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動水輪教案
一、活動題目
我做的小水輪轉起來了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組裝水輪,並使其轉動,感知藉助風、水、沙等外力可使水輪轉起來的現象。使幼兒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圖片、塑料片、鐵片、小木片、紙片、小布塊、筷子、橡筋圈、泡沫、氣球、電吹風、沙、水、扇、瓶子、錄像帶、彩筆。
五、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一
解決的問題:你會做小水輪嗎?
幼兒討論:怎樣做小水輪。
(1)水輪中間有圓輪,周圍還插了幾片木片。
(2)我們玩的塑料片可以做水輪的葉片。
試一試。
幼兒自己選擇材料,嘗試製作小水輪(材料有:布塊、紙塊、硬紙板、小木片、塑料片、小鐵片……)。
說一說製作結果。
(1)用紙片和布做葉片太軟,沒辦法插到槽中。
(2)用有一定的硬度的材料,容易插到小輪槽中,小水輪很快就做成了。
(3)紙板做的小水輪遇水後葉片會變軟,易變形。
(4)小木片、塑料片、鐵片做小水輪較堅硬。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怎樣使小水輪轉起來。
幼兒討論。
(1)我用手可使小輪轉動。
(2)風扇吹風也能使它轉動。
(3)用嘴吹也能使小輪轉動。
幼兒反復嘗試各種不同方法:用沙子、電吹風、氣球、扇子等。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1)開始用沙,風葉轉得很快,但沙堆高了,堵住風葉,小輪就轉不了。
(2)用風太費勁了,要使勁吹,這種方法不太好。
(3)用水最好,水是可以流動的,既不堆積,也不太費勁,這種方法最好。
(4)還可以用電吹風吹,水輪也會轉。但太費電了。
(5)用扇子扇也能轉,但太累了。
畫一畫實驗過程。
說一說自己的實驗過程。
玩一玩游戲「賽龍舟」。
用兩個空飲料瓶做船身,再用橡筋圈、筷子把它們固定好,再裝上小水輪,小龍舟就做好了。幼兒把小龍舟放在水裡,然後分別用風、用水驅動小龍舟,最快到對岸的小龍舟為勝者。活動後幼兒表述自己的成功過程。
(1)風能使水輪轉動,但水輪轉得較慢。
(2)水能使水輪轉得很快。
(3)風大了,小船開得真快,我用電吹風真好。
2. 小學科學校本課程教案如何製作小水輪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7--39頁--《流動的水》.
教學目專標:
知識技能:
1、能親身體屬驗到流水的力量。
2、能用文學語言描述自然中不同水體的美麗。
3、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工合作製作一個供實驗用的小水輪。
4、能想出2種以上讓小水輪轉得快的方法。
過程方法:觀看、質疑、猜想、實驗
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對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產生科學探究的慾望。
2、在小組共同探究中增強合作意識。
學習方式: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准備:塑料片、水輪模板、剪刀、吸管、透明膠帶、竹扦、水槽、燒杯。
教學過程:
3. 小班科學水輪車教案
,教師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用色彩鮮艷的地墊相拼成停車場,.
4. 磁鐵推動水輪車做法
關注。。。表示疑問很多。。自行車的概念被顛覆了?永動自行車。。那不專需要人力的介入??屬人力介入是克服地面摩擦力??磁性消失就更換磁條。。。那就是自行車一直運動的能量由磁條提供??這能量關系很多矛盾。。。期待有物理帝。。。
5. 流動的水,可以將水輪車推動水對水輪車做了功,為什麼,水輪車沒有移動嗎
水輪車沒有移動,但是水輪轉動了啊,水輪轉動也要做功
6. 幼兒園小班教案科學的力量水輪車
結合本人的微型課題研究,我為幼兒准備了折剪用的色紙、服飾上的亮片、己剪好的小圖等多種材料,鼓勵幼兒在寬松自由、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大膽發揮想像,設計出漂亮的毛衣。
7. 水的力量溜溜轉的小水車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2)知道水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能簡單解釋能量的轉換過程。
(3)能製作一個簡單的能量轉換玩具。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實驗製作活動、實驗演示活動,培養學生實驗、製作、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2)通過各種討論、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分析與交流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1) 樂於合作,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體會到能量轉換和我們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培養學生關心新事物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讓學生建立能量轉換的概念,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探索,能針對具體情境說出什麼形式的能量轉換成了什麼形式的能量。
教學准備:
1、能量轉換的多媒體課件。
2、小水輪材料六套,用於學生製作小玩具的材料。
3、手搖發電機七個,用於演示能量轉換的過程和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 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能量及其各種各樣的形式,其實能量不僅可以以各種形式存在,而且還可以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能量的轉換。(板書課題)
2、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打開電視,能量從什麼形式轉換成了什麼形式?(出示課件,生觀察)
(生答,師板書:打開電視:電 能 → 光能 + 聲能(有一部分也轉換成了熱能))
3、現在請大家搓一搓手,有什麼感覺(熱)?能量又是從什麼形式轉換成了什麼形式?(生答,師板書:搓 手:機械能 → 熱能 + 聲能)
4、老師在前面走,能量又是怎樣轉換的?(通過學生回答,加深對機械能、動能、勢能的理解)
二、實驗探究,體會能量如何轉換
1、 談話: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種各種的能量,那究竟一種形式的能量是如何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的?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小實驗來了解一下能量是如何進行轉換的。
2、老師介紹學生桌面上的實驗材料。請大家再按照老師的步驟,利用桌子上提供的材料進行組裝一台小水輪玩具,使得小水輪轉起來。
教師說明安裝步驟:
①把六片葉片分別插入輪軸中的凹槽中;
②把軸穿過輪軸中間小孔,這樣就做好了小水輪。
完成小水車後,想辦法用水流讓小水車轉動起來。
3、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4、匯報並討論,水流如何讓小水車轉動起來?能量是如何轉換的?
讓水流在一側葉片上,小水輪就會轉起來了。讓學生說出能量的轉換方式:水流沖擊葉片,輪子轉動起來,使得水流的能量(勢能)變成了小水輪轉動的能量(機械能)了。(板書:勢能 機械能)
8. 古代的水輪車有什麼用的
古代的水輪車的作用:
1、用於灌溉。
2、利用水流速度轉動水車,帶動機械做功,用以帶動石磨、風箱等。
中國自古就是以農立國,與農業相關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水利作為農業中最不可缺的一環,各朝政府雖致力於興修水利工程,不論是灌溉渠道或是運河都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營建。
但是這些渠道大都分布在各大農業區,至於高地或是離灌溉渠道及水源較遠之地,顯然是無法顧及。於是中國人善用其智慧,發明了另一種能引水灌溉的農具——水車。
水車外形酷似古式車輪。輪幅直徑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達15-18米。輪幅中心是合抱粗的輪軸,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橫板。一般大水車可灌溉農田六、七百畝,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畝。水車省工、省力、省資金,在古代可以算是最先進的灌溉工具了。
(8)水輪車教案擴展閱讀
水車的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
中國正式記載中的水車,則大約到東漢時才產生。東漢末年靈帝時,命畢嵐造「翻車」,已有輪軸槽板等基本裝置。又有一說三國時魏人馬均也有翻車的製造。不論翻車究竟首創於何人之手,總之,從東漢到三國翻車正式的產生,可以視為中國水車成立的第一階段。
2、第二階段
水車的發展到了唐宋時代,在輪軸應用方面有很大的進步,能利用水力為動力,作出了「筒車」,配合水池和連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僅功效更大,同時節約了寶貴的人力,水車對農事幫助很大。這是中國水車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3、第三階段
到了元明時代,輪軸的發展更進步。一架水車不僅有一組齒輪,有多至三組,而有「水轉翻車」、「牛轉翻車」或「驢轉翻車」,可以依風土地勢交互為用。這項發展,使翻車的利用更有效益。翻車打東漢三國時代發明以來,一直停滯在人力的運轉。至此,利用水力和獸力以為驅動,使人力終於從翻車腳踏板上解放。
同時,也因轉軸、豎輪、卧輪等的發展,使原先只用水力驅動的筒車,即使在水量較不豐沛的地方,也能利用獸力,而有所貢獻。另外,則有「高轉筒車」的出現。地勢較陡峻而無法別開水塘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有所開發。這是中國水車發展的第三階段。元明之後,中國水車的發展便再沒有多少特出的成就了。
由上之言可知,水車一物在中國農業發展中實有大貢獻。它使農作所受的地形制約大為減輕,實現丘陵地和山坡地的開發。不僅用之於旱時汲水,低處積水時也可用之以排水。