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學中演示

教學中演示

發布時間:2021-03-04 22:41:13

㈠ 什麼是演示教學

演示教學來法是通過展示實物或自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
向學員介紹如技術功能、
工作過程或加工程序等較難理解的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
演示是指使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易於理解的過程。
在演示法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1)傳授必要的預備知識,
喚醒學員對某一問題的求知慾望;(2)利用實物或教具進行演示;
(3)通過解釋、啟發或說明,控制學員的感覺過程和認識過程。

㈡ 在教學實際中怎樣科學運用演示教學法

教師通過向學生演示生物體的實物和實物的真切描繪物,傳播生物學知識的方法,稱為演示教學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正確而合理地選擇直觀手段的,並學會運用各種直觀手段進行演示教學的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可根據知識、原理的難易情況,採用先講解,後演示,或先演示,後講解的方法,但是,不管採用哪種教學方法,目的都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知識傳授和思維訓練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注意問題:(一)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演示教學法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人類的知識表徵與學習方式有許多形態,個別差異在教學中不可忽視。據此,學生應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只要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把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原理採用適於文娛活動的形式表演出來,同樣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總之,要充分利用演示教學法直觀、鮮明、生動、真實的特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控制演示時間,難度不宜太大演示不宜過於復雜,難度也不宜太大,否則學生理解不了,也就不會產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三)演示內容要貼近生活在案例教學中,演示教學法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不再那麼沉悶、枯燥,也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師演示的內容讓學生感到陌生、遙遠,那就不能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演示內容一定要貼近生活,這樣,教師的演示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㈢ 課堂教學導入工作方式中的直觀演示式導入方式是指什麼

(1)這是一種通過先讓學生觀察實物、模型、圖表、幻燈、投影、電視或運用形象化的語言等內引起學生對即將講容授內容的關注然後從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提出問題使學生從解決問題入手自然而然過渡到課題教學的導入方式。

(2)因為這種導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事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加強對將要學習新課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因此這類導入方式運用很廣各學科各年級均可運用尤其在中低年級和自然學科中運用這種導入方式效果更好。

(3)直觀演示式導入重在激發學生對新課內容的興趣因此運用這種導入方式要注意:

①實物、模型、幻燈、電視等的內容必須與新課內容有密切的關系。

②在觀察中教師要及時且恰如其分地提出問題為學生學新課做好准備。

③設計好演示程序所用時間不要過長。

㈣ 教學中的演示法是

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
鞏固知識的方法

㈤ 什麼是課堂演示技能

就是演示給你看的技能,然後讓你選。

㈥ 什麼是課堂教學演示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可以為教師們定下一則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智慧的開端當然不僅止在學習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覺事物的本身。」教學的直觀原則的提出是教育史上一個進步,但一開始只是停留在感覺論、經驗論的水平上,隨著教學實踐不斷豐富,心理學研究的進展,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產生,人們才逐步對這一原則有了全面的解釋,使它得到正確的運用。
現代教學論認為直觀之所以必要,是由於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總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學生特別是青少年缺乏直接經驗,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容易犯抽象、空洞、形式主義的毛病;還由於青少年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是沿著由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向抽象邏輯思維占優勢的趨勢發展,教學要適應和促進這個過程。教學富於直觀性,有助於解決名詞術語脫離事物、抽象概念脫離具體形象、理解脫離感知等矛盾。鮮明生動的形象,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助於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培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直觀材料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提供真實的事物本身,運用經過精心設計、改造和典型化的模擬物、代替物和象徵物,例如標本、模型、圖片、圖畫、圖表;在特定條件下由教師用形象化口頭語言描繪,或用比喻及其他方式喚起和改造學生已有的表象,等等。這些直觀材料和方法,要按照當前的教學任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直觀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了形成學生的生動表象並藉以形成概念,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
教師採用直觀教學的原則,要跟運用語言講解和啟發思考結合起來。教學中詞和直觀的相互作用幾種結合形式:教師用語言來指導學生觀察;口頭解說提供學生不能觀察到的東西;用語言引導學生進行概括;通過語言把新知識傳授給學生,而直觀被用來作為例證。貫徹直觀原則,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直觀材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引導他們對直觀材料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0 世紀以來,由於廣播、幻燈、電影、錄音、錄像、電視、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的發展和應用,使直觀對象本身和人的感官本身的局限有了重大的突破,這為直觀教學原則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廣闊的前景。

㈦ 如何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和點評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實現具體發展目標的過程。傳統的課堂評價是以教師的教來評價學生的學,既「以教定學」,關注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表現,而忽視了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缺乏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等。這些已不再適應新課程的評價要求。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要用新課程理念下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把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在數學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改進教師的教學。一、對學生參與程度的評價教學的成敗,歸根到底要看學生自身的參與,所有教學效果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 1.學生參與的全面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面向全體,注意自己的評價語言,為所有的學生鋪設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要以各種手段方法,使他們不斷品嘗成功的喜悅,多鼓勵,尤其是對中下學生,以促成其良性循環。 2.學生參與思維活動的深入性。學生不僅能夠參與活動,更能對問題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思考;不僅能夠解決一般的問題,更能夠引發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並主動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不僅能夠運用一般的解決問題辦法,更能夠發現和掌握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各種思維形式並用,以達到提高和創新的新境界。要敢對書本挑戰,敢對教師講的內容質疑,敢講真心話。3.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學生的主動參與,不是光看學生嘴巴動了多少,主要看腦子動了沒有、思維是否處於高度活躍狀態;讓學生主動參與,是指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涉獵知識,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處於一種活躍的狀態,做到邊學邊思考。二、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全是聽教師的講授,更重要的是須自己去思考、體驗和構建,同時還有同學間的相互交流與影響。評價一個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我認為要考慮到以下5個方面的因素:1.學生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要對所在小組中其它同學負責;2.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一起討論交流,學習者群體智慧和思維可以為群體共享。3.增進合作交流技巧是學生學會合作的標志,學生要具有良好的分工意識。4.學生能夠相互解釋所學東西、能夠相互幫助理解和完成作業;5.學生間能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間的相互信任、進行有效的溝通。 顯然,具有良好交流合作學習意識的同學,能很好的進行交流與調節,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三、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通常學生在數學課上的情感感受,綜合學生的具體反映大概可以分為:樂趣感、成功感、焦慮感、厭倦感。進一步還會發現以下特點:情感體驗為"有趣"的那些學生中,在學習中顯示出一種興奮,喜歡思考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數學學習"厭倦"的學生中大多數是數學成績不太好,從而產生對數學的恐懼;雖然對同一個學生來說,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體驗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隨著學習內容的變化而改變,但在一定時期,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學習基本的情感體現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對數學學習而言,學生上述的情感體驗並不是只有一種情感體驗。如覺得數學有趣的同學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產生焦慮的感覺;在一定的時間內,學生雖然可能有不同的情感體驗,但是總是有一種主要的情感體驗。情感與態度是學生在平時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不自覺地流露,結合學生這一階段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點滴進步,從正面激勵、評價學生,對學生表現出的優點或階段性的成功給予肯定。四、對學生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思維活動的強弱,決定一個人的思維品質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地獨立思考,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數學思維策略、水平和思維品質。具有思維獨立性品質的同學,不但要善於獨立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且能夠恰當的評價和自覺檢驗自己的思維活動,修正錯誤,不斷改進和提高思維活動的質量;同時還要善於評價別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這樣才能做到對於結論性的東西,不盲從、不輕信,有獨立見解。另外,數學表達能力是學生能夠准確、合理地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無論是口頭的描述、藉助紙筆或是通過演示)自己思維、對數學的認識的能力。這是評價學生數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因為學生通過解釋自己的思維結果、思維過程、解題策略以及思維受阻的原因和克服方法,能提高自己對這一數學問題的認識;其他同學通過聆聽、提問、思考和補充,受到了啟發,開闊了思路,也培養了批判性思維能力。五、具體的評價方法1.特定一節課進行課堂觀察在課堂觀察時,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掌握和情況,而且應關注學生的其它方面。如,學生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怎樣進行推理,怎樣解決問題,如何與他人合作學習,如何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成果,教師通過對課堂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客觀分析,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記錄學生的學習能力並加以判斷,給學生以正確的評價;在每節課後都安排學生對本節課的自評和同學評的環節。通過課堂觀察,教師便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從而作出積極反饋,正確的給予鼓勵和強化,錯誤的給予指導與矯正。在進行課堂觀察時要注意兩點:第一,教師應該有計劃地進行。在一節課或一個活動中,教師不可能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全程觀察,應該有重點地觀察幾個學生或所有學生的一個項目。第二,教師對觀察對象要作具體的分析,特別要注意激勵性評價,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作出評價。對智力發展較好的學生不要輕易給予表揚,當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解決了比較難的問題或是有創新的時候給予適時表揚和鼓勵,對於這些學生來說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使他們產生後續學習的動力。而對於智力發展較慢的學生,只要他答出簡單問題或只要敢回答問題就應給予充分肯定。2.數學課堂記錄針對本課題,應該著眼在課堂上,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上。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的過程,就是他們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有老師的講解、學生參與學習的態度、師生的互相傾聽、與同伴交流的語言、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所學、所思、所得與心理體驗。包括:(1)課堂筆記:(2)重點、難點與疑點的標識:(3) 具有啟發性或感興趣的熱點問題:(4)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精彩對話與爭論的焦點問題:(5)課後需要繼續討論與鑽研的問題。(6)與課堂學習相關的其他問題,等等。3.作業評價作業作為教學的常規,是教學評價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以往的作業布置雖然存在很多弊端,單調、重復、機械等現象,但不可否認作業對學生成長、發展過程的作用,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價值。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新理念的注入,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對數學作業進行了大幅度改革,把作業分為課內作業與課外作業兩大部分,課內作業以書面作業為主;課外作業,我們遵循了趣味性、審美性、多樣性的原則,將作業融於活動,融於生活。作業形式靈活多樣,口頭作業有說算理、說演算法、說過程等形式;書面作業由基礎性練習。對學生書面作業的評價又應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從對作業的態度、書寫及格式的規范程度進行評價;二是從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而且要給學生及時訂正錯誤、再次學習的機會。比如某個學生的作業從態度上看非常認真,書寫清楚規范,但存在一小部分錯誤,教師可以在做錯的地方打上問號或劃上橫線,那麼對他本次作業的評價是:「整潔:甲,成績:良」。學生通過再次學習、及時訂正後,教師應對他的作業進行「二次評價」。此時,對該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評價是「成績:優」,而且作為本次作業的最後評價結果;對於解題方法獨特或進步很快的學生,除得「甲」、「優」外,另加激勵性語言,並定期進行作業展覽或向家長發表揚信息。通過作業設置和評價的改革,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到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應用的全過程。作業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這種通過日常的學習過程評價能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引導學生自覺認真地學會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及時地趕上學習進度,不讓學生過遠地在學習上掉隊。使我們的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我們的學生能及時地了解自己的作業情況,使我們的學生「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除了以上的方法外,低年級還採取「小貼畫、表揚紅五星 」等,中高年級還採取「 設立表揚角」等多種方法進行評價。六、問題與思考 1、評價的內容、評價指標如果固定化,會產生評價的片面性。如何處理,仍是我們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2、如何處理學生互評中出現的問題,如:很在意對方給自己的打分或等級。造成同學間的不服氣等現象。 3、隨著學生認識自我的能力和願望的不斷提高,他們對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勵感到無味,教師轉換成物質上的獎勵,如何看待? 4、教師的評價語言貧乏。這需要教師除了有深厚的知識功底及業務理論,更要深入地接觸學生,細心觀察學生。5、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因人施評,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上。

㈧ 簡述powerpoint演示軟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1 提高教抄學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節省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以便有更多時間進行講解、與學生交流,教師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資源,增大對教學資源的控制范圍,節約教學時間,使得課堂教學的容量擴大。
2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讓學生身臨其境,容易引起情感共鳴,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像。
現代教學中PPT使用情況


著計算機的快速發展,教育的形式也隨之改變,在現代化教學中普遍使用PPT,而大量使用PPT已經導致一些副作用。課件作為現代化教育的手段之一,大部分
教師還能正確恰當地運用到課堂中,但還有一部分是為了迎合大形勢或者是為了應付學校的一些檢查,在做課件時只是簡單地將要講述的內容在PPT上羅列出來,
只是作為一個電子板來使用,沒有在設計上動腦筋下工夫。一部分教師將PPT作為替代重復書寫的工具,將要講的內容堆放其中;一部分教師為了引起學生的興
趣,將一些美麗的圖片、聲音、視頻放入其中,學生上課像在看電影,像在閱讀電子讀物,卻提不出自己的思想、看法,理不出思路。

㈨ 課堂展示都有哪些形式

所謂課堂展示,就是學生在充分自學、探究、討論的基礎上,在課堂上把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一定的方式展現給老師和其他同學的一種過程,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從形態來看,展示分為靜態展示和動態展示兩種。靜態展示是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後將需要展示的內容抄寫在黑板上;而動態展示則是學生互動交流過程中的展示,展示的是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以及應對能力,反映的是學生課前准備的充分程度和思維的敏捷性。
從范圍來看,展示可以分為組內展示和班內展示兩種。組內展示是由小組長組織的,在組內進行的展示,展示對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或一些生成性的問題,解決最為基礎的問題,並由小組長將組內交流還未解決的問題經由學習組長匯報給教師,便於教師把握學情。班內展示一要有展示,二要有點評。展示時小組選派代表在班內展示帶有共性的問題、易錯的問題。
從細節來看,展示的形式更多,如口頭展示、書面展示、肢體語言展示、實物模型展示等。
口頭展示
口頭語言易於展示,形式靈活,適用於比較簡單、直觀的內容,如概念的形成、現象的描述等。其不足是不及書面語言精確、嚴謹、完整,展示缺乏持久性,無法讓多人同時展示和點評,對學生的注意力要求較高。

書面展示
書面語言是為了適應書面交際的需要,它是在口頭語言的基礎上經過加工而形成的。這種語言結構完整規范,講究條理性。其不足是對時間的要求高,可用於定理的證明、探究的過程、題例的解答等。

肢體語言展示
肢體語言是展示的學生用手勢、用表情、用姿態幫助其說明,增強展示的效果,可作為口頭語言的補充。在展示中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實物模型展示
學習與空間圖形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製作模型,學生通過展示、比較,更加易於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從思維角度來看,展示分4個層次,在課堂中交叉使用,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4個層次分別是:思維的可視化過程、思維的可聽化過程、思維的交織過程、思維的提升過程。
思維的可視化過程是學生的板書展示過程。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會產生沒有標准答案的認知沖突。在認知沖突中,每個學生由於其原有認知背景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各自產生的沖突點也不相同。教師的「一查」,就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明確學生出現的典型性錯誤。這些典型性錯誤,就是高效課堂學習的價值點所在。歸納出典型性認知沖突後,教師將其交給學科班長,有意識地分配展示任務。學生會將問題暴露在板書上,這就是認知沖突的可視化過程。
認知沖突的可聽化過程,就是給學生「辯解」的機會,尊重學生的思維權利。板書的內容是僵化的思維,學生的「辯解」則是靈動的思維。學生在充滿自信或忐忑的「辯解」中,會重新檢視自己的自主學習過程。通過第二次思考,他們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自愈」。而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也可以不斷矯正自己的思考,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求真。
認知沖突的交織過程也是思維的交織過程。認知沖突反映在導學案上就是學生犯錯誤的根源。由於高效課堂的展示階段之前,學生都不知道正確答案,每個學生都可能在自以為正確的情況下,犯許多錯誤。因此,每個學生都會自然而然地維護自己的觀點,當把持有兩個或多個觀點的學生放在一起時,沖突必然會產生,這就是高效課堂的高潮階段——對抗質疑。這時的課堂,會產生激烈的碰撞,學生不僅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維護自己或團隊的觀點中,還會在辯論與對抗中,學會理性思考問題、學會尊重對方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正確的結論,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收獲了對他人的尊重、對真理的追求。
思維提升是高效課堂展示的高級階段。但一定要注意,教師只是幫扶者,只要有一個學生能承擔「提升」的任務,教師就不要與學生「爭鋒」。如果學生確實無法突破,教師才應該做出適當的點撥。
結合具體的課堂情況,也可以對展示形式進行創新,下面再簡單介紹幾種新穎有趣的展示形式。
深層次的多元展示---擂台戰。教師將展示環節設計成「擂台戰」,確定「擂主」與「挑戰者」,一個小組擺擂,其他小組進行挑戰。其基本流程是:確定一個小組為擂主,其他小組為挑戰者;擂主向大家介紹觀點,挑戰方提出質疑,擂主進行解釋、答辯;雙方在挑戰與應戰的過程中,不斷理清思路、完善觀點。
省時間的高效展示---訪客游戲。教師將小組成員劃分為「接待者」與「訪問者」兩種角色。接待者負責向來訪客人介紹本組的成果,並接受他們的提問;訪問者負責外出到其他小組學習交流,每個訪問者負責訪問一個小組,然後回到本組分享訪問收獲。一般情況下,每個小組有一至兩名接待者,其餘學生都為訪問者。
更靈活的書面展示---漂流本。各個小組將本組的學習心得整理後,記錄到漂流本上,然後將漂流本交給其他小組傳閱。傳閱時,各組都將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寫在漂流本上,當漂流本「物歸原主」時,擁有它的小組,就可以根據其他小組的觀點和意見,繼續完善本組的學習心得。
總之, 只要教師引導得好,學生一定會呈現出精彩的課堂展示。

㈩ 演示教學法在運用中需注意哪些問題

應抄用演示教學法,在演示前教襲師應制定詳盡的演示計劃,仔細考慮演示時教師與學生的位置,清楚地說明演示的目的;在演示中,教師應注意吸引並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演示步驟示範到位,講解簡潔、明確;演示後,教師應有相關的跟進工作,如提問、復習、重復演示等檢查學生是否明白你的演示;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針對演示的要點進行總結,增進學生對相關技能的了解等,以便保證良好的演示效果。

閱讀全文

與教學中演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