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畫論文具體寫哪些內容
這類論文要來對畫作產生的年代熟自悉,把當時的歷史社會背景搞清楚,比如,受到前人、當時政治背景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畫家受到的教育與他的生活家庭背景,因此一篇論文大致可分以下幾個部分一:把中國畫的發展歷史大致概括一下二:在每個特殊時期(比如畫作的開始時期與鼎盛期)的代表性作品拿來分析,找到他產生的淵源與他對後人的影響,以及在歷史上的貢獻三:總結這些舉例分析的共性(一般國畫理論書上都會有的),在把自己對國畫的認識,國畫的現狀與發展做簡要論述以上差不多就OK了,這只不過是本人的一點略見,希望能對你有用
『貳』 小學美術國畫教學要教什麼內容
中國畫是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民族繪畫,並有著燦爛輝煌的藝術成就。國畫作品可以與西方任何時代的作品相媲美,越來越為當今世界各國所矚目。常言道: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有世界性。中國畫作為中國一個具的強烈民族性的傳統繪畫,在中西方文化融合滲透的今天,正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方式發展變化著,為人們展示著它的獨特魅力。為此,國畫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有效地開展國畫教學對於小學生認識中國畫,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畫教學現狀
在小學國畫教學中,存在著很大問題
(一)當今社會科技突飛猛進,高科技的工具是接踵而來,今天的中小學生,是"漢堡、牛奶"與"卡通、漫畫"的時代,利用電腦進行繪畫,古老的書畫藝術有時常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且繪畫技法和調色等方面的能力嚴重受到制約。對於學生不熟悉的事物,教師講解起來困難大增,學生是否感興趣,還要靠教師積極引導。
(二)由於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教學模式長期作用下,小學國畫教學還是以臨摹范畫,或教師畫一筆學生練習一筆的現象,講完後全班完成同一幅畫。陳章良教授曾經說過:"創新教育從某一角度來說,應是鼓勵學生發展他們有個性,有一種創新的意識,千萬別把孩子們變成像一個'模子'里鑄出來的人。"
(三)家長的不支持,不投資不為學生購買國畫用具,我們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還有家長的不理解,教師和學生家長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是與教師范畫是否相近為標准,不必說,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內容,學生為適應教師和家長的評價標准而把表現潛能嚴重扼殺掉。
在這種教育現狀下,我們的國畫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學的有成績了,就會慢慢得到認可,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好的教學方法。
二、激發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在剛接觸中國畫時便在筆墨游戲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使之對國畫學習充滿期待並在每一次學習中保持愉悅的心情對學生在將來的中國畫學習中取得成就至關重要. 小學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從玩中讓學生熟悉中國畫,並培養其樂趣。在學生尚未接觸到中國畫課時,對水墨畫十分地生疏,若以傳統模式機械地要求學生臨摹,學生易產生厭煩。此時,我巧妙地利用了"玩","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引導學生通過玩墨、玩筆,讓其發現筆的運用。結果學生們隨心所欲,畫的是千奇百怪,我為他們的畫取名為-美麗的夢,因為夢是虛無飄渺的,形態怪異的,他們的畫也是如此,對我起的名字他們很滿意。
(二)採用多種表現方法激發興趣。如採用揉紙法、點染法、暈色法、平塗法、擦染法、拓印法等等,使學生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對心中的事物進行描繪,使之能獲得成功感,增強創作熱情。
(三)教學中運用風趣的語言,提高學習興趣。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孩子不同於成人,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兒童化,風趣化,盡量接近孩子們的生活,這樣他們才能夠易於接受,也會使教師的工作得以順暢進行。
(四)講名人軼事引發興趣。中國畫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名人軼事很多,如"吳帶當風,曹衣出水"、齊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可以讓學生感受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和筆墨的巧妙之處,讓他們感受到學國畫的樂趣。
三、探索新的國畫教學模式
美國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兒童只要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范,那麼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學生對於學國畫有了一定的興趣,就要看教師的教學模式了,當務之急就是改變現存的傳統的國畫教學模式。我在從事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嘗試著拋棄傳統的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我的教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一)欣賞中國畫,從感受到領悟國畫的藝術魅力。在名畫欣賞中感受美術作品本身蘊含的對生活、大自然的熱愛和審美意識。中國畫,講究"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因此,美術作品欣賞就是讓學生從感受作品到漸漸領悟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及藝術家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生活,擴展學生表現面。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擴展學生表現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的教學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三體合一,這是歷代畫家實踐證明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內容也是常規的花鳥、山水等,而目前相當數量的兒童國畫班,也實行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此現象已引起眾多美術界有識之士的憂慮。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兒童,而應找出能引起兒童興趣、刺激兒童好奇心的材料,然後讓兒童自己去解決問題。
(三)學生課堂活動貼近"最近發展區"。利用寫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鍛煉中,側、逆、頓鋒的應用以及色彩知識的掌握。即,讓學生用平時寫字的方法在宣紙上用墨寫上字,可以把字拆開、疊加、拼合等方法進行書寫,寫時也可用各種運筆方法,然後在不同的空間填上顏色。通過訓練學生對各種用筆、色彩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很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發揮的餘地。這也是我們中、小學生的美術教育的要求,是讓每個受教育的學生都能獲得"最近發展區"的發展或"跳一跳,吃蘋果"的潤澤和成長的完善化教育。
(四)寫生感受式教學。寫生,是美術學習、繪畫入門的基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畫學習與創作也是離不開寫生的。但在中國畫課堂教學中,安排什麼樣的寫生內容,怎樣進行教學,怎樣由寫生到創作表現,也是值得我們實踐探索的問題。
任何教學模式都是有其優缺點的,面對不同特點和年齡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應依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學中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因為學生畢竟不是教師個人的產品,學生是有個性與靈性的人,我們應給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和影響。
『叄』 中國畫一般的鑒賞方法
賞析的基本方法
中國畫的鑒賞按科分,各有鑒賞重點
山水畫:一看筆墨,二看大勢,三看氣韻。
人物畫:一看筆墨,二看造型(形態),三看神韻。
花鳥畫:一看筆墨,二看形神,三看賦彩。
中國畫的鑒賞,如果按欣賞的距離說,要把握住近看筆墨,中看構圖,遠看氣韻。
說得具體一點,可操作性一點,即:一二步看筆墨,四五步看構圖(大勢),八九步看氣韻。
看筆墨主要是看筆觸美不美,筆力是否遒勁,力能扛鼎。墨色是否充盈華滋,是否渾然一體。
看構圖主要看大勢是否得體,有氣勢,是否新穎。
看氣韻主要是看是否形神兼具,生動放逸。
中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依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評論:
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可以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
國畫是要表現「氣韻」、「境界」。
繪畫的工具
「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號稱「文房四寶」,其意義不止於書寫繪畫方面,中國文人對其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感情,歷代文人書畫大家和筆墨紙硯相關的故事舉不勝舉。
筆
毛筆是中國所創,並影響到朝鮮,日本,等亞洲廣泛地域的傳統書寫習慣。毛筆分硬毫,軟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黃鼠狼尾)為代表,軟毫以羊毫(山羊須)為代表,根據寫字繪畫,種類,以及個人習慣的不同,用筆也不一樣,羊毫柔軟,狼毫剛健,兼毫柔中帶剛。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璉)之湖筆,宣州(今安徽涇縣)之宣筆,及江西進賢之筆為上。
墨
墨分「油煙」和「松煙」兩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製成;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製成。古代徽州所產之墨,歷來為文人所喜愛,徽墨有金不換之美稱。
顏料有兩種,使用起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種是植物質的,如花青、滕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年久會褪色;另一種是礦物質的,如硃砂、朱漂、頭青至三青、頭綠至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
紙
中國畫用紙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等,推而廣之,不但是紙,綾,絹等織物都是繪畫的材料。
但宣紙種類多,產量高,品質好,其特性將國畫要求的筆墨神韻能最好的發揮出來,且較絹等價格便宜,故宣紙幾乎已成為國畫用紙的代名詞。
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致地描繪,反復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畫;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所以寫意畫多用生宣。
硯
硯是磨墨用的。要求細膩滋潤,容易發墨,並且墨汁細勻無渣。硯以安徽歙縣之歙硯,廣東端溪的端硯,甘肅的洮硯、及山西的澄泥硯、最為名貴,號稱四大名硯。常有古人為求一方名硯,不惜傾其所有。
除文房四寶之外,印章、印泥、筆架、筆洗、筆筒、文鎮等相關繪畫用具還有很多,廣義的文房四寶也將以上所舉列入其中。
『肆』 中國畫創作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開拓學生的繪畫思想
意義:為我國的文化精髓再駐生機!
『伍』 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分析。
淺談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中國畫這一藝術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繪畫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因為它代表了東方民族特殊的藝術審美觀念。縱觀中國繪畫史,我們會清醒地發現,創新並不是現在才提出的問題。從隋代的展子虔到清代「四僧」再到近代的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等,哪一個不是在創新中崛起、發展、壯大的呢?
藝術貴在創新。對於這一點,中國畫家似乎沒有太大的分岐。但關於中國畫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怎樣把握、如何去創新等問題倒是眾說紛紜,因此,我們很有探討的必要。對於傳統,多數畫家僅把畫史上幾個著名畫派的技巧及風格當做傳統的本質而加以繼承。畫派的技巧和風格是形成與發展傳統的重要因素,是傳統的具體體現,但絕不能代替傳統。所謂傳統,筆者認為,指的是對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觀點、藝術方法、藝術形式、藝術風格等的概括,具有本質性。什麼是中國畫的傳統?根據中國畫發展的特點,筆者將其概括為以下五點:
一、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是中國畫創作的一個重要原則。中國畫講究氣韻、追求意境。一個畫家應具備「畫得像」的功夫。但如果作品有形無神,那麼即使畫得再像也不是中國畫所要達到的目的。有形無神的畫是存在的,而有神無形的畫是不存在的。寫形是為了傳神、為了暢神。形可在「似與不似之間」。我們要知道,「以形寫神」的最終目的是「達意」。蘇軾曾言:「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沒有「形」的支架,「神」無處依附。相傳五代荊浩為松寫生的畫集達幾萬冊,所以用筆能夠「運轉變通」、「如飛如動」,用線既不專以渾朴勝,也不專以娟麗勝,而是達到了所謂「神化」的境地。中國畫歷來要求以「形」這個支架表現「神」。這個「神」指的是客觀對象的生命力、生動氣韻和本質特徵。「形」是次要的,而「神」是主要的。現代大家齊白石、黃賓虹都提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畫才算是好畫。也就是說,畫得太像就太俗了;畫得一點兒也不像,更不是中國畫。所謂「意象造型」就是這個道理。而從西方繪畫史來看,古希臘以及文藝復興以後的繪畫著重於形的逼真再現;發展到現代派,則走上了另一極端。現代派畫家主張繪畫是「自我表現」的憑借,因此,可以隨意擺弄「形」。既然如此,「神」就更談不上了。
二、中國畫以線、墨為主,講究筆法,追求「筆精墨妙」的藝術效果,講究骨法用筆。這些都是對筆墨內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書寫點畫中蘊蓄的筆力。它是構成點畫與形體的支柱,也是表現神情的依憑。畫家以挺勁的筆法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到形象中,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在造型過程中,畫家的感情就一直和筆力融在一起。筆所到之處,留下的盡為畫家感情活動的痕跡。
用筆中的「骨法」、「骨力」也是中國畫區別於西方畫的重要特徵。雖然西方畫家也用線條,現代派繪畫更追求曲線美,但西方畫的線條不像中國畫這樣具有豐富的變化,同時又有嚴格的用筆規律和用筆方法。黃賓虹這樣總結中國畫的用筆:「用筆須平,如錐畫沙;用筆須圓,如折釵股,如金之柔;用筆須留,如屋漏痕;用筆須重,如高山墜石。」這是對中國畫筆法的高度概括。中國畫中雖然有「沒骨法」,但此法在著色過程中仍然很注重筆法。要知道,點是有體積的,點是力量的積聚,積力而成的線也有內在之骨。
三、中國畫在色彩上以墨為主,強調「墨分五色」、「尚純而戒駁」。中國畫雖也講究隨類賦彩,但最重要的是畫面整體效果。為了整體的需要,對象的色彩可以做大的變動。在中國畫中,無論是平塗的重色,還是暈染的輕色,都「尚化而戒駁」。墨是中國畫必不可少的基本色。墨分為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種。每一種墨色若運用得巧妙、適當,則會呈現豐富的變化。
創作中國畫時,如何繼承傳統一直是我們研究的課題。繼承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創新的前提是繼承前人的寶貴經驗。當然,對傳統繪畫的繼承並不是不加思考地繼承,而是有選擇地繼承,且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關於這一點,「揚州八怪」認為,繪畫「不能死摹、死守古法」,對於前人的繪畫,應該「師其意不跡象間」;或者說,要「學一半,撇一半」。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
四、中國畫的構圖講究氣勢,不受透視規律束縛。畫家取景時,要步步移、面面觀;要善於利用紙的空白,做到疏中有物、密而不悶。「畫意」是畫家精神感受的傳達。構思「畫意」是創作的開始。它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畫意」在構思之後並不是不可變化,而是可根據需要在作畫過程中不斷調整。畫家邊作畫邊改變自己的「畫意」,在逐步完善繪畫中尋找創作的樂趣。因此,作品的「畫意」產生於作畫前,完善於創作中。
構圖是因得勢而稱盡善的,是因所欲得之勢不同而變化的。構圖、布勢有兩種,一張一斂。張的力量是向外擴散,呈輻射狀,能給人一種畫外有畫的感覺;斂的力量是向內集結,能給人一種畫中有畫的感覺。一張一斂以求其變、求其勢。宋王微《敘畫》載:「夫言繪畫者,意求容勢而已。」而西方畫的構圖有嚴格的透視規律,不太講究對畫家情感的抒發。
五、詩書畫印有機結合,是中國畫區別於其他畫種的一個特徵。傳統的形成,取決於一個民族獨特的歷史經歷和生活習慣,以及特殊的審美觀念。它是在歷代畫家的不懈努力下演變而成的。而這種傳統反過來又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越是民族的東西,才越是世界的。中國畫之所以被許多國家的人民所喜愛,也正基於這一點。
若用以上的傳統精神來審視我國繪畫史上的各種流派,我們可以發現,一切優秀流派的畫家都在藝術上既繼承了傳統精神,又有獨特的畫風,正所謂「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家之生面」。而守舊派大多是把前人的技法當做傳統來繼承,以此代替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表現,使藝術失去了朝氣蓬勃的生命力,正所謂「只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傳統就像大樹的主幹,一切創新的流派是它無數的分枝。這些創新的分枝一方面從主幹獲取水分和養料,另一方面又從外界獲得陽光和空氣,在光合作用下形成更豐富、更充足的養分提供給主幹,使其成為蔥郁茂盛的參天大樹。因此,當代畫家要創新,不能僅從傳統的技法和表現形式出發,而是要結合中國的繪畫理論,緊跟時代步伐,並融入自己的審美追求。只有這樣,才能有所創新
『陸』 如何進行教學內容分析
如何進行教學內容分析
有幾種方法,信息加工分析,歸類分析,層級版分析
還有幾種應該算是分權析結果的表達方法,圖解,概念圖之類
我覺得應該是一個過程,先信息加工,而後歸類,最後形成層級分析,確定出哪些知識應該作為學習起點,確定出哪些應該是最後學習的。對基礎教育領域的課程來說,歸類分析一般並不需要,課標裡面都有了,但是教師最好還是做一下信息加工分析,以便掌握學生學習過程容易遇到困難的地方,對症下葯。層級分析當然不可缺少,是確定教學路徑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