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案
學習目標
①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②了解游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順序閱讀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⑤培養搜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課前准備
搜集有關石鍾乳、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可以做成課件。
第一課時
●揭題
把你了解到的有關金華雙龍洞的情況介紹一下,教師瀏覽網頁綜合介紹。
●整體感知
課文是怎麼寫的呢?自讀課文,讀准,讀通,遇到難以理解的詞句或聯繫上下文解決,或請教同桌、教師。教師巡視,發現普遍性的問題及時講解。
說說課文都寫了什麼?(遊了哪些地方,怎樣的景緻、當時的心情等)
●探究閱讀,理清脈絡
①課文哪些語句提示了游覽順序,讀讀畫畫,並畫出遊覽示意圖。
個人准備,然後小組討論,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新疑問在小組中提出,互相討論。此時教師巡視各組,適當加以點撥。選定一組的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參觀路線圖,並做介紹。
②根據討論,梳理課文。可以把整個過程分為「路上見聞」「外洞」「通過孔隙」「內洞」四個部分。
③分別請各小組輪讀各段,注意正音,同時對一些難解詞進行釋義,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鍾乳等詞語。
④作業練習,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品讀課文
圍繞「在游覽過程中,作者怎樣把看到的景緻、內心的感受寫出來的」這一問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品析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體驗作者遣詞造句的准確。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通過琢磨怎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然而然地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情感。
①第一部分的學習,教師引路。
「路上見聞」一段,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你怎麼把它讀出來?(抓住描寫油桐、映山紅、溪流等景物的句子來體會)
指導朗讀,試著默記或背誦這些語句。
②第二部分的學習,學生自學,然後交流。
(體會如何寫出外洞的「高」「大」)
③第三、四部分的學習,同桌合作體會。
(這兩部分是重點,可引導圍繞以下幾是探究學習;
a.作者怎樣寫出「孔隙」中擠壓的感覺?
b.課文怎樣表達內洞的寬大?
c.描寫石鍾乳、石筍就兩句話,卻寫出了這些岩石的形狀變化多端以及觀賞的樂趣)
相互商定各選一部分,按「讀讀、說說、背背」三步與同桌交流,聽方需做出評價、提出疑
問。雙方相持不下時可請教老師。
●知識內化
分學習小組,任選其中的一部分做為自己的導游講解內容。(可以結合板書示意圖做導游講解)
在四人學習小組充分練習講解的基礎上,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小組其他成員幫助他(她)進一步完善導游講解詞,可以增添課外了解、搜集的資料。接下來全班同學組成「金華雙龍洞旅遊參觀團」,各組代表到講台前擔任一次導游。全班同學進行評論,總結經驗,改正不足之處。
⑵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游記,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記類散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反復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幾處感觸頗深。
一、抓主線,散而不亂
這是一篇游記,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游覽順序。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了解游覽線路,再讓學生到黑板把自己的發現寫上去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在學生理出文章的線索後,再讓學生細細朗讀、品味。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並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後整理出遊覽圖,了解寫游記的一些技巧,學習體會詞句的精妙。
二、讀讀悟悟,精彩在演示中生成
課文中關於孔隙,作者用墨最多。孔隙下流水,孔隙上是岩壁。中間不過容許一艘小船進出的距離。由於空間太過狹小,所以帶給我們的感受著實深刻。這里是一段非常精彩的進入內洞的敘述。沒有華麗的詞藻,近乎白描的寫實筆觸,把孔隙狹小的特點描摹得十分傳神,讀了有身臨其境之感。所以我在教學本課時「以讀為突破口,訓練學生的語感」。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和點撥,應該說這節課中,文本的朗讀是充分的扎實的,主要包括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朗讀。首先讓學生充分練讀後,根據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讀給老師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學生有了充分的自由,變得愛讀,想讀,帶著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語感也便隨之產生了,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我靈機一動,做了演示,我的手掌就是那隻只能容得下兩個人的小船,而兩只粉筆就是兩個人,在演示的過程中,故意出錯,兩只粉筆站起來是不行的,因為洞太窄,必須躺卧。通過演示,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了過孔隙的感受,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感受到了孔隙低矮窄小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感悟是一種發現的過程,是學生在自己的探索想像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看圖,練說,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更好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
⑶ 葉聖陶爺爺錯了嗎──《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疑問
葉聖陶爺爺錯了嗎?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疑問 廣東省順德市大良李介甫小學饒蘭珍 【案例描述】師:學完本課,還有疑問嗎?生:老師,課文在第四自然段中寫道:「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第五自然段中寫道:「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是從靠左邊的石壁的下方的孔隙流出」,第七自然段中寫道:「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這三處泉水流向不一致,很矛盾,是不是葉聖陶爺爺寫錯了?師:(驚訝、贊嘆)真勇敢,敢否認大作家!這個問題提得好,同學們能解答嗎?(學生呈思考狀態)師:有答案了嗎?(教室安靜)師:同學們,我們可以發揮小組的作用,讀讀書,動筆畫畫游覽線路圖,再議一議,看看能否找到答案?(書聲朗朗,議論聲四起,課室異常活躍,教師一邊巡視,一邊指點)師:(幽默微笑)現在可以將「研究成果」公布嗎?生:我們認為葉聖陶爺爺確實寫錯了,他游覽時是由洞口到外洞到孔隙再到內洞,這樣一直往前走,所以泉水應該一直在右邊流出來,不會到左邊去。 (部分學生贊同)師:請小組派代表用簡筆畫在黑板上表示,好嗎?(生上台)生:我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們小組認為,葉聖陶爺爺沒寫錯,因為「泉水從右邊往外流」是在在洞口看到的情景;「從靠左邊的石壁的下方的孔隙流出」是在在外洞看到的情景;最後寫「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又是在內洞看到的情景,因為觀察地點變了,所以泉水的流向也發生了變化。 (師笑而不答,學生凝神)師:請你們小組也派代表用簡筆畫在黑板上表示,好嗎?(生上台)師:現在發現兩副畫最大的區別在哪呢?生:兩副畫中孔隙的位置不同,一個在前方,一個在左邊。 師:觀察很仔細,真不錯!生:孔隙的位置應該在左邊,因為書上寫道:「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是從靠左邊的石壁的下方的孔隙流出」。 (師微笑點頭,學生恍然大悟)師:他們讀書真認真。現在明白了嗎?葉聖陶爺爺原來──生:(齊答)沒有錯!生:老師,我們小組畫圖的方法跟前兩組不同,我們是用逆推法畫圖。 (學生議論紛紛,生畫圖並解說,先找到溪流的源頭,再從內洞到孔隙到外洞到洞口)師:(情不自禁)真聰明,居然會逆向思維!生:老師,我們小組還有一種方法證明葉聖陶爺爺沒有錯!(生愕然,師驚喜)生:我們用演示法演示。 (生用書、筆等實物表示外洞、內洞、溪流並配以講解)師:很有創意!(師頷首點頭)師:同學們,大家的發言都非常精彩!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就應該這樣: 勤於動腦,善於發現問題,勇敢探索,最後還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造就高素質能力型人才的核心。 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思維的火花,是「熄滅」還是「點燃」,是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還是解決問題的主體,是對教師應變能力的考驗。
⑷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讀後感60字
今天讀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文章我對金華的雙龍洞有所了解,在洞口抬頭望版,山相當高,洞口很權寬。洞分為內洞和外洞,最有趣的是外洞石壁下面有一個孔隙,可以讓兩個人仰卧在小船上,船的兩頭系著繩子,內洞的管理員一拉,船就進去了,我覺得非常有趣,真想試一試!內洞里一片漆黑,工人點著汽油燈,才能隱約看見一條青龍和一條黃龍,夢幻仙境般景象,真是美麗無比!
這篇文章作者寫得非常生動,讓我簡直是身臨其境!
⑸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後感
今天讀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文章我對金華的雙龍洞有所了解,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洞口很寬。洞分為內洞和外洞,最有趣的是外洞石壁下面有一個孔隙,可以讓兩個人仰卧在小船上,船的兩頭系著繩子,內洞的管理員一拉,船就進去了,我覺得非常有趣,真想試一試!內洞里一片漆黑,工人點著汽油燈,才能隱約看見一條青龍和一條黃龍,夢幻仙境般景象,真是美麗無比!
這篇文章作者寫得非常生動,讓我簡直是身臨其境!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後感
今天,我在家裡預習了第三課《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文章是著名的作家葉聖陶爺爺寫的,描寫了浙江省金華市的雙龍洞。課文中寫了路上看見的映山紅、油桐和丁丁冬冬的泉水,仔細地描寫了雙龍洞的洞口、外洞、孔隙和內洞,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孔隙和內洞。
如果你讀到第五自然節,也就是講孔隙的那一段,腦海里就會出現一個大山洞,山洞的洞項有三個字,就是「雙龍洞」,山洞裡面的最前面有一堵牆,牆的右邊有一個小孔隙,孔隙中可以放一條兩人仰卧的小船,船的兩邊都系著麻繩,作者葉聖陶爺爺正仰卧在般上,讓你恨不得馬上就飛到浙江省金華市的雙龍洞。
雙龍洞的內洞也十分好玩,在內洞的項上有兩條「龍」,一條是黃龍,一條是青龍,我想這就是把它叫做「雙龍洞」的原因吧!內洞還有形態萬千、顏色各異的石鍾乳和石筍,讓你一去就流連忘返。
葉聖陶爺爺抓住雙龍洞的特點,細致地描寫各處的景物,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真恨不得一眨眼就飛到那裡,可惜不能實現,唉!等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游一游!也能讓我感覺到祖國山河的美麗,更能增加我們強烈的愛國之情!
⑹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後感20字
今天讀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文章我對金華的雙龍洞有所了解,在洞口回抬頭望,山相當高,洞口很寬答。洞分為內洞和外洞,最有趣的是外洞石壁下面有一個孔隙,可以讓兩個人仰卧在小船上,船的兩頭系著繩子,內洞的管理員一拉,船就進去了,我覺得非常有趣,真想試一試!內洞里一片漆黑,工人點著汽油燈,才能隱約看見一條青龍和一條黃龍,夢幻仙境般景象,真是美麗無
⑺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總結
《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葉聖陶。課文按照游覽的順序依次寫了路上→洞口→外回洞→答孔隙→內洞→出洞的情況。此外,泉水流經的路線也是文章的線索,它的路線是泉水從那個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金華的雙龍洞的外洞的特點是大,內洞的特點是黑、奇、大,連結外洞和內洞的是孔隙,它的特點是窄。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去金華的雙龍洞所看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對大自然的熱愛。
⑻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4、記金華的雙龍洞
1、《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作者是 葉聖陶 。課文按照 游覽的順序依次寫了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情況。此外,泉水流經的路線也是文章的線索,它的路線是泉水從那個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2、金華的雙龍洞的路上景色特點是明艷,外洞的特點是 大 ,內洞的特點是黑、奇 、大,連結外洞和內洞的是孔隙,它的特點是 窄
3、《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 游記 ,記敘了作者去京華的雙龍洞所看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對大自然的熱愛。
4、「擠壓、稍微、准會」既寫出了作者緊張而好奇的心理,又說明孔隙的窄小。
「再加上、即使、也」突出表現了這些石鍾乳和石筍美麗迷人,魅力無限,充分地顯示了作者由衷的喜愛之情和深深的贊嘆之意。
5、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
6、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這段話運用了心理描寫。
(一)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甸,過了羅甸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花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1、解釋詞語。
盤曲而上:指公路曲折環繞通向山上。
或濃或淡:有的 呈:顯現
新綠:剛現出的嫩綠 明艷:色彩明亮,鮮艷
2、「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這句話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3、這段話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 xì jì )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暈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捎)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洞。
1、在括弧里劃去不正確的讀音或字。
2、文中哪些句子寫出了我經過孔隙時的感受?用橫線畫出來。
3、「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這句話採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這樣的句子我也會寫:什麼是合作呢?顧名思義,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4、「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這句話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句話採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手法。
5、「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這句話採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手法。
6、假如你是雙龍洞的小導游,請你根據短文的描述,展開合理的想像,設計「外洞」或「孔隙」的解說詞。
親愛的遊客朋友,你們好:
古人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上小船」,遊了外洞,我們就要坐船經過孔隙進入內洞,請各位遊客格外小心,因為空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並排躺兩個人,任意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緊貼著船身,千萬別抬頭看,如果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如果你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你擠壓過來那你可以閉上眼睛。你躺好以後,說一聲「行了」,管理處的工人人員就在內洞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到內洞。要出洞時,在外洞的工作人員就在洞外拉繩子,船就出來。雙龍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下面我們就來享受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會有獨特的感受。
(三)
內洞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其次是些石鍾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像成神仙、動物以有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在洞里走了一轉,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間房子那麼大,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 解釋加點的字。變化多端:項目。 顏色各異:相同。
2、 「石筍」的「筍」字用音序查字法,應查字母 S ;用部首查字法應查 ,再查 4 畫。
3、 在文中空白處加上標點。
4、 用一句話概括兩段話的意思。
作者在內洞看到了的景物。
5、作者在內洞看到了三點內容:一是雙龍;二是石鍾乳和石筍;三是泉水。
6、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觀看——( 觀賞 ) 黑暗 ——( 漆黑 )
5、 用橫線畫出內洞很黑的句子;用浪線畫出內洞很大的句子。
6、 結合短文,請你說說雙龍洞名字的由來。洞內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7、 作者說「值得欣賞」的理由有兩條:一是因為洞內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二是因為它們顏色各異。請你想像其中的兩種寫下來。
第一種:
第二種:
8、讀了這段話,我知道作者抓住內洞的黑、奇、大三個方面的特點,其中著力描寫了內洞景物的「奇」,一是「形奇」,表現為形狀變化多端的石鍾乳和石筍;二是「色奇」,表現為顏色各異;三是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9、從畫線的句子中,你體會到什麼?
體會到石鍾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
習作1 練習1
1、擬人的修辭方法注意點:
(1)直接把一個事物當作人來寫,擬人句中不要出現「像」、「好像」、「彷彿」等詞語。
(2)擬人句要寫得恰當
2、成語不僅知道它的字面意思,還要理解它的比喻義,如「雪上加霜」。
3、寫出4個描寫冬天景象的成語(或者是描寫北風風光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