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年級美術課堂教學觀摩李力加《為了什麼》
我們該怎樣上欣賞課
——李力加教授談《富春山居圖》的欣賞教學
李力加
李力加: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基礎美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課標研製組核心成員、美術子課題負責人;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與成果:教師教育美術專業課程與教學,兒童美術教育,藝術課程與教學論,基礎學校美術課程與教學,民間美術。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2011年版)頒布一個多月了。新版《標准》修改最大的地方是「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按照要求,本領域三維目標
第一條為:初步形成審美判斷能力。
第二條為:初步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能夠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第三條為: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3月28、29日兩天,在杭州餘杭實驗小學聽取了「京杭兩地美術欣賞教學同課異構研討活動」。這次研討活動的內容是以不同形式,8位教師共同演繹《富春山居圖》。
執教美術教師來自杭州餘杭實驗小學滕曉芳;杭州蕭山銀河小學 趙小燕;杭州富陽實驗小學陸華軍;杭州臨安於潛鎮堰口小學孫瓊;杭州蕭山光明小學費幼文;杭州蕭山寧圍二小翟春波;北京海淀實驗小學汪秀華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小王書丹。本次美術欣賞教學涉及到二、四、五、六年級4個年段,其中二年級1節,四年級2節,五年級2節,六年級3節。
教育部國家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特級教師侯令先生主持本次活動。浙江省特級教師朱國華、朱敬東、章獻明現場點評,杭州市美術教研員李芳策劃並組織美術教師參與本次活動。
一個多月前,侯令先生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組織北京4名美術教師同課異構《富春山居圖》這一課時,我正好在教育部封閉開會。當時晚間,曾經用專用座機給北京上課的美術教師指導,會議重要,因此沒有到現場聽課。
據了解,在實際教學中,北京已經進行的4節,本次在餘杭實驗小學8節課,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並非很理想。這樣的現實,已經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提出以下問題:
為什麼小學美術教學中欣賞教學難上?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有規律可循嗎?
美術欣賞教學的核心問題在哪裡?
美術欣賞教學有效性達成的關鍵因素是誰?
如何推進全國范圍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
我的觀點1:
美術課堂上小學生審美情感的發生需要三個條件:
第一,美術教師要從單一的語言「傳遞」方式,變化為師生共同與美術作品(教學課題)「交談」(對話)的互動狀態;
第二,學生的眼睛在看美術作品或教學主體物的時候,此刻的思維要從「觀察」狀態進入到「欣賞」的眼光;
第三,師生們整體的學習狀態要從「審察」某課題內容的外顯性,發展到心理內化的「審美」態度的轉換和轉移。
這三點由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角度來講的,這是小學美術課堂上學生審美發生的精髓。達不到這三點,談審美都是空的。
我的觀點2:
第一,美術課堂上,學生審美發生的核心為——體驗。而學生審美體驗的發生,需要達到「融為一體」和「抱成一團」的切身感受。這里有兩個層次的水平:
首先,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能夠喚起學生的知覺與美術作品所傳達的情感、信息、美術要素融為一體。
其次,當課堂上學生們的心境真正與美術作品的內涵抱成一團時,必然是自己感情被觸動,必然是當下的親身體驗,必然是心靈的附著。此刻,真正的審美感受才發生。
第二,美術課堂上審美的本質就是,美術教師能夠將所謂的審美主體、審美客體這兩者之間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真正的審美過程。
結論:
根據朱敬東特級教師提供的8節課的教學設計文本。今天在美術課程與教學論課堂教學里,給75名本科學生分別由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設計思路等主要角度分析,本次教學的8節美術課堂,所有教師的課堂教學均沒有達到課程標准美術欣賞教學的要求。因為,所有的執教美術教師沒有從改變學生視覺思維的高度引導欣賞,因此,這樣的教學是無效的。雖然活動非常成功,但是,學生是被教師籠罩在某個層面的說教控制著,當美術欣賞學習中,孩子們沒有感動,沒有心靈的附著,一切都是無效的。
建議:面對這樣的現實,學習周紹斌院長在浙江省美術教師培訓和「國培計劃」美術教師培訓中的講座文本:
「欣賞的概念特徵:欣賞具有主觀的、個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覺的、自為的;浪漫的、想像的、創造的等表現特徵。同時也是人的個性思想、獨立精神與自我情感的體驗本能和自然靈性。」
目前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最大問題在於,小學生們面對美術作品,缺乏自己「主觀的、個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覺的、自為的;浪漫的、想像的、創造的等表現特徵。」這樣的問題根源是:小學生們在課堂上並沒有與作品形成「融為一體」和「抱成一團」的狀態.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問題
一、習慣性知識點錯誤
本次「京杭兩地美術欣賞教學同課異構研討活動」,某教師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出現習慣性知識點錯誤:
知識技能:了解長卷的繪畫形式,結合古詩、題跋和黃公望人生經歷等對畫作進行賞析,理解山水畫造景手法(散點透視、計白當黑等),感悟畫家寄情山水的意境美。
知識點錯誤為:「散點透視」。透視學,是西方繪畫應用最廣泛的解決空間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美術教師以所謂「散點透視」來講中國山水畫,是非常荒謬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的哲學觀念,對世界的「看」法(眼睛與內心世界),均是以全方位的視角對待生活世界,絕對不是西方人美術繪畫活動里三度空間定點看世界的所謂科學,中國文人是以哲學觀引領自己生存的,比西方人高明多了。中國歷史上的人文畫家全方位體現在具有時間流動性的概念,形成了四維的觀看方式。這是中國哲學觀決定的。
這個錯誤的根源來自,美術教師自身出道之前的中外美術教育史課程沒有學習好。美術教師並不明白當年透視學傳入我國,被某些人自己編寫的所謂「散點透視」觀點所誤導,然後,在個人的課堂上又將繼續誤導小學生。這是美術教師最容易犯錯誤的地方。
既然美術教師都知道講中國山水畫要陳述「天人合一」的理念,那麼,就絕對不能又錯誤的將「散點透視」當學科知識點。中國文人看世界的直接方式為「游動」,是「心在前、畫在後」。
以下另一教師的教學設計還是錯誤:
初步掌握由詩及畫,由整體到局部的中國畫欣賞方法。
中國山水畫(中國畫)的欣賞方法究竟是什麼?如何欣賞?用什麼方法?作為長卷的打開方式,究竟如何欣賞?美術教師需要研究、思考,課堂上不允許再有失誤,但希望發生爭議性地探究問題。
二、教學、學習方式需要改變
小學生審美情感的發生需要三個條件之一是:
第一,美術教師要從單一的語言「傳遞」方式,變化為師生共同與美術作品(教學課題)「交談」(對話)的互動狀態;
美術教師教學行為要由單一傳遞,也就是習慣的講授法轉變為引導性探究行為。為什麼?
課堂上學生有體驗,才能發生審美,有基本體驗,才是主動欣賞。因此,這一學習領域學生的學習特徵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原來灌輸的、單一傳遞的教學方法與行為,這樣,學生課堂體驗才能發生。課堂上學生們不能集體發生主動探究的體驗感受,你教師再高喊著審美,也是假的、表面的文章。
學生的探究學習行為,能夠激發體驗性內化心理產生,內化的課堂才是欣賞的狀態。因此,學生欣賞課學習行為要由原來等著教師「灌輸」某美術學科知識,轉變為在教師引導下,自主探究《富春山居圖》所蘊涵的文化、哲學、美術學科知識,這樣,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才能有提升。目前,8個教學文本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都寫的非常空泛,學生憑著什麼形成下列目標呢?
了解和欣賞祖國優秀傳統藝術的熱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灌輸的講授法教學,連基本的美術學科知識的基本目標也達不成。因為,《富春山居圖》為現成的「已有知識」。這個概念告訴我們,如何讓小學生對「已有知識」發生興趣,願意學習,必須形成體驗課堂,必須主動探究,必須達成
「欣賞的概念特徵:欣賞具有主觀的、個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覺的、自為的;浪漫的、想像的、創造的等表現特徵。」
三、教學觀改變
40分鍾的課,需要講述《富春山居圖》這樣宏大的文化、哲學的主題,內容究竟講多少?
能否以單元教學形式設計教學,將宏大的文化、哲學敘事,轉變為具體的學科問題探究敘事,由小見大。例如某教師設計了探究:
嘗試披麻皴技法,欣賞長卷美和體會名畫的筆墨趣味。
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好,但實際教學還需要研究。
另外,這8節教學中,其中有一課是不少美術教師認為當時教學現場效果相對最好的一節,
B. 小學美術教案
教具、學具准備
教具:1.線造型的素描作品數幅。2.立方體和圓柱體框架模型一個;
學具:軟芯鉛筆、橡皮、課本、作業本。
一
(1) 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堂常規及學慣用具的准備。
(2) 導入新課線造型素描作品數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數幅,
(3) 給學生欣賞、鑒別、然後講解。
設問:線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點和不同點
(4) 講授新課
二、 線造型素描的特點及線的造型功能。
線造型的素描圖是通過線結構的運用,直接體現和暗示物體的體積、遠近、方位和對比等牲,表現出物體內外部組合關系及前後左右的空間狀態。
線造型素描剔除或減弱明暗色調層次,強調物體本質的實在的形體結構,所以表現物象的效果明確、肯定、清晰和剛勁有力。
線徒刑素描是以線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結構,線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 表現物象的外形輪廓,(2) 勾畫形體的邊界。
(3) 表現物象的內外結構、空間位置、透視變化及物與物之間的組合關系。
(4) 表現物象的虛實關系、明暗關系及體積感。
(5) 表現物象的勢、力、節奏、韻律感,(6) 抒寫人的情趣,(7) 氣質。
線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術專業方面方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且以圖解形式適用於理工科專業中,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一種徒刑技能服務於設計,在建築、園林、工業設計等圖紙繪制上,結構線的徒刑已成為工程技術人員的一種設計手段,廣泛適用到現代建設的各個產生領域中。
三、 立方體與圓柱體
(1) 立方體(對照立方體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體是一切形體的基礎,它的結構是由大小相同的六個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關系而構成的。
圓柱體是以長方形的長邊為軸,旋轉360。而構成。也可以說是由無數個相同的圓面疊楊(如硬錢幣疊成一圓柱體)
(2)圓柱體。立方體與圓柱體結合圖形是說明立方體內可以產生一個圓柱體,圓柱體在立方體內的構成是以一個正方體的二分之一邊為軸,以立方體一個面的中心點為圓心,旋轉306而成。圓柱體的立體感可通過頂底面的透視圓面體現。
四、 作業要求
1、 臨摹課本立方體和圓柱體范畫。
2、 用2B、和5B鉛筆作畫,3、 要求表現物象透視准確,4、 結構清晰。
C. 我是教少兒美術的,最近為寫素描教案而頭疼。希望大家給點意見。
我也教過小學生素描和水分,先握個手~呵呵,為此我還特意學習了青少年心回理學。
其實小孩子的想答象能力比我們想像得要豐富有趣得多,呆板的幾何圖形當然不能提起他們的興趣,如果是一點繪畫基礎都沒有的孩子那就不要一開始就一板一眼的要求他們按照你的指令作畫,讓他們發揮自由想像的特長,先激發他們對繪畫的興趣。說實話,大多數的小孩子還是喜歡色彩豐富的圖畫,一開始只畫鉛筆素描有些單調了,先讓他們畫色彩畫,這樣不但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還可以培養他們對光線、明暗關系處理的能力,等時機成熟了就可以讓他們臨摹初級素描作品了,一開始可以選擇生動活潑的水果、蔬菜、日常用具等素描臨摹作品代替幾何圖形,等孩子們駕輕就熟了再慢慢轉向幾何圖形臨摹和簡單石膏像的寫生。關於空間立體感的培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兩個字:「看」、「摸」。
呵呵,羅嗦這么多不知道能不能給到你建議,祝你能和你的小朋友們有個愉快的繪畫互動~!
D. 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教案
多彩的學習生活
教案
昭陽區二中 張興智
課時:1課時
課題:優美的校園
活動二:學習與研究
1、風景是怎樣表現物體空間的?
2、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各有什麼消逝的規律?
教學目標:
讓學生理解透視是造成物體在繪畫中產生空間感的主要因素,並且掌握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規律,進而激發學生動手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消逝規律
教學難點: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實際運用。
教法:講授 設疑示範 鼓勵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內容較少,符合各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彈性教學,讓教師自己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條件進行教材的重新構建,從而對教師熟悉運用教材、教輔、工具書的要求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鑒於教材的定位清楚,知識重點突出,給教師一個方向去自由發揮,這是教改和新課程理念的一個體現,教材是骨架,血肉靠師生根據教學目的去豐盈,極大提高了師生互動,積極探究。
課型:綜合課
課時准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教材、直尺、裁紙刀、廢舊VCD外殼、廢三合板(三層板)
2、學具、鉛筆、素描紙(美術本)。
授課過程:
①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1分鍾)。
②導入新課:大家同學在生活中,校園中一定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我們經常在公路兩旁看到排列著近高遠低的樹木,(展示霍貝瑪《林間小道》)還有成語「一葉幛目」這些現象都是我們親身經歷的,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路兩旁的樹木是不是近處的高,遠處的低呢?
收集同學討論結果:(估計)
A、是因為眼睛的角度不同(視點)。
B、樹木是一樣高的。
C、離眼睛越近,物體變大,得出物體的空間是由透視產生的,而透視是繪畫語言的重要組成部份,一幅優美的風景畫往往取決於透視空間的表現。展示經典的較美的幾幅風景畫(7分鍾)
③講授新課A,大家欣賞了以上藝術大師的風景畫以後我們來了解一下透視,透視是研究物體在人們觀察角度改變而呈現的不同狀況的一門科學,它包括光影透視,焦點透視,空氣透視,色彩透視(簡要的解釋)而且風景畫成為一種獨立的畫種,就是因為它能描繪秀麗山川、美麗校園、街頭巷尾……,有透視才有縱深感,有透視才符合物體的視覺真實,才能在二維的平面上創造三維的空間,風景畫就是這樣表現物體空間的!B、大家同學欣賞了這些優美的風景畫,你們能畫出這樣好的畫嗎?(不能)想畫出來嗎?(想)想畫出來!好那我們必須好好的來學習透視知識中的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展示圖片)引導同學觀察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中正方體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的變化(左、右、仰、俯、中)和二者之間的聯系和不同。
從透視圖的觀察和理解以後,請問A,大家從二個透視圖中觀察到什麼位置,正方體最沒主體感,(答案,在心點位置時)。B、大家觀察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有兩個顯著不同的特點,請大家商量一下給指出來,好嗎?(平行透視是當物體一個面正對我們時,它只有一個消逝點;成角透視是當物體一條邊正對我們時,它有兩個消逝點。)(5分鍾)
④課堂練習:我們學習了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後想不想畫點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先從身邊最常見的物體,諸如:課桌凳、家電、電桿……。繪制出它們的透視圖!(展示教師自製范畫)
巡視指導
展示學生作業 (實物投影儀)
在學生作業上批改示範(12分鍾)
⑤小結:今天我們對風景畫是怎樣表現物體的空間感以及平行透視,成角透視進行了學習,大家課堂訓練畫得相當不錯,我相信下節課,大家將會畫得更好!
E.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透視教學
透視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低,空間感和觀察力較差,這些往往形成透視教學中的障礙。這就需根據其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
一、合理滲透,提前鋪墊
在小學美術教材中,小學一二年級主要以感性認識為主進行繪畫教學,不接觸透視方面的知識,允許在作業中出現與透視規律不符的現象。這是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而定的。但是到了三年級,學生認識能力有所提高,已經初步具有觀察能力、造型能力及表現能力。我們從這時就應該向他們滲透最簡單的透視常識。如「近大遠斜的現象。在繪畫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周圍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在頭腦中留有印象,盡量在繪畫中不養成錯誤透視的習慣,基本上表現出這種現象,形成透視教學的粗淺的概念,為以後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觀察實踐,變抽象為具體
透視教學是一個較為抽象的問題,要使小學生真正掌握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一個認識過程,那麼這個過程就是變抽象為具體,再由具體到抽象。我的做法是:
1.實景觀察。在新課講授之前,先讓學生進行實景觀察。我在講授《逛大街》一課時,先給學生布置課前觀察實景大街,記錄下各種現象。如:近處的路面和遠處的路面是什麼樣的;近處的樹木和遠處的樹木是什麼樣的;建築,近處的和遠處的又各是什麼樣的。回到課堂後,教師提出:你所觀察到的這種現象是什麼現象?然後學生討論。
2.充分利用教具,講授新知。我在講授這課時分步出示圖片分析。第一步出示:現實中的路面是同樣寬的,路兩旁的樹木基本上是等高的。第二步演示:我們會看到近處的路面寬,遠處的路面窄,這是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物體在人的視覺中會產生近大遠小的現象。例如:我們看到的鐵軌是近寬遠窄的,但試想一下生活中如果真是這樣火車豈不是要出軌了?我們就把這種現象叫做透視現象。第三步繼續演示,進一步印證所觀察到的現象。讓學生欣賞本上的圖片,學生和教師一起歸納總結:景物的近大遠小現象就是透視現象。這樣教學,學生不僅容易接受,而且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解決了教學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