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案例及反思 桌子有多長
《桌子有多長》這節課目標之一是讓學生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從新課引入到新課講授、鞏固練習所選素材都來自於學生熟悉的生活。在新課引入時我首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接著提出了一個疑問:「同一桌子為什麼測量出的結果不一樣呢?」讓學生獨立思考,體驗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找到測量桌子的工具就是尺子。使學生認識學習數學是生活的需要,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這充分體現了新《數學課程標准》要求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一基本理念,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探索和交流等數學活動,為主動探究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生通過在集體中具體認識尺子後,說明尺子上數字的作用;我指明「所有兩個相鄰數字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及時加深學生對厘米的認識,鞏固、肯定(或糾正)他們原有的看法,利用這點使他們做到舉一反三。比如,在認識1厘米後,教師讓學生用食指和拇指比劃1厘米,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並馬上讓學生在尺子上找到「5厘米」,這樣使抽象的長度單位具體化,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厘米」的實際意義。
認識了尺子後就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了,學生觀察教師測量物體,讓學生說說怎樣測量、怎樣讀出物體的長度,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是通過自己觀察動腦筋得到測量的方法,體現了參與、思考的目的。接著學生就自己動手操作——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在一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學生有疑問,當尺子不夠長的時候怎麼辦呢?學生通過探索,聰明的孩子就會發現可以用兩把尺子來量,這就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但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考很活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測量方法,我在這一方面沒把握好,導致了課堂有點混亂。許多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能激活課堂氣氛的構想沒能淋漓盡致發揮作用。
這一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應該多學習業務知識;學習如何分配課堂時間;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使得教學語言簡練。面對突發事件,課堂的調控能力還要提高,備課時也要多方面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② 北師大版社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桌子有多長》優質課教案與教學反思
搜一下:北師大版社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桌子有多長》優質課教案與教學反思
③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桌子有多長
大班數學活動:桌子有多長 一、活動由來 區域游戲時,小朋友發現班裡的桌墊撕壞了,正在用膠條粘,孟祥義說:「這桌墊都粘了好幾回了,是不是能換個新的呀!」於是,我們找到後勤的劉老師,劉老師問:「你們班的桌子多長啊?桌墊裁多大合適啊?」我並沒有用尺子直接測量,而是引導小朋友們回班後討論如何告訴劉老師桌墊的長度。結合《綱要細則》中提出的:教師要利用和創設各種條件,鼓勵幼兒通過測量發現和比較物體的異同和變化,引導幼兒學習自然測量。由此開展了自然測量系列教育活動,桌子有多長是其中的一次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一)學習正確測量的方法,初步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二)引導幼兒充分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成功感。 三、活動准備 (一)知識經驗准備:提前一周在活動區投放多種測量材料,幼兒有初步的測量和記錄的經驗。 (二)物質資料准備:積木、曲別針、數學小棍、紙條等各種自然測量物;記錄單、筆。 四、重難點 (一)活動重點:初步掌握正確測量的方法 (二)活動難點: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尋找測量工具,激發幼兒興趣 1.重點提問: (1) 咱們班要換新桌墊,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桌子的長度?(量一量) (2)用什麼東西可以測出桌子的長度? 2.出示並介紹測量記錄表,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出各組想要用的工具畫在記錄表上,然後到活動區去找,收集測量工具。 (二)基本部分: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並交流測量結果。 1.選擇測量工具,自由進行探索活動。 (1)以組為單位,選用計劃好的工具測量,並記錄結果。 (2)幼兒交流測量結果,引導幼兒重新尋找相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重點提問: ①我們用的桌子一樣嗎?桌子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我們測出的結果不一樣?(使用工具不同) ②你用什麼方法證明你測量的結果是對的?怎樣使我們的測量結果一樣? 2.規范測量工具,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提問:為什麼使用相同的工具測量結果還不同呢? (2)放錄像,請幼兒比較三個人的測量方法,哪一個是正確的?為什麼? (3)教師幫幼兒梳理經驗:測量時要找准起點,與桌邊對齊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測量結果記錄的是測量工具進行測量的次數。 3.選取不同長度的測量工具進行再次測量,並記錄,發現測量工具與策略結果之間的關系。 (1)重點提問: 三種測量工具的測量結果有什麼不一樣?(數字越來越大)長條積木、水彩筆和小棍這三種測量工具有什麼不同?(長短不同)從測量工具和結果中發現了什麼秘密? (2)小結: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量的次數越多。 (三)結束部分:請小朋友們送測量結果,活動自然結束。 我們一起將測量結果告訴劉老師,請她選取一種測量工具的結果幫我們裁桌墊。 六、活動反思 此次數學活動開展前期,在區域游戲中投放了相應的游戲材料,鼓勵幼兒測量自己感興趣的物體,並進行記錄。 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掌握正確測量的方法,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測量活動從始至終以小組為單位,給幼兒與同伴足夠交流、嘗試、解決問題的機會。開始部分讓幼兒討論可以用什麼進行測量,然後畫在記錄表上,體現了大班幼兒的計劃性和合作化學習的特點,在測量過程中幼兒能按計劃好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記錄下測量的結果。 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我是通過先讓幼兒自己嘗試,觀察比較測量結果發現有不同的測量方法,再通過錄像形式,請幼兒進行對比,找出正確的測量方法,特別是最後給幼兒統一測量工具——水彩筆後,幼兒再用已掌握的測量方法重新測量,突出了重點。難點是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即測量工具越長,量的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量的次數越多。從材料上只選用了長積木、水彩筆和小棍,幼兒通過反復操作,練習,通過先比較測量結果,發現數字越來越大,再比較測量工具長短的不同,自己發現規律。 活動評析 數學活動「桌子有多長」產生於教師對教育的敏感和成熟的教育機智,當發現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需求時,由於心中有數學教育的目標意識,提前和後勤老師進行了交流,自然的促成了此次測量活動。 數學教育的重心是數學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 1.本次數學活動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幼兒自己找測量物進行隨意測量;錄像比較,尋找正確的測量方法;統一測量物進行測量;對比不同長度的測量物的測量結果。充分體現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去主動建構新知識的過程。 2. 教師通過前期在區域游戲中的觀察,能夠把握幼兒在測量活動中容易出現測量起點不準確、測量物不能收尾相連等問題,提前設計並錄制了3段不同的測量錄像,引導幼兒進行比較,直觀的找出問題,幫助幼兒歸納、梳理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3. 活動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充分的感知、觀察,通過分層次,逐步深入的有效提問,如:三種測量工具的測量結果有什麼不一樣?(數字越來越大)長條積木、水彩筆和小棍這三種測量工具有什麼不同?(長短不同)從測量工具和結果中發現了什麼秘密?引導幼兒在討論中澄清思想達成共識,從而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
④ 大班數學《桌子有多長》活動反思
1、課時的重新來劃分。
課堂上我和學生的自互動較好,也一直在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充分觀察、發現、嘗試、操作的基礎上,我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厘米、感受估測的策略、掌握測量的方法。但是課堂上只是把教學任務完成了,沒有再進行知識的鞏固和練習,沒能處理一些書上的練習。所以我在想,本課是否可以作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只講到認識尺子、認識1厘米。第二課時再感受幾厘米、測量方法、估計有趣物體長度、感受估測的測量。
2、更多的活動幫助牢固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建立1厘米表象的時候,我只是讓學生找身邊的物體,手比劃1厘米的長度,是否可以增加讓學生用手在紙上畫1厘米的線段,是否可以增加剪出1厘米的紙條等。甚至利用自己剪的厘米小段,讓學生合作在白紙條上作出自己的「小尺子」,畫刻度,標數字。
⑤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課桌有多長的課件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掌握測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單位。
教學難點:讓學生掌握測量方法,理解長度單位「厘米」。
教具:小棒2根、直尺、字條、課件。
學生學具:直尺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長嗎?你們想知道嗎?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測量課桌有多長。
(板書:課桌有多長)
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量一量你的課桌有多長?
生匯報結果。
二學習新知
1.同學們仔細觀察,看一看尺子上都有什麼。
生匯報,師板書: 0(起點)
有cm 長度單位→ 厘米:( cm)
有數字:0、1、2、3、4、5、6、7、8、9、10…
2.指導學生書寫cm
(板書:長度單位)
3.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4.量一量小棒長度鞏固對1厘米的認知。
5.找找周圍或自己身上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
6.找到2厘米、5厘米。
7.估一估第二根小棒長度,然後小組測量,匯報測量方法。
休息
三、判斷鞏固
1.小熊在量鉛筆時遇到了問題,看看問題在哪裡?
逐幅圖,討論匯報。
2.數學書51頁,看最下面的練習,先在心裡估一估這條線有多長再量一量,把長度寫在線的下面
匯報|,訂正。
3.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
4.52頁3題,讀出它們各是幾厘米。怎樣量不規則物體的長度?
5.下面請同學們量一量你的手掌有多長
6.上課開始你不知道課桌有多長,現在你再來量一量課桌,看看課桌有多長?小組活動
要求:小組長用直尺測量課桌的長度,一名同學計算,另外兩名同學負責監督。商量和計算的時候要盡量小點聲,以免讓別的小組同學把你們的測量方法和結果偷聽去。時間為2分鍾。
四、小結
同學們,本節課你都學會了什麼?
板書設計:
課桌有多長
0:起點
長度單位→厘米:cm
《課桌有多長》教學反思
《課桌有多長》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與測量》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在全冊教材中為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以他們的觀察、操作活動拉近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從有別於數的另一個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桌子有多長」則是學生在測量中首先從厘米引發的對測量的理解,包括對為什麼測量,用什麼測量,怎樣測量和如何記錄等都有一定的掌握,並在頭腦中建立起最初的長度單位——厘米的空間概念,使學生能夠自己估計出一定的長度,經歷由知到識不斷明確的過程。
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我讓學生先用不同的方法測量課桌有多長,出現不同的答案,初步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接下來認識尺子,進而認識1厘米,體會1厘米有多長,接下來認識2厘米、5厘米。然後用尺子測量小棒的長度。認識尺子之後,是練習鞏固。小熊測量同一支鉛筆卻出現不同答案時,由學生討論找出原因:怎麼會這樣?起點位置對嗎?無論討論是否能立刻給學生一個結果,起碼每個學生都動腦筋思考了這個問題,達到了討論的目的——參與、思考。這也就是讓他們先自己探索獲取信息的一種途徑,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此時,我再以一句簡練、切中要害的話總結和提示,順利地達到讓每個學生理解和牢記的效果,比起教師限制學生活動,先做示範,再讓學生模仿完成,要來得生動得多,積極得多。接著讓學生估一估數學書上的線,再量一量 ,再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然後我引導學生學習測量不規則物體的方法,並用量一量你的小手掌有多長加以鞏固。問題來源於生活,又到生活中去,最後我讓學生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有多長。
鑒於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我盡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
上完課,我反思發現,有些情況是教師始料不及的,有時教師原先設計好的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課上雖也根據突發情況靈活變動了,但因種種原因,變動後課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許多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能激活課堂氣氛的構想沒能淋漓盡致發揮作用。面對突發事件,課堂的駕馭能力還要提高,備課時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不斷提高自己的「二度設計」能力。
⑥ 二年級上學期北師大數學《課桌有多長》教學反思
《課桌有多長》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與測量》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在全冊教材中為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以他們的觀察、操作活動拉近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從有別於數的另一個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桌子有多長」則是學生在測量中首先從厘米引發的對測量的理解,包括對為什麼測量,用什麼測量,怎樣測量和如何記錄等都有一定的掌握,並在頭腦中建立起最初的長度單位——厘米的空間概念,使學生能夠自己估計出一定的長度,經歷由知到識不斷明確的過程。
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我讓學生先用不同的方法測量課桌有多長,出現不同的答案,初步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接下來認識尺子,進而認識1厘米,體會1厘米有多長,接下來認識2厘米、5厘米。然後用尺子測量小棒的長度。認識尺子之後,是練習鞏固。小熊測量同一支鉛筆卻出現不同答案時,由學生討論找出原因:怎麼會這樣?起點位置對嗎?無論討論是否能立刻給學生一個結果,起碼每個學生都動腦筋思考了這個問題,達到了討論的目的——參與、思考。這也就是讓他們先自己探索獲取信息的一種途徑,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此時,我再以一句簡練、切中要害的話總結和提示,順利地達到讓每個學生理解和牢記的效果,比起教師限制學生活動,先做示範,再讓學生模仿完成,要來得生動得多,積極得多。接著讓學生估一估數學書上的線,再量一量 ,再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然後我引導學生學習測量不規則物體的方法,並用量一量你的小手掌有多長加以鞏固。問題來源於生活,又到生活中去,最後我讓學生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有多長。
鑒於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我盡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
上完課,我反思發現,有些情況是教師始料不及的,有時教師原先設計好的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課上雖也根據突發情況靈活變動了,但因種種原因,變動後課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許多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能激活課堂氣氛的構想沒能淋漓盡致發揮作用。面對突發事件,課堂的駕馭能力還要提高,備課時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不斷提高自己的「二度設計」能力。
⑦ 幼兒園滲透課程數學教案:桌子有多長
1.2米
⑧ 《桌子有多長》教學實錄
《桌子有多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專下冊第2單元《觀察與測量》的內屬容。本單元內容在全冊教材中為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以他們的觀察、操作活動拉近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從有別於數的另一個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桌子有多長」是學生在測量中首先從厘米引發的對測量的理解,包括對為什麼測量,用什麼測量,怎樣測量和如何記錄等都有一定的掌握,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最初的長度單位——厘米的空間概念,使學生能夠自己估計出一定的長度,經歷由知到識,不斷明確的過程。教材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安排了大量觀察物體與測量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形成估測的意識,學習測量的技能等。
⑨ 大班滲透式數學桌子有多長活動教案
該來的多長讓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