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出師表的教學反思

出師表的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3-03 13:56:03

㈠ 出師表的評價

評價:

南宋陸游《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意思是: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南宋文天祥《正氣歌》:「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意思是: 或者和《出師表》一樣,鬼神都感覺到壯烈。

(1)出師表的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出師表》創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

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上半部分,分析當時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勢,闡述開張聖聽、內外同法、親信賢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後主勵精圖治,迅速改變龜縮於西南一隅的被動局面;下半部分,回顧自己的一生經歷,緬懷先帝「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務求成功的雄心壯志。

㈡ 出師表的讀後感如何寫

(*^__^*) 嘻嘻……,我在網上找的,借鑒一下吧! 《出師表》情真理透,詞婉意切,慷慨深沉,讀來我「心有戚戚焉」。讀《出師表》時,已是深秋。窗外蕭瑟的秋風勾起了我無限的幽思,使我思接千載。我從那鏗鏘振響的語句里,感受到穿透千年的情感力量。
現實是無奈的。先主劉備已溘然而逝,趙雲、關羽、張飛也已英雄埋骨。一個年老多病的丞相和一個懦弱的劉阿斗,支撐著蜀漢的大業。南方雖已安定,然而,曹氏雄據中原,孫氏以江河之險而盤據江東,蜀漢則偏據西南一隅。益州仍然疲敝,朝中又有奸宦未除,後主性愚。諸葛亮憂心忡忡。他希望以一篇《出師表》的錚錚忠言打動後主,使其成為一代賢君。
文章開頭便分析了天下形勢,陳述了先帝的遺願。希望以形勢之危急,激勵後主劉禪奮發圖強。節奏頓挫,音韻鏗鏘,由勢入理,起筆崢嶸。
然後又平下心來,將為政之道與後主劉禪娓娓道來,節奏舒緩,隱隱透出幾分暖意。從那輕緩的文字里,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與劉禪之間,並不僅僅是君臣關系,更是一種暖融融的長輩與後輩的關系。諸葛亮希望劉禪從那個愚笨的少年中走出,成為可以一統天下的君王。文章隱隱露出幾分無奈和幾絲渺茫的希望。
忽然,筆勢陡轉,由「臣本布衣」起筆,另入蹊徑。感激21年來先主的知遇之恩,自敘平生,節奏錯落有致。然後宕開筆墨,將文章推向高潮,表明自己北定中原的決心,氣勢恢宏磅礴。
最終,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結。那淚水終於像大潮般洶涌而至,其情沛然如注,不禁讓人掩面長嘆。
不期然想起了杜甫那句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又想起蘇軾曾寫道:「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後人又嘆之說:「讀諸葛亮的《出師表》,無不為之惆悵滿懷。」
我父親現藏有一本《岳少保書武侯出師二表》,石刻真跡現存於河南省南陽市博物館武侯祠內,家裡這本是拓本影印的。岳飛在其草書《出師表》的跋中寫道:「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上先生文辭、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雲馳電掃的手跡,縱橫恣肆,大氣磅礴,如風生紙上而正氣逼人。諸葛亮的一腔熱血忠貞和岳飛一身浩然之氣渾然天成,超越了時空,使無數的後人感慨莫名。
我讀完《出師表》,窗外的樹葉仍在繽紛飄落。秋風帶著我的思緒,飄向遠方,飄向那個戎馬倥傯的年代……

㈢ 出師表的賞析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nìng),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三國時期,曹魏國力最強,孫吳次之,而蜀漢最為弱小。當劉備病卒於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時,他留給諸葛亮的是內外交困的局面和一個年幼無知、扶不起來的接班人。在這種危難關頭,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義承擔了蜀漢的全部實際責任,對內嚴明法紀,獎勵耕戰;對外安撫戎羌,東聯孫吳,積極准備北伐曹魏。經過幾年的努力。蜀國力量有所加強,呈現「國以富饒」「風化肅然」的局面,於是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以圖中原。就當時形勢分析,且不說蜀魏兩國實力懸殊,僅「勞師以襲遠」這種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諸葛亮仍堅持鋌而走險,(先後六次統兵伐魏)並表現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是先主劉備的遺願。後主劉禪盡管昏庸無志,(「樂不思蜀」的典故足以顯示他的人品)諸葛亮還要竭忠盡智的輔佐他,盡管劉備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詔,他也不存半點僭越之心,因為後主是先主的遺孤。「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讀葛亮出師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後半生全部活動的精神力量。《出師表》正是在淋漓盡致的解剖了這種精神的實質從而表現出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這一點上,顯示了它獨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諸葛亮的忠肝義膽,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精神,在封建社會里被視為臣子的大節,普遍受到推崇:而當國家處於危難關頭,這種精神更煥發出強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所贊頌的「時窮節乃現」,「鬼神泣壯烈」,一封奏疏能幹百年被視為「至文」而流傳不朽,主要原因在這里。

由於本文是奏章,內容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向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具體的說,前部分重在曉之以理,後部分重在動之以情。總的是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全篇文字從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闢,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本文的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率直質朴,表現懇切忠貞的感情。前人特別指出在六百餘字的篇幅里,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報先帝」「忠陛下」思想貫穿全文,處處不忘先帝「遺德」「遺詔」,處處為後主著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興復漢室」的大業。全文既不藉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話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長輩的口吻。清朝丘維屏說「武侯在國,目睹後主聽用嬖昵小人,或難於進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師時叮嚀痛切言之,明白剴切中,百轉千回,盡去《離騷》幽隱詭幻之跡而得其情。」這說法是很有道理的。屈原是在遵讒毀、被放逐的處境中寫出《離騷》的,因而採取幽隱詭幻的表現手法。諸葛亮處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師表》感情充沛的特點和所表達的忠君愛國之情卻是一脈相通的,率直質朴的語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內容統一的。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還有一些整齊工穩的排比對偶句式,如「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體現了東漢末年駢體文開始興起的時代風尚。本文有大量合成詞,是出於諸葛亮的首創,不少詞經諸葛亮的提煉,後來都用為成語,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作姦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雲(言)」等,由此不難看出《出師表》的語言成就,僅憑這一點它都應該流傳不朽。

㈣ 出師表的文章思路




諸葛亮
開張聖聽
一、指明危機,提出建議(1—5)
賞罰公平
(寓情於議)
親賢遠佞
二、追憶往事,陳述理由(6—7)
(寓情於敘)
三、分清責任,表明決心(8—9)

㈤ 細說出師表

《出師表》是一篇著名的文言課內自讀課文,部分文字比較生僻,但文章情詞懇切,感人肺腑。從課文後的習題揣摩編者的用意後,我決定「淡化」字詞處理,重背誦,重「入情」感悟。由此,我確定了「以背促讀」法,以「背誦」切入,採用角色體驗的方法來讓學生進入情景,突破難點。
下邊是背誦之後的課堂討論部分實錄。
師:同學們把這樣長這樣難的一篇《出師表》都基本背誦下來了,真是了不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閱讀的感受,探究一下為什麼歷代英雄志士都如此推崇這篇文章。我們採用進入角色情景討論的方式,分別站在第三者、諸葛亮、劉禪的立場上來談感想。你們覺得先站在哪個人的立場上談呢?
生:第三者吧,我們的真實身份就是第三者。
師:好的,讀了這篇表,感覺如何?
生:我感覺諸葛亮變化很大,《隆中對》中,他雄才大略,自信瀟灑,《出師表》里卻「滄桑」多了!
師:知道和上一篇文章進行對比,我很欣賞這種讀書方法。
生:我讀了心頭很沉重,感覺諸葛亮怎麼像我的媽媽一樣,羅唆得很,太嘮叨了。(眾笑)
師:你用了「羅唆」這個詞語,怎麼講啊?
生:你看,法律應該如何實施,文臣要用什麼人,武將要用什麼人,你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有些話還反復叮囑,真是比我媽媽還嘮叨呢!
師:有意思。諸葛亮其實嘮叨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你們看出來了嗎?
生:我知道。第一個是要開張聖聽,第二個是內外不能異法,第三個是要親賢臣,遠小人。
師:很好,但你也有點兒口羅唆。(眾笑)能用成語或者短語來概括嗎?
生:廣開言路。
生:嚴明賞罰。
師:親賢臣,遠小人,叫作「親賢——」
生(抓耳搔腮):遠——
師:不知道?「遠佞」。這樣,請一個同學把這三個詞語寫在黑板上,給「佞」字註上音。
(生上黑板板書,要求學生寫旁批。)
師:繼續說。
生:我還感覺到諸葛亮心急如焚。從「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宜妄自菲薄」「願陛下親之信之」「夙夜憂嘆」「治臣之罪」「臨表涕零」等句子中,我都感受到了諸葛亮坐卧不安。總之,這篇表的情感底色是灰色。
師:用色彩表達情感,好。
生:我體會得最多的就是諸葛亮的忠心了,特別是第六自然段,「苟全」「卑
鄙」「感激」這些詞語讀了讓人揪
心。
生:我就好像看到一位窮途
末路的老年人在交代後事一樣。
…………
師:好的文字總能激起我們的共鳴。那我們現在變一下角度,站在諸葛亮的立場上替他想一想他寫這篇表有多難。我們先說說哪些因素決定了這篇文章很難寫。
生:當時蜀國在西南,實力其實不能和魏國吳國比。諸葛亮的「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並不是誇大。
生:那為什麼後文又說「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呢?
生:可能是相比較而言實力稍稍增強一些了吧,其實和魏吳比較起來還是不強。
師:問得不錯。注意討論不要偏題了。
生:主要是諸葛亮的位置很尷尬。在蜀國中,他是丞相,又是軍事統帥,他其實是實際的執政者,但同時他又是臣子。
師:是的,古代如果功高蓋主的話,下場多半很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蔣雲淞,你講講白帝託孤的故事。(生講,略。)
師:這個背景很重要。一方面劉備既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一方面又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爭氣的話,可「取而代之」。劉備信任到這個份上,對諸葛亮反而就是一種約束了,寫這篇文章的難度就更大了。
生:還有一難。大家都知道劉禪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可他畢竟是恩人的兒子,又是君主,這對於忠心耿耿的諸葛亮來說實在很難——說重了吧,別人會說你不敬君主,說輕了吧,劉禪這樣的庸才未必能聽懂。
師:這就對了。潘俊臣這樣一分析,我們就該知道剛才有同學所說的諸葛亮「婆婆媽媽」的原因了吧。好了,誰來總結一下,假設你就是諸葛亮,你下筆之前對著紙張筆墨,會怎麼嘆息自己的難處呀?
生:有三難。寫作背景難,國力不強卻必須出兵。作者自己難,如何才能讓陛下懂得自己的一片苦心和忠心呀?閱讀者難,劉禪啊,你能讀懂這篇表嗎?你能把朝廷安頓好,給我一個穩定的後方嗎?
師:語文科代表說得很動感
情,看來已經入情入境了。最後,
諸葛亮成功突破了這三個難點。
咱們再來議議,他想了哪些法子?
生:第一個法子就是剛才代
東航說的,婆婆媽媽,事無巨細,
反反復復地交代叮囑,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師:僅僅在內容上是不夠的,劉禪反感怎麼辦?諸葛亮得讓良葯不苦口才行。
生:他不是硬邦邦地提建議,他從頭到尾都傾注了深情。
師:要把感情注入文字的方法很多,諸葛亮最主要的法子是什麼?(生沉默。)
師:看看文中哪個詞語出現的頻率最高,被諸葛亮嘮叨得最多?
生:先帝!
師:對了,這個詞語在文中一連出現了十幾次。大家找句子讀讀看,品品言外之意。
生:第一段就出現了三次。(動情朗讀)
師:說說言外之意。諸葛亮通過這些話想說:劉禪啊……
生:劉禪啊,你要完成你父親未完成的大業,要理解我這次出兵的重大意義啊!劉禪啊,你要善待先帝的老臣,珍惜他們的忠心啊!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光大先帝的遺德啊!(待續)
(接上期)
生:三四段含有「先帝」的句子也很有意思。(生讀)諸葛亮其實是想說,劉禪啊,董允、向寵這些人不是我說他們好,他們是先帝都器重的人,你一定要用啊!
師:在用人上,諸葛亮強調得最多。咱們讀讀第五段。諸葛亮深情回憶了當初和劉備一起談話的細節,你看他竟然羅唆 到了這地步,言外之意是什麼?
(生齊讀。)
生:我覺得是在含蓄地批評劉禪不會用人,把先帝和劉禪對比,提醒劉禪謹記先帝教誨,一定要用那些「貞良死節」之臣。
師:對了,諸葛亮的批評和建議都是非常含蓄委婉的。
生:表中最動情的是第六自然段。這一段中「先帝」也出現了兩次,諸葛亮表達了自己對劉備的感激之情。
師:再讀一遍,僅僅是感激之情嗎?還得挖出言外之意。
(生齊讀。)
生:我懂了,諸葛亮是想說:因為感激,所以我盡忠於先帝,盡忠於先帝就要盡忠於你,所以陛下一定放心。
生: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我和先帝創業多麼艱難啊,陛下你一定要理解我們啊!
師:很好。誰能說說第八段中的兩個「先帝」有什麼言外之意?
(生沉默。)
師:注意琢磨順序安排上有什麼匠心沒有。
生:這段文字再次明確了各自的職責,諸葛亮把自己放在前邊,首先說要「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把劉禪安排在最後,說要他「深追先帝遺詔」。諸葛亮嚴於律己,要大臣和劉禪都以自己為榜樣。
生:「榜樣」這詞不太恰當。是把自己推到了最前線,也是含蓄地給劉禪施加壓力,讓他知道處理不好政務是有罪的。
師:這就對了,這樣讀才算是讀出了作者的心。我們很客觀地分析了這么多,大家再說說,在這些表達技巧和寫作技巧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生:是諸葛亮的耿耿忠心!
師(激動地深情地):對了,技巧永遠只是形式上的東西,沒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腔熱血,哪怕技巧上再高明,諸葛亮依舊寫不出這篇《出師表》,更不會「長使英雄淚滿襟」,使「鬼神泣壯然」。《出師表》的成功,本質不是技巧的成功,而是感天動地的真情和浩然之氣的成功。
…………
師:最後我們再換一個角度,如果你就是劉禪,你讀了這篇表,會有什麼感觸?
生:我肯定會被感動,我會奮發圖強,做一個好皇帝。
生:我也會「臨表涕零」,為自己以前的無所作為而羞恥。
生:我會馬上寫一份詔書,重獎諸葛亮,表達深追先帝遺詔的決心。
…………
師:可是,實際情況是什麼呢?蔣雲淞,你再講講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
(蔣雲淞講,略。)
師:同學們,這就是歷史,這就是英雄的悲壯之處。劉禪最終辜負了諸葛亮,諸葛亮最終沒有能夠興復漢室。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是,《出師表》卻流傳了下來,成為了我們民族永恆的精神財富。它讓陸游深夜挑燈細看,它讓岳飛情不能自已揮毫成書……纏綿柔韌的《出師表》,成了千古英雄血脈的源頭。「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諸葛亮智慧忠貞的面容成了歷史煙塵深處的一張最可親的面孔,讓後人永遠敬仰……
(《三國演義》主題曲響起……學生在歌聲中沉思。)
【教學反思】
這堂課,本質上還是一種文言「模擬學習」,其所「仿」之「真」,乃是採用角色換位的方式,讓學生真實地進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實地揣測人物心態,真實地體驗人物情感,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品味咀嚼文言。
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學,促使我對現在關於文言教學的兩個熱門論題繼續進行著思考。
第一,文言文的教學是背讀在前還是分析在前。傳統的文言教學模式是背讀在前的,現在台灣等地正在大力倡導的幼童讀經活動也在回歸傳統的力主文言學習「背下來」再說的做法。為了讓《出師表》這次「背讀在前」的學習能夠有效實施,我採取了很多的輔助措施。比如為學生講述劉勰、文天祥、杜甫、陸游、岳飛等人和《出師表》的故事,激發其學習熱情;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發起總動員,掀起背誦大潮;採用豐富多彩的比賽形式進行誦讀比賽,如「背誦擊鼓傳花」「背誦PK賽」等,力爭優生中等生熟誦,「憂生」重點段落基本成誦。有了全文的反復誦讀,才可能有整體的獨特感知,「情景教學」才能取得實效。可以說,從語感的培養規律來說,「背讀在前」的方式對學習文言文是經濟有效的。
第二,文言文的教學是以文言字詞積累為主還是以理解內容為主。我認為,這並不是矛盾的問題。比如關於識字教學的問題,小學初年級採取集中識字的方法,而高年級則採取分散識字的方法。從人的長遠學習來看,字詞的掌握和文本內容的理解是融合在一起的。「融合觀」也應該是符合語文學習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片面強調文言字詞的積累只會把文言文學習推到純粹技術化的尷尬境地。我們應該相信,文言學習也不能夠脫離語言學習的一般規律。當然,有意識地恰當地總結歸納文言字詞的用法是有必要的,這和片面追求文言學習字詞化不是同一個概念。
這堂課不足的是,因為重情感體驗,所以在字詞咀嚼的精微程度上還遠遠不夠。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既能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積累品味字詞,又能讓學生對人物和主題有較為深入的理解,這就是文言教學的較高層次了吧。

㈥ 讀出師表的感想

讀完了《出師表》,我被諸葛亮的那腔愛國熱血和一顆愛國之心所深深感動了。
作為掌握蜀國軍政大權的人,諸葛亮並沒有安享榮華富貴,而是盡心竭力地去輔佐劉禪,幫助他成就霸業。諸葛亮受劉備臨終前的託孤重任,肩負著「平定中原,興復漢室」的使命。他六齣祁山,雖然無功而返,但他這種為國家興盛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們敬仰。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故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這是《出師表》中的一段話。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一生肝腦塗地,為劉備出謀劃策,使劉備能夠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誇張一點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強盛的蜀國。有人說諸葛亮愚忠,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說劉禪沉於酒色,諸葛亮應自立為帝。但我卻不贊同這種看法,如果這樣,諸葛亮就是篡位,雖然劉備臨終告訴諸葛亮可以這樣,但卻怎能堵住天下人之口呢?諸葛亮一生為蜀國立下赫赫戰功,卻從不居功自傲,諸葛亮如此盡心盡力,是為了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又怎能說成是愚忠呢?

一篇《出師表》更顯示出他的赤膽忠心。諸葛亮在他的《出師表》中建議劉禪廣開言路,招賢納才,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主張敢於納諫,親賢臣,遠小人,這樣國家才會強盛。其用心良苦,非一般人能體會。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他的《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他在詩中也歌頌了諸葛亮的北伐壯舉,是的,諸葛亮的一生讓我們讀懂了很多,尤其是他的《出師表》。雖然蜀國後來滅亡了,但是諸葛亮和他的《出師表》卻永遠是茫茫銀河中一顆不會褪色的明星!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起慢慢品位諸葛亮與他的《出師表》吧!

㈦ 求出師表的總結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
,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nìng),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就當時形勢分析,且不說蜀魏兩國實力懸殊,僅「勞師以襲遠」這種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諸葛亮仍堅持鋌而走險,(先後六次統兵伐魏)並表現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是先主劉備的遺願。後主劉禪盡管昏庸無志,(「樂不思蜀」的典故足以顯示他的人品)諸葛亮還要竭忠盡智的輔佐他,盡管劉備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詔,他也不存半點僭越之心,因為後主是先主的遺孤。「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諸葛亮出師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後半生全部活動的精神力量。在這篇表文里,沒有重提這種爭論,只是對出師原因做了適當的說明。這種說明沒有反復陳說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為此,他歷敘自己的身世,從「躬耕」說到「許先帝以驅馳」,又從劉備的「寄大事」說到這次北伐的決心,其間五次提到「先帝」,極力表達自己的「感激」和「憂嘆」之情。這種方式既能打動君主,又有利於說服持不同意見的人。
正好六百

閱讀全文

與出師表的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