體的學習情趣,幫助學生「走近古詩」,又調動了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體現了語文教學重在實踐運用的教學思想。
1.揭題後討論:你知道「絕句」的意思嗎?(「絕句」是古詩體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嗎?(簡介杜甫:唐代詩人,自幼好學,7歲就會吟詩,他的詩流傳下來的就有1400多首,被譽為「詩聖」。)
2.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然後思考:詩中描寫了那些景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詩人在什麼位置看到了這般景色?
3.練習填空,理解詩句的意思。
(1)在()內填入描寫景物的詞語。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數量的詞語。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動作的詞語。
4.分組讀一讀填入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在詩中的作用。
(l)「黃鶴」「翠村」「白鷹」「青天」這些詞語有什麼特點?(名詞前面都加了表示顏色的。)加上這些詞有什麼作用?聯系詩句說說理由。
(2)請將4個數量詞分成兩類(實數和虛數),聯系詩句說說「千秋」「萬里」各說明了什麼?
(3)讀一讀詩句,想一想,4個動詞中,哪些真動,哪些「不動」。(鳴」與「上」是有動感的;「含」與「泊」是無動感的。)再次讀詩句,讀准「泊」的字音,感受詩的意境。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動態,後兩句描寫的則是靜態。
5.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寫色彩和形態的詞語。說後同學評議,在評議中教師點撥提升。
6.有感情地背誦詩歌,感受詩中所描繪的優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之處。
7.拓展性練習,自學自解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浪淘沙》,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也可以自己選擇詩歌來學習。)
『貳』 小班古詩草教案
活動目來標
培養幼兒朗讀古源詩的興趣。
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材料准備
電腦課件;輕音樂。
活動流程
一、 初步感知理解古詩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電腦課件,討論:「畫面里都有什麼?」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初步欣賞古詩。
二、 反復聆聽作品,學習古詩
1、反復跟著電腦聽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2、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三、 交流討論、表演、表現
1、集體大聲的朗讀古詩。
2、分小組進行比賽朗讀古詩,比一比那組朗讀的有感情。
3、討論:古詩里都講了什麼?小草都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你要學習小草的什麼精神?
活動延伸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到前面表演古詩。
『叄』 古詩《絕句》教案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絕句》
活動內容:古詩《絕句》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
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
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
「
鳴
」
、
「
上
」
、
「
含
」
、
「
泊
」
的含義。
活動准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
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
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
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於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
前兩句採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老師朗誦
「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
,
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像畫出這兩句的意思,
並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
後兩句採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容。
(
1
)
「
窗含西嶺千秋雪
」
。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
從窗戶里向外望去,
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
幼兒用手勢當作
「
小窗
戶
」
,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
「
小窗戶
」
里了。
(
2
)
「
門泊東吳萬里船
」
。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
「
泊
」
;門外
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
老師示範朗誦並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
教師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泊:停泊、停靠。
5.
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的景色?
你是
從哪裡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為什麼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肆』 小班古詩《七步詩》教案及反思
目 的 要 求1、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並樂意背誦古詩。
2、知道兄弟姐妹之間版要相親相權愛。
准 備安靜的課堂氣氛,整理好幼兒坐姿。
內 容 與 指 導1、教師與幼兒談話的形式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在家裡除了爸爸媽媽。還有沒有弟弟、妹妹、姐姐、哥哥啊?(有)那你們在一起玩的都好嗎?今天啊,我們就來學一首一個弟弟寫給哥哥的古詩。
2、教師朗誦古詩。
3、教師翻譯古詩意思,幼兒了解。
師:煮豆子的時候把豆莖當作燃料,豆子在鍋中哭泣,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為什麼你那麼著急迫加害於我。(教師以兒化的形式解釋給幼兒聽。
4、幼兒學習古詩《七步詩》
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教師再次帶幼兒朗誦詩歌,讓幼兒讀准詞句。
6、活動總結:小朋友們!學完這首詩歌後,你們覺得詩人在說什麼呢?(就是兄弟之間呢不能不團結,要相親相愛,不做欺負對方,對別人有害的事情。小朋友之間也是一樣, 不能做傷害小夥伴的事!)。
7、活動結束。
『伍』 小班古詩 《涼州詞(王之渙)》教案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專。
涼州詞:又名《出塞》。為屬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陸』 幼兒園小班古詩 石灰吟 教案
忠肅。有《於忠肅集》。
石灰吟
【明】於
謙
千錘(chuí
)
萬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燒
/若
等閑。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間。
「吟」在字典里的解釋有:1,唱,聲
調抑揚地念
2,嘆息,痛苦的聲音
3,中
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名稱
4,鳴,叫。
請在括弧里寫出合適的解釋:呻吟(2
)、
吟誦(1
)、猿吟(
4)、石灰吟(3
)。
吟是一種文體,有贊揚、稱頌的意思。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裡,勤奮的工匠經過千錘萬擊
把我與大山分離。將石灰石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
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考驗,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
由碳酸鈣變成了氧化鈣。這時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塊塊石頭,但渾
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進水中,水立即就沸騰起來,像水燒開了一
樣。如果這時碰到人的肌膚,其燙傷程度要遠遠超過沸水的燙傷
程度。經過這次巨變,我成了另一種形態——熟石灰。這個過程
把我由塊狀的石頭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
鈣變成了氫氧化鈣。
不過,這個過程對我而言不算什麼。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
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人們把我灑在豬舍、雞舍或刷在樹上用於消
毒殺菌;把我與沙子混合攪拌均勻後用來砌磚,這樣砌的磚較為
牢固;房子修建好後,還要用石灰漿來粉刷牆壁,讓牆壁變得潔
白堅硬;許多化工廠用我來處理酸性污水;果農也用我和硫酸銅
配成葯液來殺菌除蟲。
石灰吟
返回
返回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原料非常艱難。
錘,錘打。擊,撞擊。
若等閑:好
『柒』 絕句杜甫1幼兒小班教案
《絕句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詩人經過一段較長時的東川漂流,因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筆,將所見所感,隨意收入詩篇,四首絕句一揮而就,是杜詩中寓情於景的佳作。其中第三首最為著名,曾作為唐詩名篇選入了小學語文教科書中。 絕句四首 杜甫 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兩個黃鸝鳴翠柳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其二 欲作魚梁雲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其四 葯條葯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譯文 (一)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鬱郁蔥蔥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看到園中即將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 (二) 原想築個魚梁忽然烏雲蓋住了急流,隨後又驚訝四月的雨聲如此凄寒。也許這青溪裡面早有蛟龍居住,築堤用的竹石雖堆積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險。 (三)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著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著春風飛上青天,隊列整齊真優美。那西嶺的雪峰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里;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四) 葯草的枝葉長得鬱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蔓入草亭。「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根居乾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賞析 (一) 第一首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堂西的竹筍,塹北的行椒,園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樹。詩人處在這遠離鬧市的幽靜環境之中,因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草堂的愛賞,以及他對生活的樸素的要求。他久經奔波,只要有一個安身之地就已經滿足了。顯然,這首詩雖屬賦體卻兼比興,於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以作為組詩之綱。當時杜甫因好友嚴武再鎮而重返草堂,足證嚴武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賓都不是嚴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這就可見詩人當時的心境和志趣了。 (二) 第二首詩寫浣花溪,狀其水勢浩大,借「欲作魚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魚梁」也。因為「作魚梁,須劈竹沉石,橫截中流,以為聚魚之區,因溪有蛟龍,時興雲雨,故公不敢冒險以取利。」(《杜詩詳注》卷十三引)對此解說,浦起龍《讀杜心解》認為「是為公所愚也」。他說:「須知『蛟龍,之想,只從『雲覆、『雨寒,生出,值雲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為這首詩「為作魚梁而賦,而自況不凡」,則未免有點牽強。其實,這首詩並非什麼「自況」,只是流露出詩人對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擔心情緒。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實含意。詩人覺得自己在草堂盡管心境淡泊,無所奢求,但仍難保不測。詩中謂溪下有墳龍,時興雲雨,固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卻也十分形象化,隱隱可以顯示出詩人身居草堂對成都局勢的擔心情狀。這也正是詩人當時「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狀態。 (三) 這組詩一開始寫草堂的春色,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此詩兩兩對杖,寫法非常精緻考究,讀起來卻一點兒也不覺得雕琢,十分自然流暢。把讀者由眼前景觀引向廣遠的空間和悠長的時間之中,引入對歷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黃鸝、翠柳顯出活潑的氣氛,白鷺、青天給人以平靜、安適的感覺。「鳴」字表現了鳥兒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現出白鷺的悠然飄逸。黃、翠、白、青,色澤交錯,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傳達出詩人歡快自在的心情。詩句有聲有色,意境優美,對仗工整。一個「含」字,表明詩人是憑窗遠眺,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這兩句表現出詩人心情的舒暢和喜悅。「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雲「千秋雪」。「東吳」,三國時孫權在今江蘇南京定都建國,國號為吳,也稱東吳。這里借指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千秋雪」言時間之久,「萬里船」言空間之廣。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何等開闊!這兩句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境界開闊,情志高遠。在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拓寬了廣度,使得全詩的立意一下子卓爾不群,既有杜詩一貫的深沉厚重,又舒暢開闊,實為千古名句。 蘇軾曾經說過:「少陵翰墨無形畫」。此詩就像一幅絢麗生動的山水條幅:黃鸝、翠柳、白鷺、青天、江水、雪山,色調淡雅和諧,圖象有動有靜。畫的中心是幾棵翠綠的垂柳,黃鶯兒在枝頭婉轉歌唱;畫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鷺映於碧空;遠處高山明滅可睹,遙望峰巔猶是經年不化的積雪;近處露出半邊茅屋,門前一條大河,水面停泊著遠方來的船隻。從顏色和線條看,作者把兩筆鵝黃點染在一片翠綠之中,在青淡的空間斜勾出一條白線。點線面有機結合,色彩鮮明而又和諧。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開闊,出語雄健。全詩對仗精工,著色鮮麗,動靜結合,聲形兼俱,每句詩都是一幅畫,又宛然組成一幅咫尺萬里的壯闊山水畫卷。 (四) 第四首詩為葯圃而賦。王嗣爽《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葯,故有『種葯扶衰病,之句。」(《杜詩詳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鰲)當另有所據。」前兩句寫葯圃景色,種葯在兩亭之間,青色疊映,臨窗望去,油然而喜。後兩句雖也是寫葯物的生長情狀,與前兩句寫葯物出土,發苗及枝柯的生長過程相連,對一葯物生長於隙地的根部的形狀作了描繪,足見詩人對葯用植物形態學的認識;但就葯寄慨,與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卻不是一般的詠物詩,更絕非某些賞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鰲註:「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術及成形身。」浦起龍亦說:「空山隙地,蕭間寂寞之濱也,亦無取於見知矣。」可以參看,以見杜甫雖因嚴武再鎮而重返草堂,但仍擔心著「不測風雲」,總是把自己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他畢竟不是那種忘乎一切的趨炎附勢之人。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捌』 小班古詩夏日絕句
庭樹新陰葉未成,玉階人靜一蟬聲。
相風不動烏龍睡,時有嬌鶯自喚名。
——(唐)韓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